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人对保存传统文化的态度 --围绕艺伎文化

合集下载

浅谈日本艺伎文化

浅谈日本艺伎文化

浅谈日本艺伎文化[摘要]艺伎是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之中,艺伎集中了日本文化的某些精髓,成为了一种艳丽而又神秘的文化符号。

[关键词]艺伎传统文化和服表演男权一、日本艺伎起源艺伎最早出现于十六世纪,当时声色业昌盛,妓馆从民间招收男子到妓馆内男扮女装,演奏传统鼓乐,说唱逗乐,歌舞助兴,或是招收一些女子经过训练后成为击鼓女郎,渐渐地发展成专门的妓种。

在东京等关东地区称为“芸者”,见习阶段称“半玉”;在京都、大阪等关西地区则称为“芸妓”,见习阶段称“舞妓”。

日本浮世绘中的艺伎在日语中,“妓”指的是女性艺术表演者,因为艺伎在原则上是艺术表演者,并不从事性交易。

日语中的“伎”原指男性表演者,如歌舞伎。

在现代汉语中,人们多把“妓”字直觉关联到性交易方面,为了避讳这样的误解,我们用“艺伎”来代替“艺妓”。

二、艺伎的培养古时,十来岁的女孩子进入艺伎馆后先要在艺伎馆做女佣,服侍艺伎,同时开始学习艺伎艺术。

其中包括日本传统的三味线、击鼓、舞蹈、谣曲、茶道、花道、书道,以及鞠躬、斟酒等礼仪。

1十二三岁时,学艺的女孩成为艺伎学徒,可以进入茶屋为客人表演。

成为艺伎学徒时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首先要认一个正式的艺伎为姐姐,姐姐既要教导她艺伎圈内待人接物的方法,同时还要为她介绍茶馆、客人。

在一个黄道吉日,举行敬酒仪式,艺伎向姐姐、妈妈和老师敬酒,表示正式进入艺伎业。

同时以艺伎馆的名称为姓,在姐姐的艺名中取一、二字组成艺名。

艺伎学徒首先要拜访茶馆,客人不能直接去艺伎馆,而要通过茶馆召请艺伎。

2到十六岁左右便可以正式担任艺伎,整个演艺历程长达五年。

而后才可以正式转为“艺伎”。

艺伎生涯一般到三十岁完结,在三十岁以后仍然继续当艺伎的话便降级,成为年轻貌美的名伎之陪衬。

现在,由于法律的限制,必须中学毕业(即14、15岁左右)才可以开始学艺。

三、艺伎的住所艺伎聚居在叫做“廓”的特定区域,也叫做“花街”。

她们平时生活在艺伎馆(日语称作“置屋”或“屋形”),所有日常琐事都有人料理,除了酒宴歌舞,她们几乎与世隔绝,把自己的生活深深地隐藏起来。

全面了解日本文化与习俗

全面了解日本文化与习俗

全面了解日本文化与习俗日本,一个东亚岛国,被誉为东方神秘之国。

这个国家以其独特的文化与习俗而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兴趣。

本文将带您深入探索日本文化与习俗的方方面面。

首先,围绕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我们不得不提到“和”(Wa)。

这是一种强调和谐、共处与包容的观念,贯穿于日本人民的思维方式中。

在社会交往中,和谐的关系至关重要,无论是家庭、企业还是政府机构,都以“和”为基础。

因此,日本人常常注重团队合作,强调集体利益而非个人主义。

与和谐观念息息相关的是对尊重与礼仪的重视。

日本人对长辈、上级以及传统价值观非常尊重,他们常常以恭敬的态度行事,尽可能避免冲突或争论。

在日本,礼仪准则严谨,注重场合与人际关系。

例如,进入别人的家中或传统建筑时,要脱鞋,这种行为显示了对主人的尊重。

除了礼仪,日本人还非常注重时间观念。

准时是一种行为准则,迟到被视为不尊重他人的举止。

此外,日本人在职场与公共场所也格外注重时间的利用效率,他们迅速高效地完成任务,尽量避免浪费时间。

在艺术领域,日本的传统文化有着独特而精美的表现形式。

茶道、花道以及日本传统礼服“和服”等都是日本独具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

茶道注重礼仪、内外一致,通过烹茶、端茶、品茶等环节,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花道强调自然、简约而又富有美感的插花艺术,展示了日本人对自然的审美追求。

和服作为日本的传统服装,在设计与制作上都体现了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它代表了日本文化的独特美学。

此外,日本的节日与庆典也是了解日本文化与习俗的重要途径。

例如,日本人在每年的春分时会举办庆祝活动--樱花节,并通过欣赏樱花的美丽来表达对生命与瞬间美的追逐。

同时,日本人还庆祝传统节日如正月、七夕、盆节和新年等。

这些节庆活动常常伴随着丰富多彩的食物、音乐和传统仪式,让人体验到日本文化的深厚与活力。

除了文化与节庆,日本的食物也是世界闻名的。

日本料理以其精致、健康与新鲜而受到全球瞩目。

寿司、天妇罗、拉面等传统菜肴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喜爱。

日本的文化演变与文化传承

日本的文化演变与文化传承

日本的文化演变与文化传承日本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其文化传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迁,日本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

从古代到现代,日本文化经历了许多变化,但其传统文化的底蕴却一直存在于日本人的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一、古代文化的传承日本最早的文化起源于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化主要以狩猎和渔业为主,以祭祀活动为核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日本进入了古代时期,此时的日本文化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中华文明特征。

在日本古代文化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歌、茶道、武士道和木工艺术。

其中和歌是一种用五、七、五和七、七的句式表达的诗歌形式,是日本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一。

茶道则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它融汇了禅宗思想和日本传统审美理念,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武士道则是日本独特的武术传统,它强调的是个人对于道德和时代精神的责任。

日本古代木工艺术则是其中一大特色,其传统风格和技艺独具匠心,一直流传至今。

二、现代文化的印记进入现代化的日本,文化面貌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化。

此时的日本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更新,如动画、音乐、电影、游戏等,让日本文化渐渐地被全世界所认同和关注。

动画作为日本现代文化中的一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其中小丑鱼动画、鬼灭之刃动画等更是深受全球观众喜爱。

除此之外,日本的流行音乐也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由安室奈美惠等日本流行歌手所唱的日文-流行歌曲在公共场合经常被播放,相当普及。

日本的电影发展经历了由实验性电影到大众电影的演变,如今日本的电影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全球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电影的僵尸类、动画类和科幻类等都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成为了全球业界爱好者奉为经典。

三、日本文化的传承日本文化虽然在不断地演变,但是日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依然得到了保留和发扬。

茶道、武士道、剑道、華道等传统艺术和饮食文化等等都未失传。

同时,日本文学、舞踊、音乐等文化艺术也得到了传承和延续。

论日本歌舞伎传统文化

论日本歌舞伎传统文化

论日本歌舞伎传统文化歌舞伎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演剧之一,拥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论日本歌舞伎传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论日本歌舞伎传统文化一、问题提出歌舞伎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演剧之一,拥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国内关于歌舞伎的研究自京剧大师梅兰芳以来,一直未曾中断,通过整理笔者发现先行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1)歌舞伎的发展史研究,包括歌舞伎的起源、形成等;(2)歌舞伎艺术要素的研究,包括服装、妆容、舞台、音乐、舞蹈等;(3)歌舞伎的剧本研究,即通过剧本探讨日本人的国民性;(4)比较研究,包括歌舞伎与中国戏剧京剧、昆曲、川剧等的比较。

而关于歌舞伎演员的考察,国内尚属空白。

笔者在对歌舞伎资料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注意到歌舞伎与其他戏剧不同,它是一个以演员为中心的剧种,而非以剧本为中心。

歌舞伎的演员对歌舞伎艺术形式的确立、发展、流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要解析歌舞伎,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其演员,而歌舞伎各剧场的当家演员在当时更是“超级明星”式的存在,受到当时观众的无限追捧,拥有人数众多的粉丝团。

那么在既没有大红传媒又没有广播电视的江户时代,歌舞伎领域是怎样完成这一个个“明星制造”的过程的呢?本文将以歌舞伎“荒事”剧的开创者———初代市川团十郎为例,以日文史料为主要依据,解析江户时代歌舞伎领域的“明星制造”的奥秘所在,并希冀通过此文丰富歌舞伎演员领域的研究,为歌舞伎的全面理解以及歌舞伎艺术元素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经验和资料的借鉴。

二、歌舞伎演员的生存状态与其他戏剧不同,歌舞伎从庆长八年(公元1603年)诞生到其艺术形式的真正确立,花费了近八十年的时间,在这近八十年的漫长时间内,歌舞伎经历了阿国歌舞伎、游女歌舞伎、若众歌舞伎、野郎歌舞伎的演变,在演出形式上完成了从风流舞到多幕剧的转变;而在歌舞伎飞速发展的元禄时期(公元1683—1703年),野郎歌舞伎兼容并蓄了能乐、文乐、狂言、净琉璃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精髓,并在元禄末期实现了其演剧性的获得,完成了从演员中心到剧情中心的转变,由重演员轻剧情走向演员、剧情齐头并进的道路。

最新 “艺妓”文学形象之日本女性审美文化由“实像”走向“虚像”-精品

最新 “艺妓”文学形象之日本女性审美文化由“实像”走向“虚像”-精品

“艺妓”文学形象之日本女性审美文化由“实像”走向“虚像”【摘要】“艺妓”是日本人美感的象征,代表着对古典传统的热衷,艺妓中赤裸地描述体现出其背后日本人的纵欲、追求官能的独特女性审美特质。

两种异同兼并,却又深深地植根于各自国度固有文化土壤之上。

然而,缠足的“实”与艺妓文学形象的“虚”,所影响下的中日女性审美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引人深思。

【关键词】艺妓;日本;女性;审美;文学形象1 艺妓是日本女性审美文化的缩影艺妓出现于日本江户时代的元禄年间(1688年-1704年),最初都是由男性扮演,称为艺伎。

18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被女性所取代。

艺妓日本社会中,具有着神秘的色彩。

她本身不仅是艺人,也是一件品,同时在日本民族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她们极具日本古典女性美的外表与装束之下,委婉而矜持,成为日本女性审美文化的缩影。

艺妓以艺术为生,严格地学习茶道、花道、乐器、歌舞、书法、甚至俳句,集日本下的艺术和道德行为于一身。

而她们最主要的目的则是满足男人们的梦想――享乐、浪漫和占有欲。

[1]艺妓一般从10岁开始学艺,先成为舞妓,然后再转为正式的艺妓。

艺妓卖艺不卖身,习惯用舞蹈向大众展现她们的才华,有着独特的行业行为规范,以侍酒筵业歌舞谋生。

然而在日本的文学作品中,文学家们对艺妓的大胆描写却远远超出了其现实形象。

2 艺妓文学形象在日本女性审美中的由“实”到“虚”的演变艺妓的文学形象,特别是关于艺妓官能美等描写的文学作品大量弥漫,其中不乏肉欲、情性的描述,成为日本文学独到的特征之一。

对于艺妓的独特描写,包含着传统日本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与幻想。

而艺妓往往是究极古典、传统女性的特质于一身,扮演着传承日本民族文化、特别是女性文化的重要角色。

因而,男性将幻想与现实的最求,统统倾注于艺妓的身上,艺妓的文学形象便成为这种似乎渴望而不可及的幻想审美所释放的境地,被放纵地刻画和描写着。

言及官能性文学不得不提起江户时代小说家井原西鹤(1642年-1693年)[2]的艳情小说《好色一代女》(1686年),在日本传统封建等级制度和道德观念下,一位出身贵族家庭、受过极高,名叫阿春的青年女子,从诸侯的宠妾沦落为一个拉客娼妓的悲惨一生。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第一个核心思想是尊重。

在日本民族文化中,尊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日本人民十分注重尊敬长辈、敬畏传统和文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尊重长辈、尊敬老人的态度,而且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参加社交活动时也会表现出敬重他人的行为。

日本人民也习惯于遵从规章制度,尊重劳动和服从组织,这种尊重的精神也渗透到他们的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涯中。

尊重也表现在日本文化的礼仪和礼节中。

日本的传统礼仪和礼节非常严格,礼貌用语、鞠躬礼仪等都是日本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必备技能。

尊重长辈、尊敬传统、注重礼仪礼节,这一系列的尊重观念贯穿在日本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日本文化注入了独特的品格。

第二个核心思想是和谐。

在日本民族文化中,和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日本人民非常重视家庭和睦、社会和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日本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对和谐的追求和表达。

日本的传统建筑风格、园林设计、室内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对和谐的追求。

日本人民在生活中也追求和谐,注重人际关系、团队协作,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睦相处。

在日本文化中,和谐也表现在日本的艺术表现形式中。

日本的传统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展现着对和谐的追求。

日本的传统绘画注重用笔情境、细腻入微,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日本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也注重和谐的氛围和韵律美感。

这些艺术形式都反映了日本人民对和谐美感的追求和表达。

第三个核心思想是自律。

在日本民族文化中,自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日本人民注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追求个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日本的传统道德观念中,自律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和高尚品质。

日本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对自律的追求和表达,注重自我修养、自我约束。

自律也表现在日本的职业生涯中。

日本企业文化中非常注重员工的自律和自我管理,以及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日本企业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日本的产品质量也一直保持着世界一流的水平。

艺伎禁密史

艺伎禁密史

艺伎禁密史艺伎,是日本古老的传统职业,主要从事艺术表演、传统舞蹈、音乐表演等服务。

这种职业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主要提供伴唱、能演、游戏等服务。

江户时代的艺伎曾经是受到极高敬重的一群特殊的艺术家,有的还是日本的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大师。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艺伎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艺伎的行业也变得非常的腐败。

随着日本政府的实施的《艺伎禁止令》,艺伎的禁止令渐渐成为心中的恐惧。

日本政府在1872年出台了《艺伎禁止令》,颁布了一系列拒绝艺伎活动、禁止其所涉及组织和活动、禁止艺伎向公众募捐的相关规定。

当时的政府官员认为,艺伎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有害的,社会价值观被腐败,很多人也毫无道德观念。

因此,《艺伎禁止令》是日本政府为了保护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公然打击腐败行为,把艺伎禁止掉的一种措施。

然而,当时的艺伎禁止令政策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反而对艺伎行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艺伎除了做演艺表演外,还做其他的服务,例如家庭理财等,因此,艺伎的服务范围不仅仅受到政府禁止令的影响。

此外,艺伎本身也受到了很大的抵制,甚至暴力,因为当时社会层面上的负面看法,许多艺伎被当作社会底层的人或者犯罪分子,遭到排挤和排斥。

但是,受到新一代艺伎的影响,艺伎的职业界面正在发生改变。

现在的艺伎不再是考古文化的传统职业,而是以更多社会文化价值观,以及更新的视野为基础,演艺表演以外,还开展艺术表演、设计、教育、服务等多元化的活动。

同时,现代艺伎也在社会心态上受到了认可,被视为一种充满艺术之美、变幻无穷的职业。

显然,艺伎这种古老的职业正在慢慢融入社会,被慢慢认可,其丰富多样的艺术表演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喜爱和认可。

总的来说,艺伎的历史也是日本社会的历史,艺伎的发展路径也体现了日本社会的发展方向。

日本政府公布的《艺伎禁止令》的出台,是社会上对艺伎行业的负面评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艺伎也从传统的职业发展为一种拥有社会价值观和艺术价值观的职业,受到了社会的认可。

从《艺伎回忆录》看日本艺伎文化的唯美性

从《艺伎回忆录》看日本艺伎文化的唯美性

从《艺伎回忆录》看日本艺伎文化的唯美性[摘要]日本艺伎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同富士山、樱花、相扑、歌舞伎一起成为日本的象征。

人为日本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它从不同角度折射大和文化的魅力,唯美主义是日本文化追求的永恒的主题,这一点在艺伎文化上得到了尽善尽美的表现。

本文从艺妓题材电影文化角度结合历史分析了艺伎文化唯美主意情调。

[关健词]神秘感、唯美追求、即物主义、务虚主义一、前言“她们睫眉深黛、皓齿朱唇,头盘“银杏返”、脚踏厚底木屐,搽满脂粉的白皙脖颈,镶嵌着宛如描绘一般鲜艳美丽的发际,下身拖着和服的长长下摆、腰系纨绮带垛她们善解人意、知书识礼,温文尔雅、妩媚动人,柔情似水、举止超然,她们恍若浮世绘中的仕女”。

这是好莱坞大片《艺伎回忆录》所描写的艺妓院场面,故事梗概是,一个名叫小百合的著名日本艺伎,在生命的黄昏时分,以充满灵性的、伤感的语调,向世人讲述了自己从一个偏僻渔村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代名艺伎的、传奇般的一生和历经坎坷的情感历程,披露了京都艺伎界种种鲜为人知的、颓废糜烂的生活内幕。

随着该片的公映,日本艺伎迅速成了全球观众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虽然有抱怨,美国的导演(斯皮尔伯格),中国的演员(章子怡、巩俐、杨紫琼),没有充分表现出日本艺妓的魅力,甚至有些不伦不类。

但,这并不影响日本对日本艺伎文化的热衷,与其说是演技魅力,倒不如说是影片的独特文化氛围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看过该剧后,你会感觉到像进入了一个既正统又亲切的世界,一个只有在传统的日本水墨画中才能见到的美丽世界。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艺伎是一个神秘而又有些暧昧的职业,其实人们对艺伎有着很多的误解。

300多年来,艺伎已经成为日本独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经济高速发展,流行文化逐渐趋同的现代社会,艺伎已经同歌舞伎、相扑、茶道一样作为代表日本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而受到人们的珍视。

能让人品味到纯正的日本味道。

以致有人讲,“没有到过浅草不能算是到过东京,没有见过艺伎不能算是见过日本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商务日语辅修专业毕业论文关于日本人对保存传统文化的态度--围绕艺伎文化系别:国际贸易与金融系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傅贵贞助教完成日期2010年12月22日摘要艺伎文化存在于日本已经有300多年了,作为日本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支,已经成为日本文化乃至日本精神的鲜明代表。

本文拟通过介绍日本艺伎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了解这一行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艰难,进而深层探讨日本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冲击下面临的挑战,以及日本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态度与对策。

关键词:艺伎;起源发展;元禄时代;日本传统文化;目录摘要.....................................................................I 1 绪论...................................................................1 1.1选题依据..............................................................1 1.2研究方法..............................................................1 2日本艺伎的简介............................................. (1)2.1日本艺伎的含义..................................................... (1)2.2艺伎的培养与演出.....................................................2 2.3关于日本艺伎的行业历史与现状....................................... (2)3日本艺伎的起源、形成及发展.............................................3 3.1艺伎的起源...........................................................3 3.2艺伎的形成与发展......................................................3 4艺伎文化的现状与日本传统文化的保留.....................................4 4.1现代日本对待艺伎文化的态度..........................................4 4.2从艺伎的现状反应日本保留传统文化的态度................................4 5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5 6 结论...................................................................5 参考文献.................................................................6 致谢.....................................................................71 绪论日本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邻邦友邦,自隋唐开始日本不断的学习吸收中国优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并融会贯通后形成了具有鲜明大和民族特色的日本文化,并且在中国大多数传统文化已走向衰败甚至已经灭亡的今天,大多数日本文化仍旧保持着旺盛生命力展示在世界面前。

艺伎文化作为日本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代表之一,虽然也开始有走向衰落的趋势,但仍旧在日本政府和相关职业人士的努力下坚持下来,通过分析艺伎这一行业与其现状,对于在保护文化遗产仍有所欠缺的中国人来讲,将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1.1选题依据日本,自古以来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与中国有着相似的人中,相似的文字,相似的文化。

但是,在现代,中国和日本都同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同时,中国的大部分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已经渐渐流失,而日本却依旧保留着众多深邃内涵的优秀文化,如今网络上有这么一句话,“想研究唐朝去日本,想研究宋朝去韩国,想研究清朝去香港。

”以上曾经都是我国历史上辉煌鼎盛的朝代,如今反而在其他国家或地区保留了当年的灿烂文化,作为发源地的我们却渐渐迷失。

艺伎文化是日本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环,如今也面临着灭亡的危机,但是依然在日本人的保护下努力生存着。

中国想要在国际之中立足,不仅要有强大的实力,还必须由丰富深邃的文化,通过研究艺伎这一文化及其保护,对于我们丰富自身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作用。

1.2研究方法从简要介绍艺伎这一行业的内容入手,追溯其起源,探寻其悠久的成长历史,再通过了解艺伎行业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现状以及现代日本在保护传统文化这一方面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2日本艺伎的简介日本艺伎最早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

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他们在妓院和娱乐场所以演奏传统鼓乐、说唱逗乐为生。

大约1750年左右,出现了第一个女艺伎,从18世纪中叶开始,艺伎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

2.1艺伎的含义艺伎在日语中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以从事皮肉生意而达到赚钱目的的行业,即妓女;二是指日本传统的以歌舞、乐曲、表演的艺术行业。

但是严格意义上,艺伎并非妓女,而是一种在日本从事表演艺术的女性。

艺伎业是一种表演艺术,只卖艺,不卖身,很大部分是在宴席上以舞蹈、乐曲、乐器等表演助兴。

她们的交易是满足男人们的享乐、浪漫和占有欲等等。

通常与她们交易的都是上层权贵或者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在过去,艺伎是一个终身职业,必须女承母业。

二战以前,绝大部分艺伎是为了生计,被迫从事这一职业的,但是到了现代社会,仍有少数女性抱着浪漫的幻想以及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加入艺伎行业。

2.2日本艺伎的培养与演出在古时,艺伎一般从10岁开始学艺,但是由于现代法律的限制,女孩子必须从中学毕业之后才可以开始学艺,大约是15岁左右。

而且学习的内容繁多,涉及到文化,礼仪,语言,装饰,琴棋书画等方面,过程也很辛苦,从一举一动到一言一行都要求非常严格,必须处处能够体现高贵和稳重。

到16岁左右就能正式担任艺伎,开始长达5年的演艺历程,在这5年里面成为舞伎或舞子,之后才能够转正成为真正的艺伎。

艺伎的生涯通常到30岁结束,之后或选择退役,或经过降级之后继续担任艺伎。

艺伎表演时通常需要道具,从狭义上讲,道具是指艺伎手持的乐器、饰物等表演道具,但在广义上,也包括表演馆、伴奏者还有艺伎本身学习的所有知识技能,这要归结于艺伎本身职能的多样性,不仅要从事歌舞表演,还需要为客人和宴席助兴。

古时艺伎表演场所有一定局限性,只能够在艺馆之中表演,但随着达官贵人召见和筵席的召开,艺伎也开始在茶馆酒楼等地表演。

进入到现代社会,在茶馆、酒吧等现代化或者西方化设施中也有可供艺伎表演的场地。

在表演内容方面,艺伎的表演大致可分为“立方”和“地方”2种。

“立方”是指舞蹈为主的表演者,“地方”是指演唱“长呗”、“清元”等歌曲、演奏太鼓、三味线等的表演者。

因为“地方”类的表演难度较高,需要长时间训练后才能胜任,因此多由资深的艺伎担任。

而“立方”表演较为容易,所以一般由资浅的艺伎及舞伎担任。

艺伎除了上述两大项表演外,也有茶道、香道等日本传统艺术表演。

另外,艺伎都有受过说话训练,因此健谈者不少,表演之余亦会陪客人谈天说地,增加气氛。

顾客给予艺伎的演出费用称为“线香代”或“玉代”,京都一地特称“花代”。

2.3关于日本艺伎的行业历史与现状日本的艺伎历史源远流长,据考证,艺伎文化可能发源于中国唐宋的官妓、营妓,在中国的唐宋时代,士大夫携妓吟唱,是当时普遍的习俗,也留下了不少咏唱歌姬的诗词曲赋,但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中国的官妓,还有朝鲜的妓生都已经消失,只有日本艺伎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且成为日本文化之中极为重要的象征之一。

据历史考证,日本的艺伎业曾经相当发达,最繁华时期,京都曾经艺馆林立,从艺人员达到几万人,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艺伎行业开始萧条,虽然在战后经济重建中曾经又随着商业文化的渐兴而再度兴盛一时,但时至今日已经风光不再。

尤其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社会冲击下,在商业风气日渐浮夸的社会环境之中,青年男女开始追逐更为新潮的文化和物质享受,而对传统的文化则视之为过时,不再关注甚至学习传承,因此艺伎文化现今已经面临着渐衰乃至消亡的尴尬境地。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现役的艺伎仍旧对此行业不失信心,不断的通过宣传巡演的方式提高身价,引起政府社会乃至国际文化界的注意,从而达到对该行业加以保护的目的,毕竟艺伎是京都和日本文化的象征,对于传统的古老文化,无论如何必须加以保护。

3日本艺伎的起源、形成及发展艺伎起源于17世纪的京都,首先是袛圆一带茶馆茶店为招揽客人而利用来表演歌舞才艺的茶女,规模化和专业化之后逐渐形成“艺伎”这一行业。

艺伎行业形成初期,即17世纪,由于女性演员资源比较不足,男性成为了艺伎表演的主要担任者。

但是到了18世纪中叶,艺伎职业重新由女性担任,并沿袭至今。

19世纪,艺伎成为社会潮流的典范,进入全盛时期,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今天的艺伎已经归入传统文化的一列,不再主导社会风尚,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带有旅游观光性质的工具而已。

3.1日本艺伎的起源艺伎最早起源于日本江户初期的元禄(1688—1704)时代,发源于京都东山袛圆,因为旧时东山的八坂神社香火鼎盛,而且附近遍布有相当数量的佛教寺院,因此来此朝拜的游人众多,而袛圆是从京都到东山的必经之地,也适合游人歇脚,因此逐渐聚集了很多的茶摊和茶店,为了吸引客人,各家店铺就开始用一些有歌舞才艺的服务员(茶女)来通过表演招揽客人,一些生意因此红火的茶屋也升级成高级料理店,而茶女的技能和表演也逐渐专业化,成为艺伎的雏形。

3.2艺伎的形成与发展自从日本宽永时期的幕府体制确立以后,政治社会显得十分稳定,在将贵族为中心的古代文化集成有代表性的中世文化的基础上,掺入了以民众文化为中心的新鲜因素,形成文化大发展的近世文化,歌舞伎、相扑、茶道、花道等都在此时期发展兴盛起来。

作为日本封建时代文化的繁荣时期,元禄时代在历史上特别引人注目。

到了江户后期,日本的外交政策开始倾向于“闭关锁国”,其主要目的是隔绝与西方的联系,是一种比较消极的保国政策,但是同时对于中国文化,日本却并未停止学习,同时期的中国开始“艺”“妓”分离,歌姬文化开始衰亡,但是日本却在此时期将艺伎文化与前期高度发展的其他传统文化糅合并同步发展,拥有歌舞才艺、花道、茶道等技能的艺伎,作为一种职业,在这个时期开始高度发展,并在19世纪的时候进入全盛时期,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走向萧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