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平衡调节

合集下载

供热系统平衡调节与节能降耗方式

供热系统平衡调节与节能降耗方式

供热系统平衡调节与节能降耗方式摘要:随着分散供暖小锅炉房的取消,集中供热形式已被广泛推广。

为了进一步做到节能降耗,最大限度的提高热源利用率,提高用户的满意率,我们急需解决在供热管理、热力站设备选用不当及热网存在不平衡方面造成的能源消耗过高等问题。

关键词:管理;调节;降低能耗供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舒适的室内温度,同时满足节能、降耗、减排的要求。

所以区分不同供热对象的热量平衡是实现供热目的的保证。

热量平衡的前提是热力平衡,热力平衡的前提又是水力平衡。

一、全网平衡控制理论近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逐渐加快,再加之环保力度逐渐加大,我国集中供暖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互联网、无线网以及智慧热网等先进理念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集中供热系统的自动化,同时提升了集中供热系统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实现了节能高效的运转。

但随着集中供热规模不断增大,也增大了集中供热的控制与调节能力。

相关的管理人员也提出了热网均匀性调节,各个热力站一级测供水调节阀门可以监控各个供热站间的供热效果,也就是各个热力站所提供的建筑室内温度可以进行自动调节。

由于无法做到大范围的测量室内温度,所以可以找到相关的室内温度测量参数对温度进行控制。

从稳定状态下热平衡方程式可以得出供给到不同房间的散热量以及房间性室外传到的热量二、传统平衡调节的存在的主要问题1.传统供热调节方法不能实现按需供热随着室外温度的变化,要求网路的供回水温度也要相应变化,也就是说,锅炉要通过调节燃料和风量变负荷运行,来满足网路所要求的供回水温度,如果没有监控系统的参与支持,人工运行是很难实现这一点的。

充其量运行大中小几个负荷点,再省事的就是间歇运行,温度高了就关,温度低了就开。

锅炉的运行不看效率、不看负荷、单看温度,何谈按需供热,何谈供热节能。

多年来我们就是拿落后当经验,再拿着经验当技术去务实的。

2.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模式弊端多多采用大流量小温差的设计模式,供热管径增大。

不但是供热管径增大,同时管理阀门、水箱、分水箱、分水器、除污器等都要加大,投资费用和施工劳动强度都要加大。

热量平衡与体温调节

热量平衡与体温调节

热量平衡与体温调节热量平衡和体温调节是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关键过程。

通过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散发,生物体能够保持体温在一定范围内稳定,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就热量平衡与体温调节的原理、机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一、热量平衡的原理与机制热量平衡是指人体吸收和散发热量的平衡状态,当吸热等于散热时,即实现了热量平衡。

人体的热量主要来源于新陈代谢过程,包括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热效应和运动消耗的热量。

同时,人体会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等方式散发热量。

1.1 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BMR)是指人体在安静状态下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它受到身体组织类型、性别、年龄、体温和内分泌影响。

基础代谢率占据了人体总能量消耗的60%-70%左右。

1.2 热效应食物的热效应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不同食物的热效应不同,其中蛋白质的热效应最高,可使代谢率升高15%-30%,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热效应则较低。

1.3 运动消耗的热量人体通过运动产生的热量包括肌肉收缩产生的热量和呼吸和心跳加快时产生的热量。

运动消耗的热量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但一般可占总能量消耗的15%-30%。

二、体温调节的原理与机制体温调节是生物体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做出的自动调节过程,以维持正常体温范围为目标。

人体体温的正常范围为36℃-37℃,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2.1 体温调节中枢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的温度调节中枢。

当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或体温升高时,温度调节中枢会发出指令,通过神经和体液信号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散发,以降低体温。

反之,当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或体温降低时,温度调节中枢会促使产生更多的热量以提高体温。

2.2 体温调节反馈机制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反馈机制来实现体温调节。

神经反馈通过感温受体传递温度信息给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则通过调节血管的收缩和扩张、汗腺分泌和肌肉的收缩等方式来调节散热和产热。

立秋后如何调理寒热平衡

立秋后如何调理寒热平衡

立秋后如何调理寒热平衡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3 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虽然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但“秋老虎”的余威仍在,昼夜温差也开始加大。

在这样的季节转换之际,人体的寒热平衡容易被打破,从而引发各种不适。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调理身体的寒热平衡,以适应季节的变化,保持健康的状态。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寒热平衡。

简单来说,寒热平衡就是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状态,即身体的热能和寒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协调的状态。

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就可能出现上火、感冒、咳嗽、腹泻等症状。

立秋后,气候逐渐变得干燥,燥邪容易侵袭人体。

燥邪具有干燥、伤津的特点,容易导致人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皮肤干燥等“热”的症状。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饮食来调理。

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银耳、百合、雪梨、蜂蜜、芝麻等。

银耳百合莲子羹就是一道非常好的秋季滋补甜品,银耳富含胶质,能滋阴润肺;百合清心安神;莲子健脾止泻。

将这几种食材一起炖煮,不仅口感香甜,还能有效地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

雪梨也是秋季常见的水果,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咳的功效。

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榨汁或者煮成雪梨汤。

蜂蜜则可以用温水冲服,每天早晚一杯蜂蜜水,既能润燥,又能润肠通便。

芝麻可以做成芝麻糊,或者撒在饭菜上,不仅美味,还能滋补肝肾、润燥滑肠。

然而,在立秋后,虽然白天的气温仍然较高,但早晚的温差开始增大,夜间的寒气也逐渐加重。

如果不注意保暖,就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出现感冒、关节疼痛、腹泻等“寒”的症状。

因此,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在夜间要注意保暖,不要贪凉睡在地板上或者吹整夜的空调。

在饮食方面,也要适当吃一些温热的食物,以抵御寒气。

比如,羊肉就是一种很好的温补食材。

立秋后,可以适当喝一些羊肉汤,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温中散寒。

但是,羊肉性热,食用时要注意适量,以免上火。

除了饮食和保暖,运动也是调理寒热平衡的重要方式。

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适合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瑜伽等。

猪的体热平衡及其调节

猪的体热平衡及其调节

猪的体热平衡及其调节热环境是指直接与猪的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和辐射。

这四种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影响猪的体热调节。

猪属于恒温动物,在不断变化的热环境中其体温保持相对恒定(39.2℃),这是猪的体热调节机构维持体热平衡的结果。

猪的体热调节机能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控制,猪体热调节的过程是通过位于皮肤、内脏和黏膜上的外周温度感受器,将内外温度刺激传至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皮质参与下,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和内分泌途径支配行为的、生理的、形态和解剖的适应机构,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

当热环境的变化超出机体的适应和调节范围时,体热调节机能失灵,体热平衡被破坏,出现体内积热或失热过多,引起体温升高或降低,生命机能随之发生障碍,从而影响猪的生产力和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体热平衡是指机体产热和散热两个对立过程的动态平衡。

猪在生命活动中,机体新陈代谢和进行生产的过程都是耗能产热的,机体通过辐射、对流、传导、蒸发四种散热方式将体内多余的热量向周围环境散发。

前三种散热方式统称为非蒸发散热,它与散热表面和环境之间的温差成正比,与散热面积成正比。

由于非蒸发散热是猪体温过改变皮肤温度和改变散热面积来实现的,故称为物理调节,例如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猪的肢体伸展、表皮毛细血管舒张、被毛竖起加快散热;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猪的身体蜷缩、表皮毛细血管收缩、扎堆减少散热。

蒸发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蒸发散热,它与环境温度无关,因此在低温情况下,非蒸发散热量占总散热量比例大;随着环境温度升高,非蒸发散热减小,而蒸发散热占总散热量的比例加大;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非蒸发散热停止或变为得热,机体只能靠蒸发散热(特别是呼吸蒸发)来维持体热平衡。

当非蒸发散热和蒸发散热均不能维持体热平衡时,机体可通过减少或增加产热量来维持其平衡(如肌肉颤抖,提高产热2―5倍,体内糖原分解、脂肪氧化可提供大量热量),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化学调节。

发动机的热平衡

发动机的热平衡

发动机的热损失
热损失
指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以各种形式 散失到大气中,无法被有效利用的部分。降低热损失可以 提高发动机效率。
主要形式
热损失的主要形式包括冷却损失、排气损失、机械损失和 辐射损失等。
技术措施
降低热损失的技术措施包括改善散热系统设计、优化燃烧 室和缸内设计、采用轻量化材料、改进润滑和密封技术等。
油冷散热
利用机油循环将发动机热 量传递给机油散热器,再 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 空气中。
发动机热平衡的调节
调节冷却液流量
通过调节冷却液泵的转速或节流 阀的开度,控制冷却液流量,以
调节发动机的散热量。
调节风扇转速
通过调节风扇的转速,控制散热器 的散热量,以调节发动机的散热。
调节节温器
节温器可以根据发动机水温自动调 节冷却液的流向,以实现发动机温 度的自动调节。
分析
对比不同工况下的数据,分析发动机 热平衡的变化规律,探究影响发动机 热平衡的因素。
实验结论与建议
结论
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发动机热平衡的 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为优化发动机 性能提供理论支持。
建议
针对实验结果,提出改进发动机热平 衡的措施,提高发动机效率、降低能 耗和减少排放。
THANKS
感谢观看
发动机的热平衡
• 发动机热平衡概述 • 发动机的热源与散热 • 发动机的热平衡分析 • 发动机热平衡的优化 • 发动机热平衡的实验研究
01
发动机热平衡概述
发动机热平衡的定义
01
发动机热平衡是指发动机在工作 过程中,各部分温度达到相对稳 定的状态,使得发动机能够持续 、稳定地运行。
02
发动机热平衡是发动机性能的重 要指标,它涉及到发动机的效率 、可靠性、寿命和排放等多个方 面。

供热运行调节及热网平衡浅谈

供热运行调节及热网平衡浅谈

供热运行调节及热网平衡浅谈长春市供热公司胡建平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采暖能耗为同纬度发达国家建筑采暖能耗的3倍左右,采暖能耗浪费是巨大的。

这里有现实的问题,更有历史的原因,不仅涉及建筑墙体节能,更涉及供热系统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以及供热收费体制等社会政策方面的因素。

下面本人仅从供热运行调节及热网平衡控制方面对供热节能做简单的分析。

一、热负荷大家知道,建筑物采暖热负荷同室外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太阳辐照等因素有关,而其中室外气温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理论上,把热负荷只看作是室外温度的函数,即Q=f(t w)=K·F(t n-t w)。

供热过程就是维持建筑物室内气温适宜人们工作、生活,维持建筑物得热与失热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这样一个过程。

即有热平衡方程式: Q=K·F(t n-t w)=G·C(t g-t h)·ρ/3600(1)Q—热负荷W;K—建筑物传热系数W/m2·℃;F—建筑物外表面积m2;t n—室内气温℃;t w—室外气温℃;C—水的比热J/k g·℃;G—采暖循环水流量m3/h;t g—供水温度℃;t h—回水温度℃;ρ—水的密度kg/m3。

二、供热节能现在我们仅从热网与热用户方面来探讨一下供热节能问题。

热网总能耗包括两部分:一是供热量;二是输送热量所消耗的电能。

在目前按供热面积收费的体制下,热网节能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尽可能减少总供热量热网总热负荷随着室外气温变化而变化,每一时刻为满足采暖建筑的基本采暖要求(设计室温18℃)所供总热量,为最小值,即总供热恰好等于基本的总需求。

供小于需则供热不达标,供大于需,则用户过热室温过高,用户散热加大,造成热能浪费。

因此在供热运行中,需适时地对热网进行调节,以便使供求热量保持平衡,且始终维持在最小值。

2、热量分配应均衡在热量分配上,力求热网上各用户室温均衡,避免因热网的水平失衡,用户垂直失衡,而造成用户冷热不均现象。

供热系统的平衡调节

供热系统的平衡调节

失调 ,而一致失调不一定是等 比失调。 较差 ,网路供水的沿途温降较大 ,则对于供 水 第二部分 供热系统水力失调现象及产生 温度较低 的热用户 ,或室内供暖 系统水力不平 原 因 衡的用户将较差 ,可能出现新 的水力失调。但 水 力 失 调 的根 本 原 因 : 是 由于 在 该 运 行 此调节方法属于粗调 ,调节效果不准确。 状态下热网特性不能在用户需要的流量下实现 b比例法 :此法是利用两 台便 携工超声波 . 各用户环路的阻力相等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 流量计 ,或可测得流量的阀门 ( 如平衡阀新型 的阻力不平衡 。产生水力失调 的客观原因 :产 人 口装置)及步话机 ( 用于调节时人员之间的 生水力失调的客观原因很多 ,仅就其主要而言 联系)来 完成 的,比例法的基本原理为如果两 如下几个方面: 条并联 管路 中的水 流量 以某 比例 流动 ( 例如 热 网管道规格的离散性使热 网设 计不可 1 ) :2 ,那么 当总 流量在 + O 3 %范 围内变化时 , 能在不经过人 为调节而实现各个用户环路的水 它们之 间的流量 比仍然保持不变 ( :2 。但 1 ) 力平衡 。在热网设计时 ,一般是满足最不利用 用 比例法调节时相互间不易协调 ,对操作人员 户点所必需的资用压头 , 而其它用户的资用压 素质要求较高,并需要两台相 同的流量计 ,初 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富裕量 。在这种 自然状态 投入较大。 下分配各个用户流量 ,必然产生水力失调。 cC . R法 :C R法 是 在 严 格 的 对 全 系 统 刊 C C b循 环 水 泵 选 择 不 当 ,流量 、 压 头 过 大 或 物阻力分析计算 的基础上 ,对 全系统实行一次 . 过小 ,都会使工作点偏离设计状态而导致水力 调整的新方法 ,它 由采集数据 , 计算机计算和 失调 。 现场 调整三 步构成 。C R法的基 本思路 是先 C c系统 中用户 的增加或减少 ,即网路中用 测出被测管网现状 的各管段 阻力数 S值 ,再根 . 户点的变化 ,要求 网路流量重新分配而导致水 据所要求的各支路流量计算出各调节 阀所相应 力失 调 。 的开度 ,最后 根据计算结果一次将各调节 阀调 d系 统 中用 户 用 热 量 的增 加 或 减 少 , 即用 节到所计算的开度 ,使系统这到所要求的分配 . 户流量要求的变化,也要求网路流量重新分配 流量 ,此方法相应 的初投资较大,而且测量各 而导 致 水 力 失 调 。 管段 实际阻 力数 S值不 易。但 降低 了运行费 e目前,2 0 . 0 5年以前绝大多数 的用户 系统 用 ,是未来发展 的方 向。 在实际的供热工程 中,由于各个供热管 网 是单管上供下 回式采暖 系统缺少必要 的调节设 备 ,用 户系统无法调节 ,也会 导致水力失调 。 和各个室内供暖系统循环方式的不 同、散热器 第三部分 目前解决供热系统水力平衡 的 选择形式不同 ( 参数)安装方式不 同 , 其修正 主 要 方法 系数也不 同 ,导致 系统 的阻力 各不相 同 。因 是: 近年来 ,国内一些单位为能解决系统 的水 此 ,应根据各种供热形式及热符合要求 ,有针 X=G/ Go 力平衡调节问题进行 一些探索工作 ,取得 了一 对 性 地 实 施 不 同 的调 节 方 法 。 式 中 ,x为水 力失调 度 ;G为实 际流 量 些 成果 ,主 要 调 节 方法 有 : 参 考 文献 温 差 法 :此 法 是 利 用 在 用 户 引 入 口安 装 f1贺 平 , 刚 拱 热 工 程 . 一 版,9 3 1 孙 新 19 . ( /) O为 规 定 流 量 ( /) m3 :G h m3 。 h 『]供 热 工 程 『 北 京 : 国建 筑 工 业 出版社 . 2 M1. 中 水力失调有三种情况 : 压 力 表 温度 计 ,对 系 统进 行 初 调 节 。 a当 系统 各 个用 户 的水 力 失 调 度 分 别 都 大 . 首先使整个系统达以热力稳定。为提高系 『1 兆 玉 , 洪 发. 镇 供 热技 术,0 69 3 石 狄 城 2 0 ,. 于或 小 于 1 ,称 为 一 致失 调 。 出现 一 致 失 调 统 初调 节 的 效果 .可 使 网路 供 水 温 度 保 持 f1马个元等. 时 4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0 23 20 , . O 作 者 简 介: 学 彬 (9041 ~ 男 , 0 夏 1 8,,6 ), 2 5 0 的情况是各个用户流量都大于,或者郜小于规 6 ℃以上的某个温度不变化 ,若热源的总回水 定流量 ;前者 导致采暖房间过热 ,浪 费能源 , 温度不再变化 。就可 以认为整个系统 已达到热 年 7月 1日毕业 于东北林业 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现 后者导致采 暖房间达不到舒适标 准要求 ,影响 力稳定 。此 时记录下热源的总供水及 回水温度 建 筑 环 境 与 设 备 工程 专 业 , 于哈 尔滨 哈 投 投 人民生活质量 。 和所有热用户处 、回水压力和供 、回水温度。 资 股 份 有 限 公 司供 热 公 司技 术 、施 工 、生 产 运 先调节供 回水温差小于热源总供 回水温差 行 及 管 J r作 。 E_ - . b当 系统 各 个 用 户 的水 力 失 调 度 有 的 大 于 . 1 ,有 的小 于 1时 ,称 为 不 一 致 失 调 。 出 现 不 的热用户 , 并按照用户的规模大小 和温差的偏 郝 志 伟 《9 3 ,0 ), 2 0 1 8 , 1 ~ 男,0 6年 6月 3 2 O 致 失 调 的 情 况 是 有 的 用 户 流 量 大 于规 定 流 离程度大小 ,确定初调节次序 。先埘规模较大 日毕 业 于 中国 人 民解 放 军 工 程 大 学土 木 工 程 专 量 .有 的 小 于 规定 流 量 ;前 者 导致 采 暖房 问 过 且温 差 的偏 离也 较 大 的 热 用 户进 行 调 节 。 根 据 业, 于 哈 尔滨 哈 投 投 资 股 份 有 限 公 司供 热 公 现 热 ,后 者 导致 房 间过 泠 。 经验对其用户引入 门装置中的供水或 回水阀 门 司生 产运 行 工 作 。 c当系统各个用户的水力失调度分别都相 进行节流。待第一轮次调节完毕 系统稳定运行 . 等时 ,称为等 比失调。出现等 比失调的情况是 几小时后 ,现重新 记录总供水 温差及各用户人 j处供 回水 压 力及 温 度 进 行 下 一 轮 的调 节 。 各 个 用 户 的 流 量 大 于或 小 于规 定 流 量 ,其 比值 【 该 调 节 方 法 调 节周 期 时 问 长 ,需 要 反 复 进 是相同 的;其导致采 暖房间的过热或过泠程度 是 一 样 的。 可 以 看 出 ,凡 等 比失 调 一定 是 一 致 行 ,它适用于保温较好的网络。如果 网路保温

供热系统平衡调节分析

供热系统平衡调节分析

ELECTRIC POWER | 电力电气摘要:文章通过论述供热系统平衡调节的必要性,阐述几种供热系统平衡调节方式与主要调节手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案例对供热系统平衡调节的效果及经济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供热系统;平衡调节:热量调节;流量调节:节能降耗I供热系统平衡调节分析■文/邵方杰目前,大多数供热企业存在着平衡调节的问题,同一个供热系统时常出现靠近换热站的用户室温高、远离换热站的 用户室温低的情况,而且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为满足所有用 户的用热需求,需对供热系统进行平衡调节。

并且,优化治 理供热系统水力失调问题研宄是一个热门课题,急需建立一 个可靠稳定的供热系统,以提高供热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 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1. 供热系统平衡调节的必要性供热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热系统的管网、换热站产生 的水力失调,主要表现在设计、安装及运行三个方面,具体为(1)在对供热系统进行设计计算的过程中,考虑到管网中热水流速问题,设计选定的管径并不匹配,在实际运行中将会产生水力失调的现象。

(2) 在对供热系统进行安装施工的过程中,管件的搭配不合理使得用户管网的计算阻力与实际阻力出现差异,进 而导致供热系统水力失调。

(3) 在管网运行过程中,还应考虑自然水压力及用户装修房屋过程中的私自改造行为,这都将导致供热系统产生水力失调。

以上几种因素引起 的水力失调是造成供热 系统供热失衡的主要原 因,而监控不到位将会 直接影响对供热平衡的 调节。

从图1供热系统 平衡关系图中可以看出,在对供暖室温进行调节的过程中,除了管网设计是否合理、 设备是否匹配、运行状况是否正常外,监控系统也不可或缺。

而以上因素导致的供热失衡,将直接造成某些用户的供热量 或高或低,进而引起用户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冷热 不均必然会降低用户的生活质量。

因此,考虑到供热平衡对 保障用户的生活品质的重要性,必须对供热系统进行平衡调 节。

此外,及时做好供热系统平衡调节,也会降低用户投诉 率、提升供暖企业的信誉度,进而形成良好的市场效应,提 高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平衡调节方法
热平衡调节是指对管网进行流量调节,使实际流量与设计流量相匹的调节,对用户室温的好坏与能源的充分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采用比例调节法对管网进行热平衡调节。

首先,应根据以往数据对换热站的压差进行调整,使压差达到小区正常供热所需要的压差,然后在换热站处用测温枪对各条支线的回水进行测温(供水温度基本相同)温度不相同的通过调节阀或者闸阀对流量进行调节,使各条直线的温度基本相同,温差控制在2℃以内,对于有自力式流量调节阀的应该算出流量。

换热站调节完毕之后,选定一条直线对这条直线上的所有住宅的单元井进行测温,并一一记录,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对于温度高的地方我们采取关小阀门的措施,对于温度低的地方我们采取开大阀门的措施,对于有自力式流量调节阀的则算出其流量,由于闸阀或者其他阀门没有刻度,所以对于阀门开大或者关小的尺度难以确定,这需要我们多次测量多次比对,使回水温度基本保持一致(对于调节主要依据的是供回水温度,压差次要考虑)。

换热站内的各条直线都按此方法进行调节。

然后再回到换热站对各条直线的回水温度进行测温,温差控制在1℃以内。

最后要进行的是对楼宇内部的纵向细调,由于我公司采暖系统多数为下供下回式系统,这样顶部系统压差多数会偏小,底部压差偏大,同时考虑到底层的热负荷较大的特点,所以对首尾进行细微调整,重
点是中间部分,使整栋楼的供回水温度相同。

由于我公司高层采暖系统部分采用直连供系统,而对于直连供系统的调节主要是对回水上的控制阀门进行调节,但是在调节工程中注意需要直连供厂家的人到场,避免出现私自改动流量导致大量空气吸入系统现象的发生。

备注:流量公式G=0.86*Q/tg-th
经验公式地热4.5kg/㎡暖气3.2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