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摊破浣溪沙》意思-赏析

合集下载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朝代:五代作者:李璟原文: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

或为帘之美称。

《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玉钩:帘钩之美称。

⑶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⑷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⑸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注:“三足鸟,青鸟也。

主西王母取食。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⑹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⑺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赏析:作者:佚名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李清照的诗词《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赏析《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宋•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赏析】词人大病初愈,看到眼前的桂花,心情渐好,遂填此词。

词中所写是寻常之事、自然之情——“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词人因为大病,两鬓斑白,稀疏了不少。

然而词人并没有接着伤感下去,而是写看月和煎药的活动。

“卧看”两字极为传神,因为身子乏力懒散,心情散漫,所以卧看残月。

“上”字说明月亮初升,表明时间还早,病中之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

作者以豆蔻煮水,代替茶水,因茶性凉,而豆蔻性正与之相反,记录十分真切。

上片写的是夜间活动,下片则写白日消闲情事。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作者闲散地躺在枕上看些闲书,或是观赏一下院中的雨景,别有一番情趣。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结句赋予木犀以人的情思,显得隽永有致。

“木犀花”点出作词时间,即秋季。

作者每日欣赏院中的桂花,却不说自己看花,偏说是桂花终日“向人”表示“酝藉”,把木犀写得十分多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其无限的喜爱。

“酝藉”即蕴藉,谓含蓄的样子,写出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

它的花小而黯淡,不以色媚人,花香浓厚,以“酝藉”形容,深得桂花神韵。

王思宇:“或许由于久病初愈,使人欣慰吧,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同时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读来情味深长,有如词中赞美的木犀一样酝藉有致。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简介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1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赏析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

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

“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

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

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

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

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幺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

“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

“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下弦月,此时入夜还浅。

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

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

“豆蔻”为植。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诗词:苏轼〔北宋〕原文:其一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

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床初下瓦跳珠,归时冰颗乱粘须。

其二醉梦昏昏晓未苏,门前轣辘使君车。

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

清香细细嚼梅须。

其三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

天寒酒色转头无。

荐士已曾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

醉中还许揽桓须。

其四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

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

冻吟谁伴捻髭须。

其五万顷风潮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樽前诃手镊霜须。

《浣溪沙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词作品,元丰四年〔1081〕冬天作于黄州。

第一首写由雨转雪时临皋亭烟雨空濛、田野里麦苗青青的景象;第二首写醉梦醒来时所见的车辘印痕而思前夜二人用翠蔬、梅须下酒的情形;第三首用汉代苏武啮雪餐毡、东晋谢安为桓伊“揽须〞等典故,写自己与徐君猷的交情及自己的感谢之情;第四首描写晨起银装素裹、江天一色的雪景,以及自己生活贫苦的状态;第五首写瑞雪兆丰年的愿景,抒发了愿天下百姓食无忧的美妙愿望。

联章五首为一个整体,写景如画,抒情动人。

翻译:其一覆盖着的田畦小麦还没有返青。

像云一样的枯叶悄悄地在车轮下飘着。

临皋亭云烟缭绕景色奇丽世间少有。

雨小了一半的屋檐水滴断绝了,刚刚下的霰粒在瓦片上如珠子般散动。

回到房屋里的时候胡须都结成冰了。

其二清早醉梦昏沉之中还未苏醒,听到门前轣辘的车马之声传来,原来是徐守携酒造访。

怎能少了一杯淡酒让我与友人共赴醉乡呢?荒废的苗圃里种着冬天食用的蔬菜,一排排树木叶子青葱,酒器上的酒滴如珠宝般晶莹剔透,咀嚼梅花蕊,品尝到细细的清香。

其三身居异地,困难困苦,雪里餐毡的按道理都是姓苏的人,可幸的是徐守驾车载满美酒前来照看我,大寒天里脸上的醉容转头之间消散了。

酒宴上还听说朋友已把我向朝廷推举,如此恩德我无以为报,惋惜生活困顿,我作为主人却没有佳肴来款待挚友,在沉醉之中面带愧容。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翻译及赏析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翻译及赏析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翻译及赏析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翻译及赏析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五代十国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译文卷起珍珠编织的帘,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随风飘荡的落花谁才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忧思不尽。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注释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

或为帘之美称。

《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玉钩:帘钩之美称。

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注:“三足鸟,青鸟也。

主西王母取食。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赏析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

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

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原文翻译及赏析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缲通:缫)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

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

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注释徐门:即徐州。

谢雨:雨后谢神。

簌簌:纷纷下落的样子,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缫车:纺车。

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牛衣:蓑衣之类。

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

...译文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

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

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注释徐门:即徐州。

谢雨:雨后谢神。

簌簌:纷纷下落的样子,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缫车:纺车。

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牛衣:蓑衣之类。

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

《汉书.食货志》有“贫民常衣牛马之衣”的话。

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

漫,随意,一作“谩”。

▲参考资料:1、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75-76页.2、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51页.译文及注释二译文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

村南村北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

穿着麻布衣裳的农人坐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

我酒意上心头,一路上都昏昏欲睡。

艳阳高照,又使人口渴难忍。

敲敲一家农人的院门,看他可否给一碗浓茶解渴。

注释⑴浣溪沙:词牌名。

⑵徐门:即徐州。

谢雨:雨后谢神。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诗词赏析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诗词赏析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诗词赏析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宋代:李清照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译文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

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

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注释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

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在唐五代时即将《浣溪沙》的上下片,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成为“七、七、七、三”字格式,名曰《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

又因南唐李璟词“菡萏香销”之下片“细雨梦回”两句颇有名,故又有《南唐浣溪沙》之称。

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萧萧:这里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

豆蔻:药物名。

熟水:当时的一种药用饮料。

陈元靓《事林广记》别集卷七之《豆蔻熟水》:“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盏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

密封瓶口,则香倍矣……白豆蔻壳拣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

每次用七个足矣。

不可多用,多则香浊。

”《百草正义》则说:“白豆蔻气味皆极浓厚,咀嚼久之,又有一种清澈冷洌之气,隐隐然沁入心脾。

则先升后降,所以又能下气分茶: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有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由此可见,“分茶”是一种巧妙高雅的茶戏。

其方法是用茶匙取茶汤分别注入盏中饮食。

书:《历代诗余》作“篇”字。

酝藉:宽和有涵容。

《汉书·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

”木犀花:即桂花。

赏析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

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病起”,说明以前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

“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词中系相对病前来说,因为大病,头发白了很多,而且掉了很多。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1浣溪沙纳兰性德(清代)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注释①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杜甫《秋雨叹》诗:“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②高摘:攀高折花。

③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

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④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⑤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陆游《宴西楼》诗:“烛光低映珠帐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参考译文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创作背景在这一年,纳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女子离开了人间。

她是纳兰的第一位结发妻子,也有人说她是他遇到的第二个女人。

无论如何,她都是纳兰怀想一生的知音和伴侣:卢氏。

史书载,他们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笃深。

新婚燕尔的浪漫与纳兰词人的特质融合,成就了牵魂引魄、游梦天方的醉人生活。

然而短暂的快乐也许就是为了让纳兰El后的回忆更为酸楚。

就在三年之后的康熙十六年四月,卢氏产下一子海亮。

约月余,卢氏因为产后患病,于五月三十日撒手人寰。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纳兰太伤心。

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他浸着泪水的墨笔一再流露出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他在一首《沁园春》中写道: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赏析《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本诗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摊破浣
溪沙》意思|赏析
出自南宋人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来佳。

终日向人多蕴藉,木犀。

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

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

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

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

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

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

这个处理
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

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

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

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

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下弦月,此时入夜还浅。

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

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

豆蔻为植物名,种子有香气,可入药,性辛温,能去寒湿。

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

分茶是宋人以沸水冲茶而饮的一种方法,颇为讲究。

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

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

这又与首句呼应。

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

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

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

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

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

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

(《唐选释》)所见极是。

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

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

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

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

酝藉一
词,常用来形容学问渊深、胸怀宽博、待人宽厚的人中表率,如《归唐书权德舆传》称他风流酝藉,为缙绅羽仪。

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

酝藉又可指含蓄香气而言。

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同时其他作品很不相同。

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情味深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