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事件的概率第一课时频率与概率

合集下载

第一讲(随机事件,频率与概率)

第一讲(随机事件,频率与概率)

概率统计专业
2.《数理统计引论》
首位中科院院士
国外有关经典著作
1.《概率论的分析理论》
P.- S.拉普拉斯著
1812年版
概率论的最早著作 数理统计最早著作
2. 《统计学数学方法》
H. 克拉默著
1946年版
“赌注分配问 题 ”
Ch1-6
甲、乙两人各出同样的赌注,用掷 硬币作为博弈手段 . 每掷一次,若正面朝 上,甲得 1 分乙不得分. 反之,乙得1分, 甲不得分. 谁先得到规定分数就赢得全部 赌注. 当进行到甲还差 2分乙还差3分,就 分别达到规定分数时,发生了意外使赌局 不能进行下去,问如何公平分配赌注?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在现实世界中发生的现象千姿百态, 概括起来无非 是两类现象: 一类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出现(或恒不出现)的现象,
例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 100 时 必定沸腾,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等等.
0 0
我们称这种现象为确定性现象。
读者可以从物理学、化学等其它学科中举出许多这样的实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李师煜 江西理工大学数学教研室
Email: lishiyu83@
我想说
•课程的重要性 •课程要求
综合考评 期末成绩
Ch1-2
工科、经管各专业基础 考研基础
平时成绩
课时分配 授课学时 6*8=48
•如何学好
做好预习复习 多看多练多想
按时独立完成布置的作业
基本事件 —— 仅由一个样本点组成的子集 它是随机试验的直接结果,每次试验必定发 生且只可能发生一个基本事件. 必然事件——全体样本点组成的事件,记 为, 每次试验必定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不包含任何样本点的事件, 记为 ,每次试验必定不发生的事件. 复合事件: 若干个基本事件组合而成的事件。

概率和频率

概率和频率

(Classical Probability)
一、 古典概型(等可能概型) “概型”是指某种概率模型。“古典概型” 是一种最简单、最直观的概率模型。如果 做某个随机试验时,只有有限个事件可能 发生,且事件满足下面三条:
1 发生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 2 在任意一次试验中至少有一个发生(完备性); 3 在任意一次试验中至多有一个发生(互不相容). 具有上述特性的概型称为古典概型。
n n
第1次选取
第2次选取
B
A C D B C D
第3次选取 C 例如:n=4, D B D B C
k =3
P 4 3 2 24
3 4
……
P4 4 3 2 1 24
从n个不同元素取 k个(允许重复)
(1k n)的不同排列总数为:
n n n n
k
例如:从装有4张卡片的盒中 有放回地摸取3张
F ( A) P lim n
稳定性 某一定数
频率稳定性的实例
蒲丰( Buffon )投币
投一枚硬币观察正面向上的次数. n = 4040, nH =2048,F( H ) = 0.5069
皮尔森( Pearson )投币 n = 12000,nH =6019,F( H ) = 0.5016 n = 24000,nH =12012,F( H ) = 0.5005
M: 0.0244 N: 0.0706 O: 0.0776
Q: 0.0009
U: 0.0280 Y: 0.0202
R: 0.0594
V: 0.0102 Z: 0.0006
S: 0.0634
T: 0.0987
W: 0.0214 X: 0.0016

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就是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的数学学科,因随机现象具有普遍性特点,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也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环境。

而在研究概率之前,我们必须先要清楚随机试验中关于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问题,这就涉及随机事件的概率和频率。

首先必须明确随机事件的概念,即,在条件一定时,测验或观察研究对象,每进行一次条件组称为一次性试验,得到的结果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对无法准确判断发生结果的事件为随机事件。

接着我们来分别了解频率及概率:一、频率的概念及性质举例引入:一个盒子中有10个相同的球,但5个是白色的,另外5个是黑色的,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取一球。

在该实验中,未将球取出来前,我们无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判断,即取出的球是黑是白是未知的,但是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从盒子中反复多次取球,会获得这样一种结果:当实验次数足够多,即n足够大时,黑、白两球出现次数几乎是相等的,即,黑、白球出现次数的比值趋于1。

条件相同时,如试验次数为n,那么这n次试验中事件A共发生的次数为nA,nA为事件A的发生频数。

而事件A的发生频率用nA/n这一比值表示,记作fn(A),即,不同对象出现的次数和总次数间的比值。

当试验次数n不断增大时,频率逐渐趋向于稳定,并与某常数接近,这一常数就是所说的时间A的概率,而频率稳定性即为统计规律性(统计规律性是指在大量试验中呈现出的数量规律),但频率与概率并不相同,由伯努利大数理论可知,当n为无穷大时,在一定意义下频率fn(A)和概率P(A)较为接近。

其中频率的值即为频数与总体数量的比值。

在n次试验中随机事件发生m次的相对频率为m/n。

而在物理学中频率用于衡量每秒物体振动次数的多少是确定的。

二、概率的概念及性质概率用于衡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随机事件A发生概率表示为P(A),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

在一定条件下,当P (A)=1时表示事件A一定发生;当P(A)=0时,表示事件A 没有发生的可能。

23.3(1)随机事件的概率和频率

23.3(1)随机事件的概率和频率

历史上有人曾经做过大量重复掷硬币的试验,结果如下表: 历史上有人曾经做过大量重复掷硬币的试验,结果如下表: m 上的 试验 ( n ) (n) ( m) 2048 4040 12000 24000 30000 72088 m/n
1
试 验 次 数 增 加
频 率 稳 定 在
1061 2048 6019 12012 14984 36124
某批乒乓球产品质量检查结果表: 某批乒乓球产品质量检查结果表:
优等品数 抽取球数
m
45 50
92 100
194 200
470 500
954 1000
1902 2000
n
n
优等品频率 m 0.9 0.92 0.97 0.94 0.954 0.951
当抽查的球数很多时,抽到优等品的 当抽查的球数很多时, 很多 m 常数0.95, 接近于常数0.95 在它附近摆动。 频率 接近于常数0.95,在它附近摆动。
n m
m n
8 6
0.75
10 8
0.80
15 12
0.80
20 17
0.85
30 25
0.83
40 32
0.80
50 38
0.76
(1)计算表中进球的频率; (1)计算表中进球的频率; 计算表中进球的频率 (2)这位运动员投篮一次 进球的概率约是多少 概率约是 这位运动员投篮一次,进球的概率约是多少 概率约是0.8 这位运动员投篮一次 进球的概率约是多少? (3)这位运动员进球的概率是 这位运动员进球的概率是0.8,那么他投 次篮一定能 那么他投10次篮一定能 这位运动员进球的概率是 那么他投 投中8次吗 次吗? 投中 次吗 不一定. 次篮相当于做10次试验 不一定 投10次篮相当于做 次试验 每次试验的结果都 次篮相当于做 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结果都 是随机的, 所以投10次篮的结果也是随机的 次篮的结果也是随机的. 是随机的 所以投 次篮的结果也是随机的 但随着投篮 次数的增加,他进球的可能性为 他进球的可能性为80%. 次数的增加 他进球的可能性为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频率与概率)共30张PPT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频率与概率)共30张PPT
而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客观 存在的. (必然性) 联系: 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 频率会在 概率的附近摆动,并趋于稳定.在 实际问题中,若事件的概率未知, 常用频率作为它的估计值,也就 是说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 率是概率的近似值.概率反映了
偶 然 中 的 必 然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 随机事件? (1)若a、b、c都是实数,则a(bc)=(ab)c; (2)没有空气,动物也能生存下去; (4)直线y=k(x+1)过定点(1,0);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
地球明天还会转动吗?
木柴燃烧能产生 热量吗?
射击比赛
你能考上吗?
詹姆斯,投篮一次,一定投中吗?
问题展示,合作探究
1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
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简称 必然事件。 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简 称不可能事件。 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 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 事件,简称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 对 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简称确定 事件。
投币试验: (1)一枚均匀一元硬币
投币要求:
(2)让硬币竖直着自由下落 (3)距离桌面40cm (4)落在桌面上
第一步:两人一组,每组重复投币10次,记录正面向
上出现的次数,计算正面向上的频率,填入下表中。
姓名
试验总次 数 正面向上次数
正面向上的频 率
第二步:
组别
由组长把本小组同学的试验结果汇总一下,填入表中:
0.5011
iphone5s手机抽查合格率检验报告如下表所示

随机事件的频率和概率ppt课件

随机事件的频率和概率ppt课件

优等品频率
m n
0.90 0.92 0.97 0.94
0.95
0.95
试估计该批乒乓球优等品的概率.
.
误区警示 因频率与概率的概念混肴而致错
【示例】 把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连续掷1 000次,其中有498次 正面朝上,502次反面朝上,求掷一次硬币正面朝上的概 率. [错解] 由题意,根据公式 fn(A)=nnA=1409080=0.498. 所以掷一次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0.498. 不要混淆了频率与概率的概念,事实上频率本身是随机的, 做同样的试验得到的事件的频率是不同的,如本题中的 0.498是1 000次试验中正面朝上的频率;而概率是一个确 定的常数,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
.
例1 判断下列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哪些是必然 事件, 哪些是不可能事件?
木柴燃烧,产生热量
必然事件
明天,地球还会转动
必然事件
实心铁块丢入水中, 铁块浮起 不可能事件 .
在-10C下,这些雪融

不可能事件
转盘转动后,指 针指向黄色区域
随机事件
这两人各买1张彩 票,她们中奖了
随机事件
.
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非 常重要的,能为我们决策提供关键性依据。
当姚明投篮很多次时,投篮命中 频率趋于常数0.55
.
.
结论:
随机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 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后,随着次数的增 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逐渐稳定在区间 [0,1]中的某个常数上。
这个常数是什么呢?
.
概率的定义
在相同的条件下,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随机 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随机事件A 发生的频率具有稳定性,这时,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 机事件A的概率,记作P (A), 0≤P (A)≤1

《频率与概率》课件

《频率与概率》课件

参考资料
书籍和教材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郑晓龙 - 《统计学基础》——康建文
课程网站链接
-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机器学习 - 概率与统计——斯坦福大学公开课
其他相关学习资源
- Coursera《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s》 - Khan Academy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概率分布
1
随机变量的定义和特征
随机变量通常用来描述随机事件中的数值特征。例如,投掷一枚硬币多次,计算正面 向上的有两种可能结果的试验,例如抛硬币或投篮命中。
3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适用于连续变量的随机事件,例如身高或体重分布。
4
泊松分布
泊松分布适用于估计在一段时间内某事件发生的次数,例如地震发生的次数。
案例分析
本章讲述实际的案例,包括投资组合、医疗保 健和市场营销的例子。
结论
1 频率是概率的估计量
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频率可以用来估计概率。但是,频率只是概率的近似值,并不等 于概率。
2 概率和统计学密切相关
概率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广泛应用于科学、工程和行业中的决策和预测。
3 课程总结
本门课程希望能帮助你掌握概率和频率的基本概念,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您能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灵活运用它们。
频率
定义和计算
频率是某一事件在多次试验中出现的次数除以总的试验次数。频率越高,意味着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越大。
作为概率的估计量
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频率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量。但是,频率只是概率的一种估计,而不 是实际的概率值。
样本均值和频率的关系
样本均值是多次试验中所有结果的平均值。当试验次数趋近于无穷时,样本均值将趋近于概 率。

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1.随机事件的频率随机事件的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n n A f 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2.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来说,随机事件A 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后,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会逐渐稳定在区间[0,1]中的某个常数上,这个常数可以用来度量事件A 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称为事件A 的概率,记作P(A).3.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1) 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

做同样次数的重复试验得到事件的频率会不同。

(2) 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与每次试验无关。

是用来度量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

(3) 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

例1.某射击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进行练习,结果如下表所示:(1)计算表中击中10环的各个频率;(2)这名运动员射击一次,击中10环的概率是多少分析:(1)分清m ,n 的值,用公式nm 计算; (2)观察各频率是否与某一常数接近,且在它附近摆动.解:(1)(2)从上表可以看出,这名运动员击中10环的频率在附近波动,且射击次数越多,频率越接近,故可以估计,这名运动员射击一次,击中10环的概率约为.点评:在相同条件下,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并趋于稳定,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常数来刻画该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而将频率作为其近似值.从中要进一步体会频率与概率的定义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如果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发生了m 次,当试验的次数n 很大时,我们可以将事件A 发生的频率n m 作为事件A 发生的概率的近似值,即P(A)≈nm . 例2.为了估计水库中的鱼的尾数,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先从水库中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例如2000尾,给每尾鱼作上记号,不影响其存活,然后放回水库.经过适当的时间,让其和水库中其余的鱼充分混合,再从水库中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例如500尾,查看其中有记号的鱼,设有40尾,试根据上述数据,估计水库内鱼的尾数.分析:用样本估计总体.解:设水库中鱼的尾数为n,n 是未知的,现在要估计n 的值,将n 的估计值记作nˆ. 假定每尾鱼被捕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从库中任捕一尾鱼,设事件A 为“带有记号的鱼”,易知P(A)=n2000. 第二次从水库中捕出500尾鱼,其中带有记号的鱼有40尾,即事件A 发生的频数n A =40,由概率的统计定义知50040)(≈A P . 所以500402000≈n . 解得n≈25 000,即nˆ=25 000.故可以估计水库中约有鱼25000尾.点评:随着试验次数的变化,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可能发生变化,但总体来看频率趋于一个稳定值,所以我们也可借助于频率来对一些实际问题作出估计. 例3.某校举办2021年元旦联欢晚会,为了吸引广大同学积极参加活动,特举办一次摸奖活动.凡是参加晚会者,进门时均可参加摸奖,摸奖的器具是黄、白两色的乒乓球,这些乒乓球的大小和质地完全相同.另有一只密封良好且不透光的立方体木箱(木箱的上方可容一只手伸入).拟按中奖率为101设大奖,其余109则为小奖,大奖奖品的价值为40元,小奖奖品的价值为2元.请你运用概率的有关知识设计一个摸奖方案以满足校方的要求. 分析:借助于现有的乒乓球,使一种情况产生的可能性为101即可,并将其定为大奖的条件.解:方案一:在箱子里放10个乒乓球,其中1个黄色的,9个白色的.摸到黄球时为大奖,摸到白球时为小奖.方案二:在箱子里放5个乒乓球,3个白色的,2个黄色的.每位参加者在箱子里摸两次,每次摸一个乒乓球,并且第一次摸出后不放回.当摸到2个黄色乒乓球时为大奖,其他情况视为小奖.点评:概率知识来源于生活、生产实残,由实际问题可以总结出发生某一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在实际生活中设计某一活动的实施方案,一般可以以希望得到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还要注意与实际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1频率与概率(韦文月陕西师范大学 710062)【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学必修3》第三章§1.1节互斥事件,教学课时为1课时.《标准》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具体实例,理解概率与频率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辨别随机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规律性的关系.概率研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问题,这里既有随机性,又有随机中表现出的规律性,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突破难点的最好办法是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对随机事件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的直接感知.通过试验,观察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可以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然后再给出概率的定义.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试验、观察、归纳和总结的思想方法.对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可以分为下面几个层次:第一,由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投掷硬币试验第二,计算机模拟,使学生感受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在0.5附近摆动.第三,展示历史上一些掷硬币的试验,使学生感受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在0.5附近摆动.第四,解释这个常数代表的意义:这个常数越接近1,表明事件发生的频率越大,也就是它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这个常数越接近0,表明事件发生的频率越小,也就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所以可以用这个常数度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第五,引导学生对概率与频率的关系进行比较.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频率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但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与每次试验无关.【学情分析】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接触统计概率的一些基本知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经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同时,能够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在本书第一章统计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了频数、频率这个概念.同时学会制作频率统计图.但是,运用辩证思想去看待并解决数学问题仍然是学生的弱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2)理解概率的意义;(3)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对随机事件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的直接感知.通过试验,观察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可以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然后再给出概率的定义.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试验、观察、归纳和总结的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概率的实际应用,可以使学生体会概率的重要性.【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概率与频率的联系和区别;(2)随机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规律性的关系.【教学环境】1.多媒体课件;2.多媒体教室;3.计算机.[教学设计]1.导入老师(以下简称师):今天,我们先来看看几个有趣的问题,下面的这些描述一定发生吗?(1)早晨,太阳必然从东方升起;(2)苹果,不抓住必然往下掉;(3)边长为a、b的矩形,其面积必为ab;(4)刘翔从西安跑到北京,花了20秒;(5)一岁的婴儿能扛50千克重的大人;(6)地球是一块平板;(7)下周三本地下雨;(8)抛骰子出现点数为1;(9)掷硬币正面朝上.学生(以下简称生):1、2、3一定发生,4、5、6不可能发生,7、8、9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2.复习旧知识中的随机思想师:(1)这就是我们在初中时就已经学过的知识,一定发生的事件,我们称为必然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我们称为可能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我们称为随机事件.(2)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确定的,但是试验中的频率我们是可以算出来.在必修3的统计这一章,我们也接触了频率这个概念,就是出现的次数比上总的次数,我们也学习了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3)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统计知识,从而使接下来要做的动手探究有一个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学会用大写字母表示事件.3.学生自主探究环节1:师:在相同条件下的大量重复试验中,为了探究频率的规律,来看下面的材料.为了研究这个问题,2003年北京市某学校高一(5)班的学生做了如下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大量重复掷一枚图钉,观察出现“钉尖朝上”的频率的变化情况:(1)每人手捏一枚图钉的钉尖,钉帽在下,从1.2米的高度让图钉自由下落.(2)重复20次,记录下“钉尖朝上”出现的次数.图1 汇总六位同学的数据后画出来的频率图观察图1,出现“钉尖朝上”的频率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生:投掷次数较少的时候,频率波动较大;随着投掷次数的增加,频率摆动的幅度变小,并在一个常数附近摆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别人的试验结果中,找到频率变化的规律.为下面学生自己探究提供了方向.环节2:师:为了探究随机事件发生的规律,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试验:在相同情况下大量重复掷图钉,观察出现“顶尖朝上”的频率的变化情况(1)每人手捏一枚图钉的钉尖,钉帽在下,从1米的高度让图钉自由下落,重复20次,记录下“正面朝上”出现的次数,同时计算出每次试验“正面朝上”出现的频率,列出频率表.(2)汇总每个同学的数据,并将他们的数据进行编号,分别得出前20次、前40次、前60次……试验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3)把数据输入到Excel软件中,画出频率随着投掷次数增加的频率折线图.即在直角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掷图钉的次数,纵轴表示以上试验得到的频率,将上面算出的结果表示在坐标系中.(4)图上观察出现“钉尖朝上”的频率变化趋势,你会的得出什么结论?通过上面的试验,我们可以看出:出现“钉尖朝上”的频率是一个变化的量,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是,它又具有“稳定性”——在一个“常数”附近摆动.师生一起总结以上两个环节,得出以下结论:(1)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况下,出现“钉尖朝上”的频率会呈现稳定性,即频率在一个“常数”附近摆动.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摆动的幅度具有越来越小的趋势.(2)有时候试验也可能出现频率偏离“常数”较大的情形,但是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大,频率偏离“常数”的可能性会减小.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随着试验次数增加,频率的变化规律.4.阅读理解材料一:历史上曾有人做过掷硬币的试验,试验结果如表1:表1重复抛掷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是事先无法确定.但是,在大量重复抛掷硬币时,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具有稳定性——它在0.5附近摆动.材料二:考察新生婴儿的性别:可能是男孩,也可能是女孩.对大量新生婴儿的统计显示,出现“新生婴儿是男孩”的频率具有稳定性.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对男婴和女婴的出生规律作了详细的研究,他对伦敦、彼得堡、柏林和法国的情形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庞大的统计资料.这些资料显示,10年间,男孩出生的频率在2243附近摆动.表(2)是上个世纪波兰的一些统计结果.表2材料三:表3是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性别构成情况,它们与拉普拉斯得到的结果非常地接近.表3 我国历次普查总人口性别构成情况(单位:万人)师:在以上三个材料中,我们在每一轮试验之前,能否知道频率的值呢?生:不能.师:既然一个试验前,频率的值我们是无法确定的,那么说明频率是随机的,但是大量试验中,频率是有规律的.从以上这三个材料我们能看到随机事件的频率有什么共同特征呢?生: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随机事件的频率总是在某一个“常数”附近摆动.设计意图:通过呈现材料,让学生意识到频率是有规律的,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它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5.学生动手实践师:在前面统计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随机数表.下面我们用随机数表来模拟硬币的试验.用0,1,……,9这10个数字中的任意5个表示“正面朝上”,其余5个表示“反面朝上”,每产生一个随机数就完成一次模拟.下面我们用0,1,2,3,4表示“正面朝上”,用5,6,7,8,9表示“反面朝上”.具体过程如下:(1)制作一个如下形式的表格,在随机数表中随机选择一个开始点,完成100次模拟,并将结果记录在表4中.表4(2)根据表(4)的记录,得出100次模拟试验中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 (3)汇总全班同学的结果,给出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总结试验结果: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是一个变化的量,但是当试验次数比较大时,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在0.5附近摆动.这与历史上抛掷硬币的试验结果是一致的.设计意图: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能体会到试验前,频率是无法确定的,它是一个变化的量,或者可以说是一个随机量,但是大量的试验表明,频率是有规律的.6.抽象概括以上的试验,都揭示了,大量重复试验,随机事件的频率会在某一个常数附近摆动,这个常数越接近1,表明事件发生的频率越大,也就是它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这个常数越接近0,表明事件发生的频率越小,也就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所以可以用这个常数度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1)概率的概念在相同条件下,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随机事件A 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即随机事件A 发生的频率具有稳定性.这时,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A 的概率,记做P(A).(2)概率的含义概率表示随机事件A 发生的可能性.概率的值越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的概率在0到1之间. (3)频率的含义在相同条件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随机事件A 出现的次数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An n f A n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频率反映了一个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繁程度.(4)频率和概率的区别与联系①频率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事无法确定的,而概率是一个确定的值,与每次试验无关.因此,人们用概率来反映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②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③在实际问题中,某种随机事件的概率往往难以确切得到,因此,我们常常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它的概率的估计值.7.布置作业1.请举出身边的一些随机事件的例子.2.在上面掷图钉的活动中,根据已有的数据,计算出现“顶尖朝上”的概率大约是多少?3.课后调查:气象台常常用概率的语言来刻画未来天气的变化情况,比如“今天的降水概率是60%.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对你身边的人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如何理解的.【专家点评】本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有:(1)复习旧知,引入新知;(2)教学素材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