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第二节(2)《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一.设计思想本节课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一开始以图片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较快投身于学习情景中。

在学习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时,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见证实验现象,并让学生自己探索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整个教学过程精心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获取知识,获得亲身体验,有步骤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介绍胃舒平及明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能说出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主要物理性质;⑵知道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和操作;⑶认识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掌握它们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过程与方法:⑴培养获取信息和初步加工信息的能力;⑵借助氧化铝两性模拟的方法认识氢氧化铝的两性;⑶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培养探索问题的科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对Al2O3、Al(OH)3性质和用途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⑵通过对Al2O3、Al(OH)3两性的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难点:氢氧化铝的制备及两性探究及运用电离平衡理论解释氢氧化铝的两性。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实验探究,讨论、演绎五:教学用品试剂:0.5mol/LAl2(SO4)3溶液、稀氨水、稀NaOH溶液、稀HCl溶液仪器:试管若干、胶头滴管六: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铝的性质,那么铝有哪些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导电、导热、延展性,熔沸点较高。

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反应、 4Al+3O2 2Al2O3②、与氧化物反应 2Al+ Fe2O3Al2O3+ 2Fe③、与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④、与强碱溶液反应 2A+2NaOH+6H2O=2Na[Al(OH)4]+3H2↑(四羟基合铝酸钠)⑤、与盐溶液反应 2Al+3CuSO4==Al2(SO4)3+3Cu[引言]铝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铝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如:复方氢氧化铝片(胃舒平)、刚玉坩埚(主要成分为氧化铝)、明矾净水等。

高一化学必修一3.2《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一3.2《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3.2《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铝的重要化合物》是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第三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

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从第三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了解本章内容编排体系。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六个方程式、两个实验、一个“学与问”、一个资料卡片来介绍了几种铝的重要化合物。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化学事实去探索物质的性质,再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深化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从而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

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分析。

此次课针对的学生是高中初入学,刚刚学习完化学1(必修)中的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已初步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验探究心理,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学习了分类法,能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学习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有关性质;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

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初步知识,并且了解金属铝的致密氧化膜能阻止铝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在教学中应多加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

这节《铝的重要化合物》内容里并无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涉及也较少,所以,考虑将课的重点放到氢氧化铝的制备及两性的探究上,从学生的实验基础和对氢氧化铝的酸性的强烈好奇的心理角度来分析,应该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认识,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定义、命名及结构特点。

2. 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 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教学难点:铝的重要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性质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铝的重要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铝的发现及应用背景,引出铝的重要化合物。

2. 讲授新课:系统地介绍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定义、命名、结构特点、制备方法、性质及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铝的重要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铝酸盐电池、铝盐净水剂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铝的重要化合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铝的重要化合物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定义、命名及结构特点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对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的熟悉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无机化学》、《金属化学》等。

2. 课件:铝的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等。

3. 实验器材:实验室用具、铝及其化合物的样品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定义、命名及结构特点。

2. 第二课时:讲解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 第三课时:介绍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32《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1).docx

32《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1).docx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呼兰区第三中学一、设计思路:在前面,我们己经学习了物质的归类,结合初中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学生对金属氧化物的性质有所了解,特别是对碱的性质的理解更完整。

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交流与类推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一方面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丿力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A1G、Al (0H)3的主要物理性质;(2)理解A1(OH)3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和操作;(3)认识A12O.$> Al (OH)3的两性,掌握它们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初步加工信息的能力;(2)通il Al (OH)3的制备探究其两性,根据A1(OH)3与AI2O3的关系类推至AI2O3 的两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Aid、Al (OH)3性质和用途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2)通过对AI2O3、Al(0II)3两性的探究,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Al203. Al (Oil)3的两性四、教学难点:AI(OH)3的制备及两性探究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引导,讲述法,讨论法六、教具准备:试剂:AM 粉末0.5 mol/L A12(SO4)3溶液、稀氨水、稀NaOH溶液、稀盐酸仪器:试管若干、胶头滴管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ppt]展示一些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图片,提问是否知道其组成【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铝是活泼金属, 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而月.铝及其化合物在牛产生活中应用极其广泛。

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程内容为铝的重要化合物,主要包括氧化铝、硫酸铝、氟化铝、无水氯化铝等四种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了解到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1.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2.认识铝的重要化合物的生产和应用;3.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4.增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氧化铝、硫酸铝、氟化铝、无水氯化铝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难点:氧化铝、硫酸铝、氟化铝、无水氯化铝化合物的生产过程及其机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铝的化合物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铝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3.课件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铝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回顾“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的内容,引出重要的金属元素——铝。

2.通过铝的外观、剪切性、化学性质等方面了解铝的特点,展现铝在现代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铝(1)氧化铝的结构特点和性质;(2)氧化铝的生产方式和应用;(3)氧化铝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硫酸铝(1)硫酸铝的结构特点和性质;(2)硫酸铝的生产方式和应用;(3)硫酸铝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氟化铝(1)氟化铝的结构特点和性质;(2)氟化铝的生产方式和应用;(3)氟化铝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无水氯化铝(1)无水氯化铝的结构特点和性质;(2)无水氯化铝的生产方式和应用;(3)无水氯化铝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三、实验环节1.实验一了解氧化铝的氯化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2.实验二了解硫酸铝的沉淀反应AlCl3 + 3H2SO4 → Al2(SO4)3 + 6HCl四、总结与评价1.针对学生的实验答题情况,评价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探究精神。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铝相关知识的一部分,属于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是学生了解多彩世界、体会化学魅力的主要途径;他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解化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

本节包括钠、铝、铁的重要化合物三部分,是本书第一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理念的生动体现,是第二章“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具体应用,同时也为必修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等理论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2018年的高考理综第7题中就有氢氧化铝用途的考察。

2.设计理念化学是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不会运用科学思维进行分析思考,学习方法上习惯于死记硬背,实验探究的能力更是薄弱。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基于STSE教学思想,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运用化学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欲望;充分运用分组合作实验探究,层层推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建立从生活走向化学,再由化学回馈社会的理念。

3. 教学目标①了解Al2O3、Al(OH)3的物理性质,掌握Al2O3、Al(OH)3的化学性质,从而理解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建构两性化合物的核心概念,为形成中学生化学元素观打下基础。

②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掌握Al(OH)3的化学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Al2O3、Al(OH)3的用途,通过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将单一的化学知识,延伸外扩到实际生活的能力。

4.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Al2O3、Al(OH)3的化学性质、以及对两性物质概念的理解。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化学科学素养是指人认识和处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抽象与化学相关的事物本质的悟性和潜能,是化学观念、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化学思维、化学思想、化学能力、化学品质的和谐统一。

它包括化学意识、创造能力、思维品质、化学语言四个层面。

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化学逻辑思维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的化学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学生根据化学概念、原理和化学事实,运用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反映化学事物、化学规律的思维活动。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对化学概念和理论、化学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和推理、猜想、假设的能力。

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铝的重要化合物》是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第三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

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从第三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了解本章内容编排体系。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化学事实去探索物质的性质,再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深化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从而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

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铝的重要化合物一、教学内容分析《铝的重要化合物》是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第三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

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从第三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了解本章内容编排体系。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六个方程式、两个实验、一个“学与问”、一个资料卡片来介绍了几种铝的重要化合物。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化学事实去探索物质的性质,再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深化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从而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

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分析。

此次课针对的学生是高中初入学,刚刚学习完化学1(必修)中的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已初步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验探究心理,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学习了分类法,能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学习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有关性质;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

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初步知识,并且了解金属铝的致密氧化膜能阻止铝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在教学中应多加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

这节《铝的重要化合物》内容里并无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涉及也较少,所以,考虑将课的重点放到氢氧化铝的制备及两性的探究上,从学生的实验基础和对氢氧化铝的酸性的强烈好奇的心理角度来分析,应该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制备氢氧化铝,实现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结合。

2.让学生在掌握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过程中,学会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化合物的两性、氢氧化铝的制备和“铝三角”转换。

三、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运用:问题——实验事实——讨论——结论——应用这一模式进行。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实验性比较强的课堂,同时这节课的氧化铝与氢氧化铝的两性等的形成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体现了“从生活中学习化学,将化学运用于生活”,同时注重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培养及基础知识的落实。

综合这些因素,在讲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并完成学案前置性作业,并提供了相应的预习提纲。

导课时,我从图片中精美宝石和耐火材料的联系设问,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学习了氧化铝。

然后在讲到氢氧化铝时,先引导学生设计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案,并通过实验现象的不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

接下来让学生将化学知识回归生活,再次回想铝的重要化合物在生活中运用。

总体来说本节课内容量大,深度广,学生在掌握上有一定难度。

所以以后上课时语言还要精炼和简洁及慢些,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以后教学中更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六、魅力展示
本节课符合当前化学教学理念,符合“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本节课中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充分思考;解放学生的手脚,使他们主动探究;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从容学习;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更多的关注生活。

课堂上所提问题具有较大开放性,比如在实验制取氢氧化铝时同一方案不同小组出现不同实验现象,让学生根据不同现象分析原因,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形成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
好课堂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