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密度

合集下载

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

1 180 g×36.5%=11.8×36.5 g,其物质的量为
11.8×36.5 g÷36.5 g/mol=11.8 mol,物质的量浓度为 11.8 mol÷1 L=11.8
c 方法二:
mol/L。
1 000w 1 000 1.18 36.5% mol / L 11.8 mol / L M 36.5
答案:11.8 mol/L
【典例】(2011·南充高一检测)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 组成的混合溶液,c(H+)=0.1 mol·L-1,c(Al3+) =0.4 mol·L-1,c(SO42-)=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1
C.0.3 mol·L-1
B.0.2 mol·L-1
线
100
容量瓶
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 1. 构造:细颈、平底玻璃瓶, 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2. 特点:①容量瓶上有刻度线而无刻度 ②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
3. 使用范围:用来配制一定体积 浓度准确的溶液 (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
4. 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②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 ③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化学反应
2 mol,
(2)根据稀释规律有:c(浓)·V(浓)=c(稀)·V(稀),即
2 molL1 V(浓) 1 mol 1 500 mL, L
所以V(浓)=250 mL。
答案:(1)2 mol·L-1
4 mol·L-1
(2)250 mL
【典例3】(2011·福州高一检测)如图为某市售盐酸试剂瓶 上的部分数据。
c SO 4 2 0.8 molL1,

中考化学1轮复习专题06 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版)

中考化学1轮复习专题06 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版)

专题06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网络】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组成:溶质和溶剂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固体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溶解度变化规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溶解度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 a(O H)2常用溶解度曲线表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定义:固体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方蒸发溶剂,适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的物质结晶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的物质放热,如:NaOH 浓H2SO4溶解现象吸热,如NH4NO3变化不明显,如NaCl乳化现象:洗洁精洗衣物和餐具上油污是发生了乳化现象【考点梳理】考点一、溶液、溶解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组成:溶质和溶剂。

(3)特征: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密度、浓度、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久置不出现沉淀,不分层。

2.溶解现象(1)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①溶剂的温度: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②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③搅拌加速溶解。

(2)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物质溶解时,往往会引起温度的改变。

溶解的过程发生两个变化:①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要吸收热量;②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过程,要放出热量。

当吸热大于放热时,溶液温度降低,反之升高。

(3)溶于水温度升高的物质:氢氧化钠、浓硫酸等,溶于水温度降低的物质:硝酸铵等。

3.正确区分乳化现象和溶解现象(1)乳化是使用乳化剂将植物油(的油珠)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能聚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课题3 溶液的浓度(江苏省阜宁中学)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课题3 溶液的浓度(江苏省阜宁中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编写人:余立怀 审核人:朱 兵教学目标:1、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涵义。

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教学重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解、练习 教学内容: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与_______之比,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液是否饱和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下同),与温度________。

2、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1)溶质质量分数=()100%()⨯ (2)溶液密度=()()3、在有关溶液的稀释问题中要抓住稀释前后__________不变来立等式。

4、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影响溶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课堂检测第一课时1、下列有关“10%的食盐溶液”涵义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 .100g 水中溶解了10g 食盐B .100g 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0g 食盐C .将10g 食盐溶解于90g 水中所得的溶液D .将食盐与水按1:10的质量比配制成的溶液2、t ℃时用a g 某物质配成M g 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若再加入b g 该物质,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a bM a b+--B .100%a b M b +⨯+ C .M aa b-+ D .100()a b M a+-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稀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w)与加入氯化钠质量(m)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图像正确的是( )4、已知60℃的硝酸钾溶解度为110g ,则60℃时,将60g 硝酸钾投入到50g 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 .60100%110g g ⨯ B 、55100%105g g ⨯ C 、100100%210g g ⨯ D 、50100%60gg⨯ 5、溶质的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钾溶液100g ,若要将其变为20% ( )A .溶剂的质量蒸发一半B 、蒸发掉50g 溶剂C 、加入50g 的溶剂D 、加入12.5g 溶剂 6、现有质量分数为10%的KNO 3溶液40g ,要使其质量分数达到20%,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蒸发20g 水 B .蒸发24 g 水 C .加入3.2gKNO 3D .加入6 g KNO 37、60℃时,将36g 硝酸钾溶于204g 水中,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专题二 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问题

专题二  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问题

求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问题的探究一、同一种溶质的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后,求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若将质量分数不同(分别为a和b且)的两种溶质质量分别为和,混合后溶液质量分数为W。

依混合前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相等,可得:整理得:1. 若两种溶液等质量混合,即,则有例1. 溶液和的溶液混合后,则所得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 若两种溶液不等质量混合,即,则有例2. 将40克37.5%的溶液与50克15%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中质量分数为3. 若一种溶液和纯水混合后,即或,则有或例3. 有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5000g,向里加水1250g,则稀释后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二、同一溶质的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后,求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若将质量分数、密度不同(分别为和且)的两种溶液体积分别为混合成质量分数为W的溶液。

依混合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守恒,可得:整理得:例4. 将100 mL密度为1.84 ,质量分数为98%的浓与200 mL密度为1.0720%的稀混合,求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例5. 38%的浓盐酸()1体积与4体积水混合,所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 19.1%B. 28.2%C. 8.7%D. 38%1. 当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也越大的溶液(即)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

整理得:又因为,所以有再移项整理得:因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即则混合后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例6. 已知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的密度大。

质量分数为90%和10%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大于50%B. 小于50%C. 等于50%D. 无法确定2. 若一种(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溶液和一种纯水等体积混合时,则混合后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例7. 将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则稀释后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等于5%B. 大于5%C. 小于5%D. 10%3. 当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反而越小的溶液(即)等体积混合时,求混合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中考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训练及答案

中考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训练及答案

经典例题例1.将1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缓缓倒入100mL水中,搅拌均匀,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浓硫酸的质量=100mL×1.84g/mL=184g 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184g×98%=180.32g稀硫酸的质量是浓硫酸质量加上水的质量184g+100mL×1g/mL=284gω(H2SO4)=(180.32g/284g)×100%=63.5%【答案】稀释后浓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63.5%。

例2.常温下将10g下列固体与90g水充分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A.胆矾B.氧化钙C.氧化钠D.硝酸钾【分析】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键在于判断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同时求出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各是多少。

物质溶解在水中有下列几种情况需要考虑:①物质在溶解时没有生成新物质且该不含有结晶水,溶质为物质本身,如KNO3,其质量分数等于[10g/(10g+90g)]×100%=10%;②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溶质应为无水物,结晶水成为溶剂的一部分,如CuSO4·5H2O,这种情况溶质的质量减少了,故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③物质溶解时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溶质为生成物,如Na2O溶于水,溶质质量为NaOH,溶质的质量分数>10%;④溶质质量分数还受溶解度的影响,如常温下将10g氧化钙溶于90g水充分混合,虽然CaO与水混合后溶液中溶质为Ca(OH)2,但其质量分数却比胆矾溶液水所得溶液得溶质质量分数小,这是因为CaO溶于水生成的Ca(OH)2微溶于水,只有极少量的Ca(OH)2溶解于水。

【答案】 B例3.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食盐水蒸发掉5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 8gB. 6.4gC. 3.2gD. 4g【分析】欲使某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在恒温下蒸发掉的溶剂质量应等于原溶液质量的一半,故本题蒸发50g水以前溶液的质量为100g,故溶质质量为100g×8%=8g。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真题集训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word版,含解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真题集训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word版,含解析)

【考点训练】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知识点的知识】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注意事项: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⑤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w=S/(100+S)*100%2、溶质质量分数相关计算:①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因为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 g,则Ag×a%=Bg×b%(其中B=A+m水)②关于溶液增浓(无溶质析出)的计算溶液增浓通常有几种情况:1°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因为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Bg=(Ag+Bg)×b%.2°将原溶液蒸发去部分溶剂:因为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Ag-Bg)×b%.3°与浓溶液混合:因为混合后的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所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Ag×a%+B g×b%=(Ag+Bg)×c%.【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属于初中学过的基础知识,了解即可.题型一:溶液的稀释问题•分析: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氨水的质量为原氨水质量与所加水质量和,所得氨水溶液中溶质为25%的氨水中溶质,利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求出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解答:设加水的体积为V,则25%的氨水体积也为V,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为V××25%V××1g/cm3×100%≈故选C.点评:根据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的特点,可由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完成稀释类问题的计算.题型二:溶液增浓的计算典例2: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将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10% B.15% C.20% D.25%解答:可以认为蒸发掉45 g H2O是在蒸发掉35 g H2O的基础上完成的,也就是说,在1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5g,从而得出在此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50g.这样100 g溶液中所含的氯化钾的质量为(100-35-5)g×50150+5g=25g,质量分数为25g100g×100%=2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比较甲乙两溶液的关系,得出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为解答该题的关键.【解题思路点拨】溶液稀释问题重点把握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浓缩问题要分情况,蒸发溶剂时抓住溶质不变,添加溶质时抓住溶剂不变,与浓溶液混合时能找出等量关系.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已知NH3和HCl都能用来作喷泉实验的气体,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 气体,实验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两烧瓶内充满溶液且不考虑溶质的扩散)()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2.将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5X和X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小于3X,则A可能是()①H2SO4②C2H5OH ③NH3④CH3COOH ⑤NaOH.A.①⑤ B.①④⑤ C.②③ D.②③④3.已知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溶质的质量分数甲溶液密度╱g•cm﹣3乙溶液密度╱g•cm﹣31甲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乙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大于5%B.混合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C.混合后,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D.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等于5%3,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配制稀盐酸:①用浓盐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a%,②用浓盐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b%,那么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5.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将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10% B.15% C.20% D.25%7.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于危险化学用品柜中妥善保管B.取10 mL该硫酸于烧杯中,再加等体积的水,可配得49%的硫酸﹣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mLD.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9.2 mol•L﹣1﹣3C.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0﹣3)的NaOH溶液与等体积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20% B.<20% C.>20% D.≥20%﹣3﹣的物质的量为()11.在t℃时,向x g 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 g KNO3或蒸发掉b g水,恢复到t℃,溶液均达到饱和,据此,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A.在t℃时,KNO3的溶解度为gB.若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则x=2bC.在t℃时,所配的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D.若将原溶液蒸发掉2b g水,恢复到原温度析出2a g KNO3A.30% B.×100%×100%13.已知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时,其溶液的密度越大,将80%和20%的两种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大于50% B.等于50% C.小于50% D.无法确定﹣3﹣3﹣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算二、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16.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下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3的混合溶液.求混合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mol.(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考点训练】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已知NH3和HCl都能用来作喷泉实验的气体,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 气体,实验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两烧瓶内充满溶液且不考虑溶质的扩散)()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分析:因NH3和HCl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则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又溶液充满整个烧瓶,即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二者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又二者摩尔质量不同,因此质量分数不同.解答:解: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因NH3和HCl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则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又溶液充满整个烧瓶,即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二者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氨气和氯化氢摩尔质量不同,物质的量相同,而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所以氨气和氯化氢的质量就不同;溶于相同量的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所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气体,实验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喷泉实验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的概念,要理解什么气体可做喷泉实验.2.将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5X和X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小于3X,则A可能是()①H2SO4②C2H5OH ③NH3④CH3COOH ⑤NaOH.A.①⑤ B.①④⑤ C.②③ D.②③④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令质量分数为5X和X的两种溶液的密度分别为a、b,溶液体积都是V,表示出混合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再列不等式判断溶液密度与浓度关系,据此解答.解答:解:令质量分数为5X和X的两种溶液的密度分别为a、b,溶液体积都是V,则:<3X解得a<b,说明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C2H5OH、NH3的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而H2SO4、CH3COOH、NaOH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溶液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形成规律:(1)任何两种相同溶质的溶液等质量混合,其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将同一种溶质的不同质量分数的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如果浓溶液的密度大于稀溶液(如等大多数溶质的溶液)或被等体积水稀释后,其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如果浓溶液密度小于稀溶液(如氨水、酒精等少数溶质形成溶液)或被等体积水稀释,其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3.已知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溶质的质量分数甲溶液密度╱g•cm﹣3乙溶液密度╱g•cm﹣3甲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乙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大于5%B.混合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C.混合后,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D.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等于5%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等质量混合,混合后的质量分数是两者和的一半,等体积混合就是在等质量混合的基础上加上密度大的溶液,甲溶液密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小,而乙溶液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解答:解:甲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在等质量混合的基础上加上密度大的,等质量为5%,密度大的质量分数是1%,所以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在1%到5%之间,而乙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在等质量混合的基础上加上密度大的,等质量为5%,密度大的质量分数是9%,所以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在5%到9%之间,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质量混合和等体积混合的问题,等质量混合,混合后的质量分数是两者和的一半,而等体积是在此基础上加上密度大的.3,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配制稀盐酸:①用浓盐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a%,②用浓盐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b%,那么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设浓盐酸的体积为V,浓度为c,利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或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计算解答.解答:解:设浓盐酸的体积为VL,浓度为c,33+1000V)×a%,解得a%=,33×2)×b%,解得b%=,显然分母大的值越小,即a>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质量分数的计算,明确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时解答的关键,注意单位换算为解答中的易错点.5.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将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10% B.15% C.20% D.25%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解答:解:可以认为蒸发掉45 g H2O是在蒸发掉35 g H2O的基础上完成的,也就是说,在1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5g,从而得出在此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50g.这样100 g溶液中所含的氯化钾的质量为+5g=25g,质量分数为×100%=2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比较甲乙两溶液的关系,得出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为解答该题的关键.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钠投入到水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NaOH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进而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2O=2NaOH+H2↑,则2Na+2H2O=2NaOH+H2↑46g 80g 2g2)m(NaOH)=m(H2)=则w(NaOH)=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钠与水的反应方程式及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的变化,明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7.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于危险化学用品柜中妥善保管B.取10 mL该硫酸于烧杯中,再加等体积的水,可配得49%的硫酸﹣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mL﹣1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B.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等体积时硫酸溶液的质量大;C.根据c=计算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D.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大于硫酸体积的2倍.解答:B.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等体积时硫酸溶液的质量大,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49%,故B错误;C.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硫酸密度比水大的特点,答题中注意把握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3C.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0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A、溶质的质量分数=×100%;B、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C、根据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可以计算其各自的物质的量,进而得出答案;D、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100%.解答:﹣3×500mL=600g,硫酸镁的分子量为120,镁的原子量为24,硫酸根离子的分子量为96,所以镁离子在硫酸镁分子中的含量为=144g,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24%,故A正确;B、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为144g,其物质的量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溶液中的溶剂水的质量为:600g×(1﹣24%)=456g,水的分子量为18,所以该硫酸镁溶液中水的物质的量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等相关计算问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3)的NaOH溶液与等体积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20% B.<20% C.>20% D.≥20%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质量的2倍,而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结合质量分数公式判断.解答:解: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质量的2倍,而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由质量分数=可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2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比较基础,关键是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判断等体积混合后溶液质量与原氢氧化钠溶液关系.﹣3﹣的物质的量为()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先根据镁离子的质量分数计算氯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而根据c=计算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浓度,求出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后求出Cl﹣的物质的量.解答:解:MgCl2=20%,溶液中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c(MgCl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镁离子的质量分数计算氯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而根据c=计算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浓度.11.在t℃时,向x g 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 g KNO3或蒸发掉b g水,恢复到t℃,溶液均达到饱和,据此,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A.在t℃时,KNO3的溶解度为gB.若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则x=2bC.在t℃时,所配的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D.若将原溶液蒸发掉2b g水,恢复到原温度析出2a g KNO3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A、由题意知ag硝酸钾与bg水正好配成饱和溶液,利用这一关系解决判断;B、利用原来的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与配成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之间建立关系式进行求解即可;C、一定温度下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一定温度下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或等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由叙述知溶液蒸发掉ag水后溶液才饱和,如果再蒸发掉ag水后则溶液会析出的溶质的质量是bg.解答:解:A、是对的,可以这样考虑:将原不饱和溶液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饱和溶液,剩下的那部分是纯水,此时蒸发掉bg水之后可以达到饱和,说明剩下那部分水的质量即为bg,在原溶液中加入ag溶质也可以达到饱和,说明ag溶质溶于剩余那部分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这样即可求出溶解度为g,故A正确;B、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在加入了ag溶质之后形成饱和溶液,可以列出式子:x×%+a=(x+a)×,此处硝酸钾的溶解度可用g代替,可以解出x=2b,故B正确;C、在t℃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配成的溶液质量分数应该小于等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C正确;D、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2bg水,蒸发掉bg水的时候刚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继续蒸发掉bg水,析出溶质的质量就是溶解于bg水中的溶质的质量,为ag,故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溶液相关知识的考查,是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关计算的探讨,解题的关键是对溶液的相关计算要有较深刻的了解,属难度较大的一道题目.A.30% B.×100%×100%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解答:解:设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S,则=解得S=36g,则=则氯化钠没有全部溶解,该溶液属于饱和溶液,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学生应能利用溶解度来计算得到结论,学生应熟悉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13.已知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时,其溶液的密度越大,将80%和20%的两种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大于50% B.等于50% C.小于50% D.无法确定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令质量分数分别为20%与8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分别为xg/ml、yg/ml,硫酸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所以x<y.假定体积为1ml,混合后溶质质量为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质量之和,混合后溶液质量为混合前溶液质量之和,根据质量分数定义用x、y表示出混合后的质量分数,结合密度关系判断.解答:解:设质量分数分别为20%与8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分别为xg/ml、yg/ml;硫酸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所以x<y.假定体积为1ml,则20%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ml×xg/ml=xg,溶质硫酸的质量为xg×20%;80%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ml×yg/ml=yg,溶质硫酸的质量为yg×80%;所以混合后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80%﹣60%,由于x<y,所以>1,所以80%﹣60%>5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溶液浓度的计算和大小比较,题目难度较大,注意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并且解题规律是十分重要的.﹣3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氨水的质量为原氨水质量与所加水质量和,所得氨水溶液中溶质为25%的氨水中溶质,利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求出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解答:解:设加水的体积为V,则25%的氨水体积也为V,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为故选C.点评:根据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的特点,可由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完成稀释类问题的计算.﹣3﹣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算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本题可以看出,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等体积相混合时,浓度较稀的氨水质量较大,而较浓的氨水的质量较小,这样混合后,所得溶液浓度当然要比15%偏小些,或根据公式溶质质量分数=×100%计算.解答:解:若两种氨水等质量混合,则混合后氨水的质量分数为15%,等体积的两种氨水,浓的密度较小,所以质量较小,两种氨水混合后,质量分数更接近稀氨水的浓度,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5%.或直接计算:设25%的氨水和5%的氨水各取VL,则混合后的氨水的质量分数:设这两种溶液的体积是V.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①密度比水大的两种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如氢氧化钠、氯化钠溶液等.同理有:②密度比水小的两种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如氨水、酒精溶液等.二、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16.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下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1)根据羟基磷酸钙的化学式可知,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解答:解: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0×10+(31+16×4)×6+(1+16)×2=1004.(1)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100%=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明确标签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含义是解本题关键,根据质量分数公式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3的混合溶液.求混合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溶液的浓度及相关计算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溶液的浓度及相关计算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溶液的浓度及相关计算知识梳理1.溶液组成的两种表示方法(1)物质的量浓度[名师点拨]①物质的量浓度中的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指溶剂的体积,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如溶液混合,也不是两份溶液体积和。

②对于某浓度的溶液,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密度、质量分数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质量则因体积不同而改变。

③溶质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不一定相同,要注意根据化学式具体分析计算。

例如:1 mol·L-1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而是2__mol·L-1。

(2)质量分数①概念: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的比值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②表达式:饱和溶液(溶质的溶解度用S表示)w=SS+100×100%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两大类型(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计算公式:c=1 000ρwM(c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1,ρ为溶液密度,单位g·cm-3,w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1)。

[名师点拨]两种溶液浓度换算关系推导以n 为核心⎩⎨⎧质量分数溶液n =ρ×V ×w M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n =c ×V,故ρ×w ×V M =c ×V 如ρ单位为g·L -1,c =ρw M ,如ρ单位为g·cm -3,c =ρw ×1 000M(2)溶液稀释、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

①溶液稀释:a .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 1w 1=m 2w 2。

b .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 1V 1=c 2V 2。

c .溶液质量守恒,m (稀)=m (浓)+m (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②溶液混合:a .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c 1V 1+c 2V 2=c 混V 混(稀溶液混合时,常认为V 混=V 1+V 2进行粗略计算)。

人教版化学第一轮复习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知识点增分训练(详细解析)

人教版化学第一轮复习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知识点增分训练(详细解析)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知识点增分训练一、选择题(共15小题)1.有硫酸镁溶液500mL,它的密度是1.20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是4.8%,则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4.0%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4mol/LC.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0D.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是19.2%分析:A、溶质的质量分数=×100%;B、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C、根据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可以计算其各自的物质的量,进而得出答案;D、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100%.解答:解:A、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为1.20g•cm﹣3×500mL=600g,硫酸镁的分子量为120,镁的原子量为24,硫酸根离子的分子量为96,所以镁离子在硫酸镁分子中的含量为×100%=20%,其中镁离子的质量为600g×4.8%=28.8g,所以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为=144g,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24%,故A正确;B、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为144g,其物质的量为:=1.2mol,根据c=,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4mol/L,故B正确;C、溶液中的溶剂水的质量为:600g×(1﹣24%)=456g,水的分子量为18,所以该硫酸镁溶液中水的物质的量为=25.33mol,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为144g,其物质的量为1.2mol,所以溶质与溶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25.33=1:21.11,故C错误;D、1分子硫酸镁在水中可电出1分子硫酸根离子,所以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镁物质的量,即1.2mol,其质量为1.2mol×96g/mol=115.2g,所以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为:×100%=19.2%,故D正确.故选C.2.将质量分数为40%(密度为1.43g•cm﹣3)的NaOH溶液与等体积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20% B.<20% C.>20% D.≥20%分析: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质量的2倍,而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结合质量分数公式判断.解答:解: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质量的2倍,而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由质量分数=可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20%,故选C.3.将4.6g钠投入95.4g水中,所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等于4.6% B.等于8% C.大于8% D.小于8%分析:钠投入到水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NaOH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进而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将4.6g钠投入到95.4g水中,发生2Na+2H2O=2NaOH+H2↑,则2Na+2H2O=2NaOH+H2↑46g 80g 2g4.6g m(NaOH)m(H2)m(NaOH)==8.0g,m(H2)==0.2g,则w(NaOH)=×100%=8.02%>8%,故选D.4.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于危险化学用品柜中妥善保管B.取10 mL该硫酸于烧杯中,再加等体积的水,可配得49%的硫酸C.配制200mL4.6 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mLD.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9.2 mol•L﹣1分析:A.98%的硫酸为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B.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等体积时硫酸溶液的质量大;C.根据c=计算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D.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大于硫酸体积的2倍.解答:解:A.98%的硫酸为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属于危险药品,在实验室中应妥善保管,故A 正确;B.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等体积时硫酸溶液的质量大,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49%,故B错误;C.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8.4mol/L,计算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计算浓硫酸的体积,设浓硫酸的体积为xmL,则xmL×18.4mol/L=200mL×4.6mol/L,解得:x=50,所以应量取的浓硫酸体积是50mL,故C正确;D.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由于硫酸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等质量混合时总体积大于硫酸体积的2倍,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9.2 mol•L﹣1,故D正确;故选B.5.已知NH3和HCl都能用来作喷泉实验的气体,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 气体,实验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两烧瓶内充满溶液且不考虑溶质的扩散)()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分析:因NH3和HCl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则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又溶液充满整个烧瓶,即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二者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又二者摩尔质量不同,因此质量分数不同.解答:解: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因NH3和HCl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则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又溶液充满整个烧瓶,即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二者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氨气和氯化氢摩尔质量不同,物质的量相同,而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所以氨气和氯化氢的质量就不同;溶于相同量的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所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气体,实验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故选A.6.将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5X和X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小于3X,则A可能是()①H2SO4②C2H5OH ③NH3④CH3COOH ⑤NaOH.A.①⑤ B.①④⑤ C.②③ D.②③④分析:令质量分数为5X和X的两种溶液的密度分别为a、b,溶液体积都是V,表示出混合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再列不等式判断溶液密度与浓度关系,据此解答.解答:解:令质量分数为5X和X的两种溶液的密度分别为a、b,溶液体积都是V,则:<3X解得a<b,说明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C2H5OH、NH3的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而H2SO4、CH3COOH、NaOH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故选C.7.已知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溶质的质量分数甲溶液密度╱g•cm﹣3乙溶液密度╱g•cm﹣31% 0.95 1.025% 0.92 1.049% 0.90 1.07甲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乙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大于5%B.混合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C.混合后,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D.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等于5%分析:等质量混合,混合后的质量分数是两者和的一半,等体积混合就是在等质量混合的基础上加上密度大的溶液,甲溶液密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小,而乙溶液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解答:解:甲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在等质量混合的基础上加上密度大的,等质量为5%,密度大的质量分数是1%,所以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在1%到5%之间,而乙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在等质量混合的基础上加上密度大的,等质量为5%,密度大的质量分数是9%,所以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在5%到9%之间,故选B.8.用密度为1.19g/cm3,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配制稀盐酸:①用浓盐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a%,②用浓盐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b%,那么a 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分析:设浓盐酸的体积为V,浓度为c,利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或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计算解答.解答:解:设浓盐酸的体积为VL,浓度为c,①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V×1000mL×1.19g/cm3×37%=(V×1000mL×1.19g/cm3+1000V)×a%,解得a%=,②V×1.19g/cm3×37%=(V×1.19g/cm3×2)×b%,解得b%=,显然分母大的值越小,即a>b,故选B.9.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将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10% B.15% C.20% D.25%分析:甲、乙溶液均未明确是否为饱和溶液,因此,不能使用蒸发35.0g与45.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直接进行计算;而把蒸发45.0g水分开来看,先蒸发水至35.0g时所剩余溶液为饱和溶液,即对饱和溶液蒸发45.0g﹣35.0g=10.0g水时会析出KCl晶体10.0g﹣5.0g=5.0g;以此计算10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解答:解:可以认为蒸发掉45 g H2O是在蒸发掉35 g H2O的基础上完成的,也就是说,在1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5g,从而得出在此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50g.这样100 g溶液中所含的氯化钾的质量为+5g=25g,质量分数为×100%=25%.故选D.10.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2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0%,300mL该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A.2.5 mol B.0.75 mol C. 5 mol D.1.5 mol分析:先根据镁离子的质量分数计算氯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而根据c=计算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浓度,求出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后求出Cl﹣的物质的量.解答:解:MgCl2中Mg元素的质量与Cl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4:71,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0%,则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20%,溶液中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mol/L,则c(Cl﹣)=2c(MgCl2)=2×2.5mol/L=5mol/L,Cl﹣的物质的量为5mol/L×0.3L=1.5mol,故选D.11.在t℃时,向x g 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 g KNO3或蒸发掉b g水,恢复到t℃,溶液均达到饱和,据此,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A.在t℃时,KNO3的溶解度为gB.若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则x=2bC.在t℃时,所配的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D.若将原溶液蒸发掉2b g水,恢复到原温度析出2a g KNO3分析:A、由题意知ag硝酸钾与bg水正好配成饱和溶液,利用这一关系解决判断;B、利用原来的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与配成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之间建立关系式进行求解即可;C、一定温度下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一定温度下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或等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由叙述知溶液蒸发掉ag水后溶液才饱和,如果再蒸发掉ag水后则溶液会析出的溶质的质量是bg.解答:解:A、是对的,可以这样考虑:将原不饱和溶液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饱和溶液,剩下的那部分是纯水,此时蒸发掉bg水之后可以达到饱和,说明剩下那部分水的质量即为bg,在原溶液中加入ag溶质也可以达到饱和,说明ag溶质溶于剩余那部分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这样即可求出溶解度为g,故A正确;B、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在加入了ag溶质之后形成饱和溶液,可以列出式子:x×%+a=(x+a)×,此处硝酸钾的溶解度可用g代替,可以解出x=2b,故B正确;C、在t℃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配成的溶液质量分数应该小于等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C正确;D、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2bg水,蒸发掉bg水的时候刚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继续蒸发掉bg水,析出溶质的质量就是溶解于bg水中的溶质的质量,为ag,故D错误;故选D.12.某温度下,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g氯化钠和6.5g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A.30% B.×100%C.26.5% D.×100%分析:先根据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26.5g氯化钠算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再根据溶解度计算出6.5g水达到饱和时能溶解的溶质质量,若为过饱和溶液则与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若为不饱和溶液,则利用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来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设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S,则=解得S=36g,设6.5g水达到饱和能溶溶质质量为X,则=解得X=2.34g,向此溶液中添加3.5g氯化钠和6.5g水,则氯化钠没有全部溶解,该溶液属于饱和溶液,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100%=26.5%,故选C.13.已知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时,其溶液的密度越大,将80%和20%的两种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大于50% B.等于50% C.小于50% D.无法确定分析:令质量分数分别为20%与8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分别为xg/ml、yg/ml,硫酸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所以x<y.假定体积为1ml,混合后溶质质量为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质量之和,混合后溶液质量为混合前溶液质量之和,根据质量分数定义用x、y表示出混合后的质量分数,结合密度关系判断.解答:解:设质量分数分别为20%与8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分别为xg/ml、yg/ml;硫酸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所以x<y.假定体积为1ml,则20%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ml×xg/ml=xg,溶质硫酸的质量为xg×20%;80%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ml×yg/ml=yg,溶质硫酸的质量为yg×80%;所以混合后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80%﹣60%,由于x<y,所以>1,所以80%﹣60%>50%,故选:A.14.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分析: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氨水的质量为原氨水质量与所加水质量和,所得氨水溶液中溶质为25%的氨水中溶质,利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求出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解答:解:设加水的体积为V,则25%的氨水体积也为V,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为×100%≈11.9%<12.5%故选C.15.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算分析:本题可以看出,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等体积相混合时,浓度较稀的氨水质量较大,而较浓的氨水的质量较小,这样混合后,所得溶液浓度当然要比15%偏小些,或根据公式溶质质量分数=×100%计算.解答:解:若两种氨水等质量混合,则混合后氨水的质量分数为15%,等体积的两种氨水,浓的密度较小,所以质量较小,两种氨水混合后,质量分数更接近稀氨水的浓度,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5%.或直接计算:设25%的氨水和5%的氨水各取VL,则混合后的氨水的质量分数:设这两种溶液的体积是V.则=14.6%<15%;故选C.二、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16.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下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g)包装标签上脂肪≥3.3g,是指100ml牛奶中含脂肪至少3.3g.那么一盒牛奶中含钙至少g.(保留到0.01g)分析:(1)根据羟基磷酸钙的化学式可知,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100%;由标签可知,100mL牛奶中,含钙的质量至少为0.11g,先算出250mL是100mL的几倍,再乘以100mL 牛奶中含钙的质量即可.解答:解: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0×10+(31+16×4)×6+(1+16)×2=1004.(1)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39.8%,故答案为:39.8%;一盒牛奶含钙元素的质量:0.11g×≈0.28g,故答案为:0.28.17.常温下,将20.0g 14%的NaCl溶液与30.0g 24%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混合溶液.求混合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分析:根据m(溶质)=m(溶液)×ω(溶质)计算原本题浓度溶液中NaCl的质量,再根据ω=×100%计算混合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根据c=计算混合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解答:解:混合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20%;混合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4mol/L,答:混合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20%,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18.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mol.(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分析:(1)m(NaOH)=n(NaOH)×M(NaOH),m(溶液)=vρ,根据质量分数=计算;根据电荷守恒计算;(3)由题意可知氯气过量,反应后所得混合物为HCl和Cl2,涉及反应有HCl+NaOH=NaCl+H2O、Cl2+2NaOH=NaCl+NaClO+H2O,根据质量守恒计算.解答:解:(1)m(NaOH)=n(NaOH)×M(NaOH)=0.1L×3mol/L×40g/mol=12g,m(溶液)=vρ=100mL×1.12g/mL=112g,则ω(NaOH)==10.71%,故答案为:10.71%;所得溶液中为NaCl和NaClO的混合物,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Na+)=n(Cl﹣)+n(ClO﹣),则n(Cl﹣)=n(Na+)﹣n(ClO﹣)=0.3mol﹣0.05mol=0.25mol,故答案为:0.25;(3)由题意可知氯气过量,反应后所得混合物为HCl和Cl2,涉及反应有HCl+NaOH=NaCl+H2O、Cl2+2NaOH=NaCl+NaClO+H2O,据反应可知,燃烧后剩余Cl2为n(Cl2)余=n(NaClO)=0.05 mol,与H2反应的Cl2为n(Cl2)=×[n(Cl﹣)﹣n(NaClO)]=×(0.25mol﹣0.05mol)=0.1mol=n(H2),则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0.1mol+0.05mol):0.1mol=3:2,故答案为: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密度
HCl溶液的浓度和密度
常见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
标准溶液浓度的一升量值温度不正值表
水的体积和质量分数换算表
(供校准玻璃容量仪器体积用)
V20=W/Wt=1000(ml)(式中V20是指玻璃容器在20℃时所具有的容积)
滴定液的温度校正值
本表列出水和稀的水溶液在t℃时的观测体积换算为20℃时的体积校正值(单位毫升)。

反之,也可以从20℃时所需体积减去或加上校正值而获得的t℃时必须量出的体积。

表中玻璃器皿的体积膨胀系数假定为0.000025
对于某些标准溶液,使用上表换算为20℃的体积,如欲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可按下列
露点温度对应水分表
各种不同温度下空气中饱和水蒸汽的压力盒水蒸汽含量
0℃至60℃温度下
注:1mmHg=133.322Pa44
0℃至-60℃温度下
将气压由室温换算至0℃时校正值(Pa)
标准筛目
化学化工中常用的筛网标准又数种,下列是美国筛制和泰勒标准筛、日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