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山 大 学 文 件 - 中山大学教务处
中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与印制规范 - 中山大学教务处

中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与印制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含毕业设计,下同)是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训练,是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考察。
为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形式结构 封 面 开题报告前置部分 过程检查情况记录表 答辩情况登记表 学术诚信声明 中英文摘要 目 录引 言 正 文 毕业论文形式结构 主体部分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录部分 附 录 成绩评定记录二、毕业论文的撰写内容与要求(一)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以简短、明确的词语恰当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缩写字。
读者通过标题可大致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科学的范畴。
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4个字,必要时可增加副标题。
外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12个实词。
(二)摘要、关键词和设计说明1.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摘要内容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
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不要与引言相混淆。
语言力求精练、准确,以300-500字为宜。
在摘要的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
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摘要与关键词应在同一页。
2.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以250-400个实词为宜。
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英文关键词(Keywords3-5个)。
3、设计说明毕业设计需附有设计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要在1500~2000字以内,外文字数为1000个实词左右,关键词一般以5个左右为宜。
(三)目录论文目录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各章节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中山大学办理退辅修、中英文成绩单步骤(转自人人)

中大办理退辅修、成绩单等事情全攻略!(针对申请出国读书的同学,内含各类链接)【刚搞定回来,发帖积RP,欢迎转发】来源:杨嘉卉的日志最近有同学和师弟师妹问我要怎样办成绩单,想着就写一篇日志来告诉大家啦~今天早上刚刚拿到新鲜出炉的成绩单们,为了积RP,于是将整个过程以及一些要注意的细节告诉大家。
其实也不见得全面,目的只是想让没去办的同学能大概清楚流程、知道要做些什么准备,不至于办事的时候就蒙了,以至于影响了申请的进度。
一、退辅修我之前在珠海有选了辅修,但回来南校之后,由于想着不想修那么多的课,所以就将辅修退掉,以充公选。
1、退辅修申请- 要准备的东西有:(1)取消辅修的申请书。
没有模板,就写清楚退辅修的原因,签上名字,留上联系电话,就OK。
(2)《中山大学本科转专业学生课程学分认定及成绩转换申请表》在教务处的网站可以找到(/home/view.aspx?id=5210)。
这一份是转专业的学生用的,但只要将抬头和相关内容改成自己需要的就OK。
将辅修已经修过的课程、学时、学分、成绩等填好,拿到自己院系的教务员那边签名和学院章,然后再拿到辅修所属院系的教务员那里签名和盖章。
像我们院,要求是系主任一级的人签名。
于是还要等系主任有空才签名。
反正这个签名和这个章就比较蛋疼,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系主任有空帮你签个名。
将这两份东西都需要用A4的纸来打印,当然签名和盖章就不能打印啦~~将他们订在一起,拿到东校区行政楼A201教务处那里交给那里的老师,说清楚你是要退辅修转学分的就OK。
表格放在老师那里之后,就要等那个老师什么时候有空帮你操作一下那个教务系统了。
我那天是早上交下午就帮我转好。
还是觉得教务处的老师效率还是挺高的。
2.退辅修Q&AQ:退辅修有什么好处?A:虽然交了钱,上了那么多课,现在退了,拿不到辅修证,好像挺可惜的。
但是其实本来辅修证就没用,而且这些已经修过的课程是可以转为公选。
所以对于那些还没修够学分,又不想上课的大四孩纸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了~Q:关于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成绩单可以只打其中的一些课程吗?A: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的成绩单,对于辅修的成绩,是遵循“全或无”的原则:即要不就全部都打出来,要不就可以全部都不打,不能够选其中的一些打而另外的一些不打。
【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本科教务管理工作介绍

二、联系方式
• 1、专必、专选课咨询:杨 钧 84114201 yangjun@
•
李苗苗 84110051 limiaom@
• 2、体育课选课咨询:杜老师020-84112539
• 3、思政类公必课选课咨询:姜老师020-84113981
ppt课件
1
管理组织构架
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李胜兰教授 珠海校区: 10级辅导员 11级 广州校区(教务管理):
教务员: 教务秘书
ppt课件
2
本科教务岗位老师主要工作职责
杨钧老师:
* 学籍管理(休、复、 退学的处理)
* 课程管理 * 成绩管理 * 选课管理 * 教学平台管理 * 四六级统考报名 * 辅修专业
ppt课件
9
教务管理规范
• 学籍管理
• 休学:《中山大学本科生手册》第42-50条
学生要求休学,应向所在学院提交书面申请,并附有关证 明(因病申请休学要附医院证明),经学院主管领导审批 并签署意见后(其中申请停学创业的,应经学院本科教学 指导委员会或指导小组论证),送学校教务部门备案。 凡经批准休学的学生,由学院通知学生本人办理休学的有 关手续。
2、公共选修课(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必修课 3、专业基础选修课 4、专业必修课 5、专业选修课 6、专业基础必修课
ppt课件
13
教务管理规范
• 选课管理
学生在教学管理系统(网上)进行选课,课 程一经定,应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并参加考试, 否则作旷课或旷考论处。未在选课系统上完成选 课手续或未经批准者,一律不予参加考试。
李苗苗老师:
* 课程安排 * 教学质量监控 * 专项培养项目管理: * 数学分班、“经济学人才
培养实验班”、“全英实 验班”的学生选拔、管理 工作 * 转专业选拔工作 * 英文课程教学管理 * 毕业学分审核 * “推免”工作 ppt*课件国际交换生管理及其他 3
中 山 大 学 文 件 - 中山大学教务处

12364043
李梦君
图书档案学
资讯管理学院
66
12364060
罗婉莹
图书档案学
资讯管理学院
67
12364074
谭春霞
图书档案学
资讯管理学院
68
12364076
唐川
图书档案学
资讯管理学院
69
12364086
魏秀丽
图书档案学
资讯管理学院
70
12364087
吴宝倩
图书档案学
资讯管理学院
71
12364102
附件
中山大学2012级“博雅班”学生名单
序号
学号
姓名
专业/类别
学院
1
12314017
陈炯旭
工商管理类
管理学院
2
12314051
邓旭光
工商管理类
管理学院
3
12314055
丁羽茜
工商管理类
管理学院
4
12314056
杜淼
工商管理类
管理学院
5
12314060
冯婧闻
工商管理类
管理学院
6
12314068
耿启庆
工商管理类
12356091
叶子
公共管理类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144
12356066
卢晓怡
公共管理类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145
12356092
尹宝茹
公共管理类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146
12356011
陈依迟
公共管理类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147
12356076
NetID使用指南

中山大学NetID使用指南新入职员工的NetID申请、密码与密码找回问题遗失所需要的重置激活、部分未激活账户的激活码找回以及激活后台信息同步等事项。
您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于编制仍属于中大系统其他单位的职工人员,还请您联系原单位人事部门相关负责人。
请多多谅解!联系人:人力资源管理处◊什么是NetID ?♦NetID是网络身份标识,充当网络应用中的身份证”作用,它是中山大学成员在校园网上的重要身份标识。
每个中山大学的成员仅可拥有一个NetID。
NetID及相关授权的服务(个人工作邮箱、VPN服务、门户服务等)的所有权属于中山大学,是中山大学的信息资产,仅供NetID的所有人使用。
任何人对其所使用的NetID 及相关授权的服务不具备继承、赠予、出租、出借及买卖的权力,违反此规定将被视为侵犯中山大学信息资产及危害校园网络安全的行为,将会受到行政纪律处分,对情节严重者将会依法追究责任。
◊怎么申请NetID ?♦医院统一为新职工申请,不需要员工个人申请,一般医院每月一次报名单给学校生成NetID。
在使用前,需要本人自行激活NetID,由于NetID涉及个人信息和密码安全问题,激活码将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各位员工,请各位老师保存好短信,以便激活。
原有NetID的老师账号将正常使用,不需激活NetID,学校职工号将变更,其中以外派或退休返聘形式到我院工作的老师学校职工号不变。
以下是短信样式:上牛!僖息技术帮助台1尊敬厂JSNetlO激活码为t 裁活请到Iws:他swedum 如已激活请忽略!!特别注意!!自10月20日以来,中山大学信息处将使用按需发送激活码短信的方式以避免误删激活码短信的频繁发生。
10月20日以来的新入职员工将不会再自动收到上述短信。
若有需要激活,请按照以下程序获取激活码:1.联系我院人力资源管理处确认个人的信息,电话:0755-********2.需要netid申请人本人致电帮助台获取激活码,电话:020-********, 选择“网络与信息技术业务”,选择“ NetID账号及密码问题”,选择“教职工用户”,选择“人工服务”3.核对用户的职工号、姓名、身份号码、手机号码,核对无误后可以发送激活码◊怎么激活NetID ?♦可在/ (我的中大)中,点击右上角激活”,按提示确认必须遵守的使用条款并输入有关资料的真实信息核对无误后,会显示您的NetID (请记住您的NetID, —般是姓名姓拼音全拼+名拼音首字母+数字)。
中山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山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我校各级学位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及管理学十一个学科门类及各类专业学位授予。
医学门类的个别学科、专业,可根据研究生所学课程内容、研究课题以及原有的基础,授予理学学位。
第三条各类专业学位的实施细则按照各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或专业学位全国教学(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我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学校实际制定的规章制度,在本校学习并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门技术水平者,经我校审查同意,均可按本细则规定向我校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二章学位学术水平的要求第五条学士学位的学术水平本科毕业,或通过法定的其他学习途径本科毕业,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第六条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一)掌握有关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三)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第七条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一)掌握有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学位论文有独到的见解;(四)能运用第一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撰写专业文章及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2010-2011)

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一、境内中文期刊(553种)。
中山大学派出本科交换生手册

中山大学派出本科交换生手册中山大学教务处二OO七年十二月制目录一、中山大学派出交换生培养工作流程------------------------------2二、中山大学本科交换生学习承诺书--------------------------------4三、中山大学本科交换生管理办法----------------------------------5四、中山大学本科交换生课程学分认定及成绩转换申请表--------------9一、中山大学派出交换生培养工作流程(一)选拔我校每学期第三周开始赴境外交换生的选拔工作,第十周开始赴境内交换生的选拔工作。
具体报名条件及报名时间详见相关选拔通知。
选拔程序:1、学校教务处在全校范围内公开发布选拔通知;2、学生自愿报名申请;3、各相关学院(系)根据选拔条件对报名学生进行综合考评,按照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进行排序,择优确定初选名单并公示后报送学校教务处;4、学校教务处对相关学院(系)报送的推荐名单进行审核后择优确定推荐人选,并以学校名义向交换学校推荐;5、交换学校审批并发放交换生录取通知书。
(二)交流学习前被学校确定为推荐对象的学生应按照交换学校及我校教务处的要求做好交流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1、按照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2、全面了解交换学校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做好必要的准备。
特别要充分了解交换学校当学期的课程设臵,对照我校的教学计划,妥善安排自己的学习。
学生在交流期间至少要修读与本专业教学计划相对等的学分。
3、认真阅读本手册所附的《中山大学本科交换生学籍管理办法》,充分理解其中对交流期间学习课程的学分及成绩的认定与转换的相关规定。
4、签署本手册所附的《中山大学本科交换生学习承诺书》。
5、按照学校要求办理相关离校手续。
(三)交流学习期间1、交换生在交流学习期间应与本校导师、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系)老师保持联系,定期汇报学习研究和生活情况。
2、交换生在交流学习期间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遵守对方学校的校纪校规,接受对方学校的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六年制本硕连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生物技术专业知识又具备生物技术产品研究开发能力,了解生物技术企业运作管理规律,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可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医药卫生、生物工程、食品化工、环境保护和相关的企业及政府部门独立从事新产品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
专业发展主要方向
1. 医药生物技术
2. 农业生物技术
3. 微生物生物技术
4. 海洋生物技术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校规校纪,认识和了解中国近代发展史和我国经济建设状况,有较系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所学专业,有献身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2.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生物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技术、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制备与分析及生化制药、微生物检测和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训练,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研究与新产品开发进展;有较好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比较流利地进行听、说、读、写),英语通过4-6级考
—1—
试,比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
4.对本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必修课及限定选修课程,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好各门选修课。
5.本专业为“国家生物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学习成绩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基于本专业的特点,必须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验操作训练并重,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生产实习任务和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实验及撰写工作。
三、毕业认定与学位授予
实行阶段淘汰制,三年级课程结束后,根据德、智、体三方面的综合评估,不适应六年制继续培养者转入四年制生物技术专业学习。
根据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155学分,成绩合格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理学学士学位证书。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第一学期在不同专业所学的相关学分可以转入。
五、专业核心课程
有机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生物工程制药、生物技术营销学。
六、专业特色课程
—2—
细胞生物学、植物学,细胞与遗传学实验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动物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培育课程),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培育课程),生化技术原理,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等为校级精品课程。
七、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专业限选课程都是奠定专业基础和特色的重要课程,学生可根据专业发展方向及学习兴趣进行选择。
任选课程设置的基本目的就是为增加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学生可根据自身未来个性化发展方向进行选修。
—3—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①2011级《大学英语》课程仍然按照“9+3”模式设置,采用分级教学方式。
其中9学分(162学时)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3学分列入公共选修课板块。
②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③B类课程为专业限定性必修课程。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