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语文必修五的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掌握这些文言文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点。

一、《归去来兮辞》1、重要实词(1)生生所资:“资”,凭借。

(2)求之靡途:“靡”,没有。

(3)会有四方之事:“会”,恰逢。

(4)家叔以余贫苦:“以”,因为。

(5)心惮远役:“惮”,害怕。

2、重要虚词(1)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2)舟遥遥以轻飏:“以”,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以”,拿,用。

3、词类活用(1)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

(2)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世之情。

(3)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4、特殊句式(1)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

(2)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以前路问征夫”。

5、主旨本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所作,叙述了他辞官归隐的原因和归途中的心情,以及到家后的生活和感受,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二、《滕王阁序》1、重要实词(1)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序属三秋:“属”,是。

(3)俨骖騑于上路:“俨”,整齐的样子。

(4)披绣闼,俯雕甍:“披”,打开;“闼”,小门;“甍”,屋脊。

2、重要虚词(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且”,反而。

(2)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而”,表转折。

3、词类活用(1)腾蛟起凤:“腾”“起”,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

(2)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3)窜梁鸿于海曲:“窜”,使动用法,使……逃窜。

4、特殊句式(1)童子何知:宾语前置,“知何”。

(2)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遏”,被阻止。

5、主旨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接着抒发身世之感并表白自己的志向和决心,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一、古文词汇1.常用的古文词汇1.瘦:动词,指人体瘦弱。

2.硕:形容词,指人高大。

3.耿:形容词,明亮的样子。

4.贪:动词,指人对财物等过分追求和爱护。

5.怜:动词,同情抚慰。

6.婉:形容词,温顺委婉。

7.淑:形容词,品德美好。

8.肃:形容词,严肃庄重。

9.悼:动词,悲痛哀悼。

2.生僻的古文词汇1.侑:助动词,表示请客或相劝。

2.旷:形容词,指空旷、空虚。

3.僇:形容词,指傲慢自大。

4.诎:形容词,指狭小、狭隘。

二、文言文语法1.句式1.兼语句:在一个谓语下面,有两个或以上的宾语,如“吾赏古人言非其人之言,即其迹之高也。

”2.排比句:由多个词、句相同、结构相似的分句构成,表达强烈的语气,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修辞手法1.夸张:用夸张的语言表达一个事物的特征或达到一种情感的效果。

2.比喻:通过比较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但形式相近的物品之间的相似性来表达情感或启示读者。

3.借代:在文章中,将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

常用的代表是“指事字”。

3.句意成分1.主语:句子的中心,动作的发动者。

2.谓语:动作的执行者或完成者。

3.宾语:接受动作的对象。

4.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词语。

三、课内知识1.课文题目1.《孔乙己》:讲述了一个风流倜傥、潇洒自如的无赖拿起了琴,为大家奏起了感人的音乐。

2.《韩愈自叙》:讲述了韩愈的成长历程以及他的创作心得。

2.课文概括1.《孔乙己》:一名酒店的熟客孔乙己因为如厕久而被勒令离场,无奈之下拿起了掌中的一把琴,弹奏起悲凉激昂的曲子,震撼了所有在场的人。

2.《韩愈自叙》:韩愈在自叙中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如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四、名言警句1.唐代名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袁中郎诗》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卜算子•咏梅》2.宋代名句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可见蚁穴之可凌也。

—《林则徐全集•学政篇》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知识点【一】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3.一词多义(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1.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5)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6)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必修五归纳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必修五归纳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必修五归纳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必修五1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3.一词多义(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5)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6)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鸿门宴》知识点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二、词类活用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9、臣活之:活:使……活;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三、一词多义(一)虚词“为”1、用作动词音wéi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用作介词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3、用作助词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 何辞为?(二)虚词“因”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4、介词:凭借、条件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趁机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三)虚词“而”1、表目的:来,用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2、表转折:但,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3、表修饰:(地,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4、表修饰:(地,着)项王按剑而跽曰5、表递进: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表并列:而且,或不译劳苦而功高如此7、表顺承:然后,接下来拨剑切而啖之(四)实词1、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抬起;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动词,举荐,推荐范进中举:名词,科举考试制度戍卒叫,函谷举:动词,攻克,占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全、尽2、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动词,谢罪、道歉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动词,道歉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动词,辞别阿母谢媒人动词,推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动词,劝诫四、重点句式(一)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1)籍何以至此;2)沛公安在?3)大王来何操?4)客何为者?(常见疑问代词:谁、何、安、奚、孰、胡)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归纳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归纳【一】一、文言实词(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1.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悲乎/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3.则(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然(2)副词,还。

彼且恶乎待哉(3)副词,将要。

且适南冥也7.于(1)介词,对于。

彼其于世/彼其于世(2)介词,在。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8.其(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

飞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杨贵妃的卧室。

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格律】歌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

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原文】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译文】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貌,立志找一位绝代佳人。

可惜当国多少年哪,一直没处寻。

杨家有位刚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容颜。

天生丽质无法埋没,终于被选到皇上身边。

她回头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同时显现出来。

六宫的粉白黛绿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

正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她肌肤如凝结的油脂。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必修五的文言文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必修五中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1、“乃瞻衡宇”中“衡”通“横”,横木的意思。

2、“景翳翳以将入”中“景”通“影”,日光的意思。

二、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理解古今异义有助于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含义。

比如:1、“悦亲戚之情话”中“亲戚”古义为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为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幼稚盈室”中“幼稚”古义指小孩,今义指年纪小或头脑简单。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要注意辨别。

1、名词作动词,如“策扶老以流憩”中的“策”,原意为拐杖,这里用作动词,拄着。

2、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中“亡”“北”原为动词,在这里指逃亡的人、溃败的军队,作名词。

3、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中“幼”指小孩。

4、形容词作动词,“善万物之得时”中“善”意为羡慕。

四、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1、“引”字在“引壶觞以自酌”中意为拿、举;在“引以为流觞曲水”中意为引来。

2、“行”在“感吾生之行休”中意为将要;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意为行走。

五、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正常语序应为“胡为乎遑遑欲之何”。

2、状语后置句,“农人告余以春及”应为“农人以春及告余”。

3、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表被动。

六、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和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他的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的向往。

2、《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

七、重点实词1、“审容膝之易安”中“审”意为明白、知道。

2、“曷不委心任去留”中“委”意为随从、顺从。

八、重点虚词1、“而”字的用法多样,如“觉今是而昨非”中表并列;“门虽设而常关”中表转折。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重点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重点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重点知识点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特点是注重修辞和意境的表达,以古代汉字为主,并使用古代语言风格。

文言文具有多义性,需要通过上下文进
行推断和理解。

2. 古代典籍和名篇:学习文言文的重点是熟悉古代典籍和名篇,如《论语》、《孟子》、《诗经》、《楚辞》等。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可以学习古代文化、哲学思
想和审美观念。

3. 词语和短语:文言文使用的词语和短语具有独特的古代汉语特色,需要了解和掌握。

例如,“脱颖而出”、“一代文宗”、“囊括群籍”等。

4. 词序和语法:文言文的语序和语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掌握。

例如,文
言文的主谓宾语一般按照“主宾谓”的顺序排列。

5. 修辞手法:文言文注重修辞,使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需要熟悉这些修辞手法的用法和效果。

6. 古文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需要注意线索的把握和上下文的推断。

有时候要通过对
整个句子或段落的理解,才能理解其中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7. 忠告考生多读书,多阅读古代典籍,多练习文言文阅读题目,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
和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 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 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2.名词作动词① 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 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 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 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 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 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① 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 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 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 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 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 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③ 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④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

)⑤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动词,实行,执行。

)⑥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

)⑦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

)⑧《琵琶行》 (行,古诗一种体裁。

)háng①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杜甫《绝句》(量词,排,行。

)② 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泛指军队。

)③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名词,辈分。

)2.引① 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

)② 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

)③ 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

)④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

)⑤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

)⑥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

)⑦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

)3.乘chéng① 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

)②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

)③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

)④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序》(动词,交互,连接)⑤ 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

) shèng①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②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四”的代称。

)4.策① 执策而临之《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

)② 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

)③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同“册”,记录。

)④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名词,策略。

)⑤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策,计谋。

)5.审① 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动词,明白,知道。

)②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

)③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中杂记》(动词,审问,审判。

)6、委① 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动词,随从,顺从。

)② 如土委地《庖丁解牛》(动词,散落,堆积。

)③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动词,托付。

)④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动词,放弃,舍弃。

)7.怀① 怀良辰以孤往《归去来兮辞》(动词,留恋,爱惜。

)② 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动词,怀念,想念。

)③ 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孔雀东南飞》(名词,心情。

)④ 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动词,心中藏着。

)⑤ 汝姊在吾怀《项脊轩志》(动词,胸前。

)⑥ 怀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

)8.而① 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② 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③ 时矫首而遐观连词表修饰④ 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承接⑤ 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修饰9.之①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助词,取独② 恨晨光之熹微助词,取独③ 悦亲戚之情话助词,取独④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⑤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到,往⑥ 求之靡途代词,它⑦ 公田之利助词,的⑧ 会有四方之事助词,的⑨ 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10.以① 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使,让② 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而”③ 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④ 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承接来⑤ 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修饰⑥ 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⑦ 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⑧ 问征夫以前路介词,用⑨ 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⑩ 耕植不足以自给连词,用来,来⑾ 诸侯以惠爱为德介词,把⑿ 家叔以余贫苦介词,因为,由于⒀ 策扶老以流憩连词,相当于“而”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二)倒装句1.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① 将有事于西畴② 农人告余以春及③ 问征夫以前路2.宾语前置① 复驾言兮焉求 (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②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③ 乐夫天命复奚疑 (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④ 皆口腹自役 (宾语前置句,代词“自”作宾语前置)(三)被动句① 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② 遂见用于小邑 (见,被)(四)省略句① 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省介词“于”)② 稚子候(于)门 (省介词“于”)③(余)脱然有怀,(余)求之靡途 (省主语“余”)④ 于是(余)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省主语“余”)⑤(余)或命巾车,(余)或棹孤舟 (省主语“余”)(五)固定句式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又……又……)例:载饥载渴载歌载舞【附】一、“以、而、之、兮、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①以词性例句释义介词既自以心为形役让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用王语暴以好乐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余船以次俱进按照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带着连词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同“而”,表修饰木欣欣以向荣同“而”,表并列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表目的,来中丞匿溷潘以免才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因为②而词性例句释义代词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通“尔”,你的词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假设,如果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③之词性例句释义代词纵江东父老伶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他们,代江东父老君将哀而生之乎之子于归这、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样的人,这类人结构助词悦亲戚之情话定语中心词之间,的感吾生之行休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何陋之有宾语提前标志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有得,以其求思之深中心词与补语间,得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标志音节助词怅恨久之无实义④兮: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⑤来:虚词,可当助词讲。

无义,如“归去来兮”。

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

二、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宇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②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

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异义① 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

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

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②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

“介”量词。

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

句意:一个书生。

)③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

今无此意。

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④ 盛筵难再(再:第二次。

今相当于“又”。

旬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⑤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

今无此意。

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

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⑦ 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 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⑨ 童子何知(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⑩ 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② 上出重宵,下临无地“上”“下” 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① 一言均赋“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② 目吴会于云间“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③ 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呈现出紫色④ 梓泽丘墟“丘墟”,成为荒丘废墟3.名词的意动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二)形容词的活用① 四美具,二难并“美” “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② 宾主尽东南之美“美”指俊杰(三)动词的使动用法① 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② 腾蛟起凤腾,使……腾空;起,使……起飞③ 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④ 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屈⑤ 窜梁鸿于海曲窜,使……逃匿四、一词多义1. 尽:① 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