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不合理联合用药分析
常见不合理用药

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不合理联合用药日益增多,不同程度地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增 加了药品不良反应。 1.药理拮抗 抑酸药与胃黏膜保护剂(铋剂和硫糖铝)联用:抑酸药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 常用药物。硫糖铝铋后给予。 活菌制剂与抗菌药物联用:肠源性腹泻常与肠道菌群失调,活菌制剂与敏感抗菌 药物如诺氟沙星合用时,活性会被抗菌药物杀灭或抑制,使药效降低,原则上不与 抗生素合用。 2.药动学方面的不合理联用 蒙脱石散剂与抗菌药物联用 3.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所以这类患者的处方中会出现抗菌药 物,欲以此缓解症状。但肠易激综合征是功能性疾病,绝大部分患者不存在肠道细 菌感染,故一般不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4.消化酶的使用:一些消化不良患者使用复方消化酶胶囊,缺少消化酶进行科学的 判断。腹胀患者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
1
消化系统疾病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消化系统疾病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7月消化内科门诊处方3570张(对同一就诊卡号在同一时间缴费的处方视为同一病例),对这些处方进行分类总结。
结果不合理用药情况281例,占总病例数的7.87%。
结论消化系统疾病不合理用药情况较多,医生要一起进行病例讨论,交换经验,做到合理用药,使病人得到合理和正确的治疗。
标签:处方分析消化系统疾病合理用药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做好消化系统疾病的合理用药不容忽视。
通过对我院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用药的处方分析,对做到合理用药,提高疗效,避免不良反应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7月月消化系统疾病处方3570张,对同一姓名持同一就诊卡号在同一时间缴费的处方视为同一病例,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药品名称、药品用法用量以及联合用药等情况归类分析。
2.结果3. 讨论3.1质子泵抑制剂(PPI)与胃黏膜保护剂合用PPI合用胶体果胶鉍,胶体果胶鉍属于胃黏膜保护剂,需在酸性条件下与胃黏膜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促进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PPI抑制胃酸的分泌,使胃内pH 值升高,从而破坏胶体果胶鉍分解所需的酸性环境,减弱了胶体果胶鉍的作用。
因此铋剂不宜与质子泵抑制剂同时口服[1]。
若是必须同时应用,应错开服药时间,以免影响疗效。
须在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前半小时或服用1小时后给予。
3.2 同时选用同类药物雷贝拉唑肠溶片是抑酸药,铝碳酸镁是制酸剂,两药同时服用或是服用制酸剂一小时后再服用本药时,本药的平均血药浓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下降8%和6% [2],疗效降低,故二者最好不要一起使用;在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时,处方中发现有莫沙必利分散片与多潘立酮片同时出现,属于重复用药。
间苯三酚注射液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能解除消化道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处方中出现与消旋山莨菪碱合用,从合理用药的角度看,联用是不合理的。
关于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关于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卫生环境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各地的医疗服务机构都相继建立起来,这为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有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在消化内科中仍有很多不好的问题,如药物使用不合理。
本文对于临床用药不合理的种类及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为消化内科临床用药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对消化内科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标签:消化内科;临床;不合理用药;药物间拮抗近年来,随着我们对于基础医学的探究不断深入以及药物的不断发展,在消化内科中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种类也不断增多,这就使得医生在对于患者进行联合用药治疗时,会由于同类药物之间因成分相同而造成药物使用不当的情况,从而使得治疗效果不好或者药物副作用增多等现象。
和其他科室相比,消化内科的患者较多,用的药物种类也特别繁多,所以消化内科医生要避免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于消化内科一些常见的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于消化内科临床用药提出了一些建议。
1 药物理化性质方面的不合理联用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消化内科医生为了达到治疗效果,常常会联合用药。
药物联合虽然对于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很多时候也会出现一些药物联合使用不当的现象。
如:①红霉素与碳酸氢钠。
红霉素属于碱性抗生素,容易在胃酸中失去活性,而碳酸氢钠属于碱性物质,可以降低胃酸的酸性,从而降低红霉素在胃酸中的损失,提高其生物利用率以及抗菌活性。
但是红霉素胶囊外层材料在较高的碱性环境下会溶解掉,而在酸性环境下就可以进入到肠道之后在溶解掉,使得里面的药物发挥作用。
在和碳酸氢钠联合使用时,红霉素胶囊外层材料会在碳酸氢钠的作用下提前溶解掉,这样就不能进入到肠道起到预期的效果,使得药物的治疗效果也下降了,所以这两种药物不能联合使用;②铝碳酸镁片和喹诺酮类抗茵药物。
铝碳酸镁片由于含有很多铝、钙、铁这些多价态阳离子,会降低胃酸浓度,使得喹诺酮类药物吸收下降。
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用药病例分析

服 ,每早 1 次 ;莫沙必利 片5 mg ,口服 ,每 天3 次 ,餐前3 0 m i n l t  ̄ ;胃
参苓白术颗粒与醒脾养儿颗粒 ,两药均有抑制胃肠运动、抗应 激、调节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均可用于治疗泄泻、厌食 ,重复用
药且不符 合中成药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 ,多 种中成药的联合 应用 ,应遵 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 。 1 . 5实例 5 :患者女 性 ,3 3 岁 ,临床诊 断 :慢 性 胃肠 炎 。药物治 疗方 案 :0 . 9 % 氯化 钠注射液 1 0 0 m L + 硫酸 阿米卡星注射液0 . 2 g 静 脉输液 , 每天2 次; 0 . 9 % 氯 化钠注射液 1 0 0 mL + 注射 用泮托拉唑钠4 0 mg 静脉输 液 ,每 天2 次 ;5 %葡萄糖注射 液2 5 0 mL + 注射用 阿莫 西林钠 克拉维 酸 钾1 . 2 g 静脉输液 ,每天3 次。 阿米卡星加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 ,缺乏联合用药指证。临床 除对症 治疗外 ,常用的抗菌药物有阿莫西林 、甲硝唑 、呋喃唑酮、克拉 霉素、左氧氟沙星,给予 口 服 即可。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D 1 5 % 葡萄糖注射液,存在溶媒选用不 当, 不能与含有上述物质 的溶液混合。
面充 分发挥 自身优 势 , 能够 及 时发现 临床 消化 系统疾 病不 合理 应 用现 象,提 高 医师药物 治疗 水平 ,确保 患者 用药安 全、有 效、经 济 。
【 关 键词 】 消化 系统疾 病 ;不合理 用药 ;用药 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图分 类号 :R 9 6 9 . 3
文献标 识码 :B
2 9 0 ・病例报告 ・
O c t o b e r 2 0 1 4 , V o 1 . 1 2 , N o . 2 8 衄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姚岚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姚岚发表时间:2019-11-20T14:36:54.6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9期作者:姚岚[导读] 药物作为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用药能够达到疾病治愈目的。
(贵州惠水县中医院贵州惠水 550600)【摘要】目的:总结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而为药物合理提供依据。
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12月,研究对象为1000例消化内科患者,回顾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结果:1000例患者中存在48例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包括重复用药、用法错误、药物剂量错误、药物配伍禁忌、特殊人群禁忌药物使用等。
结论:消化内科临床用药中存在一定不合理使用情况,针对不合理用药应加强管理,促进消化内科的合理用药。
【关键词】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用药类型【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246-02药物作为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用药能够达到疾病治愈目的,但是不合理用药不仅影响药物作用效果,而且还会增加药物毒副作用,甚至给患者产生不可逆损害。
消化内科作为临床主要科室,收治患者病情复杂,较多患者需要实施联合用药,实际用药期间容易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1000例消化内科患者用药问题进行回顾分析,旨在为不合理用药问题管理提供依据,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12月,研究对象为1000例消化内科患者,涉及患者资料如下:男性530例、女性470例,年龄:18岁~76岁、平均年龄(42.75±5.39)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0±1.03)年,所有患者用药资料记录完整。
1.2 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不同消化内科患者用药合理性问题做出评价。
药物使用合理性参照药品使用说明书、《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做出判断。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消化内科是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消化内科药物治疗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药物的不断更新,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临床实践中,消化内科医生常常面临着高危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滥用抗生素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对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优化用药策略,加强用药监管以及提高患者用药合理性意识,对于提高消化内科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并通过对高危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滥用抗生素以及用药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用药策略,加强用药监管,提高患者用药合理性意识。
通过深入研究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旨在提升医务人员和患者对用药合理性的认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最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高危用药高危用药是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易引发严重不良反应或对患者造成危害的药物。
在消化内科临床实践中,高危用药的选择和应用至关重要。
常见的高危用药包括肝毒性药物、胃溃疡风险较高的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耐药菌的潜在风险等。
一些非甾体抗炎药在消化道中可能导致胃溃疡和出血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在临床应用时慎重考虑患者的胃肠道状况和用药史,避免加重患者的疾病状态。
在消化内科临床实践中,滥用抗生素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耐药细菌的产生,增加治疗难度。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抗生素,并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指南。
消化内科高危用药的合理选择和应用对于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消化内科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负责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胃、肠道等器官的各种病变。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合理用药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过度用药: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药物,但有时患者或医生会存在过度用药的情况。
对于一些轻微的消化不良症状,有些患者可能会过早地使用抗酸药物,导致药物过度使用,甚至可能造成抗酸药物的依赖性。
2.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在治疗消化内科疾病时,有时医生会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可能导致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同时应用抗生素和抗酸药物会增加胃肠道感染的风险。
3. 激素滥用:对于某些消化内科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激素类药物通常是治疗的一线选择。
激素滥用可能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压升高等。
在应用激素药物时应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
4. 长期使用抗酸药物:抗酸药物是治疗胃酸相关疾病的重要药物,如胃溃疡、食道炎症等。
长期使用抗酸药物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少,容易发生胃肠道感染,且可能会影响人体对某些重要营养素的吸收。
5. 对症用药不当: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应该根据具体病情对症用药,但有时患者或医生会存在对症用药不当的情况。
患者出现胃肠道感染症状时,可能会错误地使用抗生素,而实际上抗生素对病毒性感染无效。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合理用药教育,提高医生和患者的用药意识。
医生应在用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史,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并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
医生还应对患者进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教育,以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摘要】在日常工作中,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时有发生。
不合理用药原因是多方面的,医务工作者应该提高业务素养,熟悉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警惕,进而纠正不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应是医生、药师、护士共同协助合作的过程。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9-0372-02随着医学的发展、发病机制的不断阐明及新药的开发应用。
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出现了新的进展。
然而随着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品种和联合用药的日益增多,不合理用药现象亦随之出现,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
增加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
分析消化科疾病的用药情况,旨在发现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及时纠正错误,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现将临床常见的一些不合理用药分析如下,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1 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分析1.1西咪替丁、硫酸亚铁、维生素C、维生素B6合用该处方治疗消化性溃疡及缺铁性贫血,硫酸亚铁在酸性环境中吸收较快。
配伍维生素C可增加硫酸亚铁的吸收;维生素B6可减轻硫酸亚铁的胃肠道反应;而西咪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胃酸的分泌。
因此西咪替丁与硫酸亚铁同服,可降低硫酸亚铁的疗效。
因此应该将西咪替丁换成胶态次枸橼酸铋,因本品既不抑制胃酸分泌也不中和胃酸,而是在胃液的pH条件下,在溃疡表面形成保护膜,且疗效优于西咪替丁。
1.2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合用目前,克拉霉索已成为治疗幽门螺杆菌的重要药物。
有学者推荐合用克拉霉索和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
但从药理学上来看,两者合用并不能增加疗效。
这是因为,阿莫西林为内酰胺类抗生素,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主要通过阻碍繁殖期细菌壁黏肽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克拉霉索属于快速抑菌剂,主要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繁殖期杀菌剂与快速抑菌剂合用后,因后者阻止细菌进入繁殖期,前者无从发挥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不合理联合用药分析
2014年09月23日09:47来源:每日医学资讯微博
消化系统包含器官较多,本系统疾病病因复杂,临床疾病很常见,也是患者就医多的原因。
随着医学发展,发病机制不断阐明及新药的开发应用,药物品种及联合用药増多,不合理用药易随着增多,不合理联合用药日益増多,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増加药品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随着増多,不同程度増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合理用药在临床中十分重要,临床医生是合理用药的主要责任者,掌握着临床用药的决定权。
但随着经济发展,药房居多,患者往往自行买药、用药,不合理用药颇多,药师及护士在合理用药中负有同样的资任。
只有不断的加强药物学知识,及时更新药物学知识,及时总结临床用药的经验及教训,把握消化系统疾病用药规律及用药发展趋势,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使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安全,合理进行,从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
现就消化系统常见不合理联合用药做如下分析:
抑酸药与胃粘膜保护药(秘剂和硫糖铝)合用
抑酸药是目前治疗消化系统尤其是消化溃疡的常用药物,包括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挫、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
本类药物主要抑制酸的制造和分泌或对进入胃囊的H离子进行中和而使胃内pH值升高,而泌剂和枸橼酸泌钾,胶体果胶铋需在胃酸的条件下形成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阻止胃酸、酶及食物对溃疡的侵袭,促进粘膜再生和溃疡愈合。
硫糖铝也需在酸性环境下才能发挥粘膜保护作用。
临床为缓解溃疡疼痛而合用抑酸药时,需在口服胃粘膜保护药半小时或1小时后再服用。
胃蛋白酶与抗酸药合用
胃蛋白酶在酸性环境中作用増强,在碱性溶液中易破坏、失效。
抑酸药物为碱性物质,同理抑酸药物因抑制酸的制造和分泌而使胃内pH值升高,因此胃蛋白酶及其复方制剂不与抑酸、抗酸药物合用。
乳酶生不宜与抗菌药、抗酸药及吸附剂合用
因乳酶生为活的乳酸菌的干燥剂,在肠内分漏类生成乳酸,使肠内酸度升高,从而抑制肠内病原体繁殖。
因此不与抑酸药及吸附剂合用,以防降低疗效。
原则上不与抗生素合用,若需应用抗生素以控制严重感染,可错开服药时间,或考虑用死菌制剂如嗜酸杆菌制剂、乳酸菌素等。
该类药物不受抗生素影响,因此用上类药需间隔2~3小时尚可。
胰酶及其制剂与抗酸药合用
胰酶在中性或微碱性时效力最好。
多与碳酸氧钠同服。
口服不宜咬碎,防胃酸破坏。
不与胃酸药合用。
双面蒙脱石与抗生素合用
口服蒙脱石后,可均匀地覆盖在整个胃肠腔表面,吸附多种病原体,将其固定在肠腔表面而后随肠蠕动排出体外,同时减少肠细胞的运动失调,恢复肠蠕动的正常节律。
为目前治疗各种急慢性腹泻的常用药物。
若同服抗生素,则蒙脱石在肠道形成保护膜与同服的抗生素可吸附而随粪便排出体外,而使抗生素失效。
应在口服抗生素1~2小时后再服用蒙脱石。
胃肠动力药与解癌药合用
在治疗消化不良伴腹痛、恶心呕吐时,常将胃动力药与解痉药合用。
胃动力药主要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5-HT4受体激动剂如西沙必利、莫沙必利,两者分别増强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或促进乙酰胆碱释放而发挥促动力作用。
而解痉药以抗胆碱药物为主如阿托品、654-2,两者药理作用拮抗,不宜合用。
柳氮磺胺吡啶与抗生素合用
柳氮磺胺吡啶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但该类患者常有脓血便,治疗常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而柳氮磺胺吡啶在肠内经细菌分解成横胺吡啶和5-ASA抑制剂。
该药作用机制是通过5-ASA抑制前列素合成而发挥抗感染作用。
若同时服用抗生素将破坏肠道菌群,使细菌数虽减少,影响药物分解,降低疗效。
喹诺酮类药合用抗酸药治疗肠道感染
肠道细菌感染时,往往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而喹诺酮类药对G+、G-均有明显作用,为肠道感染首选口服药物。
肠道感染往往有恶心呕吐症状,易损伤胃肠粘膜,临床常合用胃肠粘膜保护药,以其缓解胃部不适,胃粘膜保护药含铋及铝,而喹诺酮药因与多价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使药物吸收减少,血药浓度下降,降低药物疗效。
但可错开时间服用,先服用粘膜保护药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