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启示

合集下载

美军军事信息安全管理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军事信息安全管理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军事信息安全管理对我军的启示发表时间:2014-11-18T14:33:14.530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1月上旬供稿作者:程勇[导读] 信息的安全性一定要得到保证,否则在未来的战争中可能会造成很多信息被窃、网络被毁等严重的后果。

The Enlightenment of US Army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to Chinese Army程勇CHENG Yong曰吴永明WU Yong-ming(陆军军官学院,合肥230031)(Army Officer College,Hefei 230031,China)摘要院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信息安全隐患层出不穷,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观。

只有进一步强化军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分析了美军军事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我军军事信息安全管理的做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and the arrival of information age, information safety problems emerge endlessly, so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can not be ignored. Only by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military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can the smoothimplementation of militar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be ensur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S military information securitymanagement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military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关键词院美军;军事信息;安全管理;启示Key words: US army;military information;safety management;enlightenment中图分类号院E712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01-0201-020 引言获取一场军事斗争的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原先处于从属地位的信息现在已经上升到了主导地位,让战场发展成了“陆海空天电”的五维空间。

美国的信息化战争

美国的信息化战争

论美国的信息化战争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已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在信息化方面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美国在信息化战争方面取得的成就。

美军近次战争信息化特点。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和多国部队所建立的战区通信网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多、最全、最先进的,它运用卫星通信技术和数字化通信网络技术,把数十年来各国研制、生产和装备的各种战略、战区及战术通信网络和设备全面融合,综合为一体化的高效率的C3I通信系统,以98%以上的高战备率确保白宫、五角大楼、后勤支援基地与中央总部、多国部队和基层作战部队之间的联系,确保洲际之间、战区与本土之间、多国及友邻部队之间、各军兵种之间、飞机、舰艇和坦克等作战平台之间,以及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不间断的持续通信和信息交换。

海湾战争总指挥施瓦茨科普夫上将当时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开设战区指挥部,各下属司令部也是在沙特开设。

施瓦茨科普夫与各级指挥官讨论重大问题或研究作战方案基本是采用电视会议或视频面对面商谈的方式进行,各级指挥机构信息沟通也是采取电话、电报、软盘传递等方式进行。

科索沃战争是第一次大规模实战运用全球一体化C4ISR指挥控制系统。

在科索沃战争中,由于牵涉到北约十几个国家联合作战,所以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级指挥体制。

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刻意试验网络中心战和扁平式指挥的能力,所以没有按照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设立指挥体系,也没有在阿富汗战区设立前沿指挥部,只是在美国本土设立了一个战略总指挥部,下面直接就是战术指挥层次,所以这场战争的指挥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性战斗的指挥尝试。

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首次试验网络中心战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从阿拉伯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有80%以上事先并不知道要去战区的什么地方、攻击什么样的目标,只是在起飞以后的飞行途中才接到指挥系统发来的最新任务指令,这时飞行员便可在指挥系统的引导下,选择最佳路径和方式对目标进行攻击。

美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美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美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及启示导读信息化作战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取决于装备自身的功能,但更受制于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

目前,我军装备保障建设正处于信息化转型阶段,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亟须跟踪借鉴美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加快我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01美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装备保障信息化内涵装备保障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数字化通信、网络化传输等信息技术完善装备的综合保障管理,并改造现有的装备保障体系。

在美军的装备保障信息化体系中,保障信息、保障部队和运输手段将融为一体,装备保障纵横结合、多边协作,利用自动化补给网络系统跟踪监测作战部队对各种物资的动态需求,并将所需物资和勤务及时、准确地输送到各战略、战役和战术单位,使装备保障的时间、空间、数量、质量要求尽可能达到精确的程度,最大限度地节约保障资源。

2、美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现状目前,美军各级装备指挥机构均装备有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传输系统,有效提高了装备保障计划、行动和决策的快速性和准确性,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装备保障指挥管理能力和水平。

在装备物资补给方面,美军积极推进联合全资产可视化技术在装备保障中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通过联合全资产可视化、自动化补给等网络系统,美军保障部门不但可以实时获知前方的物资消耗和需求情况,还可以找出最短的运输路线和最快的运输手段,及时协调作战部队附近的后勤补给基地,就近实现通用装备物资的补给。

在装备维修方面,大量应用信息技术,使用自动检测与修理技术,配备数字化的工具箱,采用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开发远程维修支援系统,确保信息化的保障装备与信息化的作战装备协调发展,极大地方便了装备的维修保障,有效提高了维修保障的效能和装备完好率。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机步第3师配备的坦克自动化诊断和检测工具箱,能够让战士对手中的武器装备自行检测、诊断和进行必要的维护修理,利用信息网络与后方维修专家交互,极大地提高了故障诊断和维修工作的效率。

现代化战争案例 (修改)

现代化战争案例 (修改)
案例二:俄罗斯 军事改革
案例二:俄罗斯军事改革
俄罗斯在近年来进行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包 括采用西方化的军事管理体系和引入信息技术,
以提高军事管理的效率和战斗力
这些改革使俄罗斯军队在叙利亚战争中表现出 色
Part 3
案例三:以色列 的网络安全防御
案例三:以色列的网络安全防御
Part 4
案例四:中国的 信息化战争准备
-
感谢您的莅临
案例四:中国的信息化战争准备
中国在信息化战争准备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大规模投资信息技术 和研发先进的通信设备,中国军队在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方面取得了重 大突破。这为中国在未来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上案例表明,军事管理的现代化对于提高战斗力和确保战争胜利具有重 要意义。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设备和西方化的管理体系,各国 军队能够提高指挥与控制效率、增强战斗力并确保军事信息的机密性。在 未来战争中,军事管理的现代化将继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0XX
现代化战争案例
演讲者:xxx
+
目录
CONTENTS
+
-
01
案例一:美国数 字化部队的转型
02
案例二:俄罗斯 军事改革
03
案例三:以色列 的网络安全防御
04
案例四:中国的 信息化战争准备
现代化战争案例
在21世纪,军事管理的现 代化对于战争的胜负至关 重要。以下是一些军事管 理现代化战争的案例展示
Part 1
案例一:美国数 字化部队的转型
案例一:美国数字化部队的转型
美国数字化部队的转型 是军事管理现代化的一 个重要案例
通过采用先进的通信技 术,数字化部队能够实 现快速、准确的信息传 递,提高指挥与控制效 率

美军信息化作战理论探究

美军信息化作战理论探究

美军信息化作战理论探究作者:黄品超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9期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发动了四次局部战争,集中展现美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揭示了军队信息化建设和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对推动军队特色化变革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深入研究美国信息化作战理论,加快推进我国军队信息化模块、联合信息作战指挥系统、信息作战理论构建与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

鉴于此,本文就美国军队的信息化作战理论展开详细探究,并总结出有益经验,为我国军队进行信息化转型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军信息化作战;作战理论;问题研究引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众多新的军事成果应用到军队现代化建设中。

美国军队作为世界最强大的武装作战力量,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不断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并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果。

美军的信息化转型及所显示出的强大作战效能,引起了世界各国军方的关注。

一、从局部战争看美军信息化理论的演变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是美国在冷战结束后发动的四次局部战争,也是美国阶段性信息化军事革命具有代表意义的战争。

这四场战争从时间、空间、战役理论、战略实施层面反应出了美军的在信息技术引导下形成的信息化作战优势,将传统机械化的平面战争引入到了海、陆、空、天、电五维一体领域,创建了新的作战理论体系。

1.海湾战争美军发动的海湾战争将传统的机械战争形态引入到信息化作战层面。

1991年1月17号,在联合国授权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开展了代号为“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的军事行动,这是一场以高新技术、信息化作战体系、联合指挥作战系统为支撑进行的作战行动。

与传统以装甲集群、联合舰队为主的机械化战争相比,这场战争打破了人们对战争形态的认知。

首先,美军转变了传统的作战思路,在联合作战理论的指导下,利用中央指挥控制系统全面组织起多个国家陆、海、空近百万兵力联合协同作战。

美军卫勤信息化建设及其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卫勤信息化建设及其对我军的启示
在灾难面前人们表 现 出 良好 的公 民素 质 、 出色 的组织 疏散 能 力和消 防措施 。几年 前在我 国的 两场大 火 , 如果 当时 能够 临 危不乱地组织人员疏散 , 也许 死伤 不至 于那么严 重。因此 , 无
视预防医学与急救 医学相 结合 , 研制 和引进 快速 、 实用 的侦 、 检 、 、 等先进专业防疫设备、 品, 消 杀 药 使之 达到 和接近 国际先 进水平 ; 五是要加强建立广泛 的社 会支持 系统研究 , 一方 做到
实际 , 加强对适应环境 和如何 消除急性应激 反应 研究, 重要 的是 保持冷静 和镇定 , 最 进行 自救和互救 , 能使更多 的人 得 以逃生 。美 国“ 1” 才 9・ 1事 件 中, 死亡人数 比预计 的要少得 多 , 一个 很重 要 的原 因 , 是 就
有难 , 八方 支援 。
收稿 日 :06 0 — 6 期 20 — 2 0
美军 卫 勤信 息化 建 设及 其 对我 军 的启 示
游海 燕
( 三军医大学卫勤教研室 , 第 重庆 40 3 ) 0 0 8
关键 词
战争 ; 卫勤信 息化 ; 卫勤研究 ; 勤保 障 卫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 (0 70 0 5 0 0 4— 18 2 0 ) 2— 20— 2
过程 中 , 要力求准确 、 高效 。同时建立 一种能 够 自发调 节伤员 流 向的机制 , 成一种 由前 向后 、 四周 向中心 或 由后 向前、 形 由 由中心向四周 的流 向 。此 外 , 要通 过 多种 渠 道 、 式 和方 还 方
学 中毒 、 神障碍等 各类 伤病 的常识 教育 。二 是 要加 大突 发 精
西南国防医药 20 年第 1 卷第 2 07 7 期

[热点跟踪]美海军作战系统数字化的发展与启示

[热点跟踪]美海军作战系统数字化的发展与启示

[热点跟踪]美海军作战系统数字化的发展与启示1引言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革命,正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时代,利用数字化技术将物理世界各类实体、行为映射到数字空间,借助数字空间数据高速流动、零成本试错等优势,通过“反复迭代、数字寻优”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体系赋能增效,已成为解决海量、实时、碎片化、多场景、多领域等复杂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所涉及的作战系统是指水面舰艇或潜艇平台上执行警戒、跟踪、目标识别、信息处理、威胁估计及控制武器等任务,对敌作战的各要素及人员的综合体,是承载海上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核心,是海上联合作战体系各类信息要素纵向流转、作战活动横向贯通的重要纽带。

综合武器装备数字化的愿景和海上联合作战体系的特征来看,作战系统数字化将是重构海上联合作战体系发展和运用的新范式。

2美海军作战系统数字化起源美军将数字工程视为“改变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机遇,自20世纪90年代,美军在装备采办各阶段广泛应用建模仿真技术,由装备设计向使用保障延伸。

进入21世纪后,美军在装备采办中全面实行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推进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同时,持续开展装备协同设计工具与开发平台(CREATA)、工程强韧系统(ERS)等系统建设,推进基于统一模型数据驱动的采办决策,加强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动的数字化建设。

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反恐战争后,美军开始重新聚焦大国竞争,将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数字化转型从装备采办活动向装备实体领域推广应用,意图通过使用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技术实现更快速、更灵活的设计迭代,强化与军事任务需求的对接,缩短装备研制周期、大幅提升装备质量。

此外,美海军采用自动化测试与重新测试(ATRT)将复杂的数字化理念整合到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数字孪生、持续集成(CI)以及自动化测试和分析中,整合形成用于自动测试大型复杂系统的过程和方法,扩大测试范围,提高效率和质量,提升对新技术的识别和整合能力,以满足快速涌现的系统需求。

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情况及启示

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情况及启示

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情况及启示作者:岳松堂李丹来源:《现代兵器》2017年第10期本文全面研究了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深入分析了其发展建设的主要做法,最后总结提炼了其发展建设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基本情况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美国陆军信息系统装备建设经历了海湾战争前的军兵种系统独立建设的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军兵种系统集成建设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实现体系功能整体融合的一体化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 20世纪50年代,苏联相继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为了防备苏联的战略突袭,美军于1958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军事信息系统——“赛其”半自动化防空指挥控制(C2)系统。

该系统首次实现了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指挥决策过程中部分作业的自动化,开始了作战行动中指挥控制方式由手工作业为主向自动化作业转化的质变过程。

针对C2系统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通信能力弱、可靠性差等缺陷,美军随后在其基础上增加一个C(通信),使之成为C3系统。

C3概念的出现表明美军已逐渐认识到,指挥、控制与通信在现代战争中应融合为一个整体。

1977年,美军首次将情报(I)作为不可缺少的要素融入到C3系统中,形成了C3I系统。

此举确立了以指挥控制为核心、以通信为依托、以情报为灵魂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体制,反映出美军信息化建设在观念和认识上的新突破。

1989年后,为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速度,美军在C3I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个C(计算),使C3I系统演变为C4I系统。

在美军信息系统装备发展的大背景下,美国陆军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了由战术指挥系统、射击指挥系统和后勤物资保障系统组成的陆军自动化数据系统,即第一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

20世纪80年代,美国陆军研制了战略级的陆军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和被称为“五角星”系统的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ATCCS)。

作为形成阶段美国陆军的骨干信息系统装备,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包括机动控制系统(MCS)、先进的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AFATDS)、前方地域防空C3I系统(FAADC3I)、全源分析系统(ASAS)、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CSSCS),分别用于遂行机动控制、火力支援、近程防空、勤务支援、情报与电子战五大指挥控制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其启示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发动的四场局部战争,集中展示了美军信息化转型中的阶段性成果,揭示了军队信息化建设和作战的一般规律,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加快我军信息化转型,关键是要将作战理论创新、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和编制体制改革三者统一到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上来。

关键词:美军;信息化转型;启示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美军率先发动了以信息化为本质特征的新军事变革,并在战争中取得巨大胜利。

美军的成功转型引起了世界各国军队的关注与思考。

一、从四场局部战争看美军信息化转型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是美军推行新军事革命,实现信息化转型过程中发动的四场具有代表意义的战争。

四场战争反映了美军信息化发展各个时期的阶段性特点,从战争层面为我们勾勒了美军信息化转型的历史进程。

海湾战争——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折点1991年1月17日,在联合国授权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发动了代号为“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的作战行动。

这是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与以往机械化战争相比,海湾战争呈现出一些前所未有的特点:一是美军改变了传统的独立军种作战方式,在“空地一体战”理论的指导下利用C4I系统有效组织起39个国家的陆、海、空80多万部队协同作战;二是突出制电磁权,美军利用其强大的侦察监视和信息传输系统为各级指挥员提供了大量的战场信息,“驱散战争迷雾”,并成功实施电子战瘫痪伊军的防空体系和指挥控制系统,建立起绝对的信息优势;三是精确制导武器投入战场,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在对伊拉克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海湾战争在美军信息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战争形态来看,海湾战争属于后机械化时代的战争,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一道分水岭;从军队转型的角度看,海湾战争是美军加速推进军事变革的助推器,战争一方面证实了军队信息化转型方向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转型的不彻底性,如精确制导武器数量不足、信息系统不兼容、战毁评估争议问题等,美军领导人开始认识到美军军事转型才刚刚起步。

科索沃战争——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海湾战争结束之后,美军在创新作战理论和升级武器系统的同时对作战力量结构作出了深刻的战略调整,海军、空军力量得到加强,陆军被大量裁减,开始向着小型、多能、可重组的新型数字化部队转型。

1999年3月,经过精心策划和预演,美国率领北约集团对南联盟发动了科索沃战争。

较之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不管在作战理论、作战样式上,还是在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程度以及武器装备信息化水平上,都有了长足发展。

首先是美军在“空地一体战”理论基础上发展了联合作战理论并在实战中得到检验,创新了非接触、非线性、非对称作战样式,空袭成为主要打击手段,并开辟出新的作战领域——网络战;其次是通过战略、战区、战术三级C4ISR 系统把不同类型、不同军种、不同地域的作战力量连接为一体,实现跨军兵种、跨地域的无缝连接和实时指挥控制;再次是精确制导武器使用比例大幅上升,78天的空袭中共投放了23000枚炸(导)弹,其中精确制导武器占35%。

此外,美军还首次使用了电磁脉冲炸弹和石墨炸弹等新式武器,对南联盟的信息系统和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科索沃战争是美军自海湾战争之后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一次综合展示和实战运用,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标志着人类战争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阿富汗战争——信息化战争进一步发展“9·11事件”之后,美军打着反恐旗号发动了阿富汗战争。

虽然这场战争的规模、强度不大,但体现出了较高的信息化程度和联合作战水平。

战争首次运用了“网络中心战”理论;首次实现了基于C4ISR系统的全球一体化作战模式;首次使用了全球信息栅格、单兵数字通信系统、掌上电脑、地面传感器和GPS接收机等信息系统;首次使用了侦察攻击无人机、钻地炸弹、巨型炸弹、燃料空气炸弹、风力修正子母弹等新型武器。

阿富汗战争在美军信息化转型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最重要影响是“网络中心战”通过检验成为美军信息化转型的基石,成为美军信息化作战理论体系的核心指导理论。

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战争渐成雏形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是美军新军事革命发展到成熟阶段,军队完成信息化转型之后发动的又一场信息化战争。

与以往几场信息化战争相似,美英联军凭借其强大的信息系统对伊军实施不间断的电子战、情报战、网络战,牢牢掌握战场制信息权,信息战在战争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成为战场行动的主宰。

“先发制人”战略和“斩首”、“震慑”、“精确闪击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等作战理论得到实战论证,美军还创新了地面作战中接触与非接触、空中近距离支援与地面快速推进相结合的战法,为未来大规模信息化作战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美军信息化转型对我们的启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军最近的四场局部战争,为我们认识信息化战争,研究信息化战争规律提供了鲜活教材。

认真研究借鉴美军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军推动新军事变革,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启示之一:先进的军事理论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加快我军信息建设化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作战理论创新。

一是努力形成信息化作战理论体系。

美军自1982年提出“空地一体战”理论,90年代初扩展到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理论,1998年发展为“网络中心战”理论,至今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信息化作战理论体系,以此指导战争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相反,伊拉克、南联盟和阿富汗军队同期的作战思想还基本停滞在机械化、半机械化时代,局限于线性作战、阵地战模式,战略、战役、战术思想都远远落后于美军,以至于海湾战争中伊军苦心经营的“萨达姆防线”在多国部队的全纵深打击下迅速分崩离析。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战争理论研究,努力掌握信息化战争规律。

当前,特别是要紧紧抓住“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这一理论创新的新基点,联合军内外专家、学者集体攻关。

厘清“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基本概念;研究体系作战的本质内涵、作用机理;探索体系作战的核心战法、作战能力生成模式及实现途径;认真解决关于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方法步骤、标准要求、体制编制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及时梳理和总结具有重大价值的学术成果,努力形成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作战理论体系,以此指导军队作战和建设。

二是建立科学高效的理论创新机制。

首先是疏通信息反馈机制,使有价值的理论创新成果能及时反映到军队高层,进入决策,进入作战和训练;其次是完善法律约束机制,把作战理论创新纳入法制化轨道,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以此保持理论创新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再次是形成成果转化机制。

信息化作战理论不能只停留在学术层面上,而要成为军队高层决策的依据,成为军队对院校教学内容,成为指导部队训练和作战的条令,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创新理论的价值和效益。

三是注重理论创新成果的试验论证。

美军非常重视新军事思想和作战理论的实战检验,从美军近期的几场战争可以看出,长期以他们来有计划、有目的实施信息化作战,验证了信息化战争的许多理论和战法,推动战争理论不断创新发展。

我军信息战理论缺乏实战论证这一重要环节,因此组织作战试验和实兵演习显得尤为重要。

当务之急是要建立集计算机网络、综合数据库、模拟仿真系统于一体的作战实验室,实现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向“从模拟仿真和虚拟现实中学习战争”转变。

此外,通过组织各类演习,在实兵实装对抗中检验作战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战斗力。

启示之二:精良的武器装备是战争制胜的物质基础,加快我军信息化建设,必须大力加强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

“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而且已经于用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即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

”恩格斯的这一论断客观揭示了武器装备对作战方式和作战理论变革的巨大推动作用。

美军四场局部战争也证实了这样一条军队信息化演变规律,即新发明的科学技术首先应用于武器装备的革新,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和使用促使军队进行编制体制调整,新型编制体制的推行和武器装备的运用对传统的作战理论构成挑战,进而引发新一轮军事变革。

因此,研发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是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建设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一是加快构建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作战体系的“大脑”和“神经”,是军队体系作战能力的“倍增器”,组建综合电子信息系统重点是要突出战场感知、信息传输和指挥控制三种能力建设。

以天基系统为重点,加快发展卫星、侦察机、预警机、无人机等信息支援保障装备,形成天基、陆基、海基相结合,卫星、预警机、探测雷达三位一体的侦察预警系统;以数据链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快三军联合信息分发系统、综合数据链和专用数据链的建设步伐,强化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的“铰链”,实现传感器到射手的无缝连接;以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需要为牵引,对各军兵种现有的一体化指挥控制平台进行综合集成,消除技术和体制壁垒,统一标准规范,优化结构功能,形成中国特色的C4ISR 系统,为体系作战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二是大力发展高性能武器。

突出新型战略威慑武器建设,按照陆海兼顾、洲际为主、注重质量、系统配套的原则,不断提高战略武器的打击精度、突防能力、生存能力和反击能力,形成精干高效的战略威慑武器装备体系;突出精确打击武器建设,积极推进精确制导武器的研发和常规弹药的信息化改造,配套发展探测侦察、导航定位、毁伤效果评估等信息支援装备,建设一支融侦、控、打、评为一体的精确打击力量;突出信息战武器建设,根据体系破击战理论,针对敌天基侦察、通信、导航等信息系统,研发激光、高功率微波、动能武器等新型“杀手锏”,作战中通过快速持续地攻击敌网络化作战体系的重心和薄弱环节,剥夺敌信息优势、破坏敌体系结构、降低敌作战效能,从而达到制胜目的。

三是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

对武器装备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是提高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目前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当前,我军建设总体水平尚处在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机械化还没有完成,信息化刚刚起步,武器装备的升级改造对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尤为重要。

武器信息化改造,关键是把电子信息设备和计算机系统以模块形式嵌入机械化武器装备之中,使之具备信息收集、传递、处理能力,提高武器技术战术性能,以适应信息化作战的需要。

启示之三:科学的结构编成是战争制胜的组织保证,加快我军信息化建设,必须深化军队编制体制改革。

编制体制是人与武器结合的组织形式,是军队战斗力构成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