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颌骨囊肿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应用
颌骨囊肿107例的手术治疗与预后探讨

位、 囊肿大小 等决定手 术方法 , 以能根 除病变 、 损伤小 、 利 有
2 结 果
现牙齿改变 4 , 9例 表现 为牙齿移位和牙根 吸收或牙齿松动 。
多数病变呈单房 , 部分为多房。一般囊 肿内容表现为淡黄 色
透亮或棕色液体 , 而角化囊肿则 为乳酪状或豆腐渣样 。当继
发感染时可出现脓性 内容物 。
12 手 术 方 法 .
复发 l 例 , 2 余均治愈 。
[] 李金 荣 , 怡芳 .0 2 赵 4 9例颌 骨囊 肿 的临床 分析 [ ] 口腔医学 。 J.
18 , ( ) 15 955 1:1.
( 收稿 日期 :0 9 7 —2 ) 2 0 —0 7
10 2
王 强 ( 吉林 中西医结合 医院口腔科 , 吉林 吉林
12 1 ) 3 0 2
di1 .9 9ji n 17 o:0 3 6/ .s .62—06 . 1 .2 0 2 s 3 9 2 0 0 .2 0
中图 分 类 号 : R 3 .2 7 9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7 6 2—0 6 (0 0 0 3 9 2 1 )2—0 2 0 10— 1
时, 则采用两期治疗 方法 。一期 袋形 术 , 二期剜 除术 。袋 形
其 中, 男性 7 例 、 3 女性 3 , 4例 年龄 1 ~ 7 2 2岁。病程 2个 月
探讨颌骨囊肿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应用

探讨颌骨囊肿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应用摘要】颌骨囊肿是口腔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多见的一种病变,该病在早期多无自觉症状,病情发展常非常缓慢,多数病例在发现时已发病多年,较大的囊肿可对相应位置的颌骨造成破坏,因而对病人的美观和口腔组织功能有较大影响。
本文中笔者对颌骨囊肿的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刮除术进行分析讨论,其中对角化囊肿进行开窗术治疗,使用硫酸钙和磷酸三钙对缺损处实施修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颌骨囊肿开窗术手术刮除【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111-011 颌骨囊肿组织分类颌骨囊肿是一种含液的囊性肿物,它在颌骨内发病缓慢,逐渐膨胀侵蚀周围骨质。
根据病理组织来源和致病部位的不同分两种类型,分别是牙源性颌骨囊肿和非牙源性颌骨囊肿。
其中牙源性颌骨囊肿在临床中较多见,尤其是慢性根尖周炎刺激所致的根尖囊肿最为常见,牙齿发育过程中所导致的含牙囊肿次之,非牙源性颌骨囊肿在临床病人中所见较少。
颌骨囊肿根据不同的分类,其治疗方式也多种多样,下面选择现阶段临床中最常采用的几种治疗方法进行讨论和比较,具体见下文。
2 治疗方法2.1根管治疗术:对于根尖周炎症刺激所引起的囊肿,大多在拍摄根尖片的时候发现,根尖周囊肿一般体积较小,直径多为1-2cm,小于1cm的根尖囊肿可采取保守疗法。
对病变区患牙行常规根管治疗,经完善的消毒充填后根尖阴影可逐渐消失。
可在治疗时适当应用消炎药物。
2.2开窗减压引流术:一般用于治疗角化囊肿和生长较快的颌骨囊性病变。
对于直径大于3.5cm的颌骨囊肿,因术中对组织的创伤较大,易损伤重要血管神经,且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一般选择先实施一期手术开窗减压引流,二期再进行囊肿彻底刮除。
对于恒牙发育期青少年的颌骨囊肿,直接采取刮治术易导致颌骨发育障碍和恒牙未萌出,也可选择该保守疗法。
操作方法为:局麻下在囊肿的薄弱处做一切口,去掉部分骨板并暴露囊壁,切除约1cm*1.5cm大小的囊壁组织送交病理检查。
对比开窗减压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口腔大型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

对比开窗减压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口腔大型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1-06-17T16:29:30.20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4期作者:孙天宇徐贤思刘珊珊冯海月李洪娟[导读]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口腔大型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孙天宇徐贤思刘珊珊冯海月李洪娟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1【摘要】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口腔大型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大型颌骨囊肿患者60例纳入研究,随机抽签法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性手术,观察组给予开窗减压术,对比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都少于对照组,且术后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治疗口腔大型颌骨囊肿时,开窗减压术与开放性手术相比,疗效明显,风险小,恢复好。
【关键词】开窗减压术;开放性手术;大型颌骨囊肿[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enestration decompression and open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oral large jaw cyst. Methods from March 2019 to October 2020, 60 patients with large jaw cyst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pen surger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fenestration decompression.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amount of bleeding and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open surgery, fenestration decompression is more effective, less risk and better recovery in the treatment of oral large jaw cyst.[Key words] fenestration decompression; open surgery; large jaw cyst在口腔颌骨任何部位都有可能会发生颌骨囊肿,该病有着比较隐匿的起病,在初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随着发展,会向四周逐渐膨隆,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牙齿移位、面部发生畸形等【1】。
口腔颌面部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

口腔颌面部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口腔颌面部囊肿是指在口腔颌面部组织中形成的包涵性病变,通常以囊性结构为主,包含液体或半固体物质。
囊肿的发生可能与多种病因相关,如感染、肿瘤、根尖周囊肿等。
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口腔颌面部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
一、囊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口腔颌面部囊肿的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症状包括肿胀、疼痛、突然出现的牙齿松动、牙龈肿胀等。
特别是当囊肿位于颌骨或上颌窦区域时,可能导致鼻塞、面部沉重感等症状。
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通常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
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CT扫描和MRI等。
X线检查可以初步观察到囊肿的存在和大致范围,但其分辨率较低,有时无法清晰显示囊肿的形态和内部结构。
CT扫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囊肿信息,有助于判断囊肿的性质和范围。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囊肿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对于复杂的囊肿病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二、囊肿的分类及诊断方法根据囊肿的性质和来源,可将口腔颌面部囊肿分为牙源性、非牙源性和囊肿样病变。
牙源性囊肿多见于牙根尖周囊肿、牙源性囊肿和牙源性上皮样囊肿等。
非牙源性囊肿包括鳞状上皮囊肿、伴发性上皮样囊肿等。
囊肿样病变有乳头状瘤、血管性肉芽肿等。
诊断口腔颌面部囊肿的主要方法是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其他颌面疾病和病变,如肿瘤、骨软化症等。
此外,对于可疑的囊肿病例,还可以进行细针穿刺活检或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囊肿的性质和病因。
三、囊肿的治疗方法根据囊肿的性质和大小,治疗方法可以包括观察、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等。
1. 观察:对于一些较小、无明显症状的囊肿,可以通过定期复查和观察其发展情况。
如果囊肿无明显变化或自行消退,可选择观察治疗。
但需要注意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手术切除:对于较大、症状明显且易引起并发症的囊肿,常需要行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可以通过口腔镜或手术切口等方式进行,具体的手术方法应根据囊肿的大小、位置和性质来选择。
下颌骨角及升支囊肿口内进路法的临床研究

4 注 意 事 项
退 、 端肥 大 、 功 能 障 碍 、 经 泌 乳 等 症 状 , 者 思 想 负 担 重 , 肢 性 闭 患
精神压力大 , 有恐惧 、 常 焦虑 和 不 安 。 此 时 必 须 安 慰 患 者 , 绍 介
手 术 的必 要 性 及 此 种 方 法 的微 创 、 全 等 优 点 , 其 了 解 垂 体 安 让
膜 破 损 处 , 用 明胶 海 绵 加 固重 建 鞍 底 。 ( ) 点 脑 棉 、 针 、 并 3清 缝
点 。 现将 手 术 配 合 介 绍 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 本 组男 l O例 , 3 例 ; 龄 l ~ 8 女 1 年 7 l岁 , 均 4 平 7岁 。 l 例 l 有 视力 、 野 损 害 。 术 前 C 或 MR 检 查 : 径 < 10 m2例 , 视 T I 直 .c
瘤 为 良性 肿 瘤 , 后 较 好 , 其 能 以 良好 的 心 态 接 受 并 积 极 配 预 使
合 手 术 及 术后 的 治 疗 与 护理 [ 。 2 ]
23 麻醉及 体位 .
常 规采用 气管 内插 管 全身 麻 醉 。取 平 卧位 , 肩
( ) 灯 每次 打 开 间 隔 至 少 1mi, 长 越 好 。否 则 会 影 响 1疝 5 n越
磨 钻 、 C耳 脑 胶 、 胀 海 棉 、 极 电 凝 、 引 器 、 E 膨 双 吸 7号 局 麻 针 头 、 盐 酸 肾上 腺 素 等 。 2 2 术 前 访视 . 垂 体 瘤 由于 病 程 长 , 伴 有 头 晕 头 痛 、 力 减 常 视
中西医结合在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在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是指发生在口腔和颌面区域的疾病,包括颌骨囊肿、口腔肿瘤、颌面部损伤等。
传统上,这些疾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西医的手术和药物治疗。
然而,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疗法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在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通过调理气血、运用草药等方法,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而西医则侧重于利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药物进行治疗。
结合中西医的理念和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并减轻患者的痛苦。
二、中西医结合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应用颌骨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主要表现为颌骨内出现囊状腔隙。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囊肿,但这种方法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同时对患者的身体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中医认为,颌骨囊肿是气血不畅、湿热内蕴所致,因此可以采用中医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如中药熏洗、针灸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激活经络、调理气血,增强患者体质,促进囊肿的吸收和排出,达到治疗的效果。
三、中西医结合在口腔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口腔肿瘤是一种恶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肿瘤,但这种方法常常无法完全根除肿瘤细胞,容易导致术后复发和转移。
中医认为,口腔肿瘤的形成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有关,因此可以运用中医的草药调理方法,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
同时,结合中医的针灸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治疗的效果。
四、中西医结合在颌面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颌面部损伤常常会导致严重的外观畸形和口腔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修复,但这种方法常常耗时长、费用高,并且手术创伤较大。
中医的推拿疗法和中药外敷疗法可以在手术后进行辅助治疗,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面部结构和功能。
同时,中医的饮食疗法也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同侧上下颌骨单纯性骨囊肿1_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第 50 卷第 2 期2024年 3 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Vol.50 No.2Mar.2024DOI:10.13481/j.1671‐587X.20240231同侧上下颌骨单纯性骨囊肿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阚少宁, 吴涵, 李双季, 向镜成, 李裕洋, 金丽鸥, 刘炜炜(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二科,吉林长春130021)[摘要]目的目的:分析同侧上下颌骨单纯性骨囊肿(SB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探查情况和病理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
方法方法:收集1例右侧上下颌骨SBC 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手术探查情况、病理学表现、临床诊断和治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结果:患者,男性,11岁;曲面断层检查,发现右侧上下颌骨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无创伤史,就诊前无自觉症状和面部不对称;专科检查未见任何阳性体征;结合手术探查情况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右侧上下颌骨SBC;采用传统刮治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
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口内创口愈合良好,无红肿;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影像检查结果显示骨腔变小,骨腔内可见新生骨小梁,成骨情况良好,目前患者处于定期随访中。
结论结论:同侧上下颌骨SBC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极易与颌骨常见的疾病混淆。
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手术探查情况和病理学检查最终确诊。
[关键词]创伤性骨囊肿;单纯性骨囊肿;孤立性骨囊肿;刮治术;病例报告[中图分类号]R782.05[文献标志码]BSimple bone cyst in ipsilateral maxilla and mandible: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KAN Shaoning, WU Han, LI Shuangji, XIANG Jingcheng, LI Yuyang, JIN Liou, LIU Weiwei(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Stomatology Hospital,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130021,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s,radiographic features,operative findings,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ne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simple bone cysts (SBC), and to enhance the clinician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of this condition.Methods:The clinical data,radiographic features,operative findings,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clinical 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a case with right-sided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SBC were collected,a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Results:The patient,an 11-year-old male,presented with a clearly demarcated low-density image within the right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bones on panoramic tomography.There was no history of trauma,no subjective symptoms or facial asymmetry before treatment,and no positive signs of the specialist examination.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right-sided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SBC based on the operative exploration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The patient received the conventional curettage treatment and recovered well postoperatively without significant discomfort. A [文章编号] 1671‐587X(2024)02‐0551‐05[收稿日期]2023‐06‐09[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00801077GH);吉林省财政厅科技项目(JCSZ2019378-8)[作者简介]阚少宁(1997-),女,吉林省洮南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基础与临床方面的研究。
下颌骨囊肿(牙源性颌骨病损切除术,病变累及多牙位,囊肿合并感染等)全麻临床路径【2020版】

下颌骨囊肿(牙源性颌骨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一、下颌骨囊肿(牙源性颌骨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颌骨囊肿(ICD10:K09.205)行牙源性颌骨病损切除术(ICD-9-CM-3:24.4x00x00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检查存在下颌骨囊肿的临床表现。
2.影像学检查可见明确的下颌骨囊肿影像。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下颌骨囊肿(ICD10:K09.205)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型;(2)凝血功能;(3)血生化;(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曲面断层及CT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诊断有疑问时可行活检术;(2)必要时行囊肿累及牙齿的根管治疗。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选择牙源性颌骨病损切除术,其适应证为:1.下颌骨囊肿诊断明确;2.全身情况可耐受麻醉和手术,危及生命的全身合并损伤已经得到有效处置,生命体征稳定;(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选用非限制级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0.5-1小时。
下颌骨囊肿继发感染者按照治疗性用药原则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
2.术前用药: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九)术后恢复为住院4-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细胞分析和影像学检查。
2.术后选用非限制级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不超过48小时。
(十)出院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颌骨囊肿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4-06-27T12:51:45.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5期供稿作者:倪广业
[导读] 颌骨囊肿是一种含液的囊性肿物,它在颌骨内发病缓慢,逐渐膨胀侵蚀周围骨质。
倪广业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221400)
【摘要】颌骨囊肿是口腔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多见的一种病变,该病在早期多无自觉症状,病情发展常非常缓慢,多数病例在发现时已发病多年,较大的囊肿可对相应位置的颌骨造成破坏,因而对病人的美观和口腔组织功能有较大影响。
本文中笔者对颌骨囊肿的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刮除术进行分析讨论,其中对角化囊肿进行开窗术治疗,使用硫酸钙和磷酸三钙对缺损处实施修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颌骨囊肿开窗术手术刮除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111-01
1 颌骨囊肿组织分类
颌骨囊肿是一种含液的囊性肿物,它在颌骨内发病缓慢,逐渐膨胀侵蚀周围骨质。
根据病理组织来源和致病部位的不同分两种类型,分别是牙源性颌骨囊肿和非牙源性颌骨囊肿。
其中牙源性颌骨囊肿在临床中较多见,尤其是慢性根尖周炎刺激所致的根尖囊肿最为常见,牙齿发育过程中所导致的含牙囊肿次之,非牙源性颌骨囊肿在临床病人中所见较少。
颌骨囊肿根据不同的分类,其治疗方式也多种多样,下面选择现阶段临床中最常采用的几种治疗方法进行讨论和比较,具体见下文。
2 治疗方法
2.1根管治疗术:对于根尖周炎症刺激所引起的囊肿,大多在拍摄根尖片的时候发现,根尖周囊肿一般体积较小,直径多为1-2cm,小于1cm的根尖囊肿可采取保守疗法。
对病变区患牙行常规根管治疗,经完善的消毒充填后根尖阴影可逐渐消失。
可在治疗时适当应用消炎药物。
2.2开窗减压引流术:一般用于治疗角化囊肿和生长较快的颌骨囊性病变。
对于直径大于
3.5cm的颌骨囊肿,因术中对组织的创伤较大,易损伤重要血管神经,且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一般选择先实施一期手术开窗减压引流,二期再进行囊肿彻底刮除。
对于恒牙发育期青少年的颌骨囊肿,直接采取刮治术易导致颌骨发育障碍和恒牙未萌出,也可选择该保守疗法。
操作方法为:局麻下在囊肿的薄弱处做一切口,去掉部分骨板并暴露囊壁,切除约1cm*1.5cm大小的囊壁组织送交病理检查。
修整手术所做切口,生理盐水充分冲洗术区,最后局部置入碘仿纱条引流。
2.3手术彻底刮治:对体积较小的颌骨囊肿一般作口内切口,选择颌骨骨质薄弱处凿开,暴露并去除囊肿,彻底刮净囊壁和周围病变骨质,碘酊或Carnoy液处理术区,止血后放置引流条并缝合手术切口。
术后的囊肿骨腔可逐步骨化愈合。
体积较大的颌骨囊肿,为彻底刮除囊肿,所做切口应尽量充分的暴露术野。
上颌骨和下颌骨体部位的颌骨囊肿宜在口内作切口,位于下颌角和下颌骨升支部的颌骨囊肿,临床中多做口外切口。
对大中型颌骨囊肿实施刮治术后,病变区骨缺损的修补对术后愈合有重要的影响,临床中现阶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修复方法:
(1)骨组织修复法:临床多采用手术时取自身髂骨骨松质充填患者病变区骨腔,脱钙牙本质基质填充囊肿骨腔,自体中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提取物也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骨腔充填。
(2)软组织充填修补法:此法在临床中应用较少,一般用于上颌骨后牙区囊肿刮治手术后,缺损大小在2-3cm时,可取自体带蒂颊脂垫充填缺损空腔,该手术的优点是创伤较小,愈合效果尚可。
(3)骨替代材料随着医学材料学的进步,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像硫酸钙颗粒、磷酸三钙颗粒、羟基磷灰石、Bio-Oss骨粉、复合性生物活性陶瓷、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支架材料等等若干新材料出现在临床中,极大地改善了颌骨囊肿骨缺损的修补,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
3 讨论
颌骨囊性病变是临床较常见的口腔疾病,可发生于颌骨的任何部位,常伴有牙齿病变、颌骨的彭隆肿大等,对患者的颌骨生长和面型外貌等造成影响[1]。
颌骨的囊性病变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对较小的根尖周囊肿可采取保守疗法,对患牙行常规根管治疗,有利于低年龄段患者的颌骨发育和组织恢复。
囊肿病灶内所含牙齿若无法萌出应在手术时同时摘除,而处于恒牙发育期的儿童,应尽可能保留囊肿内牙齿,必要时可牵引恒牙逐步萌出到正确牙位。
体积较大的颌骨囊肿,一次性摘除刮治囊肿容易出现病理性骨折,尤其是骨质较为疏松的老年人,而行颌骨部分切除并同期植骨治疗则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此时选择一期开窗引流术,二期囊肿病灶缩小后再行彻底刮治较为理想。
开窗引流减压术是现阶段临床中治疗角化囊肿、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有效方法。
活体病理检查提示角化囊肿的患者,在实施手术刮除之后,还应辅助冷冻治疗,如有反复发作的病例,可考虑做下颌骨方块切除或部分切除并同期植骨。
壁性造釉细胞瘤如果只做常规囊肿刮除术,应在术后严格随访观察,一旦明确为恶性,必须依照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制定新的治疗方案[2]。
总之,颌骨囊肿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组织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既最大限度的保留颌骨的完整性又能降低术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强辉,王坤正,张明字,等.p一磷酸三钙复合成骨细胞的异位成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12):2300—2304.
[2]jin-ling ma,ju-li pan,bao-sheng,et al determination of critical size defect of minipig mandible.j tissue eng regen med,2009:22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