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孝顺的故事

合集下载

现代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

现代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

现代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一、田世国——为母亲捐肾在央视“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评选中,山东民工田世国为患尿毒症母亲捐肾的事迹,打动了无数观众,获得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在盐城农村,田世国一家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

就在2004年3月,他给母亲端洗脚水的一刹那,却发现母亲竟连端不稳脚盆。

田世国呆住了:妈妈得了尿毒症,我的肾就是她生命的希望!于是,他瞒着母亲悄悄办了住院手续。

“孩子,你知道吗?有你这份孝心就够了。

你已经给你妈带来足够多的快乐了。

”在医生的劝说下,田世国终于放弃了“瞒天过海”的打算。

医生告诉田世国,如果田世国的肾与母亲匹配,移植手术只需4万元左右。

考虑到家里贫穷,医院只收成本费。

当田世国给医院送去1万元钱押金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田世国当场流下了愧疚的泪水:“对不起大家,这钱是借的,我以后一定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民族具有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

孝子之举是源于内心对父母对长辈的挚爱与尊敬。

通过田世国捐肾救母的义举,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人之美德,也看到了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

二、黄舸——感恩父亲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黄舸,7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这样的病无法治愈,黄舸的生命最多再有八年。

为了能亲口对父亲说声谢谢,他决定进行长途感恩之旅。

这个想法父母无法理解。

“我们是父子,不是卖艺的与看客的关系。

”父亲黄小勇曾这样劝阻儿子。

但黄舸坚持说:“这绝不是丢人的事。

”黄小勇说:“我拦你是因为爱你,你这样做还是因为我爱你。

”黄舸走了,他和他的父亲来到北京。

他们来到人民大会堂前的花坛前放了一封信:“亲爱的父亲:您还活着、很好……我用我的方式感恩着……因为爱着我。

我也会努力让您过得好……20万公里的路途300多次演讲我会坚持下去……”当他渐行渐远时说了最后一句“亲爱的父亲!我在前进着。

”很多人纷纷上前询问如何帮助这位年轻人完成这最后一次感谢父亲的“旅程”,大厅里的群众久久的无人说话一片沉寂无声地为他鼓掌。

孝顺的名人故事

孝顺的名人故事

孝顺的名人故事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都以孝顺
闻名。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顺的真谛,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孝顺的名人故事。

第一位名人是古代孝子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抗元名将,他的父亲在他年幼时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艰难度日。

文天祥从小
就懂得孝顺,他不仅孝顺母亲,还经常帮助邻里。

后来,他投身抗
元大业,为国捐躯,成为了后人口中的忠烈之臣。

他的孝顺精神感
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第二位名人是现代孝子茅盾。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父亲在他年幼时就病逝了,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

茅盾深知母亲的辛苦,他在文学创作上多次表现出对母亲的深情。

他在《子夜》中写道,“我是一个孤儿,母亲是我的全部。

”他的
孝顺之心感动了无数读者,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楷模。

第三位名人是当代孝子邓亚萍。

邓亚萍是中国著名的乒乓球运
动员,她的父亲在她年幼时就因病去世了,母亲独自把她拉扯大。

邓亚萍在成名后,一直把赚来的钱寄回家里供养母亲。

她在接受采
访时曾说,“我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一生的责任。

”她的孝顺之举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社会的楷模。

这些名人的孝顺故事,让我们深受感动,也让我们明白了孝顺的重要性。

孝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种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

我们应该向这些孝子学习,用自己的行动来传承和弘扬孝顺的美德,让孝顺之风在我们的家庭和社会中永远传承下去。

让我们以这些名人为榜样,做一个真正孝顺的人。

孝亲敬长名人故事

孝亲敬长名人故事

孝亲敬长名人故事以下是 9 条孝亲敬长名人故事:1. 黄香啊,那可是个大孝子!小时候家里穷,冬天特别冷,他为了让父亲能睡个暖和觉,就自己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体温把被窝暖热后,再让父亲睡。

这像不像我们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照顾呀?这不就是心怀感恩,对父亲的深深敬爱吗!2. 舜帝大家听说过吧?他继母对他很不好,可他依然恭敬孝顺,还各种包容她。

即使遭到那么多不公平的对待,也能坚守孝道,这是多么难得啊!要是咱碰到这样的,能做到舜帝那样吗?3. 陈毅元帅,那可是战功赫赫啊。

但他即使工作再忙,也不忘回家探望母亲。

亲自给母亲洗尿裤,这种对母亲的细致关怀,多么让人感动啊!这不就是对母亲的一片真情实意吗!4. 子路,那可是个性格豪爽的人。

但他为了让父母能吃到米,不惜翻山越岭去借米。

这是多么大的决心和毅力呀。

想想我们,有没有为父母做过这样的事情呢?5. 刘恒,对母亲那是真的体贴入微呀。

母亲病了,他亲自为母亲煎药,还每次都自己先尝一下,看烫不烫。

这可比那些光嘴上说孝顺的人强多了吧!6. 包拯,铁面无私的包青天。

但他对父母也是极其孝顺的。

为了照顾父母,辞官回家,这得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啊!我们能为了父母放弃一些重要的东西吗?7. 曾参,那可是孔子的得意弟子。

他为了让父母放心,从不在外过夜。

哎呀,这份为父母着想的心,是不是特别难得?8. 王祥,继母让他做很难的事情,他也毫无怨言。

甚至大冬天为了给继母捕鱼,趴在冰上。

这真的太让人佩服了,这就是纯粹的孝道啊!9. 鲁迅,大文豪呀!虽然他工作繁忙,但依然会抽时间关心母亲的生活。

给母亲写信,问长问短。

他的这份孝心,不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名人的孝亲敬长故事真的特别感人,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应该好好向他们学习。

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

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

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一、子路借米孝敬父母子路啊,他可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子路小时候家里特别穷,穷得叮当响那种。

但是呢,他的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太好,就特别想吃米饭。

可家里哪有米啊?子路就想办法呗。

他家附近有个亲戚比较富裕,家里有米。

子路就大着胆子去借米了。

那亲戚家离他家还挺远的,子路一路小跑着去。

到了亲戚家,他就把父母想吃米的事儿一说,亲戚看这孩子这么孝顺,就借给了他米。

子路高兴得不得了,又一路小跑着把米背回家,给父母煮了香喷喷的米饭。

他父母吃着米饭,那心里肯定是暖乎乎的,有这么孝顺的儿子啊。

子路虽然穷,但是在孝顺父母这件事儿上,那可真是没话说。

二、汉文帝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可是个好皇帝,也是个大孝子。

他的母亲薄太后生病了,这一病啊,就病了好久。

刘恒那叫一个担心啊,每天都亲自去照顾母亲。

他母亲喝的药,他都要先尝一尝。

为啥呢?他得看看药的温度合不合适,太烫了怕母亲喝着难受,太凉了又怕没效果。

而且啊,他还得尝尝药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味道,万一药有问题,那可不能给母亲喝啊。

他每天就守在母亲的床边,衣不解带的。

母亲病情严重的时候,他就整宿整宿地不合眼,就盼着母亲能好起来。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薄太后的病慢慢就好了。

汉文帝这孝顺的事儿啊,在当时就被传为佳话,大家都夸他是个孝顺的好皇帝呢。

三、黄庭坚涤亲溺器黄庭坚呢,是北宋时候的大文学家、书法家。

他可是个大名人,但是在孝顺父母这件事儿上,那也是做得非常细致。

他的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太方便,生活上很多事儿都需要人照顾。

黄庭坚就亲自照顾母亲的起居。

他母亲有个情况,就是上厕所不太方便,需要用溺器(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便盆)。

黄庭坚呢,他不嫌脏不嫌累,每天都亲自给母亲洗刷溺器。

要知道,他可是个大文人,在当时社会地位挺高的。

但是他觉得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没有什么比照顾好母亲更重要的了。

他的这种孝顺行为,也让周围的人都特别敬佩他。

孝顺的名人故事

孝顺的名人故事

孝顺的名人故事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名人通过自己的孝顺行为感动了世人。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顺的真谛,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孝顺的名人故事。

第一位名人是孟子。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孝顺故事流传甚广。

据史料记载,孟子的母亲年老多病,孟子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梳洗、按摩,精心照料。

有一次,孟子的学生问他,“老师,您每天都要照顾母亲,这样会耽误学业吗?”孟子回答说,“孝顺母亲是我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了。

”孟子的孝顺行为感动了很多人,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第二位名人是雷锋。

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普通战士,他的孝顺故事被广为传颂。

据传记载,雷锋在部队服役期间,每个月都会寄一封信回家,向父母报告自己的近况,并附上一些军队发下的物资,让父母知道自己过得好。

即使在部队,雷锋也一直牵挂着父母,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

雷锋的孝顺精神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中国革命的英雄。

第三位名人是范仲淹。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孝顺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

据史料记载,范仲淹年轻时,曾经因为母亲生病而放弃了出任宰相的机会,回家照顾母亲。

他对母亲悉心照料,直到母亲去世。

范仲淹在母亲去世后,还写下了《岳阳楼记》,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范仲淹的孝顺行为感动了许多人,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以上这些名人的孝顺故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孝顺的伟大意义。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顺的真谛,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希望我们能够向这些名人学习,将孝顺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孝顺之风在我们中间永远流传下去。

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

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

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第一位名人是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非常孝顺他的母亲。

据《论语》记载,孔子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而他的父亲又再婚,继母对他非常不好。

然而,孔子始终对继母恭敬有加,尽心尽力地侍奉她。

他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父母的孝顺之心。

孔子的孝顺精神感动了无数后人,成为了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位名人是曹操。

曹操是中国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孝顺故事流传甚广。

据《三国演义》记载,曹操的父亲在他年幼时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带着他艰难度日。

曹操十分孝顺他的母亲,经常亲自给母亲盖被子、梳头发,还亲自下厨做饭。

即使成为了一方霸主,曹操对母亲的孝顺之心依然不减。

他的孝顺故事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第三位名人是雷锋。

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普通战士,他的孝顺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据传记记载,雷锋在部队的生活中,一直把孝顺父母放在心上。

每逢母亲的生日,他都会寄一封亲笔信回家,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他还把自己的薪水寄回家,供养弟妹读书。

雷锋的孝顺精神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中的典范。

这些名人的孝顺故事,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顺的真谛,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传承和弘扬孝顺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让我们以这些名人为榜样,做一个懂得孝顺的好孩子,为社会和谐、家庭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学习他们的孝顺精神,让孝顺之风在我们的身边永远吹拂。

名人尽孝的故事

名人尽孝的故事

名人尽孝的故事第一位名人是孟子。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父亲丧偶后再娶了一个寡妇,但这位继母却对孟子不友善。

然而,孟子始终对继母恭敬有加,尽心尽力地侍奉她。

有一次,他听说继母生病了,便放下手中的工作,亲自照顾她,每天给她熬粥、煮药,直到她病愈。

孟子的孝心感动了继母,也感动了当时的人们,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范。

第二位名人是关羽。

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他对父母孝顺备至,尤其是对母亲更是孝顺至极。

据史料记载,关羽在战乱之中,一直带着母亲四处逃亡,尽心尽力地照顾她。

在逃亡的过程中,母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关羽始终不离不弃,用自己的身体挡箭护母,用自己的力量支撑着母亲。

直到最后,关羽为了保护母亲,英勇战死,展现了他对母亲孝顺的至高境界。

第三位名人是曾国藩。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同时也是一位孝子。

据记载,曾国藩在家中对父母孝顺备至,无论在仕途上还是在家庭生活中,他都尽心尽力地孝顺父母。

在他的日记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父母的关爱之情,他常说“孝养父母,是为人之本”,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他对父母的孝心和家庭观念也影响了他的子孙后代,成为了家族的家风。

这些名人尽孝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和重要性。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顺,也给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在当今社会,尽孝依然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将孝道传承下去,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暖和正能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尽孝是一种美德,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孝敬和尊重。

名人尽孝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他们对父母的孝心,更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孟子、关羽、曾国藩等名人的孝心感动了世人,也感动了后人。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顺,也给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在当今社会,尽孝依然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将孝道传承下去,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暖和正能量。

古代历史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历史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历史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历史中有很多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例子:
1. 闵子骞:古代著名医学家。

闵子骞幼年丧父,母亲丧失双目。

他放弃了荣华富贵的机会,以照顾母亲为己任,探索医学以治愈母亲的眼疾。

最终,他成功地为母亲恢复了视力。

2. 孔子: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年幼时父亲去世,但他一直孝敬母亲。

据传,孔子为了不给母亲带来负担,曾经在家中破碗修理漏水,并将金饭碗换成瓦碗。

他在母亲去世后,还替母亲守孝三年。

3. 文天祥:南宋末年著名将领和政治家。

文天祥在家中排行第七,父母早逝,他负责照顾兄弟姐妹。

尽管贫穷困苦,文天祥还是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和其他家人。

4. 周瑜:三国时期著名将领。

周瑜在很年轻的时候父亲去世,他负责照顾年迈的母亲。

他常常陪伴母亲,并以她的需求为重。

在他历尽艰辛的军事生涯中,他也时刻牵挂着母亲的健康和安全。

这些故事都展示了古代历史名人对父母的孝敬和敬爱之情。

在古代社会,孝敬父母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美德和人生责任,这些名人以自己的行动成为了孝子的楷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名人孝顺的故事
古讲孝道,并没有说要孝顺。

孔子和孟子都说要孝,但不一定要顺。

该顺则顺,不该
顺时就一定不能顺。

不顾事实,盲目顺从,陷父母于不义,是为不孝。

下面是,请参考。

曾国藩孝敬父母的故事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
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后来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
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

特别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
高丽参并列,而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
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后来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
方式。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

而阿胶味甘,
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

这些滋
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

陈毅帮母亲洗尿裤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
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
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
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
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
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包拯辞官回家照顾父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