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医疗问题,对患者的康复和医疗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以下是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详细探讨。
一、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1.保持医院环境整洁,定期清扫和消毒诊疗区域、病房和公共区域。
2.加强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3.合理设置洗手间、浴室等设施,确保其清洁卫生。
4.加强对医院垃圾和废物的管理,严格执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规定。
二、实施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1.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特点,合理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并严格执行分区管理措施。
2.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做好个人防护。
3.加强医疗器械和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其达到无菌要求。
4.对患者床位、诊疗器械、高频接触表面等定期进行消毒。
三、加强手卫生管理1.医务人员应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
2.为医务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手消毒剂和洗手设施,确保其随时可进行手卫生。
3.对手卫生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提高手卫生的意识和执行力度。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1.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定严格的抗生素使用指南和政策。
2.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原体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3.加强对抗生素耐药情况的监测,及时调整抗生素使用策略。
五、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1.加强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2.制定并落实感染防控规章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遵循规范。
3.加强感染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隐患。
六、加强患者和探视者管理1.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对探视者进行管理,要求其遵守医院感染防控规定,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3.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限制其探视他人,以减少感染风险。
七、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科研工作1.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与医疗环境、医务人员或其他患者接触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手卫生及感染控制1.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包括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洗手或使用洗手液进行手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在与患者接触时防止血液、体液或其它物质的直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医疗器械的洗消与消毒必须符合规范操作,避免医疗器械传播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二、环境清洁与消毒1.医院内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清理,保持医院内的环境清洁、干燥和卫生。
2.医疗设备、床单、手术器械等物品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消毒和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隔离病房的建立和管理对于感染病例的控制至关重要,患者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分别实行呼吸道、肠道、血液等不同类型的隔离措施。
三、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1.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及时掌握感染病例及其流行趋势,并制定相应措施。
2.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确保医院感染事件能够及时上报和跟踪,发现和解决医院感染问题。
四、患者的预防措施1.医院应加强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于个人卫生和感染控制方法的认识和重视。
2.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3.患者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持续的护理和监测,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五、院内感染管理团队1.建立院内感染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的方案,并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工作。
2.感控团队应定期开展与感控相关的研究和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六、医护人员的接种防控1.对于容易感染或传播的疾病,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接受治疗或护理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2.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3.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4.加强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1.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操作医疗器械、进入和离开病房等环节均需保持良好的手卫生。
2.使用洗手液或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确保手部清洁。
3.戴手套可以替代手卫生,但手套不能替代洗手。
4.加强手卫生设施的配置,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三、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1.医务人员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2.根据不同操作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和鞋套等。
3.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四、加强呼吸道感染的预防1.针对所有进入医疗机构的伴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人员,采取早期感染控制措施。
2.加强医院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严格执行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五、加强医疗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与灭菌1.各种医疗器械、器具、织物、环境和医疗废物等均需进行严格的消毒与灭菌处理。
2.根据物品的性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化学消毒、物理消毒等。
3.加强消毒灭菌设施的配置,确保消毒效果。
六、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1.加强患者的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遵守医院规章制度。
2.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和防控能力。
七、加强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与管理1.定期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识别感染风险高的环节和区域。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交叉感染、爆发流行等。
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一、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应制定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2.设立感染管理部门: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全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对感染事件进行监测、调查和处理。
3.加强感染防控培训: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感染源的管理1.严格病人入院筛查: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感染病原体筛查,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病人。
2.加强病人和家属的教育:向病人和家属宣传感染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3.加强病原微生物监测:对医院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监测,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三、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1.建立感染监测体系: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
2.加强感染病例登记:医院应加强对感染病例的登记和报告工作,分析感染发生的趋势和原因,为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3.开展感染暴发调查:对发生的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找出感染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四、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管理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医院应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五、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的监督管理1.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效果。
2.定期检测消毒灭菌效果:医院应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有哪些(手卫生消措施隔离措施等)

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有哪些(手卫生消措施隔离措施等)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有哪些(手卫生消措施,隔离措施等)在医院环境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防控的几个方面,包括手卫生消措施以及隔离措施等。
手卫生消措施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应时刻保持手部的清洁卫生。
具体措施如下:1.勤洗手:医务人员应定期洗手,并在工作前、工作后、接触患者前后洗手,特别是接触污染物品或患者分泌物后都要彻底清洗双手。
2.正确洗手方法:使用温水和肥皂,搓揉双手的掌心、指缝、指甲和手背,确保清洁彻底。
洗手时间不得少于20秒,并用纸巾擦干双手。
3.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如果无法取得洗手条件,医务人员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或消毒剂,彻底擦拭双手。
4.巧妙佩戴手套: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执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时应佩戴手套,佩戴前后要洗手。
5.避免触摸面部:医务人员在佩戴手套后,应避免触摸自己的面部,防止将病原体传播到其他部位。
隔离措施医院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传染病的蔓延。
隔离措施分为标准预防措施、物理隔离措施和抗生素预防措施。
1.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在与各类患者接触时都应当遵循标准预防措施。
这包括戴口罩、戴手套、穿手术衣和戴帽子等。
预防措施的具体要求应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点而定。
2.物理隔离措施:对于已经被诊断感染或具有高传染性的患者,需要进行物理隔离。
医院应设立单独的隔离病房,确保患者与其他人互相隔离。
3.抗生素预防措施:针对某些特定的感染疾病,医生可能会根据临床情况开具抗生素进行预防。
这种措施主要用于控制某些细菌感染的传播。
其他防控措施除了手卫生消措施和隔离措施外,医院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这些措施包括:1.清洁和消毒: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病房、手术室、器械和床单等物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环境的卫生。
2.良好的通风系统: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有助于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和纠纷。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管理1.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分析感染原因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提高感染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制定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得到落实。
二、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1.保持医院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对于患者接触频繁的物体表面、设备和设施。
2.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设置发热疱疹预检分诊点,做到合理分诊,防止交叉感染。
3.加强病室内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降低感染风险。
4.对于被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地面,应立即进行清洁和消毒。
三、严格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1.加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病原体通过操作过程中的交叉传播。
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特点,合理运用隔离技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分开,减少感染风险。
四、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1.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和包装要求,确保废物得到安全、规范的处理。
2.加强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过程的管理,防止废物的泄漏和污染。
五、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1.加强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2.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感染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的感染防控团队,共同应对医院感染挑战。
六、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与沟通1.向患者和家属宣传感染防控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提供针对性的感染防控指导。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管理、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严格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以及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与沟通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医疗服务而感染的疾病,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1.1 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手卫生培训,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和操作技巧。
1.2 使用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先后、进行无菌操作先后,应正确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
1.3 推广单次使用手套: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单次使用手套,并在使用后及时更换,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2.1 严格执行器械消毒灭菌标准:医疗器械应按照规定的消毒灭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
2.2 定期检测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消毒灭菌效果。
2.3 加强医疗器械的清洁与维护:医疗器械在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洁和维护,防止污染和细菌滋生。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3.1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医院各科室应定期进行环境消毒,特殊是重点区域和设施,如手术室、病房、洗手间等。
3.2 加强医疗废物处理:医院应建立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确保废物的正确分类、包装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提高空气质量:医院应定期检测和维护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减少空气传播感染的风险。
四、加强患者管理4.1 严格执行患者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医院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4.2 提倡患者个人卫生:医院应加强对患者个人卫生的教育,鼓励患者勤洗手、保持清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4.3 加强患者家属的宣教:医院应向患者家属宣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引导其正确配合医院的防控工作。
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5.1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感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院感防控措施

院感防控措施一、引言医院感染(简称院感)问题一直是医疗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环境的日益复杂,院感防控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院感的传播。
本文将围绕院感防控措施展开论述,以期为医疗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严格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院感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手卫生规范,要求医务人员遵守手卫生制度,掌握正确的洗手和手消毒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5点:洗手设施: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包括洗手池、干手器、洗手液等,确保洗手设施的清洁卫生。
洗手方法: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每次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后应及时洗手。
手消毒:在无法洗手的情况下,应使用手消毒剂进行消毒。
监督与考核: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手卫生的监督与考核,确保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手卫生制度。
手卫生宣传: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三、加强清洁消毒清洁消毒是预防院感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疗机构应制定清洁消毒制度,定期对病房、治疗室、手术室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
具体包括以下5点:清洁频次:根据场所的使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确定合理的清洁频次,确保场所的清洁卫生。
清洁方法:采用正确的清洁方法,包括机械清洁和化学清洁等。
消毒方法:根据场所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
监督与考核:医疗机构应加强清洁消毒的监督与考核,确保场所的清洁卫生质量。
清洁消毒宣传:加强清洁消毒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清洁消毒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四、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院感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疗机构应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规范,规范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
具体包括以下5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根据抗菌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耐药性等特点,实行分级管理,限制不合理的用药。
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职业危害
物理因素:针刺伤、噪声、放射线 化学因素:消毒剂 、麻醉废气、化疗药物 生物因素: SARS、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
炎病毒、艾滋病毒、结核杆菌
4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暴露于HBV 3-10%暴露于HCV 0.2-0.5%暴露于HIV
8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医务人员锐器伤处理
伤口紧急处理 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部位的血液; 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皮肤用肥皂流动水冲洗, 粘膜用生理盐水冲洗); 使用消毒液如碘酊、酒精或碘伏消毒伤口, 必要时包扎伤口。
9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医务人员锐器伤处理
报告 报告部门负责人(医生向科主任报告、护士 或工勤人员向护士长报告) 登记锐器伤表格并请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交 防保科 防保科立即通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评估 刺伤情况并指导处理。 锐器伤后应在4h内完成评估和处置,最长不 超过24小时。
11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医务人员防护 用品的使用
12
常用防护用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3
口罩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纱布口罩 普通医用口罩 外科口罩
–可能会出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到皮肤或 工作服时
医用防护口罩(如N95 口罩) – 气源性感染的预防
10
医务人员锐器伤处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随访 首先确定病人是否具有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 HIV等),如未进行检测须立即抽患者血液进行检 查。防保科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免费化验单、 疫苗(乙肝疫苗,防保科开具证明到医院药房领 取)、药物(市CDC提供AZT、拉米夫定、双汰芝、 茚地那韦)。 追踪和随访:防保科负责督促锐器伤当事人按时进 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负责追踪确认化验结果和服 用药物,配合医生进行定期监测随访,随访时间见 流程图。 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事故当事人严格保密,不 得向无关人员泄露事故当事人的情况。 在锐器伤处理过程中,防保科和感染管理科要为 锐器伤当事人提供咨询,必要时请心理医师帮助 减轻其紧张恐慌心理,稳定情绪。
2、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 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3、应正确佩戴口罩。
15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如何正确穿戴防护用品?
根据需要选择,并正确佩戴口罩
外科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
16
口罩的正确佩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将口罩戴上,金属软条应该向上。
2.头带分别绑于头顶后及颈后。
N95为滤料的等级,该等级滤料对非油 性颗粒的过滤效率不小于95%。
1414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普通医用口罩;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 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 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Guidelin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borne pathogen
视频:
如果唾液是红色 RUNYES.mpg
2009-03-02 发布
2009-09-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
21
21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元松 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应正确佩戴护目镜和防护面罩。
22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手套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 规格的手套. (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 手套。 (2)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 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 (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 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 (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 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 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医院感染 防控的关 键措施?
1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防控措施之一:职业防护 防控措施之二:手卫生 防控措施之三:隔离
2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职业防护
ICS 13 .100 C52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213-2008
5
避免锐器伤的方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禁止双手重新盖帽
使用后,应立即丢 入尖锐物收集箱
洗手、戴手套
应用重新盖帽装置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 6 床边、小车顶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香港玛丽医院预防针刺伤
7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安全注射的定义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对卫生保健人员不构成任何危害; 注射产生的废弃物不对社会构成危害
3.将双手的食指及中指由中央顶部向两旁同 时按压金属软条。
4.检查妥当。正确检查:以双手轻按口罩,然後刻意呼吸, 空气应该不会从口罩边 缘泄漏。负压检查:以双手轻按口罩, 然後刻意呼吸,口罩中央会稍凹陷。
19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摘口罩的程序
2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将金属软条向内按压至该部份压成鼻梁形状。
4.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鼻至下巴,紧贴面部。
17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不正确佩戴口罩
18
N95口罩的正确佩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按面型选择普通/细码型号,拉松头带。 金属软条向上,将手穿过头带。
2.戴上口罩,头带分别置於头顶後及颈後。
2、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 3、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