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颅内高压的诊治

合集下载

颅内压增高与治疗

颅内压增高与治疗

颅内压增高与治疗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超过20mmHg,并持续超过5分钟以上。

颅内压增高是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大脑中动脉和小脑的梗塞或出血。

严重的致命性的颅内压增高占所有中风患者的10%左右。

脑水肿引起脑组织肿胀,产生压力梯度,严重的可以导致脑疝。

一般情况下,大脑中动脉的梗塞或幕上的出血引起脑的水平移位,严重的可以引起小脑幕切迹疝,而导致脑干的功能丧失。

局部的压力作用于脑的其它部位的血液供应,可以使得梗塞灶扩大,如大脑中动脉梗塞可以引起大脑前和大脑后动脉梗塞。

继发性的脑积水也可以引起颅内压增高或使颅内压进一步升高。

一旦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组织移位,死亡率将超过50%。

脑组织的广泛水肿是中风一周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原因]颅腔(包括与之相连的脊髓腔)是一个不能伸缩的容器,由三种内容物组成,即脑组织、血液及脑脊液,它们的体积虽都不能被压缩,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互相代偿。

成年人颅腔容积约为1400~1500ml,脑组织平均约为1250ml,占颅腔容积的90%左右。

单位时间内贮留在脑血管内的血液约为75ml,约占颅腔容积的5.5%,因颅内血容量变动较大,可占颅腔总容积的2%~11%。

脑脊液在脑室、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共约150ml,约占颅腔容积的10%。

颅内容物可代偿的容积,按Morno-Kellie原理,即颅腔内容物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脑组织体积比较恒定,特别是在急性颅内压增高时不能被压缩,颅内压的调节就在脑血流量和脑脊液间保持平衡。

为维持脑的最低代谢,每分钟每100g脑组织所需脑血流量为32ml,全脑每分钟为45ml。

脑血容量保持在45ml时,脑血容量可被压缩的容积只占颅腔容积的3%,所以当发生颅内压增高时,首先被压缩出颅腔的是脑脊液,再压缩脑血容量。

因此,可缓解颅内压的代偿容积约为颅腔容积的8%~10%。

一般颅腔内容物容积增加5%尚可获得代偿,超过8~10%时则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

脑梗塞引起的脑水肿是双向的,早期由于能量依赖性的钠泵衰竭,引起细胞内的水钠潴留,导致脑水肿。

第十三节急性脑水肿颅内高压抢救常规

第十三节急性脑水肿颅内高压抢救常规

第十三节急性脑水肿颅内高压抢救常规
一、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患儿应收入ICU
二、保持30度左右斜坡卧位,头平直,移动头部时需极为小心,避免脑疝的发生
三、持续心电、呼吸、血压或颅内压监测,格拉斯哥评分,体温控制在35-37度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痰,必要时气管内插管呼吸支持
五、病因治疗
六、氧疗七、抗脑水肿与颅内高压药物治疗
甘露醇(甘油)+速尿(白蛋白)+地塞米松为首选
1.20%甘露醇,5ml/kg.次,q4h IV。

2.10%甘油,5—10ml/kg.次,静脉滴入不短于2小时,2次/日与甘露醇交替使用。

3.地塞米松,首次1mg/kg,继后0.5mg/kg,,2—3次/天。

4.速尿1—2mg/kg,血容量过多伴肺水肿时使用,或配合甘露醇使用。

5.白蛋白+速尿
八、抗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特殊疗法
1.控制惊厥疗法(医师务必在场)。

安定0.5—1mg/kg,IV,最大剂量20mg/次,速度1mg/分。

咪唑安定:0.1-0.3mg/kg/次,维持量1-5μg/kg/min
鲁米那10—20mg/kg,最大剂量400mg/次。

维持量5mg/kg/day
2.过度换气疗法
一般PaCO2降至25-30mmHg,维持1-2小时可达治疗目的,但PaCO2不能小于20mmHg
3.巴比妥昏迷疗法
4.穿刺降压术
临床常用侧脑室穿刺法,每分钟引流脑脊液2-3滴,每天引流100-200ml。

九、脑水肿的体液疗法:液体入量限于2-4ml/kg/h,1/3-1/5张含钠液,记录尿量,
入量应少于出量。

十、治疗原发疾病,判断有无脑死亡,决定下一步治疗。

颅内高压急救程序

颅内高压急救程序

颅内高压急救程序颅内高压是指颅内压力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可能导致严重的脑损伤甚至死亡。

因此,颅内高压的急救程序非常重要,及时有效的处理能够拯救患者的生命。

以下是一份标准格式的颅内高压急救程序,详细介绍了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急救前准备1. 确保急救环境安全,将患者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避免二次伤害。

2. 呼叫急救人员,告知患者的症状和现场情况,以便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3. 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避免交叉感染。

二、急救程序1. 评估患者症状: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反应、呼吸状况等,判断是否存在颅内高压的可能。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浮现呼吸难点或者住手呼吸,即将进行人工呼吸或者心肺复苏。

3. 低头位:将患者头部轻轻向前倾斜,以促进颅内静脉回流,减轻颅内压力。

4. 氧气供给:赋予患者纯氧吸入,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维持脑细胞的正常功能。

5. 静脉通路建立: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以便赋予必要的药物治疗。

6. 降低颅内压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颅内压力:- 赋予渗透性药物,如甘露醇,以减少脑组织水肿。

- 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以增加尿液排出,减少体内液体积聚。

- 考虑使用镇静剂,以减少脑代谢率,降低脑血流量。

7.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8. 密切观察瞳孔反应: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和反应,如果浮现瞳孔不等大、瞳孔扩大或者缩小、对光反应异常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9. 紧急手术干预:在严重颅内高压的情况下,可能需要紧急进行手术干预,如颅内压监测、脑室引流或者颅骨减压术等。

三、急救后处理1. 继续监测:在急救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保持患者肃静:尽量减少刺激,保持患者肃静,避免情绪波动和剧烈运动。

3. 保持通气道通畅:继续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保持通气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颅内高压的常见病因及对症治疗复习过程

颅内高压的常见病因及对症治疗复习过程

颅内高压的常见病因及对症治疗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疾病所共有征象。

成人的正常颅内压为0.7~2.0kPa(70~200mmH20),儿童的正常颅内压为0.5-1.0kPa(50~100mmH20)。

一、颅内压增高的病因(一)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1.脑水肿常因脑缺氧、脑外伤、脑及脑膜感染、汞或砷中毒等原因造成。

2.脑积水常因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而导致脑脊液在颅内过多蓄积所致。

3.颅内静脉回流受阻或过度灌注脑血流量增加,使颅内血容量增多。

(二)颅内占位性病变使颅内空间相对变小1.颅内血肿多因颅脑外伤所致,包括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脑内血肿。

2.颅内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两大类。

一般肿瘤体积愈大,颅内压增高越明显,但肿瘤的部位、性质和生长速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3.颅内感染脑脓肿、化脓性与病毒性脑膜炎多伴有颅内压增高,结核性脑膜炎晚期,因颅底部炎性粘连,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引起梗阻性脑积水,以致出现颅内压增高。

4.脑寄生虫病含脑血吸虫病、脑棘球蚴(包虫)病、脑绦虫病、脑肺吸虫病等。

(三)先天性畸形使颅腔内的容积变小多种病因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如婴幼儿先天性脑积水、颅底凹陷和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狭颅症等。

二、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一)头痛这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程度不同,以早晨或晚间较重,部位多在额部及颞部,可从颈枕部向前方放射至眼眶。

头痛程度随颅内压的增高而进行性加重。

当用力、咳嗽、弯腰或低头活动时常使头痛加重。

头痛性质以胀痛和撕裂痛为多见。

(二)呕吐当头痛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

呕吐呈喷射性,易发生于饭后,有时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体重减轻。

(三)视神经盘水肿这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

表现为视神经盘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盘隆起,静脉怒张。

视神经盘水肿的早期视力多无明显变化,若视神经盘水肿长期存在,则视盘颜色苍白,视力减退,视野向心缩小,称为视神经继发性萎缩。

颅内高压综合征怎样治疗?

颅内高压综合征怎样治疗?

颅内高压综合征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颅内高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治疗颅内高压综合征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颅内高压综合征应该吃什么药。

*颅内高压综合征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病因治疗就是针对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病因进行合理的治疗。

对于颅内占位或颅内血肿等应采取手术治疗;有脑积水者可行脑脊液分流术;针对颅内感染或寄生虫给予抗感染或抗寄生虫治疗等。

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及脑代谢障碍,给氧及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以打断引起脑水肿的恶性循环。

2.降低颅内压和抗脑水肿常用药物:20%的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4~6小时1次;速尿20~40mg,每天静脉推注2~4次,常与甘露醇交替使用;甘果糖(甘油果糖)注射液250~500ml,每天静脉滴注2~3次;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内注射,2~3次/d,或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滴注,1~2次/d;20%的人血白蛋白10~20g或浓缩干血浆等大分子的胶体静脉输入;近期新药七叶皂甙钠具有类固醇激素样作用,适用于颅内压增高不严重者,每次20~40mg,2~3次/d。

如颅内压增高不严重,也可口服50%的甘油盐水、氢氯噻嗪(双氢克脲噻)及氨苯蝶啶等。

若药物治疗无效或颅内压增高症状不断恶化,可行脑室穿刺引流术,或施行颞肌下减压术、大骨瓣减压术等。

3.控制液体入量、防止快速输液每天液体入量一般限制在2000ml左右,应根据患者对脱水药物的反应、尿量多少、中心静脉压及电解质的变化等因素综合考虑液体的入量及输液速度。

4.监护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患者的主诉、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条件者可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护。

5.其他如冬眠低温治疗,可通过降低脑组织的代谢活动,减少耗氧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与发展,起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

但它的效果不明显,目前已少用。

*2、预后经有效的脱水治疗或手术治疗,控制颅内高压综合征并不难,但病因治疗的效果因病而异。

颅内高压急救程序

颅内高压急救程序

颅内高压急救程序一、背景介绍颅内高压是指颅内压力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水肿、颅内结构移位等严重后果。

颅内高压急救程序是指在发生颅内高压紧急情况时,医务人员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急救处理,以尽快降低颅内压力,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二、急救程序1. 评估患者状况-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活动情况等,判断颅内高压的严重程度。

-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

2. 维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有需要,进行气道管理,如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等。

-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调整呼吸支持参数。

3. 降低颅内压力- 赋予高浓度氧气吸入,提供充足的氧供给。

- 升高床头部,保持头部平直,有助于减少颅内压力。

- 限制液体摄入,避免过度充盈导致颅内压力进一步升高。

- 赋予渗透性利尿剂,如甘露醇,以减少脑组织水肿。

- 如有需要,进行脑室内压监测,并及时排除脑脊液。

4. 控制脑血流- 维持患者血压稳定,避免过高或者过低的血压对颅内压力的影响。

- 如有需要,赋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者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以调节脑血流量。

5. 减少脑代谢- 赋予镇静剂或者麻醉药物,以减少脑代谢率。

- 降低体温,如使用冰毯、冷却帽等方法,以减少脑代谢活动。

6. 监测和纠正并发症-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糖水平、电解质平衡等指标,及时纠正异常。

- 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凝剂等。

7. 密切观察和记录-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血压、心率等指标。

- 记录患者的治疗过程和相关数据,以便后续的医学评估和研究。

三、急救设备和药物1. 监测设备- 血压监测仪、心电监护仪、脑电图仪等,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脑电活动。

2. 呼吸支持设备- 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件等,用于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呼吸功能。

论小儿急性颅内高压综合征的诊疗要点

论小儿急性颅内高压综合征的诊疗要点
日眼或 向上凝视 。 ② 颈强 直 为早期 特征性 征象 ,非一 般脑膜 刺激 5 0 %) 静 脉注 射 ,部 分 在 体 内 转化 为糖 原 而 失去 高渗 脱 水 作 用 ,降颅压作 用不 如甘露 醇 。 d . 葡萄糖 液 ( 5 0 % )进人 人体后 迅速 被氧 化利 用 ,并能 通过 血脑屏 障 ,很 难维 持渗透 压 ,仅用于 预 防反跳作 用 。 e . 尿素 ( 3 0 %) 为 非极 化不 电离 的水 溶性 化合 物 ,分子 量为 6 0 ,能 迅速 通过细 胞膜 ,故 期降颅 压 内作用 强 而迅速 , 多 用 于严 重 颅高 压 或 脑疝 时 ,剂 量 : 每次 0 . 5~ 1 . 0 g / k g 静
于硬 脑 膜 下 ,充 以消 毒 的液 状 石蜡 ,外接 换 能 器 ,放 大及
尿 ,3 0分钟 作用最强 ,可维持 3~4 小时 ,可降低颅内压
4 0 % 一6 0 %,一般 主 张按每 次 1 g / k g ,即足从 达到 脱水 降颅 I 盘作用 。 b . 甘油 ( 1 0 % ~2 0 %) 每次0 . 5~1 g / k g 静 脉 注 射 ,3 0— 6 0 分 钟后起 作 用, 维 持 时 间短 ,故 应 2— 4小 时 给 药 1次 。 以后 改 口服 5 0 % 甘 油 溶 液 ,剂 量 同 上 。剂量 过 大 、浓 度 过 高可 引起 溶 血 及
O 引言
急性 颅 内高压综合 征是 指脑实 质 内液体增 加引起 的脑 容 积 和脑 重 量 增加 所 致 的 一 系列 临床 表 现 。脑 细 胞组 织 间 隙 中游 离液体 的蓄 积称脑 水肿 ,脑细 胞 内液 体积存 称脑 肿胀 。
不明 显。
吸焚化 浅 、慢而弱 的 呼吸 ,发 展迅速 者呼 吸骤停 。 皿 座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
2、进行性意识障碍:嗜睡,昏迷
3、生命体征紊乱:表现为“两慢一高”呼吸脉搏慢、血压高,称为“库欣反应”
4、脑疝:a小脑幕切迹疝:进行性意识障碍,患侧瞳孔暂时缩小后扩大,病变对侧肢体
瘫痪,生命体征紊乱,最后呼吸心跳停搏。

B枕骨大孔疝:病情变化快,枕骨后有最基本的生命中枢呼吸中枢心跳中枢,头痛剧烈,呕吐频繁,颈项强直,生命体征改变显著而意识障碍改变较晚。

病人可突发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一般护理:体位:平卧位,抬高床头15-30°,减轻脑水肿,有利于静脉回流;吸氧;控制液体入量,每日书也不超过2000ml,保持尿量600ml以上,控制输液速度,防止电解质紊乱。

病情观察:评估意识:用格拉斯哥昏迷积分法评定睁眼语音运动,来反映大脑皮层和脑干的功能。

最高15分,最低3分,8分以上位清醒,8分以下为昏迷。

治疗配合:
1、脱水疗法:20%的甘露醇和速尿(20%甘露醇250ml于15-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速尿
20-40mg静脉注射。

2、2糖皮质激素护理:5-10mg地塞米松,每日1-2次,静脉注射
3、冬眠疗法:
4、防止颅内压骤降:a引流管的开口要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 b每日引流量不超过
500ml c引流时间不超过5-7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急性或慢性ICP增高
●头痛–头痛是ICP增高的最早期症状之一。 ●呕吐–呕吐,通常在早晨加重。 ●垂直凝视异常(Parinaud综合征)–垂直凝视异常包括落日征(向下凝 视倾向)或无法上视,这些症状可见于脑积水、脑肿瘤或由第三脑室 扩大导致脑卒中的患儿。 ●视觉改变–提示脑干病变。不能表述复视的婴幼儿可能会斜视、用 手挡住一只眼睛,或者把头歪向一侧。 ●视乳头水肿–视乳头水肿是ICP增高的特异性表现。 ●神经功能障碍–协调性异常和共济失调伴步态紊乱提示颅后窝病变, 通常与ICP增高相关。
●患儿病情稳定后,应迅速行神经影像学检查,通常选择头部CT平 扫。
1.气道 ICP增高患儿气管插管的指征包括: ●难治性缺氧 ●通气不足 ●GCS≤8分,或GCS<12分并迅速下降 ●气道保护性反射丧失 ●需要控制性过度通气的急性脑疝 插管后,我们会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患儿继续联用以下药物: •镇痛剂–输注芬太尼或吗啡,吗啡的降压作用更强 •镇静剂–输注咪达唑仑 •肌松药–输注维库溴铵
头颅CT平扫
脑部CT是检测急性ICP增高的首选初始方法: ●中线移位 ●基底池消失 ●脑沟消失 ●拇纹征(Thumbprinting),是指ICP慢性增高患者的颅骨内板脑回压 迹增多 ●成人中,视神经鞘直径增加(>6mm);关于儿童患者的具体诊断标 准尚未建立,但是在作者的医院用>6mm作为标准。根据眼部超声提 供的初步数据,囟门尚未闭合的婴儿和1岁及以下儿童可能存在不同 的阈值。
注:最初CT检查没有这些表现的患者中有多达15%可能存在ICP增高
头颅MRI平扫
脑MRI检测ICP增高的准确性高于CT,但低于ICP有创检测方法。MRI 检查显示中线移位和基底池或脑沟消失,则提示ICP增高在检测脑水 肿的病因方面,MRI的敏感性高于头颅CT。
腰穿时机
腰椎穿刺–只适用于存在以下特征的清醒患者:有ICP增高临床表现 (如头痛、视乳头水肿、外周视力丧失),但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正常, 提示特发性ICP增高(假性脑瘤);应在神经影像学检查之后进行腰穿。
3.循环
低血容量可造成脑灌注减少,因此建立足够的静脉通路(如,两条大 口径外周静脉导管),以便可迅速处理休克。应给予等张液体(如,生 理盐水)进行纠正,其目的是保障血容量正常、避免容量过高。尽早 使用动脉导管监测血压。
3.体温控制 — ICP增高患儿应使用退热剂以防止发热,必要时可使用 降温毯。但现有证据尚不能确定低温治疗在ICP增高患儿治疗中的作 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4.神经外科会诊 — 对于任何ICP增高的患儿,都应尽早安排神经外科 会诊以指导处理决策,包括ICP监测、内科治疗(如,渗透疗法或过度 通气)、脑脊液脑室引流或外科干预(如,清除硬膜外血肿、切除占位 性病变或去骨瓣减压术)
二、脑疝紧急治疗
●使用高渗疗法: •静脉给予甘露醇(0.5-1g/kg,10分钟输完) 甘露醇具有强效利尿作用。因此,所有甘露醇治疗患儿都应尽量放置Foley导管导尿, 以免膀胱过度膨胀,并监测尿量。应备好等张液体(如,生理盐水),按需给予,以防 出现低血压和脱水。 •静脉给予高张盐水(例如,3%;1-3mL/kg,最多250mL;若已建立中心静脉通路, 23.4%;0.5mL/kg,最多30mL,10分钟输完) ●手动过度通气–高渗疗法的同时,应将通气水平逐渐调整至PaCO</1172为3035mmHg。如果高渗疗法未能快速起效,医生应手动逐渐调整过度通气水平,使吸入 氧分数(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 FiO2)为1.0,以便逆转瞳孔散大。为达到这一目标, 可能需要PaCO2<30mmHg的积极过度通气。 气囊面罩通气可能无法实现过度通气。因此,所有存在脑疝征象的自主呼吸患者需要 快速诱导插管。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低血容量患者应采用等张液体,恢复循环容量。应避免发生 低血压。高血压体现机体维持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CPP)的代偿机制, 因此禁止行降压治疗,而CPP=MAP-ICP。
2.针对插管患儿的措施: ●摆正头部位置、固定气管内导管
●呼吸机设置:高PIP和高PEEP通气可增加胸内压,阻碍静脉回流。 ●镇静和肌松:首选间歇性给予短效药物(如,维库溴铵或罗库溴铵) ●ETT吸引前预防性给予利多卡因 3.持续性ICP增高或即将发生脑疝的内科治疗: 不同年龄儿童的目标高血压体现机体维持脑灌注压(CPP)如下: ●0-5岁–40-50mmHg ●6-17岁–50-60mmHg 4.治疗性过度通气 :仅用于急性脑疝或ICP增高经一般措施和高渗疗 法处理后无效且计划行急诊手术或去骨瓣减压术等其他干预措施时 ( PaCO2维持在30-35mmHg )。 5.高压氧:提高氧含量,使血浆中溶解氧的浓度增高血氧含量可增 加37%,颅压下降40%增加氧的弥散距离
2.儿童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压力:
正常范围为12-28cmH2O(9-21mmHg)。ICP测量值>20mmHg(27cmH2O) 超过5分钟且有症状或体征,通常视为需要治疗的阈值。
影响因素
●脑实质肿胀 ●间质性和血管源性水肿 ●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改变 ●CSF流出梗阻 ●局灶性脑灌注缺损 ●CBF水平变化 ●脑血管二氧化碳(CO2)反应性 ●脑血管炎
2.呼吸
过度通气(PaCO2<35mmHg)会减少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 可能造成脑缺血。将PaCO2维持在35-40mmHg,积极的过度通气(将 PaCO2降至30mmHg以下)仅适用于有急性脑疝临床征象的患儿。积极 的过度通气可减轻颅内腔室间的压力差,从而阻止脑疝发生。不过, 也会引起脑血流量过度降低,从而有脑缺血风险,因此应仅用于有 征象提示脑疝持续发生的患儿。
其他检查
1.检查视乳头水肿 2.眼部超声 3.有创测量方法:仅用于最危重的患者 4.脑电图
鉴别诊断
●低血糖 ●除低血糖以外的其他代谢性脑病 ●急性药物中毒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偏瘫型偏头痛
儿童颅内压增高的处理
何时开始治疗:CP≥20mmHg(27cmH2O)即视为ICP增高。若有创测量 显示有症状患者的ICP≥20mmHg且持续超过5分钟,则需要紧急治疗; 若ICP未知,在等待头部CT平扫和安放颅内监测仪时如有脑疝征象也 需要紧急治疗。
脑疝分类
脑疝是脑组织被挤压离开正常腔 隙,在颅腔内位置的移动,属颅 高压危象。当发生嵌顿压迫部分 脑组织和颅神经时,可出现一系 列症状、体征。
●小脑幕切迹疝–小脑幕切迹疝的最早期临床体征还包括: •头痛 •意识水平改变 •瞳孔改变(如瞳孔大小不等) •异常呼吸方式(如陈-施呼吸) •如果不存在麻痹,则患者可以定位伤害性刺激 ●枕骨大孔疝–枕骨大孔疝的患者可能出现下跳性眼球震颤、心动过 缓、呼吸过缓和高血压;这些表现可能在颈部屈曲时加重,在颈部 伸展时改善。
一、初步稳定病情
稳定患儿气道、呼吸和循环应遵循儿童高级生命支持(Pediatric Advanced Life Support)和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针对创伤患儿)的原则,这对成功治疗ICP增高至关重要。 ●确保正常氧合和通气,防止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血管扩张 继而导致ICP增高。 ●维持血压以确保足够的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CPP), 这对于防止脑缺血很重要;CPP为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与ICP的差值。 ●辅助治疗措施包括将头部抬高15-30度同时保持中线位置、防止发 热以及给予适当的疼痛控制。
脑肿瘤的表现:
•生长异常 •颈痛或僵硬 •行为或人格改变;年龄较大的儿童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下降 •有已知的颅内病变危险因素(如神经皮肤综合征、大头畸形或激素异 常) •局部无力或瘫痪 •共济失调和步态异常
诊断方法
1.存在导致脑水肿的病因 2.临床有颅高压的症状和体征 3.通过脑室外引流或脑实质内ICP监测直接测ICP>20mmHg(27cmH2O), 是证实ICP增高的确诊方法。
●大脑镰下疝–大脑镰下疝的临床特征包括单侧或双侧肌无力、膀胱 失控和昏迷。
小脑幕切迹疝
枕骨大孔疝
急性期其他表现
急性ICP增高的少见表现包括: •自然偏爱“膝胸”位 •癫痫发作 •当脑静脉压力突然增高经海绵窦传递至眼眶静脉系统时,睑缘附近 会出现自发的上睑瘀斑 •情况恶化时,上胸部、脸或双臂出现短暂(5-15分钟)的表皮潮红
三、ICP增高的治疗
1.针对所有患儿的一般措施 : ●迅速纠正缺氧、高碳酸血症和低血压:应给予患儿等张液体(如, 0.9%的生理盐水),维持充分的MAP; ●抬高头位(15-30度) ●摆正头部位置 ●低血糖–快速测量血糖,若出现低血糖,即血糖 <60mg/dL(3.3mmol/L),需相应治疗。 ●维持正常的体温 ●贫血–维持血红蛋白>7g/dL(4.34 mmol/L) ●预防性给予抗癫痫药:左乙拉西坦、磷苯妥英或苯巴比妥、苯二 氮卓类药物(如,咪达唑仑或劳拉西泮) ●疼痛控制
临床表现
取决于儿童的年龄以及压力增高的急缓:在任何年龄,恶心和呕吐 都是常见的主诉症状。 一、年龄: 1.婴儿可能表现为激惹、嗜睡、对周围环境没有兴趣和喂养困难。 2.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其他常见表现包括头痛、视觉障碍、异 常步态、协调性不佳和视乳头水肿。
急性ICP增高
●头痛–头痛是ICP急性增高和小脑幕切迹疝的早期征象。 ●呕吐–急性ICP增高通常伴有呕吐。 ●神志改变–在急性ICP增高的患者中(如严重头部创伤或颅内出血), 突发意识混沌或昏迷的神志改变可能是由直接脑损伤或脑疝造成的。 ●视乳头水肿–如果存在视乳头水肿,便可以确定存在ICP增高。没有 出现视乳头水肿并不能排除ICP增高。 ●高血压伴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儿童ICP增高可导致高血压,伴心 动过缓或心动过速。体循环高血压、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库欣三联 征)是即将发生脑疝的晚期征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