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优质课教案(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优质课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优质课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优质课教案5篇九年级化学优质课教案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钠的重要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本节知识是钠单质性质的延伸和发展,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转变为钠的化合物,因此钠单质和钠的化合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只有既了解了钠单质的性质又了解了钠的化合物性质,才会比较全面的了解钠这种金属。

通过钠单质及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既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又为学习其他几种重要金属化合物奠定基础和提供理论模式。

2.教学目标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实验,学生能了解两者性质的差异、掌握二者的转化关系及鉴别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学习,学生应初步掌握对比、推理、归纳的能力。

2)、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实验和探究。

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学生更容易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动手合作的乐趣,在交流中养成团结合作的不错品质。

2)、通过学习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对世界制碱工业、我国化学工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多学生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和已有知识,我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转化。

教学难点:Na2O2的性质。

二.说学情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以及钠单质的性质等知识,能对化学反应的得失电子情况及离子反应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对比,归纳出实验结论。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要“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三化学学科教学设计(通用11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三化学学科教学设计(通用11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三化学学科教学设计(通用11篇)初三化学学科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学科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三化学学科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触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化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

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书写“变化中学、探究中学”后晾干)、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教学设计1、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实验展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2、教学步骤:3、活动与作业:请你参考下列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查询相关材料或自主上网搜索(可参考课件)、,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自办、合办一期小报(报题目自拟,突出个性、特色)进行交流:①有关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②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举例③探索学好化学知识的方法④你最感兴趣的化学前沿知识⑤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化学知识⑥其它(自拟)点评本课题是九年级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第一课。

九年级化学教案(优秀8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优秀8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优秀8篇)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铁的重要物理性质2.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现象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个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2.建立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结果有很大影响的观点。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用具】试管【教学过程】在前几章中,我们学习了氧、氢、碳等非金属的一些性质,在这一章中,将主要学习一种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用途广泛的金属--铁,我们将介绍铁的一些性质。

以及一些常见金属的知识。

“钢铁”这个名词在生活中是很常用的,可是钢并不等于铁,虽然钢的主要成分是铁,但在性能方面跟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铁的性质。

一、铁的物理性质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为7.86克/厘米3,熔点为1535℃,沸点为2750℃,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

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都不是纯铁,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从色、态、光泽、熔沸点、密度、导电、导热性质和硬度等方面来研究。

二、铁的化学性质1.铁与氧气的反应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铁可以氧气中剧烈燃烧,铁还可以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这些反应能说明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学过铁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怎样的?那么,铁在常温下会不会与氧气反应呢?演示:演示实验6-1现象: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了,第二、第三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变化。

讨论: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答: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铁锈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是氧化铁,铁锈很疏松,易吸水,因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如不及时除去,会加快铁制品的生锈速度。

讨论:怎样防止铁生锈?防止铁生锈可采用将铁与空气隔绝,或保持空气的干燥,当然第二种方法不可行;所以一般采用与空气隔绝,如在铁制品的表面喷上一层漆,在一些铁制品表面镀上其他金属或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即,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以防生锈。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15篇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15篇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15篇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三、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引起了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

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并没有改变。

这是从质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一:红磷燃烧现象: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热量,气球胀大,待装置冷却后,气球变瘪,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

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小结: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提问:是否是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间都存在以上质量关系?这种质量关系是否具有普通意义?探究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

表达式:硫酸铜+铁→铜+硫酸亚铁小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1)必须是真正参加反应的物质(2)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第二课时【提问】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板书】2、质量守恒的原因【讲解】这是因为化学的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初三化学教案(优秀6篇)

初三化学教案(优秀6篇)

初三化学教案(优秀6篇)初三化学教案篇1绪言【教学目的】1.认识化学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明确化学学习的目的和方法,绪言——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的概念及本质的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5.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课时计划】二课时第一课时【内容提要】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怎样学好初中化学?化学是研究什么的?【教学过程】【引言】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幻想有一根奇异的魔杖,只要用它点一下石头,顽石普变成亮闪闪的黄金;用它碰一下香灰,就能变出救死扶伤的仙丹良药;用它指一下主山峻岭,马上山崩地裂,河流畅通……但是,在古代,这种幻想终究不能实现。

那么,这根魔杖到底有没有?有!这根魔杖在哪里?就在我们今天开始学的化学里。

【板书】绪言【板书】一、什么是化学?【讲述与讨论】1.放映《化学在我们的身边》的录象;2.由学生自己例举身边的物质,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3.通过上面的事实,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周围的世界中: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物质,有清新的空气,潺潺的流水,光彩夺目的金刚石、乌黑的煤炭、洁白的食盐、坚韧的钢铁……4.演示补充实验:(1)预先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写上的“化学”字样,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喷雾器向其喷射而出现红色字样,再用盛有盐酸溶液的小喷雾器向其喷射,红色又消失,化学教案《绪言——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2)用一沾有高锰酸钾的玻璃棒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而引燃灯芯。

【讨论】为什么要学化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的第一~第三段的内容;阅读课本P3的第五段P4的第三段的内容。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范例五篇_初三化学老师备课教案_1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范例五篇_初三化学老师备课教案_1

让知识带有温度。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范例五篇_初三化学老师备课教案
化学是在原子层次上讨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这也是化学变化的核心基础。

那么关于初三化学课程的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学校化学教案,欢迎查阅!
板书设计
返回名目
燃烧和灭火
课题: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
熟悉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熟悉探究问题的方法
2、熟悉对比试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第1页/共2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学问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同学对化学保持剧烈的奇怪心和探究欲
2、增加日常生活中防范灾难的意识,并留意实行平安措施
教学重点:
1、熟悉燃烧的条件
2、熟悉灭火的原理
教学方法:试验探究、小组争论
课前预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
返回名目
学校化学优秀教案范例五篇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2页/共2页。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15篇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15篇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15篇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

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初三化学教案【优秀7篇】

初三化学教案【优秀7篇】

初三化学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本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7篇《初三化学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文我最大的乐趣哦。

初三化学爱护水资源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认知与技能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2、知道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3、初步掌握节水的一些基本方法。

方法与过程通过统计调查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的学习,感受到水资源缺乏离我们并不远,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2、通过设计家庭节水计划,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节水从我做起”的信念。

3、通过对水资源与文明的发源的关系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地球——人类家园”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内容处理教学重点水是我们身边非常熟悉的物质,对人类的作用极为重要,所以了解水资源,使学生懂得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水资源极为重要性。

三、课前准备提前一星期让学生搜集有关水资源和节水的资料。

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搜集,尤其是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

四、教学过程【播放】从太空中看地球的图片。

【引入】有人说,我们的地球应当叫水球。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有水,而且71%的表面积被水覆盖。

在宇航员看来,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太阳系家庭中独一无二。

地球上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如果离开了水将不复存在。

生命是从海洋中诞生,走上了陆地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生物圈。

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产生于大江大河:古代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位于西亚幼发拉底河流域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代印度位于南亚印度河流域,古代中国位于东亚黄河流域。

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类文明。

(唤起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设想,如果缺了水,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水对人类的作用极为重要。

那么它有哪些作用呢?(有条件可配合放映有关水知识的录像片或科教片)如果没有水,我们无法洗脸、刷牙,无法解渴,餐桌上没有了鱼虾,看不到花草树木,不知道什么叫游泳,船舰全部报废,混凝土拦不成,高楼无法建,连小娃娃哭也没有了眼泪……啊,还是不要往下想的好!工业用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进行纺织、造纸、炼钢、发电、生产化肥及各种化工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详案)
备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过程方法
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3、通过实验的实际操作,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
情感态度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通过学习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那么实验室用哪些药品可以制取氧气呢(用氯酸钾或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今天就由老师带领大家继续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

【板书】实验活动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投影:学习目标)

【提问】同学们看老师桌面上高锰酸钾这一种药品,请大家观察其状态及颜色,直接加热它能否得到氧气呢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实验,我们用事实来说话。

(请一位同学手持试管夹,把一匙的高锰酸钾放进试管内,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再把带火星的木条放进试管内)。

同学们观察,木条复燃了,说明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制取氧气。

(投影出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提问】刚才我们制取到了氧气,如果要把制得的氧气收集起来还需要什么(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请同学们观察并回答,投影上的这套装置中仪器的名称
【提问】上述收集气体用什么方法(排水集气法)为什么可以用它来收集氧气(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讲解】选择好了药品及装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45-P46,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学生看书思考、讨论,教师准备演示)
【教师活动】点击投影出示七个步骤(学生齐读“查、装、定、点、收、离、熄)
【提问并演示】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个别答)(因时间原因装置气密性已经在课前检查过,此处略)如何组装仪器(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如何装入固体药品注意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注意试管口还要放什么给药品加热前得先干嘛呢(预热)排水法收集什么时候知道集满满了的氧气正放还是倒放
【教师活动】收集好两瓶气体了,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请同学们先听好接下来的实验注意事项。

我们要接着做的是氧气的性质的检验,先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木炭,在空气
中烧得红热,再慢慢放入集气瓶中,注意不能把玻璃片全部拿开,完了再往里面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另一个实验是先把铁丝盘成螺旋状,在下面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等其几乎燃尽时再伸入装有少量水的瓶内,注意不要碰壁,观察现象。

【个别提问】刚才我们都已经完成了实验,下面请位同学来说说两个实验的现象;第二个实验为何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呢
【教师引导讨论总结】现在所有实验都顺利完成了,整个实验过程中存在不少值得讨论的问题,比如:制取氧气时忘了在试管口放棉花,为何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呢(投影出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还有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能否立即收集为什么呢(投影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最后实验结束后就马上熄灭酒精灯,导管还在水槽中对吗大家说说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撤离导管,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投影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知道了反应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并检验了氧气的性质。

.
【教师】下面老师来检验一下你们对这一堂课的收获,请看习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④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熄灭酒精灯
⑦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出来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图,指出其中的五处错误
.
【作业】完成学案习题
【板书设计】 课题 3 制取氧气
一、 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实验步骤: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
三、氧气的性质:碳+氧气 二氧化碳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加热 点燃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