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常用医学名词5
神经病名解

名词解释集锦1.感觉过敏:轻微的刺激即引起强烈的感觉,系因对触觉、痛觉的敏感性增强或感觉阈降低所致。
2.分离性感觉障碍:在同一部位内只有某种感觉障碍(如皮肤痛温觉缺失),而其他感觉(如皮肤触觉)仍保存者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分裂性感觉障碍为只有深感觉缺失,而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仍保存者。
】3.铅管样强直:在做被动运动检查时,增强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像弯曲软铅管样的感觉,称为铅管样强直,常见于帕金森病。
4.齿轮样强直:肌强直兼有震颤的患者,当伸屈肢体时可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上出现断续的停顿,称为齿轮样强直,常见于帕金森病。
5.静止性震颤:常为Pakinson病的首发症状,多始于一侧上肢的远端,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静止位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
6.闭锁综合征:双侧皮质脊髓束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而出现双侧中枢性偏瘫,只能以睁闭眼或眼球的上下活动与周围环境建立联系,多见于脑血管病等引起的脑桥基底部病变。
7.Weber综合征:又称中脑腹侧部综合征,病变位于大脑脚,累及锥体束与动眼神经,出现病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中枢性偏瘫。
8.Broca失语:又称运动性失语,患者主侧半球Broca区病变,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呈非流利性口语,但听理解力正常。
9.Wernicke失语:又称感觉性失语,患者主侧半球Wernicke区病变,表现为听不懂别人讲话,不伴肢体瘫痪,但自己表达流利。
10.三偏综合征:内囊损害时影响丘脑皮质束并累及锥体束和视觉纤维时,可出现突发的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同向偏盲,称为三偏综合征。
11.交叉性瘫痪:一侧脑干病损累及已交叉的脊髓丘脑书、同侧的脑神经核和未交叉的皮质脊髓束时,引起病灶侧周围性脑神经麻痹,对侧肢体感觉障碍和中枢性偏瘫。
12.昏迷:患者意识完全丧失,不能被言语呼唤、刺激所唤醒,随意运动丧失、许多反射活动也减退或消失。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和重点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及重点感觉障碍。
(包括面部)感觉障碍,偏瘫及同向性偏盲。
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病变时产生Horner征,表现为眼裂缩小、眼球轻微内陷、瞳孔缩小或伴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
A起始段、两侧颈内A末端、两侧大脑后A借前、后交通A连通形成,使颈内A系与椎-基底A系相交通。
正常情况下动脉环两侧的血液不相混合,当某一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可一定程度通过willis 环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的血液供应。
后交通A和颈内A交界处、前交通A和大脑前A的连接处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
~,主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损害)②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③病灶侧共济失调④Horner综合症(交感N下行纤维损害)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
常见于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
, 导致运动笨拙和不协调, 并非肌无力,累及躯干、四肢和咽喉肌时可引起身体平衡、姿势、步态及语言障碍。
共济运动由小脑、脊髓、前庭、锥体外系共同参与协调。
病变位于脑桥基底部,双侧锥体束和皮质脑干束均受累。
患者意识清醒,因运动传出通路几乎完全受损而呈失运动状态,眼球不能向两侧转动,不能张口,四肢瘫痪,不能言语,仅能以瞬目和眼球垂直运动示意与周围建立联系。
可由脑血管病、感染、肿瘤、脱髓鞘病等引起。
,由优势侧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以口语表达障碍最突出,电报式语言,讲话少,讲话费力,找词困难,发音\语调障碍,语法差,口语理解相对保留,复述\命名\阅读\书写障碍.,由优势侧颞上回后部病变引起,以严重听理解障碍为特点,表现为患者听觉正常,但不能听懂别人和自己的讲话,口语表达流利,语量多,发音和语调正常,但言语混乱而割裂,较多语义错语,难以理解,答非所问,复述障碍与听理解障碍一致, 存在不同程度的命名\阅读\书写障碍.,由优势侧颞中回后部病变引起,主要特点为命名不能,找词困难,赘语,在供选择名称中能选出正确的名词,听理解\复述\阅读\书写障碍轻.~,表现为双眼视力下降或完全消失\眼底正常\双眼瞳孔对光反射正常.III、IV,脑桥V~VIII,延髓IX~XII,还有传导深感觉的中继核(薄束核、楔束核)及与锥体外系有关的红核和黑质等大题部分1.一般感觉:浅感觉(痛\温\触觉)来自皮肤\粘膜;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来自肌肉\肌腱\骨膜\关节;皮质感觉(复合感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重量觉)。
《神经病学》常考名词解释

Hunt综合征:表现为耳后、乳突剧烈疼痛,外耳道疱疹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伴有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见于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膝状神经节炎。
Brown-sequard综合征:脊髓半切征,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和上级运动神经元瘫痪,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度觉缺失。
见于脊髓占位性病变、脊髓外伤。
Gerstman综合征:四主症,即计算不能(失算)、手指失认,左右侧认识不能,书写不能(失写),见于优势半球顶叶角回皮质损伤。
三偏综合征:内囊完全损伤导致病变对侧偏瘫、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常见于脑出血和脑梗塞。
wallenberg综合征:①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②真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麻痹及咽反射消失(舌咽、迷走神经及疑核损伤),③病灶侧肢体共济失调(绳状体、部分小脑损害)④Horner综合征(颈部交感神经受损)⑤同侧面部痛、温度觉丧失,触觉存在,呈核性分布(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⑥对侧痛温度觉消失(脊髓丘脑侧束损伤)⑦呃逆(网状结构中呼吸中枢损伤)Millard-Gubler综合征:脑桥腹下部综合征,表现为①病变侧展神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②对侧中枢性偏瘫,③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见于脑桥基底部的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侧束及内侧丘系损伤。
Weber综合征:①病变侧动眼神经麻痹,②对侧肢体中枢性偏瘫,主要见于损害大脑脚底,影响了动眼神经和锥体束。
Benedict综合征:红核综合征,表现为①病变侧动眼神经麻痹,②对侧肢体不自主运动或共济失调。
动眼神经、黒质、红核受损而锥体束未受损。
吉兰-巴雷综合征:又称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一组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病理改变为周围性神经炎性脱髓鞘,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伴有手套或袜套样感觉障碍及脑神经损害的自身免疫病,实验室检查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及神经电生理异常。
foster-kennedy综合征:表现为病变侧因肿瘤压迫而出现视神经萎缩,对侧颅内压增高导致视神经乳头水肿。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之五兆芳芳创作1、Horner综合征:表示为一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内陷,可伴随同正面部少汗.2、感到过度:由于刺激阈增高与反响时间延长,刺激必须达到很强的程度方有感到,在刺激后需经一潜伏期才干感应强烈的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且持续一段时间才消失.3、感到过敏:表示为轻微的刺激即引起强烈的感到,系因对触痛觉的敏理性增强或感到阈值下降所致.4、假性球麻痹:又称假性延髓麻痹,两侧皮质延髓受累时出现舌咽,迷走神经麻痹症状,表示为发音嘶哑,吞咽困难,咽反射消失.5、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口语表达障碍突出,理解相对好,主要累及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6、感到性失语口语理解严重障碍为其突出特点,故以往称为感到性失语.患者对他人和自己讲的话均不睬解,或仅理解个体词或短语;口语表达有适当的语法结构但缺乏实质词,表示为语量多,讲话不吃力,发音清晰,语调正常,短语长短正常,即所谓流利型口语,病变位于优势半球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7、缺血半暗带: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组成.而缺血半暗带内因仍有侧支循环存在,可取得部分血液供给,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流迅速恢复,损伤仍为可逆的,脑代谢障碍可得以恢复,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效.8、TIA:指频频爆发的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的突发、短暂、可逆性神经功效障碍的临床综合征.9、闭锁综合症(Locked-in syndrome):见于双侧脑桥基底部损害.患者意识清楚,但四肢及面部瘫痪不克不及张口说话和吞咽,仅保管闭眼和眼球垂直运动功效,并以此表达自己的意愿.10、Weber综合征(中脑腹侧综合征):中脑病变导致同侧动眼神经瘫痪,对侧中枢性偏瘫.11、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外侧综合征):系椎动脉阻塞,狭窄或小脑后下动脉阻塞引起的临床症状.表示为眩晕/恶心/呕吐/眼震,病灶同侧软腭及声带麻痹/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病灶同侧共济失调,病灶同侧Horner(,病灶同正面部浅感到障碍,对侧半身浅感到障碍.12、Millard-Gubler综合征:脑桥外侧梗死,表示为病变侧外展神经和面神经周围性麻痹,病变对侧中枢性舌下神经和肢体瘫痪.13、腔隙状态: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累及双侧锥体束,出现严重精神障碍,痴呆,假性延髓麻痹,双侧锥体束征,类帕金森病和大小便失常.14、分水岭脑梗死:相邻血管供给区之间的分水岭区域或边沿带的局部缺血.此种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15、脊髓半切综合征(脊髓半侧损害):主要特征是病变同侧损害节段以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同侧深感到障碍及病变对侧损害节段以下痛温觉消退或丧失,而触觉保持良好,病变侧损害节段以下血管舒缩功效障碍.16、脊髓休克:脊髓病变早期表示为肌肉松弛,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和尿潴留等,一般持续1~6周.17、Beevor征:T10-11病变时下半部腹直肌无力,当患者仰卧位用力抬头时,可见脐孔被腹直肌上半部牵拉向上移动.18、鞍区躲避:髓内压迫感到障碍自病叛变段向下成长,鞍区(S3-S5)感到保存至最后才受累.19、三偏综合征:内囊损害累及视纤维时,表示为对侧肢体偏瘫,对侧偏生感到障碍,对侧同向偏盲.20、别离性感到障碍:脊髓丘脑束损伤时,对侧损害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到仍保管.21、颈膨大:颈膨大相当于C5~T2节段,是支配上肢神经的起源,受损可出现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病变平面以下各类感到缺失,肩部及上肢可有放射性根痛,括约肌障碍.22、腰膨大:腰膨大相当于L1~S2节段,是支配下肢神经的起源,受损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双下肢及会阴部各自感到缺失,尿便障碍.23、脊髓压迫症:是一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引起脊椎受压综合征,可有脊髓半切或横贯性损害以及椎管阻塞,脊神经根和血管受累的临床表示.24、上升性脊髓炎:脊髓损害节段呈上升性,在起病1-2天甚至数小时内逐步上升至延髓,或瘫痪由下肢迅速涉及上肢甚至延髓支配的肌群,并出现吞咽困难、构音不良、呼吸肌瘫痪而死亡.25、华勒变性:指外伤使轴突断裂后,由于不再有轴浆运输提供轴突所需的营养成分,断端远侧的轴突很快字近端向远端产生变性、解体,解体的轴突和髓鞘可有同样的变更.但一般只到最近的1-2个郎飞结而不再持续,接近细胞体的轴突断伤可使细胞体坏死.26、轴突变性:由于中毒或营养障碍等原因,使细胞体分解蛋白质等物质产生障碍或轴浆运输阻滞,致使最远端的轴突不克不及得到需要的营养,因此其变性通常从轴突的最远端开始向近端成长.27、MS:即多发性硬化,是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成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表示为病变部位的多发性及病发时间的多发性. 28、三叉神经痛:面部三叉神经散布区域内频频爆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的剧痛称为三叉神经痛.29、Bell征:表示为患正面部脸色肌瘫痪、额纹消失,不克不及皱眉,眼裂扩大、闭目不全,闭目时瘫痪侧眼球转向上方,露出白色巩膜. 30、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单侧周围性面瘫.31、扳机点(触发点):“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下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即为三叉神经痛患者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敏感区,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起疼痛爆发.32、痛性抽搐:三叉神经痛引起发射性的面肌抽搐,患者口角牵向患侧,可伴面部皮肤发红、流泪和流涎.33、Hunt综合征:为带状疱疹病毒传染所致,病变累及膝状神经节,出现同正面部脸色肌瘫痪,舌前2/3味觉丧失与听觉过敏,尚有瘫痪侧的乳突部疼痛,耳廓与外耳道感到消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34、脑脊液蛋白细胞别离:指脑脊液蛋白增高而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是格林- 巴利综合征特征性改动之一.病程3~6周蛋白增高最明显.35、癫痫:是一组脑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引起的慢性频频爆发性短暂脑功效失调综合征,以突然产生频频爆发为特征,是爆发性意识丧失的罕有原因.36、杰克逊(Jackson)爆发:部分运动性爆发如放电沿大脑皮质运动区散布逐渐扩展,临床常表示为抽搐自对侧拇指沿腕部、肘部和肩部扩展.37、癫痫持续状态:是癫痫持续爆发之间意识尚未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爆发持续30分钟以上不自行停止.38、痫性爆发:每次神经元的阵发性放电或短暂的脑功效异常称为痫性爆发.39、Todd瘫:癫痫部分运动性爆发后如遗留暂时性(数分至数日)局部体瘫痪或无力,称Todd瘫痪.40、全身性强直性爆发:又称大爆发,主要表示为全身肌肉强直和阵挛,伴意识丧失及自主神经障碍.41、失神爆发:失神经爆发是癫痫痫性爆发的一种表示,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示.又分典型和不典型失神二种.典型失神经爆发:病人勾当突然停止,发愣,呼之不该,手中物体落地,部分可机械重恢复有的复杂动作,每次爆发持续数秒钟,每天可爆发数十、上百次,醒后不克不及回想.42、自动症:庞杂部分性爆发的运动表示以协调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癫痫爆发进程中或爆发后意识状态,出现一定程度上协调的,有适应性的无意识勾当,爆发后不克不及回想.43、帕金森病:是产生于中年以上的黒质和黒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的疾病,临床四大主征是肌强直、震颤、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44、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系指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急性脊髓白质的脱髓鞘性病变或坏死性病变,临床表示为急性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截瘫.可能与炎性脱髓鞘性疾病有关.好发部位:胸段(T3~5).45、面具脸:面部脸色肌勾当削减,经常双眼凝视,瞬目削减,呈现面具脸.46、张皇步态:患者自卧位、坐位起立困难,迈步后即以极小的程序向前冲,越走越快,不克不及实时停步或转弯.47、静止性震颤:震颤出现在肢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在自主运动时加重或消失.其频率一般为每秒4~8次,见于帕金森综合症.48、折刀样强直:视部位不合,只累及部分肌群,主动运动关节市,阻力在开始时较明显,随后迅速削弱,呈现所谓折刀现象,为锥体束损害时的体征,常伴随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49、铅管样强直:屈肌和伸肌同时受累,主动关节时始终保持增高的肌力,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到.50、齿轮样强直:部分患者伴随震颤,查抄时可感应在均匀的阻力中出现纪律而断续停顿,如同转动齿轮感.51、写字太小征:帕金森病患者因壁肌及手指肌的强直,上肢不克不及做精细动作,表示为书写困难,所写的字弯曲不正,越写越小.52、疲劳试验(Jolly test):嘱患者持续上视出现上睑下垂或两臂持续平举后出现上臂下垂,休息后恢复则为阳性.53、危象:由于自身病情加重或治疗不当引起呼吸肌无力所致的严重呼吸困难状态.54、肌无力危象:之中正肌无力患者自己病情加重或治疗不当引起呼吸肌无力所致的严重呼吸困难状态.55、胆碱能危象:由于抗胆碱药物过量所引起肌无力加重.56、反拗危象:重症肌无力患者对抗胆碱酯酶药物不敏感,出现肌无力加重、呼吸困难等.57、Miller-Fisher综合征(书P105):主要表示为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和腱反射消失三联征.58、偏头痛:是一种多种病因引起的,颅内外血管神经功效障碍导致的,以爆发性单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疾病.。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1.神经病学 (Neurology):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
的学科,主要关注诊断和治疗与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和障碍。
2.脑卒中 (Stroke):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供血中断导致的脑功能损害,常见症状包括瘫痪、言语困难和认知障碍等。
3.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
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
4.癫痫 (Epilepsy): 癫痫是一种由大脑发生异常电活动引起的慢
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意识丧失、抽搐或异常行为。
5.脑膜炎 (Meningitis): 脑膜炎是指脑膜发炎的疾病,常见症状
包括剧烈头痛、发热、颈部僵硬以及恶心呕吐等。
6.多发性硬化症 (Multiple Sclerosis):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
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神经纤维髓鞘,造成运动、感觉和认知障碍。
7.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
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记忆丧失、认知能力下降和行为异常等。
8.脑瘤 (Brain Tumor): 脑瘤是指脑组织内发生的肿瘤,会导致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等。
9.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 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受到外力损伤,造成下半身瘫痪、感觉丧失和膀胱功能障碍等症状。
10.神经退行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疾病,其特征是神经细胞逐渐死亡或退化,例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资料汇总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资料汇总神经病学名词解释资料汇总黄斑回避:一侧枕叶视中枢病变引起两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视野中心视力常保存。
一个半综合征:一侧脑桥的外展旁核和双侧内侧纵束受损。
表现为两眼向病侧注视时,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
向对侧凝视时,对侧眼球能外展,病侧眼球不能内收。
但双眼内聚运动仍正常。
帕里诺(Parinaud)综合征:上丘的破坏性病变(如松果体瘤)引起两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称帕里诺(Parinaud)综合征。
动眼危象:上丘的刺激性病变表现为眼球发作性转向上方,称动眼危象。
见于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
Horner氏征:颈上交感神经节及其纤维损害所致,表现为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眶肌瘫痪)、眼裂变小(睑板肌瘫痪)、同侧面部出汗减少。
Hunt Syndrome:一侧周围性面N麻痹伴有外耳道疼痛和疱疹时,提示膝状N节的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眩晕vertigo:是机体对空间位置关系的定向障碍,表现为视物旋转感或自身旋转感,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和眼球震颤。
假性球麻痹:由于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引起舌咽和迷失N支配区肌肉的麻痹,表现为发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球麻痹症状。
可见双侧软腭弓下垂和活动受限。
多伴长束体征及额叶释放征(强哭强笑,出现抓握反射),咽反射存在。
真性球麻痹:由于周围性舌咽、迷走神经损害引起舌咽和迷失N支配区肌肉的麻痹,表现为发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球麻痹症状。
可见单侧或双侧软腭弓下垂和活动受限。
无长束体征(延髓核性损害可伴)无额叶释放征咽反射消失。
颈静脉孔综合征:舌咽、迷走、副神经均自颈静脉孔出颅,后颅凹病变常使三者同时受累断连休克现象(脊休克):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肌张力降低,深反射和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
是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易化性调节所致。
一段时间后,脊髓功能恢复,变现为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1.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①轻微的刺激即引起强烈的感觉②因对触觉、痛觉的敏感性↑或感觉阈↓引起2. 感觉过度(hyperpathia):①刺激阈↑与反应时间延长,刺激须达很强程度才有感觉,刺激后需经一潜伏期才能感到强烈、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②患者不能辨明刺激的部位、性质与强度③可感刺激点向四周扩散并有“后作用”,即持续一段时间后才消失。
3. 感觉异常(paresthesia):①没有外界刺激而发生的感觉异常②例如麻木感、蚁走感、触电感、针刺感等。
4. 放射痛(radiating pain):①神经根或神经感受病变刺激时,疼痛除出现在刺激部位外,尚沿该受累感觉神经扩散到其支配区②如后根受肿瘤压迫时引起的神经根痛,腰骶神经根受脱出的椎间盘压迫时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
5. 牵涉痛(referred pain):①内脏病变时同罹病内脏相当的脊髓节段所支配的体表部分也发生疼痛②如心绞痛时引起左胸及左上肢内侧疼痛等。
6. 灼性神经痛(causalgia):①一种烧灼样的强烈疼痛②常见于正中神经或胫神经不完全损伤的患者,患者常用冷水浸泡患肢以减轻疼痛③交感神经传出纤维与无髓鞘的C纤维形成假突触,发生短路。
7. 幻肢痛(phantom limb pain):已经截肢的残端发生疼痛。
8. 闪电痛(lightening pain):①最多见于脊髓痨患者,胸段及腰骶段后根受累,下肢发作性短暂性触电样剧痛②若伴有支配内脏的神经损害而出现内脏功能的障碍称为危象。
胃危象最为常见。
9. 失联络(diaschisis):①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时消失②例如脑休克(内囊出血→对侧偏瘫、深浅反射↑)、脊髓休克等③断联期过后,受损组织的功能缺损症状和释放症状会逐渐出现。
10.核间性眼肌麻痹:由于内侧纵束联系一侧展神经核与另一侧司内直肌运动的动眼神经亚核;内侧纵束受损,使两眼球水平同向运动(侧向凝视);内侧纵束的上行束或下行束受损时眼球水平侧向(同向)凝视就有困难;①一侧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受损,造成前核间眼肌麻痹。
(完整word版)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三偏综合征:内囊损害时,出现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双眼同向偏盲,简称三偏综合征,常见于脑血管病时。
2、交叉性瘫痪:即同侧颅神经周围性瘫痪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是脑干损害的特征性表现。
3、脊髓休克:急性脊髓横贯损害时,病人出现双下肢软瘫,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引不出,小便潴留,称为脊髓休克。
4、癫痫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强直一阵挛发作(GTCS)若在短期内频聚发生,以致发作间隙中意识持续昏迷者。
5、放射性疼痛:神经干,神经根或中枢神经病变刺激时,疼痛不仅发生于刺激局部,且可扩展到受累感觉神经的支配区,称为放射性疼痛。
6、运动性失语:又名Broca失语,由左侧额下回后端方语运动中枢病变引起。
病人不能讲话,或只讲1─2个简单的字且不流利,用词不当,对别人的言语能理解。
7、感觉倒错:非疼痛性刺激诱发出疼痛感觉,例如轻划皮肤而有痛感,冷觉刺激当作热觉刺激等。
8、脑栓塞:栓子经血循环流入而致胸动脉阻塞,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功能障碍。
9、拉塞格(Lasegue's)氏征:脑脊液蛋白量增高,而细胞数正常,称为蛋白-细胞分离,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点之一,也可见于脊髓压迫症。
10、贝耳现象:病人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将病人一侧,下肢抬起,使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若在70度范围内出现疼痛,称为阳性。
故又名直腿抬高试验,是检查从骨神经痛的方法之一。
11、霍纳(Horner)综合征:颈交感神经麻痹时,出现病变侧眼裂缩小,瞳孔缩小同侧眼球内陷和面部出汗减少,称为Horner综合征。
12、贝耳(Bell)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眼睑不能闭合或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见耳现象。
13、布朗-塞卡(Brown-sequard)综合征:脊髓半横贯损害时,可出现同侧相应节段的根性疼痛及感觉过敏带,损害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称为布朗-塞卡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cular bobbing :眼球浮动 oculocephalogyric reflex :头眼反射 oculogyric crisis :眼动危象 oculogyric spasm :旋眼痉挛 olivopontocerebellar atrophy :橄榄体脑桥小
脑萎缩 Oppenheim sign :奥本海姆征 optical neuromyelitis :视神经脊髓炎 orbicularis sign :眼轮匝肌征
征 (steely hair syndrome) ” 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 :异染性脑白
质营养不良 micturition syncope :排尿晕厥 migraine :偏头痛 Millard2Gubler syndrome : 米 亚 尔2居 布 勒
综合征 mirror writing :镜像书写 mitochondrial myopathy :线粒体肌病 Mollaret meningitis :莫拉雷脑[ 脊 ]膜炎 monoballismus :单肢投掷症 mononeuritis :单神经炎 monoplegia :单瘫 Moro reflex :莫罗反射 motor aphasia :运动性失语[ 症 ] motor apraxia :运动性失用[ 症 ]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运 动 神 经
2 萧剑锋. 腓骨肌萎缩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神经 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1998 , 25 : 1822185.
3 Janssen EAM , Kemp S , Hensels GW , et al . Connexin 32 gene mutations in X2linked dominant Charcot2Marie2Tooth disease (CMTX1) . Hum Genet , 1997 ,99 :5012505.
9 Silander K, Meretoja P , Pihko H , et al . Screening for connexin 32 mutations in Charcot2Marie2Tooth disease families with possible X2linked inheritance. Hum Genet ,1997 ,100 :3912397.
8 Bort S , Nelis E , Timmerman V ,et al . Mutational analysis of the MPZ , PMP22 and Cx32 genes in patients of Spanish ancestry with Charcot2 Marie2Tooth disease and hereditary neuropathy with liability to pressure palsies. Hum Genet , 1997 ,99 :7462754.
6 Roa BB , Garcia CA , Suter U , et al . Charcot2Marie2Tooth disease type 1A. Association with a spontaneous point mutation in the PMP22 gene. N Engl J Med ,1993 ,329 :962101.
(待续)
(包雅琳 整理)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修回 :1999203224) (本文编辑 :包雅琳)
神经病学常用医学名词 (五)
M
MacEwen sign :麦克尤恩征 Marinesco2Sjo¨gren syndrome : 马 里 内 斯 科2
舍格伦综合征 Mayer sign : 迈耶征 McArdle disease :麦卡德尔病 megaconial myopathy :大锥状颗粒肌病 meningism :假性脑[ 脊 ]膜炎 meningitis :脑[ 脊 ]膜炎 meningoencephalitis :脑膜脑炎 meningomyelitis :脊膜脊髓炎 Menkes disease :门克斯病又称“钢发综合
传导速度
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 :运动单位动作 电位
motor unit potential :运动单位电位 multilead electrode :多导电极 multiple sclerosis :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pike and slow wave complex :多棘
5 Nelis E , Timmerman V , Jonghe PD , et al . Rapid screening of myelin genes in CMT1 patients by SSCP analysis : identification of new mutations and polymorphisms in the P0 gene. Hum Genet , 1994 ,94 :6532657.
慢复合波 muscular hypertrophy :肌肥大 myalgia :肌痛 myasthenia :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重症肌无力 myelitis :脊髓炎 myelopathy :脊髓病 myoclonic epilepsy :肌阵挛型癫痫 myoclonic seizure :肌阵挛发作 myoclonus :肌阵挛 myokymia :肌纤维颤搐 myopathy :肌病 myositis :肌炎 myositis ossificans :骨化性肌炎 myotonia :肌强直 myotonia atrophica :萎缩性肌强直 myotonic potential :肌强直电位 myotubular myopathy :肌管性肌病 M2wave :M 波
7 Fairweather N , Bell C , Cochrane S , et al . Mutations in the connexin 32 gene in X2linked dominant Charcot2Marie2Tooth disease. Hum Mol Genet , 1994 , 3 :29234.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年 6 月第 32 卷第 3 期 Chin J Neurol , June 1999 ,Vol 32 , No. 3
·145 ·
参考文献
1 Murakami T , Garcia CA , Reiter LT , et al . Charcot2Marie2Tooth disease and related inherited neuropathies. Medicine (Baltimore) , 1996 , 75 : 2332250.
N
narcolepsy :发作性睡病 nascent 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 :新 生 运
动单位动作电位 nasopharyngeal electrode :鼻咽电极
necrotic myelitis :坏死性脊髓炎 needle electrode :针电极 nemaline myopathy , rod myopathy :线 状 体
4 Birouk N , Leguern E , Maisonobe T , et al . X2linked Charcot2Marie2 Tooth disease with connexin 32 mutations : 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 study. Neurology ,1998 ,50 :107421082.
肌病 ,又称“棒状体肌病” neuralgia :神经痛 neuritis :神经炎 neurology :神经病学 neuromyositis :神经肌炎 neuromyotonia :神经性肌强直 neuropathy :神经病 nodding spasm , spasmus nutans :点头痉挛 nominal aphasia :命名性失语[ 症 ] Nothnagel sign :诺特纳格尔征 Nothnagel syndrome :诺特纳格尔综合征 nuclear ophthalmoplegia :核性眼肌瘫痪 nystagmus :眼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