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压电缆及附件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中压电缆交接试验选用直流耐压的探讨

中压电缆交接试验选用直流耐压的探讨
的 。
绝 大多数绝缘材料在强电场作用下 ,击穿场强随 电压作 用时间增长
而降低 , 最后导致绝缘材料击穿 ,主要原因是绝缘材料中将 产生树枝 , 随着树枝 的发展 ,绝缘 材料 的击穿强度降低 ,当电树枝接通 电极时 ,绝
缘材料便发生击穿。长期 以来 ,人们认 为绝缘材料中产生电树枝是 由于
电压 比正 极 性 的低 。
缘 电力 电缆及 附件 第 2部分 : 额定 电压 6 k V ( U m= 7 . 2 k v ) 到 3 o k v ( u m

3 6 k V ) 电缆》, 第2 0 . 2 . 2 条规定直流电压试验要求 , 作为交流电压试验的
替代 , 可 以采用直流电压 4 u 。 , 施加 1 5 m i n 。 经许多现场试 验员在现场做 交接试验 , 发现交联聚乙烯( X L P E ) 绝缘电力 电缆多做几次直流交接试验 , 会 因附件内电阻系数的不均匀性导致 X L P E 电缆在直流下破坏绝缘结构 , 且直流耐压试验难以检测附件中的某些缺陷 ;直流耐压试验时会造成绝 缘介质 内的空间电荷损坏;直流耐压时 ,电缆、附件击穿 , 会损伤绝缘 。 因此尽量减少投运前的直流交接试验次数 ,一致认为直流交接试验是破
中压电缆交接试验选用直流耐压的探讨
吴 健
远 东电缆有限公司 江苏 宜兴
2 1 4 2 5 7
【 摘 要】随着中压 电缆及其普遍使用,我们对 中压 电缆 交接和绝缘预防性试验,一直采用直流耐压方法。众所周知 , 对 交联 聚 乙 烯( X L P E ) 绝缘 电 力 电缆采用直流耐压 方法,由于附件 内电阻系数的不均 匀性会 导致 X L P E电缆在 直流下结构破坏 ,直流耐压试验难 以检 测附件 中的某些缺 陷;直流 耐压试验 时会造 成绝缘 介质 内的空同电荷损坏;直流耐压 时,电缆 、附件 击穿,会损伤绝缘。这都说 明,对 X L P E电缆不宜做 过多的直 流耐压试验 ,

电缆的相关计算及基本参数

电缆的相关计算及基本参数

电缆的相关计算及基本参数1. 设计电压雷电冲击电压U P——电缆及附件设计所需承受的雷电冲击电压的峰值,既基本绝缘水平BIL,单位为kV。

操作冲击电压U S——电缆及附件设计所需承受的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单位为kV。

系统最高电压U m——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任何时候和电网上任何点最高相间电压的有效值。

它不包括由于故障条件和大负荷的突然切断而造成的电压暂时的变化,单位为kV。

定额电压参数见下表(点击放大)330kV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为950kV;500kV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为1175kV。

2. 导体电阻2.1导体直流电阻20℃导体直流电阻详见下表(点击放大):以上摘录于《10(6)kV~500kV电缆技术标准》(Q∕GDW 371-2009 )。

2.2导体的交流电阻在交流电压下,线芯电阻将由于集肤效应、邻近效应而增大,这种情况下的电阻称为有效电阻或交流电阻。

电缆线芯的有效电阻,国内一般均采用IEC-287推荐的公式:R=R′(1+Y S+Y P)式中:R——最高工作温度下交流有效电阻,Ω/m;R′——最高工作温度下直流电阻,Ω/m;Y S——集肤效应系数,Y S=X S4/(192+0.8X S4),X S4=(8πf/R′×10-7k S)2;Y P——邻近效应系数,Y P=X P4/(192+0.8X P4)(D c/S)2{0.312(D c/S)2+1.18/[X P4/(192+0.8X P4)+0.27]},X P4=(8πf/R′×10-7k P)2。

X S4——集肤效应中频率与导体结构影响作用;X P4——邻近效应中导体相互间产生的交变磁场影响作用;f——频率;D c——线芯直径,m;S——线芯中心轴间距离,m;k s——线芯结构常数,分割导体k s=0.435,其他导体k s=1.0;k p——线芯结构系数,分割导体k p=0.37,其他导体k p=0.8~1.0;对于使用磁性材料制做的铠装或护套电缆,Yp和Ys应比计算值大70%,即:R=R′[1+1.17(Y S+Y P)]3. 电缆的电感3.1自感3.2高压及单芯敷设电缆电感对于高压电缆,一般为单芯电缆,若敷设在同一平面内(A、B、C三相从左至右排列,B相居中,线芯中心距为S),三相电路所形成的电感根据电磁理论计算如下:对于中间B相:L B=L i+2ln(2S/D c) ×10-7( H/m)对于A相:L A=L i+2ln(2S/D c) ×10-7 -α(2ln2 )×10-7(H/m)对于C相:L C=L i+2ln(2S/D c) ×10-7-α2(2ln2 )×10-7(H/m)式中:3.3三相电缆的电感主要计算中低压三相电缆三芯排列为“品”字形电缆。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方法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构成电线电缆的导体、绝缘、导体和绝缘屏蔽、金属屏蔽、填充、包带、铠装材料以及护套和隔离套等材料定额的计算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电线电缆手册(第二版)GB/T12706-2008 额定电压1kV到3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3 计算方法3.1 导体3.1.1 中压及架空电缆用导体W=S×ρ×N×λ式中:W—导体单位长度定额用量(kg/km);S—导体的标称截面(mm2);ρ—导体材料的密度(g/cm3);N—导体的芯数;λ—成缆绞入系数;3.1.2 低压电缆用成型紧压导体和圆形导体W=×ρ×N×λ式中:W—导体单位长度定额用量(kg/km);S—导体的工艺要求截面(mm2)(见表1);ρ—导体材料的密度(g/cm3);N—导体的芯数;λ—成缆绞入系数;3.2 云母带、半导电尼龙布带耐火层W =(D0+nδ) ×nδ×π×ρ/(1-K)×N×λ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云母带的定额用量(kg/km);D0—绕包云母带前导体外径(mm);δ—云母带的标称厚度(mm)ρ—云母带的密度(g/cm2);n—绕包层数;K—云母带搭盖率;N—绝缘线芯的芯数;λ—成缆绞入系数;3.3 绝缘W=(D0+δ)×δ×π×ρ×λ×N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绝缘定额用量(kg/km);D0—挤包绝缘前导体的外径(mm);δ—绝缘层的标称厚度(mm)ρ—绝缘材料的密度(g/cm2);N—绝缘线芯的芯数;λ—成缆绞入系数;3.4 导体(绝缘)屏蔽W=(D0+δ)×δ×π×ρ×λ×N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导体(绝缘)定额用量(kg/km); D0—挤包导体(绝缘)屏蔽前外径(mm);δ—导体(绝缘)屏蔽的标称厚度(mm)ρ—绝缘材料的密度(g/cm2);N—绝缘线芯的芯数;λ—成缆绞入系数;3.5 金属屏蔽3.5.1 中压电缆铜带屏蔽W =(D0+δ) ×δ×π×ρ/(1-K) ×N×λ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铜带的定额用量(kg/km);D0—绕包铜带前外径(mm);δ—铜带的标称厚度(mm)ρ—铜带的密度(g/cm2);N—绝缘线芯的芯数;λ—成缆绞入系数;K—铜带搭盖率;3.5.2 低压电缆统包金属屏蔽W =(D0+nδ) ×nδ×π×ρ/(1-K)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铜带的定额用量(kg/km); D0—绕包铜带前外径(mm);δ—铜带的标称厚度(mm);ρ—铜带的密度(g/cm2);n—铜带绕包层数;K—铜带搭盖率;3.5.3 铜丝编织屏蔽W=×d×(D0+2d) ×p×k×ρ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铜丝的定额用量(kg/km); D0—铜丝编织前外径(mm);d—铜丝的标称外径(mm)ρ—铜丝的密度(g/cm2);p—编织覆盖率;k—编织的交叉系数;3.6 填充W=W单×n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填充的定额用量(kg/km); W单—单根填充绳重量(kg/km);n—填充绳使用根数3.7 包带(不包括无纺布)W=(D0+nδ) ×nδ×π×ρ/(1±K)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包带的定额用量(kg/km); D0—绕包前外径(mm);δ—绕包带的标称厚度(mm)ρ—绕包带的密度(g/cm2);n—绕包带层数;K—绕包带的搭盖率3.8 无纺布W=(D0+δ) ×π×m ×(1+K)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包带的定额用量(kg/km); D0—绕包前外径(mm);δ—绕包带的标称厚度(mm)m-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g/m2)K—绕包带的搭盖率3.9 铠装3.9.1 钢带铠装W=(D0+nδ) ×nδ×π×ρ/(1+K)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钢带的定额用量(kg/km); D0—铠装前外径(mm);δ—钢带的标称厚度(mm)ρ—钢带的密度(g/cm2);n—钢带绕包带层数;K—钢带绕包的间隙率;3.9.2 钢丝铠装W=19.25×(D0+d-1)×d×k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钢丝的定额用量(kg/km); D0—钢丝铠装前外径(mm);d—钢丝的标称外径(mm)k—钢丝绞入率;3.10 护套及隔离套W=(D0+δ+Δ)×(δ+Δ) ×π×ρ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护套定额用量(kg/km); D0—挤包护套前导体的外径(mm);δ—护套层的标称厚度(mm)ρ—护套材料的密度(g/cm2);Δ—厚度增加值(mm)。

中低压配电设备技术规范及选用原则

中低压配电设备技术规范及选用原则

中低压配电设备技术规范及选用原则深圳电网中低压配电设备技术规范及选用原则(Q/3SG-1.03.01-2001)目录1.范围、2.引用标准及规范、3.总则、4.中压配电设备、5.低压配电设备、6.计量装置、附录A:本标准用词说明前言为规范深圳电网中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设备选型及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深圳电网中压配电设备、低压配电设备及计量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功能及选用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参照了有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并考虑了深圳中低压配电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范围1.1本标准适用于深圳电网中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设备选型及运行工作。

1.2本标准所指的中低压配电设备是指所有进入深圳电网的中压配电设备、低压配电设备及计量装置。

1.3本标准规范的配电设备包括以下内容:1)中压配电设备:断路器开关柜、环网开关柜、柱上断路器、电缆分接箱、配电变压器、箱式变电站、避雷器、电缆、架空导线。

2)低压配电设备:配电柜、框架断路器、塑壳断路器等。

3)计量装置:计量电流互感器、计量电压互感器电能表等。

2.引用标准及规范2.1下列标准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本技术原则的条文。

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在被引用标准被修订后,应重新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靠性。

“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能源电[1993]228号;“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原则”DL/T559-199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D L./T 404-1997;“交流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GB16926-1997;“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6451-1995;“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10228-199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7251-1997。

3.总则3.1深圳电网中低压配电设备由架空导线、电缆、配电变压器、中压开关(柜)、电缆分接箱、避雷器、箱式变电站、低压开关(柜)、计量装置及配电自动化装置等构成。

配线配盘基本常识及应用技能

配线配盘基本常识及应用技能

一.常用低压电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所
1.低压断路器(曾称自动开关)
1.1 作用:防止低电压电路过电流(过负载或短路及三相电源欠 相).自动切断故障线路,具有动作值可调整,兼具控制和保护功能. 1.2 主要技朮参数: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短路通断能力,动作时间, 保护特性,使用寿命. 1.3 应用场合:常见于车间低配柜中,用于控制整条生产线总电源.
10.2 常用规格:TBD-10/TBD-20. 10.3应用场合:自动机配电线路,广泛自动化控制领域.
U型端子
双层端子台
二.配线前准备事项
2.1.了解设备的功能 在配线前要充分了解设备的用途及机械、电气等特性
2.2 设备工作环境的了解 设备的工作环境不同,配线也会有所不同。如高温, 湿热的环境配线应注意通风、提高绝缘等级及电器组 件不能太拥挤注意散热等。
6.2 应用场合: a.机械动作中需要限位或控制行程. b.机械动作速度不能太快否则会丢失信号. c.颜色和大小及触头类型多样,依照控制系统设计 要求选择.
电气图形符号:
一.常用低压电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所
7. 继电器
7.1分类:中间继电器,热继电器,时间继电器,速度继电器,固态 继电器.
7.2中间继电器解释: 通过控制线圈的通断将一个输入信号变成多个输出信号或 将信号放大的继电器,起到中间转换作用.
电气图形符号:
一.常用低压电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所
2.漏电保护器 2.3 如何选用
2.3.1 必须符合国家技朮标准的产品----国家认证产品 2.3.2 按保护对象选用 直接型漏电保护器----防止人体直接触及电气设备的 带电体而造成触电伤亡事故,为了安全,漏电动作电流 为30mA以下. 间接型漏电保护器---防止设备绝缘破损在金属外壳 持续带电而产生触电,主要是采用自动切断电源的保 护方式.漏电动作电流为30mA或以上.

E1线缆规范

E1线缆规范

E1线缆规范篇一:光缆技术规范书江苏兴海线缆技术协议光缆技术规范书1.概述1.1 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他技术要求不劣于ITU-T、IEC 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1 本技术规范书未标明日期的ITU-T、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当前最新版本。

2.光纤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2.1 光纤型号光纤使用ITU-T建议G.652所推荐的一次涂覆单模光纤,光纤均来源于同一公司一级产品。

2.2 光纤型号要求光缆及光缆中的所有光纤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每盘光缆内光纤无接头。

2.3 模场直径1310nm波长: 9.3±0.3um 1550nm波长: 10.5±0.3um 2.4 包层直径标称值:125±0.8um 2.5 包层不园度: 小于1%2.6 1310 nm波长的模场同心度偏差: 不大于0.8um 2.7 光纤翘曲度:曲率半径≥4.0m 2.8 截止波长:(1)2m长光纤:λc1100-1280nm(在2m光纤上测试)。

(2)22 m长光纤:λcc≤1260nm(在2m光纤+20 m光缆上测试)。

2.9 光纤衰减系数在1310 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0.36dB/km在1285-1330 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 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 dB/km。

在1550 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0.22 dB/km在1480-1580 nm波长范围内, 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 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2 dB/km。

在1625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0.27 dB/km 2.10 光纤在1550nm波长上的弯曲衰减特性以37.5mm的弯曲半径松绕100圈后,衰减增加值小于0.5dB。

2.11 色散(1)零色散波长范围为1300-1324nm。

额定电1KV到3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1

额定电1KV到3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1
J/ 89-19 高压电缆选择导则( v 61318) BT 6 99 9 e IC 8 :94 q E 0 IC 7418 额定电压不超过 。61 E 6 2 :94 0 . k / V电缆允许短路温度导则 IC 9618 额定电压 l836 1/03) E 6 8 :99 0 . . / k V到 83(6 k V电缆允许短路温度导则
18 3 o . k / V
在电缆的电压表示队/ U ) U( m中: U: }电缆设计用的导体对地或金属屏蔽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 L I电缆设计用的导体间的额定工频电压; U: 设备可承受的“ 最高系统电压’ ‘ 的最大值( B 60 见G 1 ) 5 电缆的额定电压应适合电缆所在系统的运行条件。为了便于选择电缆, 将系统划分为下列三类。 --A类: 任一相导体与地或接地导体接触时, 能在 1 mn内与系统分离。 i — 可在单相接地故障时作短时运行, B类: 根据] / 89 规定, B T 6 9 接地故障时间不宜超过 1 , h对 于本标准包括的电缆允许更长的带故障运行时间, 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宜超过 8 , h 每年接地故障总持续 时间不宜超过 15 2h , C类: 包括不属于A类、 B类的系统。
温试验 ( r C 87 14 18 ) i I 6 1一- :95 d E 0
G / 25. 97 15 19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2 BT 9 - 部分: 弹性体混合料} ' 用试验方 法 第 1节: d IC 耐臭氧试验一 热延伸试验一 浸矿物油试验G t E
6 8 1 2 1: 9 6 0 1 -- 1 8 )
G / 25.-19 16 97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3 BT 9 部分; 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
方法 第 i 高温压力试验- 抗开裂试验c c ssisiis} i--:es 节: 一 } iC d E o 17 97 G / 25.-19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 3 ST 9 部分: 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

煤矿井下供电常用计算公式及系数 (1)

煤矿井下供电常用计算公式及系数 (1)

煤矿供电计算公式井下供电系统设计常用公式及系数取值1目录:一、短路电流计算公式1、两相短路电流值计算公式2、三相短路电流值计算公式3、移动变电站二次出口端短路电流计算(1)计算公式(2)计算时要列出的数据4、电缆远点短路计算(1)低压电缆的短路计算公式(2)计算时要有计算出的数据二、各类设备电流及整定计算1、动力变压器低压侧发生两相短路,高压保护装值电流整定值2、对于电子高压综合保护器,按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5A)的1-9倍分级整定的计算公式3、照明、信号、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中电流计算(1)照明综保计算公式(2)煤电钻综保计算公式4、电动机的电流计算(1)电动机额定电流计算公式(2)电动机启动电流计算公式(3)电动机启动短路电流三、保护装置计算公式及效验公式1、电磁式过流继电器整定效验(1)、保护干线电缆的装置的计算公式(2)、保护电缆支线的装置的计算公式(3)、两相短路电流值效验公式2、电子保护器的电流整定(1)、电磁启动器中电子保护器的过流整定值(2)、两相短路值效验公式3、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选择(1)、对保护电缆干线的装置公式(2)、选用熔体效验公式(3)、对保护电缆支线的计算公式四、其它常用计算公式1、对称三相交流电路中功率计算(1)有功功率计算公式(2)无功功率计算公式(3)视在功率计算公式(4)功率因数计算公式2、导体电阻的计算公式及取值23、变压器电阻电抗计算公式4、根据三相短路容量计算的系统电抗值五、设备、电缆选择及效验公式1、高压电缆的选择(1) 按持续应许电流选择截面公式(2)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截面公式(3) 按电缆短路时的热稳定(热效应)选择截面①热稳定系数法②电缆的允许短路电流法(一般采用常采用此法)A、选取基准容量B、计算电抗标什么值C、计算电抗标什么值D、计算短路电流E、按热效应效验电缆截面(4) 按电压损失选择截面①计算法②查表法(5)高压电缆的选择2、低压电缆的选择(1)按持续应许电流选择电缆截面①计算公式②向2台或3台以上的设备供电的电缆,应用需用系数法计算③干线电缆中所通过的电流计算(2)按电压损失效验电缆截面①干线电缆的电压损失②支线电缆的电压损失③变压器的电压损失(3) 按起动条件校验截面电缆(4) 电缆长度的确定3、电器设备选择(1)变压器容量的选择(2)高压配电设备参数选择①、按工作电压选择②、按工作电流选择③、按短路条件校验④、按动稳定校验(3)低压电气设备选择34一、短路电流计算公式1、两相短路电流值计算公式()()()2222∑∑+=X R Ue I d ∑∑+++=++=221221X X K X Xx X RR K R R b b b b式中:()2d I ————两相短路电流,A ;∑R ∑X _______短路回路内一相电阻、电抗值的和,Ω;Xx ————————根据三相短路容量计算的系统电抗值,Ω;(可查表或计算)())(22原则电力系统给数据路器的断流容量电力系统变电所出口短电压短路计算点处平均额定MVA V S U Xx k P == ()AV I U S kp k 流取值可按控制柜额定分段电电压短路计算点处平均额定⨯⨯=⨯⨯=732.133 ()短路电路的总电抗Ω电压短路计算点的平均额定⨯==∑732.133V X U I pk ()WL T X X Xs X ++=∑(按控制柜分段电流取值就可以)R1、X1__________高压电缆的电抗、电阻值的总和,Ω;(可查表或计算)K b ———————————变压器的的变压比,一次侧电压除以二次侧电压(电压按400、690、1200、3500计算)比;R b 、X b ———矿用变压器的电阻、电抗值,Ω;(可查表或计算)R 2、X 2———————矿用电缆的电阻、电抗值,Ω;(可查表或计算)U e ——————变压器的二次侧电压,V (按电压400、690、1200、3500计算);2、三相短路电流值计算公式I d (3)=1.15×I d (2) I d (3)三相短路电流,A3、移动变电站二次出口端短路电流计算(1)、计算公式 ()()222∑∑+=X R UeI d ∑∑++=++=+=+=变压器电抗变压比高压电缆电抗系统电抗高压电缆的电阻变压比变压器的电阻221221//b b bb X KX Xx X R K R R(2)计算时要列出一下数据:、变压器的一次电压( V ),二次电压值U e ( V ),高压电缆的型号( mm 2),供电距离L ( km ),变压器的容量( )KV A ,系统短路容量( )MV A ;5②、根据电缆型号,计算或查表得高压电缆的电阻R 1、电抗值X 1,Ω/km ;根据变压器型号计算或查表变压器的电阻、电抗值,Ω;③、根据提供数据出变压器的变比;系统电抗 X x (=变压器二次电压2/系统容量);高压电缆的电阻R g 、电抗X g (=电缆长度km× 查表的电阻、电抗);④、把计算出的结果带入算式中得短路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图为有绝缘屏蔽层结构的中高压电缆运行情况。绝缘屏蔽层通 过金属屏蔽有效接地,处于零电位,电缆内径向分布的电力线结束于 绝缘屏蔽层处,电场被有效限制在电缆内部。同时分布非常均匀,不 会产生局部电场强度集中、容易放电的情况。
绝缘屏蔽层
电力线被限制 在绝缘内部
Copyright © 3M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EPR及EPR*绝缘一般应用于工业设备的电缆上,如矿用软电缆,船用 电缆等,优点是较柔软,弯曲半径较小。
Copyright © 3M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屏蔽层之二:绝缘屏蔽层的结构和作用
1. 外半导电层
绝缘屏蔽层一般由两层结构共同构成, 一层是和导体紧密结合的外半导电层结构, 另一层是绕包或布置在外半导电层外的金属 屏蔽层。
20´ ➢5. 常见故障及分析 20´ ➢6. 安装过程演示 ➢7. 提问及自由讨论
Copyright © 3M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压电缆及附件基本原理
Copyright © 3M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3M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绝缘类型
工作温度 应急温度
PILC(油浸纸)
80℃
95℃
XLPE(交联聚乙烯) 90℃
130℃
EPR (乙丙橡胶) 90℃ EPR* (耐热乙丙橡胶) 105℃
130℃ 140℃
主绝缘
PILC绝缘较早开始使用,现在已基本退出运行,缺点是耐温较低, 安装电缆附件不方便。
XLPE绝缘是目前中高压电缆使用最多的类型,优点是耐温性能和机 械性能俱佳,载流量大,电缆附件安装方便。缺点是容易产生水树枝状 老化。
Copyright © 3M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外半导电层
屏蔽层之二:绝缘屏蔽层的结构和作用
2. 金属屏蔽层
金属屏蔽层是绝缘屏蔽的外层,一般是 由搭叠绕包的铜带或螺旋径向布置的铜丝构 成。
金属屏蔽层必须接地,三芯电缆一般两 端接地,单芯电缆根据电缆线路的情况采取 合理的接地方式。
外半导电层在生产时与电缆主绝缘共同 挤出,与电缆绝缘之间几乎无气隙。外半导 电层与绝缘结合得越紧密,层间气隙越少越 不容易放电,电缆性能越好。
外半导电屏蔽层一般通过外层的金属 屏蔽去接地,使整个绝缘屏蔽处于零电位, 有效将电场限制在其内部。当安装电缆附件 时,要开剥一定长度的外半导电层,以保证 足够的高低电位电气距离。
下方左图为无导体屏蔽的电缆运行情况,导体和绝缘间的气隙
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放电,并会加速绝缘老化、劣化。右图由于有内
半导电层有效屏蔽和填充,无放电现象。
无导体屏蔽
有导体屏蔽
局部放电
导体屏蔽(内半导电层)
Copyright © 3M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绝缘层的类型和特点
护套层的类型和特点
护套常用材料:
塑料(PVC-聚氯乙烯、PE-聚乙烯) 橡胶(氯丁橡胶等) 铅
电缆护套层的作用主要有两个:防水及机械保护。 一些特殊的场合,如地铁,需要用到低烟无卤阻燃的护套层。 护套
PVC及PE是中压电缆最常用的护套材料。 橡胶护套比较耐磨,一般可用于矿用移动电缆等场合。 铅包护套一般用于PILC油纸绝缘电缆上。
3M中国有限公司 西南技术中心 高翔
Copyright © 3M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主要内容
➢1. 中压电缆及附件基本原理 20´ ➢2. 3M冷缩终端的分类及安装工艺要点 30´ ➢3. 3M冷缩中间接头分类及安装工艺要点
30´ ➢4. 3M可插拔式电缆终端的安装工艺要点
Copyright © 3M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屏蔽层之一:导体屏蔽的结构和作用
内 半 导 电 层(导体屏蔽层)
导体屏蔽层也叫做内半导电层,它是由半导电材料紧密包裹在 导线外并与绝缘内表面紧密结合而形成的屏蔽结构。导体屏蔽层形 成一个法拉利笼(导电的屏蔽体),并有效填充导体和绝缘之间气 隙,防止导体间的气隙放电。
同时,金属屏蔽层还有以下作用: ➢ 减少碰撞损坏的概率 ➢ 电缆短路时提供短路电流路径 ➢ 提供中性线路径
在安装中间接头时,要通过铜屏蔽网套 将两侧电缆的金属屏蔽层恢复连通状态。
金属屏蔽层
Copyright © 3M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屏蔽层之二:绝缘屏蔽层的作用
Copyright © 3M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屏蔽电缆的基本结构
1. 导 体 2. 导体屏蔽 3. 主绝缘
4. & 5. 绝缘屏蔽
(4) 外半导电层 (5) 铜带屏蔽
6. 护套
以上为单芯中压屏蔽电缆的典型结构。中、高压电缆与一般低压电 缆的主要区别是其完善的屏蔽结构,即具有导体屏蔽和绝缘屏蔽两层屏 蔽结构,这两层屏蔽层与电缆附件的关系非常密切。
Copyright © 3M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8.7/10kV 电 压 等 级 示意
10 kV 相对相
10kV
10 kV
8.7 kV 相对地
8.7 kV
8.7 kV
A
B
C
以上为U0/U=8.7/10kV电压等级的电缆示意。可看出8.7kV即电缆绝缘厚 上需要承受的电压(相电压),10kV即两相之间的电压(线电压)。
下图为没有绝缘屏蔽层的中高压电缆的运行情况。由于电场没有 屏蔽层的限制,电力线结束于电缆外的接地处。电力线可能集中于局 部范围内,此处电场较强,容易产生放电现象。
电力线
电缆沟或 管井(接地)
电场集中处
Copyright © 3M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可能在此放电
屏蔽层之二:绝缘屏蔽层的作用
Copyright © 3M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导体类型
1. 铜导体:
--应用较广泛,特别是供电系统 --抗拉强度较高,运行稳定 --高的导电率,相同截面是铝的1.3倍 --价格较贵
2. 铝导体:
--由于铜价较高,现在开始在一些地方使用 --重量较铜轻,不抗拉 --导电率较低 --延伸系数大于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