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课程设计——蓝牙无线数据传输
基于51单片机蓝牙模块传输数据毕业设计作品

基于51单片机蓝牙模块传输数据毕业设计作品在本论文中,我们基于51单片机和蓝牙模块设计了一个数据传输的毕业设计作品。
蓝牙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本设计作品旨在通过蓝牙模块实现51单片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和传输。
首先,我们介绍了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物联网的兴起,各种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已成为一种趋势,这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设计一个基于51单片机和蓝牙模块的数据传输系统,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便利性,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了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
首先,我们选择了51单片机作为硬件平台,因为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和丰富的资源。
然后,我们选择了蓝牙模块作为无线通信模块,因为它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
蓝牙模块与51单片机通过串口进行连接,通过串口通信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在软件设计方面,我们采用了嵌入式C语言编程。
首先,我们通过51单片机的GPIO口和中断机制实现了对蓝牙模块的控制和数据传输。
然后,我们设计了相应的数据传输协议,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和解析。
最后,我们开发了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操作和管理数据传输。
在实验和测试中,我们对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验证。
首先,我们测试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通过数据验证和传输速度测试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然后,我们对系统的功耗和实时性进行了测试,并对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最后,我们与其他类似的作品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该设计在功能和性能上的优势。
在论文的最后部分,我们总结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贡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总体而言,本设计作品基于51单片机和蓝牙模块实现了数据传输的毕业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该设计,我们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和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便利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蓝牙无线通信系统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蓝牙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1 引言蓝牙作为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可以在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
蓝牙技术设计一系列软硬件技术、方法和理论,包括: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软件工程及软件可靠性理论,协议测试技术,规范描述语言,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跨平台开发和用户界面图形化技术,软硬件接口技术,高集成芯片技术等[1]。
由于蓝牙体积小,功耗低,其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计算机外设,几乎可以被集成在任何型号的数字设备中,特别是在那些对传输速率要求不高的小型移动设备和便携设备中应用广泛。
随着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各种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无线数据交换已经非常频繁,特别在工业现场控制和数据采集场合中,单片机与计算机的无线通信尤为突出。
本文基于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由单片机控制的蓝牙无线通信系统方案,主要是实现了由单片机控制蓝牙系统,与接入蓝牙网络的其他设备,如:移动电话、PDA、以及其他具有蓝牙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2 蓝牙协议栈概述2.1 蓝牙技术的协议标准和协议规范蓝牙无线通信的协议标准是由SIG制定的,它规定了蓝牙应用产品应遵循的标准和需要达到的要求。
目前颁布的蓝牙规范有1.0、1.1、2.0、2.1等几个版本[2]。
蓝牙技术规范抱愧和信息一和应用框架两个部分。
协议规范部分定义了蓝牙的各层同学那些以,应用框架指出了如何采用这些协议实现具体的应用产品。
协议栈由上至下可分为3个部分:传输协议、中介协议和应用协议。
传输协议负责蓝牙设备间的相互位置确认,以及建立和管理蓝牙设备间的物理和逻辑链路,包括LMP、L2CAP、HCI;中介协议为高层应用协议或程序在蓝牙逻辑链路上工作提供了支持,为应用层提供了各种标准接口,包括:RFCOMM、SDP、IrDA、PPP、TCP/IP、UDP、TSC和AT指令集等;应用协议是指那些位于蓝牙协议栈之上的应用软甲和其中涉及的协议,包括开发驱动和其他蓝牙应用程序等。
嵌入式系统的网络通信

嵌入式系统的网络通信嵌入式系统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常被嵌入到其他设备中,如手机、汽车、电视等。
它们通常需要进行网络通信,以实现与其他设备或云服务器的交互。
本文将探讨嵌入式系统的网络通信相关内容。
嵌入式系统的网络通信方式嵌入式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网络通信,其中最常见的是以太网、Wi-Fi和蓝牙等。
以太网是目前最常用的有线网络通信方式,它能够提供较高的通信速度和可靠性。
Wi-Fi是一种无线网络通信方式,它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并且可以在室内范围内进行通信。
蓝牙则是一种适用于近距离通信的无线技术,通常用于连接手机和耳机、手环等设备。
不同的网络通信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例如,以太网适用于需要高速、可靠网络连接的场景,例如服务器、路由器等;Wi-Fi则适用于需要在较大范围内进行通信的场景,例如家庭、办公室、公共场所等;蓝牙则适用于近距离通信的场景,例如手环、耳机等。
嵌入式系统的网络通信协议在进行网络通信时,嵌入式系统需要遵循特定的通信协议,以确保通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TCP/IP协议TCP/IP是一种用于互联网的通信协议,它包含了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两部分。
TCP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IP则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路由,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到达目的地。
TCP/IP协议被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中。
HTTP协议HTTP是一种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信的协议,它通常被用于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用于传输HTML和其他Web资源。
HTTP协议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是Web 的核心协议之一。
MQTT协议MQTT是一种轻量级的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领域。
它采用发布-订阅模式进行通信,可以实现高效的消息传递。
MQTT协议通常被用于传感器和云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例如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等场景。
CoAP协议CoAP是一种轻量级的通信协议,最初被设计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
嵌入式系统中的无线模块选择和应用

嵌入式系统中的无线模块选择和应用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对于物联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无线模块在物联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嵌入式系统中的无线模块种类众多,如何选择合适的无线模块并合理地应用是嵌入式工程师需要面对的难题。
无线模块主要分为以下三种:蓝牙模块、WiFi模块和NB-IoT模块。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需求,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模块。
蓝牙模块主要应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开发周期短等特点。
在智能家居、智能手环、智能门锁等场景中应用广泛。
同时,基于蓝牙的Mesh网络也在智能家居领域得到了运用,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WiFi模块主要应用于宽带网络场景,在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上都比较出色。
WiFi模块可以实现小型服务器、多媒体传输、语音识别等功能,在人机交互和数据传输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WiFi模块和移动网络结合使用,也可以实现远程数据采集和控制。
NB-IoT模块是目前物联网应用比较火热的一种模块,它可以实现广域的远程数据传输和设备控制。
相比于传统移动通信技术,NB-IoT模块更加注重低功耗、宽覆盖、高可靠等特性,适用于远程监测、智能农业、智能交通等领域,为物联网应用的广泛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
选择合适的无线模块要根据项目需求来决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传输距离和速度:不同的无线模块在数据传输的距离和速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
2、功耗:在电池供电下,尽可能降低功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价格:根据项目需求和预算,选择满足需求并且价格适中的无线模块。
4、稳定性:在移动通信中,网络波动会影响传输速度和稳定性,需要选择稳定性更好的无线模块来保证通信的质量。
应用无线模块的时候,还需要考虑模块本身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
不同的无线模块提供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定制。
可以利用如下几个技巧来选择和应用无线模块:1、参考数据手册:每个无线模块都有自己的数据手册,这是选择和应用无线模块的首要依据。
基于蓝牙的嵌入式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使用得非常广泛。T 2 4 是 T 公司的 l I 53 C I 2位串 行模数转换器 ,使用电容开关逐次逼近技术完成 AD转换过程。由于是串行输入结构 , / 能够节省单 片机 I / O资源 , 价格 适 中 , 辨率 较高 。 L 2 4 其 分 T C 53 具有 4线 制 串行接 口 , 别 为片 选端 ( s , 分 c )串行时 钟输 入 端 (O C O K)串 行 数 据 输 入 端 ( A A I LC , / D T I 和 串行数 据 输 出端 ( A A O T 。 N) D T U ) ()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经过 T 2 4 2 I 5 3的 AD C /
的设计I微 计算机信息,0 92 (- )13 15 J 1 2 0 ,58 2 :6 —6 .
Il 马忠梅 , 英 惠-R 嵌入 式 处理 器结构 与应 用 6 徐 A M
基 础 『 . 京 : 京航 空 航 天 大 学 出版 社 ,0 2 M1 北 北 20 :
3 -6 . 5 1 5
11 7周春燕, 李彦. 于蓝牙的嵌入式数据采 集系统 基
的设 计[. 采与监 测 ,0 82 (_ )9 - 6 J数 1 2 0 ,4 8 1:59 . 责任编 辑 : 杨春 沂
一
2 一 3
Ke y wo dsBl e o t e h o o y; mb d e y t ms d t a qu st n; r : u t o h t c n l g e e d d s se ; a a c i i o ARM i
引言
转换传给 MS 4 0 4 7 P 3 F 4 ;在 MS 4 0 4 7的控制 P3F4
v ro s a i u mo u e w r e ci e . i a l t e e i n a d i — lme t to f s fwa e a d a d r r i to u e i e a l d l s e e d s rb d F n ly h d sg n mp e n a in o o t r n h r wa e we e n rd c d n d t i .
嵌入式视频图像采集和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

3、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是指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的技术。 常见的无线传输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在嵌入式系统中,通常使用 WiFi进行无线传输,因为WiFi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好、覆盖范围广等优点。
三、系统设计
1、硬件设计
本次演示设计的视频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主要包括摄像头模块、嵌入式处理 器模块和WiFi模块。其中,摄像头模块用于采集视频信号;嵌入式处理器模块用 于对采集到的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并传输;WiFi模块用于将传输的数据发送到目标 设备或网络。
camera.set(cv2.CAP_PROP_FRAME_HEIGHT, 480)
#初始化WiFi模块
wifi_module = wifi.create()
#连接到WiFi网络
wifi_module.connect("your_wifi_ssid", "your_wifi_password")
一、引言
嵌入式视频图像采集和无线传输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安全监控、无 人驾驶、机器人视觉等领域。该系统不仅可以实时采集高清视频图像,还可以通 过无线方式将数据传输到指定位置,具有便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因此,研究嵌 入式视频图像采集和无线传输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二、需求分析
嵌入式视频图像采集和无线传输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持续采集视频并传输
while True:
#读取一帧视频
ret, frame = camera.read()
if not ret:
break
#处理视频帧(在此例中,仅 进行灰度化处理)
gray_frame = cv2.cvtColor(frame, cv2.COLOR_BGR2GRAY)
基于蓝牙的数据互联传输系统设计

基于蓝牙的数据互联传输系统设计作者:苏征远易燕李海雁戴祖诚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2年第04期摘要:在基于蓝牙协议体系及蓝牙通用应用框架的基础上,研究了嵌入式蓝牙数据的传输技术,设计了蓝牙数据传输系统。
系统采用流行的ARM处理器,并选用了CSR公司的CSR8510蓝牙芯片作为蓝牙通信的核心,最后设计了蓝牙数据传输软件。
总体来说,在此所设计的蓝牙数据传输系统具有价格低,性能强,通用性好以及扩展能力强等优点。
关键词:蓝牙;数据传输; CSR8510; ARM处理器中图分类号:; 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Design of data interconnec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Bluetooth(Kunming University, Kunming 650214, China)Abstract: The bluetooth data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in embedded system is researched, and Bluetooth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is designed based on Bluetooth protocol architecture and Bluetooth general application framework. The popular ARM processor is selected and CSR8510 of CSR company is taken as the core of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The Bluetooth data transmission software was designed. All in all, the system owns the advantages of low price, strong performance, high universality and good extensibility.Keywords: Bluetooth; data transmission; CSR8510; ARM processor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0Y503)0引言由于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使得计算机设备的体积进一步缩小,功耗不断降低。
《Windows CE(C#)嵌入式应用开发》 第7章 蓝牙通信应用

三、蓝牙应用编程
1、蓝牙编程方式
在应用层实现蓝牙通信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
使用模拟串口方式 使用Winsock方式
Winsock方式优点是:使用Winsock的Bluetooth通信比 Bluetooth Virtual Serial Port更简单,不需要配置,而且 更强壮,因为使用Winsock的Bluetooth通信可以直接监 听到蓝牙设备关闭或者离开通信范围。
蓝牙技术
连接蓝牙的外部设备
蓝牙技术
2、蓝牙技术特点
蓝牙技术是为了实现以无线电波替换移动设备所使用的电 缆而产生的,它试图以相同成本和安全性完成一般电缆的 功能,从而使移动用户摆脱电缆束缚,这就决定了蓝牙技 术具备以下技术特性。
语音和数据的多业务传输 低功耗、低成本及低辐射 近距离通信 安全性
二、蓝牙协议栈的体系结构
整个蓝牙协议体系结构可分为底层硬件模块、 接口层、中间协议层和高端应用层四大部分:
底层硬件模块 链路管理层(LMP)、基带规范层 (BBP)和蓝牙无线电信道构成蓝牙的底层模块。 接口层 它包括主机控制接口层,蓝牙统一传输 管理及主机控制传输层 。 协议层 这一层包括L2CAP、SDP、RFCOMM 。 高端应用层 蓝牙协议栈的最上部是各种应用模 型(Profile)。
第七章 蓝牙通信应用
一、蓝牙技术
1、蓝牙技术简介
蓝牙(Bluetooth)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短距离无线 通讯技术,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 一个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标准。蓝牙运用成熟、先进 的无线技术来代替电缆,使所有的固定的或者移动 的设备连接起来相互通信,以实现资源共享。 “蓝牙”技术的作用就是简化小型网络设备(如 移动PC、掌上电脑、手机)之间以及这些设备与 Internet 之间的通信,免除在无绳电话或移动电话 、调制解调器、 PDA 、计算机、打印机、幻灯机 、局域网等之间加装电线、电缆和连接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书—《嵌入式系统实训》学院姓名学号组别1设计概述 (1)2设计方案 (1)2.1详细设计方案 (2)2.1.1 电源模块 (2)2.1.2 主芯片模块 (2)2.1.3 WIFI模块 (3)2.1.4 霍尔传感器模块 (3)2.1.5 开关磁阻电机 (4)2.1.6 电路板抗干扰设计 (5)2.2软件设计方案 (6)3手机客户端APP设计 (6)3.1开发环境的搭建 (6)3.2手机APP的主要功能模块 (7)4软件件调试过程和结果 (15)5课程总结 (19)1设计概述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支柱,能源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世界各国都在鼓励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
风能和太阳能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新能源,也是目前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中最成熟的。
本设计基于人体运动出来的机械能转化成可利用回收的电能,是新能源的一种体现,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和实际用途。
该设计是基于以stm32f030芯片为主芯片的智能发电的PCB 主板,再利用开关磁阻电机进行发电,将其电压和电流通过wifi 模块发送给手机端,通过手机上的APP 可以显示出电流和电压值,并进行后台处理和数据保存。
设计将从芯片器件的选型再到PCB 板的设计,之后是PCB 板的焊接,再是软件的编写与调试,软件部分还包括手机APP 的编写,最终完成本次设计。
1 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终端部分,有发电机的驱动模块,电压电流采集模块,WiFi 模块以和主控芯片及其外设;第二部分是手机部分,该部分主要是实现一个上位机的功能,包括接收信息,发送指令,主要有登录界面和查询界面。
两部分之间通过WIFI 来实现通信。
所以总体设计框图1所示:图2.1 总体设计方案其中手机端的设计为纯粹的软件设计,而智能发电系统主体的设计方案是方案设计中的重点部分包括硬件部分的设计与软件部分的设计。
该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车主体电路板的设计方案,属于硬件部分的设计;二是软件设计方案,属于软件部分的设计,主要是用于驱动硬件电路和给手机端APP 提供操作接口。
该系统主体电路板的设计包括电源模块的设计,主芯片外围电路的设计,WiFi 模块的设计,电机驱动模块的设计,各个传感器模块的设计。
软件部分的设计包括主体函数的设计及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在实现了各个功能模块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出主体程序,以便可以随时中断某一个功能而去实现另外的功能。
外围设计主要是各个传感器的放置位置的选择,以便达到所需的功能。
终端部分 手机端蓝牙信号1.1 详细设计方案2.1.1 电源模块由于电机的驱动需要15V的电源,而USB及传感器等模块的供电需要5V的电源,主芯片需要3.3V及1.2V的电源。
所以在电源模块的设计中需要用到外部供电电源为15V的可移动电源,可以是蓄电池也可以是干电池串联而得。
5V的电源通过对15V电源降压而得到,3.3V电源分别由XC6206P332MR通过不同的外围电路来获得。
2.1.2 主芯片模块主芯片在此设计中制定为stm32f030作为主控芯片,stm32f030主控芯片的外围电路包括复位电路,晶振,过芯片中的USB接口烧录到SPI FLASH中,选择的启动方式是USB启动。
当程序烧录好以后,将启动方式转换为SPI FLASH 启动。
SDRAM中用于存放程序。
STM32F030 内部有RC振荡器,可以为内部的锁相环提供时钟,但同外部晶振相比不够准确,所以本文使用外部时钟源。
外部时钟源主要分为高速外部振荡器和低速外部振荡器,高速外部振荡器主要作为芯片处理器和STM32 外设的驱动时钟,低速外部振荡器用于驱动窗口看门狗和实时时钟。
该系统采用 8M外部晶振作为高速外部时钟信号的时钟源,外接两个20p F的贴片电容。
低速外部振荡器是时钟源可以使用外部晶振或用户自己提供,该系统采用频率值为 32.768k Hz 的外部晶振,外接两个10p F的贴片电容。
STM32F030有3种启动方式,分为系统复位、电源复位、备份区域复位。
该系统采用电源复位,NRST 引脚与10KΩ电阻串联使引脚处于高电位,当需要复位时,S1开关闭合使 NRST引脚接地,产生低电平使微处理器复位。
该微处理器内部也有复位电路,当引脚电压小于 2.0V,片会处于复位状态,但会有 40m A的延迟。
图2.12.1.3 WIFI模块WIFI模块的作用是实现下位机与上位机的实时通信,并且向上位机传递图像数据。
使用的是HC05模块。
其特性如下:1、嵌入高性能32位RISC微处理器2、55nm CMOS 高度集成射频技术3、集成高性能开关稳压器4、低功耗5、支持1/2/3/4/线 PTA WIFI/蓝牙6、自动校准7、天线分集8、控制每个包的功率9、完全遵守USB v 2.0 高速模式10、直接支持WIFI功能11、支持802.1w保护管理框架图2.22.1.4 霍尔传感器模块霍尔传感器是根据霍尔效应制作的一种磁场传感器。
霍尔效应是磁电效应的一种,这一现象是霍尔(A.H.Hall,1855—1938)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构时发现的。
后来发现半导体、导电流体等也有这种效应,而半导体的霍尔效应比金属强得多,利用这现象制成的各种霍尔元件,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
霍尔效应是研究半导体材料性能的基本方法。
通过霍尔效应实验测定的霍尔系数,能够判断半导体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及载流子迁移率等重要参数。
由霍尔效应的原理知,霍尔电势的大小取决于:Rh为霍尔常数,它与半导体材质有关;I为霍尔元件的偏置电流;B为磁场强度;d为半导体材料的厚度。
对于一个给定的霍尔器件,当偏置电流I 固定时,UH将完全取决于被测的磁场强度B。
一个霍尔元件一般有四个引出端子,其中两根是霍尔元件的偏置电流I 的输入端,另两根是霍尔电压的输出端。
如果两输出端构成外回路,就会产生霍尔电流。
一般地说,偏置电流的设定通常由外部的基准电压源给出;若精度要求高,则基准电压源均用恒流源取代。
为了达到高的灵敏度,有的霍尔元件的传感面上装有高导磁系数的镀膜合金;这类传感器的霍尔电势较大,但在0.05T左右出现饱和,仅适用在低量限、小量程下使用。
在半导体薄片两端通以控制电流I,并在薄片的垂直方向施加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势差为UH的霍尔电压。
图2.2 霍尔效应2.1.5 开关磁阻电机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所用的开关磁阻电动机(SRM)是SRD中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部件,也是SRD有别于其他电动机驱动系统的主要标志。
SRM 系双凸极可变磁阻电动机,其定、转子的凸极均由普通硅钢片叠压而成。
转子既无绕组也无永磁体,定子极上绕有集中绕组,径向相对的两个绕组联接起来,称为“一相”,SR电动机可以设计成多种不同相数结构,且定、转子的极数有多种不同的搭配。
相数多、步距角小,有利于减少转矩脉动,但结构复杂,且主开关器件多,成本高,现今应用较多的是四相(8/6)结构和三相(12/8)结构。
图2.2示出四相(8/6)结构SR电动机原理图。
为简单计,图中只画出A相绕组及其供电电路。
SR电动机的运行原理遵循“磁阻最小原理”—‘磁通总要沿着磁阻最小的路径闭合,而具有一定形状的铁心在移动到最小磁阻位置时,必使自己的主轴线与磁场的轴线重合。
图2中,当定子D-D’极励磁时,1-1'向定子轴线D-D'重合的位置转动,并使D相励磁绕组的电感最大。
若以图中定、转子所处的相对位置作为起始位置,则依次给D→A→B→C相绕组通电,转子即会逆着励磁顺序以逆时针方向连续旋转;反之,若依次给B→A→D→C相通电,则电动机即会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可见,SR电动机的转向与相绕组的电流方向无关,而仅取决于相绕组通电的顺序。
另外,从图2.2可以看出,当主开关器件S1、S2导通时,A相绕组从直流电源US吸收电能,而当S1、S2关断时,绕组电流经续流二极管VD1、VD2继续流通,并回馈给电源US。
因此,SR电动机传动的共性特点是具有再生作用,系统效率高。
图 2.32.1.6 电路板抗干扰设计电路设计和应用应尽量消除或抑制电子电路的干扰,该监测系统的硬件电路用来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如果不能降低各类干扰的影响,将会增加监测数据误差。
硬件电路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对干扰的抑制,对电路进行了合理的设计以及选择合适的元器件。
在硬件电路设计过程中,充分从抑制干扰源、切断干扰途径以及提高元器件的抗干扰性能等三方面考虑,为降低信号干扰,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核心部件为中心,围绕其进行布线,易受干扰元器件相互远离,输入输出元器件分开放置,电源和高频电路部分尽量远离;(2)STM32微处理器和大功率器件的地线需要单独接地,以减少相互干扰,大功率元器件放置在电路板边缘;(3)在电路板布线时避免九十度折线,同时减少回路环面积,选择合适粗细的地线以及电源线;(4)数字区和模拟区用地线隔离,模拟地和数字地要分离,统一在一点接于电源地。
1.2 软件设计方案软件系统框图如下:软件系统框图 2.42手机客户端APP设计2.1开发环境的搭建本设计在开发过程中使用Eclipse加ADT插件的开发环境,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JDK,首先需要安装JDK工具包,本设计中使用的JDK版本是JDK-7-Windows-i586.exe。
安装完成后,配置系统环境变量,将JDK的安装路径添加到系统Path中去。
在Andriod developer官网上下载Eclipse开发环境,其己对Eclipse和ADK插件绑定,开发者直接下载后解压即可使用。
本设计使用的ADT版本是adt-bundle-windows-x86-20140702.zip。
2.2手机APP的主要功能模块手机APP的设计采用了MVC框架,将Model、View和Controler分开,有效减少开发工作量量和有效减少开发工作查和代码冗余率,有利于代码调试。
本设计将手机端功能主要分为5大功能模块:登录功能模块、查询功能模块、接收数据模块、蓝牙验证模块。
(1)登录模块登录模块需要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如用户名、密码、手机号码等。
登录界面设计两个EditView输入烂和2个Button,输入烂用来接收用户名,2个按紐分别是登录和取消。
当用户点击确认按钮后,跳转到主页面。
confirm=(ImageButton)findViewById(R.id.confirm);(确认按钮绑定)cancel=(ImageButton)findViewById(R.id.cancel); (取消按钮绑定)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设定按钮点击事件)switch (v.getId()) {case R.id.confirm:username=name.getText().toString();if(username.equals("")){Toast.makeText(LoginActivity.this, "用户名为空,请输入!", Toast.LENGTH_SHORT).show();}else{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intent.setClass(LoginActivity.this, MainActivity.class);intent.putExtra("name", username);startActivity(intent);}break;case R.id.cancel:this.finish();break;default:break;}(2)蓝牙搜索模块进入搜索蓝牙界面后,会搜索附近的蓝牙a.设置权限在manifest中配置<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BLUETOOTH"/><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BLUETOOTH_ADMIN"/>b.启动蓝牙首先要查看本机是否支持蓝牙,获取BluetoothAdapter蓝牙适配器对象BluetoothAdapter mBluetoothAdapter = BluetoothAdapter.getDefaultAdapter();if(mBluetoothAdapter == null){ //表明此手机不支持蓝牙return;}if(!mBluetoothAdapter.isEnabled()){ //蓝牙未开启,则开启蓝牙Intent enableIntent = new Intent(BluetoothAdapter.ACTION_REQUEST_ENABLE);startActivityForResult(enableIntent, REQUEST_ENABLE_BT);}public void onActivityResult(int requestCode, int resultCode, Intent data){if(requestCode == REQUEST_ENABLE_BT){if(requestCode == RESULT_OK){ //蓝牙已经开启}}}c.发现蓝牙设备这里可以细分为几个方面(I)使本机蓝牙处于可见(即处于易被搜索到状态),便于其他设备发现本机蓝牙//使本机蓝牙在300秒内可被搜索private void ensureDiscoverable() {if (mBluetoothAdapter.getScanMode() !=BluetoothAdapter.SCAN_MODE_CONNECTABLE_DISCOVERABLE) {Intent discoverableIntent = new Intent(BluetoothAdapter.ACTION_REQUEST_DISCOVERAB LE);discoverableIntent.putExtra(BluetoothAdapter.EXTRA_DISCOVERABLE_DURATION, 300);startActivity(discoverableIntent);}}(II)查找已经配对的蓝牙设备,即以前已经配对过的设备Set<BluetoothDevice> pairedDevices = mBluetoothAdapter.getBondedDevices();if (pairedDevices.size() > 0) {findViewById(R.id.title_paired_devices).setVisibility(View.VISIBLE); for (BluetoothDevice de vice : pairedDevices) {//device.getName() +" "+ device.getAddress());}} else {mPairedDevicesArrayAdapter.add("没有找到已匹对的设备");}(III)通过mBluetoothAdapter.startDiscovery();搜索设备,要获得此搜索的结果需要注册一个BroadcastReceiver来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