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可行性研究报告ed
海水淡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海水淡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淡水资源的短缺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全球有许多地区缺乏淡水资源,而且许多地区的淡水资源正日渐减少,这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而海水淡化技术可以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使之变成可以使用的淡水资源,因此对海水淡化技术进行可行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海水淡化技术概述1. 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将海水蒸发,然后再将蒸汽冷凝成淡水的技术。
这种技术虽然能够获得高纯度的淡水,但是能耗高,成本较大。
2. 反渗透法反渗透法是一种利用高压将海水通过半透膜,使盐分被隔离出去,得到淡水的技术。
这种技术成本相对较低,但是设备要求高,操作较为复杂。
3. 干湿混合法干湿混合法是一种将海水与水蒸气接触,使水蒸发,然后将蒸汽冷凝成淡水的技术。
这种技术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对环境要求较高。
4. 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利用太阳能的光热效应,将海水加热蒸发,然后将蒸汽冷凝成淡水的技术。
这种技术成本低,对环境友好,但是效率较低。
以上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海水淡化技术,其中反渗透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三、海水淡化技术的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已经相对成熟,各种技术都有一定应用和发展。
尤其是反渗透法,已经在许多海水淡化厂得到了成功应用。
因此技术可行性较高。
2. 成本可行性海水淡化技术在初期投资较大,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成本逐渐降低。
尤其是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成本较低。
因此成本可行性也是存在的。
3. 环境可行性海水淡化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主要是因为排放废水和废盐对环境的污染。
但是通过科学处理和后期处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环境可行性也是存在的。
四、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前景1. 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将会带来海水淡化技术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淡水资源的需求。
2. 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因为其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海水淡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海水淡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使之成为适合人类生活和农业灌溉的淡水的过程。
由于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海水淡化被视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海水淡化技术面临着高能耗、高成本和环境影响等挑战,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评估海水淡化的可行性,即根据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考虑,探讨海水淡化是否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可行方案,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海水淡化技术、成本和环境影响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当前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应用情况。
2. 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海水淡化项目的运营数据,如能耗、成本、产水量等。
3. 经济评价:使用相关工具和方法对海水淡化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进行评估,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收期等。
4. 环境评价:评估海水淡化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盐排放等。
5. 建议和对策: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提高海水淡化的可行性。
四、研究结果1. 技术可行性:海水淡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可以满足人类对淡水的需求。
2. 经济可行性:目前海水淡化项目的运营成本较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效应的发挥,成本将逐渐降低。
3. 环境可行性:海水淡化项目对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有一定影响,但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盐排放处理措施,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建议和对策1. 技术改进:继续推动海水淡化技术的研发,降低能耗和成本,提高产水效率。
2. 规模效应:鼓励大规模海水淡化项目的建设,以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3.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海水淡化项目的发展和应用。
4. 环境保护:加强海水淡化项目对环境的监管和管理,确保盐排放处理达到标准。
六、结论海水淡化技术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目前仍面临着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挑战。
通过技术改进、规模效应、政策支持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可以提高海水淡化的可行性,并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作出贡献。
海水淡化可行性研究报告ed

10000m3/d海水淡化可行性研究报告(反渗透技术)(水质工程第二小组)研究报告(课题组人员*表示组长)*周飒 邓时海 章腾 钟慧慧 成都 王妍 叶露 张雅桐 张希 王胜伟 谢欢 詹烈云北京交通大学目录1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海水淡化技术 (2)1.1我国水资源现状 (2)1.2海水淡化技术 (3)2 现行海水淡化技术的比较 (3)2.1一般海水淡化处理方法优缺点 (3)2.1.1离子交换法(IE) (3)2.1.2电渗析法(ED) (3)2.1.3其他方法 (4)2.2反渗透法(RO)在海水淡化处理中的优势 (4)2.2.1反渗透法处理的优势 (4)2.2.2反渗透法优于离子交换法 (5)3 海水淡化反渗透法设计方案 (6)3.1反渗透法处理的平面图及系统图 (6)3.1.1反渗透法处理的平面图 (6)3.1.2反渗透法处理的系统图 (7)3.2反渗透法处理的工艺流程 (7)3.3反渗透法处理工艺过程中注意事项 (8)3.4处理过程中水质的变化 (9)3.5工艺中装置的选择 (11)3.5.1泵的选择 (11)3.5.2反渗透膜组件的选择 (13)3.5.3各构筑物体积 (14)4 成本分析4.1造水成本的各项费用4.2工艺总费用 (15)参考文献: (16)10000m/d海水淡化可行性研究报告3第二小组1(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北京 100044)海水淡化是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截止到2003年,世界上已建成和已签约建设的海水淡化厂的日处理能力达到3600万吨。
目前海水淡化已遍及全世界125个国家和地区,淡化水可以养活世界5%的人口。
随着人们对海水淡化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普遍认同,多种海水淡化技术也应运而生。
本文重点对现行的多种处理方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膜处理法和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并对膜处理技术在海水淡化工程中的优势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套膜处理的可行性方案,对未来的技术发展进行探讨和展望。
海水淡化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海水淡化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海水淡化技术概述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包括蒸馏法、离子交换膜法和反渗透法等几种主要方法。
蒸馏法是将海水加热至沸点,蒸汽凝结后收集凝结水;离子交换膜法是利用特殊的半透膜将盐分滤除;反渗透法利用高压将海水通过逆渗透膜,盐分则被截留在膜外。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水资源需求。
二、海水淡化技术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情况1. 中东地区:由于中东地区淡水资源极为稀缺,海水淡化技术在该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家建设了大型海水淡化厂,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淡水资源。
2. 亚洲地区: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海水淡化技术研究方面领先,海水淡化技术在这些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东南亚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逐渐推广海水淡化技术。
3. 欧美地区:欧美地区由于淡水资源相对丰富,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
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欧美地区也开始关注和研究海水淡化技术。
三、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水淡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新型材料、高效膜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使海水淡化技术更加高效、节能。
2. 多元化应用:海水淡化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海岸地区,还可以在内陆地区利用盐湖、咸水湖等水源进行海水淡化,扩大了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范围。
3. 经济可行性:随着海水淡化技术成本的不断降低,海水淡化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逐渐减少,海水淡化技术将更加经济可行,为世界各地提供更多的淡水资源。
四、结论海水淡化技术是一种可行的水资源补给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全球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海水淡化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海水淡化技术的支持和投资,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海水淡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海水淡化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评估海水淡化技术的可行性。
海水淡化是一种将海水转化为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的技术,对于缓解淡水资源紧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目前主要的海水淡化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我们发现海水淡化技术在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克服,包括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和成本等方面。
因此,我们建议在推广和应用海水淡化技术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1.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淡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传统的淡水资源已经面临着枯竭的风险,因此需要寻找替代的水资源。
海水淡化技术在解决淡水短缺问题方面具有潜力,因为地球上的大部分水资源都是海水。
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化为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为解决淡水资源紧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2.主要海水淡化技术目前,主要的海水淡化技术包括蒸馏法和逆渗透法。
2.1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将海水加热并蒸发,然后通过冷凝将蒸汽转化为淡水的方法。
蒸馏法的优点是能够去除海水中的几乎所有杂质,产生高质量的淡水。
然而,蒸馏法需要大量的能源,并且设备成本较高。
2.2逆渗透法逆渗透法是一种通过半透膜将海水中的盐分和其他杂质分离出去的方法。
逆渗透法的优点是能耗低,设备成本相对较低。
然而,逆渗透法需要高压力来推动水通过半透膜,这会导致能源消耗增加。
3.可行性评估在可行性评估中,我们综合考虑了技术、环境和经济等因素。
3.1技术可行性从技术角度来看,海水淡化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现代海水淡化设备已经具备较高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大规模淡水供应的需求。
此外,技术创新和改进仍在不断进行,使得海水淡化技术更加可靠和高效。
3.2环境可行性海水淡化技术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蒸馏法需要大量的能源,可能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和碳足迹。
逆渗透法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浓盐水废液,对当地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因此,在推广和应用海水淡化技术时,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如能源的可再生利用和废液的合理处理。
海水淡化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参考范文)

海水淡化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海水淡化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说明该海水淡化项目计划总投资4652.4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668.0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84%;流动资金984.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16%。
达产年营业收入7646.00万元,总成本费用5950.22万元,税金及附加88.87万元,利润总额1695.78万元,利税总额2018.55万元,税后净利润1271.8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746.7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6.45%,投资利税率43.39%,投资回报率27.34%,全部投资回收期5.16年,提供就业职位145个。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项目承办单位的管理决策层要以求实、科学的态度,严格按国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要求,在全面完成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做到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以客观公正立场、科学严谨的态度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科学的评价。
......主要内容:项目概况、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市场空间分析、项目方案分析、选址科学性分析、项目土建工程、工艺技术分析、项目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分析、项目职业安全、建设风险评估分析、项目节能、项目计划安排、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可行性、总结及建议等。
第一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海水淡化项目(二)项目选址xxx产业发展示范区(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15200.93平方米(折合约22.79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2.89%,建筑容积率1.34,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5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0.95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15200.93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8039.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369.25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5164.76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1342.74平方米。
海水淡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海水淡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心提示:海水淡化利用项目投资环境分析,海水淡化利用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海水淡化利用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海水淡化利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海水淡化利用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海水淡化利用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海水淡化利用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海水淡化利用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海水淡化利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专业编写:海水淡化利用项目建议书海水淡化利用项目申请报告海水淡化利用项目环评报告海水淡化利用项目商业计划书海水淡化利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海水淡化利用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海水淡化利用项目规划设计咨询海水淡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键词】海水淡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
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
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2023)日处理10万吨海水淡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一)

(2023)日处理10万吨海水淡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一)(2023)日处理10万吨海水淡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一、背景海水淡化是解决海岛及沿海地区淡水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海水淡化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海水淡化项目也逐渐增多。
本文旨在探讨(2023)日处理10万吨海水淡化项目的可行性,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市场分析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淡水资源日益紧缺。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既能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又能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
在市场需求方面,海岛和沿海地区是海水淡化项目的主要市场。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海水淡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主要分为热法和膜法两种。
其中膜法技术相对来说更为成熟,能够实现高效的海水淡化效果。
同时,我国在海水淡化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多进展,拥有相应的研究和生产经验,为项目的技术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市场前景很好,但对于企业而言,我们还需要关注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目前海水淡化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成本仍然较高,需要仔细权衡成本和收益,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也需要密切注意政策变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定合理的项目规划和管理。
五、环境评价海水淡化项目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
评估结果将为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使项目更具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六、风险因素任何项目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海水淡化项目也不例外。
在项目实施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方案。
同时,项目的实施和运营也需要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项目顺利运行,取得可持续的效益。
七、结论(2023)日处理10万吨海水淡化项目在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多个方面都有较为良好的前景。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影响和各种风险因素,制定全面的规划和管理方案,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收益。
八、建议为了确保(2023)日处理10万吨海水淡化项目的顺利实施,我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市场调研,确定项目建设的地点和市场需求情况;2.依托国内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3.充分计算投资、运营和维护成本,制定合适的项目规划和管理方案;4.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环境评估,制定详细的环保措施;5.从多个角度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全面的风险管理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0m3/d海水淡化可行性研究报告(反渗透技术)(水质工程第二小组)研究报告(课题组人员*表示组长)*周飒 邓时海 章腾 钟慧慧 成都 王妍 叶露 张雅桐 张希 王胜伟 谢欢 詹烈云北京交通大学目录1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海水淡化技术 (2)1.1我国水资源现状 (2)1.2海水淡化技术 (3)2 现行海水淡化技术的比较 (3)2.1一般海水淡化处理方法优缺点 (3)2.1.1离子交换法(IE) (3)2.1.2电渗析法(ED) (3)2.1.3其他方法 (4)2.2反渗透法(RO)在海水淡化处理中的优势 (4)2.2.1反渗透法处理的优势 (4)2.2.2反渗透法优于离子交换法 (5)3 海水淡化反渗透法设计方案 (6)3.1反渗透法处理的平面图及系统图 (6)3.1.1反渗透法处理的平面图 (6)3.1.2反渗透法处理的系统图 (7)3.2反渗透法处理的工艺流程 (7)3.3反渗透法处理工艺过程中注意事项 (8)3.4处理过程中水质的变化 (9)3.5工艺中装置的选择 (11)3.5.1泵的选择 (11)3.5.2反渗透膜组件的选择 (13)3.5.3各构筑物体积 (14)4 成本分析4.1造水成本的各项费用4.2工艺总费用 (15)参考文献: (16)10000m/d海水淡化可行性研究报告3第二小组1(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北京 100044)海水淡化是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截止到2003年,世界上已建成和已签约建设的海水淡化厂的日处理能力达到3600万吨。
目前海水淡化已遍及全世界125个国家和地区,淡化水可以养活世界5%的人口。
随着人们对海水淡化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普遍认同,多种海水淡化技术也应运而生。
本文重点对现行的多种处理方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膜处理法和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并对膜处理技术在海水淡化工程中的优势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套膜处理的可行性方案,对未来的技术发展进行探讨和展望。
1.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海水淡化技术1.1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因此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同时,我国的淡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并且水体污染加剧了我国可利用淡水资源的匮乏程度。
在资源性缺水的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快,人口数量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水资源缺口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1第二小组组长:周飒;成员包括邓石海、章腾,成都,钟慧慧、张雅桐,张希、叶露,詹烈云、王胜伟,王妍、谢欢1.2海水淡化技术在已经开发的20余种海水淡化技术中,离子交换法(IE),电渗析法(ED),及膜处理法(RO,MSF,MED)等已经达到了工业生产的应用规模。
离子交换法制淡水是将海水中所有离子全部吸附在离子交换树脂上,也就是说离子交换树脂将海水中的“离子”几乎全部“截流”了,从而达到海水淡化的目的;电渗析法是利用电场的作用,强行将离子向电极处吸引,致使电极中间部位的离子浓度大为下降,从而制得淡水的;反渗透法是一种膜分离淡化法,该法是利用只允许溶剂透过、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将海水与淡水分隔开;膜蒸馏法是膜技术与蒸馏过程相结合的膜分离过程,它以疏水微孔膜为介质,在膜两侧蒸气压差的作用下,料液中挥发性组分以蒸气形式透过膜孔,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多效蒸馏法是海水淡化技术中较早发展成功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高温蒸汽与海水的温差进行热交换后,将蒸发出的水蒸汽冷凝并收集而成。
2.现行海水淡化技术的比较2.1一般海水淡化处理方法优缺点2.1.1离子交换法(IE)离子交换法是目前除盐最彻底的水处理技术。
预处理简单,工艺成熟,出水稳定,初期投入低等优点使其在海水淡化工程中普遍应用。
但是本方法仅仅原水低含盐量的应用区域运行成本较低,而在含盐量高的区域,运行成本高降低了它在海水淡化除盐中的经济优势。
并且由于离子交换床阀门众多带来的操作复杂的问题以及再生废水和床层繁殖细菌造成的环境威胁严重阻碍了离子交换法的广泛应用。
2.1.2电渗析法(ED)电渗析过程工艺简单,除盐率高,操作方便。
但是水回收率低,而且对不带电荷的物质如有机物、胶体、微生物、悬浮物等无脱除能力,存在对水质要求较严格,需对原水进行预处理等缺点。
这使其在苦咸水淡化工程中的应用受到局限。
2.1.3其他方法1)膜蒸馏(MED)膜蒸馏法截留率高,操作压力较其他膜分离技术低,并且可以有效利用余热等廉价能源满足相对较低的操作温度。
但是膜蒸馏方法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缺乏价格低、通量大,耐用性好的膜——尤其是中空纤维膜,尚未设计出传热、传质性能优良的膜组件。
并且膜蒸馏过程中的膜污染和膜润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同时热量利用率低和膜蒸馏过程的能耗大的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膜蒸馏方法的应用也受到了限制。
2)多级闪蒸(MSF)多级闪蒸从70年代开始就大量使用,技术已经成熟,但是从投资、材料、能耗、运行管理等方面考虑都限制了该方法在苦咸水淡化中的应用。
3)冷冻法冷冻法处理苦咸水能耗高,难以规模化,只能取出水中无机盐离子,因而难以得到推广。
2.2反渗透法(RO)在海水淡化处理中的优势2.2.1反渗透法处理的优势反渗透技术是当今较先进、较稳定且有效的除盐技术。
与传统的水处理技术相比,膜技术具有很多优点。
比如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自动控制、无污染、运行成本低等,尤其是几种膜技术的配合使用,再辅助其他水处理工艺,如石英砂、活性炭吸附、脱气、离子交换、UV杀菌等。
特别要提的是当原水含盐量较高时反渗透膜处理对运行成本影响不大。
反渗透技术有效地弥补了水回收率低的弊端,并且对于有机物、胶体、微生物、悬浮物等有较好的脱除能力。
因此反渗透技术在海水淡化效率上明显超过电渗析法。
此外,反渗透技术中的膜和膜组件比较成熟,为其在海水淡化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并且反渗透技术投资和能耗较少,容易实现自动控制,因此较其余膜分离技术和多级闪蒸技术更有优势。
2.2.2反渗透法优于离子交换法1)占地面积的比较:反渗透法相对离子交换法占地面积小。
原因是离子交换法需要酸、碱再生需要酸、碱贮槽和废水处理池,见表1;2)酸碱消耗与环保离子交换法全年要消耗大量的酸和碱。
在酸、碱贮运、树脂再生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酸碱废水。
所以反渗透法在环保方面比离子交换法有更大的优势;3)浓水回收率据经验反渗透的回收率在75%左右,离子交换法回收率在88%,但反渗透浓水只是在盐份上较高,其浊度都比原水好。
对水重复利用较好的厂家通常都将浓水引入到其它系统可以实现对很高的系统回收率;4)运行成本反渗透法运行成本低是有明显的优势,由于反渗透除盐方法,极易实现自动控制,人工干预小,人工成本也比离子交换法低, 反渗透法年节约成本112万元。
见表2。
3表1 生产10000m/d除盐水的占地面积比较项目2离子交换法(m2)反渗透法(m)预处理,一级除盐部分16600 19400 精除盐部分15000 12600 废水处理部分16000 5000 其他17800 17000 合计65400 54000表2 水运行成本项目离子交换法(元/吨)反渗透法(元/吨)水成本(原水按1.5元/吨) 1.5/88%=1.70 1.5/70%=2.14 酸成本(盐酸按500元/吨)500*0.47*0.001=0.24碱成本(碱按1000元/吨)1000*0.73*0.001=0.73电耗成本(按0.48元/kwh)0.84*0.48=0.40 1.08*0.48=0.52 合计 3.07 2.66 *0.47代表离子交换法吨水耗酸量,0.73代表离子交换法吨水耗碱量0.84代表离子交换法吨水耗电量,1.08代表反渗透法吨水耗电量综上所述,从长期效益来看,反渗透法无论在水处理质量上,还是综合经济效益方面比较都优于离子交换法,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由于酸碱等废液引起的环境污染,因此反渗透法在海水淡化工程上的经济效益最高。
3.海水淡化反渗透法设计方案:3.1反渗透法处理的平面图及系统图3.1.1反渗透法处理的平面图图1:反渗透膜法设计方案平面图3.1.2反渗透法处理的系统图图2:反渗透膜法设计方案二维系统图图2反渗透系统图各部分装置名称:3.2反渗透法处理的工艺流程沿海电厂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典型工艺流程如下:海水取水泵Æ反应沉淀池Æ海水清水箱Æ超滤升压泵Æ超滤保安过滤器Æ超滤装置Æ超滤水箱Æ一级反渗透提升泵Æ一级反渗透保安过滤器Æ一级反渗透变频高压泵(带能量回收装置) Æ一级反渗透装置Æ工业服务水池和化学水、消防水池Æ一级淡水泵Æ二级反渗透保安过滤器Æ二级反渗透变频升压泵Æ二级反渗透装置Æ二级淡水箱Æ二级淡水泵Æ锅炉补给水处理和生活水池。
3.3反渗透法处理工艺过程中注意事项1)海水泵两用一备;2)5,7,9,10分别为加药装置。
其加药顺序:三氯化铁2(5)在混凝之前加,次氯酸钠(7)在清水池之前沉淀池之后加,亚硫酸氢钠3(9)和阻垢剂(10)在清水池之后加;3)对于典型的海水水质,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一级出水质量和二级出水质量的对比见下表3表3 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一级出水质量和二级出水质量的对比一级反渗透出水(mg/L )二级反渗透出水(mg/L )TDS≤240 ≤10 氯离子≤150 ≤5 硼≤0.7 ≤0.4 产品水应用 电厂的工业和消防用水 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供水和饮用水由上表可知,一级反渗透出水无法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海水淡化的目的,因此在我们所设计的工艺流程中选用二级反渗透系统;4)在微滤出水后的水箱内加酸调节PH 至5.5-6.54;5)高压泵是用来将海水打入到反渗透膜壳中,使海水具有6~8 MPa 的压力5。
反渗透海水淡化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即是采用高压泵将原海水打入到反渗透膜堆中,通 42三氯化铁投加量为5mg/L ,投加三氯化铁后水的SDI 值小于4 3亚硫酸氢钠的作用是防止氧化剂对膜的氧化 4加酸量以调节滤过水PH 值在6.5~6.8(H 2SO 注入量约为12mg/L )或SHMP 10mg/L 左右。
5 反渗透系统达到一定脱盐率所需求的压力过高压将清水压过膜的另一侧,从而达到反渗透的目的;6)取水时使用的是潜水泵,然而最后出水直接到生活用水管网时就不用再加泵。
7)能量回收装置是一种回收高压浓海水压力的装置,它可以将高压浓海水的压力传递给正常浓度及压力的原海水,减少高压泵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