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押题卷语文试题(二)Word版含答案
2024年高考预测押题卷语文(江苏卷02)(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江苏卷】语文·全解全析【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是在艺术创造中独有的寻求相称的形式和内容的心理状态”错误。
根据原文“有意义的空白是任何人都可能有的心理现象,但是不同的人对于自己内心‘空缺’的感觉的敏锐程度、强烈程度,以及突破‘空缺’的愿望的强烈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可知,“有意义的空白”不是在艺术中“独有”,是“任何人都可能有的心理现象”。
故选A。
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没有‘空白’发出呼唤,主体就创作不出艺术作品”错误,过于绝对。
由原文“诗人、小说家、作曲家和书画家,在他们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关键时刻,如果受到打扰,思维过程被中断,破坏了兴会,往往再也没有办法接续一篇本来即将诞生的佳作伟构”可知,主体没有“空白”发出呼唤也能创造出艺术作品,只是不是佳作。
故选B。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文章第五段主要论述的是“不同的人对于自己内心“空缺”的感觉的敏锐程度、强烈程度,以及突破“空缺”的愿望的强烈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A.正确。
意思是这两句诗我构思三年才得来,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
体现的是突破“空缺”的愿望的强烈程度。
B.错误。
意思是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
诗句强调天然而成,未能体现感觉的敏锐程度和强烈程度,不适合用作第五段论证素材。
C.正确。
意思是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体现的对“空缺”的敏锐程度。
D.正确。
意思是费劲千辛万苦在茫茫人海中搜寻她的身影。
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体现的对“空缺”的敏锐程度。
故选B。
4.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揭示了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刻不能被打扰的创作规律”错误。
根据原文“诗人、小说家、作曲家和书画家,在他们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关键时刻,如果受到打扰,思维过程被中断,破坏了兴会,往往再也没有办法接续一篇本来即将诞生的佳作伟构”可知,揭示了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刻如果被打扰,思维过程被中断,就再也没有办法接续一篇本来即将诞生的佳作伟构。
高考语文押题卷 (二)(Word版,含答案)

考生姓名座位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
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
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
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文化遗产“用户体验”,利用诸如VR技术、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理解。
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
故宫博物院等富集文史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基于传统文化“IP”,通过与游戏、动漫、影视、文学以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器物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人们争相体验的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
截至2017年底,故宫文创产品已突破10000种,文创产品收入达15亿元。
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2024年高考预测押题卷语文(新高考Ⅱ卷02)(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新高考Ⅱ卷】语文·全解全析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主要得益于多项考古项目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错误,以偏概全。
根据原文“华灯初上,夜游西安,大明宫含元殿辉煌再现,玄奘西行地图徐徐展开……在大唐不夜城,只需戴上AR眼镜,这些绮丽景象便会呈现在眼前”可知,还有“现代科技”等因素。
故选C。
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意在证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一观点”错误,曲解文意。
用举例论证,意在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
故选A。
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体现中华文明的创新性;B.体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C.体现中华文明的和平性;D.体现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
故选D。
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图表的能力。
A.“但是中华文明却能断而再续”错误,由图表可知,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特点是连续性,而不是“能断而再续”。
B.“深耕文旅产业为主”错误,由图表可知,在时间1期间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方式是传统展览为主,不属于深耕文旅产业。
D.“创新展览方式必将代替传统展览方式”错误,在时间2及以后的时间里,可能以创新展览方式为主,也会有传统展览方式,不可能代替传统展览方式。
故选C。
5.①高科技手段助力文化传承。
运用技术手段帮助李白跨越千年,乘鹤而来,与今人饮酒对诗。
①激发情感共鸣,坚定文化自信,体现文化连续性。
今人与李白共同吟咏文化经典,唤起家国情怀。
①打造盛唐文化带,演绎盛世山河,彰显古都新韵。
分镜头串连长安多个名胜古迹,呈现文化脉络。
(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根据原文“通过互动屏幕等科技手段,以河之源、都之源、城之源为文化轴,展现运河源头白浮泉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承载”可知,高科技手段助力文化传承。
李白能“跨越千年,乘鹤而来,古今对饮”,是因为运用技术手段帮助李白跨越千年,乘鹤而来,与今人饮酒对诗。
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二(新高考Ⅰ卷)(原卷版)

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二(新高考Ⅰ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命题报告命题新方向:现代文阅读I围绕“智能时代”选材,引导考生关注智能时代人与科技的关系;现代文Ⅱ选材关涉《乡土中国》,命题课内课外相结合,文言文阅读关注教考衔接,诗歌鉴赏与教材中《行路难》比较,语言文字运用按九省联考题型命题,作文取材《大学之道》、《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名言,既考查哲理思辨,又贴合高考命题的风向。
命题新情境:命题注重创设个人体验类情境,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创设的情境与考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工程心理学、人因工程和工效学均诞生于20世纪二次大战期间,虽然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研究角度和重点,但是都分享“以人为中心”的共同理念。
例如,工程心理学从人类认知信息加工角度为人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心理学原理、方法及实证;人因工程和工效学则从人一机一环境关系匹配的工程设计角度为人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人因和工效设计原则、方法及实证。
进入计算机时代,人与计算机(包括基于计算技术的产品)交互带来了许多新的人因问题,推动了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等领域的产生和发展。
基于“以人为中心”的共同理念,这些相近领域都希望通过优化人、机器以及环境之间的交互,确保系统实现安全、高效和宜人的目标,因此,我们将这些领域统称为人因科学。
人因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机关系。
在计算机时代,人与非智能计算系统的交互中,机器充当人机系统中辅助工具的角色。
在智能时代,人与智能系统的交互本质上是与智能系统中的智能体之间的交互,基于智能技术,智能体机器可以展现出独特的自主化新特征,拥有一些类似人类的认知能力(感知、学习、推理等),在一些设计未预期的场景中,可自主地完成以往自动化技术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智能系统可以从一种支持人类操作的辅助工具角色发展成为与人类合作的团队队友,扮演“辅助工具十人机合作队友”的双重新角色,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人机关系形态:“人智组队”式合作。
浙江省2020届高考考前押题卷语文试题(二)word版有答案_高三语文试题(精校版)

押题卷(二)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鲫.鱼(jì)碑帖.(tiě)赈.灾款(zhèn) 戎马倥偬.(zǒnɡ)B.对峙.(zhì) 肯綮.(qìnɡ)瓮.中鳖(wènɡ) 按捺.不住(nà)C.应.允(yīnɡ) 癖.好(pǐ)堰塞.湖(sài) 虚与委蛇.(yí)D.怨怼.(duì) 鞭挞.(tà)露.马脚(lù) 舐.犊情深(shì)B[A项,“帖”读tiè。
C项,“塞”读sè。
D项,“露”读lòu。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央视播出专题节目,揭露过多的垃圾文件是导致智能手机运行速度变慢的原凶,并采访猎豹清理大师的工程师,请他为消费者提供解决方案。
B.女子就像散文,她一定是安详和美丽的,即使没有雍容华丽的外表,眉宇间流淌的气质一定会淡雅、简约,给人一种非常愉悦的视觉享受。
C.传统产业是否日薄西山,完全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与否。
国人蜂涌去日本买马桶盖一事说明,世上本没有夕阳产业,而只有夕阳企业。
D.腾讯产品占领市场份额的秘密在于通过帐号的捆绑,把数据输送到后台进行统计分析,第一时间就知道你喜欢听怎样的歌、玩怎样的游戏。
B[A项,原—元。
C项,涌—拥。
D项,帐—账。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去,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招徕顾客。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这四个密不可分的圈层彼此之间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
C.这十八个罗汉个个都只有拳头大小,十八个罗汉有的在念经,有的在敲木鱼,有的在打拳……它们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D.到底谁是和平世界的搅局者和维护者,南海闹剧让世界人民看得清清楚楚,正所谓小.葱拌豆腐....。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全国甲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全国甲卷】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所谓“出场定型”,意为人物一出场,作者即总体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以使读者对此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对他们的出场,作者就采用了“出场定型”的聚焦式方法,以给读者一个总体的深刻印象。
二人正式出场是在第三回,作者以内视点的方法集中笔墨次第写来,先在林黛玉眼中贾宝玉,再于贾宝玉眼中写林黛玉。
作者着意在对方眼中写出,可谓别出心裁,颇有深意。
黛玉见宝玉是先视形,再由形窥神,由神知人。
形包括服饰与容貌等方面,服饰描写一再强调,冠、褂、袄、裤、靴、玉齐全,纯用工笔,显出贵族公子的气派;容貌描写双重用墨,面、色、鬓、眉、目、态具在,昭示其美男子的神韵。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重在写其内心之情,强调他是古今少有的多情种。
两首《西江月》,意在揭示其与传统评价标准相违背的带有叛逆色彩的独特思想性格。
似贬实褒、明贬暗褒、寓褒于贬,全面地概括了贾宝玉的不合时宜特征,为统领贾宝玉形象的总纲。
宝玉见黛玉是先总写,再细描;先观貌,次看神,后写心。
总写只用八个字:“细看形容,与众各别。
”这是形神兼备的包括气质、风度在内的出类拔萃的整体感觉。
细描重在借形传神,以“眉目”传情达意。
“眉”以“似蹙非蹙”状之,现出其多愁善感;“目”以“似喜非喜”状之,写出她敏感多疑。
而“态”、“娇”、“闲静”、“弱”、“病”等词语意在突出她的气质的独特性。
2024年高考语文临考押题卷02 (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语文临考押题卷02(天津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D.束之高阁心无旁骛曲尽其妙五光十色2.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加以修改,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A.既然选择了一片风景,无论这片风景怎样,都要专注于眼前的风景。
这一点很容易让人想到人们的各种人生选择,尤其是职业选择。
B.无论这片风景怎样,既然选择了一片风景,都要专注于眼前的风景。
这一点很容易让人想到人们的各种职业选择,尤其是人生选择。
C.既然选择了一片风景,无论这片风景怎样,都要专注于眼前的风景。
这一点很容易让人想到人们的各种职业选择,尤其是人生选择。
D.无论这片风景怎样,既然选择了一片风景,都要专注于眼前的风景。
这一点很容易让人想到人们的各种人生选择,尤其是职业选择。
【答案】1.C2.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语境指做工作不能做完,用“不了了之”。
不了了之:用不能了结事情的办法去了结。
指把未做完的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②处,语境形容对选择的专注,用“心无旁骛”。
心无旁骛: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
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
③处,语境形容风景的妙处,用“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形容景色雅致迷人。
曲尽其妙: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二) (天津卷) 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二)(天津卷)第Ⅰ卷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在全网刷屏。
从北国的落雪飘飘到南疆的花开陌上,从东海的粼粼波光到西域的巍巍山峦,其中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将山川美景嵌入“语文课本封面”,毫无违和感的“混搭”让人直呼“适配度拉满”。
这场特殊的旅行让人们找到了()书本与现实、心灵与自然的桥梁。
当你驻足北京会联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当你畅游洞庭会吟咏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当你流连西湖会沉醉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当你登临泰山会感受到“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当美景与文字(),人们认识到,______。
朋友们,让我们带着热爱出发,与生活美好相遇。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巧夺天工别具一格联结交相辉映B.鬼斧神工独具匠心连接相映成趣C.巧夺天工独具匠心连接交相辉映D.鬼斧神工别具一格联结相映成趣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旅行不是为了走近自然、欣赏风景,而是为了体验生活、感悟人生B.旅行不仅是为了欣赏风景、走近自然,更是为了感悟人生、体验生活C.旅行不是为了欣赏风景、走近自然,而是为了感悟人生、体验生活D.旅行不仅是为了走近自然、欣赏风景,更是为了体验生活、感悟人生3.下列与选文中诗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故都的秋》郁达夫现代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望岳》杜甫唐C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姜夔宋D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登泰山记》姚鼐明二、(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竞速时代更需要“慢生活”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押题卷(二)(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路两侧是青青的草坪,①森森的梧桐,间或..有刻着李白、杜甫、孟浩然、皮日...............休、欧阳修等人诗词的碑刻。
一粒粒黑黝黝...................的饱满遒劲..的汉字,婉如..圣哲先贤们的一颗颗瞳仁,静谧、②肃穆而又慈祥。
走出一片松林,眼前豁然一亮:③箕形山坡下,累累..卧石和簇簇青葱之间,好鸟相鸣,荷叶田田,萼红(灼灼/濯濯),一池晶莹,笑容可掬....。
池塘约三四亩,澄澈(宁静/幽静),(映照/映衬)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日月沉浮,好一个安详..的世界!④那是大地的脉络,那是历史的记忆。
池中有一座湖心亭,重檐六角,斗拱高耸,恰似魏晋高士的峨冠。
池水周围是一丛丛毛竹,滴青流翠,楚楚动人,又如美女明眸的睫羽。
1.文中加点的词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间.(jiàn)或 婉如 B .黑黝黝.(yōu) 笑容可掬 C .累累.(léi) 安详 D .遒劲.(jìnɡ) 峨冠 D [A 项,“婉如”应为“宛如”;B 项,“黝”应读“yǒu ”;C 项,“累”应读“lěi ”。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灼灼 幽静 映照B .灼灼 宁静 映照C .濯濯 宁静 映衬D .濯濯 幽静 映衬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灼灼”形容明亮。
“濯濯”形容山上光秃秃的,没有草木。
根据语境,“萼红”应是明亮的,应选“灼灼”。
“幽静”指寂静。
“宁静”指(环境、心情)安静。
此处的环境应是“澄澈宁静”。
“映照”指照射。
“映衬”指映照、衬托。
此处不存在“衬托”的问题,应选“映照”。
] 3.文中画横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C[③处的冒号改为句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军队改革必然会触碰到各种盘根错节....的利益,也可能会在“深水区”遇到种种阻挠。
但无论如何,都应该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前行。
B.正月初一出行的旅客本来就不甚了了....,并且以短途为主,所以一向人涌如潮的车站此刻显得冷冷清清,与前几天的拥挤形成鲜明对比。
C.在台州打工的小郑被人劫持,他打电话假意向人借钱,却用温州方言向哥哥求救,听不懂方言的劫匪不知所云....,还以为钱马上就能到手。
D.过去两周,这家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处于关停状态。
危急时刻,湖南商会伸出援手,帮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这家企业最终起死回生....。
A[A项,盘根错节:形容事情或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
B项,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
不形容少,用于此处望文生义。
C项,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用于说话人或写文章的人,不用于听者。
D项,起死回生:使人复活,多形容医术或技术高明,也比喻把处于毁灭境地的事物挽救过来。
其主语应是施救者,而非被救者。
此处对象用错,“起死回生”的主语不是“企业”,而应是“湖南商会”。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本月北京遭遇今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雾霾天气,其中最严重的一天局部城区达到900微克/立方米污染程度的惊人情况。
B.重庆外国语学校的一组生物笔记因配上了萌萌的手绘图在网上走红,其中一份笔记,用铅笔画出了逼真的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等。
C.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时间达3个小时,是全球均数的2倍,但睡眠普遍不足7个小时,低于全球均数。
D.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比如建立医联体,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等。
B[A项,成分残缺,应在“局部城区”前加“出现了”。
C项,句式杂糅,应把“显示”或“根据”删除。
D项,搭配不当,应将“加大”改为“加强”。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8题。
【导学号:98142088】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①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
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
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的常用语言。
②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
③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不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原人制作的造型。
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
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感觉很震撼,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不多。
“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
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
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来,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
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④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
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
历史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
这是由于中国的文化思想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
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
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才融合得很好。
汉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间。
对于一个知识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补使得精神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进退、顺逆、浮沉,均有现成的学说依据,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人的共同理想。
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职、斥退、罢官的时候,道家无为的思想便可以给他很好的支撑。
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让他畅游于山水之间。
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
总之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
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基本特征。
⑤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
依据文化人类学的法则,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
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大传统;而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则是小传统,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
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今天到东南亚一带,看到那里的华族社会,其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性仍然相当牢固,甚至比我们国内看得更重。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通常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准的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
B.中国文化的发生具有多元的特点,如同属长江文化的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就不相同,最主要的表现是青铜器造型的不同。
C.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两个不同的源头,黄河文化所具有的一些特征,长江文化不一定全具备。
D.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明显,例如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而长江文化则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的特点。
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A项,“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错,原文第①段是说“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二者时间概念不一致。
B项,“最主要的表现是青铜器造型的不同”错,原文只是以“青铜器”为例,而不是说“主要表现”,参考原文第②③段内容。
D项,“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的特点”错,原文第③段倒数第二句话是说“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
]7.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因儒家不是宗教,故儒释道三家思想才融合得很好。
儒释道三家思想各有特点,形成互补,知识人士的精神空间因此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现的是传统士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追求。
C.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的关系充分显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
D.儒释道思想使人们在进退、顺逆、浮沉方面都可找到依据,因而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
B[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
B项,“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仅仅表现为对理想的追求,还包括逆境、沉沦、挫折时的独善其身。
可参考原文第④段中间部分。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失,求诸野”是“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的最好阐释。
B.在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在汉以后是在朝的思想,而道家和佛教思想则主要在民间。
C.道家无为的思想可以给仕途受挫的人以支撑、佛教可以使遭罪的人避世完身,而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是大传统。
D.三星堆、黄河流域、楚地出土的不同造型的青铜器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特点,也反映了不同地域人的性格及审美取向。
A[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原文第⑤段“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
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一句可知,“礼失,求诸野”说的是“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导学号:98142089】封禅仪记马第伯是朝上山骑行,往往道峻峭,下骑,步牵马,乍.步乍骑,且相半,至中观留马。
去平地二十里,南向极望无不睹。
仰望天关,如从谷底仰观抗.峰。
其为高也,如视浮云。
其峻也,石壁窅,如无道径。
遥望其人,端如行朽兀,或为白石或雪,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
殊不可上,四布僵卧石上,有顷复苏,亦赖酒脯。
处处有泉水,目辄为之明。
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自以已至也,问道中人,言尚十余里。
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
仰视溪谷,碌碌不可见丈尺。
遂至天门之下。
仰视天门,辽如从穴中视天。
直上七里,赖其.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索,可得而.登也。
两从者扶挟,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
初上此道,行十余步一休,稍疲,咽唇焦,五六步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