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3.了解科学世界里的奥秘,乐于分享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保持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课时机动第1课时课时目标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能自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阅读主题1.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读:蓝天、森林、大海,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2)生齐读。

2.引导提出问题。

(1)师引导: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要喝水?为什么水能灭火?为什么水不会燃烧?……请大家也试着提一提吧!(2)生尝试提出问题。

3.推荐科普作品。

师引导:这些平淡无奇的事物,引发了一个个“为什么”。

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到科普作品中去寻找答案吧!(课件出示:读科普作品)二激发兴趣,感知全书梗概1.猜测书名。

课件出示: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卢·吉卜林师引导:今天我们要读一本科普书籍,它的书名与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卢·吉卜林的这句话有关,你们猜猜是哪本书?(课件出示:十万个为什么)2.导读封面。

(1)师引导:当我们捧起这本书,最先做什么事?(课件出示书籍封面)(2)师指导阅读:请仔细阅读这本书的封面,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3)师相机介绍作者:米·伊林,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可以说是“十万个为什么”的鼻祖,他的科普作品深受我国读者喜爱。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能够按照要求默写生字词。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能够合作完成小组活动,提高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理解。

•课文生字词的书写。

•课文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难点•课文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课文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四、教学准备•课文《快乐读书吧》的教材。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学生课本。

五、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教师和学生打招呼,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或活动来热身,让学生放松自己。

2. 导入(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做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3. 学习课文(20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快乐读书吧》,让学生跟读。

2.学生课本自读。

3.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4.学生默写生字词。

5.学生小组讨论,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拓展(15分钟)教师设计相关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5. 巩固(1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或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做简单总结。

六、课后作业1.默写课文生字词。

2.思考课文中的情感,写一篇读后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课文《快乐读书吧》展开,通过朗读、理解、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情感表达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需要加强相关练习和引导。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朁给老师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教案一. 教材分析《快乐读书吧》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后的推荐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文内容主要包括课后的推荐书籍介绍和阅读指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此外,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推荐。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课后的推荐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课后的推荐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推荐书籍的内容和特点。

2.谈话法: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读书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课后推荐书籍的内容和特点,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带好书包,准备好阅读的书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关注课后的推荐书籍。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推荐书籍的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进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巩固。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拓展,如阅读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相似题材的书籍。

6.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学生的阅读成果。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优秀教案

部编版⼩学语⽂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优秀教案快乐读书吧:⼗万个为什么教学⽬标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的⽣动。

2.能⾃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课上学过的⽅法去理解。

3.了解科学世界⾥的奥秘,乐于分享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保持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的⽣动;能⾃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课上学过的⽅法去理解。

教学策略1.将以前学习的读整本书的⽅法迁移到本单元“快乐读书吧”荐读作品的阅读中去。

2.迁移前⾯课⽂中习得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写批注等。

3.利⽤“⼩贴⼠”的功能,指导阅读科普作品的⽅法。

4.运⽤“联结”策略,加深学⽣的阅读体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准备《⼗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

教学课时机动第1课时(读前指导课)课时⽬标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万个为什么》内容的有趣和语⾔的⽣动。

2.能⾃主阅读《⼗万个为什么》,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课上学过的⽅法去理解。

教学过程板块⼀提出问题,导⼊阅读主题1.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单元导读:蓝天、森林、⼤海,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2)⽣齐读。

2.引导提出问题。

(1)师引导:通过这⼀单元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其实⾯对⾝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要喝⽔?为什么⽔能灭⽕?为什么⽔不会燃烧?……请⼤家也试着提⼀提吧!(2)⽣尝试提出问题。

3.推荐科普作品。

师引导:这些平淡⽆奇的事物,引发了⼀个个“为什么”。

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今天,让我们⼀起⾛进“快乐读书吧”,到科普作品中去寻找答案吧!(课件出⽰:读科普作品)【设计意图】紧扣本单元⼈⽂主题和语⽂要素,采⽤“提问”的策略,激发学⽣的阅读兴趣,导⼊科普作品这⼀阅读主题⾃然就⽔到渠成。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教案
4.老师最近正在读书,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是苏联作家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收集了伊林最著名的短篇科普作品《房屋漫游记》《原子世界旅行记》和《在你周围的事物》等。他在这本书里,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屋内旅行,对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又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我给大家出示其中的一个问题,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2.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主要写的是哪些方面的问题?
(这套书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
3.《十万个为什么》提出了哪些有趣的问题?
(乘热气球能环游世界吗?时光能倒流吗?为什么飞机不像鸟儿一样展翅飞行?地球究竟是正在变冷还是变暖……)
4.希望同学们一定挤时间多读书,如果你爱上了读书,今生将受益无穷。
板书
设计
十万个为什么
理解科学术语的方法
明白书中道理
创造新的研究成果
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人物特点,读懂《十万个为什么》中蕴含的道理,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教学
难点
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读书汇报卡
教学设计
二次修改
新课
教学
()分钟
一、借助名言,激发情感。
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面包放久了会发硬?为什么水能带走脏东西……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快来读读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吧!
(板书:十万个为什么)
2、你读过这本书吗?
1.相互说一说,你最近读了什么科普作品?把它介绍一下吧。
2.有谁读过关于科普作品,介绍给大家听一听。
3.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成长,都经历过成长的苦恼和困惑。在这过程中,有许多记叙科普书籍,可以为我们排忧解难,伴随我们成长。今天,老师就向你们推荐《十万个为什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快乐读书吧[教学目标]1.产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能自主阅读苏联、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普作品,了解生活中的十万个为什么。

2.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难点]产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能自主阅读苏联、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普作品,了解生活中的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了解学生阅读基础1.导入: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沉浸在有关科技的学习中,除了本单元阅读的这些科普知识和作品,你还知道哪些科普知识或作品?你是通过哪些途径知道的?(预设:科学类电视节目;看《十万个为什么》)2.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许多科普知识。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感受科普知识的美丽,探究科普知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二、初步了解米·伊林及其作品《十万个为什么》1.认识作者。

2.内容导读。

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兴味的问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

比如:是谁发明细瓷器的?有没有硬的液体?穿三件衬衣暖,还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衬衣暖?为什么水不会燃烧?伊林用浅显易懂却又富有启发性的道理,娓娓地向读者进行解释。

3.引导学生读课本中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的片段。

(1)从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从生活中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2)这本书不仅内容有趣,语言也非常生动,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4.阅读方法点拨。

(1)阅读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科技术语。

这时候要运用在课本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

(2)读完后,想想书中讲得是否有道理?关于疑问,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三、拓展阅读1.中国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

这套丛书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

书中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乘坐热气球能环游世界吗?时光能倒流吗?为什么飞机不像鸟儿一样扇翅飞行?地球究竟正在变冷还是变暖……如果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去读一读这套书。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在阅读科普作品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学会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3.能感受阅读科普作品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引导: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

比如,为什么水能灭火?为什么会有地震?为什么面包放久了会硬?世界上有这么多神奇的事,你们想到哪些了呢?试着提一提吧。

2.学生试着提问题。

3.教师小结:这些平淡无奇的事物,引发了一个个“为什么”。

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快来读一读科普作品吧!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到科普作品中去寻找答案吧!板块二聚焦内容,互动交流1.快速回忆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通过开展活动,学生自主探究文中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2.活动一:我来说,你来猜。

(1)教师引导:米·伊林给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2)猜谜游戏:教师出示谜语,各小组抢答。

①为什么烟会走烟筒出去,而不向屋里冒?②煤油燃烧的时候,从哪里来的烟?③为什么炉子里的柴会毕剥作响?④为什么烘烤的马铃薯有一层硬皮,而煮的却没有?3.过渡:你们看,米·伊林不仅把简单的事物写得如此有趣,让平淡无奇的生活散发出了科学的光芒,他还把科学知识变成了一幅幅插图、一个个故事呢!4.活动二:看插图,讲故事。

(1)课件出示炉子的图片,教师指名讲述。

(2)课件出示镜子的图片,教师指名讲述。

(3)课件出示厨房的图片,教师指名讲述。

5.过渡:我们知道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与一般的科普作品不同。

这本书不仅内容有趣,而且在写法上也有很鲜明的特点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6.品读文段,关注写法。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二》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二》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二》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快乐读书吧二》的内容和主题;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3.学会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3.让学生明白读书的乐趣,鼓励他们勤奋学习。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引导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1.课文《快乐读书吧二》的课本或彩印资料;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3.教学录音机或其他音频播放设备;4.学生课桌椅整齐摆放。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引入《快乐读书吧二》这篇课文,介绍课文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朗读课文(10分钟)学生齐读课文,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第三步: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句子,探讨理解课文的关键。

第四步:理解课文(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具体内容,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五步:互动问答(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回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六步: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对《快乐读书吧二》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然而,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提问环节可以更具针对性,激励学生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得到了增强,课文的重点内容得到了学生掌握。

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资源,引入更多趣味性教学元素,提升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快乐读书吧二》这篇课文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1.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2.让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厚薄大小不相同,世界万物都包容,只要你能打开看,增加知识力无穷。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书)
你们喜欢读书吗?为什么?(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

)
就让我们一起到书的世界里看一看吧。

二、指导方法,交流体会。

1.出示《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封面。

师: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你能了解到什么呢?
(师相机介绍:中文题目、英文题目、作者、译者、图、出版社)
2.作者及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米·伊林(1895—1953),苏联著名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

致力于写作通俗科学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房间的故事》《山与人》《人与自然》《在你周围的事物》等。

内容简介:《十万个为什么》的书名是截取了英国作家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首小诗“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一句,在俄语中,“十万”用以形容数量之多,其实这本书并没有十万个问题。

米·伊林创作了这本书,他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兴味的问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

3.这是一部科普作品,同学们知道该怎么阅读这类作品吗?
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1)找出不懂的科技术语,通过上网查资料、与同学交流、请教老师或家长等多种方式弄明白,才能理解文章;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3)反复揣摩语言,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
(4)读完之后思考总结,对于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深入研究,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

4.课件出示书中的一段内容,学生交流。

教师节选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5.教师小结: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回答。

书中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
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要去读一读了呢?课下同学们找来这本书,读一读吧。

三、阅读推荐。

1.世界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如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等。

读了这些书,你一定会为科学世界里有那么多的奥秘而惊奇。

2.选择其中一本读一读,然后写一写自己的读书心得。

本次教学主要以导入为主,通过摘选片段,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通过指导读科普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

本次教学还需要改进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让学生畅谈读书收获这个环节没有充分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