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歌流派
宋朝的诗人与文学流派

宋朝的诗人与文学流派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该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文学流派。
宋朝的诗歌以婉约派为主导,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其他流派,如豪放派和宗派,这些流派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
一、婉约派:婉约派是宋朝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之一。
婉约派的代表性诗人有陆游、杨万里、杨维桢等。
他们的诗作以细腻、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闻名。
他们追求诗歌的感伤与凄婉之美,表达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深切感悟。
他们的诗作常常充满着对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思考和感叹。
二、豪放派:豪放派是宋朝另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豪放派的代表性诗人有苏轼、辛弃疾、杜牧等。
他们的诗歌风格豪迈、慷慨、奔放,充满着激情和豪情。
他们对世事的看法更加直接,表达了对现实的执着和对人生的热爱。
他们的诗作常常充满豪放的情感和壮丽的意境,给人以震撼和激励。
三、宗派:除了婉约派和豪放派,宋朝还出现了许多其他的文学流派,如寓言派、山水派、俳谐派、格律派等。
宗派的代表性诗人有黄庭坚、蔡伸等。
他们的诗作风格多样,以特定的主题和表现手法为特点,追求独特的艺术表达。
他们的诗作常常通过比喻、寓言等手法,寄托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和反思。
四、文学流派的交融:在宋朝,这些文学流派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的关系。
婉约派与豪放派虽然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差异,但在主题和审美追求上有许多共通之处;而宗派也不拘泥于特定的风格和形式,而是在不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中寻求多样化的艺术表达。
总结:宋朝的诗人和文学流派共同构成了当时文化的繁荣和多元性。
婉约派、豪放派以及其他的宗派充分展示了宋朝诗歌的广阔内涵和多样表现形式。
这些文学流派之间的相互交融和借鉴,丰富了宋朝文学的内涵,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宋朝的诗人们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使得宋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影响了后世的文人,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1.白体:(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称等先后学习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
(3)其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2.西昆体:(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
(3)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西昆指玉山。
3.晚唐体:(1)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的诗作。
(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
(3)代表作家林逋。
4.东坡体:(1)即指苏轼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
他的七绝清丽精美,七古雄健豪放。
(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5.王荆公体:(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
(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
6.半山诗:(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
(3)主要体裁是绝句。
7.山谷体:(1)这是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特征。
(2)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
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后山体:(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2)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
(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
(4)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9.简斋体:(1)即指陈与义的诗歌特征。
(2)陈与义先后学习黄庭坚、陈师道及杜甫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晚唐体:是宋初一个诗歌流派,以姚贾诗风为核心,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
有清丽、质朴的风韵。
中兴四大诗人: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他们能摆脱江西诗派脱离现实、生硬槎桠的弊病,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江西诗社宗派图》其中将黄庭坚和在他诗风影响下的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
特点是讲究用典,重视句法,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
永嘉四灵:是指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因字均有“灵”而得名。
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起的一个诗派,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等,因书刊刻《江湖集》而得名。
它们的内容反应底层生活,风格较为多样。
易安体: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
其特点是善于用景真实袒露心境,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
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
他“以文为词”,善于塑造英雄形象,风格多样。
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
这种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代表作家有王禹偁,他注重白居易的讽喻诗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他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
西昆体:北宋初年由杨亿、钱惟演等把在编书之余所写的诗结集为《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艺术上师法李商隐,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但往往堆砌辞藻而内容空泛诚斋体:杨万里自号诚斋,故创作的诗被称为“诚斋体”。
他的诗歌学习江西诗派但摆脱了它的弊病,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写诗,想象奇特但语言通俗浅近、风格活泼自然,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关键。
半山体: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宋初诗坛流行的诗歌流派主要有

宋初诗坛流行的诗歌流派主要有宋初诗坛,先后风靡着三个诗歌流派,即“元白体”、“晚唐体”、“西昆体”,这是文学史家的共识。
宋代的诗歌直接继承了唐代诗歌传统。
开国之初,诗人中有很多是前朝的旧臣。
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所作诗歌留有唐代余风。
如徐铉、徐锴兄弟和李昉等都是从五代入宋的文臣,他们的诗歌创作受白居易的影响较深,其作品在宋初有一定的影响。
1、晏殊:著名婉约派词人,后人称其为“宰相词人”,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代表作《浣溪沙》,全词如下:一首新歌一杯酒,去年的天气是旧的。
太阳什么时候落下?无奈花落,似曾相识燕归。
独自徘徊的小花园香径。
这是一首著名的伤春惜时之作。
其中下阕前两句最为人熟知,后人称之为“天然对偶句”。
2、欧阳修:婉约派词人,其词、文俱佳,是北宋文坛第一代领军人物,无论文坛,还是词坛,都是永远绕不开的人物。
代表作《蝶恋花》,全词如下:院子有多深?柳堆烟,帘繁。
玉雕鞍在你闻的地方,楼高不见张台路。
三月横风狂,门帘遮黄昏,春来无所留。
泪问花花无言,红飞过秋千。
这首词家喻户晓,后来的李清照对此作极为推崇,并借用第一句写成了一首同样经典的《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3、柳永: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以说,柳永对词坛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代表作《雨霖铃》,全词如下:秋天的蝉叫得如此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刚刚停了。
在京都城外设送别,却没有喝酒的心情,恋恋不舍地离开,船上的人一直催促着出发。
手牵着手看着对方,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直到最后没有言语,千言万语哽在喉咙里说不出来。
想到这一次回到南方,这旅程是另一条路,千里之外,一片迷蒙,夜空是一片茫茫的夜雾。
自古以来,多愁善感的人最难过的就是离别,更不要说秋天的萧瑟了,哪能经得起悲伤。
宋代诗词流派及其风格特点

宋代诗词流派及其风格特点1. 概述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高峰之一。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多个不同的诗词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2. 赋、骈文与律诗在宋代,除了继承了唐代艺术传统的律诗外,《赋》和《骈文》也成为了重要的文学形式。
其中,《赋》是用散文形式以辞章生动地描写人物、山水景色或历史事件;《骈文》则是用对仗工整、语言华丽的方式书写故事或议论。
这些文体在宋代得到广泛运用,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3. 宋辽元三传统宋代形成了三大主要传统流派:北方辽宁地区的辽传统、南方江淮地区的江传统以及中原河南地区的元传统。
每个传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反映了当时地域之间文化交流与碰撞。
3.1 辽传统辽传统主要以诗歌为主,其特点是豪迈、雄浑和激昂。
辽传统的代表作家有岳飞、李煜等人。
他们用直接明快的语言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歌颂英雄气概和报国精神。
3.2 江传统江传统主要以词为主,其特点是婉约、细腻和柔美。
江传统的代表作家有李清照、陆游等人。
他们通过描绘感情世界、抒发个人情感来表现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3.3 元传统元传统是宋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点是刚健、豪爽和富有创新性。
元传统的代表作家有辛弃疾、陆希声等人。
他们以自由奔放的创作态度,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个人感受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具有深厚感情和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4. 乐府而归宋代还出现了一种与前几个流派不同的风格——乐府风格。
乐府古体诗是以曲调悠扬、节奏明快为特点,在宋代得到大力发展在文人圈内广泛流传。
乐府诗的内容多涉及社会民生,常以婉转的音乐节奏来表达人们的愿望和情感。
5. 总结综上所述,宋代诗词流派丰富多样,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北方的辽传统豪迈雄浑,南方的江传统细腻婉约,中原地区的元传统则刚健豪爽。
乐府风格则以其曲调悠扬和表达社会民生的能力而脱颖而出。
这些不同风格的交融与碰撞,丰富了宋代诗词创作的艺术成果,也为后来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宋代文学部分宋诗概说

西昆体: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宋 初,诗人杨亿编《西昆酬唱集》(西昆,指秘阁藏书之所, 因《山海经》言昆仑山之西有群玉山,为先王藏书册府), 西昆诗体和诗派便由此而得名。《西昆酬唱集》全部为近体 律诗,代表作家为杨亿、刘筠、钱惟演。西昆派作家均是身 居清要的馆阁之士,诗的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 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创作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 丽艳,音节铿锵;诗文标榜学习李商隐,其中杨亿、刘筠以 骈体文著称。(西昆派多数作品缺乏真情实感,堆砌过甚, 不免剽窃之讥。西昆派作家惟美风格固然是对宋初浅俗的白 体诗风和缺乏文采的复古文风有所矫正,但其创作脱离现实, 偏离传统的文学标准,馆阁气十足、仅重外表精美的艺术趣 味,注定了主导文坛的时间不会长久,但在北宋文坛仍文化 (最主要) 诗歌派别的出现和形成风气 “诗话”作为一种诗歌批评方式 的产生和流行
}
前所未有的特点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
*.宋诗在思想内容上有别于唐诗:在宋诗中反映民生疾苦和揭露统 治阶级不恤民瘼(人民的痛苦)的作品为数很多,而忧国伤时、 力主抗敌御侮、心系失地的优秀诗篇,则成为南宋诗坛的主流。 *.宋诗在艺术特色上有别与唐诗:在艺术旨趣上,宋诗主要向思理、 显露、精细方面发展,散文化、议论化、使事用典等特征明显。 呈现出“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宋诗显露,唐诗含蓄;宋诗以议理见长,唐诗以神韵取胜。
关于宋诗的评价
自南宋严羽《沧浪诗活》起就存在著严重 的分歧,直至在文学史上形成了“尊唐” 与“崇宋”两大派系。大抵唐诗主情致, 宋诗重理性,从艺术的角度看,宋诗不少 作品缺乏形像性、音乐美,感染力不犟, 是它的缺点。从文化史的立场上讲,宋诗 在唐代诗歌格律完备、意象纯熟、臻於顶 峰的情况下另辟蹊径,为近世诗歌的发展 提供了富有时代意义的榜样,是它的成功 之处。
宋代诗歌流派

越所 反 具 也 重 王 了以 映 , 把 视 安 他王 的 偏 诗 实 石 的安 生 重 歌 际 写 散石 活 于 看 功 诗 文的 内 抒 作 用 于 。诗 容 写 是 的 作 的也个抒倾文 艺更人情向一 术为的述,样 成丰情志但, 就富怀的是也 超,,工他有
•
王 安 石 诗 风 特 点
王安石创作历程
•
梅尧臣的诗
• 梅尧臣是专力作诗的文人,存 诗达两千八百多首。他关心时 政,每逢朝中有重大事件,他 都以诗来抒发反映,这些诗或 以寓言的形式来抨击邪恶势力。 • 梅尧臣的诗也积极反映民生疾 苦,对他担任地方官时目睹的 贫民惨状作了尖锐的揭露,秉 笔直书,感情奋激,继承了杜 甫、白居易的传统。 • 梅尧臣的诗在艺术上以追求 “平淡”为终极目标。梅尧臣 论诗,推崇平淡之美,他说的 “平淡”不是指陶渊明、韦应 物的诗风,而是指一种炉火纯 青的艺术境界,一种超越了雕 润绮丽的老成风格。 • 梅诗的题材和风格倾向都具有 宋诗风气之先的意义,后人评 之为:“去浮靡之习,超然于 昆体极弊之际;存古谈之道, 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正 是着眼于此,从欧阳修到王安 石、苏轼都对梅诗赞叹不已, 这也正是宋代人对这一诗风开 创者的公平评价。
五、荆公诗派
• “荆公体”是针对王安石后期的 诗歌风格而言。它的诗歌载体 主要是以绝句为主,艺术风格 上则寓悲壮于闲淡,雅丽精绝, 脱去流俗,锻炼精巧等等。 • 又称半山体,是与韩派相呼应 又自成一体,由于王安石晚年 以创作写景小诗特别著名,受 其影响形成一个诗派。 • 特征:主要学中晚唐诗, 构思精巧,艺术表现上能够避 开唐代诗人的弊端。
苏舜钦的诗
• 苏舜钦性格豪迈,诗风也豪放雄肆。他早年慷慨 有大志,喜以诗歌痛快淋漓的反应时政,抒发强 烈的政治感慨,例如《庆州败》对北宋于西夏的 战争中军将昧士怯终至丧师辱国的丑闻的抨击。 被放逐后的诗多抒写心中的愤懑之情。 • 但由于苏舜钦作诗往往是落笔疾书,所以推敲、 剪裁的功夫不足,有些作品有不够含蓄、不够精 炼的缺点。宋诗畅尽而伤直露的特点,在苏舜钦 的诗中已初见倪端。
宋词主要分为哪两大流派?

宋词主要分为哪两大流派?宋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里最优秀的韵文,为世界文化所珍藏,被誉为“千年文脉,绣榻万古”。
宋词以宋人贯穿唐宋后期的老齐宗杨万里为代表,创作出优美情调的宋词佳句,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与反响,也推动了宋词的演变方向的朝向发展,主要分为两大流派:1. 僧贾诗派:人称“贾岛派”,这是僧侣贾岛,曾在宋太宗李承恩的支持下创立的宋词流派,以表现僧侣的内心世界、抒发人类精神活动及为宗教派织就超越形而上的空灵之词而闻名。
他们把宋词流派从传统的抒情诗发展出一种“抽象诗”,这种抽象表现形式仅凭虚幻象形就仿佛载重深省,可以说贾岛派创立伊始,就为宋词营造了一种气氛。
2. 金陵派:人称“苏轼派”,这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的一个诗歌流派,由当时著名的小说家、诗人苏轼在宋太宗李承抑的支持下创立,鼎力发展的分支流派。
苏轼的作品“穆天子传”令这个派系受到很多诗人的拥护,也带动了宋词一个活跃的发展环境;金陵派把“诗词”从传统抒情文体中解放出来,意境得以更加宏大,准确而具体的表现出著名的宋词精神,开拓打破宋代宋词发展的封闭性。
3. 小雅诗派:小雅派受到大量的喜爱,诗人们继承唐代的小雅诗,融入宋词中去,以写出形式精美,层次分明的宋词;他们强调写《小雅诗》的语言全新性和结构的完整性,对《小雅》着墨加深;小雅诗派的词作独具特色,构思非常新颖,叙事抒情完美结合,形成时间性与空间性完美转换,贴切地突显出宋代词的发展特性。
4. 桐城派:桐城派是唐代张九龄创立的一种诗歌派别,有“天津古体”的别名,后因朱文公领衔发展,人称“朱派”。
桐城派创作的《古体诗》,融唐诗与宋词精髓于一体,以《桐城诗稿》、《南桐》作品为代表,突破宋词发展多年封闭性,呈现出完美之美,被写入宋词发展史中,传诵至今,永远流传着千古绝唱。
总之,宋词无论是从用字、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显得格外优美,宋词以它的优美情调赢得了很多人的心,实在是世间一轻美之妙事。
不论是僧贾诗派、金陵派、小雅诗派还是桐城派,都是宋词最重要的部分,以其精湛的语言美艳之作,铺成西方文化之中人类情调最美妙之图画,至今令人叹为观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舜钦的诗
• 苏舜钦性格豪迈,诗风也豪放雄肆。他早年慷慨 有大志,喜以诗歌痛快淋漓的反应时政,抒发强 烈的政治感慨,例如《庆州败》对北宋于西夏的 战争中军将昧士怯终至丧师辱国的丑闻的抨击。 被放逐后的诗多抒写心中的愤懑之情。 • 但由于苏舜钦作诗往往是落笔疾书,所以推敲、 剪裁的功夫不足,有些作品有不够含蓄、不够精 炼的缺点。宋诗畅尽而伤直露的特点,在苏舜钦 的诗中已初见倪端。
五居 然 闲 近 元 香 代易 , 适 体 稹 山 诗诗 这 生 诗 、 诗 风风 种 活 , 刘 派 一的 诗 , 内 禹 主 脉一 风 风 容 锡 要 相个 仅 格 多 等 是 承方 仅 浅 谢 人 模 。面 是 切 流 互 仿 ,模清连相白 而仿雅光唱居 且了。景和易 与白显的的雨
•
香 山 诗 派 的 思 想 内 容
西昆体艺术上的缺点
• 由于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 外貌,而缺乏李商隐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 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图的其华丽的外表而 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 成一家的气概,所以虽然风行一时而终难 在文学史长河中得以自立
西昆体衰竭的原因
辟不 难 一 缺 乏 歌 缺 一 艺能 于 时 点 自 艺 乏 、 术担 超 , 的 立 术 时 诗 新任 越 但 诗 精 立 代 歌 境起 前 所 , 神 足 气 体 的在 人 取 虽 。 于 息 裁 历唐 , 得 然 带 模 ; 范 史诗 所 的 能 有 仿 二 围 任外 以 成 风 这 , 、 狭 务另 绝 就 行 些 缺 诗 窄 •
二、宋初香山诗派
• 香山诗派也就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 诗的一批诗人组成的诗派,代表作 家有李昉、李至、徐铉等人。宋代 香山派诗人。香山派 代表作家中, 以王禹偁最有影响。由于他长期在 地方上为官,对百姓的疾苦有较多 的了解,所以他的诗同情民瘼,关 怀国事,具有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 如《感流亡》、《对雪》、《乌啄 疮驴歌》等。此外,王禹偁还写有 不少流连风光的景物诗。此诗风格 飘逸,淡中有味,得白居易、杜甫 七律诗的精髓。王禹偁的诗语言朴 实通俗,不雕饰,有鲜明的讽喻现 实的色彩,体现了他反对浮靡、主 张实用与易道易晓的文学主张。
越所 反 具 也 重 王 了以 映 , 把 视 安 他王 的 偏 诗 实 石 的安 生 重 歌 际 写 散石 活 于 看 功 诗 文的 内 抒 作 用 于 。诗 容 写 是 的 作 的也个抒倾文 艺更人情向一 术为的述,样 成丰情志但, 就富怀的是也 超,,工他有
•
王 安 石 诗 风 特 点
王安石创作历程
晚唐体诗思想的产生
• 由于贾姚诗作中所展现出的凄清幽寂的山水美景与超尘出 世的隐逸情趣正符合晚唐体诗人的意愿,于是他们便模仿 这样的诗风进行创作,并将其作为展现他们寄情湖光山色, 享受隐逸生活的载体 • 宋初这种隐逸情怀的产生不仅是晚唐时代 的遗风,也与宋初文人的心态密切相关。经过乱世,盛唐 的豪放心态已不知所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内敛、平淡的 心态占据在此时的文人心中。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他们 更容易找寻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或构建一个类似的 精神家园 。
•
梅尧臣的诗
• 梅尧臣是专力作诗的文人,存 诗达两千八百多首。他关心时 政,每逢朝中有重大事件,他 都以诗来抒发反映,这些诗或 以寓言的形式来抨击邪恶势力。 • 梅尧臣的诗也积极反映民生疾 苦,对他担任地方官时目睹的 贫民惨状作了尖锐的揭露,秉 笔直书,感情奋激,继承了杜 甫、白居易的传统。 • 梅尧臣的诗在艺术上以追求 “平淡”为终极目标。梅尧臣 论诗,推崇平淡之美,他说的 “平淡”不是指陶渊明、韦应 物的诗风,而是指一种炉火纯 青的艺术境界,一种超越了雕 润绮丽的老成风格。 • 梅诗的题材和风格倾向都具有 宋诗风气之先的意义,后人评 之为:“去浮靡之习,超然于 昆体极弊之际;存古谈之道, 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正 是着眼于此,从欧阳修到王安 石、苏轼都对梅诗赞叹不已, 这也正是宋代人对这一诗风开 创者的公平评价。
香山诗派形成的原因
• 诗歌较少直接反映社会现实问 题,呈现出一种闲适、矜持、从 容的气质和风格。语言平易流 畅、浅切圆熟。宋初“白体” 诗人们避开白居易反映民生疾 苦、关怀社会的“讽谕诗”,而 主要继承白居易的唱和杂律诗, 自有其多方面的社会政治原因 以及深刻的思想文化因素。宋 初的统治者为避免晚唐五代武 将拥兵自重 的情况出现,宋初 统治者都重文轻武,这就为诗 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 境。 • 宋初文人所欣赏和仿效的“白 体”,恰恰是那属对工巧、“吟 玩性情”的杂律诗和唱和诗。 而且闲适诗,在宋初也大受欢迎。 因此,宋初的“白体诗”在题材 上多以吟咏性情见长,“呈现出范 围的内敛和重心的转移,由表现 广大士人怀才不遇之类的生活 情感转为集中揭示上层官僚士 大夫,特别是高官显宦的值宿、 从幸、侍宴、应制、赏花、歌 酒等种种生活感受” ,因此不 受政治因素的限制。
其诗 抒 中 仍 并 和 大 阳 也 欧 枯的 情 的 然 不 以 , 修 对 阳 燥畅 融 议 具 对 议 主 的 诗 修 艰尽 为 论 有 古 论 要 诗 风 在 涩之 一 往 自 人 入 体 受 进 变 之至 体 往 家 亦 诗 现 韩 行 革 失, , 能 面 步 。 在 愈 了 文 。又 所 与 目 亦 然 散 的 革 风 避以叙。趋而文影新的 免有事欧,欧手响。同 了韩、诗股诗法较欧时 ,
五、荆公诗派
• “荆公体”是针对王安石后期的 诗歌风格而言。它的诗歌载体 主要是以绝句为主,艺术风格 上则寓悲壮于闲淡,雅丽精绝, 脱去流俗,锻炼精巧等等。 • 又称半山体,是与韩派相呼应 又自成一体,由于王安石晚年 以创作写景小诗特别著名,受 其影响形成一个诗派。 • 特征:主要学中晚唐诗, 构思精巧,艺术表现上能够避 开唐代诗人的弊端。
宋代诗歌流派
遗 四 南 江 民 灵 渡 西 诗 诗 四 诗 派 大 派 和 家 江 湖 诗 派 荆 公 诗 派 昌 黎 诗 派 宋 初 西 昆 诗 派 宋 初 香 山 诗 派 宋 初 晚 唐 诗 派
一、宋初晚唐诗派
• 该诗派是以林逋、寇 准为代表,他们以中 唐贾岛诗为学习对象, 意境幽深,构思巧妙 (以梅为妻,以鹤为 子)代表作:林逋的 《山园小梅》。其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是 其中的名句。
三、宋初西昆诗派
• 西昆诗派又称作西昆体。 宋代初年兴盛。西昆诗体 和诗派得名于诗人杨亿编 的《西昆酬唱集》。西昆 诗派的代表人物有杨亿、 钱惟演等。代表作品有 《南朝》等。西昆诗派的 作品特点:写法上仿效李 商隐的同题之作;创作上 精于用典,将有关南朝的 一系列历史典故巧妙地组 织成诗;音节流转,辞采 华丽 。
晚唐体诗歌的影响
• 晚唐体诗歌对宋初的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宋初 诗坛基本上笼罩在“晚唐体”的阴影之下,尤以 梅尧臣、王安石等人为最。欧阳修多次说梅尧臣 诗“平淡”、“清切”,亦与晚唐体诗风相类。 宋初最早的革新派诗人王禹 在《送孙何序》及 《五哀诗· 高锡》中对唐末至宋初的诗歌提出尖锐 的批评,它从反面告诉我们咸通以来的晚唐体在 宋初的影响程度。
• 前期的王安石诗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都有深刻的社会现实 意义,与此同时,王安石也写了许多抒情诗。写的更为出 色的是咏史诗,他继承了左思、杜甫以来借咏诗以述志的 传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表达了新颖的看法,并抒发 了自己的政治感情。 • 后期王安石的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写景抒情的绝句, 正是这些诗使王安石在当时诗坛上享有盛誉。 • 所以,王安石的诗早期的诗风显示了直戳刻露的宋诗特征, 那么晚期诗则以丰神远蕴的风格体现出唐诗的复归。所以 王安石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其艺术成就也足以列于宋 诗大家的行列。
西昆诗派的艺术特征
• 西昆集中的诗大多师法李商隐的雕润密丽、 音调铿锵。不但《无题》、《阙题》一类 诗直接模拟李商隐诗,而且《汉武》、 《明皇》等作也是脱胎于李商隐的咏史诗。 西昆集中诗体多为近体,七律即占十分之 六,也体现出步趋李商隐,唐彦谦诗体的 倾向。其特点是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 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四、昌黎诗派
• 又称韩派诗,因其以韩愈 诗为学习对象,故名。形 成于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 动当中。写诗特点:追求 作品力度感和表现的气势, 明显带有议论、说理的成 分。代表诗人:欧阳修、 梅尧臣、苏舜钦。 • 地位:这派诗的创作 促成了宋诗向散文化方向 发展,奠定了宋诗的基本 格调。
欧阳修诗
类感 这 题 个 表 欧 诗慨 类 材 人 现 阳 作, 诗 的 的 个 诗 有所 多 吟 情 人 更 本以 含 咏 怀 生 重 质与 有 等 , 活 要 的西 很 。 以 经 的 区昆 多 由 及 历 内 别体 的 于 对 或 容 。的 人 它 历 抒 则 同生的史发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