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
寒露节气的养生禁忌

寒露节气的养生禁忌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
在这个时节,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变得干燥寒冷,我们的身体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果不注意养生,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寒露节气的养生禁忌。
一、忌贪凉寒露时节,早晚温差较大,有些人可能还留恋着夏日的凉爽,穿着单薄的衣物。
然而,此时若不注意保暖,很容易让寒气侵入身体,导致感冒、咳嗽、关节疼痛等问题。
尤其是关节部位,如膝盖、肩膀、脚踝等,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晚上睡觉时,也要盖好被子,不要让腹部着凉。
另外,此时不宜过多食用生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生鱼片等。
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受损,会影响身体对营养的吸收,从而降低身体的抵抗力。
二、忌过度运动运动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但在寒露节气,运动要适度。
由于气温下降,人体的柔韧性和肌肉的伸展性都会有所下降,如果运动过于剧烈或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问题。
对于老年人和身体较弱的人来说,更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避免进行高强度的运动。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活动关节和肌肉,运动后要及时拉伸,放松身体。
三、忌熬夜进入寒露节气,昼短夜长,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阴气渐盛。
此时,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
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降低身体的免疫力。
长期熬夜还会损伤肝脏和肾脏,影响身体的排毒和代谢功能。
在寒露时节,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修复和调整,让我们在第二天有更好的精神状态。
四、忌情绪波动大秋季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伤感情绪的季节,加上气候的变化,可能会让人的情绪变得不稳定。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会影响脏腑的功能,导致气血不畅。
在寒露节气,要注意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度悲伤、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调节情绪,让自己的心情保持愉悦。
寒露养生小常识

寒露养生小常识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出现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寒露意味着天气开始逐渐寒冷,气温逐渐降低。
在寒露时节,人们需要注意保护身体,做好养生工作,以应对寒冷的天气和气候变化。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寒露养生小常识,帮助大家保持健康。
一、合理饮食在寒露时节,人们的身体消耗会增加,因此需要适当增加热量摄入。
可以选择一些温热食物,如姜、辣椒、葱、蒜等,来增加身体的热量。
此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等,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二、保持温暖寒露时节,天气逐渐变冷,人们要注意保暖。
可以选择穿暖和的衣物,尤其是保护好头部、颈部和脚部,以防止寒冷空气对身体的侵袭。
此外,还可以多喝热水,经常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三、适度运动寒露时节,气温虽然较低,但人们仍然需要适度运动。
可以选择一些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抵抗力。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户外运动,如慢跑、散步等,以增加身体的代谢和循环。
四、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寒露时节,天黑得早,人们的作息时间也会相应调整。
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此外,还可以适当午睡,以补充体力和提高精神状态。
五、注意心理健康寒露时节,天气寒冷,人们容易情绪低落。
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选择一些愉悦的活动,如听音乐、读书、与朋友聚会等,以提高心情和抵抗力。
六、避免过度疲劳在寒露时节,人们的身体容易疲劳,抵抗力也会相应下降。
要避免过度疲劳,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可以适当减少工作强度,增加休息时间,以保证身体的恢复和调整。
七、注意保护呼吸道寒露时节,空气湿度较低,容易导致呼吸道干燥。
要注意保护呼吸道,可以适当多喝水,保持室内湿度,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干燥的环境中。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保湿的食物,如梨、柚子等,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
八、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寒露时节,人们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勤通风、勤换洗衣物等。
寒露的节气小知识

寒露的节气小知识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它标志着秋季进一步深入,天气逐渐寒冷。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寒露的小知识。
一、寒露的时间寒露一般出现在公历10月8日或9日,这个时候太阳位于黄经195度。
二、寒露的气候特点寒露时节,天气转凉,白天的温度逐渐下降,早晚温差较大。
气温低,湿度较大,早晨时有露水出现,因此得名“寒露”。
三、寒露的农事活动1. 收获秋季作物:寒露时节,秋季作物如稻谷、玉米、红薯等进入成熟期,适合收获。
2. 播种冬季作物: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适合种植冬季作物如小麦、油菜等。
3. 防寒保暖:寒露时节,人们要注意保暖,适当增加衣物,防止感冒和受凉。
四、寒露的饮食习惯寒露时节,人们注重食物的保暖和滋补。
一些常见的寒露饮食习惯有:1. 食用核桃:核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坚果,寒露时节多食核桃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
2. 吃羊肉:羊肉性温热,寒露时节多吃羊肉可以增加体内的热量,帮助人体保暖。
3. 煮粥喝汤:寒露时节,人们常喜欢煮粥或者炖汤来保暖,如冬瓜排骨汤、薏米粥等。
五、寒露的民俗习惯1. 鸡鸣寒露:寒露时节,鸡鸣得到人们的注意。
有些地方有“鸡鸣寒露”的习俗,寓意着鸡鸣报晓,告诉人们天亮了。
2. 吃寒露梨:有些地方有吃寒露梨的习俗,认为吃了寒露梨可以清热解渴,保持身体健康。
3. 赏秋景:寒露时节,秋天的景色美丽多彩,人们喜欢出门赏秋,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六、寒露的养生保健1. 保暖:寒露时节,人们要注意保暖,适当增加衣物,避免受凉。
2. 调养脾胃:寒露时节,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可适量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藕等。
3. 补充维生素:寒露时节,人们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感冒。
可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增强身体免疫力。
寒露是秋季的一个重要节气,预示着秋天的深入。
在寒露时节,我们需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应新的农事活动和饮食习惯,同时也要注意保健养生,保持身体健康。
寒露节气小知识

寒露节气小知识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10月8日或9日。
寒露节气标志着秋季进一步深入,气温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变凉。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寒露节气相关的小知识。
一、寒露的来历寒露这个节气的名称很容易理解,意思就是天气开始变冷,露水开始凝结成冰。
寒露节气的到来,标志着秋天进一步深入,气温逐渐下降,植物开始进入休眠状态,大地的生机也逐渐减退。
二、寒露的气候特点寒露节气的气候特点是凉爽干燥,早晚温差大。
白天阳光充足,温度适宜;而夜晚由于地面散热快,气温会明显下降,寒露节气是早晚温差最大的时节之一。
此时,人们需要适时增添衣物,防止受凉感冒。
三、寒露的农事活动寒露节气是农民朋友们进行丰收的重要时期。
这时正是秋收的季节,农民们忙着收割庄稼,尤其是水稻、玉米等作物。
寒露节气也是种植小麦和大豆的最佳时机。
同时,还要做好农田的冬季管理工作,加强田间的病虫害防治,为明年的种植做好准备。
四、寒露的养生保健寒露节气的到来,人们要注意保暖,注意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
在饮食方面,应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以温补身体。
此外,还要多喝水,保持皮肤的湿润。
五、寒露的民俗习惯在寒露节气,人们会举行一些传统的庆祝活动。
比如,南方有吃螃蟹、喝菊花酒的习俗,而北方则有吃柿子、红薯的传统。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丰收和平安。
六、寒露的文化意义寒露节气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就有记录寒露的特点和节气意义。
同时,寒露也与许多古代诗词有关,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等等。
七、寒露的天文现象寒露节气是月亮与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形成的一种现象。
此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位于黄经195度,太阳位于天球上黄道上的位置较低,而月亮则位于太阳的逆行方向。
这种天文现象造成了寒露的特殊气候和节气特点。
八、寒露的旅游景点寒露节气是旅游的好时机,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秋游的景点。
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

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出现在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
以下是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
1. 穿衣保暖:寒露时气温逐渐下降,要注意保暖,穿上合适的衣服和鞋子,尤其是注意保护头、脚和腰部。
2. 饮食调理:寒露时节,应多吃一些温热性食物,如鸡肉、羊肉、牛肉、鲫鱼、豆腐等,同时要避免生冷食物,如生冷水果、生冷蔬菜等。
3. 多喝水:寒露时节气温低,人体易出现口干舌燥等症状,因此要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
4. 运动锻炼:寒露时节气温适宜,可以进行一些适度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
5. 睡眠充足:寒露时节昼短夜长,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
6. 注意防寒保暖:寒露时节,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7. 调整情绪:寒露时节,气温低,人体易出现烦躁、易怒、情绪低落等情况,要注意调整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8.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寒露时节,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浊和细菌滋生。
9. 饮食清淡:寒露时节,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
10. 注意安全防范:寒露时节,气温低,天气多变,要注意安全防范,避免在户外长时间停留,防止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寒露时节的宜忌事项有哪些

寒露时节的宜忌事项有哪些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
在这个时节,气候逐渐寒冷,昼夜温差加大,人们的生活和养生方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那么,寒露时节有哪些宜忌事项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饮食方面的宜忌宜:1、多吃温润食物寒露时节,天气干燥,宜多吃一些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制品等,以滋阴润燥、补养身体。
2、增加蔬果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梨、苹果、香蕉、柚子、青菜、萝卜等,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免疫力。
3、食用温热性食物适当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有助于抵御寒冷,但要注意适量,避免上火。
忌:1、少吃辛辣食物辛辣食物容易加重燥热,损伤阴津,应减少辣椒、花椒、生姜等辛辣食物的摄入。
2、避免生冷食物此时肠胃较为脆弱,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肠胃,引发不适,如冰淇淋、冷饮、生鱼片等应尽量少吃。
二、起居方面的宜忌宜:1、早睡早起顺应时节变化,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以舒达阳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身体健康。
2、注意保暖随着气温下降,要及时增添衣物,尤其要注意脚部、腹部和颈部的保暖,穿上厚袜子、保暖内衣和围巾。
3、适度运动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太极拳、散步等,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忌:1、熬夜熬夜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加重身体的负担。
2、露脚睡觉脚部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寒露后气温降低,睡觉时露脚容易导致寒气入侵,引发疾病。
三、出行方面的宜忌宜:1、关注天气变化出行前查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情况携带合适的衣物和雨具。
2、注意交通安全雾气增多,道路湿滑,驾车出行要注意减速慢行,保持安全车距。
忌:1、独自登山寒露时节,山区气温较低,地形复杂,独自登山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2、长时间户外活动避免在寒冷的户外长时间停留,以防受寒感冒。
四、情绪方面的宜忌宜:1、保持平和心态秋季容易让人产生伤感的情绪,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情。
寒露节气养生常识

寒露节气养生常识寒露节气养生常识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而今年则在10月8日16点48分迎来了寒露时节。
在这个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这一天,北京地区白昼时长已缩短至11小时29分钟,正午太阳高度已降低至44°09'。
寒露过后,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
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
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在寒露时节特别提醒您注意饮食养生:1.衣雨水节气天气较凉,要注意根据气温培养衣服。
同时,不要过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喝凉茶,可适当吃些较温些的甜食,以养脾胃,避免脾胃受凉。
正如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一条很好养身之道。
“一场秋雨一场凉”,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
“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
秋天早晚凉意甚浓要多穿些衣服。
另外,秋季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2.食饮食养生方面,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3.住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
注意劳逸结合,防止房劳伤肾。
初秋白天气温高电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条件许可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战争。
战争的花费和造成财产损失都是历史上最多的,它比其他任何一次战争的死亡人数都要多。
处暑后天气变凉,就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每天多睡一个小时,晚上10时前入睡最好,并要早睡早起,以提前进入防秋乏的“备战”状态。
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_你知道多少

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_你知道多少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_你知道多少寒露时节是深秋的开始,天气越来越冷,那么寒露节气如何养生?有哪些小常识?下面我整理的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一起来了解吧。
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1、足部保暖常言道:“寒露脚不露。
”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
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
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
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适时添衣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
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
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
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
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朝盐晚蜜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
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
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
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冰寒的天,让天地充满寒意;心中的情,让寒意变为暖意;脑中的思,让暖意送去情意;远方的你,愿情意带给你无限温暖。
大寒节气,保重身体,愿你安康!寒露时节是深秋的开始,天气越来越冷,那么寒露节气如何养生呢?“寒露脚不露”,寒露养生首先要做好足部保暖,饮食要防燥养胃……下面为您介绍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做好养生保健就能好好度过寒露!1、足部保暖常言道:“寒露脚不露。
”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
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
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
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适时添衣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
选择冬季适宜的运动项目,总的原则是动作幅度较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
年轻人或身体较好的中年人可选择跑步等强度较大的运动,锻炼时间比春夏季多10到15分钟;老年人或体质较弱的,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打拳等低强度运动,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宜。
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
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做菜从营养角度上讲,油炸是最不健康的,要少吃,最健康的做菜方式自然是蒸,它能最大程度上保留食物的营养的同时,热量也没有油炸的或者炒的菜热量高,所以可以根据食材的不同特性尝试多做蒸菜。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
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
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
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朝盐晚蜜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
在秋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
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
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
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
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因此,当秋天来临之际,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体健康!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之阳气。
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损害人体健康。
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4、早睡早起口腔影响着身体的其他各个部位。
如果牙龈有问题,那么心脏病患病率比普通人高4倍。
如果第一颗臼齿相对较矮,而且时有疼痛,就表示消化有问题。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
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的论段,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
专家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
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该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5、灸脐养秋饮食方面,一般讲究调补平衡的原则。
夏天五行火气旺,所以不宜吃太多火类的食物,而适宜吃一些克耗火气的属水(水克火)和属金(金耗火)的食物。
如果因为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你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你可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肚脐正上方1厘米左右,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
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
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用此法进行防治,效果很好。
隔姜灸也是现代人经常使用的一种艾灸方法。
取一块姜,切厚片,在上面扎上几个眼儿,放在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上进行雀啄灸(就像鸟啄食一样),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宜。
6、养阴防燥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
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悦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
苏所长表示,寒露时节养生跟秋分不一样,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秋瓜不宜多吃,秋果却是可以吃些的。
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
秋梨又被称为“果宗”、“玉乳”,有“百果之宗”的美誉。
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是去燥的最佳选择。
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饣品。
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
7、适当养胃秋天气温渐渐变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
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
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棉被。
另外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情绪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注意情绪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8、适量运动在秋季的时候,要是我们可以坚持一个比较适宜的身体锻炼,不单单是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调养肺气,还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自己身体上的组织器官带来的免疫功能受损,或者是自己的身体受到了一些外部的气候寒冷刺激时候,可以更好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
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过度运动,会增加人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
秋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
伸展具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从呼吸带动的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到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
9、不要憋尿专家介绍,寒露节气不少人为了防止口干,晚上睡觉前会喝不少水。
但是这样一来,夜尿的频率就会增加。
一些人即便是夜里或者凌晨感觉到了尿意,由于嫌起床较冷,常常下意识地憋尿继续睡,这其实是非常不健康的习惯。
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长时间储存在体内,含有细菌的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就易诱发膀胱炎。
而高血压患者憋尿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死,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
10、扫除抑郁秋季临床上抑郁状态的患者明显增多。
专家指出,由于深秋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们情绪不稳,易于伤感。
因此,在深秋时节,人们需保持良好心态,宣泄积郁之情,因势利导,培养乐观豁达之心,这也是秋季养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点。
秋季预防抑郁症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早睡早起,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打扮整洁出门。
不宜整日持续工作,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片刻。
每日加班不宜超过两小时,否则会导致慢性疲劳,日子一长,便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症。
吃过午饭,宜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晚上到公园跳跳集体舞等。
扩大生活圈子,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
登山扩胸襟是抵抗秋季抑郁症最有趣的办法。
中医早就认识到,登山是治疗秋季抑郁症之良方。
我国历来的九九重阳登高的习惯就是给秋季抑郁症打一剂预防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