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规划四阶段法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珠海市城市交通四阶段法

珠海市城市交通四阶段法

珠海市城市交通四阶段法珠海市城市交通四阶段法一、引言城市交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们的出行需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

作为一个具有现代化规划的城市,珠海市一直注重交通系统的建设和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珠海市的城市交通发展,我们可以应用“四阶段法”来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二、第一阶段:规划与布局在城市交通发展的第一阶段,珠海市需进行规划和布局,以确定交通网络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确定交通节点、交通主干道以及交通设施的位置和布局。

珠海市可通过深入研究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和交通需求等因素,制定长期的城市交通规划,为城市未来的交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第二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第二阶段,珠海市需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交通站点等。

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珠海市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和体验。

珠海市还可以引入智能交通系统、开发共享交通工具等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动城市交通的现代化发展。

四、第三阶段:多样化交通模式在城市交通发展的第三阶段,珠海市需转变交通观念,提倡多样化的交通模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

除了传统的机动车交通,珠海市可以大力发展公交、地铁、自行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鼓励市民使用清洁、便捷的出行方式。

珠海市还可以推广出行电子支付、智能停车等新技术和新服务,提升出行体验,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五、第四阶段:综合交通管理在城市交通发展的第四阶段,珠海市需加强综合交通管理,以协调不同交通模式的运行和发展。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制定有效的交通规则和管理措施,提高交通组织和交通流量调度的水平。

珠海市可通过优化交通信号灯、增设人行天桥等方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

珠海市还需建立完善的交通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科学决策,快速反应交通问题,及时调整规划和运营。

六、个人观点笔者认为,珠海市在城市交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道路交通规划基础2四阶段法

道路交通规划基础2四阶段法

口或单位经济指标等)交通产生、吸引量,如假定其是
稳定的,则根据规划期限各交通区的用地面积(人口量
或经济指标等),便可进行交通生成预测。
ü 把现状已有的交通小区的产生、吸引量乘上增长率,得
到各小区未来年的产生、吸引交通量。
ü 增长率法特点:简洁方便。但是增长率确定过于粗略,
精确度较低。
Page 11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与发展预测
步行
自行车 汽车 摩托车
公共汽车 轨道交通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与发展预测
n 阶段三:方式划分
➢ 交通方式划分模型 1.转移曲线:
根据大量的调查统计资料绘制的各种交通方式的分担率与 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曲线。
特点是简单直观。 2.函数模型
线性模型(最为简单) Logit模型
Page 34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与发展预测
n 阶段一:出行生成(交通的产生与吸引)
2. 原单位法: ü 是将单位交通源产生的平均交通量作为原单位,将原单位
与总单位数量相乘而得到整个研究地区的总生成交通量。 ü 常使用的原单位有:居住人口每人平均产生的交通量、就
业人口每人平均产生的交通量、不同类型的家庭每户平均 产生的交通量、不同用途土地单位面积平均产生的交通量。 ü 原单位的现值是从OD调查结果中分析得到。最常用的方法 是函数法。
OD交通量
个人属性
轿车利用层
方式选择层
公交利用层
轿车
公交车
Page 32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与发展预测
n 阶段三:方式划分
➢ 交通方式选择类型
3.集计选择:以交通小区为单位
4.非集计选择:以个人为单位
5.二者择一
步行、自行车

城市交通规划四阶段法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规划四阶段法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城市交通规划题目:城市交通规划四阶段法课程设计专业: 交通工程学生姓名:学号: 0指导教师: 李爱增、吴冰花、张蕾设计教室: 10#B504、505开始时间: 2016 年06 月3 日完成时间: 2016 年06 月3 日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1.交通生成预测 (1)1.1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 (1)1.1.1理论知识 (1)1.1.2分部计算过程 (1)1.2发生与吸引预测 (6)1.2.1理论知识 (6)1.2.2分部计算过程 (6)2.交通分布预测 (9)2.1理论知识 (9)2.2计算过程 (10)3.交通方式划分 (14)3.1换算基础资料 (14)3.2分部计算过程 (17)4.交通分配 (17)4.1理论知识 (17)4.2分布计算过程 (18)4.3预测结果 (19)5.设计小结 (20)5.1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5.2对城市交通规划及交通需求预测的认识及看法 (20)5.3设计收获及感想体会 (21)1.交通生成预测交通生成预测是交通需求四阶段中的第一阶段,是交通需求分析工作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目标是求得各个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即交通生成量,进而在总量的约束下,求出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量。

交通生成预测与土地利用、家庭规模和家庭成员构成、年龄和性别、汽车保有率、自由时间、职业工种、家庭收入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进行预测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的作用。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预测精准度将直接影响后续预测乃至整个预测过程的精度。

1.1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1.1.1理论知识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原单位法、增长率法、交叉分类法和函数法。

除此之外还有利用研究对象地区过去的交通量或经济指标等的趋势法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本报告中采用原单位法对交通生成总量进行预测,根据人口属性,用居住人口每人平均交通生成量来预测未来的居民出行量。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姓名:学校:河南理工大学班级:学号: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一、交通发生与吸引此阶段的任务是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即生成交通量。

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由已知数据表1:表1 现状住户及土地利用情况注:现状年为2012年数据,规划5年后的交通量,每年人口增长率均为5% ,用地面积每年增长率为4%,原单位均不变。

可得出现状OD表,如下:得,总交通发生量O=20310.1+22886.5+29404.04+19224.9+12718+29433+25553.7= 159530.24 总交通吸引量D=21269.7+28721.1+39983.7+19043.4+31311+24761.1+21283.2=186373.20 由于总交通量不等于总吸引量,所以需要进行调整,如下:调整系数法:f=总交通发生量/总交通吸引量=159530.24/186373.20=0.8560由公式D j’=D j×f可得出调整后的OD表,如下:现状年为2012年,每年人口增长率为5%,用地面积每年增长率为4%,原单位不变,所以5年后即2017年的住户数及土地利用情况如下:由上边表格可得出5年后OD表,如下:总发生交通量:O=25921.41+29209.62+37527.83+24536.39+16231.75+37564.80+32613.72= 203605.50总吸引交通量:D=25877.84+34943.69+43680.64+23169.21+38094.62+30125.66+25894.27= 226751.49由于总交通量不等于总吸引量,所以需要进行调整,如下:调整系数法:f=总交通发生量/总交通吸引量=203605.50/226751.49=0.8979由公式D j’=D j×f可得出调整后的OD表,如下:表2 现状OD表注:根据表1计算现状发生量及吸引量,现状表q ij值,根据各小区吸引量及发生量的值,自行给出。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城市交通方式及其特点,如道路、公共交通、非机动车和步行系统。

3. 引导学生分析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数据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独立设计城市交通规划方案,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意见,共同完成交通规划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兴趣,激发他们关注和参与城市交通建设的热情。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城市交通规划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使其在解决交通问题时能够遵循客观规律,充分考虑各方利益。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城市交通规划知识体系,能够在实际案例中运用所学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城市交通规划基本概念- 交通规划的内涵与外延- 城市交通规划的演变与发展2. 城市交通规划原则与方法- 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交通规划的主要方法- 教材第二章第一、二节3. 城市交通方式及其特点- 道路交通系统- 公共交通系统- 非机动车和步行系统- 教材第二章第三、四节4. 城市交通规划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城市交通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材第二章第五节5. 城市交通规划数据分析- 数据收集与处理- GIS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教材第三章第一节6. 城市交通规划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的原则与流程-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 教材第三章第二、三节7. 团队合作与沟通- 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开展- 交通规划方案的展示与评价- 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城市交通规划的相关知识。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四阶段需求预测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四阶段需求预测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四阶段需求预测一、引言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交通网络的优化以及交通需求的预测等方面。

本文将针对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中的四阶段需求预测进行详细阐述。

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交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交通规划必须提前进行需求预测,以便合理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便捷性。

三、需求预测的四个阶段1. 数据收集阶段在需求预测的第一个阶段,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来支持后续的分析和预测工作。

数据收集可以包括人口统计数据、经济发展数据、交通流量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局数据、交通监测设备等方式获取。

2. 数据分析阶段在数据收集阶段之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统计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来预测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

3. 需求预测阶段在数据分析阶段之后,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需求预测。

需求预测可以分为长期预测和短期预测两种。

长期预测通常用于制定交通规划的长期目标和策略,而短期预测则用于制定具体的交通规划和管理措施。

长期预测可以通过建立交通需求模型来实现,该模型可以考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等因素对交通需求的影响。

短期预测则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当前趋势来进行,例如通过分析过去一段时间的交通流量数据来预测未来某个时间段的交通需求。

4. 结果评估阶段在需求预测完成后,需要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通过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来进行,以验证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预测模型和方法是有效的;如果存在较大偏差,需要重新评估和调整预测模型和方法。

四、案例分析以某城市的交通规划为例,我们可以进行需求预测的四个阶段。

1. 数据收集阶段:收集该城市的人口统计数据、经济发展数据、交通流量数据等。

城市交通规划四阶段法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规划四阶段法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城市交通规划题目:城市交通规划四阶段法课程设计专业: 交通工程学生姓名:学号: 0指导教师: 李爱增、吴冰花、张蕾设计教室: 10#B504、505开始时间: 2016 年06 月3 日完成时间: 2016 年06 月3 日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1、交通生成预测 (1)1、1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 (1)1、1、1理论知识 (1)1、1、2分部计算过程 (1)1、2发生与吸引预测 (6)1、2、1理论知识 (6)1、2、2分部计算过程 (6)2.交通分布预测 (9)2、1理论知识 (9)2、2计算过程 (10)3、交通方式划分 (14)3、1换算基础资料 (14)3、2分部计算过程 (17)4、交通分配 (17)4、1理论知识 (17)4、2分布计算过程 (18)4、3预测结果 (19)5、设计小结 (20)5、1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5、2对城市交通规划及交通需求预测的认识及瞧法 (20)5、3设计收获及感想体会 (21)1、交通生成预测交通生成预测就是交通需求四阶段中的第一阶段,就是交通需求分析工作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目标就是求得各个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即交通生成量,进而在总量的约束下,求出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量。

交通生成预测与土地利用、家庭规模与家庭成员构成、年龄与性别、汽车保有率、自由时间、职业工种、家庭收入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进行预测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的作用。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预测精准度将直接影响后续预测乃至整个预测过程的精度。

1、1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1、1、1理论知识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原单位法、增长率法、交叉分类法与函数法。

除此之外还有利用研究对象地区过去的交通量或经济指标等的趋势法与回归分析等方法。

本报告中采用原单位法对交通生成总量进行预测,根据人口属性,用居住人口每人平均交通生成量来预测未来的居民出行量。

交通四阶段课程设计

交通四阶段课程设计

交通四阶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交通发展的四个阶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生能描述各个阶段交通工具的演变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学生能了解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手段,培养对交通发展历程的探究能力;2. 学生能运用图表、文字等形式,清晰表达对交通四阶段的理解和看法;3. 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讨论、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对交通四阶段的学习,增强对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自豪感,激发对国家未来的信心;2. 学生能认识到交通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绿色出行的意识;3. 学生在探讨交通发展的过程中,尊重历史,珍惜当下,关注未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交通发展知识普及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交通四阶段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和合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和表达。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交通发展四阶段的概念与特点- 定义:步行、骑行、机动化和智能化四个阶段;- 特点:每个阶段交通工具的演变、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

2. 交通工具的演变及影响- 步行和骑行阶段:以人力为主,对环境无污染;- 机动化阶段:以内燃机为动力,带来快捷、便利,但环境污染严重;- 智能化阶段:新能源、自动驾驶技术,降低污染,提高出行效率。

3. 我国交通事业发展概况- 发展历程:从步行、骑行到机动化、智能化;- 重要成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

4. 交通与环境保护- 绿色出行理念: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关爱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城建学院《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 城市交通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目:城市交通规划四阶段法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工程学生姓名:学号:0指导教师:.李爱增、吴冰花、张蕾设计教室:.10#B504、505幵始时间:2016年06月工日完成时间:型⑥年也月3 B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一月一日1 •交通生成预测 (1)1.1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 (1)1.1.1理论知识 (1)1.1.2分部计算过程 (1)1.2发生与吸引预测 (5)1.2.1理论知识 (5)1.2.2分部计算过程 (6)2 .......................................................................................................................................................................... 交通分布预测.. (9)2.1理论知识 (9)22计算过程 (10)3. 交通方式划分 (13)3.1换算基础资料 (13)3.2分部计算过程 (16)4. 交通分配 (16)4.1理论知识 (16)4.2分布计算过程 (17)4.3预测结果 (18)5. 设计小结 (18)5.1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9)5.2对城市交通规划及交通需求预测的认识及看法 (19)5.3设计收获及感想体会 (19)1 •交通生成预测交通生成预测是交通需求四阶段中的第一阶段,是交通需求分析工作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目标是求得各个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即交通生成量,进而在总量的约束下,求出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量O交通生成预测与土地利用、家庭规模和家庭成员构成、年龄和f生别、汽车保有率、自由时间、职业工种、家庭收入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尖系,因此,在进行预测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的作用。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预测精准度将直接影响后续预测乃至整个预测过程的精度。

1.1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1.1.1理论知识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原单位法、增长率法、交叉分类法和函数法。

除此之外还有利用研究对象地区过去的交通量或经济指标等的趋势法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本报告中采用原单位法对交通生成总量进行预测,根据人口属性,用居住人口每人平均交通生成量来预测未来的居民出行量。

单位出行次数为人均或家庭平均每天的出行次数,由规划基年一一2011年的居民出行调查结果统计得出预测不同出行目的交通生成量可采用如下方法:T k a: N E式中:T——研究对象地区总的交通生成量;「一一出行目的为k时的交通生成量;k岀行目的;I——人口属性(常住人口、就业人口、工作人口、流动人口);决——某出行目的和人口属性的平均出行生成量;N E——某属性的人口。

1.1.2分部计算过程此次规划的对象为某地区,划分为5个交通小区,如图1 -1所示设定此次交通规划为中长期规划,规划年限为 15年,规划基年为2016年,即规划期为2017年到2031年。

表1是规划区域人口历史数据,表仁2是各小 区现状的OD 调查结果。

在常住人口原单位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原单位法预测其将来的出行生成量。

表1-1规划区域人口历史数据(万人)年份小区A 書区3小区C小区D 小区E 2006 71.28 62.6460.664.6862.16 2007 71.88 68.2866.668.16 72.72 2008 71.3 62.660.664.7 62.2 2009 71.9 68.366.668.272.7 2010 78 77.474.377.9 79 2011 89.3 8085.182.1 83.9 2012 91.2 86.394.887.1 88.7 2013 90.8 98.59190.495.2 2014 106 106.710696.1105 2015 108.8 110.9102.2108 105.1 2016129130136131132表 1-2 2015年现状OD 调查结果(万 人)D小区A 小区B 小区C小区D 小区E 合计 小区A 0 65 789859 300 小区B 78 0 7178 119 346 小区C 95 110 011089 404 小区D 108 63 860 72 329 小区E 54 113 98590 324 合计3353513333453391703由表数据,通过运用线性回归方程法对小区A~E在2030年的区域人口进行预测。

根据图中所得方程对小区A在2030的人口数量进行预测:根据图中所得方程对小区B在2030的人口数量进行预测: Y R 6.444 2031 12873 214.764 (万人)140小区E根据图中所得方程对小区E 在2030的人口数量进行预测:Y E 6.016 203112012206.496 (万人)整理的各区现在的出行发生量与吸引量如表1・3所示:表1-3各区现行出发交通量与吸引量ODA B C D E合计 现状人口 未来人口A300 129 196.656 B346130 214.764 C404 136 217.29 D329131 199.986 E324132 206.496 合计 33535133334533917036581035.192现状出行生成量:T 300 346 404329 324335351 333 345339 1703)(万次/现状常住人口:N 129 130 136 131 132 658 (万人)将来常住人口:M 196.66 214.76 217.29 199.99 266.50 1035.30 (万人)常住人口原单位:V=6.01fix-12012R a = O.B92♦小区E ——线性(小小区E 区域人口数量满足方程140T N 1703 6582.588 (次/ (日?人))2679.34 (万次/日)因此,将来的生成交通量X M (TN ) 1035.30 22.5881.2发生与吸引预测 1.2.1理论知识与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方法相同,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方法也分原单位法、增长率法、交叉分类法和函数法。

本报告中仍采用原单位法对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进行预测。

利用原单位法预测发生与吸引交通量时,首先需要分别计算发生原单位和吸引原单位,然后根据发生原单位和吸引原单位与人口、面积等属性的乘积预测得到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值,可用下式表示。

Oi bxDjcXj式中:o——小区i的发生交通量;b——某出行目的的单位出行发生次数(次/ (日•人));x——常住人口、白天人口、从业人口、土地利用类别、面积等属性变量;Dj——小区j的吸引交通量;c——某出行目的的单位出行吸引次数(次/ (日•人));;i,j——交通小区。

当个小区的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之和不相等,且各小区的发生交通量或吸引交通量之和均不等于交通生成总量时,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根据区域的交通生成总量对推算到各小区的发生量进行校正。

假设交通生成总量T是由全人口P与生成原单位p而得到的,贝Tp Pn如果交通生成总量T与总发生交通量O Oi有明显的误差,则可以将Oi修正为:“OiO Oi i 1,2,,nn为了保证T与总吸引交通量D Dj也相等,这样发生交通量之和、吸引交通量之和以及交通生成总量三者才能全|部相等,为此,需将Dj修正为:DjD Dj j 1,2, ,n1.2.2分部计算过程假设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原单位不变,由表仁3中计算得到的结果对将来的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进行预测。

(1)求现状发生与吸引原单位。

小区A的发生原单位:300/129=2.326 (次/日•人)小区A的吸引原单位:335/129=2.597 (次/日•人)小区B的发生原单位:346/130=2.662 (次/日•人)小区C 的发生原单位: 小区D 的发生原单位: 小区E 的发生原单位:如下所示:的原单位(单位:次/小区E 合计小区A 小区B 小区C小区D(2)计算各交通量小区的将来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小区A 的发生交通量: 小区A 的吸引交通 小区B 的发生交通 小区B 的吸引交通 小区C 的发生交通 小区C 的吸引交通 小区D 的发生交通 小区D 的吸引交通 小区E 的发生交通 小区E 的吸引交通整理数据,并绘制表格如下所示:表1・5各小区未来的出行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单位:万次小区A351/130=2.700 (次 日404/136=2.971 (次日333/136=2.449 (次日 329/131=2.551 (次日 345/131=2.634 (次日 324/132=2.455(次日 339/132=2.568(次 日 小区C小区D2.326 2.662 2.971 2.511 小区E 合计2.5972.7002.449 2.634 2.4552.568 196.656 2.326=457.340196.6562.597=510.696 214.764 2.662=571.603 214.764 2.700=579.863 217.290 2.971=645.479217.290 2.449=532.041199.986 2.511=502.255 199.986 2.634=526.681 206.4962.455=506.854206.496 2.568=530.319(万次/ (万次/ 万次/ 万次/万次/ T万次/ n、(万次/n 、(万次/I/日)、、小区B 小区B 的吸引原单位: 小区C 的吸引原单位: 小区D 的吸引原单位: 小区E 的吸引原单位: 整理数据,并绘制表格 表1・4现状小区发生与吸引 日•人)日 日日 日日日 日 日 日且OD 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合计小区A 457.340 小区B 571.603小区C 645.479 小区D 502.255小区E 506.854 合计510.696 579.863 532.041 526.681 530.319(3)调整计算。

由上面结果可知:小区A~E总的吸引交通量:D D A D B D C D D D E 2762.491小区A~E总的发生交通量:O O A O B O C O D O E 2758.231各小区发生交通量之和不等于其吸收交通量之和,所以,需要进行调整计算。

调整的目标是使得上述两者相等,即满足下式:DjO调整方法可以采用总量控制法,即使各小区发生交通量之和等于其吸收交通量之和,且都等于将来的交通生成总量2770.808万次/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