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课件2013汇编

合集下载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茂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时局 别离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争

抵得上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简直
国破山河在, 国都陷落,山河依旧存在;
城春草木深。 京城春到,遍地草木丛生。
感时花溅泪, 感伤时局,见花开而掉泪;
恨别鸟惊心。 怅恨别离,听鸟鸣而惊心。 烽火连三月, 战火不断,接连已有三月; 家书抵万金。 家信难得,一封抵上万金。 白头搔更短, 头发已白,搔首更见稀少; 浑欲不胜簪。 未老先衰,简直难插头簪。
杜甫诗三首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 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 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 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 “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人: 又失去一个亲人,非常痛苦; 老翁: 为百姓的疾苦而痛心不已。
整体把握
1.从内容上看,你认为它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为什 么? 2.谈谈这首诗的情节结构。 3.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 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
主题: 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他 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 精神,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 惨遭遇,表现了他为战争给人 民带来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
③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
战争之惨 烈
百姓之绝 望
兵役之苛 酷

课《杜甫诗三首》ppt

课《杜甫诗三首》ppt
领略诗歌的意境
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意境,如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人物 形象的塑造等。通过领略这些意境,可以深入理解杜甫的艺 术境界和文化内涵。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课《杜甫诗三首》ppt》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杜甫简介 • 《杜甫诗三首》概述 • 《杜甫诗三首》中的三首诗解析 • 杜甫诗歌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 杜甫诗歌的阅读与欣赏方法
01
杜甫简介
杜甫的生平
出生背景
杜甫出生于一个官僚世家,从小就 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早年经历
杜甫曾先后参加科举考试,并在长 安任职过小官。
详细描述
2. 诗人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表 达了对住房困难的感慨和对社会 不公的不满。
总结词:描述了诗人居住的茅屋 被秋风吹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 生活的贫困和人生的坎坷。
1. 诗人描绘了茅屋被秋风吹破的 景象,表现了生活的贫困和人生 的坎坷。
3. 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的贫 困和人生的坎坷,仍然心怀天下 ,用诗句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 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研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杜甫的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的特点,如生动的描绘、鲜明的对比、深刻的 思考等。通过研究这些表现手法,可以深入理解杜甫的艺术造诣。
体会杜甫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感受诗歌的情感
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如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对 人民疾苦的同情等。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歌,可以深入感 受杜甫的情感世界。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读杜 甫的诗歌可以让人感受到人生的苦难与奋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望岳》 写于737年,唐王朝开元 盛世时期。诗人25岁,漫 游在河北、山东一带。

《春望》 写于757年,安史之乱最 盛时期。诗人45岁,被困 在贼兵控制的长安城中。

表现诗人攀登泰山极顶的 誓言,攀登人生顶峰的誓 言。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 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石壕吏》

写于759年,诗人47岁,自家乡洛阳回到 华州,路上写成“三吏”“三别”
整体把握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 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 取的远大抱负。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 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 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赏析和积累
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所感之时是怎样的时?所恨之比别 是怎样的别? 谁在溅泪?谁在惊心?
“家书抵万金”


表达了杜甫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杜甫自30岁与妻子杨氏结婚后,没有再 娶国小妾,这在妻妾盛行的唐朝非常罕 见。
整体把握
1、如何理解题目“春望”? 2、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 杜甫出生于公元721年,当时,整个唐王 朝处于上升的时期,人们普遍具有强烈 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建功立业,封侯万 里是当时人们普遍的人生目标。 • 杜甫的13世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最重 要的宫廷诗人;杜甫写作《望岳》时, 他的父亲杜闲当时正担任山东兖州司马 。杜甫的家族有做官的传统,他一辈子 坚守着“奉儒守官”的信条,以“立功 立德立言”为终身的理想。

《杜甫诗三首》(共94张PPT)

《杜甫诗三首》(共94张PPT)
表达了什么?(情感) 怎么写?(技巧) 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
②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 感 ……)。
朗读指导:
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 联。 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中间两联须对仗。 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 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 节拍为“二二二一”,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 为“二二一二” “七言诗”为每句三顿,主要是第五个字或第七个字 可以一个字成为一顿 。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
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 凄凉与冷落,一句话写尽 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青冢
【讨论】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 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 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 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 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 可言呢?
首联状秋季孤寂肃杀之景,衬作者低沉的心 境。奠定了全诗肃飒哀残的基调。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精析意象
颔联 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
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
江间波涛
巫峡中江水波涛汹涌, 大浪连天涌起
塞上风云
巫山的风云阴沉密布, 仿佛接连着地面
一语双关,暗示着时局的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光景暗淡, 作者心情既翻卷不息又阴沉郁闷
杜甫的人生
•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 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 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名句回顾
1.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4.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5.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诗三首》 课件

《杜甫诗三首》 课件

远望
近望
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
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从齐到鲁都望不尽它青青的山色。
(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
春望 杜甫 国破 山河 在, 城春 草木 深。 感时 花 溅泪, 恨别 鸟 惊心。 烽火 连 三月, 家书 抵 万金。 白头 搔 更短, 浑欲 不 胜簪。
春望 杜甫 国破 山河 在, 城春 草木 深。 感时 花 溅泪, 恨别 鸟 惊心。 烽火 连 三月, 家书 抵 万金。 白头 搔 更短, 浑欲 不 胜簪。
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被毁坏到了无余人、无余物,忧国忧民 )
(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
(思念家人 )
(叹息衰老 )
问题探讨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你赞成哪种解释?理由是什么?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 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 惊心。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巫山巫峡气萧森 萧森: ____萧__瑟__阴__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间波浪兼天涌 兼天: ____连__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上风云接地阴 塞上: ___这__里__指__夔__州__的__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衣处处催刀尺 寒衣:指_冬__天__的__衣__服_催刀尺:
一去紫台连朔漠 紫台:紫__宫__,__宫__廷__朔漠: _______北__方__的__沙__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识:_曾__经__识__得___春风面: ________指__王__昭__君__的__美__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考译文 秋兴八首(其一)
原文: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 白露使枫树林凋落了,巫山巫峡气象萧瑟阴森。 长江里波浪滔天,边塞上风云阴沉。 菊花已开过两次,他日流过的泪禁不住又流了下来。 孤舟一系在夔州,便系住了自己急于归乡的心。 处处都在催人裁剪寒衣,白帝城高处黄昏时捣衣声更 加急促。


_______本__课__所__选__三__首__诗__都__是__作__于__秋__天__,__其__中__两__首__直__接__写__到_
__了__秋__景__秋__思__。__秋__天__万__物__凋__零___,__霜__风__渐__冷__,__给__人__以__苦__寒__之_

《杜甫诗三首》PPT教学课件

《杜甫诗三首》PPT教学课件
2. 困守长安时期
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 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 进,但均无结果。
3. 陷贼与为官时期
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 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现实主义创作 达到高峰——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精神。
4. 漂泊西南时期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 (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 湘三年,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 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三)内容分析
1.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风、天、猿啸、渚、沙、鸟 急、高、哀、 清、白、飞
一、 教学目标

二、 教学方法

三、 教学内容
四、 学习方法小结
五、 探究与思考 六、 作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二、教学方法
1.朗读吟诵 2.情景再现
3.加强背诵 4.对比阅读
(五)层次结构 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 象。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 露,树是枫树,反而在萧索中见到了 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 言“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 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
第二层次:江间波浪兼天涌,塞 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诗三首 PPT课件

杜甫诗三首 PPT课件

五、“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 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 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 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 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 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 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 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
二、《咏怀古迹(其三)》 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 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 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 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
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 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 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秋兴八首创作背景与解题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 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依靠四 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 于是伴同家族,离开成都,乘舟沿江 东下,先是寓居夔州(今四川奉节), 在夔州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后转徙 于湘鄂之间。公元770年冬,死在由长 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在寓居夔州时,杜甫时年五十五 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 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 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 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一去紫台连朔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
杜 甫 草 堂
杜甫祠
杜甫行吟图
我国古代诗歌 古体诗 近体诗
律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要求工对
•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 意。
•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 篇。
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 生一长去明紫妃台的连山朔村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 座面向着黄昏。
杜甫的情怀 1、故园之思
2、羁旅漂泊之愁 3、家国之忧
合作探究4: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 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
• 枫叶凋零、万物萧森 • 浪兼天涌、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孤舟一系 • 催刀尺、急暮砧
忧国忧民 孤独沉郁
情因景生、景因情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全诗感世伤己,感情悲凉 ,透出的是“沉郁”;
• 首章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对秋而 伤羁旅,是全组诗的序曲。
预习检测:导学案
玉露凋伤枫树林,白露使两岸漫山遍野的枫树林衰 巫山巫峡气萧森。败萧瑟飘阴零森,。巫山巫峡一带气象满目
江塞间上波风浪云兼接天地涌阴,。巫际峡,江山中上的风波云涛漫汹卷涌 天澎 地湃 一接 片连 阴天 沉。
一丛丛的菊花已开两度,使我像
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
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咏史诗
却未
在与 枝群
• 昭君故里即是今天
头芳 独同
的湖北省宜昌市兴
欢温 笑暖
山县宝坪村,又名
王家湾。它面临香
溪水,背靠纱帽山,
群峰林立,崖壑含
翠,橘林丰茂,山
明水秀,极富诗情
画意。村内有楠木
井、娘娘井、梳妆
台、望月楼等遗迹;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合作探究1:诗中写了哪些景 物(意象)?
• 玉露、枫树林、 • 波浪、风云、 • 菊花、孤舟、 • 白帝城
意境?
• 阴沉萧森 • 肃杀凄凉
•黯淡萧条 •动荡不安
合作探究:2:哪句诗最能表明诗 人的感情?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学习目标】
• 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 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 诗歌主旨。
• 3、背诵。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二)长安十年时期 (三)战乱流离时期 (四)漂泊西南时期
沉郁顿挫
•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三怨:元帝昏庸,终身遗恨
曾闻汉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刘献廷 《咏昭君词》)
诗人用深情的笔触诉说昭君的经历, 他在其中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
昭君不幸
诗人不幸
元帝不辨美丑 唐皇不分忠佞
咏明妃,为千古负才不遇者十分痛
惜。
—金圣叹
昭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
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悲昭以自悲
• 声韵铿锵低回,似水流冰 下,凸显的是“顿挫”。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学习目标
独同
欢温
笑暖
1、背诵全诗。
2、把握王昭君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掌握本诗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4、学会赏析咏史诗的方法。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
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
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
却未
在与 枝群
昭君和亲
头芳
•独 同
欢温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
笑暖 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
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
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
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
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付,举止
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
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
•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唐 陈玉兰《寄夫》
合作探究3: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 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的“刀尺 声”“捣衣声”,其用意何在?
• 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 制冬衣,而诗人却仍旅居外地, 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无依 的羁旅伤感之情。
• 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 尺、捣衣声中,含蓄蕴藉,韵 味绵长。
• 这一联由景生情,抒发感慨。
• 两开——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 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 年又如此,足见心情的凄伤。
• 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
• 系——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 心念长安,系于故园。
• 忧国伤时
合作探究3: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 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的“刀尺 声”“捣衣声”,其用意何在?
也。
—王嗣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 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 没有写她的怨恨,那写 的是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 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 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 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丛菊两开他日泪,往日一样又一次伤心落泪,孤独 孤舟一系故园心。的小舟系向岸边,也系着我怀念
故园的心情。
寒白衣帝处城处高催急刀暮尺砧,。深制的御秋白寒季帝的节城衣处上服处传;都来傍在急晚为 促时游 的分子 捣,征 衣高夫 砧高赶 声。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 间 波 浪 兼 天 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 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 分明是满腔怨恨。
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找 出本诗的诗眼。
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
昭君怨恨什么?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 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 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 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 会增添客子的愁绪。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吴歌》
• 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 三更,千万声,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元.张可久《迎仙客·秋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