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地图》
地图使用规范

地图使用规范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核心阅读地图是国家版图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反映国家的主权范围,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
近年来,地图内容越来越丰富、更新越来越快、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已成为人们日常必备的工具。
同时,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地图管理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随着全民的国家版图意识普遍提高,规范使用地图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今年8月29日是第十九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
2022年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活动周主场活动29日在京举行,今年活动周的主题为“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
活动现场发布了2022年版标准地图和参考地图,共计646幅。
其中,标准地图20幅,包括中文版中国地图6幅、英文版中国地图14幅;参考地图626幅。
为什么要发布标准地图?如何获取正确地图?发布标准地图对于提升全民国家版图意识有何意义?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加大标准地图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公众需求地图,是将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名称、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表现在纸质、互联网和其他载体上的图形或者影像,包括纸质地图、电子地图、互联网地图、附着在各种产品上的地图以及其他表现形式的地图。
国家版图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疆域,是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象征。
地图是国家版图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反映国家的主权范围,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
从开车导航到出行规划,从外卖订餐到信息查询,从生产到生活、线上到线下,地图内容越来越丰富、更新越来越快、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已成为人们日常必备的工具。
国内主要互联网地图服务日均位置服务请求超1000亿次。
然而,随着各类地图使用量的增加,错绘国界线、漏绘我国重要岛屿等“问题地图”时有出现,部分地图登载了不宜公开甚至涉密的内容,损害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发现1.8万张互联网“问题地图”。
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互联网时代,“问题地图”一旦出现,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在严肃查处的同时,只有不断加大标准地图有效供给,才能更好满足公众需求,遏制“问题地图”出现。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使用地图》说课稿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使用地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使用地图》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出现在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2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用途以及如何使用地图。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地图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使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基础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用途,学会使用地图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阅读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图,善于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种类、用途,以及如何使用地图。
2.教学难点:地图的阅读技巧,如何从地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指示图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地图,引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讲解地图的种类和用途: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和用途。
3.示范如何使用地图:教师通过示范,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地图。
4.学生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地图阅读实践。
5.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阅读地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从地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图的种类和用途1.自然地图2.社会经济地图–人口分布图如何使用地图1.阅读地图的技巧–了解图例和注记–掌握比例尺和方向–学会寻找地理位置2.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分析地图要素–提取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地图种类和用途的掌握程度。
幼儿园中班地理教育教案幼儿学会使用地图

幼儿园中班地理教育教案-《幼儿学会使用地图》幼儿园中班地理教育教案-《幼儿学会使用地图》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学会正确使用地图及相关符号表示方法;3.提高观察能力和方向感;4.培养幼儿对地图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地图种类和制作方法;3.地图符号和表示方法;4.地图的使用和解读方法。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际场景,让幼儿体验地图的使用;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轻松学习地图相关知识;3.讲解教学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地图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步骤1.导入阶段:通过幼儿熟悉的场景,引入地图的概念,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2.讲解地图种类和制作方法,并演示地图的使用;3.分组游戏:让幼儿自己制作地图,并在游戏中使用地图;4.实践应用:让幼儿在实际场景中使用地图,并进行反复练习;5.总结阶段: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使用和解读方法;2.教学难点:地图符号和表示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总结本次课程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和讲解教学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学会了正确使用地图及相关符号表示方法,提高了观察能力和方向感,培养了幼儿对地图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通过分组游戏和实践应用,让幼儿在实际场景中使用地图,并进行反复练习,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图符号和表示方法。
最后,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运用地图,认识周围的环境和地理位置。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使用地图》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使用地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使用地图》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包括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地图查找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地图素养,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图认知能力,但对地图的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还需要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地图的机会较多,但对地图的种类、比例尺等基本概念了解不深,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系统讲解和练习。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兴趣程度不同,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学会正确使用地图查找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图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图的种类及其特点2.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3.图例和注记的识别与应用4.地图的阅读与分析方法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图的基本要素、种类和阅读方法。
2.演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地图的特点。
3.练习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应用地图查找信息、分析问题。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地图应用中的心得体会。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交通图等。
2.制作PPT,展示地图的基本要素和阅读方法。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划分学习小组,便于讨论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让学生了解地图的构成。
3.操练(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地图查找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步具备在生活中读图、用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
找地理事物等。
2、过程方法: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
INTERN 读图、讨论、交流、师生归纳、课堂练习等方
式进行学习,运用了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和初步
5、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探究 学习的起点和方向,力求从学生感兴趣地理现象入手, 注意生活中地理教学资料的积累和运用,采用实物展 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读图析 图技能、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精神,教学目标圆满完成, 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所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能正确认
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有用性,并且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
本方法和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和正确运用(辨
方向、识图例、量算比例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理解比例
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表达形式;记住经纬网地图和
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图例;能 教学目标
拓展归纳规律:思考在不同地图(经纬网地图、指 向标地图、无经纬网和无指向标地图)中如何辨别方 向,(归纳出要点)通过分类反复加以归纳。
四、练习活动题: 五、布置配套练习作业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主要以问题解决带动学习,能 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训练学生思维集中度与持久 度,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重图例视觉感性认知,借 助互联网,选择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台湾旅游作为地图 的生活应用情景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到学习地图的有用 性,通过互联网查询地图信息,让学生量算比产生学习 兴趣; 课例研究综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地图的运用》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对地图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绘制方法进行深入学习的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学会使用地图,提高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地理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图的运用方面,如地图的阅读、分析、绘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地图的运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三要素,掌握地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学会使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图,善于利用地图获取和传递地理信息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2.难点:地图的绘制方法,地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地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掌握地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地图相关资料、实例、教学课件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图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地图?地图有哪些种类?”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交通图等,引导学生了解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地图,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析地图,了解地图的阅读方法。
《地图的应用》PPT【优质课件】

A.① B.② C.③ D.④
《地图的应用》PPT【优质课件】
《地图的应用》PPT【优质课件】
3.家住北流的小明手里有上图所示的四幅地图,他想去
北京旅游,可从乙 图上查找乘车路线;他想知道世界甲 型流感的疫情情况,可通过阅读 甲 图了解;小明来到北 京后,查阅 丁 图以便了解旅游景点的分布情况;若四幅 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则比例尺最小的是 甲 。
包括:农牧业分布、旅游景点分布、人口分布图、 天气预报等。
《地图的应用》PPT【优质课件】
《地图的应用》PPT【优质课件】
普通地图
《地图的应用》PPT【优质课件】
《地图的应用》PPT【优质课件】
世界政区图
中国政区图
政 区 图 聊城市区图
《地图的应用》PPT【优质课件】
《地图的应用》PPT【优质课件】
巩固提升(新知运用,能力提升)
家住聊城的小军暑假期间去杭州看望外婆。下火车后, 他顺利地找到了外婆家。第二天,他游览了杭州名胜西湖。 整个过程中,地图为小军提供了很大帮助,他共使用了四 幅地图:①中国地形图,②中国铁路分布图,③杭州市交 通图,④杭州西湖导游图。根据以上内容回答1、2题。
1.对小军这次出行没有明显帮助的地图是( A) A.① B.② C.③ D.④
地图的种类很多,按其内容分为: 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是一种通用地图,图上比较全面的描述
一个地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包括:
地形、河湖、植被、行政区域、居民地、道路网、 境界线以及经济现象、文化标志等。
专题地图——又称“专门地图”和“主题地图”,以
普通地图为底图,集中反映一种或者几种事物的主要特征。
运用地图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运用地图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几乎所有的地理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于地图才能够表述完整。
并且地图具有直观性、具体性等特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而在地理课堂上利用地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巧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是各种思维能力的基础,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辨别出事物的本质,总结出事物的发展规律。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地图,可以使学生从地图上获得各种地理事物分布的知识,进而引导学生得出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而在让学生自己读图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和目的,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懂得读图要有一定的程序,第一步:读出地图图名,了解这张地图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步:辨别图例和注记,懂得地图中的各种符号、颜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是什么;最后,将书本文字论述的知识一一落实在图上,做到图文结合。
例如,在学习中地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时,先用一句俗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来引出我国的河流多数是自西向东,让学生推测我国地势高低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再让学生思考:我国地势从东向西是均匀下降还是向下楼梯一样?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及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书P59),让学生先在该图上找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再借助沿北纬36°的地形剖面图读出这几个地形区的大致海拔:青藏高原3000——5000米、黄土高原1000——2000米和华北平原在200米以下,再让学生在该图上绘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并在相应的阶梯写上阶梯的名称。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然地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
这样学生得到的不只是知识的本身,而且受到了观察由抽象到概括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势特 点
峰峦起伏, 起伏较小,起伏不大,坡 坡度陡峻 面积广阔 度平缓
小于200米 没有固定 海拔
四周高,中间低,
地势平坦, 周围被山地高原 面积广阔 环绕
A
14
课堂小结
A
15
巩固测评:
填充图册 P12第二题; P13第四题; P16第一题
A
16
1.朗读新课内容(P25_P27)
2.思考下列问题
(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A
1
第二章 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
第1课时
A
2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类型的地图。
2、理解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并会计算。
3、掌握地形的五种类别,学会分析各种地形
者用 过哪些地图!
A
4
自然地图包括: 地形图、水文图、气候图、植被图等。
社会经济地图包括: 人口图、交通图、农业图、工业图等。
A
5
天 气 预 报 图
A
6
如何正确选择地图?
根据使用的目的选择所需要的地图 类型及时准确获得有用的信息。
A
7
A.需要寻找景点
B.外出旅行
A
11
A
1000米
B 500米
1500米 海平面
图中A、B两面地的海拔是多 少,相对高
度是多少?
A
12
参照教材P27正文及图2.12,认识五种基本 地形并填表。
地形类 型
山地
高原
丘陵
平原 盆地
海拔
地势特 点
A
13
地形类 型
山地
高原
丘陵
平原
盆地
海拔
大500米
大于500 大于200米小于
米
500米
C.确定国际时事 事件发生地点
①世界政治地图
②导游图
③交通图
A
8
A
9
自主学习(一)
阅读教材P 26 ,理解:
1、什么是绝对高度(海拔)?什么是相对 高度?
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一低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A
10
阅读教材P26图2.11,完成“图上 所得”。学会在地图上计算海拔和相 对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