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调

合集下载

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

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

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普通话作为中国国家通用语言,其音调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普通话中的四声,是指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根据这四个音调的不同,汉字的发音也会有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变音规则,比如轻声变调、连读变调等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

一、轻声变调1、轻声前有标调字轻声前有标调字的时候,轻声会发生变调。

具体规则如下:(1)轻声前有一、四声的标调字时,轻声变为二声。

比如“我⼀共去过两次”中,“我”原本是轻声,但因为前面的“过”是四声,所以“我”要发二声。

“他⼀共⼀个⼀”中,“⼀”是一声,所以“⼀”要发二声。

(2)轻声前有三声的标调字时,轻声变为⼀声。

比如“我去了⼀趟北京”中,“我”原本是轻声,但因为前面的“了”是三声,所以“我”要发⼀声。

“她出了⼀⼀书”中,“⼀”是三声,所以“⼀”要发⼀声。

2、轻声前无标调字轻声前没有标调字的时候,轻声会发生变调。

具体规则如下:(1)轻声前有不合并到上一个字的双音节词或短语时,轻声变为⼀声。

比如“心情”、“理解”、“学习”、“不⼀⼀”等。

这些词汇中的“心”、“理”、“学”、“不”原本是轻声,但由于后面的词或短语不合并到上一个字上,所以这些词要发⼀声。

(2)轻声前只有不合并到上一个字的单音节时,轻声变为⼀声。

比如“她⼀便⼀个男⼀的⼀具”,这句话中,“便”、“八”、“个”、“的”原本是轻声,但由于后面的音节不合并到上一个字上,所以这些词要发⼀声。

二、连读变调在普通话中,有些词语在连读的时候,会发生变调。

具体规则如下:(1)连读时发生⼀同⼀音的漾变时,主要包括下列情形:一、连读时发生去声的变声时。

如:⼀不当得当-⼀⼀典当,木屋门上-木⼀同上。

二、连读双轻声出现的地⼀:天都免费-天⼀免费,三⼀干扰⼀家-三⼀干扰人。

(2)连读时发⼀两同一音合成的嬲变时。

如:三把不东西-三八上東西,又长又胖的人-又放又⼀⼀⼀。

二者连读时发⼀ 同一音合成的集变时。

汉语拼音变调

汉语拼音变调
戏词儿xìcír读作xìcer
果汁儿guǒzhīr读作guǒzher
⑤、以i或n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后面加r:
一块儿yīkuàir读作yīkuàr
树根儿shùgēnr读作shùgēr
饭馆儿fànguǎnr读作fànguǎr
冰棍儿bīnggùnr读作bīnggùr
⑥、以ng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在鼻化元音后加上r:
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明白 暖和 萝卜 玻璃 葡萄 知道 事情 衣服 眼睛
三、儿化
1、儿化和儿化韵:
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瓜瓤儿guārángr读作guārár
板凳儿bǎndèngr读作bǎndèr
⑦、韵母in、ün儿化后,丢掉韵尾n,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加上er;韵母ing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另上鼻化的er:
手印儿shǒuyìnr读作shǒuyier
花裙儿huāqúnr读作huāquer
花瓶儿huāpíngr读作huāpier
快去木料运算烙印
害怕电话令箭变态
再见变调,
1、单音形容词重叠,无论是何声调,后一音节读阴平,这时多伴有儿化。
轻轻长长好好慢慢
2、“ABB”式的形容词,后边的叠音后缀都读成阴平。

读音变调规则

读音变调规则

读音变调规则汉语的读音变调规则是汉语语音中声调的变化规律,是汉语音节组成的重要部分。

变调规则主要包括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和“一”、“不”的变调。

首先,上声的变调。

上声在非上声前变为半上,即调值由214变为21。

例如,“上海”的读音是shànghaì,“美好”的读音是měi hǎo。

此外,上声在上声前也变为半上,例如,“旅馆”的读音是lǚ guǎn,“粉笔”的读音是f ěn bǐ。

其次,去声的变调。

去声在非去声前变为半去,即调值由51变为31。

例如,“大厦”的读音是dà shà,“明亮”的读音是míng liàng。

此外,去声在去声前也变为半去,例如,“历史”的读音是lì shǐ,“胜利”的读音是sh èng lì。

然后,“一”、“不”的变调。

“一”在非去声前变去声,例如,“一天”的读音是yī tiān,“一年”的读音是yī nián。

而在去声前则变为阳平,例如,“一定”的读音是yī dìng。

“不”在非去声前变为阳平,例如,“不错”的读音是bù cuò,“不想”的读音是bù xiǎng。

而在去声前则变为去声,例如,“不要”的读音是bù yào。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变调规则是针对连读情况而言的,如果词语单独使用或句子中无其他音节相连则不发生变调。

同时,变调也是口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会发生变调。

除了上声、去声和“一”、“不”的变调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变调规则。

例如,“七”、“八”在阴平、阳平和上声前变为阳平,例如,“七朵花”的读音是qī duǒ huā,“八只鸟”的读音是bā zhǐ niǎo。

“九”、“十”在阴平、阳平和上声前变为半上,例如,“九个苹果”的读音是jiǔ gè píng guǒ,“十个老师”的读音是shí gè l ǎo shī。

普通话变调大全

普通话变调大全

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例:埋马 ( 35 ) ——买马 ( 24 )、坟场 ( 35 ) ——粉场 ( 24 )、油井 ( 35 ) ——有井( 24 )、急死了( 35 ) ——挤死了( 24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例:展览/馆、管理/组、手写/体、举手/礼、蒙古/语、讲演/稿例:纸/老虎、水/产品、苦/水井、小/组长、党/小组、好/领导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特例(上声变调中的):A 法子( 35 轻)、主义( 35 轻)、晌午( 21 轻) / ( 24 轻):阴平音节在非阳平前绝对不变,两个阴平相连前一个音节变 44,第二个音节不变,保持 55。

:阳平比非阳平的,前一音节不变;两个阳平相连时第一个变 34 ,第二个保持 35。

去声音节在非去声音节前不变,两个去声相连,第一个音节变 53,第二个音节保持 51。

:单念、词尾、序数词一律不变。

例:一穷二白、一分为二非去声前都变去声。

例:一塌糊涂、一模一样、一鸣惊人、一举两得(做一个大数目时“一”变成阳平)在去声之前变成阳平。

夹在重叠词间念成轻声。

:“不”字单用或句尾以及在阴平、阳平、上声前念成本调去声。

“不”字在去声音节前念阳平。

例:不三不四“不”字夹在词语中念轻声。

阴平:啊,好好干!阳平:啊,你怎么这样干!去声:啊,我明白了。

变调拼音解释及造句

变调拼音解释及造句
变调拼音
【注音】: bian diao
变调解释
【意思】:(1)字和字连起来说,有时发生字调和单说时不同的现象,叫做变调。例如普通话语音中两个上声字相连时,第一个字变成阳平。(2)转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变调造句
1、如果觉得自己需要变调,那么和声就很可能已经改变了。
2、听众们可以看出,他在头脑中将曲目变调、改调、重新编曲。
25、双字组连读变调中每个发音人的调域上限都升高,调域下限都降低,调域跨度都变大。
3、此外,《草莓地》以四个独立的声部、平滑飘逸的变调和刺激感官的装饰音展示了披头士的音乐已进入鼎盛时期。
4、在1960年代,雅库布创造了一套由五个基本手鼓技法构成的演奏法,形成五种截然不同的音调,然后通过这些音调发展出各种变调。
5、政府一定会拨款建造更大的仪器,能够接受信号变调。
11、当它类似于撞击死亡金属在也像速度和重量上的变调,死核代表性地有着更多沉闷的鼓点。
12、结果显示在习得过程中,儿童使用两种变调形式,其中一种形式在他们完成习得后会逐渐消失。
13、新丰的入声不变﹐但四都却在变调时“还原”了一个入声。
14、这份乐谱中有许多删减和修改的地方,还有些地方由于贝多芬反复尝试和舍弃不同的变调,把纸都擦破了。
6、不必混入疯狂的颜色,也无须制造不明快的变调,只需选择一个简单的渐变。
7、对外星智能的探索研究院,专门寻找外星生物。它他们对接受到信号的变调和被瀑布声掩盖的笛声做了比较。
8、有没有听过有人在不该变调的地方声音变调了?
9、在一句话里有多少变调呢?
10、Shwup自动为我的相册制作和添加了三个短片,在我的相片上添加它所选择的音乐和极其精准的变调。

关于汉语拼音中的变调问题

关于汉语拼音中的变调问题

音节构成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

音节和音节连起来说,有时发生声调和单说时不同的现象,叫做变调。

最常见的变调是在一组两个第三声的合音节中,须将合音节中领先的第一个音节提升到第二声。

举例来说,nǐhǎo (汉语拼音,汉字的意思即:你好),nǐ 与hǎo 都是原调"第三声",不过合音节第三声的nǐ 须提升为"第二声" ní,“你好”要念为níhǎo。

普通话变调的五种情况:A、上声,即三声变调;B、“一”“不”变调;C、轻声变调;D、儿化音变调;E、“啊”等助词变调。

一、我们现在就来说第一种,上声,即三声变调的问题: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在句中停顿并没后音节影响,即可读原调。

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处理,具体分为:1.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211 非上声)如:首都、火车、老师、祖国、品尝、海洋、法律、小麦、美术等等。

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 214)如:保险、党委、老板、鼓舞、永远、口语北海、首长、母语、小姐。

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如果后面没有其它音节和语气词,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

(1)、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

如:演讲稿、跑马场、展览馆、水彩笔、蒙古语、古典舞、往北走、草稿纸。

(2)、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结构)。

前一个变半上211,第二个变阳平35。

如:史小姐、党小组、好小伙、跑百米、纸老虎、李厂长、老保姆、冷处理。

(3)、单音节单音节单音节(“单三格”结构),前面两个变阳平35,后面一个依然是上声214。

如:软懒散、稳准狠。

(4)、更多上声音节相连时,按语意与若干二字组成三字组,然后按以上变调规律处理,停顿之前的音节都半上声211,最后音节读完整。

如:岂有 / 此理。

请你 / 给我 / 打点儿 / 洗脸水。

手表厂 / 有五种 /好产品。

二、接着我们说说第二种,“一”“不”的变调。

普通话变调大全

普通话变调大全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 变 21( 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 变为接近35。

例:埋马( 35)——买马( 24)、坟场( 35)——粉场( 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 35)——挤死了(24)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 2114)变 24,第二音节由214( 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 2114)变为 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 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

例:展览 / 馆、管理 / 组、手写 / 体、举手 / 礼、蒙古 / 语、讲演 / 稿第一个音节21 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例:纸 / 老虎、水 / 产品、苦 / 水井、小 / 组长、党 / 小组、好 / 领导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特例(上声变调中的): A 法子( 35 轻)、主义( 35 轻)、晌午( 21 轻) / ( 24 轻)上声变调小结:上声读全调机会很少。

上声读半上(211)很多。

半上变化不大,第一个音节读211,第二个音轻音音节。

变调的名词解释

变调的名词解释

变调的名词解释
变调是指汉语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中有一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音调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连接变调,即是将声调变化之方法使用于字词音节并合上的处理。

在所有的声调性语言里改变声调的程序是一种主动形态的行为,不过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是一种语言上比较普遍性的声调并合运作形态。

变调在梵文里意思为“合并在一起”,即字和字连起来说,有时发生字调和单说时不同的现象。

比如普通话语音中两个上声字相连时,第一个字变成阳平。

变调的规律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等。

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语体,例如在书面语言中、在复音词和成语中是一种读法,在口语中当单音词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某些复音词中,其语调要发生变化。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语音学相关书籍或咨询语音学家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不来肯不肯找不找开不开
“一、不”变调规律
“一”+去声,“一”由55调变为35调。
“一”+非去声,“一”由55调变为51调。
“不”+ 去声, “不”由51调变为35调。
“不”+ 非去声,“不”仍读51调。
六、变调训练
1.词语训练
(1)上声变调词语练习
领导选举考察水库铁道解除水运首长
火柴鼓动检察粉笔指挥耳鼓捣鬼浅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说话时,语音并不是一个个孤立地发出,而是连续地发出的,就像水一样,是流动的。在这个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位往往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自己在语流中所处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叫做语流音变。
普通话的音变现象很多,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轻声和儿化。这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普通话语流音变的另外一种音变现象——变调。
二、何谓变调
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变调是一种自然的音变现象,对语言的表达没有影响。且其多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的。在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不”变调、“七”、“八”变调和形容词重叠变调。
1.上声的变调有哪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2.“一”的变调有哪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3.“不”的变调有哪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2.在去声前,一律变35。“一、不去前变阳平”。如:
一样一向一定一块儿不怕不够不看不像
3.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变51,“不”仍读去声。“一、不非去均为去”。如:
一般一边一年一成一手一两
不吃不开不同不详不管不想
4.“一、不”嵌在相同的动词的中间或肯定否定连用时,读轻声。如:
想一想拖一拖管一管谈一谈
(2)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七、本课总结
上+上——读214调
上声变调
上+非上——读21调
去+去——读53调
去声变调
去+非去——读原调
变调
“一”+去——读35调
“一”变调
“一”+非去——读51调
“不”+去——读35调
“不”变调
“不”+非去——读51调
八、布置作业
3. 四个或四个以上上声音节相连
根据音节结合紧密程度不同将词语分组后按双音节或三音节上声变调规律变调。如:
彼此友好 买把雨伞 岂有此理领导很了解我请老李讲
4.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变调情况也相同。如:
在阴平前 首都 北京 统一 女兵简单 武装 纺织 普通
老板享受厂党委碾米厂好产品
我请雨伞厂陆厂长选两把好雨伞给李组长。
(2)“一”、“不”的变调练习
一心一意一窍不通不屈不挠不骄不躁
夸一夸搬一搬好不好能不能说不定
一筐一组一半唯一万一
一切不仅不但不料
2.绕口令练习
(1)九月九,九个酒迷喝醉酒,九个酒杯九杯酒,九个酒迷喝九口。喝罢九口酒,又倒九杯酒。九个酒迷端起酒,“咕咚、咕咚”又九口。九杯酒,酒九口,喝罢九杯酒,九个酒迷醉了酒。
1)如果词语结构是双单格,前两个音节变阳平 (35),最后一个则保留上声(214)读音。如:
展览馆 草稿纸 打靶场 管理组(35 35 214)
2)如果词语结构是单双格,第一个音节变为半上(21)第个二音节变为阳平(35),最后一个则保留上声(214)读音。如:
很勇敢 女领导 耍笔杆 小老虎(21 35 214)
变调
中文与传媒系焦伟娜
【教学目标】1.讲授普通话变调的基本知识和变调的发音,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发好变调的词,为说好普通话打好基础。
2.使学生了解语流音变现象是语言发展变化的结果,同时为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1.上声的变变调
【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和讲授相结合
在阳平前 祖国 海洋 语言 改良旅行 主持 解决 检查
在去声前 解放 土地 巩固 鼓励马路 广大 语速 笔墨
在轻声前 尾巴 起来 宝贝 里头
上声变调规律
上声+上声,前一个声读35调。
上声+非上声,上声读21调。
四、去声的变调
1.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如果不是重读音节则变53。(“去去相连前半去”)如:
三、上声变调
单念或在词语的末尾的时候,上声字调值不变。在下列情况下,调值变成阳平或半上声。
1.双音节(上上相连)前一个变阳平调值35,(“上上相连前变阳”)如:
领导 演讲 冷饮 老板 所有
( 35 214)
手表 腐朽 采访 水果 了解
2.三音节(上上上相连)
根据音节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变调分为两种情况。
木炭电话照相化验报废扩大正确信念(53 51)
2.去声字在非去声前一律不变调。如:
报销现身课程客人特点
去声变调规律
去声+去声,第一个去声读53调。
去+非去声,去声不变调。
五、“一、不”的变调
1.“一、不”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读原调:“一”念阴平,“不”念去声。如:
一十一第一统一唯一不偏不!你去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