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克”(成分:99mTc-MDP)相关知识

“云克”(成分:99mTc-MDP)相关知识
“云克”(成分:99mTc-MDP)相关知识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展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展 11七骨宁应锋311020102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为主的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又称为类风湿病。好发于手、腕、膝、踝、和足部等小关节,症状反复发作,呈对称性分布。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受限,明显的晨僵以及类似增生性的关节病的关节僵硬现象,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由于西医学对于本病病因以及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目前没有特效药,对此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但此病属于中医的痹病,中医对此病的认识源远流长,认为主要以素体虚弱,风湿寒热的侵袭以及痰瘀互结有关。其中独活寄生汤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的功效,可以很好的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痛苦,使该病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治疗。目前国内对独活寄生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的功效还是比较认可,但是还不是普遍认可,特别是在西医方面。同时目前我们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使用独活寄生汤手段不够灵活。此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独活寄生汤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可度和认识到要灵活使用独活寄生汤。 1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历史 阮道英,须五平在1995年以独活寄生汤为基础方剂,临床随证加减,灵活变通,治疗痹证45例,有效率为86.7%【2】。 黄朝勇于1997年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肝肾两虚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获得满意疗效。经治疗关节肿胀消退,疼痛消失,血沉至

正常者为显效。关节肿胀基本消退,疼痛基本消,血沉下降60以上者为缓解。症状体征无好转,化指标无进步或恶化者为无效。本组30例经治疗显效21例,缓解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 0% 【3】。 2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现状 2.1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 90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独活寄生汤辨证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辨证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较好,应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4】。 常规西医治疗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及皮质激素治疗,但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长期使用还可导致严重的胃肠道副作用。随着中医药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独活寄生汤辨证加减治疗类风。独活寄生汤出《备急千金要方》,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的功效。药方中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牛膝、地黄、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川芎、当归、白芍补血活血,茯苓、甘草益气扶脾。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共奏扶正固本,祛风除湿,散寒止痹,益肝肾,补气血之功效,在基本药方基础上辨证加减用药能够取得更为可观的临床疗效。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独活寄生汤能通过减轻或抑制滑膜组织炎症而达到减轻或消除关节肿胀的目的。

云克的功效及临床运用

云克的药理作用是利用微量元素价态的变化,来消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它还能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并通过螯合金属离子而降低若干基质金属蛋白酶(包括胶原酶)的活性,从而发挥消炎、镇痛的作用;对骨的生成区和具有炎症的骨关节部位具有明显的靶向性,能明显的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因而能修复破坏的软骨组织,恢复关节功能。有研究表明,RA 患者因自由基增多而引起SOD 系统的紊乱,导致炎性组织损伤加重,锝[99TC]能增强人体抗类风湿疾病的能力,避免自由基促进炎症的发展和损伤组织。 AS(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的过程,比较棘手也无特异性的药物或方法。云克的主要成分是99mTc和亚甲基二磷酸盐(MDP),前者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稳定同位素,是一种

人工微量元素,化合价态为+4价时,很容易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成为+3或+5价态,而得失电子和价态变化可以消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保护人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力,调节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风湿性疾病的能力。MDP具有非甾体类药物和皮质激素两种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抑制组织胺的释放等,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且MDP 是一种盐类化合物,对金属离子有很强的鳌合能力,通过鳌合金属离子可降低若干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因此对组织的破坏有抑制作用,对破坏的软组织和软骨有修复作用。云克作为一种新的抗风湿药,具有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少、消炎镇痛效果好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骨关节炎(OA)又称增生性关节炎,病因迄今尚未阐明。它主要累及滑膜关节,伴有关节间隙狭窄或边缘骨赘形成,是力学和生物学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软骨下骨质三者

治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方法

治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吧,这主要是因为这个疾病不仅很难治愈,而且经常折磨着患者,使患者非常痛苦,那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都有哪些呢?其实如果想要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可分为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具体的治疗方法必须得看患者患病的程度来进行治疗,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治类风湿关节炎都有哪些方法。 1.一般治疗 关节肿痛明显者应强调休息及关节制动,而在关节肿痛缓解后应注意早期开始关节的功能锻炼僵直。此外,理疗、外用药等辅助治疗可快速缓解关节症状。 2.药物治疗 方案应个体化,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

风湿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和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 (1)非甾类抗炎药有抗炎、止痛、解热作用,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药物,适用于活动期等各个时期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2)抗风湿药(DMARDs)又被称为二线药物或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常用的有甲氨蝶呤,口服或静注;柳氮磺吡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以及羟氯喹、来氟米特、环孢素、金诺芬、白芍总苷等。 (3)云克即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是一种非激发状态的同位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症状的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小。静脉用药,10天为一疗程。 (4)糖皮质激素激素不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但在下述四种情况可选用激素:①伴随类风湿血管炎包括多发性单神经炎、类风湿肺及浆膜炎、虹膜炎等。②过渡治疗在重

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缓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应首先减少或缓慢停用激素。③经正规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剂量激素。④局部应用如关节腔内注射可 有效缓解关节的炎症。总原则为短期小剂量(10mg/d以下)应用。 以上就是关于对治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的介绍了,到了这里我有理由相信大家在经过了上面的详细介绍之后,都应该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都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了,其实不管是什么疾病,只要大家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心态并且能够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 治疗,那么我相信疾病都能很快的离开你,同时你也能很快的回来美好的生活当中。

静脉输云克的注意事项及护理

静脉输云克的注意事项及护理 徐金华(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静脉给云克(人工微量元素锝(99Tc)与亚甲基二膦酸(MDP )的螫合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不良反应,及时给予恰当处理,并为患者做好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说明静脉输云克的护理工作的重要 性。 关键词:云克注意事项护理 云克是人工微量元素锝(99Tc)与亚甲基二膦酸(MDP )的螫合物商品名。为防止分解,制成A剂人工微量元素溶液,B剂为注射用亚锡亚甲基二膦酸盐冻干粉,A剂+B剂作为一针静脉注射液,它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及破骨修复的作用。 1.注意事项 1.1临床使用前,在无菌操作的条件下,将云克a剂(高锝99 tc酸钠5ml/支)注射液注射到云克b剂(亚锡亚甲基二膦酸5.5mg)中,充分振摇,使冻干物溶解,室温静置5min,即制得锝(99 tc )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并将该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500ml 中缓慢静脉点滴,每分钟40滴,4h内滴完,每日1 次, 2周为1个疗程。 2护理 2.1心理指导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病因不明,病程较长,治疗较复杂,故患者对治疗信心不足,可产生对自身形体敏感、情绪不稳定、焦虑和忧郁、恐惧等心理特点。责任护士应积极主动地向患者讲解与本病有关知识、治疗方法和云克治疗的药理作用、注意事项及疗效,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充分认识到配合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饮食指导在饮食中多摄入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多食含钾丰富的苹果新鲜蔬菜。少食多餐。最主要是增加钙的摄入,如:牛、羊肉骨头汤、奶制品、豆类、鱼虾等,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补钙,如: 口服碳酸钙片、葡萄糖酸钙片、罗钙全等,从而避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彻底治愈吗

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彻底治愈吗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疾病,主要以炎性滑膜炎为主。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性激素等造成。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发展及不可逆骨质破坏,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最终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那么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彻底治愈吗?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好的方法那?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功能锻炼。 1、患者教育 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和耐心,能够与医生配合治疗。 2、一般治疗 关节肿痛明显者应强调休息及关节制动,而在关节肿痛缓解后应注意早期开始关节的功能锻炼僵直。此外,理疗、外用药等辅助治疗可快速缓解关节症状。 3、药物治疗 方案应个体化,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和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 (1)非甾类抗炎药有抗炎、止痛、解热作用,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药物,适用于活动期等各个时期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2)抗风湿药(DMARDs)又被称为二线药物或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常用的有甲氨蝶呤,口服或静注;柳氮磺吡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以及羟氯喹、来氟米特、环孢素、金诺芬、白芍总苷等。 (3)云克即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是一种非激发状态的同位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症状的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小。静脉用药,10天为一疗程。 (4)糖皮质激素激素不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但在下述四种情况可选用激素:①伴随类风湿血管炎包括多发性单神经炎、类风湿肺及浆膜炎、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版与2015版比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版与2015版比较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原则性叙述,无大幅修订,增加“经验治疗”标题 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先前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增加3个关于预防用药方案的附录 1.将“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改为“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附录1),分述预防用药目的、原则,并增加关于针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方案和指征。 预防用药基本原则:①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②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③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④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⑤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或纠正者,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⑥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2.将“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改为“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附录2)。对预防用药目的和指征、手术切口分级、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维持时间等作了更为清晰、详尽的叙述。 预防用药目的: 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医院心室辅助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9版)

医疗机构医院心室辅助技术临床应用质量 控制指标 (2019年版) 目录 一、心室辅助技术应用适应证选择正确率 (2) 二、心室辅助装置有效撤除率 (2) 三、术后30天死亡率 (2) 四、心室辅助转换心脏移植率 (3) 五、术中及术后30天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 (3) 六、术后随访率(1年、3年) (4) 七、患者术后生存率(1年、3年) (4)

一、心室辅助技术应用适应证选择正确率 定义:心室辅助技术应用适应证选择正确的例数占同期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总例数的比例。(见注1) 计算公式: 心室辅助技术应用指征正确率= 心室辅助技术应用适应证选择正确的例数 同期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总例数 ×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开展心室辅助技术时严格掌握适应证的程度,是反映医疗机构心室辅助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二、心室辅助装置有效撤除率 定义:心室辅助装置有效撤除,是指心脏功能衰竭D期应用心室辅助装置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而撤除心室辅助装置。心室辅助装置有效撤除率,是指有效撤除心室辅助装置例次数占同期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心室辅助装置有效撤除率= 有效撤除心室辅助装置例次数 同期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总例次数 ×100% 意义:体现应用心室辅助装置的治疗效果,是反映医疗机构心室辅助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三、术后30天死亡率

定义:心室辅助装置植(介)入术后30天内死亡患者数(不论何种原因)占同期心室辅助装置植(介)入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全因死亡率= 心室辅助装置植介入术后天内全因死亡患者数 同期心室辅助装置植介入患者总数 意义:体现应用心室辅助装置的治疗效果,是反映医疗机构心室辅助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四、心室辅助转换心脏移植率 定义:心室辅助转换心脏移植,是指患者心脏功能衰竭D期应用心室辅助装置持续治疗期间,转行心脏移植手术治疗。心室辅助转换心脏移植率,是指心室辅助转换心脏移植例数占同期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心室辅助转换心脏移植率= 心室辅助转换心脏移植例数 ×100% 同期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总例数 意义:反映心室辅助装置应用后转归的重要过程指标。 五、术中及术后30天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 定义:心室辅助装置植(介)入术中及术后30天内,发生主要并发症的患者数占同期心室辅助装置植(介)入患者总数的比例。(见注2) 计算公式: 血源性感染发生率= 发生血源性感染患者数 ×100% 同期心室辅助装置植介入患者总数

云克调节绝经后骨质疏松骨代谢调节作用

云克调节绝经后骨质疏松骨代谢调节作用 云克对骨组织有良好的靶向性,进入体内后被骨生成区和带有炎症的骨关节和软骨迅速摄取、蓄积。云克在血液中半排期为0.52h,血液中的30%~40%迅速分布并最终贮存在骨骼内,半排期可达6~9月,终端骨半排期在1年以上。对骨代谢调节发挥重要作用。 在骨代谢调节过程中IL-1、IL-6、TNF-α被认为是骨组织微环境中溶骨细胞因子网络中的关键成员,参与骨代谢影响骨重建。IL-1、IL-6不仅直接刺激骨吸收,还增强其他细胞因子的作用,使骨吸收大大增加。TNF-α刺激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增生分化为成熟的破骨细胞,同时改变骨碱性磷酸酶的(BALP)活性。BALP、BGP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演变过程中代表由破坏细胞造成骨吸收的、骨形成高转换状态。 云克是一种外源性钙代谢调节物质,进入体内以后吸附于骨组织的羟基磷灰石晶体表面,抑制磷酸酶的降解,不仅延缓磷灰石结晶聚集成大块晶体,同时也抑制磷灰石晶体溶解。被破骨细胞摄取,可直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达到抑制骨溶解(骨破坏)、降低血钙、缓解骨痛的作用。云克还通过螯合金属离子降低金属蛋白酶、胶原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胶原酶对骨组织的破坏。云克中含有人工合成的锝元素,在低价状态下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得到和失去电子,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抑制病理的复合物产生作用、抑制白细胞介素的产生。由此可见云克在骨代谢调节中的作用不仅直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而且具有抑制白细胞介素的产生,降低金属蛋白酶、胶原酶活性的作用。 本研究跟踪随访的11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统计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骨代谢指标及BMD的变化与国内的相关报道一致。与李茂良等中国专利说明书论述的药物作用相同。云克的二磷酸盐成分及金属离子锝参与骨代谢,降低IL-1、Il-6、TNF-α、BALP、BGP作用确切,并具有增加BMD 的作用。其增加BMD 的作用机制是抑制了破骨细胞活性,间接提高了成骨细胞的功能。 The regulation of Yunke in bone metabolism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ZHANG Mengmeng, LIU Zhonghou, WU naibao, et al. Research Lab of Bone Metabolism, No.4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1, China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48号文与38号文比较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48号文与38号文比较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根据2008年度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卫生部办公厅于2009年3月发布了“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8号文件),同时2008年3月24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48号文件)废止。38号文件中重申“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重新界定,将常见手术类型细化,以加强对预防用抗菌药物种类的管理。现将38号文件与以往48号文件进行比较,总结其异同点,帮助我们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的学习。 一、相同点 38号文件和48号文件均围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强调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定: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预防给药应于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二、不同点 1.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在以往48号文件中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治疗性应用要求严格按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预防应用仅限于泌尿系统外科手术;而在38号文件中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其经验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则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情况下,参照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给予目标治疗;并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浅谈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体会

浅谈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云克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作为样本研 究资料,共有56例。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n=28例)进行云克 治疗,对照组(n=28例)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远远优于对照组患者,最终结局呈现出P小于0.05,具有探 讨研究价值。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云克治疗并展开有效的护理干预, 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应用性较强。 关键词:云克;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带给患者的疼痛十分严重,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此次样本 研究对象都是收录于来我医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56例患者,临床选择云克治疗,分析总 结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云克治疗的护理体会,现进行具体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参与此次样本分析对象都是收录于来我医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56例患者,收入时间范 围控制在2016年12月-2018年1月,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n=28例):男 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最高年龄64岁,最低年龄25岁,中位年龄(41.7±3.9)岁。对照组(n=28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9例,最高年龄65岁,最低年龄26岁,中 位年龄(40.5±4.1)岁。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所有患者的临床 症状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56例患者无论是在年龄上还是性别上的检验资料都显 示出p>0.05的最终结局,没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并解答患者的疑问。试验组进行云克 药物的注射,每天注射一次,一次10天,连续注射3个月。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关节肿胀以及疼痛,护理人员可调整患者的体位,缓解疼痛关节部位所受到 的压迫,可以对患者的疼痛部位展开按摩,在必要时也可以给予患者一定的镇痛药物。类风 湿关节炎患者由于纤维骨质间的粘连以及关节的疼痛肿胀,在晨起中会出现身体僵硬的现象,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在夜晚睡觉期间佩戴手套保暖,在清晨使用热水对关节进行浸泡,并对关节进行活动。指导患者缓解疼痛,需要患者配合进行自我调节,可以进行散步等 适当的运动,在睡前坚持泡脚,补充睡眠[1]。组织患者进行关节功能训练,在类风湿关节炎 的急性发作期,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在病症的缓解期,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关节部位进行按摩,开展理疗。在患者的康复期可进行关节养生操的练习,确保 每日患者的活动量。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满分为十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将5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样本数据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当中进行此次样本 分析,选择t检验方式,以()形式表示出患者的疼痛分,P呈现出小于0.05的最终结论, 拥有讨论价值? 2.结果 28例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论,探讨分析有效,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比较[(),分]

心功能指标

心脏功能的测定对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评价疗效及估测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脏功能可分为左、右心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临床上常用的是左室收缩功能。 1、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有: ①每搏量(SV):指左室在每次心动周期排出的血量,正常值60~120ml。 ②心排出量(CO):指每分钟左室收缩排出的血流量,正常值~8.0L/min。 ③心脏指数(CI):为心排出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正常值~5.0L/(min·m2)。 ④射血分数(EF):指每搏量占左室舒张未期容积的百分比,正常值≥50%。 ⑤左室短轴缩短率(FS):指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的差值与左室舒张末期直径的百分比,正常值≥25%。 ⑥平均周径缩短率(MVC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的差值除以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与左室射血时间两者的乘积,正常值≥周/秒。 ⑦左室后壁增厚率(△T%)及室间隔增厚率(△IVST%):前者为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与其舒张期厚度的差值与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的比值,而后者是指收缩期室间隔厚度与其舒张期厚度的差值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的比值,正常值均>30%。 2、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 (1)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指从主动脉瓣关闭到二尖瓣开放所经历的时间,反映左室心肌的松弛率,但受心率、主动脉压及左房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正常值:<40岁者,(69±12)ms;>40岁者,(76±13)ms。 (2)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指左室充盈早期所产生的峰值流速,正常值±m/s。

(3)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A):指左室舒张末期由于心房收缩所产生的峰值流速,正常值±m/s。 (4)E/A:如A峰高于E峰,说明心房的血液向心室排出时由于心室舒张功能欠佳,排出受阻,但要排除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引起的二尖瓣A峰高于E 峰的因素影响,正常值±。 (5)E波减速时间(EDT):指左室充盈早期减速过程(E峰下降支)所经历的时间,正常值(199±32)ms。 (6)左房收缩期肺静脉反流速度(AR):正常值<0.2m/s。 (7)二尖瓣前叶E峰至室间隔左室面的距离(EPSS):正常值:0~5mm。 (8)A波时限:除反映出左室的顺应性以外,还可反映出左房自主收缩的射血量。 3、反映右室收缩功能指标: (1)室间隔运动方向:正常情况下室间隔与左室壁呈同向运动,当右心室收缩功能增强或占优势时,室间隔与右室壁呈同向运动。 (2)右室前壁增厚率:正常值≥30%。 (3)肺动脉血流速:正常值:成人~0.9m/s,儿童~s。 (4)时间间期指标:①右室射血前期(RVPEP):心电图QRS起点至M 型肺动脉瓣开放点,心衰或肺动脉高压时升高。②右室射血时间(RVET)。 ③RVPEP/RVET:正常值:~。 (5)肺动脉压力(PAG):PAG=4V TR+RA,正常值<20mmHg,肺动脉平均压=+79(PAT为加速时间)。 (6)肺动脉血流量。

右心功能评价影像学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右心功能评价影像学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8-03-19T10:07:06.6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作者:张晓芳 [导读] 但各种检查方法的预测值之间有相关性,可以互补使用,从而可以更准确、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右心功能。 (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传统的影像方法主要用于左室功能的评价,右心室因其特殊的解剖特点,对其功能评价的准确性受到了一定限制。随着影像学技术如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成像技术及后处理软件的不断开发,使得在右心功能的评价精确性不断提高,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MRI;放射性核素;右心室功能;临床意义 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如超声心动图、螺旋CT、核磁共振MRI成像、放射性核素扫描可以准确地评价左心功能,在心脏病、临床疾病并发的心脏改变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但对一些疾病的右心功能改变还处于研究阶段、还不成熟。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影像技术在心功能评价方面凸显出重要的价值[1]。本文将就上述影像方法在右心功能评价、临床应用方面予以综述。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因经济、方便、简单、可操作性强,被认为是评价左室功能的首选方法。传统的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可以测定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及右心室面积变化率。右心室因为位于胸骨后方,容易受到肥胖、操作者手法等主观影响,且由于右心室肌小梁较发达、心内膜边缘不规整等客观原因,使得二维超声在右心成像方面不准确、存在一定的误差[2]。 组织多普勒成像可以通过血流速度反映心肌运动特征,该技术的优势有:不用勾画心内膜、不用心室几何形态假设、对收缩舒张功能能详细反映,且较少受组织反射回声信号、组织透声较差的影响。 心肌做功指数即Te i指数:将心室收缩期时间与舒张期时间之和比心室射血时间,是用来评价心功能的,不受心率、右心室压力、三尖瓣反流的影响。Tei指数被用于各种心脏疾病的心室功能的评价中[3]。反映的事心室整体功能的变化,但不能区分收缩还是舒张功能障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新兴超声诊断技术,可以多平面、多角度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及心底部周围大血管。研究已证实其测定左心室容积、心功能准确性的价值,而且此技术在右心室功能评价参数更准确[4-5]。它的不足点是仍然摆脱不了传统二维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容易造成心室容量的低估及漏诊等情况。 声学定量方法:根据心肌及心腔内的血液的背向散射的能力不同而自动勾出心内膜的边界,测量心脏功能参数。主要用于左心功能的评价[6],也已有结果证明其能够准确评价右心功能[7],能更准确地测绘出右心时间-容积变化。但仍然存在二维超声显像的不足。 彩色室壁运动:利用背向散射原理探测心动周期内不同时相的心内膜边界,是在声学定量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定量技术,并以不同色彩标出心室舒张期及收缩期心室内膜的运动位移。根据色彩本身及宽度的变化直观地反映心室整体及局部室壁运动情况。该技术不受检查者心脏形态、心尖抬举行搏动及声束方向等影响,已经广泛应用于左室功能及冠状动脉的检查中; 在右心功能评价中,将其与右心室造影对心内膜的位移做比较,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相关性[8]。但是对声像条件要求较高,肥胖及肺气肿的检查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磁共振成像(MRI) MRI心脏功能分析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MRI心功能评价具有三维立体、准确、分辨率高等优势,是目前评价心功能及心脏疾病的首选非创伤性方法。可以避免右室特殊解剖位置的误差,准确测量心腔的容积。以前的MRI心脏成像主要显示心脏的结构、形态,现在的MRI技术可以对心功能的评价。这些功能包括: 对左右心室功能参数、心肌活性、心瓣膜及瓣膜反流、心底部大血管等方面的评价。磁共振电影成像方法的发展,使得MRI的时间、空间分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电影MRI方法与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心功能上具有较高准确性及重复性[9]。MRI还可以清楚显示血管结构、血流量、血液动力学等信息[10]。 多层螺旋CT(MSCT) 多层螺旋CT具有高清晰度、快速扫描、薄层、容积扫描、多时像、扫描时间短等优势。随着相应后处理软件的开发,后64排CT在评价心功能及冠状动脉造影上更加准确。GE 推出的新式CT 设备Revolution CT实现了CT 对心脏动态灌注的扫描,对于 CT 在心脏检查方面是新的革新。 MSCT可以测定右心室射血分数及心腔容积,但是数据获取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还需考虑射线剂量、造影剂过敏反应等。研究显示MSCT评价右心功能与超声心动图相比,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11],利用MSCT 与磁共振及放射核素检查方法在评价右心功能相关参数相比,它们之间也存在良好的相关性[12]。 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测定心脏功能和心肌活性的方法。它以用于心脏 MRI 禁忌证的患者,能对早期心功能及早期结构改变进行评价。核素心血池显像对心功能的测定主要包括首次通过法和平衡法:首次通过法显像其优点是可以将右心房中的显影剂不计算到右心室内,避免了右心房显影剂的误差,缺点是对技术及设备的要求高,不利于临床应用。平衡法是在右心早、晚期显像,右心房和右心室的造影剂难以分开,因此该方法评价右心功能有一定的不足。还有心肌代谢显影方法。 临床常见疾病,例如慢性肺部疾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栓塞、右心梗死,青海西藏等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高海拔、低压、低氧),高原性心脏病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这些疾病对右心功能的改变是非常显著的,所以早期评价右心功能的改变,对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意义重大。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在右心功能检测方面手段不断提高,对临床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即使这些手段各有优缺点,但各种检查方法的预测值之间有相关性,可以互补使用,从而可以更准确、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右心功能。 参考文献 [1] Vermes E,Rebotier N,Piquemal M,et al.Ac-curacy of a new method for semi-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by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diameterchanges[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4,83(1):130-134. [2]艾阳平,马新武.心脏左心功能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现状及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 5) : 746 - 749.[3]孔德红,舒先红,姚豪华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人右心室节段容积和收缩功能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

(整理)风湿病

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血液中多可检查出不同的自身抗体,可能与不同HLA亚型有关;对非甾类抗炎药(NSAID),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短期或长期的缓解性反应。 西医学名:风湿病所属科室: 内科- 免疫内科发病部位:全身主要症状:关节疼痛主要病因:免疫反应,遗传因素,感染,内分泌 因素 疾病分类 1. 2.以关节炎为主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斯惕尔病又分为幼年型和成人型,强直性脊柱炎(AS),银屑病关节炎。 2. 与感染相关的:如风湿热,莱姆病,赖特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 3.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血管炎。 发病原因 1.免疫反应: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物质直接或通过巨噬细胞呈递的刺激,使相应T-细胞活化,部分T-细胞产生大量多种致炎性细胞因子造成各类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破坏;部分T-细胞再激活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直接或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使组织或器官受到损伤或破坏。此外由单核细胞产生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如MCP-1)等,也可参与炎症反应。大部分风湿性疾病,或由于感染产生的外源性抗原物质,或由于体内产生的内源性抗原物质,可以启动或加剧这种自身免疫反应,血清内可出现多种抗体。 2. 遗传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一些风湿性疾病,特别是结缔组织病,遗传及患者的易感性和疾病的表达密切相关,对疾病的早期或不典型病例及预后都有一定的意义;其中HLA (人类组织白细胞抗原)最为重要。 3. 感染因素:根据多年来的研究阐明,多种感染因子,微生物产生的抗原或超抗原,可以直接或间接激发或启动免疫反应。 4. 内分泌因子:研究证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失调、与多种风湿病的发生有关。 5. 环境与物理因素:如紫外线可以诱发SLE 。 6. 其他:一些药品如普鲁卡因酰胺,一些口服避孕药可以诱发SLE和ANCA阳性小血管炎 临床表现

无创心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和展望

讲座 无创心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和展望 马沛然 心功能不全是严重急症,不仅见于心血管疾病,还可见于其它系统疾病如高血压、支气管肺炎、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多年来对心功能不全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如心率快、肝大、浮肿、肺水肿等进行诊断,但上述表现与心功能不全程度并不完全平行,并且缺乏特异性。因此单纯根据临床表现不足以判断是否有心功能不全和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创心功能检查如以左房插管测定左房压,以漂浮导管测定肺毛细血管嵌压等虽可直接测定心功能,但均为有创检查,需要一定设备和技术条件,多数医院较难开展。 近年来心脏器械检查迅速发展,由于其测定心功能是无创的及可重复,因而在临床得到日益广泛应用。目前临床应用指征有以下几方面: 心功能不全患儿治疗前后检查,以正确了解心功能不全程度和治疗效果。 患儿有显著胸闷、心悸,但临床上未发现异常,可检查心功能以了解上述症状是否与心功能不全有关。 临床上疑为心肌炎,但还不完全符合心肌炎诊断标准,由于心功能不全是心肌炎诊断主要指标,因而心功能检查有助于确诊心肌炎。 对可疑心力衰竭作心功能检查,以及早发现和确诊轻型心力衰竭。 正确评价某种药物和治疗方法对心功能不全的疗效。 区分左心功能不全和右心功能不全,区分收缩功能不全和舒张功能不全。 无创心功能检查的方法很多,常用 的主要有: 根据搏血量多少来了解心 功能: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检查指标有 射血分数(EF)、心室短轴缩短率(SF)、 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根据我 们测定正常小儿286名,上述指标的正 常值为EF>60%,SF>30%,CI>2.6 L/m2 min,SI<35ml/m2。上述指标 不受年龄的影响,因此使用方便,由于 SI不受心率代偿的影响,因此比CI更 为敏感。测定上述指标常用方法为多 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单光子断层扫描 (SP ECT)。在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检查时,如用三维立体成像或声学定量 技术(A Q)则测得值更为精确。SP ECT 除检查上述指标外,还可测定心室局部 的EF,可分为右室壁、室间隔、左室侧 壁和左室下壁。根据我们对44名健康 儿童测定心室壁局部的EF,右室壁EF 为>38.6%,室间隔EF为>52.8%, 左室下壁EF为>59.2%,左室侧壁 EF为>63.6%。 根据心脏和大血管 血流速度以了解心功能:常用指标有反 映左室收缩功能的主动脉瓣峰值流速 (PFVA)、反映右室收缩功能的肺动脉 峰值流速(PFV P)、反映左室舒张功能 的二尖瓣E峰峰值流速(PFV M EV)和 二尖瓣E峰和A峰峰值流速比 (PFV M EV/P FV MA V),反映右室舒张 功能的三尖瓣E峰峰值流速 (PFV T EV)和三尖瓣E峰峰值流速和 A峰峰值流速比(PF VT EV/ PF VT AV)。根据我们测定286名不同 年龄的正常小儿,上述指标的正常值 PF VA:6个月以下>73.1cm/s,6个月 ~>87.1cm/s,4岁~>101.9cm/s, 10~14岁>110cm/s;PFV P:6个月以 下>69.2cm/s,6个月~14岁>82.4 cm/s;PF VM EV:6个月以下50.1~ 78.5cm/s,6个月~14岁75.2~101.6 cm/s;P FVM EV/PF VM AV:6个月以 内0.80~1.60,6个月~14岁为1.11 ~1.37;PF VT E:6个月以下为37.1~ 65.9cm/s,6个月~14岁为43.7~67. 7cm/s;PFV T E/PF VT A:6个月以下为 0.66~1.10,6个月~为0.81~1.57,1 ~14岁为0.98~1.33。测定上述指标 通常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上述指标中 反映舒张功能指标影响因素较多,如心 脏前后负荷、左右心室功能相互影响、 心脏病变性质等,因此可靠性较差。 SPECT亦可测定血流速度以了解心功 能,常用指标有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左 室射血率(L ER),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 左室充盈率(L FR),反映右室收缩功能 的右室射血率(R ER),反映右室舒张功 能的右室充盈率(RFR)。上述指标的 正常值,根据我们测定的44名健康儿 童L PER>3.45,L PF R>3.32,R PER >2.68,RP FR>2.36。 根据心脏收 缩时间期(ST L)以了解心功能:检查指 标为心脏收缩前期/心脏射血时间 (P EP/V ET),a波时间和a波率(a/ EO),其中P EP/VET和a/EO,不受年 作者单位:250021 济南市 山东省立医院儿科

云克疗效

目的探讨锝亚甲基二磷酸盐针剂联合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治疗绝经后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诊断明确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患者31例为治疗组,其中汉族19例,维吾尔族12例。予以每日静脉滴注锝亚甲基二膦酸盐针剂15日,联合口服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持续6月。同时选取绝经后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患者28例为对照组,其中汉族14例,维吾尔族14例,年龄、糖尿病病程及绝经年限均与治疗组匹配,常规口服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疗程均为6月。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肝功、肾功及骨代谢指标,并进行组间对比。 结果治疗组6个月后临床症状改善,云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各部位平均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左前臂桡尺骨远端1/3交界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BMD)增幅分别达%、%,%。与治疗前相比血清碱性磷酸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血清肝肾功无明显变化。 结论云克联合钙尔奇D片、盖三淳胶丸治疗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有效且安全。 22-0011-0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风湿性疾病,病因不明,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于2006年2月至2009年3月间,对来院诊治的80例RA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按序抽样和统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开展疗效和血沉、C反应蛋白的综合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病例及分组 80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69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为42±8,病程为3月~8年,平均病程月为50±8。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将80例患者分成2组,单号入治疗组(40例),双号入对照组(40例)。 病例诊断标准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院关于RA的诊断标准[1]。所选病例均表现为活动期:关节肿痛指数≥3个,加下例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a.血沉≥25mm/h或C反应蛋白≥10mg/L;b.晨僵≥1h;关节指数>9。均无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不全,活动性胃肠出血,血液及内分泌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六种常用治疗方法是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六种常用治疗方法是什么 1.患者教育 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和耐心,能够与医生配合治疗。 2.一般治疗 关节肿痛明显者应强调休息及关节制动,而在关节肿痛缓解后应注意早期开始关节的功能锻炼僵直。此外,理疗、外用药等辅助治疗可快速缓解关节症状。 3.药物治疗 方案应个体化,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和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 (1)非甾类抗炎药有抗炎、止痛、解热作用,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药物,适用于活动期等各个时期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2)抗风湿药(DMARDs)又被称为二线药物或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常用的有甲氨蝶呤,口服或静注;柳氮磺吡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以及羟氯喹、来氟米特、环孢素、金诺芬、白芍总苷等。 (3)云克即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是一种非激发状态的同位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症状的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小。静脉用药,10天为一疗程。 (4)糖皮质激素激素不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但在下述四种情况可选用激素:①伴随类风湿血管炎包括多发性单神经炎、类风湿肺及浆膜炎、虹膜炎等。②过渡治疗在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缓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应首先减少或缓慢停用激素。③经正规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剂量激素。④局部应用如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缓解关节的炎症。总原则为短期小剂量(10mg/d以下)应用。 (5)生物制剂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已经有几种生物制剂被批准上市,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几种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①Infliximab也称TNF-α嵌合性单克隆抗体。临床试验已证明对甲氨蝶呤等治疗无效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Infliximab可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强调早期应用的效果更好。用法静点,每间隔4周重复1次,通常使用3~6次为1个疗程。需与MTX联合应用,抑制抗抗体的产生。②Etanercept人重组TNF受体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Etanerce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