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课件设计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酸是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规律的最典型的物质,本节课涉及到的有关酸的性质与变化是训练学生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宝贵素材,也是训练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基本技能的典型素材。
在所有离子中,H+是最简单,最小,也是最重要的离子,以酸为核心的化学反应也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反应之一。
在教材中,首先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盐酸的化学性质与变化,然后采用比较和对比的方法,根据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得出硫酸也具有与盐酸相似的化学性质与变化。
根据酸的性质决定了酸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
通过对酸的学习,可以为碱和盐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网络。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酸并不陌生,经常能接触到酸雨、醋酸、柠檬酸、乳酸、酸奶等名词,也知道许多物质有酸味,如食醋、果酸饮料、水果等。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又知道盐酸能与大理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称作碳酸。
但是,酸究竟是一类什么样的物质,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特点,这些学生并不清楚,也急于了解更多有关酸的知识,这既是本节知识的线索,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起点。
在教学开始,首先要充分探察学生的已知、未知和想知,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酸类物质的兴趣,另一方面寻找到学生认知发展的起点,这样能够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进人“酸的世界”。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形成“组成和结构相似,性质就相似”的认识,这在酸类物质中体现得最为充分、教育价值最突出,也是第一次运用到这一观念。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认识酸的的通性,理解具有酸通性的微观实质氢离子,了解酸的用途。
3.理解复分解反应和盐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归纳出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通过对照分析盐酸和硫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得到酸的通性。
3.通过对比实验,从微观上分析得到酸具有通性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观察和分析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与交流分享的乐趣。
初中化学优质教案 10.1 酸及其性质(1)

小组选代表到黑板上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其他同学在学案上完成。
Mg+H2SO4=MgSO4+H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Fe2O3+3H2SO4=Fe2(SO4)3+3H2O
BaCl2+H2SO4=BaSO4↓+2HCl
[过渡]你能总结出酸的通性吗?
总结硫酸化学性质: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4)能与部分盐反应,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
〖环节三〗复分解反应
[投影展示]
Na2CO3+2HCl=2NaCl+H2O+CO2↑
Fe2O3+6HCl=2FeCl3+3H2O
〖环节二〗“荔枝美容”大揭秘
通过上述信息可知该荔枝“保鲜剂”为无色、有腐蚀性的液体。
若该荔枝“保鲜剂”可能是稀盐酸,你如何判断这种荔枝“保鲜剂”是酸?
【实验探究1】
1、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稀盐酸、紫色的是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通过实验验证,注意实验安全。
操作
取少量稀盐酸,滴入石蕊试液
取少量稀盐酸,滴入酚酞试液
现象
【结论】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实验探究2】
2、向分别盛有镁条、碳酸钠(Na2CO3)粉末、生锈铁钉、硝酸银(AgNO3)溶液、氯化钡(BaCl2)溶液的5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并记录现象。
物质
镁条
碳酸钠粉末
生锈பைடு நூலகம்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说课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PPT(11张)

五原第五中学化学说课课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初中化学十单元酸和碱的课题一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的内容,包括酸的物理 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用途。
◆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是在学生已学过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用途的基础上,学习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研究酸 的化学性质对以后参加实际工作或进一步深造都是 很有必要的,同时只有让学生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才能使他们进一步掌握酸的通性,所以本节内容在 本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EXIT
教 学 流 程
◆在讲授完一点化学性质后及时与稀酸都 含有H+相联系,并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 生活中去。 ◆最后小结时再将本节课的知识重新串联 由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初步加以综合运 用
EXIT
课 堂 练 习
结合生活实际,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如下的思 考题 1. 如何区分稀盐酸和 水? 2. 将一只生锈的铁钉浸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可看到 现象, ◆ 化学方程式为 , ◆ 过一会儿可 , ◆ 化学方程式为 , 3.如何区分氧化铜、铁粉和碳粉三种黑色粉末?
EXIT
教 学 流 程
运用现有教学设施,创设情境,为 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 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 程如下:
EXIT
教 学 流 程
◆以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简洁明了。 在 讲授新课中,通过实验探究由典例到整 体。归纳推理出酸的化学性质。由浅入 深,由简单反应到复杂的化学反应逐步 通过已知的一些化学性质加以实验验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结合已有知 识探究出酸的化学性质。
EXIT
学 法 指 导
◆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差,解决问题能力差的特点, 采用实验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期望 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启发学生叙述操作描 述现象会做记录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参与进 来,将得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最后将知 识转化为能力。 ◆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力求把讲授转变为启发 诱导,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 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 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课时 常见的酸-课件

不要让酸溅 到皮肤上
浓硫酸的特性之腐蚀性
实验
放置一会儿后 的现象
原理
பைடு நூலகம்
用玻璃棒蘸 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用小木棍蘸 少量浓硫酸 将浓硫酸滴到 一小块布上
浓硫酸能夺取含 碳、氢、氧等元 素组成的化合物 里的水分( 氢、氧 元素 ), 生成黑色 的炭和水。
怎样稀释浓硫酸?
你知道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不能将水倒进浓硫酸里而 是要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而且还要不断搅 拌吗?
除铜外,有气泡产生,反应速 率:镁>锌>铁
铁锈溶解,溶液变黄 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
2.酸的通性
(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与某些金属的反应 如:Zn + 2HCl === ZnCl2 + H2↑ Zn + H2SO4 === ZnSO4 + H2↑ Mg + H2SO4 === MgSO4 + H2↑ Fe + H2SO4 === FeSO4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盐酸除铁锈
(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CuO + H2SO4 === CuSO4 + H2O 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活动天地
想一想 酸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H+),即不同的酸
常见的酸教案

常见的酸教案引言:酸是化学中常见而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掌握酸的性质、特点和应用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
为了帮助教师设计更有效的酸教案,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酸教案及其教学策略。
一、酸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 引入酸的概念: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柠檬汁酸味强烈、胃酸能够消化食物等,让学生了解酸的基本概念。
2. 酸的性质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酸的常见性质,如酸的腐蚀性、酸的酸味、酸的电离性等。
3. 酸的pH值:介绍pH值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酸溶液的pH值,并讨论酸溶液的酸强度。
二、常见的酸及其应用1. 醋酸:介绍醋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如制作醋酸酱、除去金属氧化物表面的氧化皮等。
2. 盐酸:学习盐酸的性质和应用,如酸碱中和反应、清除钙镁碱性盐等。
3. 硫酸:介绍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如制备肥料、脱色剂和电池等。
4. 磷酸:学习磷酸的性质和应用,如肥料制备、水处理和食品加工等。
5. 碳酸:介绍碳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讨论碳酸与酸的反应,如制备二氧化碳和矿泉水等。
三、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通过实例,如酸性土壤中加入石灰能够中和酸性等,引导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并通过实验数据计算酸碱的摩尔比例。
3. 酸碱指示剂:介绍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和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酸碱指示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应用。
四、酸的应用和安全性1. 酸的应用:通过案例,如酸的应用于化学实验中的调节酸碱度、酸的应用于医疗和工业生产等,让学生了解酸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酸的安全性:学习和讨论酸的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以及合理储存酸的注意事项。
结语:酸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设计合理的酸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酸的性质和应用。
本文讨论了一些常见的酸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师在酸的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初中化学_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腐蚀性。
2、掌握正确的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盐酸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浓硫酸、浓盐酸标签的识读,初步学会搜集信息的方法。
2、通过对酸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实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视频,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素养。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及特性。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盐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流程【引入】①展示一组问题:②通过对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几种酸的提问,同时写出它们的化学式,使学生对“酸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而引出课题。
第一环节:认识浓盐酸、浓硫酸[标签识读]:多媒体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通过识读,指导学生筛选出其中的有用信息,如:化学式、密度、溶质质量分数、等信息。
[指导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的颜色、状态,并打开瓶塞观察现象,指导学生将观察、阅读、思考的结果填写在学案上的表格中。
[特别强调]:1、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瓶口形成“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
2、工业用盐酸因含有少量杂质而略带黄色。
3、正确的闻气味的方法:不可凑近瓶口,要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仅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第二环节:浓硫酸的特性[讲解]:1、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稀释浓硫酸:浓硫酸在溶于水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3、浓硫酸的腐蚀性: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4、分析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时,溶液组成的变化,指导学生填写在学案上。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一)[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那么盐酸也具有相同的性质吗?[学生完成实验后,师生小结]: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初中化学_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酸、碱的化学性质。
2. 初步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 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法收集证据,感悟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1.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2. 酸碱中和反应。
3. 酸、碱的其他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酸、碱性质的探究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分组实验法课前准备:1.实验用品:(1)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2)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未知溶液;(3)自来水,镁条、石灰石、硫酸铜溶液、生锈铁钉、碳酸钠溶液;(4)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点滴板、玻璃片、白瓷板、玻璃棒。
2. 实验之前需要了解:(1)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和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方法;(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同学们,这是装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高速路上被追尾,导致浓硫酸泄露,大家看,事故后交警们正在用什么方法处理泄露的浓硫酸?这是利用了酸的什么化学性质?大家回答的非常好,我们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看到都是老师的演示实验,为了我们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对酸和碱的性质能进行更好的利用,今天,让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究一下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复习旧知为了更好的完成今天的探究实验,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相关知识,检查一下课前准备情况。
1.怎样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试剂?2.向试管中滴加液体应注意什么?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利用酸碱能够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回顾所学过的知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看到酸碱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复习学过的相关内容,为本节实验课做充分的热身3. 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导入新课]通过检查,同学们课前准备的很充分,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咱们就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认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动手操作,体验快乐我们的探究之旅共有三站,第一站: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第二站:酸碱中和反应;第三站:酸和碱的其他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酸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酸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的定义和常见的酸的性质;
2. 能够区分强酸和弱酸;
3. 能够简单地进行酸和碱的实验性质鉴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酸的性质及其实验性质鉴别;
难点:强酸和弱酸的区分。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乙醇、蓝石蕊指示剂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PPT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与酸有关的实际生活课例,引导学生思考酸是什么以及它们可能具有的性质。
二、展示
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酸的定义和常见的酸的性质,让学生对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实验操作
1. 实验一:酸与金属的反应
将少量的盐酸滴入试管中,然后将锌片放入试管中,观察两者之间的反应现象。
2. 实验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将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并加入酚酞指示剂,再滴入适量的盐酸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四、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酸的性质,包括:有酸味、能导电、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等。
五、强化训练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区分强酸和弱酸,探讨其在实验中的表现。
六、课堂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就酸和碱的实验性质鉴别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七、课堂小结
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酸的性质和实验鉴别方法。
八、布置作业
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加强学生对酸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酸的性质和实验鉴别方法,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一、酸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 酸蕊红: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酸能与金属反应 酸能与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酸的化学性质
三、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1. 盐酸与三氧化二铁的反应: 稀盐酸可以用来除铁锈 2. 盐酸与氧化铜的反应:铜离子是蓝色的
四、酸能与盐反应 1. 强酸与碳酸盐反应:盐酸、硫酸能与所有的碳酸盐反应,这类反应
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1. 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2. 酸能与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反应 3. 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反应前后金属价态不变 4. 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5. 酸能与盐反应 盐酸、硫酸能与所有的碳酸盐反应,反应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强酸也能与某些强酸盐反应,反应后有沉淀生成
酸的化学性质
先生成碳酸,碳酸进而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2. 强酸与某些强酸盐反应:只有生成物中有沉淀反应才会发生 盐反应 向加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判断溶液中 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 刚开始:NaOH 滴加几滴稀盐酸后:NaOH NaCl 溶液刚好无色时: NaCl 无色后继续滴加几滴稀盐酸后:NaCl HCl
某Na2CO3样品62g恰好与某硫酸溶液98g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质量 为138g。(杂质不与硫酸反应) 求:(1)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
(2)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3)Na2CO3样品杂质的质量,以及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