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中古欧洲社会3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基础知识归纳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主要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
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中国相对应的时期是南北朝到明朝。
一、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及历史影响1.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1)多元的社会结构,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共处。
(2)政治体制:封君封臣制①背景:自然经济和社会动荡的产物(性质);8世纪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②权利与义务:封君:授予土地者,当封臣受到攻击时,封君必须保护。
封臣:领取土地者。
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③影响: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造成王权衰落。
【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3)经济形态:庄园与农奴制度:①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自给自足;②在政治: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4)封建王权逐渐形成:①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②英法百年战争,法兰西民族意识增强。
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
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③15世纪末,在抗击阿拉伯人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王权加强,完成统一。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拥有共同的认同感(历史、文化、语言、习俗、艺术、宗教或新体制等)。
(4)中古西欧城市兴起(10-11世纪):城市的“自治”和市民的“自由”成为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虽然城市自治政府并不能完全排斥领主的权力,但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九年级历史中古欧洲社会

9
4、试分析比较西欧封建制度、城市于中国的异同? 提示: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中世纪的欧洲,文化落后,思想愚昧,是历史上所谓
的“黑暗时代”,而在中国,正是文化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东西方文化形成了强烈的 对比。宗教在世界广大地区占据了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许多国 家成为“国教”。儒家学说则主宰了中国的思想领域。这种文化现象虽然对封建社会的巩固一 度有推动作用,而当资本主义兴起后,它就成为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障碍。伴随着资本主 义萌芽的产生,欧洲出现的“文艺复兴”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和 近代科学的大飞跃。在东方,由于封建思想的长期桎梏,社会发展趋于缓慢,从此开始落后于 西方。
发展城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3、拜占廷帝国曾一度辉煌,却因长期陶醉于已有的成就,不屑于 学习和吸纳先进文明而黯然失色,直至被历史大潮所淘汰。这 说明了什么?它对我们今天的文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答:说明了: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 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 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1453年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 耳其的扩张之中。
3
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结合图片讲述“丕平献土”的故事
结论: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 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4
10世纪西欧开始出现的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 意大利——威尼斯 英 国——牛 津、曼彻斯特 法 国——琅城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精品课件

日耳曼人的南下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古代历史终结和中古时期的开始,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第3课般称为“中古时期”,又称“中世纪”,即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经济组织 政治组织 社会组织
尖锐对立
残酷剥削
沉重压迫
农民在执政官监督下收割谷物
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
西罗马帝国灭亡
近代欧洲
一、西欧封建社会
1. 产生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的分裂(公元395年)
蛮族入侵
东罗马帝国
中古西欧主要国家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5世纪后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上,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材料二 (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 ——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⑴经济上:自给自足 ⑵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⑶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知识拓展:(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九年级历史中古欧洲社会知识点总结

中古欧洲社会是指公元500年至1500年之间的欧洲社会。
在这段时间里,欧洲社会经历了许多变化,包括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方面。
以下是九年级历史中古欧洲社会的知识点总结:一、封建制度1.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社会的基本经济和政治组织形式,它建立在土地的赋予与奉还上。
2.封建制度包括诸侯与领主之间的封建关系,以及封建领主与农民之间的封建关系。
3.封建制度中的封建关系有着明确的等级和权益的分配,决定了社会中的权力和地位。
二、十字军东征1.十字军东征是指11世纪至13世纪期间基督教徒为了收复聖地耶路撒冷而进行的军事行动。
2.十字军东征对中古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改变。
3.十字军东征推动了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也加强了天主教会的宗教势力。
三、宗教1.宗教是指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系列分裂和运动,最突出的是马丁·路德的运动。
2.宗教使欧洲宗教局势从天主教的统一转向了新教的分裂,导致了欧洲社会的政治和宗教格局的深刻变革。
3.宗教对教育、文化和政治制度的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了宗教自由和个体能动性。
四、人文主义运动1.人文主义是指14世纪至16世纪期间兴起的一种思想流派,强调个体和人类的尊重、发展以及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2.人文主义运动促进了人类知识的普及,提倡人文教育和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对欧洲文化的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人文主义运动推动了欧洲各国艺术、文学和科学的发展,对中古欧洲社会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瘟疫1.瘟疫指的是14世纪中期欧洲蔓延的黑死病,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对欧洲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2.黑死病导致了欧洲的劳动力短缺,使得农民的劳动力价格上升,也促使了农民的权益争取运动。
3.黑死病的流行使人们的宗教信仰受到冲击,也进一步削弱了教会的宗教权威。
六、城市发展1.中古欧洲城市开始兴起于11世纪至13世纪期间,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中古欧洲社会知识点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1.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时间: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
(2)建立民族:日耳曼人。
2. 查理·马特改革(1)时间:8世纪前期。
(2)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影响: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各级封建主之下,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思维拓展: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后,土地是主要财富。
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
国王、封建主和天主教会通过层层分封建立起依次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
但是,附庸只效忠于直接的领主,对于其他领主包括更高级的领主,则不必承担什么义务。
如: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力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内,甚至无权管辖一个不直接隶属他的小封建主。
3. 罗马教廷的特点(1)政治上: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经济上:占有大量的土地,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3)思想上:罗马教廷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他们加紧对人民的精神统治,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相关链接: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基督教在西欧长期的动乱中扩张势力和影响。
“丕平献土”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1054年,东西两派基督教会分裂。
东派教会就是东正教,西派教会就是天主教。
知识点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 西欧城市的兴起(1)10世纪开始,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
(2)地点: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商品的地方,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曼彻斯特。
2. 城市的自治斗争(1)原因: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的,教会或领主对城市居民进行封建统治和盘剥,他们与城市市民的矛盾日益尖锐。
(2)方式:有的通过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装斗争取得自治权。
其中法国琅城是通过武装斗争取得自治权的典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提纲

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本单元我们将通过对中古时期欧亚美非四个洲的不同文明的学习,了解中古时期不同地区国家、民族、宗教、社会的变化,体会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一、西欧封建社会(1)形成背景:日耳曼民族大迁移,西罗马帝国灭亡(2)基本特征:A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产生条件: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与封土联系在一起内容: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实际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特点:①等级森严,层层分封;②以契约为纽带;③地方领主相对独立; 影响:国王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形成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B经济:庄园和农奴制度特点:自给自足(封闭性强)书上的图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庄园内部土地经营权及权利义务划分:农奴制和奴隶制区别: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中古西欧的王权兴起(1)王权的地位: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王权的衰弱,也孕育着统一的力量。
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国王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王权的强大①法国:从11世纪开始,法国国王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击败各地封建主,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②英国:自11世纪中后期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③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形成(3)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中古西欧的城市(城市自治兴起)(1)原因: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2)特点: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作为谋生手段(3)城市自治斗争:手段: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影响:1政治:支持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解剖多元社会结构,探源中古西欧文明 课件-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无意识,在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日耳曼马尔 克的民主传统逐渐融入西欧社会,其体现在法律上就是同级共同体成员集体参与审判制 和后来的陪审团制。日耳曼人的习惯法不仅是西欧中古法律体系的主体,也是现代法治 文明的基础。基督教思想家对自然法的诠释,开启了西方法律史上的新篇章,使法律至 上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个人权利本位观念等得以实施。因此,正是这种多元 的社会结构,催生了西欧近代的民主宪政,催生了保障市场经济形成的法律体系,从而 使西欧较早步入现代社会。
2.孕育了新时代商业发展的力量 西欧商业和商业“力量”的复兴并不能脱离庄园的发展,它们之间有一个逻辑发展 的过程。庄园缓慢的进步导致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的压力造成了庄园内部的变 动。开拓荒地和新庄园的建立,增加了西欧的产品数量,同时也造成了人口的流动, 使得原来封闭的庄园出现了松动,为商业复兴提供了物质和人力基础。另外,流浪 商人逐渐成为职业性商人,为成熟的城市商人的出现蓄积了基础。一般称庄园制时 代是“黑暗的时代”,但是正是在这一黑暗时代,孕育了商业发展的力量。 3.奠定了西欧近代文化发展的基础 中世纪文化史人文主义的源泉和前奏,人文主义是中世纪文化的发展和升华
——侯建新:《欧洲文明不是古典文明的简单延伸》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古西欧个人拥有哪些“自由”。
材料三 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 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 材料四 在地中海世界,特别是在欧洲的中西部,商品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需要更灵活、更都市化的 法律,也需要一种比地方习惯法的适用范围更广、普适程度更高的法律。商品货币经济越繁荣,个 体权益越需要做出明确的界定。系统而又缜密的罗马法恰逢其时,不仅具有详细的人法、物权法、 继承法、债权法和诉讼法,而且对社会各种组织的地位亦有较为明确的法律界定。……进入中世纪 后,经改造后的罗马私法中的“权利”概念才被引申到公法领域,形成新的权力、权利观,给西欧 的法律政治体系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从而演绎出一种以个体权利为基础的全新的法治文明。 材料五 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 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 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知识点归纳
一、等级森严的欧洲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的兴起: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
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特点:西欧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4、罗马教会的地位及影响: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地理位置: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
2、著名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英国的曼彻斯特。
3、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
期资产阶级。
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繁荣:拜占廷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
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2、衰落:①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入侵;③专制统治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3、灭亡:15世纪中期。
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