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性病就有了防治方法
公卫执业医师辅导:流行病学简史

公卫执业医师辅导:流行病学简史【我寄语】以下是笔者为大家整理的2013年公卫执业医师辅导《流行病学简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科学是由于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古代人们与疾病流行作斗争中,逐渐积累起对疾病流行的认识并试图加以解释。
从古代起,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都可有大规模的发生,但传染病的流行危害更大,所以观察较多的是传染病的流行。
中国古代殷墟甲骨文(距今3000多年前)已有“虫”、“蛊”、“疟疾”及灭虫的记载。
至迟至2300余年,中国的《史记》已用“疫”、“大疫”表示疾病的流行。
当时西方的Hippocrates用“流行病”表示疾病流行。
这些也许可以认为是流行病学的“萌芽”。
此后,疾病流行频繁,特别是在饥荒、战争之后。
从《史记》(公元前369年)起到明朝末年(1647年),仅正史即记载95次大流行,238年有流行或大流行。
西方也有多次影响重大的大流行,如公元前4世纪的Thycydides瘟疫、汝斯丁鼠疫;14世纪埃及鼠疫流行使该国1/4人口死亡。
在长期疾病流行作斗争时,积累起对疾病流行的认识。
人们开始推测是什么病原引起流行性疾病。
中国古代认为”虫”(如认为肺结核是“痨虫”引起,疥是疥虫引起的)、“戾气”“疠气”、(公元217年)、“风”等等。
西方Fracastoro(1546年)发表了《传染物》一书,但直到19世纪中叶,活的传染物的学说才在西方得到广泛承认。
随着对传染病不断流行的观察,认识逐渐深入,如描述“戾气”的传播方式和流行的分布等(吴又可《瘟疫论》,1642年)。
人们还注意到动物病与人病的关系,如狂犬病、鼠疫等。
师道南在《天愚集.鼠死行》(1736年)有生动地描述:“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
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护,三人行,未十步,忽死两人横截路。
”他已觉察到人间鼠疫与鼠死有关。
印度的书籍中也有人间鼠疫与鼠死关系的记载。
当人们认识到传染病可以传播后,就开始采取措施,先是对麻风病人隔离(《圣经》已有记载,唐代设疠人坊),晋(《晋书.王彪之传》,356年)记载“朝臣家有时疫,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疾,百日不得入宫。
古代妓院管理制度

古代妓院管理制度古代妓院是古代社会中的一种特殊存在,在古代妓院中,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
古代妓院管理制度的建立,既有着政府的干预和规范,也有着自身的内部规章制度。
在这个特殊的社会制度下,古代妓院的管理制度对于维护秩序、保护妓女的权益和规范经营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古代妓院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政府管理古代妓院的管理首先是由政府进行管理的,政府对于妓院的经营活动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监管。
在古代,妓院是需要得到政府的许可和监管的,政府对于妓院的建立、经营和关闭都有一定措施和规定。
而且政府还对妓院中的性病防治、妓女的登记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管。
古代妓院的开设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只有通过了政府的审查和认可,妓院才能够正式营业。
而对于妓院的经营,政府也制定了一些规定,比如要求妓院定期进行卫生检查,防治性病的传播等。
政府还会对妓女进行登记管理,确保妓女的身份和人身安全。
如果妓院违反了政府的相关规定,政府有权力对其进行罚款、停业甚至关闭,这些都是政府对妓院管理的一种制度性措施。
二、内部管理除了政府的监管外,古代妓院还有一套自身的内部管理制度。
在古代妓院内部,有着一些规章制度,对于妓女的工作、生活和行为进行了一定的规范。
这些规章制度包括了对于妓女的约束、奖惩制度、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
1. 对于妓女的约束:古代妓院中的妓女需要遵守一定的规矩和约束。
首先是对于妓女的外表和仪容进行规范,要求穿着整洁、打扮得体,一些妓院还规定了妓女的服饰和发型。
其次是对于妓女的举止和言行进行规范,要求妓女要有礼貌、不得恶言恶语、要对顾客有礼貌等。
这些都是对于妓女外在形象和个人品行的要求。
2. 奖惩制度:古代妓院为了维护良好的经营秩序,还对妓女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表现提出奖励或者惩罚。
对于工作表现优异的妓女,妓院会给予奖励,比如提升她们的工资水平或者给予一定的福利。
而对于表现不佳的妓女,妓院会进行惩罚,比如降低她们的工资水平,甚至停办她们的营业资格。
道家养生法:房事养生之房中导引法

道家养⽣法:房事养⽣之房中导引法阴阳相济邪淫⽆,五脏调和百病除。
经络通畅神⾃旺,⾝轻体健寿绵长。
五⾏辩证分阴阳,中医道家养⽣功。
房中导引法是综合运⽤调神、吐纳、肢体运动等⽅法调节房事活动,以达到扶赢复壮、祛病延年⽬的的⼀种房事养⽣术。
房中导引养⽣⽅法的起源尚难考究。
据《列仙传》称,容成“善补导之事,取精于元牝”;《汉书·艺⽂志》将《容成阴道》列为房中⼋家之⾸;《⼗问》⽵简有黄帝问道于容成,探讨房中治⽓抟精之术的内容。
这些⽂献的记载,显然将容成视作房中导引术的创始者。
导引,古称“道引”,有⼴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导引仅指肢体的活动,如五禽戏等“摇筋⾻、动⽀(肢)节”(唐·王冰《素问》注)之属者。
⼴义的导引范围较⼴,涉及到现代所称的肢体运动、按摩等⽅⾯。
⼀般认为其主要以肢体⾃主运动(尤其是仿⽣动作)为主,并配合或揉和呼吸锻炼、意守存想、⾃我按摩等⽅法,以促使脏腑经络⽓⾎和畅、⾝体矫健⽽产⽣⼀定的养⽣防病功效。
作为与房事⽣活相结合的房中导引术,与⼀般的导引功法相⽐较则更注重于聚精、固精的特殊效应,这就是《⼗问》所强调的“治⽓有经,务在积精,精盈必写(泻),精出必补”的基本法则。
古代房中医籍强调聚精、固精的关键,在于平时应注重治⽓抟精的修摄,⽽不仅仅在于房中导引⽅法和技巧的熟练掌握;房中导引的⽅法尽管很多,其基本的要点⽆⾮在于吐浊纳新之际,通过意念的固摄和引导,使其⽓导引到阴部,令阴精得以充养。
容成所谓“翕⽓之道.必致之末,精⽣⽽不厥”者,即为此意。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特别强调,房中之道⾮为淫佚纵欲⽽设,其宗旨在于“务存节欲以⼴养⽣”,“意在补益以遣疾”。
因此,历代有关房中导引养⽣⽂献所介绍的各种调神治⽓养形⽅法,都是围绕固本养精、调摄遣疾的⽬的⽽展开的。
【操作⽅法】(⼀)炼精化⽓法本法具有壮阳振颓、⽣精固本的功效,适⽤于防治阳痿、阴冷、遗精、早泄、带下、⼦宫脱垂等病症,也可⽤作强⾝抗衰的保健锻炼功法。
[最新精品]妇科的历史
![[最新精品]妇科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d18c2e0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5.png)
妇科的历史妇科的历史史前妇科学在远古时代,即有残毁生殖器的历史。
主要有:锁阴术、阉术和包皮环切术。
关于这种手术的意义,史学家说法不一。
有观点认为,目的在于断绝生育;也有人认为,目的在于代替古老的人祭;还有人认为,是一种古老的图腾禁忌。
总之,最早先民的医学观念来源于魔鬼和魔术的观念,信奉超自然力。
至今,在赤道非洲国家,如乌班吉和沙里仍有遗风。
包皮环切术称为ganza,集体施行。
对象为十五六岁少男少女,术者用半月刀割除女性阴蒂和男性包皮。
先民已经能够使用石制和青铜制的手术器械。
美索布达米亚妇科学在淹没的美索布达米亚文明史料残简中,曾出土最初的苏马连人楔形文字的陶片,有些文字被确认代表孕妇,如乳房与腹部连在一起的象形文字。
冯・奥弗尔曾研究过25片陶片组成的一组,开头写道:“当妇人有疾时”,被确认为是一部产科著作。
征服了苏马连人的巴比伦和亚述,已拥有一个特殊的等级担任医生,做手术的外科医生低于医生的等级。
文献已有关于女性生殖器疾病的记载,有许多植物、动物、矿物成为药物,并配制丸、散、水剂,当时已经有阴道灌注药物的治疗方法。
古埃及妇科学从古埃及保存下来的处方中,我们可以看到较多关于皮肤病的治疗记载。
不少妇科病见于埃柏斯和康纸草文,主要是:月经病、子宫脱出、阴道病、泌乳少等。
除了用阴道灌洗法之外,他们还会运用栓剂插入阴道以治疗妇科疾患。
佩龙研究在六个纸草文中,曾记载孟菲斯的居民,指责一位母亲不让已经到规定年龄的女儿行女性环切术(割去阴蒂包皮)。
埃及在卫生法规方面有严格规定,可以说具备了最早的社会医学雏形。
埃及法令严禁人工流产和弃婴,不允许经期性交,在《死者书》中,认为手淫是一种可耻的罪行。
古犹太妇科学古犹太文献中,医学记载比较贫乏,因为巴比伦和埃及的医学在希伯来人看来是魔术医学,遭到严厉禁止。
在《圣经》中,洁净的概念既有卫生的意义,又有宗教的意义,甚至合二为一。
无论是做了坏事还是患了传染病成为不洁净的人,都可以借助宗教仪式成为洁净的人。
男科疾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

男科疾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主编陈武山李中文编写石金花张岳阳金冠羽李中文陈武山黄长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T e c h n i c a lD o c u m e n t sP u b l i s h i n g H o u s e北京(京)新登字130号内容简介本书为中医古今名家验案全析之男科疾病分册㊂书中整理了有关男性病的部分古代及大量现代中医验案,并将所收集的资料分类处理㊂为了便于读者使用,将医案按照医家姓名排列,逐条加以评析和对比,重点分析不同医家治疗男性病的特色㊁遣方用药特点及他们对男性病病因病机的理解和治疗疾病过程中对中医理论的灵活运用等㊂相信本书对发掘与总结中医治疗男性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大有裨益㊂本书适合于临床中医师㊁中西医结合医师及中医院校本科生㊁研究生阅读参考㊂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系统惟一一家中央级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使您增长知识和才干。
前言中医,就凭中医理论可以在纷繁复杂的许多症状中捕捉到 证 ,然后凭中医知识和思维判断来选择治法㊁处方和用药㊂但运用中医知识和思维的方法(即思路)及判断能力都是在中医师大脑中活动的,谁也看不见,只有用医案来表述才能公之于众㊂所以,中医处方就是由医案和处方两个部分组成的㊂西医治病,某病用某法(独没有方)㊁某药是固定的,甲医生如此,乙医生也如此,甚至全世界西医都如此㊂因之,西医处方,只须处方已足够㊂所以医案这个反映医生思路㊁判断力的表述,西医不需要它,中医却不能没有它㊂简而言之,医案是中医诊治疾病思路历程的表述,是用来公开中医临床者所以取用这个治疗方案的说明书,而绝对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装饰品㊂正是这种表述,就可反映出其人其术素质水平的高低和思路方法的正确与否㊂中医历有方脉派,方是处方,脉是脉案,即医案㊂所以,五六十年前有过这样的选医谚语: 找长工看出汗,找郎中看脉案(即医案) ㊂意思是说,出汗多少反映出长工出力多少,脉案水平如何反映出医者水平之高低㊂‘男科疾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则是一部以专门收集㊁分析古今男科医案并加上笔者专业评析的专著㊂通过一个个鲜活医案所包含的丰富多彩的临床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中医个性化治疗的成功经验,对后继的学者们一定也有较好的学习借鉴及参㊃2㊃男科疾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考作用㊂而且也可让同道从中领悟到在完整系统的中医理论指导下,临床疗效出神入化的魅力㊂古今医案是祖国医学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医案可以令人大开眼界,拓展思路,从中受到教益和启迪,确能提高临床工作者辨证论治水平和疗效㊂学习医案如能做到反复阅读,仔细揣摩;前后对照,层层剖析;以方测证,审证求因;虚心学习,触类旁通;病证结合,中西汇通;勇于实践,大胆印证,无疑会大受裨益㊂对于古今男科医案的剖析,本书力求抓住疾病的特点,或用药特点,或治则立法的独到之处等,把主病㊁主症㊁主脉㊁主要治法㊁主方㊁主药展示给读者,特别是对辨证立法何以如此及用药心得等重点论述㊂同时,力求从理论上阐述得精辟㊁透彻㊁生动㊁活泼,使读者阅后一目了然,知其所云,心悦诚服㊂不过,由于我们中医药理论水平及临证诊疗经验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同道给予批评指正㊂陈武山2008年12月8日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古代医案选析肝郁脾虚阳痿案陈鸣皋,体丰多劳,喜食辛酸爽口之物㊂医者不知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1],致形肉消夺,辄用参术培土,不思土不能生,土壅肝热,故复阳痿不起,颠沛三载[2],百治未效,盖未悉‘内经“有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之例㊂余诊脉,左数右涩,知为肝气太过,阴不及,直以加味逍遥散,令服百剂,阳事顿起,更制六味地黄丸十余斤,居然形体复健㊂此种治妙,惟智者可悟,‘内经“一书,岂寻常思议所可致哉㊂谢映庐案㊂清㊃‘得心集医案“释疑:[1]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指过食辛酸,酸入肝,过于酸则肝气溢㊂张景岳曰: 津,溢也㊂酸入肝,过于酸则肝气溢㊂酸从木化,木实克,土,故脾气乃绝㊂ 肝气以津,指肝气过盛之意㊂[2]颠沛三载:指到处求医三年,还未能治愈㊂按:本案脉左数右涩,知为肝气太过,脾阴不足,乃肝郁脾虚之候㊂前医初用参术健脾益气,顾其一方,失其一面,殊不知不疏肝则土不能生;肝气不疏则气郁化火,使宗筋弛纵,故阳痿不起㊂谢氏选用加味逍遥散,以疏肝泄火,健脾益胃,使宗筋得养,阳痿得愈,继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肾精,标本兼顾,故药后神旺体健㊂ʌ评析ɔ 这是一例典型的因劳累及饮食所伤所致阳痿患者㊂现今之人,只知食物当中含有多少营养成分(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却鲜知酸苦甘辛咸五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㊂虽然营养成分丰富,但却因为五味与人体体质不对,更易引发疾病,因此,每个人在饮食养生方面均以体质保持平衡为妥㊂这是其一㊂其二就是:当身体(即五脏六腑)因为饮食五味异常而引发疾病时,亦须以其损伤的情况,辨证用药,方可起效㊂㊃3㊃古代医案选析㊃4㊃男科疾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水亏火旺阳强足痿案吴新棋长年困于酒色,阳道强而不痿,股颈痿而不坚,呻吟床褥,百治不效,籍居崇邑就治于余㊂余谓此症,始则阳胜阴伤,金被火炼,今则骄阳独升,真阴欲尽,所进苦寒固诊,而温补尤非所宜,记古降心火益肾水法,惟三才封髓丹,于此最合㊂按方6剂令服,喜胃气尚强,每日纳药2碗,服至60剂,两症始痊㊂因忆向治龚生,初起便血,渐至两足痿弱,不能稍移,服归芪参术,其血愈下,其足愈软,买舟由抚来湾,就治于余㊂两脉细劲,面黑耳聋,余曰,肝血大伤,肾水将竭也,然从来补阴之药,难期速效,疏与虎潜丸作汤,令服百剂,许从病根可拔㊂殊伊服至50剂,脚可趋步,便血已除,吝费停药,逾年肠红复来,乃将前方再服,稍愈又停,以致便血不怠,竟至不起㊂惜哉,世之剖腹藏珠者,可以为鉴㊂谢映庐案㊂清㊃‘得心集医案“按:本案因于酒色,阳强不倒,胫痿不坚㊂辨证为水亏火旺,拟降心火滋肾水调治,降火则可除热救阴,滋水又能补肾熄火,方选三才封髓丹㊂方中天冬㊁人参㊁地黄益气养阴,气阴双补;黄柏苦寒泻火坚阴;砂仁和胃又防黄柏之苦寒与地黄之滋腻太过;甘草泻火和中㊂方药对症,服60剂两症皆除㊂龚按:因便血过多而致痿,谢氏认为肝血大伤,肾水将竭,若从补阴论治,则难奏速效,遂服虎潜丸作汤而获血止能步,然病家清贫,吝费停药,导致其症又作,终致便血不止,足痿不起,此乃不遵医嘱,当引以为戒㊂ʌ评析ɔ饮酒致痿,古今皆有许多论述㊂笔者也曾在多部书中提及饮酒可损性功能的许多案例,并做了中医治疗的临床实践,效果较佳㊂就临床实践而言,无论是过度饮酒还是酒后房事,均极容易引起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尤其酒后同房,更易导致阳痿的发生㊂故可言: 酒者,穿肠毒也㊂君相火旺遗精案郑叔鲁,年二十余,攻举业[1],夜读书每四鼓[2]犹未已,忽发病,卧间但阴着物,便梦交接脱精,悬空则无梦,饮食日减,倦怠少气㊂盖以用心太过,二火俱起,夜不得眠,血不归肾,肾水不足,火乘阴虚,入客下焦,鼓其精房,则精不得聚藏而欲走,故欲睡卧之间,因阴着物,由厥气客之,遂作接内之梦㊂于是,上补心安神,中调脾胃升举其阳,下用益精生阴固阳之剂,不三月而病安矣㊂朱丹溪案㊂元㊃‘丹溪治法心要“释疑:[1]举业:科举时代称应试的诗文为举业或举子业㊂[2]四鼓:为四更时辰㊂按:本案属劳心过度,损伤心阴㊁君火旺盛,引动相火扰动精室而致遗精㊂故治疗宜补心安神,以安君火;佐益精生阴安定相火;但脾胃属中洲枢纽,心火下降,肾水上济,必须枢纽升降之机正常㊂朱丹溪氏上中下并治,思想方圆,调治周全,虽案中未列出药物,但治则切证,实为治遗精之楷模㊂ʌ评析ɔ 古今治遗精之法颇多,有安神为主者,有降火为者,有补肾精固为主,亦有清心火为主者,却鲜有考虑调脾胃中洲之枢者㊂但中焦之气,土也,有轴之功,可助人体之气升浮沉降的圆运动㊂百病之治,若均能从中焦脾胃中洲之枢着眼,疗效定能有明显提高也㊂早泄案男子有精滑之极,一到妇女之门,即便泄精,欲勉强图欢不可得,且泄精甚薄,人以为天分之弱也,谁知心肾之两虚乎㊂夫入房㊃5㊃古代医案选析㊃6㊃男科疾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可以久战者,命门火旺也㊂然作用虽属于命门之火,而操权实在于心宫之火㊂盖心火乃君火也,命门之火相火也㊂心火旺,则相火听令于心,君火衰则心火为相火所移,权操于相火,而不在君火矣㊂故心君之火一动,相火即操其柄,心即欲谨守其精,相火已暗送精子精门之外㊂至于望门泄精者,不待君火衰极,相火也未常盛也㊂治法补心火之不足,不可泻相火之有余,益泻相火,则君火益衰耳㊂方用济火延嗣丹:人参90克,黄芪250克,巴戟天250克,五味子90克,黄连24克,肉桂60克,当归90克,白术150克,龙骨30克,(煅)山茱萸120克,山药120克,柏子仁60克,远志60克,牡蛎30克,(煅)金樱子60克,芡实120克,鹿茸1具各为末,蜜为丸㊂每日白滚水送下30克,不拘时㊂服一月即改观,服二月可以坚守,服三月可以久战,服一年如改换一人㊂清㊃陈士铎‘辨证录“原按:此方心肾两补,不专尚大热之药,故可久服延年,非惟健阳生子㊂但服此药,必须坚守三月不战, 否则亦不过期月之壮,种子于目前已也㊂ʌ评析ɔ本方是心肾两虚,即心虚则君火衰,不能制相火也,故相火鼓动,男子易出现早泄现象也㊂那些长年房事或手淫过度者,若继发早泄现象,多属此类型之证,本方可用㊂笔者曾用此方治疗百余继发早泄患者,治愈者近八成㊂血淋案陈左,面馆业,己未血淋半年㊂血色紫瘀,溺管甚痛,少腹胀满气滞㊂其始因毒瘀热内袭,不易撤底㊂金铃生地龙胆草小蓟蒲黄木通甘草梢牛膝血余茜草炭琥珀丸淋痛兼血大减,惟溲数未减㊂槐蕊 黄柏 知母 茜草 香附 甘草梢 海金沙 石韦金铃子 玄胡 蒲黄 琥珀丸血止痛定,惟腹胀溲数,从温氏法㊂银花 黄柏 槐花 萆薢 地肤子 甘草梢 木通 鼠矢生地 猪外骨三条(洗) 蒸丸服 愈㊂周镇‘惜分阴轩医案“卷四按:膀胱湿热郁结,郁久络伤血溢,故病血淋㊂此案先后经过三诊,根据证候的变化,每次药味上都有增减变化,然总以清热凉血,利尿通淋为其基本治法,故收效较快㊂ʌ评析ɔ 血淋之症,临床较为多见㊂尤其是现在许多男性热衷于酒后或饱餐后行房,更易招致尿中带血㊂更为常见的是,除肉眼血尿之外,还常易检查发现尿中潜血的病证㊂这类疾病的治疗,均须根据病情变化,阶段用药,方才能取得较好效果㊂膏淋案太史沈韩倬,患膏淋,小便频数,昼夜百余次,尿则滴沥不通,时如欲解,痛似火烧,夜虽频进而所倍常,溲中如脂如涕者甚多,先曾服清热利水药半月余,其势转剧,面色萎黄,饮食难进㊂张诊之:脉得弦细而数,两尺按之益坚,而右关涩大少力㊂此肾水素亏,加以劳心思虑,肝木乘脾所致,法当先实中土,使能隄水,则阴水不致下溜,清阳得以上升,气化通而疼涩瘳矣㊂若用清热利水,则气愈陷而精愈脱,溺愈不通耳㊂乃定补中益气汤,用人参10克,服二剂,痛虽少减,而病者求其速效,改进四苓散加知母㊁门冬㊁沙参㊁花粉,甫一服,彻夜痛苦倍甚,于是专服补中益气,兼六味丸,用紫河车熬膏代蜜调理,服参尽觔余,而安㊂张璐‘张氏医通“卷七按:淋证治法,古有忌汗㊁忌补之说㊂验之临床,亦不尽然㊂本㊃7㊃古代医案选析㊃8㊃男科疾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例临床所见,似为膀胱湿热下注,但前医投清热利水药未效㊂张氏据脉辨证,诊为肾水素亏,中虚木乘,予补中益气汤,证遂减㊂其后,根据病者要求,改进四苓化裁,病又剧㊂于是,专予补中益肾,始愈㊂ʌ评析ɔ本病类似现代临床常见的前列腺溢液症㊂如果按照现代医学理论,见此病症,多数医者必定会以 消炎 治疗为主,若选用中药,自然更多的还是选用清热解毒之品㊂这一治疗方法,看似符合临床实践,但就其中医用药而言,则是典型的 见病用药 即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之法,与中医辨证论治之法完全不同,其治疗效果自然也不可能好㊂故而,为医者切记中医之辨证论治之精髓㊂砂淋案石山治一人,形肥苍白,年五十余,病淋沙石涩痛,医用五苓或琥珀㊁八正散之类,病益加㊂汪诊脉,皆濡弱而缓,近驶㊂曰:此气血虚也㊂经曰: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出焉㊂今病气虚,不惟不能运化蒸溽,而亦气馁,不能使之出也㊂经又云:血主濡之,血少则茎中枯涩,水道不利,安得不淋㊂医用通利,血愈燥,气愈伤矣㊂遂用大补汤加牛膝煎服,月余病减㊂仍服八味丸除附子加黄芪服半月余安㊂江瑾‘名医类案“卷九按:此例砂淋,医者据其形肥面苍㊁脉濡弱而缓,诊为气血双虚所致㊂子大补汤及八味丸出入,病遂安㊂ʌ评析ɔ砂淋类似于现代称之为泌尿系结石的病症㊂现人见此病症,十之八九必用清热利湿通淋之法治之㊂孰不知,气血虚弱亦可以导致茎中枯涩,水道不利,病为砂淋㊂对此之证,则应考虑补充气血之法,方能获得更好效果㊂如果只知一味采用清热利湿通利之法治疗砂淋之症,那么,可能就会有许多患者得不到很好的治疗㊂劳淋案邑宰严知非,患淋经年,痛如刀锥,凡清火疏利之剂,计三百贴,病势日甚㊂至岁暮李访之曰:两尺数而无力是虚火也,从来医者皆泥痛无补法,愈疏通则愈虚,愈虚则虚火愈炽,遂以八味丸料加车前㊁沉香㊁人参㊁服八剂,痛减一二,而频数犹故㊂原医者进出,淋证作痛,定是实火,若多温补,则数日后,必将闷绝不可救矣,知非疑惧,复来商之㊂李曰:若不宜温补,则服药后病势必增,今既减矣,复何疑乎?朝服补中益气汤,晚服八味丸,逾月而病去其九,更信用参㊁芪㊂十四日而霍然㊂李士才‘医宗必读“卷八按:此例虽淋病如刀锥,但两尺脉数而无力,李氏舍症从脉,诊为虚火为患,予八味丸加味,数剂证减后脾肾同补月余,告愈㊂ʌ评析ɔ 世人多以为痛无补法 ,见痛多采用通㊁疏㊁化㊁止 等法㊂而不知许多疼痛病症均与 虚 有关,治疗时一定不要忘记这个内容㊂尤其针对时间较长的顽固性疼痛病,更应该考虑 从虚论治 的方法㊂不育案案(一) 男子年已四三,尚未得子,阳施阴受,精血裕,如何患无嗣㊂诊得左脉虚数,右脉滑疾,两尺不静,两寸甚软,气弱阴亏,湿热兼伤精髓,不纯媾精不适,化育为艰,不可徒事于阳,当益气养阴,一养心脾,一培肝肾,佐化湿热,力足精纯,得先天自然之气自能入谷㊂㊃9㊃古代医案选析㊃01㊃男科疾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大熟地24克,福泽泻12克,车前子4.5克,九制马料豆24克(入制药何首乌),菟丝饼12克,肥知母12克(此药春用酒炒),淮山药12克,甘枸杞24克,丹皮3克,山萸肉酒炒12克,杜芡实12克,炙枯柏盐水15克,云茯苓12克㊂如法修制为末用㊂桂元肉27克,枸杞子90克,熬膏和丸,每晨开水服9克㊂复诊:是月初三日数月以后湿热已化,当以固精暖肾为主,前方加味㊂覆盆子12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27克,沙苑子13克(水盐炒),补骨脂12克(盐酒炒),胡桃肉24枚另研入丸线鱼鳔(牡蛎粉炒)12克,杜芡实9克,远志肉(甘草水炒)4.5克,大熟地24克,川黄柏(盐酒炙黄)6克,建泽泻6克,山萸肉(盐酒炒)12克,真鹿尾(去毛炙)1具,云茯苓12克,大肉苁蓉12克,淮山药9克,湘莲子9克,龟鹿二仙胶9克,蛇床子12克(酒浸去浮子,地黄汁浸透,蒸晒三十次),真茅术9克(米泔水浸一日),黑芝麻(晒九次),女贞子12克(浸用白酒拌蒸用)㊂‘王九峰临证医案“按:据脉辨证,此无嗣乃气阴两亏,湿热伤精所致,治宜扶正祛邪并用㊂以六味地黄丸加味补益肝肾,黄柏㊁知母㊁车前子㊁茯苓㊁马料豆清利湿热㊂一旦热清湿化即转手固精暖肾为主,气足精旺,可望举子㊂案(二)男子有泄精之时,只有一㊁二点之精,此种之人,亦不能生子,人以为肾水之亏,谁知是天分之薄乎㊂夫精少之人,身必壮健,予谓天分之薄,谁其信之㊂殊不知精少者,则精不能尽射于子宫,得天之厚者,果如此乎? 益精少者,虽属之于天,未必不成之于人也㊂恃强而好用其力,苦思而过劳其心,多食而反伤其胃,皆足以耗精也㊂苟能淡漠以死其心,节少以养其胃,益之补精添髓之方,安在精少者,不可以多生乎㊂铎得逢异人秘传,实有添精神术,今著书至此,不敢隐忍不传,传之以救万世无子之人也㊂方用生髓育麟丹:人参180克,山茱萸300克,熟地500克,桑椹子500克,鹿茸1对,龟胶240克,鱼鳔120克,菟丝子120克,山药300克,当归150克,麦冬180克,北五味子90克,肉苁蓉180克,人胞2个,柏子仁60克,枸杞子240克,各为细末,蜜捣成丸㊂每日早㊁晚用白滚水送下15克㊂服三月,精多且阳亦坚,安有不种子者哉㊂陈士铎‘辨证录“按:此例精少属先天不足,予益髓添精之品连服三月,精多阳坚,可供临证参考㊂ʌ评析ɔ 以上两案以肾精不足无子之症㊂治疗均从大补肾精之气入手,治疗效果亦较为理想,可以说是传统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的主要方法之一㊂但那只是当时的人们生活还不富足,许多人都营养不良,先天肾气不足者,大有人在,故这些治疗方法更符合那个时代㊂再观现今,多数人的病已经是 营养过剩 ,或者说营养不平衡造成的,因此,还以大补肾精之气入手治疗男性不育症,就未必会有很好效果了㊂从这一点看,中医的治疗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㊂逆行射精案病得精溺年余,二尺虚弱㊂石韦6克,萆薢6克,石菖蒲6克,莲心6克,车前12克,芡实13克,石斛9克,云苓9克,贡术9克,山药6克,蒺藜6克,菟丝子13克,李桂庭‘诊视要编“下原按:精溺者,乃精随溺出,膏淋之类也㊂大抵人身之中,以精为至室,宜密藏不宜疏泄㊂苟其人不知爱惜,而以纵欲驰情,或以㊃11㊃古代医案选析㊃21㊃男科疾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劳心致力,亏伤元气,以及气化不及州都,或肾虚而有败精流注,或湿热渗入膀胱皆能致此之患也㊂究其所治,法有二种,肾气虚者,补肾之中略兼利水㊂益肾有二窍,溺窍开则精窍闭也㊂挟湿热者,清湿之中必兼理脾,盖土旺则能胜湿,土坚则水自澄清也㊂兹则精随溺出,而无至茎涩痛之患,其为肾经亏损,气不管摄,精因不安其位,渗入膀胱是以随溺而下也㊂至以二尺虚弱观之,则见先由肾虚,后致益虚之故,尤觉确著㊂况兼年余之久,治法敢不导浊填精为要乎!ʌ评析ɔ本案中虽然未提及逆行射精之事,实乃为逆行射精之后,精液留存于膀胱,然后再随尿液排出之现象㊂因为常可见到精液从尿道溺出,故称之为精溺之症㊂李氏提出治疗的方法有二,实则也是目前治疗逆行射精症的主要方法㊂不射精之寒滞肝脉案某患因食凉饭后,男女行房,阴茎缩小,久不泄精㊂余思古今群书无此病,想房事能行,心肾无病㊂精不泄,其病在肝㊂前阴通于肝,肝系阴器㊂此病必因欲火太重,君火动,相火行,阳物必强㊂火动情急而食谅,寒积于肝,故精不泄㊂经云,寒主收藏,是其本㊂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萸6克,生姜三片煎服,二付愈㊂胡星垣‘古方今病“按:肝主筋,前阴为宗筋之会㊂今行房茎缩㊁精液不泄,乃血虚感寒㊁寒凝肝络之证,故用仲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养血散寒㊁温通肝脉,而收捷效㊂ʌ评析ɔ临床治疗不射精之症,主要考虑两种原因,一是 不通 ,二则是 不足 ㊂ 不通 者又主要有气滞㊁寒凝㊁血瘀㊁痰结㊁热结等,为实证,而 不足 则主要是 肾精不足 (阳不足与阴不足),为虚证㊂所以,临床治疗不射精症,亦须根据临床证候特征,辨证论治,方可取得良好效果㊂本病为肝经受寒,寒凝不通,自然需要暖肝散寒通络,以达治疗效果㊂笔者也曾治疗许多不射精者,多不出以上病因,当然,也有多种因素综合所致者,治疗起来就会相对困难一些㊂癃闭案1.肾虚案孝廉俞彦直,修府志劳神,忽然如丧神守,小便不通㊂余诊之曰:寸微而尺鼓,是水涸而神伤也㊂用地黄㊁知母各6克,人参㊁丹参各10克,茯苓4.5克,黄柏3克,二剂稍减,十剂而安㊂李中梓‘医宗必读“卷八按:劳神而致气阴两伤㊁水涸溲闭,故重用人参调元增气,地黄㊁知㊁柏滋阴降火,配以丹参益心活血,云苓健脾利湿,使气阴恢复,水旺神安而愈㊂常熟西乡大市桥宗福湖,小便不通,延医治之,不外五苓㊁导赤㊁通草㊁滑石之类,无效㊂已13日未能小便,少腹高硬作痛,汗出气促,少腹按之石硬㊂余进通关法,加地黄,重用肉桂,一剂而通,溲仍未畅,少腹两旁仍硬,脐下中间三指阔已软㊂余曰:此阳气未得运化也㊂进以济生肾气汤大剂,少腹以葱姜水熏洗,3日溲畅如前㊂‘内经“云:膀胱为州都之官,气化则能出矣㊂若专于利水,而不挟以温药,则愈利愈塞矣㊂‘余听鸿医案“按:此例尿闭重证,前医以五苓㊁导赤之类治之,无效㊂其后,余氏诊为肾气虚衰㊁湿热下注,予通关丸加地黄重用肉桂,清下焦湿热,助膀胱气化,一剂中的㊂续以济生肾气丸温补肾阳㊁利水消肿而愈㊂㊃31㊃古代医案选析㊃41㊃男科疾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ʌ评析ɔ水之代谢,与中医之肺脾肾三脏关系最密㊂今患者年事已高,肾气既虚,中气亦不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水之疏泄功能失常,引起排尿不畅或者尿液癃闭不出㊂治疗之法自然是以益肾健脾,通利下焦为要㊂知此方可解决多数患者的病状疾苦㊂当然,还有一些癃闭症与肺气虚或肺气不宣有关,治疗还需考虑调整肺气的宣降的正常功能,而不是一味见到排尿不畅或癃闭症,就只知道采用通利之法,尤其对于中老年人的排尿不畅或癃闭症,更是首先从虚入手进行治疗,才可取得更好的疗效,并且也对患者的健康更安全㊂2.湿热下注案木渎某,小便闭七日,腹胀如鼓,佝偻不能利,冲心在顷刻矣,就余山中求治㊂余以鲜车前根捣烂敷其腹,用诸利水药内服,又煎利水通气药,使坐汤中,令人揉挤之,未几,尿迸出,沥及揉者之面,溺出斗余,其所坐木桶几满,腹宽身直,倘佯而去㊂‘徐灵胎医学全书“‘洄溪医案“按:本案采用外敷㊁内服㊁坐浴㊁按摩等综合疗法,始获痊愈,可供临床参考㊂ʌ评析ɔ中医治病的法有许多,如果应用得当,许多疑难杂症均可很快治愈㊂笔者临床实践中,亦经常采用中药㊁针灸㊁火罐㊁食疗㊁点穴等方法,为患者治疗疾病,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种方法,而且疗程可以更短㊂因此,建议现在的中医大夫尽可能的多掌握一点中医的治疗技术,以便更好更快地为患者解除病痛㊂。
华佗简介资料

华佗简介资料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华佗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华佗简介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华佗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据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三国著名医学家。
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
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
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
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
行医历程在华佗多年的医疗实践中,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
一日,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
原来华佗诊视后,已知一为表证,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非泻下难于为治。
华先生治府吏倪寻,头痛身热,则下之,以其外实也。
治李延头痛身热,则汗之,以其内实也。
盖得外实忌表、内实忌下之秘也。
又按内实则湿火上冲,犹地气之郁,正待四散也。
外实则积垢中留,犹山闲之水,正待下行也。
其患头痛身热同,而治法异者,虽得之仙秘,实本天地之道也。
余屡试之,果屡见效。
又有督邮顿某,就医后自觉病已痊愈,但华佗经切脉却告诫说:“君疾虽愈,但元气未复,当静养以待完全康复,切忌房事,不然,将有性命之虑。
”其时,顿妻闻知夫病已经痊愈,便从百里外赶来看望。
上医治未病

上医治未病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返璞归真的养生方法保你一年无病,四季平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返璞归真的养生方法保你一年无病,四季平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针放血、用药教药,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上医治未病的含义:“上医”最早见于先秦散文《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大概意思是说:真正高明的医生,首先要精通大的规律,能够治理国家;其次才能诊疗人的疾病或者处理更细微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医生的管理者,亦官亦医。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明了医国与医人从根本上是同理同宗的,既要通晓大的规律亦要注重细节。
其后唐朝名医孙思邈在《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的基础之上提出:“上工治未病之病、中工治欲病之病、下工治已病之病”。
《内经》当中提到是:高明或有远见的智者,往往是在疾病没有蔓延或症候的时候及早干预,防范于未然,提前做好防护,防止疾病的发生或蔓延,倘若“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神医华佗的生平事迹

神医华佗的生平事迹华佗是东汉末医学家,因为华佗不求名利,不慕富贵,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人们称他为“神医”。
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现已失传。
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华佗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华佗简介华佗(约145-208),名敷,字元化,谯(今亳州市谯城区)人,是东汉末年卓越的医学家。
他精于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的人。
他生活的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灾荒频仍,战争连年不断,造成多种疫病流行,人民苦不堪言。
他潜心研读医书,广泛搜集民间验方,认真加以总结,掌握了高超的医疗技术。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能够进行诸如腹腔肿物摘除、胃肠吻合等大手术。
他发明了全身麻醉剂--麻沸散,用全身麻醉和手术的方法,救治了不少垂危病人。
华佗治病,善于根据病人的形色判断疾病,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华佗很重视疾病的预防,创造了一套"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的保健体操),传授于百姓。
华佗人物生平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二七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
这考证很可疑。
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也有说他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多岁的容貌,而且是鹤发童颜的记载。
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
东汉末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
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
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华佗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后汉书》和《三国志》均为他专门立传。
华氏家族本是一个望族,其后裔中有一支定居于谯县以北十余里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华庄(今谯城区华佗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对性病就有了防治方法
*导读:早在古代人们对性病就有了防治方法。
《黄帝内经》记载: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这是我国古代首次向人们发出淋病淋病的警报。
此后,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写道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便腹弦急病,引脐中,对《内经》作了补充,还提出了用狼牙汤浸洗治疗。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则提出了七淋,其中有些即是现代淋病不同症候群的表现。
有些性病传入我国是在16世纪初。
其时,葡萄牙人将梅毒传入我国岭南,并迅速向江、浙、京等地区蔓延。
由于梅毒对人类危害极大,所以我国医学家感到十分吃惊,立即做出各种防治措施。
同时,出现了大批治疗性病的专著,如《韩氏医通》《外科心法》《外科发挥》等,从诊疗个案着手,并对二期梅毒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对梅毒治疗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参考意义的是陈司成1632年写的《霉疮秘录》。
它用问答式记述了梅毒的病因、病机、治验,并报告了29例患者,进而认识到性交传染和非性交传染的两条途径;梅毒病的复杂、广泛、多发的特性;梅毒的遗传和早期先天性梅毒的症状隔离在预防方面的重要意义;治疗不彻底的危害性等。
我国古代对性病认识最深刻、治疗最有效的是在清代。
清代《医宗金鉴》对杨梅斑、杨梅疮等性病症状都做了较仔细的描
述。
在治疗方面,以七宝丹、三仙丹、将军丸、轻粉八味消毒散等组方,其中有些药方对建国初期消灭性病做出了贡献。
(上海邬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