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PPT课件
合集下载
《 植物是怎样吸收养分的》1PPT课件

小麦的根
侧根
直根系
须根系
不定根
从植物的 茎、叶上 产生的根。
实验 根的吸水部位在哪里?
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根尖
讨论
在农业生产中,移植作物 幼苗时为什么要带土移植?
“带土移植”目的是不伤害根尖, 使根尖在适应“新环境”以前,仍旧 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从被夹带的土壤中 获取水分和营养物质。
观察
根尖的结构
读图 植物根尖纵切面的显微结构图
植物的根是否在任何情况下, 都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呢?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两类根系模式性的主要区别:
有没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
【举例】常见的作物中,哪些是直根系,哪些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须根系?
直根系:苋菜、芥菜、棉、油菜、蒲公英等 。 须根系:稻、麦、葱、韭、蒜等 。
你知道根的主要作用有 哪些吗?
1、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吸收水中的矿物质。 3、支持和固定植物体。
菜豆的根
主根
植物是怎样吸收养分的
我知道
1、土壤中的生物有 动物 、 植物
、 微生物 。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有 空气 、 水 、 有机物 、 无机盐 等。
3、土壤中最常见的处于正常生活状态的植物器 官是 根 。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根系吸收养分的过程
详细阐述根系如何通过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两种方式获取土壤中的 养分,以及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转化过程。
叶片吸收空气中的养分
1 2
叶片的结构与功能
介绍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等 ,解释它们如何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吸收空 气中的养分。
空气中的养分种类
列举空气中对植物生长有益的气体,如二氧化碳 、氧气等,说明它们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养分的输出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组织成分。同时 ,植物也会通过落叶、落花等途径将养分归还给土壤。此外,土壤中的 养分也会随着水分运动而流失或被淋洗出土壤。
04
植物对养分的利用与转化
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养分的吸收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 的养分,如氮、磷、钾等 ,进入植物体内。
数据分析
对观察数据进行整理 和分析,比较不同养 分条件下植物的生长 差异。
数据记录与分析方法
数据记录
设计实验记录表,详细记录每组植物的观察结果,包括生长指标和养分溶液情况 。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绘制生长曲 线图、柱状图等直观展示数据结果。
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
不同植物对养分的利用策略
喜肥植物
一些植物对养分的需求较高,需要较多的养分才能正常生长,如玉 米、小麦等。
耐瘠薄植物
另一些植物则能够在养分贫瘠的环境中生长,它们具有较低的养分 需求和较高的利用效率,如一些野生植物和杂草。
共生关系
还有一些植物与其他生物建立共生关系,通过互利共生获取所需的养 分,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植物 对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详细阐述根系如何通过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两种方式获取土壤中的 养分,以及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转化过程。
叶片吸收空气中的养分
1 2
叶片的结构与功能
介绍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等 ,解释它们如何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吸收空 气中的养分。
空气中的养分种类
列举空气中对植物生长有益的气体,如二氧化碳 、氧气等,说明它们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养分的输出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组织成分。同时 ,植物也会通过落叶、落花等途径将养分归还给土壤。此外,土壤中的 养分也会随着水分运动而流失或被淋洗出土壤。
04
植物对养分的利用与转化
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养分的吸收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 的养分,如氮、磷、钾等 ,进入植物体内。
数据分析
对观察数据进行整理 和分析,比较不同养 分条件下植物的生长 差异。
数据记录与分析方法
数据记录
设计实验记录表,详细记录每组植物的观察结果,包括生长指标和养分溶液情况 。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绘制生长曲 线图、柱状图等直观展示数据结果。
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
不同植物对养分的利用策略
喜肥植物
一些植物对养分的需求较高,需要较多的养分才能正常生长,如玉 米、小麦等。
耐瘠薄植物
另一些植物则能够在养分贫瘠的环境中生长,它们具有较低的养分 需求和较高的利用效率,如一些野生植物和杂草。
共生关系
还有一些植物与其他生物建立共生关系,通过互利共生获取所需的养 分,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植物 对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养分吸收

添加标题
养分供应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 率
养分供应与光合作用相互影响,共 同维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光合作用对养分吸收的促进
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能量和原料, 促进养分吸收
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分和氨基酸是植 物进行养分吸收的重要物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是 植物进行养分吸收的重要条件
碳的固定与有机物的合成
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 和水,在阳光作用下转化为有 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碳的固定:二氧化碳被植物吸 收并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有机物的合成:植物将吸收的 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淀粉 等有机物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意义:为植物提供 能量和物质基础,维持生态系 统的平衡和稳定
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
生物因素:植物与微生物、昆虫等生物 的相互作用影响养分的吸收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如空气污染、水污 染等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
光合作用与养分 吸收的相互关系
养分供应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作用需要充足的养分,如二氧 化碳、水、阳光等
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等有机物是 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养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和养分吸收相 互促进,共同维持植物的生长和发 育
养分与光合作用的协同进化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为植物提供能量和物质 养分吸收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关键,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 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的协同进化,使得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提高生存能力
根毛的增加可以 提高根系对养分 的吸收能力
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特别补充: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一方面受植物本身遗传特性所控制 一方面还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一. 植物吸收养分的基因型差异
(一)根系形态特征对养分吸 收的影响
土壤中有效养分只有 达到根系表面才能为植物 吸收,成为实际有效养分。 对于整个土体来说,植物 根系仅占据极少部分空间;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不同容重土壤上大麦幼苗根系生长情况
1.35g/cm3
1.55g/cm3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10oC 15oC
20oC 25oC
30oC 35oC
根区温度对马铃薯幼苗根形态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大麦局部根段供磷对侧根总长度的影响
根区处理 侧根长度(cm) 侧根长度(cm) 三段均匀供给磷 只供中段磷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作物营养临界期
➢ 概念 作物营养临界期是指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各种营养 比例失调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 特点:(1)多数发生在植物生长的转折期; (2)植物对养分的需要量不一定多,但很迫切; (3)这个时期缺乏某种养分所造成的损失难以弥补。
➢ 举例:作物磷营养的临界期多出现在幼苗期,氮营养临界期 也在生育前期:水稻在三叶期和幼穗分化期;棉花-现蕾初 期;玉米—三叶至五叶期和幼穗分化期;钾营养的临界期— —分蘖初期和幼穗形成影响期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A(基部) 40.0 B(中部) 27.2 C(顶端) 17.5
14.3 322.0
11.0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二)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1.根系的阳离子交换量 2.根系的氧化力 3.根系的还原力 4.根系的代谢作用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一方面受植物本身遗传特性所控制 一方面还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一. 植物吸收养分的基因型差异
(一)根系形态特征对养分吸 收的影响
土壤中有效养分只有 达到根系表面才能为植物 吸收,成为实际有效养分。 对于整个土体来说,植物 根系仅占据极少部分空间;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不同容重土壤上大麦幼苗根系生长情况
1.35g/cm3
1.55g/cm3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10oC 15oC
20oC 25oC
30oC 35oC
根区温度对马铃薯幼苗根形态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大麦局部根段供磷对侧根总长度的影响
根区处理 侧根长度(cm) 侧根长度(cm) 三段均匀供给磷 只供中段磷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作物营养临界期
➢ 概念 作物营养临界期是指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各种营养 比例失调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 特点:(1)多数发生在植物生长的转折期; (2)植物对养分的需要量不一定多,但很迫切; (3)这个时期缺乏某种养分所造成的损失难以弥补。
➢ 举例:作物磷营养的临界期多出现在幼苗期,氮营养临界期 也在生育前期:水稻在三叶期和幼穗分化期;棉花-现蕾初 期;玉米—三叶至五叶期和幼穗分化期;钾营养的临界期— —分蘖初期和幼穗形成影响期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A(基部) 40.0 B(中部) 27.2 C(顶端) 17.5
14.3 322.0
11.0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二)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1.根系的阳离子交换量 2.根系的氧化力 3.根系的还原力 4.根系的代谢作用
植物营养学课件- 养分的吸收

➢ 非必需营养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
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是某些种类植物所 必需的,这些元素为有益元素。
例:豆科作物-钴;
藜科作物-钠;
硅藻和水稻-硅.
需要注意的问题——
十七种营养元素同等重要,具有不可替代性 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种类所必需,或是
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
小结
掌握
• 灰分,必需营养元素,有益元素 • 确定必需营养元素的三个标准 • 目前已确定的必需营养元素及分类
91 98 580 597 1
营养液及玉米、蚕豆根汁液中 离子浓度的变化
离子
外部浓度(mmol/L)
初始
4 天后*
浓度 玉米 蚕豆
根汁液中 浓度(mmol/L)
4 天后
玉米 蚕豆
K+
2.00 0.14 0.67 160 84
Ca2+
1.00 0.94 0.59
3 10
Na2+
0.32 0.51 0.58 0.6
其他元素
必需营养元素 非必需营养元素
有益元素 其它元素
其他元素
第一节 植物的营养成分
一、植物的组成成分 二、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
及确定标准 三、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及功能
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及确定标准
对于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 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称为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确定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
植物体内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模型
离子载体运输
载体: 细胞膜上能携带离子跨膜的蛋白或其它物质
载体学说 当离子跨膜运输时,离子首先要结合在载体 上,形成载体-离子复合体而将离子转至膜 内释放。 这一结合过程与底物和酶结合的原理相同。
植物的生态位分配和养分吸收

土壤性质对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影响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对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有很大影响。 砂质土壤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适合种植 耐旱植物;而黏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透气性 差,适合种植喜肥植物。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供给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能力。 肥力高的土壤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植物的 生长和发育;而肥力低的土壤则会使植物生长缓 慢甚至死亡。
协同进化原则
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通过相互 作用和协同进化,形成复杂的 生态关系网络,共同占据和分 配生态位。
历史和地理因素
植物生态位的分配还受到历史 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 的起源、扩散和地理分布等。
02
植物养分吸收机制
根系结构与功能
根系的主要功能
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体。
根系结构特点
具有大量的根毛,增加吸收面积 ;根尖分区明确,各区域功能不
对水质和光照要求较高
水生植物对水质和光照的要求较高,需要清洁的水质和充 足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长。同时,一些水生植物还能够吸收 水中的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04
植物间相互作用与养分竞争
竞争排斥原理在植物中应用
竞争排斥原理指出,生态位相似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 ,必然出现一种物种排斥另一种物种的现象。
要点二
水分平衡
植物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分平衡,过多 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养 分吸收产生不利影响。过多的水分会 导致植物根部缺氧,影响养分的吸收 ;而过少的水分则会使植物处于萎蔫 状态,无法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要点三
灌溉方式
不同的灌溉方式对植物的生长和养分 吸收也有影响。例如,滴灌和喷灌等 节水灌溉方式能够减少水分的浪费,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从而促进植物的 生长和养分吸收。
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养分转运机制

养分转运的调控机制主要包括激素调控和信号传导
激素调控:植物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对养分转运有重要影响
信号传导:植物细胞通过信号传导途径,如钙离子信号、磷酸肌醇信号等,调控养分 转运
养分转运的调控机制与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适应等密切相关
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供应
调节植物体内的养分平衡
促进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植物对养分的利用
提供植物生长所 需的基本元素
促进植物细胞强植物对环境 的适应能力
养分是植物繁殖 的基础,为植物 提供能量和物质
养分的吸收和转 运机制影响植物 的繁殖能力
养分的缺乏会导 致植物繁殖能力 下降,影响植物 种群的生存和繁 衍
提高养分吸收效率:如何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效率,减 少养分流失和浪费。
优化养分转运机制:如何优化植物的养分转运机制,提高 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效率。
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如何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促 进植物生长和发育。
应对环境变化:如何应对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土壤退 化等)对植物养分吸收、转运和利用的影响。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水分过 多或过少影响养分吸收
根系改良:通过修剪、施肥等措施,促 进根系生长,提高养分吸收能力
叶面施肥:通过叶面喷施,直接补充植 物所需养分,提高养分利用率
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植物生长调节剂 等生物技术,提高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质、改良剂等措施,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保持和供应能力
养分的过量也会 对植物繁殖产生 负面影响,导致 植物生长异常和 生殖障碍
养分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养分缺乏会影响植物的抗逆性,如抗旱、抗寒等
养分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机制:养分通过调节植物的生理活动,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1.0
0.04(leaf)
63.8
17.1
14.0
(三)影响根外营养效果的因素 1.溶液的组成
不同溶液组成叶片吸收速度不同 KCl>KNO3 >KH2PO4 尿素>其它N肥
2. 溶液浓度及pH
在不引起伤害的前提下养分进入叶片的速度和数量随浓度升 高而升高 大量元素 0.2~2% 微量元素 0.01~0.2%
❖ 难于再利用的元素 主要在木质部由下往上随蒸腾液流 而运输,出现在顶叶和新叶。 Ca B
3.叶片
叶片类型 叶片结构
4. 溶液湿润叶片的时间
• 最好要使叶片在30min到1h内保持湿润 • 选在晴天傍晚无风的天气下进行 • 湿润剂或表面活化剂
5.喷施部位及次数
三、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和利用
养分的运输方向
➢ 横向运输 横向运输主要指养分由根表皮经皮层、内 皮层到中柱层(导管)的运输过程。质外体和共质体 是根部横向运输水分和养分的重要通道。
要消耗生物代谢能量。
特点: 1. 逆电化学势梯度 2. 高度选择性 3. 消耗能量
主动吸收 载体学说
二、根外器官对养分的吸收
(一)机理 • 养分通过叶片角质层和气孔,进入细胞;
• 也可能使养分离子通过角质层上的裂缝和从表层细胞延伸到角 质层的外质连丝,进入细胞。
外质连丝是一种不含原生质的纤维孔隙,能使细胞原生质与外 界直接联系,这种外质连丝能做为角质膜到达表皮细胞原生质膜的 一条通路。
(三)养分向根表迁移的方式
截获(root interception) 扩散 (diffusion) 质流 (mass flow)
四、 植物根系对无机养分的吸收
被动吸收 (passive uptake) 主动吸收 (active uptak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酸铵、磷酸钾最易被吸收,磷酸镁、磷酸钙 次之。
营养形态---钾
烟草钾肥主要有硫酸钾和硝酸钾。 不提倡使用氯化钾,施硫过多对烟叶品质不利 烟草最好施用硝酸钾,好处是其硝酸根离子和
钾离子可以相互促进吸收,提高肥效利用率, 且硝酸根离子抑制氯离子吸收。
2、营养平衡
烟株不断的吸收养分,使根际离子态养分不断减少, 在外界浓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溶液浓度的的提高, 根系吸收的离子数量也增多,两者成正相关。但是外 界溶液浓度增高后,离子吸收速率和溶液浓度便无紧 密关系。通常认为是受根系离子载体数量所限。
列1 列2 列3 列4 列5
观测数 3 3 3 3 3
求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均
方差
1.68
0.56 0.0741
1.26
0.42 0.0148
1.54 0.513333 0.032933
2.14 0.713333 0.170433
3.62 1.206667 0.282633
7
0.72 0.38 0.44
56 153
显著影响 分析过程中假设离子种类对烤烟叶中养分浓度是没有
显著影响,即数据中各组数据相互独立。 采用置信水平为0.95,α=0.05
PH 各离子养分浓度 钙 镁 氯 锌 锰
5
0.52 0.31 0.85
93 225
6
0.48 0.28 0.5
63 144
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SUMMARY 组
土壤酸碱度对烤烟养分的吸收的影响有两方面:1、对 烤烟根细胞表面电荷的作用,间接影响烤烟对养分的 吸收。2、对土壤养分离子的有效性作用,影响土壤 对养分的吸收
根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是两性胶体,具有羧基和氨基, 能同时吸附阴离子和阳离子,土壤呈酸性时,氢离子 浓度增大,抑制了羧基的解离,使胺基接受氢离子而 带正电荷。在这种情况下,对外界溶液中阴离子的吸 收有力,反之在土壤PH较高,溶液呈中性至碱性反应 时,增加了蛋白质分子羧基中的解离,使其以带负电 荷为主,有利于外界阳离子吸收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1.离子被吸附在根系细胞的表面 根部细胞呼吸作用放出CO2和H2O。CO2溶于 水生成H2CO3,H2CO3能解离出H+和HCO-3离子,这些离子可作为根系细胞的交 换离子,同土壤溶液和土壤胶粒上吸附的离子进行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有两种方式:
(1)根与土壤溶液的离子交换(ion exchange) 根呼吸产生的CO2溶于水后可
形成的CO2-3、H+、HCO-3等离子,这些离子可以和根外土壤溶液中以及土壤胶
粒上的一些离子如K+、Cl-等发生交换,结果土壤溶液中的离子或土壤胶粒上的离
子被转移到根表面。如此往复,根系便可不断吸收矿质。如图3-13所示。
(2)接触交换(contact exchange) 当根系和土壤胶粒接触时,根系表面的离子
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
烟草吸收矿质元素的生物学原理
以钾离子为例:
K+进入植株和在植株内 运输的图解描绘
K+在木质部内的运输 (红箭头)和在韧皮部中 的运输(蓝箭头)。数字 代表K+长距离运输途径中 重要的运输位点。5个中的 4个数字标示的位置,夸大 描绘了K+在细胞水平的运 输(1)K+被跨根细胞质 膜吸收(纵切观察)。(2 )K+通过跨木质部细胞膜 输出。运输死的厚壁木质 部导管(横切面观察)。
离子总养分浓度提高,必然要影响跟的负电位势 离子间还有相互作用,包括拮抗作用和协助作用,影
响烟柱对养分的吸收
统计学证明PH影响养分吸收
设原假设为土壤PH对烤烟叶中养分浓度无显著影响, 即各组均值相等
把土壤PH作为自变量,烤烟叶中养分浓度为因变量 利用方差分析判断土壤PH对烤烟叶中养分浓度是否有
营养形态---硝态氮、酰胺态氮、铵态氮
硝态氮不经转化就可以被烟株吸收,不受土温、 水分和微生物的影响,肥效快。
酰胺态氮施入土壤后,可转化为吸收态,容易 导致烟叶对氮的过量吸收,造成叶片贪青,晚 熟,品质降低。
铵态氮施入土壤后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前期肥 效不如硝态氮快。
营养形态---磷
在无机磷中,烟草主要吸收正磷酸盐,也吸收 偏磷酸盐和焦磷酸盐。后二者被转化后,很快 被转化为正磷酸盐供烟草利用。正磷酸盐又可 以生成三种阴离子。
土壤pH值
土壤pH值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因离子性质不同而异,一般阳离子的 吸收速率随pH值升高而加速;而阴离子 的吸收速率则随pH值增高而下降.阴影 面积的宽度表示植物体根系利用养分 的程度。
一般植物最适生长的pH值在6~7 之间,但有些植物喜稍酸环境,如茶、马 铃薯、烟草等,还有一些植物喜偏碱环 境,如甘蔗和甜菜等。
可直接与土壤胶粒表面的离子交换,这就是接触交换。因为根系表面和土壤胶粒
表面所吸附的离子,是在一定的吸引力范围内振荡着的,当两者间离子的振荡面部
分重合时,便可相互交换。
离子交换按“同荷等价”的原理进行,即阳离子只同阳离子交换,阴离子只能
同阴离子交换,而且价数必须相等。由于H+和HCO-3.分别与周围溶液和土壤胶粒
8
1.19 0.47 0.48
43 140
9
1.63 0.38 0.61
32 72
方差分析
差异源
SS
组间
1.164693
组内
1.1498
总计
2.314493
df
MS
F
P-value F crit
4 0.291173 2.532382 0.106388 3.47805
10 0.11498
14
3、土壤PH
营养形态---有机氮
烟草对养分的吸收受养分形态和其营养元素相 对数量的影响。烟田使用的氮素形态主要有有 机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
有机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水解为各种氨 基酸,然后再通过氨化作用水解成氨和铵盐才 能被吸收,其氮素释放受到土温,水分等因素 的影响,同时也受本身质量影响的制约,很难 预测,肥效慢。
图 3的-1阳3离土子壤和阴颗离粒子迅表速面地进阳行离交换子,因交此盐换类法离子则就会被吸附在根表面。
由于土壤颗粒表面带有负电荷,阳离子被土壤颗粒吸附于表面
。外部阳离子如钾离子可取代土壤颗粒表面吸附的另一个阳离子如
钙离子,使得Ca2+被根系吸收利用。
离子进入根部导管
离子从根表面进入根导管的途径有质外体和共 质体两种
营养形态---钾
烟草钾肥主要有硫酸钾和硝酸钾。 不提倡使用氯化钾,施硫过多对烟叶品质不利 烟草最好施用硝酸钾,好处是其硝酸根离子和
钾离子可以相互促进吸收,提高肥效利用率, 且硝酸根离子抑制氯离子吸收。
2、营养平衡
烟株不断的吸收养分,使根际离子态养分不断减少, 在外界浓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溶液浓度的的提高, 根系吸收的离子数量也增多,两者成正相关。但是外 界溶液浓度增高后,离子吸收速率和溶液浓度便无紧 密关系。通常认为是受根系离子载体数量所限。
列1 列2 列3 列4 列5
观测数 3 3 3 3 3
求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均
方差
1.68
0.56 0.0741
1.26
0.42 0.0148
1.54 0.513333 0.032933
2.14 0.713333 0.170433
3.62 1.206667 0.282633
7
0.72 0.38 0.44
56 153
显著影响 分析过程中假设离子种类对烤烟叶中养分浓度是没有
显著影响,即数据中各组数据相互独立。 采用置信水平为0.95,α=0.05
PH 各离子养分浓度 钙 镁 氯 锌 锰
5
0.52 0.31 0.85
93 225
6
0.48 0.28 0.5
63 144
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SUMMARY 组
土壤酸碱度对烤烟养分的吸收的影响有两方面:1、对 烤烟根细胞表面电荷的作用,间接影响烤烟对养分的 吸收。2、对土壤养分离子的有效性作用,影响土壤 对养分的吸收
根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是两性胶体,具有羧基和氨基, 能同时吸附阴离子和阳离子,土壤呈酸性时,氢离子 浓度增大,抑制了羧基的解离,使胺基接受氢离子而 带正电荷。在这种情况下,对外界溶液中阴离子的吸 收有力,反之在土壤PH较高,溶液呈中性至碱性反应 时,增加了蛋白质分子羧基中的解离,使其以带负电 荷为主,有利于外界阳离子吸收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1.离子被吸附在根系细胞的表面 根部细胞呼吸作用放出CO2和H2O。CO2溶于 水生成H2CO3,H2CO3能解离出H+和HCO-3离子,这些离子可作为根系细胞的交 换离子,同土壤溶液和土壤胶粒上吸附的离子进行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有两种方式:
(1)根与土壤溶液的离子交换(ion exchange) 根呼吸产生的CO2溶于水后可
形成的CO2-3、H+、HCO-3等离子,这些离子可以和根外土壤溶液中以及土壤胶
粒上的一些离子如K+、Cl-等发生交换,结果土壤溶液中的离子或土壤胶粒上的离
子被转移到根表面。如此往复,根系便可不断吸收矿质。如图3-13所示。
(2)接触交换(contact exchange) 当根系和土壤胶粒接触时,根系表面的离子
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
烟草吸收矿质元素的生物学原理
以钾离子为例:
K+进入植株和在植株内 运输的图解描绘
K+在木质部内的运输 (红箭头)和在韧皮部中 的运输(蓝箭头)。数字 代表K+长距离运输途径中 重要的运输位点。5个中的 4个数字标示的位置,夸大 描绘了K+在细胞水平的运 输(1)K+被跨根细胞质 膜吸收(纵切观察)。(2 )K+通过跨木质部细胞膜 输出。运输死的厚壁木质 部导管(横切面观察)。
离子总养分浓度提高,必然要影响跟的负电位势 离子间还有相互作用,包括拮抗作用和协助作用,影
响烟柱对养分的吸收
统计学证明PH影响养分吸收
设原假设为土壤PH对烤烟叶中养分浓度无显著影响, 即各组均值相等
把土壤PH作为自变量,烤烟叶中养分浓度为因变量 利用方差分析判断土壤PH对烤烟叶中养分浓度是否有
营养形态---硝态氮、酰胺态氮、铵态氮
硝态氮不经转化就可以被烟株吸收,不受土温、 水分和微生物的影响,肥效快。
酰胺态氮施入土壤后,可转化为吸收态,容易 导致烟叶对氮的过量吸收,造成叶片贪青,晚 熟,品质降低。
铵态氮施入土壤后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前期肥 效不如硝态氮快。
营养形态---磷
在无机磷中,烟草主要吸收正磷酸盐,也吸收 偏磷酸盐和焦磷酸盐。后二者被转化后,很快 被转化为正磷酸盐供烟草利用。正磷酸盐又可 以生成三种阴离子。
土壤pH值
土壤pH值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因离子性质不同而异,一般阳离子的 吸收速率随pH值升高而加速;而阴离子 的吸收速率则随pH值增高而下降.阴影 面积的宽度表示植物体根系利用养分 的程度。
一般植物最适生长的pH值在6~7 之间,但有些植物喜稍酸环境,如茶、马 铃薯、烟草等,还有一些植物喜偏碱环 境,如甘蔗和甜菜等。
可直接与土壤胶粒表面的离子交换,这就是接触交换。因为根系表面和土壤胶粒
表面所吸附的离子,是在一定的吸引力范围内振荡着的,当两者间离子的振荡面部
分重合时,便可相互交换。
离子交换按“同荷等价”的原理进行,即阳离子只同阳离子交换,阴离子只能
同阴离子交换,而且价数必须相等。由于H+和HCO-3.分别与周围溶液和土壤胶粒
8
1.19 0.47 0.48
43 140
9
1.63 0.38 0.61
32 72
方差分析
差异源
SS
组间
1.164693
组内
1.1498
总计
2.314493
df
MS
F
P-value F crit
4 0.291173 2.532382 0.106388 3.47805
10 0.11498
14
3、土壤PH
营养形态---有机氮
烟草对养分的吸收受养分形态和其营养元素相 对数量的影响。烟田使用的氮素形态主要有有 机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
有机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水解为各种氨 基酸,然后再通过氨化作用水解成氨和铵盐才 能被吸收,其氮素释放受到土温,水分等因素 的影响,同时也受本身质量影响的制约,很难 预测,肥效慢。
图 3的-1阳3离土子壤和阴颗离粒子迅表速面地进阳行离交换子,因交此盐换类法离子则就会被吸附在根表面。
由于土壤颗粒表面带有负电荷,阳离子被土壤颗粒吸附于表面
。外部阳离子如钾离子可取代土壤颗粒表面吸附的另一个阳离子如
钙离子,使得Ca2+被根系吸收利用。
离子进入根部导管
离子从根表面进入根导管的途径有质外体和共 质体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