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院(筹)

合集下载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教学建设
据2023年3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官显示,空天院有科研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1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9个。
截至2022年8月,空天院有在读研究生1800余人。
2022年,空天院共有40人获得空天院优秀研究生奖学金,21人获得企业冠名奖学金一等奖,32人获得企业冠 名奖学金二等奖。
(三)“AIR”空天院英文名称Aero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的缩写,置于标识底部托起 整个标识,体现空天院在该领域科技发展中的基石作用。
标识
谢谢观看
2023年6月,长光卫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开展的星地激光高速通信试验取得成功。该试 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功实现了星地激光高速通信的工程应用。
截至2022年8月,空天院学术期刊有《微系统与纳米工程》(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国 际数字地球学报》(IJDE)、《地球大数据》(Big Earth Data)、《卫星导航》(Satellite Navigation)、 《国际遥感学报》(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电子与信息学报》、《雷达学报》、《遥感学报》、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 学研究所共同创办,主要刊登图像图形科学及其密切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内容涉及图像分析和 识别、图像理解和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系统仿真、动漫等众多领域。
《电子与信息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原电子学研究所)主办的电子与信息领域综合性 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电子与信息领域的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科技成果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成果。

地理信息ai识别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比

地理信息ai识别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比

地理信息本人识别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比今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本人识别技术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这项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快速、更准确地获取地理信息,对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范围内,地理信息本人识别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对比国内外地理信息本人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差异和趋势。

一、国外地理信息本人识别技术发展现状1.美国: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先国家,美国在地理信息本人识别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都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的公司和研究机构在高精度地图制作、遥感影像识别、智能导航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Google地图、谷歌地球等产品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和使用的地理信息评台。

2.欧洲:欧洲在地理信息本人识别技术方面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产业实力。

欧洲有很多著名的地理信息公司和研究机构,他们在地图制作、GPS导航、卫星遥感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欧洲各国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国内地理信息本人识别技术发展现状1.我国在地理信息本人识别技术方面的发展也颇具活力。

国内一些知名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地理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不少创新成果,如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等都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

2.我国的地理信息本人识别技术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如交通导航、城市规划、农业农村信息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多创新成果。

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下,地理信息本人识别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三、国内外地理信息本人识别技术发展存在的差异和趋势1.研究水平:国外地理信息本人识别技术的研究水平相对较高,有更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研究成果更为丰富和前沿。

国内虽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在一些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仍有差距。

2.应用领域:国内地理信息本人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更为广泛和多样,尤其是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农业智能化等方面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中科院所有研究所

中科院所有研究所

北京市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力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国家天文台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化学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地球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与控制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外语系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华大教育中心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心理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电子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电工研究所软件研究所国家科学图书馆微电子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光电研究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信息工程研究所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筹)天津市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河北省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山西省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辽宁省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金属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吉林省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上海市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天文台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苏省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筹)浙江省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安徽省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福建省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研究所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湖北省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植物园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湖南省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广东省广州化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华南植物园广州能源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重庆市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四川省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贵州省地球化学研究所云南省云南天文台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陕西省国家授时中心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地球环境研究所甘肃省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地质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海省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天文台。

中科院天地园区研究所介绍

中科院天地园区研究所介绍

1、国家天文台国家天文台拥有两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分别是光学天文和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

一个国家大科学工程指挥中心—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项目指挥中心,承担了包括空间太阳望远镜(SST)、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FAST )及嫦娥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等多项国家级大科学工程预研和研制任务。

2、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所包括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其科研设备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外位居前列。

3、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有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数字地球科学实验室。

内有红外辐射计、航空摄影机系统、GIS运行系统、数字地球原型系统等大型设备。

4、动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拥有农业虫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个大型实验室,内有流式细胞仪、液相质谱联用仪、膜片箝与图像系统及其它大型仪器15台。

5、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所拥有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与免疫学所级重点实验室、蛋白质与多肽药物所级重点实验室4个重点实验室。

内有脑成像系统、透视电子显微镜、核磁谱仪、IP面探系统、分析超速离心机、核磁共振成像系统、X射线衍射仪、停留谱仪、三维减震仪等仪器设备。

6、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目前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拥有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3大重点试验室。

7、微生物研究所目前微生物研究所拥有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共建)和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设有微生物资源、能源与工业生物技术、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环境生物技术、微生物代谢工程、分子病毒和分子免疫等研究中心和一个为科研服务的技术与信息中心。

中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事迹

中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事迹

中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事迹2021年3月31日,“中国天眼”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

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它首次发现脉冲星是在2017年8月22日,那时候南仁东正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

而截至2021年3月29日,通过“中国天眼”,我国已发现300余颗脉冲星。

为什么特别说到脉冲星?“脉冲星就像宇宙中的灯塔。

由于它精准的规律性,脉冲星还被认为是宇宙中最精确的时钟。

”南仁东曾这样说。

想象一下,就像你在大海上看到灯塔上的航标灯,航标灯不断地旋转着,一明一灭。

脉冲星自转时发出的光,就像灯塔的光束不断地扫过太空。

当它的光束直射到地球时,就是用射电望远镜能探测到的脉冲星信号。

再想象一下,人类进行深空探测、星际航行,如果飞往火星,或飞出太阳系,甚至飞出银河系,那是无法用地球上的定位系统去导航的。

如果确知分散在宇宙中的很多脉冲星的位置,就可以通过它们来定位和导航。

同理,当人类发射飞船去火星或更遥远的地方,在行程中发回脉冲信号,“中国天眼”就能接收到它的信号,并判断它的位置。

“中国天眼”的功能远不只是寻找脉冲星。

按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权威说法,“中国天眼”的设计综合体现了我国高技术创新能力。

它将在基础研究众多领域,例如在物质深层次结构和规律等方向,提供发现和突破的机遇;它还将推动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在20世纪结束的时候,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

相比美国350米口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差距巨大。

时隔16年,“中国天眼”,这个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横空出世,一举挺进到人类探测宇宙奥秘的最前沿。

那么,它是怎样出现的?南仁东就是“中国天眼”的原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

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南仁东改革先锋称号。

2019年9月17日,南仁东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同年9月,坐落在贵州的“中国天眼”基地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3年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2023年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遥感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的交叉学科,涉及数学、物理、地质、生态、土地空间规划等多个领域。

遥感技术利用航空、卫星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各种信息,可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农业、地质灾害预测、城市规划等。

在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的今天,遥感技术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对这个领域感兴趣,可以考虑考研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下面将介绍2023年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一、考研方向1. 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是计算机图像处理中的核心学科。

在遥感图像处理中,数字图像处理方面的知识无所不用其极,包括光学成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等。

如果你想从事遥感图像处理相关工作,选择数字图像处理方向会有益于未来的职业发展。

2. 遥感信息获取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该方向将帮助你充分理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联,以及导致试验设计,开发新的算法和工具来整合到GIS中。

这方面的专业能力将使你更愿意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工作,并能开发更具创新性的软件和方法。

3. 遥感影像处理与遥感应用遥感影像处理与遥感应用是两个面向未来的遥感科学方向,在农业、林业、草原、气象、环境等领域具有显著的遥感应用。

选择这个方向,将加深你对空间科学的理解和掌握,让你更容易找到与未来相关的工作。

二、院校排名1、东南大学东南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获得了高度的评价,不只是因为该校在《自然计算》和《计算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期刊》两个领域拥有着不错的影响力。

此外,东南大学还设有“遥感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这个焦点学科,该学科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2、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的“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之一,也是中国遥感领域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基地之一。

武汉大学设有一个实验室,进行遥感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事迹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事迹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事迹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事迹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

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事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事迹1你是天的眼,让我们听见远空的呼唤,宇宙因你不再遥远……”踏平坎坷,22年铸就大国重器,南仁东在生命最后关头的奋力一搏,打开了“天之眼”,却又匆匆化作星辰而去,留下遗诗言志。

“感官安宁,万籁无声。

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逝世两年之后,南仁东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在群山之间,在贵州的大窝凼里,他犀利的眼神化身巡天的利刃,追寻着那浩瀚的天际,在茫茫宇宙里探索着未知。

发现近200颗优质脉冲星候选体,首次捕捉到重复爆发的快速射电暴……调试3年间,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出色表现,足以告慰南仁东的在天之灵。

如今,一波又一波的科研人员坚守在大山深处,他们继承了南仁东的遗志,继续看护着FAST。

身上有股少有的“狠劲”“深切缅怀敬爱的南老师……”9月15日晚,正逢南仁东逝世两周年祭日,张蜀新在微信中发了几张南仁东的老照片。

那是南仁东留下的工作瞬间,为数不多却弥足珍贵。

流传最广的一张,是站在FAST 圈梁上,戴着蓝色头盔的南仁东侧身回望,那眼神,犀利、坚毅。

身为FAST工程副经理兼办公室主任,张蜀新也是一位摄影行家。

在并肩作战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一个偶然的机会,不经意间,抬手“咔嚓”一声,张蜀新拍下了一个传神的南仁东。

在人生的最后22年,如果没有踏平坎坷的决绝,南仁东不可能完成这个看似空中楼阁的浩大工程。

在FAST项目现任总工程师姜鹏的印象中,为了FAST,这个执拗的老头几乎就没为任何事低过头。

1993年,国际无线电联盟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

科学家们商议的是,要在全球电波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

中科院新方法瞬时估算PM2.5浓度

中科院新方法瞬时估算PM2.5浓度

中科院新方法瞬时估算PM2.5浓度作者:暂无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6年第1期中科院新方法瞬时估算PM2.5浓度《北京日报》1月12日报道,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科研人员近日提出了一种PM2.5浓度遥感瞬时估算的新方法,这种方法能在高污染状况下实现快速、实时、区域覆盖的PM2.5卫星监测。

该研究团队基于遥感方法和技术,研究了气溶胶光学厚度、细模态比、气溶胶层高、空气相对湿度等遥感参数,开发出PM2.5遥感(简称PMRS)方法。

PMRS可不依赖大气化学模式模拟,精度更高、实时性更强、覆盖面更大。

初步地基验证结果显示,PMRS方法能够获得平均精度约70%的近地面PM2.5瞬时遥感结果,尤其是在高污染区域,优于国际上其他相关模型。

研究团队还就这一方法开展了传感器设计、遥感方法、遥感反演技术、地面实验验证等方面的系统工作。

目前,PM2.5浓度遥感瞬时估算的新方法已获得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科院先导科技专项等支持。

美国禁用含塑料微粒化妆品2015年12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项国会通过的法案,禁止销售含有微型塑料颗粒的产品,以保护美国的水环境。

该法案将于2017年7月1日实施。

这种微型塑料颗粒直径小于5毫米,被广泛用于香皂、洗面奶及牙膏等化妆品和洗漱用品,起到清洁和去角质作用。

塑料微粒以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酸甲酯及尼龙制造,能改善物质的覆盖度及黏性。

但由于塑料颗粒不易降解,会对环境造成威胁,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其对水体生物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据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调查报告,单纽约州每年就有19吨微珠颗粒被冲入下水道。

在河流中,一些鱼类、乌龟和其他野生动物误将这些塑料颗粒物质当做食物,微粒会聚集在这些动物的腹部或是肠道中,导致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它们也可能通过食物链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导致沉积中毒。

韩国“烟酒胖”社会成本20万亿韩元据韩联社1月4日报道,韩国全年因饮酒、吸烟和肥胖导致的经济损失达23.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00亿元),相当于韩国医疗保险费总额的59.8%和医保总开支的4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
科技机构定位及职责
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以遥感科学基础理论及遥感应用前沿高技术研究为特色。

研究全波段电磁波与地物目标的相互作用机理、遥感辐射传输模型,发展遥感科学基础理论;开拓新型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研究定量遥感反演方法,建立地球系统多源遥感综合监测与模拟平台;研究定量遥感在地表能量、水和碳循环监测应用中的基础问题,为地球关键循环系统研究提供科学支撑,促进地球系统科学和国家空间科技发展。

在遥感辐射机理与反演、地表能量平衡、水循环遥感、碳循环遥感、人类活动影响及环境健康遥感、和新概念遥感方向产出代表性成果,积极申报国家奖项。

二、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
研究数字地球前沿理论、信息机理、框架模型;研究对地观测、虚拟仿真、多元数据集成技术;研究大数据计算和空间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数字地球在全球变化以及环境、灾害、资源等领域的应用基础性问题。

建立数字地球科学平台,构建全球空间信息服务系统,发展空间地球信息科学,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

三、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致力于研究先进对地观测系统论证、对地观测数据定标与真实性检验、多源遥感图像数据处理以及新型遥感器前沿应用技术,开发对地观测地面应用系统,促进遥感卫星应用产业链的形成、综合协调发展以及大规模应用推广和成果转化。

四、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开展综合遥感应用技术集成以及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开发与服务,通过产业化应用示范,形成体系化、规模化的遥感与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技术与数据产品,承担国家和地方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任务,向社会提供规模化、工程化遥感应用技术服务。

五、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建设和运行国家陆地观测卫星地面系统,开展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运行与管理、加工与服务等技术研究,提供国内外对地观测卫星数据与产品服务,构建国家陆地卫星数据中心,形成国家卫星遥感数据保障能力。

六、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
建设运行国家航空遥感系统,开展航空遥感综合科学实验、遥感器校飞、灾害与环境监测飞行等,按科学试验模式、巡航模式、应急反应模式和订单模式提供服务,形成国家航空遥感数据核心保障能力。

七、光学工程研究部
以国民经济发展、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和国防建设重大需求为牵引,通过理论创新、技术突破、集成验证和工程应用,在激光与光电领域开展激光光源技术、激光探测技术、计算光学成像技术、光学测量及光电检测等方面的前沿技术研究及工程化研制工作,形成较为完整的光电技术链路,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光谱技术、相干测量技术、高光束质量纳秒激光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高平均功率超快激光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气体激光技术、激光探测技术、稳态光场构建技术。

八、中国科学院定量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立足于信息化社会对精准定量遥感信息获取与服务技术需求,
系统性解决贯通遥感载荷研制与应用、定量化精准信息获取和质量控制、遥感信息产品研制和满足社会需求服务的全链路技术问题,建立载荷性能检测与遥感应用的协同研究、综合试验与信息服务平台,形成国际知名的定量遥感信息技术科研团队,引领定量遥感信息技术这一新兴交叉学科方向的发展,为我国定量遥感信息技术产业化发展与社会化服务提供支持。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定量遥感信息智能化服务技术、定量遥感信息质量控制技术、定量遥感信息获取与应用机理。

九、浮空飞行器研发中心
中心使命是突破气球、飞艇等浮空器领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与核心关键技术,提升我院在浮空器领域的核心竞争能力,提升我院在浮空器领域重大工程与系统性任务的总体能力,提升我院在该领域创新系统新概念、引领新应用方向的能力,成为国家浮空器系统领域科技及其应用发展的最重要研发机构,研发大载重、长航时等高性能气球、飞艇飞行器系统,带动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等相关技术发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浮空飞行器的重大需求。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气球、飞艇等浮空器系统总体与能源技术,气球、飞艇等浮空器系统测量与控制技术,气球、飞艇等浮空器系统结构与发放技术,浮空器系统应用。

十、导航系统部
以时空基准建立、维持、传递、应用为核心主线,面向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对时空信息服务的重大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工作,面向典型场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导航系统与导航卫星总体技术、卫星导航增强技术、多源导航技术、脉冲星导航系统、可信导航技术、全景定位技术、北斗应用产业孵化、导航学术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