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听书》导学案成稿及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13、明湖居听书
一、示标
1、阅读文章,划分段落层次,画出句子中有相应关联的词。

2、熟悉、理解文章
3、精读训练要点概括、词句理解、内容探究
二、导入
1、背景与题解“听书”是何意?
2、阅读课文
①划分段落层次
②关键词的理解与记忆
3、再读课文,明晰主旨
三、反馈
1、一、二部分精读训练题
①文章开头两段描写听书的盛况,请问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听书的盛况?
答:
②起初对琴师的演奏不以为然,而后又“叫好声不绝于耳”。

这是为什么?
原文答:
概述答:
③怎样理解“新莺出谷,乳燕归巢”这句话。

④第5段最后写“满园子里的人”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四、巩固
2、三、四部分内容理解与精读训练
⑤第6段中“五脏六腑里┅┅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其中“熨过”一词好在哪里?
⑥第7段,“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请欣赏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⑦本文主要写白妞的演唱艺术,但是文中却有诸多的“闲笔”请概括有哪些闲笔,它们有什么作用?
⑧联系全文,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白妞高超精湛的演唱艺术?
五、反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明湖居听书学案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明湖居听书学案鄂教版

13 明湖居听书学习目标:1.了解并观赏说(唱)书艺术,培育酷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感情。

2.学习运用想象,借组语言描写,观赏难以言状的音乐艺术的方法。

3.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其应用。

【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鹗.()偌.()铮.纵()羯.()啭.()坞.()看.坐()2.说明下列词语。

①屏气凝神:②轰然雷动:③回环转折: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3.《明湖居听书》节选自《》第二回,作者是,字铁云,笔名,清末小说家。

本文为显示王小玉超群的演唱技巧,作者在其出场前采纳了烘云托月的手法,通过有关场景描绘和观众的争论,来烘托主子公演唱技巧的精湛。

鲁迅认为刘鹗的《老残游记》“”。

4.指出下边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细致品尝,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①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②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万籁俱寂,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③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迁移与拓展】(一)正在喧闹哄哄的季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采,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惊奇:只是两片玩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将鼓槌子轻轻地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叫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望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

就这一看,满园子里便万籁俱寂,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节选自《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5.指出下面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那双眼晴,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 )(2)满园子里便万籁俱寂,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 6.找出文段中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明湖居听书》学案 冀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明湖居听书》学案 冀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6《明湖居听书》学案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6《明湖居听书》学案冀教版河北省藁城市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明湖居听书》学案冀教版【课题课前热身温故知新】一、关于作者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江苏镇江)人。

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

他行医于上海,后又弃医经商,直到资本丧尽才止。

1888年黄河决口,他因治河有功,官至候补知府。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他曾从俄军处用低价购买太仓粮,赈济居民,后清廷以私售仓粟罪逮捕他,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乌鲁木齐)。

二、关于《老残游记》《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晚清中谴责小说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小说借老残之游历,记述其言论见闻,揭露晚清吏治的黑暗及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

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老残游记》语言清新简练,对一些人物及自然景物的描写比较生动、形象,没有一般的陈词滥调,跟晚清的同类小说比较,艺术上的成就是比较卓越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称赞这部作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学习目标】1.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2.掌握通感的用法3.中华艺人的精湛技艺和文学家的创造性学习重点:正面描写通感【指点迷津授之以渔】朗读分析品味【涉及考点形成网络】戏院盛况琴师演奏黑妞演唱观众反响明湖居听书开端:初不甚大发展:越唱越高白妞出场跌宕:陡然一落高潮:忽又扬起结束:人弦俱寂【教学流程】一.未雨绸缪预习1、了解作者2、了解字词3、阅读全文整体感知(1)《明湖居听书》选自__________第____回,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笔名_________,清末小说家。

和该书并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别是李伯元的《__________》、吴趼人《_______》、曾朴《________》。

明湖居听书课后练习题答案

明湖居听书课后练习题答案

明湖居听书课后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明湖居听书的地点是哪里?A. 明湖居B. 明湖公园C. 明湖广场D. 明湖图书馆2. 听书时,听众通常会有怎样的表现?A. 非常安静B. 边听边讨论C. 边听边做笔记D. 边听边玩手机3. 明湖居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古典文学B. 现代小说C. 历史故事D. 科学知识4. 听书活动通常在什么时间举行?A. 早晨B. 中午C. 傍晚D. 深夜5. 听书活动对于听众来说有哪些好处?A. 可以提高听力B. 可以锻炼记忆力C. 可以增加知识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1. 明湖居听书活动是由_______组织的。

2. 听书活动中,听众通常会_______,以示对讲者的尊重。

3. 明湖居听书的讲者通常是_______,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4. 听书活动结束后,听众可以_______,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5. 听书活动对于提高_______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判断题1. 明湖居听书活动是免费的,任何人都可以参加。

(对/错)2. 听书活动只适合老年人参加,年轻人不适合。

(对/错)3. 听书活动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

(对/错)4. 听书活动对于培养听众的耐心和专注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对/错)5. 听书活动只能听古典文学作品,不能听现代作品。

(对/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明湖居听书活动的意义。

2. 描述一下明湖居听书活动的氛围。

3. 为什么说听书活动是一种有益的文化活动?五、论述题1. 论述听书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2. 分析听书活动对于个人素养提升的作用。

答案:一、1.A 2.A 3.C 4.C 5.D二、1. 明湖文化协会 2. 保持安静 3. 资深学者或专家 4. 与讲者交流 5. 语言表达能力三、1. 对 2. 错 3. 对 4. 对 5. 错四、1. 明湖居听书活动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它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能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成稿及答案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成稿及答案

明湖居听书【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4、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学习重难点】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㈠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刘鹗(1857-1909),江苏丹徒人,原名,字,小说家,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

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通数学、医术、水利等,学识博杂,精于考古。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平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

2、熟识《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

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4、识记小说文体⑴概念:⑵小说三要素有哪些?㈡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羯()鼓铮铮()遽()发周匝()霍()然花坞()偌()大看()座作()揖㈢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

1、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

()2、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

()3、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4、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合作探究】一、文章结构(共四部分)第一部分(1-2):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书场的盛况?2、为什么要描写戏院盛况?(或描写戏院盛况的作用是什么?)第二部分(3-5):1、白妞出场前,文章写了哪些内容?——琴师的弹琴————2、作者写黑妞从和两方面来写,目的在于什么?3、白妞出场前,作者描写了戏园子里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环境有什么作用?4、写琴师的弹奏,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何作用?5、作者在完成环境的精心设置后,着力描写白妞演唱艺术,主要是描写和描写。

明湖居听书课后练习题答案

明湖居听书课后练习题答案

明湖居听书课后练习题答案明湖居听书课后练习题答案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明湖居听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它通过有声读物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听力技能。

在课堂上,学生们会听老师朗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然后回答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既考察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听力技能。

下面是明湖居听书课后练习题的答案:1. 问题:主人公的名字是什么?答案:主人公的名字是李明。

2. 问题: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答案: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一个小村庄。

3. 问题:李明的家人是怎么对待他的?答案:李明的家人对他非常冷漠和苛刻。

4. 问题:李明在小村庄遇到了谁?答案:李明在小村庄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

5. 问题:李明通过什么方式获得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答案:李明通过参加一场比赛获得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通过以上的答案,我们可以看出,明湖居听书课后练习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除了听书课后练习题,明湖居还提供了其他形式的练习,如填空题、选择题等。

这些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明湖居听书课后练习题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通过有声读物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听力技能。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相信随着这种教学方式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学生会从中受益,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答案版)【学习目标】1.欣赏本文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描绘,品味形象、贴切、细腻的语言。

2.学习侧面烘托的手法并了解其作用。

【预习作业】1.搜集刘鹗及《老残游记》相关背景资料。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

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

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

《老残游记》,清末中篇小说,是刘鹗(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的代表作,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

同时,小说在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提炼、生活哲学及艺术、女性审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乐景物描写等多方面皆达到了极其高超的境界。

2.熟读课文,给生字注音。

作揖yī嘁.嘁喳喳qī恍.若huǎnɡ抓髻.j.ì.羯鼓.ji..é.ɡǔ..皓.齿hào 千仞.rèn 周匝.zā屏.气bǐnɡ和弦.xián 遽.jù铮.铮zhēnɡ3.浏览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2段)描写说书前书场的盛况第二部分(3-5段)描写琴师、黑妞的精彩表演和人们的反应。

第三部分(6-8 段)描写白妞高超的说书技艺第四部分(9段)以观众的议论来点明白妞说书的艺术魅力。

【课堂讨论】1.检查预习。

2.作者是怎样描写白妞几个阶段的演唱的?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现了声音的什么特点?阶段语句修辞手法作用初不甚大“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贴”“像吃了人生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通感(用感觉设喻)表现声音的甜润,使人感觉舒畅越唱越高“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通感(用视觉设喻)表现声音的尖细、高亢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通感(用视觉设喻)表现声音的回环曲折、婉转悠扬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通感(用视觉设喻)表现声音的坐姿多彩,变化无穷3.课文主要写白妞说书,为什么先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表演?写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是为衬托白妞高超的说书技艺设伏笔4.写演出前明湖居的环境和演出后梦湘先生的评论有何作用?写演出前的环境是表现人们对白妞的追捧,渲染气氛,从侧面烘托了白妞说书的吸引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6 明湖居听书第一学时预习案【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词语。

2.了解文章故事情节,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重点】把握主要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自主学习】一、查阅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老残游记》和小说中与本文相关的情节。

1.作者简介2.《老残游记》3.本文情节背景二、默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然后关上书,完成下面的题目。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刘è()三弦.子()偌.大()作揖..()() huǎng()若羯.鼓() gēda( )( ) 遽.发()熨.斗() hào( )齿嘁.嘁喳.喳()()抑扬顿cuò()铮.铮鏦.鏦)()屏.气凝神()周匝.数遍()峭壁千rèn()抓jì()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观止:峭壁千仞:高谈阔论:鸦雀无声:屏气凝神:余音绕梁:轰然雷动:三月不知肉味:三、认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并划分文章层次,概括各部分大意。

2.概括琴师、黑妞、白妞的形象特点。

【我的疑问与发现】探究案【合作探究,释疑解惑】以小组为单位,默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合作探讨并交流下列问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文中的琴师、黑妞、白妞各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谁是主人公?写其他人有什么作用?【小结】第二学时预习案【学习目标】1.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2.学习特殊的修辞——通感。

【学习重点】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学习难点】赏析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作者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自主学习】一、反复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对白妞进行正面描写的?2.白妞的演唱分为几个阶段?3.作者在描写白妞演唱声音时,借助于精妙的比喻,把白妞演唱的或高或低或缓或急,形象地描摹出来,其中都涉及哪些喻体?都是从哪些角度设喻的?4.选取文中描写白妞精彩演唱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成稿及答案————————————————————————————————作者:————————————————————————————————日期:2明湖居听书【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4、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学习重难点】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㈠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刘鹗(1857-1909),江苏丹徒人,原名,字,小说家,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

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通数学、医术、水利等,学识博杂,精于考古。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平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

2、熟识《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

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4、识记小说文体⑴概念:⑵小说三要素有哪些?㈡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羯()鼓铮铮()遽()发周匝()霍()然花坞()偌()大看()座作()揖㈢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

1、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

()2、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

()3、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4、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合作探究】一、文章结构(共四部分)第一部分(1-2):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书场的盛况?2、为什么要描写戏院盛况?(或描写戏院盛况的作用是什么?)3第二部分(3-5):1、白妞出场前,文章写了哪些内容?——琴师的弹琴————2、作者写黑妞从和两方面来写,目的在于什么?3、白妞出场前,作者描写了戏园子里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环境有什么作用?4、写琴师的弹奏,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何作用?5、作者在完成环境的精心设置后,着力描写白妞演唱艺术,主要是描写和描写。

6、作者是怎样侧面烘托白妞说书技艺高超的?第三部分(6-8):1、作者又是怎样正面表现白妞说书技艺高超的?2、描写白妞说书是文章重点内容,作者首先用声音的高低、缓急,把演唱分为五个部分?找出对应的句子。

①演唱的开始:②演唱的发展:③演唱的起伏(或旋律的跌宕):④演唱的高潮:⑤演唱的结束:第四部分(9):1、文中两次写观众的评价,说说这两次评价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有怎样共同的作用?二、结合文中对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评论的描写,说说各个侧面描写的表达作用。

①琴师绝妙的轮指,引起台下不绝于耳的叫好声,为描写他为。

②黑妞的演唱,已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好像已词尽意穷,无可复加,为写设伏笔。

③这时结合观众的评论,说明“他的调门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处人说的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从烘托。

课堂总结: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3-5):第三部分(6-8):4第四部分(9):明湖居听书一、多角度生动设喻是本文艺术特色之一,试分析以下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五脏六腑里,……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第7段)②一条飞蛇在黄山……周匝数遍。

(第8段)③像那放东洋烟火,……纵横散乱。

(第8段)④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第4段)⑤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

(第8段)二、合作探究1、指出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仔细品味,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①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②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③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2、王小玉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但她身上却有一种非凡的神韵气质。

她的气质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手法凸现她的气质的?…3、作者是如何描绘起初那不大的声音带给人的奇妙感觉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补充内容】本文的艺术特色有哪些?1、音乐描写生动精彩(白妞说书实际上是一种演唱,演唱的音乐诉之于人的听觉,难以用语言描绘。

)⑴作者准确地把握了白妞演唱的节奏。

五个阶段,完整地表现了演唱的全过程,便于读者从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

①演唱的开始:声音初不甚大。

②演唱的发展:渐渐地越长越搞。

5③演唱的起伏(或旋律的跌宕):陡然一落。

④演唱的高潮:忽又扬起。

⑤演唱的结束:人弦俱寂。

⑵多角度生动设喻①有的从感觉设喻,通过描写感受来表现音乐。

(通感)例如:五脏六腑里,……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第108页,第7段)通过比喻,把人们的感觉器官与听觉器官沟通起来,从而表现了音乐给人带来的甜润、舒畅的美感。

②有的从视觉设喻,通过描写人们听音乐时仿佛眼之所见来表现音乐。

(通感)例1:写视觉形状的,用“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描写“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

(第108页,第7段,第4行)例2:用“恍如傲来峰西面,……愈险愈奇”描写演唱“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第108页,第7段)例3:用“一条飞蛇在黄山……周匝数遍”描写王小玉“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形象地表现出白妞的歌声高亢、挺拔、曲折、轻快的特点。

(第8段)例4:写视觉色彩的,说声音低细下来之后“忽又扬起”,“像那放东洋烟火,一个子弹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花,纵横散乱”,既着眼于形,又着眼于色,表现了声音的飞扬和美妙。

(第8段)③有的从听觉设喻,选用生活中常见的容易体会的声音作比,来描绘那些没有听过的、不容易体会的、难以描述的演唱。

(比喻)例1: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描写黑妞说书的清脆和宛转。

(第4段)例2: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

描写弦子与演唱合鸣清脆、热烈。

(第8段)2、侧面描写角度多样化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艺术,作者不仅从正面作了精彩的描写(包括对人物衣着、相貌、举止和音乐的描写),而且作了大量的多角度的侧面描写。

⑴戏院盛况的描写作用:来听说书的观众之多,观众身份之复杂,到场的时间之早,从侧面烘托了白妞说书的吸引力。

⑵琴师的精彩弹奏例: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第106页,第3段)作用:既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也是对白妞技艺的衬托。

⑶黑妞的出色演唱先描写黑妞的演唱“百变不穷”,使听众“以为观之”,把话说到极处;然后引出观众的评论:“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吧!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

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确凿有力又十分自然地位白妞说书作了烘托和铺垫。

(第107页,第5段)⑷观众的评论除了上面提到的观众对黑妞和白妞的对比评论外,在白妞说书结束之后,文中专门安排了一段梦湘先生等人对白妞说书的盛赞。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于我心有戚戚焉”“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既有文雅的引用,又有通俗的大众语言,把听过白妞说书以后的陶醉感形容得贴切而生动,极为有力地从侧面烘托了白妞演唱技术的绝妙。

3、多角度描写人王小玉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但她身上有一种非凡的神韵气质,主要通过博喻,描写她的眼睛,从而凸现她的气质。

秋水:清澈明净寒星:非常明亮宝珠:有美丽的光泽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黑白分明,圆润灵动4、《明湖居听书》的艺术价值在何处?白妞的说书实为“唱书”。

演唱的音乐旋律诉诸人的听觉,直接聆听方能有最佳感受。

文中对王小玉演唱音乐的描写,大量运用比喻、通感,将诉诸人们听觉的音乐诉诸人们的视觉、味觉、感觉,或者借用人们熟识的声音来描写人们未曾听到的声音,让读者借助生活经验和艺术想象去品味、领悟,去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获得音乐美感;并且大量运用侧面描写,去对比、铺垫、烘托,去增强艺术感染力,为我们提供了运用语言文字描写音乐表演极其效果的典范。

65、白妞说书的艺术魅力在何处?白妞说书,形式其实很简单:半张桌子,一面板鼓,一副梨花简;一只三弦子伴奏;一个演员表演,或敲或打或说或唱,以唱为主。

这种说书形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受到了社会各界无数观众的广泛欢迎。

(这说明了“说书”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巨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也体现出历代民间艺术家们在创造、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方面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卓越成就。

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和科技条件下,借鉴西方艺术的同时,去反思、挖掘、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国际的。

)《明湖居听书》导案【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4、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学习重难点】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预习导学】㈠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刘鹗(1857-1909),江苏丹徒人,原名孟鹏,字铁云,清末(近代)小说家,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洪都百炼生”。

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通数学、医术、水利等,学识博杂,精于考古。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平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

2、熟识《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

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3、你知道晚清四大谴责小说(鲁迅概括)?刘鄂《老残游记》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4、识记小说文体(见上学期小说单元笔记)⑴概念: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