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大纲
重庆理工大学青年教师

重庆理工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加强全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能力训练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教学竞赛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培养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态度,进一步激发我校广大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二、竞赛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坚持广泛参与和择优选拔;坚持注重教学基本功和实际应用能力;坚持程序严谨、规范。
三、竞赛形式1.竞赛分为初赛和预决赛两个阶段。
(1)初赛。
各教学单位在2016年5月13日之前自行组织本单位年龄在40岁以下(1976年12月31日后出生)的青年教师进行初赛,选拔优秀选手。
(2)预决赛。
每个教学单位在2016年5月13日之前推荐至少2名青年教师(但不超过本单位青年教师人数的5%)参加校级竞赛预决赛。
2.学校成立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领导小组和竞赛专家组。
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全面负责竞赛的策划、组织和裁决等事宜;专家组由学校相关学科领域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教师组成,竞赛各环节从专家组中随机抽取专家进行评审。
3.竞赛学科分设三个组别。
第一组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含02 经济学,03 法学,05 文学,12 管理学,13 艺术学);第二组为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含07理学);第三组为自然科学应用学科(含08 工学,10 医学)。
四、竞赛安排1.2016年5月13日前,各教学单位将参赛选手的《重庆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预决赛参赛选手推荐表》(附件1)提交至教务处教学建设科(博园2教202室),同时将选手数码照片和推荐表的电子版发送至zxr@,推荐表的电子版文件名以“选送单位名称+参赛教师姓名”命名。
2.2016年5月16日~2016年5月20日,教务处、人事处对选手进行资格审查。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策划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策划1. 活动目标本次活动的目标是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教学激情。
通过比赛,让青年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互相研究交流,共同进步。
2. 活动内容2.1 比赛形式本次活动采取竞赛形式,每位参赛青年教师需要进行一节课的教学展示。
比赛内容涵盖各学科及综合素质教育内容。
2.2 比赛评判标准评判标准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深入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适用性、学生参与度的高低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
2.3 比赛组织比赛将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初赛由各校自行组织,选出优秀代表参加决赛。
决赛由评委组成的专业团队进行评分和评选。
3. 活动安排3.1 报名阶段通过学校内部通知,邀请青年教师积极报名参加比赛。
报名截止日期为XX年XX月XX日。
3.2 初赛阶段初赛由各校自行组织,根据报名情况确定比赛时间和地点。
初赛评委由各校教务处和学科教研组组成,评选出优秀代表进入决赛。
3.3 决赛阶段决赛将在XX年XX月XX日举行。
决赛地点为某某中学。
决赛评委由教育局和相关学科专家组成。
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等奖项。
3.4 颁奖仪式和总结大会在比赛结束后,举行颁奖仪式,表彰获奖教师,并组织总结大会,分享比赛经验和教学心得。
4. 活动宣传通过学校官网、教务处通知、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活动宣传,鼓励更多青年教师参与比赛。
5. 活动保障学校提供比赛场地、教学设备和评委费用支持。
同时,保证比赛过程的公平公正,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
6. 活动效果评估在活动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评审等方式,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为今后的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的策划方案。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研究交流的平台。
感谢各位的支持和配合!。
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岗位竞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岗位竞赛活动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开展的。
通过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小学青年教师的学习热情和教学积极性,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
二、活动目的1.提升小学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使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教学理论和方法。
2.激发小学青年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促进他们持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
3.加强小学青年教师的团队合作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
4.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师氛围,加强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
三、活动内容1.预赛:笔试阶段,以基本功知识为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法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等。
根据参赛选手的成绩排名,确定进入复赛的人数。
2.复赛:观摩教课阶段,要求参赛选手展示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每位选手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示范,时间为30分钟。
评委根据选手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选拔出最优秀的进入决赛。
3.决赛:创新教学展示阶段,要求选手根据指定的教学主题进行创新教学展示,并进行现场点评。
评委根据教学展示的创新性、教学实施的操作性、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评分,确定最终的获奖名次。
四、活动组织和实施2.活动实施:根据活动计划,按时进行预赛、复赛和决赛。
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评委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确保活动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3.活动总结: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活动总结,评估活动效果和问题,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
五、活动保障1.场地和设备:为活动提供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室或专用场地,确保教学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提供教学所需的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转。
2.评委团队:精心组织评委团队,评委团队由学校的资深教师组成,具备一定的教研能力和教学经验。
3.奖励措施:为获奖选手提供适当的奖励和表彰,可以是奖杯、奖品或荣誉证书等形式,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并取得好成绩。
2024年二小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活动方案

2024年二小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2024年是我们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激发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特举办本次二小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活动。
通过此次比赛,旨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增强教师的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意识,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共同进步。
二、活动目标1.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
通过比赛,鼓励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比赛,推动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3.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
通过比赛,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
4.树立榜样示范。
通过比赛,选出优秀教师为全校教职工树立榜样,激励其他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三、活动内容1.报名阶段(1)组织教师开展宣传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比赛,踊跃报名。
(2)组织教师参加报名培训,引导教师明确比赛要求和评分标准。
(3)设置报名通道,接受教师报名材料,明确报名截止时间。
2.预赛阶段(1)分组评比,每个组别有3名教师进行同步评比。
(2)分组编排展示顺序,逐组展示,每位教师有15分钟展示时间。
(3)以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为评分指标,选拔出每组的前两名晋级。
3.决赛阶段(1)决赛选手进行现场授课,每位教师有30分钟的授课时间。
(2)设立专家评委会,对每位教师进行综合评分。
(3)评选出优秀教师、最佳组织奖、最佳教研奖等奖项。
四、活动方案1.为了确保比赛顺利进行,组织筹备工作需提前进行规划和布置,包括场地准备、技术支持、评委组建等方面。
2.比赛流程要明确,包括报名、预赛、决赛等环节,确保每位参赛教师都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和展示。
3.评分标准要客观公正,明确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分指标,确保评委进行评选时有统一的标准。
4.组织培训要力求针对性,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青年教师课堂教育比赛活动方案

青年教师课堂教育比赛活动方案活动目标本次比赛的目标是鼓励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共同成长。
通过比赛形式,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和课堂管理能力。
比赛形式与内容形式本次比赛采用课堂教学展示的形式,每位参赛教师需准备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并在比赛中进行展示和演示。
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内容参赛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需要符合以下要求:1.教学内容应与课程大纲和教学要求相符。
2.教学方法应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3.教学内容和方法应具备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应用。
比赛评分标准初赛评分标准1.教学设计(30%):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2.教学展示(40%):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表达、教学技巧和互动方式。
3.教学效果(30%):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成果和评价反馈。
决赛评分标准1.教学设计(20%):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2.教学展示(30%):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表达、教学技巧和互动方式。
3.教学效果(30%):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成果和评价反馈。
4.专家评价(20%):由专家评委根据教学表现和教学思路进行评价。
奖项设置根据比赛结果,设置以下奖项:1.冠军:奖励5000元,获得比赛冠军证书。
5.亚军:奖励3000元,获得比赛亚军证书。
6.季军:奖励2000元,获得比赛季军证书。
7.优秀奖:根据评委评分结果,评选出若干名优秀奖获得者,奖励1000元,获得优秀奖证书。
活动组织与安排1.报名阶段:公布比赛通知,教师自愿报名参赛。
2.初赛阶段:参赛教师进行教学展示,由评委进行评分,选出决赛选手。
3.决赛阶段:决赛选手进行再次教学展示,并接受专家评委的评审。
4.颁奖仪式:公布比赛结果,颁发奖项和证书。
注意事项1.参赛教师需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原创性,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参赛教师需遵守比赛规则和纪律,不得采用作弊等不正当手段。
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节段目录范例

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节段目录(范例)《传播学》教学大纲中基本教学内容共13章,此次教学设计的10个节段分别选自第1、3、5、6、7、9、10、11、12等九章。
1.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1)
选自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第一节:传播
2.符号的定义、分类、基本功能 (2)
选自第三章:符号与意义/第一节:符号
3.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3)
选自第三章:符号与意义/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4•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4)
选自第五章:传播类型/第一节:人内传播
5.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5)
选自第五章:传播类型/第二节:人际传播
6.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 (6)
选自第五章:传播类型/第三节:群体传播
7.集合行为的传播机制 (7)
选自第五章:传播类型/第三节:群体传播
8.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8)
选自第五章:传播类型/第四节:大众传播
9.传播的社会功能 (9)
选自第六章:传播的功能/第二节:传播的社会功能
10.把关人和把关理论 (10)
选自第七章:传播者/第二节:媒介组织。
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岗位竞赛活动方案

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岗位竞赛活动方案活动名称: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岗位竞赛活动方案一、活动宗旨:通过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岗位竞赛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与创新,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活动时间:竞赛活动将在寒假期间进行,具体时间为XX年X月X日。
三、活动地点:本次竞赛活动将在XX市小学举行,具体地点将视参赛教师人数确定并提前通知。
四、参赛对象:小学青年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下,具备小学教育教学相关专业背景。
五、竞赛内容:1. 教育教学基本功考核:包括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功底。
2. 课堂教学实操考核:参赛教师需现场进行一节小学教育教学的模拟授课,评委将根据教师的授课能力、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进行评分。
3. 专业知识测试:参赛教师需参加一场小学教育教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小学课程标准、教材解读、教学评价等。
六、竞赛流程:1. 报名阶段:(1) 发布竞赛通知,宣传竞赛的宗旨、时间、地点、参赛对象等信息。
(2) 教师报名,提交个人简历和相关证明文件进行资格审核。
2. 初选阶段:(1) 根据报名情况,初评出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教师作为竞赛参赛选手。
(2) 发放参赛选手的教学任务和竞赛注意事项。
3. 竞赛准备阶段:(1) 参赛选手准备教学设计和教案。
(2) 参赛选手进行模拟授课的演练和准备。
4. 竞赛阶段:(1) 开幕式:宣布竞赛正式开始,介绍竞赛规则和评委组成。
(2) 教育教学基本功考核:参赛选手进行教育教学基本功的考核。
(3) 课堂教学实操:参赛选手进行现场模拟授课,评委评分。
(4) 专业知识测试:参赛选手参加专业知识测试。
(5) 闭幕式:宣布竞赛结束,表彰优胜选手,进行总结发言。
5. 总结阶段:(1) 组织对本次竞赛进行总结和评估,收集意见和建议。
(2) 组织优胜选手进行交流分享,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七、评分标准:1. 教育教学基本功考核:(1) 理论考题:考核参赛教师的教育思想理论基础。
初级中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活动安排

初级中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活动安排目标本次教学比赛活动旨在提升初级中学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时间与地点- 时间:XX年XX月XX日(星期六)上午9:00 - 下午5:00- 地点:XX初级中学比赛内容- 主题: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内容:参赛教师需准备一堂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等。
- 时间要求:每位参赛教师需在30分钟内完成教学,并进行简要的教学反思。
参赛要求- 对象:初级中学青年教师,教龄不超过5年。
- 报名:参赛教师需在指定时间内向教务处报名,并提交教学设计。
- 评选:经过初步筛选后,将选取最佳的10位参赛教师进入决赛。
- 评审:决赛将由专业评委组成的评审团进行评选,评审标准包括教学设计的创新性、教学实施的效果和参赛教师的教学反思等。
活动安排1. 9:00 - 9:30:报到与签到2. 9:30 - 10:00:开幕式,介绍比赛流程与规则3. 10:00 - 11:30:第一轮比赛,每位参赛教师依次进行教学演示4. 11:30 - 13:00:午餐休息5. 13:00 - 14:30:第二轮比赛,每位参赛教师依次进行教学演示6. 14:30 - 15:00:评委讨论与评分7. 15:00 - 15:30:颁奖仪式,表彰优胜教师8. 15:30 - 17:00:教学经验分享与交流奖励与表彰- 冠军:奖金XXX元,荣誉证书- 亚军:奖金XXX元,荣誉证书- 季军:奖金XXX元,荣誉证书- 优胜奖:奖金XXX元,荣誉证书注意事项1. 参赛教师应自备教学所需的教学材料和设备。
2. 参赛教师需按时参加比赛,逾期不得报名。
3. 比赛期间,参赛教师需遵守比赛纪律与规则,服从组织安排。
以上是初级中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活动的安排,请各位教师准备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才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工程图学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开课学期:第1学期后续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执笔人:审核人:制(修)订时间: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各种作图手段来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任务机械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
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主要完成以下几个任务: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绘制和应用机械工程图样打下良好的基础;2、正确借助工具绘图及徒手画图的能力,能学习、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在了解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及其作图方法的基础上,重点理解并掌握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掌握绘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图的方法,能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各教学环节要求该课程为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新生课程。
后续课程:计算机绘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图标中关于图纸图幅、比例、字体、图线等相关国家标准知识,熟悉常用尺规绘图工具及正确使用绘图仪器绘图,熟悉平面图形的画法和尺寸的标注,熟悉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并严格遵守。
重点:正确使用绘图仪器进行绘图,熟悉相关国家标准。
第一节绘图工具、仪器使用(0.25学时)介绍常用绘图工具:丁字尺、图板、三角板等;掌握正确的绘图方法。
第二节制图的基本规定(0.5学时)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等制图标准。
第三节常用几何图形的画法(0.5学时)等分作图、斜度和锥度、圆弧连接等作图方法;第四节平面图形的画法(0.5学时)尺寸分析、圆弧线段分析以及平面图形的制图步骤。
第五节徒手绘制草图(0.25学时)目测估计图形与实物的比例,按照一定画法徒手绘制草图。
习题:习题册P1、2、5、6、7、8、9-2、10、11、12-1、13、14作业目的和要求:熟悉尺规绘图,掌握基本标准。
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1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正确理解正投影法的投影特性;能绘制简单体实物三视图;熟悉点、线、面的投影特性,并能判断点、线、面的空间位置。
重点:重点理解正投影法的基本特性,掌握点、线、面的投影特性和空间位置的判断。
第一节投影法概述(0.5学时)理解投影的概念,主要熟悉正投影特性。
第二节三视图的形成和画法(0.5学时)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以及三面投影的规律,画三视图的方法与步骤。
习题:习题册P15、16、17、18作业目的和要求: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第三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3学时)第一节点的投影(1学时)点的投影特性及投影规律。
第二节直线的投影(1学时)直线的投影特性,点与直线、两直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第三节平面的投影(1学时)平面的几何要素表示法、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平面上的点和直线投影特性。
习题:习题册P19-3、20-6、21-1、22-7、23-3、24-7作业目的和要求:巩固所学内容,掌握点的投影规律和各类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
第四章立体的投影(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类型及各类型的投影特点以及立体表面上点的投影画法;了解截交线和相贯线的性质,掌握截交线和相贯线的投影画法。
重点及难点:掌握截交线和相贯线的投影画法。
第一节基本体的投影(2学时)棱柱与棱锥的三面投影、曲面体的三面投影,基本体和切割体的尺寸注法。
第二节截交线(2学时)截交线的概念及性质;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求取步骤;曲面立体的截交线作图步骤。
第三节相贯线(2学时)相贯线的概念及性质,利用积棸性投影法和利用辅助平面法求取立体表面的相贯线画法,组合相贯线的画法。
习题:习题册P25-1、26-2、27-1、28-2、29-1、30-4、31-2、32-1、33-3、34-1、35-2作业目的和要求:巩固所学内容,掌握截交线、相贯线画法。
第五章轴测图(3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轴测图的基本知识,熟悉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了解斜二测轴测图画法。
重点和难点:正等轴测图和斜二等轴测图的绘制方法。
第一节轴测图的基本知识(0.5学时)轴测图的形成、轴测投影的特性、轴测投影图的分类。
第二节正等测轴测图(1.5学时)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和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基本画法、作图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第三节斜二测轴测投影图(1学时)斜二测图的画法及作图步骤。
习题:习题册P37-3、38-1作业目的和要求:巩固所学内容,掌握正等轴测图及斜二测图的画法。
第六章组合体的投影(5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其表面表面连接关系;熟练掌握组合体的视图画法、读图方法和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重点和难点: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及表面过渡关系、组合体的画图、读图方法。
第一节组合体的概述(1学时)组合体的组合形式,表面连接关系:是否平齐、相切、相交。
第二节组合体视图的画法(2学时)叠加式、切割式组合体视图的画法和绘图步骤。
第三节组合体的尺寸标注(1学时)熟悉组合体尺寸标注的要求、尺寸基准、尺寸种类,掌握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步骤及标注尺寸注意事项。
第四节读组合体视图(1学时)了解读图要领,利用形体分析、线面分析法法读图,学会组合体综合应用。
习题:习题册P39-3、40-6、41-1、42-2、43-1、44-2、45-1、46-1、48-1、50-1、53-3作业目的和要求:巩固所学内容,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画图法和读图法。
第七章机件的表达方法(7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以及剖视图和断面图的画法与标注;掌握规定画法与简化画法。
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难点为局部放大图画法和标注及其简化画法。
第一节视图(1学时)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的画法及标注。
第二节剖视图(2学时)剖视图概念及应用场合,掌握剖视图画法,了解剖视图的种类,熟悉各类剖切面形式。
第三节断面图(2学时)断面图概念及应用场合,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方法。
第四节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1学时)局部放大图概念及应用,各类机件的简化画法。
第五节第三角画法介绍(1学时)第三角画法的概念,第三角画法与第一角画法的区别及转化关系。
习题:习题册P54、56-1、57、58、59-1、60-2、62-1、63-1、67-1、68-1、69-2、70、73作业目的和要求:巩固所学内容,掌握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
第八章标准件和常用件(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正确认识标准件和常用件,能正确绘制标准件和进行正确的标记,能根据标记进行查阅标准件和识读标准件。
重点:重点掌握螺纹和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
第一节螺纹(1学时)螺纹的形成与螺纹要素,内、外螺纹及内外螺纹旋合的画法,螺纹的种类和标记。
第二节常用螺纹紧固件(1学时)常用螺纹紧固件画法及标记,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螺栓连接、螺柱连接、螺钉连接。
第三节齿轮(1学时)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要素和尺寸计算以及规定画法。
第四节键连接、销连接(1学时)键连接、销连接作用、种类和画法。
第五节滚动轴承(1学时)滚动轴承结构与分类,滚动轴承代号及画法。
第六节弹簧(1学时)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结构名称与规定画法。
习题:习题册P74-1、74-2、75-3、76-1、78-1(2)、79作业目的和要求:巩固所学内容,掌握标准件与常用件的适用场合和规定画法。
第九章零件图(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内容,掌握读零件图的方法及零件测绘方法。
重点:重点掌握零件图的视图表达与尺寸标注。
第一节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0.5学时)铸造零件、机械加工零件的工艺结构。
第二节零件图的视图选择(1.5学时)视图表达方案的选择,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法。
第三节零件图的尺寸标注(1学时)正确选择尺寸基准,了解尺寸的配置形式及合理标注尺寸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2学时)表面结构要求及其标注,互换性概念、尺寸的术语、配合等标注,形位公差及其标注。
第五节读零件图(0.5学时)读零件图的目的、方法与步骤。
第六节零件测绘(0.5学时)零件测绘方法和步骤及注意事项。
习题:习题册P80、83、85、87、91作业目的和要求:巩固所学内容,掌握零件图的表达及尺寸标注。
第十章装配图(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装配图的内容和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掌握装配图视图的选择和装配结构的合理性要求,能正确识读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重点:重点掌握装配图的视图选择,装配图的识读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第一节装配图的表达方法(2学时)掌握装配图的规定画法、特殊画法和简化画法。
第二节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1学时)装配图标注与部件的性能(规格)尺寸、装配尺寸、外形尺寸、安装尺寸、其它重要尺寸,装配图上的技术要求。
第三节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1学时)零、部件序号的编排方法,明细栏格式。
第四节装配结构的合理性(1学时)考虑装、拆方便,需了解装配结构的合理性及装配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第五节读装配图(1学时)读装配图的目的、方法与步骤。
第六节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1学时)了解所画对象,确定表达方案,掌握画装配图步骤。
第七节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1学时)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价方式:考试形式:闭卷成绩评价:卷面成绩*0.7+平时成绩*0.3七、参考教材[1] 孙玉莲,吕文艳,罗贞平. 工程制图及习题集[M].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