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空气教案(第一课时)(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人教版化学空气教案

初中人教版化学空气教案

初中人教版化学空气教案主题:空气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及其作用。

3. 了解空气中其他气体和杂质的含量及其影响。

4. 掌握简单的检验空气的方法。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氧气和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和作用。

教学难点:1. 空气中其他气体和杂质的含量及其影响。

2. 检验空气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试管、燃烧装置等。

2. 实验材料:火柴、磁石等。

教学过程:一、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 引入:让学生观察气球被吹起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气球内装的气体是什么。

2. 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3. 讨论:和学生一起讨论空气中其他气体和杂质的含量及其影响。

二、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及作用1. 氧气的含量: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

2. 氮气的作用:讨论氮气的作用及其在空气中的比例。

三、检验空气的方法1. 灭火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氧气的支持燃烧的作用。

2. 磁石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空气中的杂质,让学生学会检验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和杂质。

四、总结:让学生总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氧气和氮气的作用。

教学反馈:1.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空气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推理和实验技能。

课后作业:1. 完成空气相关的习题。

2. 思考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作用,并能简洁表达。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同时,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实验和检验。

初三化学(人教版)《空气(第一课时)》【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初三化学(人教版)《空气(第一课时)》【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科学家们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英国化学家 丹尼尔·卢瑟福 (1749—1819)
发现空气中 存在氮气。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科学家们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英国化学家 普利斯特里 (1733—1804)
瑞典化学家 舍勒
(1742—1786)
发现空气 中存在氧气, 并制得氧气。
由于被传统 的燃素说所束缚, 并没有定量的测 出空气中氮气和 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
(1)实验前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确认 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
(2)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3)向燃烧匙中加入足量的红磷。 (4)在空气中点燃红磷。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5)将燃着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预先 放入了一定量的水),并迅速塞紧瓶塞。
反应
装置
红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白色固体
易溶于水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装置
燃烧匙
弹簧夹
初中化学
红磷 水
滴有 红墨水的水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装置
燃烧匙
弹簧夹
初中化学
红磷 水
滴有 红墨水的水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氧气的体积。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科学家们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发现
他怀疑从空气中分密离出度来 的含氮氮得化到气合的中物氮可分气能解 还含1有.2尚505未g被/L 发 现从氧的气空较留气下中重的分的氮离气气出体。1.2572 g/L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题1空气学做思一【导学】学生通过自学,结合生活常识,补充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并归纳出物理性质。

空气是色、气味、态。

学做思二:空气成分的探究【导学】1.阅读教材P26,并观察图2-2,归纳总结拉瓦锡实验的反应物、生成物、条件。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导做】2.完成实验2-1(1)阅读实验:了解实验的步骤、认识实验所用的仪器、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红磷与氧气的燃烧实验)(2)观察实验:观察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现象,描述现象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

【导思】现象分析:红磷燃烧发生了什么变化?白烟是什么物质?红磷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个化学变化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红磷+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白烟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

水为什么能够进入集气瓶中?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水压进集气瓶内,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等于消耗气体的体积,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运用化学方法除去氧气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①在空气中能够燃烧;②所选的反应物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③反应后生成物不能为气体。

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①装置漏气;②红磷的量不足;③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④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3)归纳总结实验2-1的反应物、生成物、条件。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复习提问】空气由哪些物质组成?阅读教材总结空气的成分并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1、空气不是。

它是由。

学生自行归纳总结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对比完成下列表格。

1.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错误的是()A.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空气是由多种单质和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始终不变的D.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2.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A.二氧化硫B.稀有气体C.二氧化碳D.水蒸气3.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C.生锈的铁钉、海水D.二氧化碳、液态氧气4.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主要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它属于()A.纯净物B.混合物C.氧化物D.化合物5.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完成。

2.1《空气(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篇

2.1《空气(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篇

2.1《空气(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篇第一篇:2.1 《空气(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1 空气(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A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B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分析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教学准备: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二、导入新课: [引入]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你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学生活动 : 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说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三、新课教学: 讲述:空气的组成[引导]阅读课本了解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 [演示]实验2-11、如图2-3连接好装置2、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为什么?学生阅读知道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及结论认识仪器讨论操作原因,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口答1、瓶内放水是为了吸收生成的白烟,同时降温。

3、向燃烧匙中加入较多量的红磷,为什么?(燃烧匙中放较多红磷是为了使瓶内氧气充分消耗掉)4、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

教师提示观察红磷燃烧现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水面情况红磷燃烧,黄色火焰,大量白烟熄灭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大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1/5 [提问]如果实验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小于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1/5,为什么? [归纳]1、装置不严密2、红磷量少,不能充分耗尽瓶内的氧气、空气没有冷却[讲解]空气的成分板书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教师根据空气引出物质的分类混合物:多种物质纯净物:一种物质举例说明空气、可乐、泥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判断物质的分类四、知识巩固:五、课堂小结:1、空气的组成2、物质的分类六、布置作业:3第二篇: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的成分》教案1 粤教版空气的成分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的成分及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以生活中的空气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重要性。
2.提问:“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各占多少比例?”引发学生思考。
二、自主学习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三、实验探究
1.教师演示空气成分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7.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其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责任感。
8.课后作业,巩固提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以空气污染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探讨空气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
八、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撰写小论文,探讨空气保护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空气的基础知识,如大气层、气压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学习。
1.完成课后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空气污染等方面,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撰写小论文:以“空气保护,从我做起”为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探讨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措施以及自己在环保方面的责任。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500字左右。
5.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学习方法,提高知识整理和总结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1课时)说课稿
3.然后介绍空气的用途,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明白空气在不同场合的应用。
4.最后讨论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监测和评估空气质量,以及空气质量对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通过书面练习来巩固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和用途等知识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我会提供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1.布置一份关于空气组成的思维导图作业,让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2)通过学习空气的组成和用途,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关注空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空气的用途及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2.教学难点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实验器材能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PPT和图表有助于信息的清晰传达和记忆,互动式白板则促进了师生的实时互动和反馈。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
1.在实验操作中,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互相观察和讨论结果,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对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了解,以及对实验操作的初步掌握。然而,他们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化学:2.1《空气》第一课时教案(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

化学:2.1《空气》第一课时教案(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投影: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演示实验:做【实验2-1】并介绍所需仪器。

引导学生思考: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最后教师总结如下: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引导:我们已经用红磷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约占1/5,那么用其他物质代替红磷能否得到这样的结论呢?实验:用蜡烛做实验2-1。

提示: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提问:1、红磷燃烧与蜡烛燃烧弹的现象是否一样?2、实验现象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讲解其原因。

引导: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了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那么空气中还含有哪些气体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进行归纳。

讲述并归纳:实验表明,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的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讨论得出:(1)红磷能够消耗空气中某种气体。

红磷熄灭说明空气中的这种气体已经被红磷消耗完了。

(2)水面上升说明空气被消耗了一部分;而水面上升了1/5,说明被消耗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1/5。

聆听思考分组讨论、交流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聆听思考学生观察、纪录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范文

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范文

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范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元素的存在,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高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

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内容一:认识元素的概念【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接着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元素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分析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
四、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