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聋的中医护理方案
暴聋中医护理方案

暴聋中医护理方案暴聋是突发性耳聋的一种,指突然发生的,听力急剧下降或完全丧失的耳聋症状。
中医认为暴聋一般是由于外感寒湿风邪侵袭,或因心火横逆、肾阳不足、肝郁气滞等内因引起。
因此,暴聋的治疗应采用中医药的综合调理措施,包括针灸、中药药物、穴位按摩等多种方法。
以下是暴聋中医护理方案的具体步骤:步骤一:判断病因和病情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舌脉情况,可能对患者的体寒体热、气虚气实等进行辨证施治。
步骤二: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暴聋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耳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从而促进听神经的修复和恢复听力功能。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听宫、风池、感冒、四神聪等。
对于寒湿阻滞的暴聋患者,可以选择激活经络、祛寒湿的穴位进行针灸。
步骤三:中药药物治疗中药药物是中医治疗暴聋的重要方式之一、常用的中药包括白术、附子、木通等。
白术能够健脾益气,木通可以通络化瘀,附子有温补阳气的作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师会开具个体化的中药方剂。
步骤四: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中医调理方式,对于暴聋的护理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常用的按摩穴位包括听宫、听会、风池、太阳穴等。
按摩时可以使用适量的力度,刺激穴位周围的组织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步骤五:饮食调理中医认为暴聋与人体的阴阳平衡有关,因此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辅助治疗。
建议患者多食用温补类食物,如红枣、生姜、龟肉等,以温补肾阳、祛寒湿。
同时,要忌食生冷和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耳部的不适感。
步骤六:生活习惯调整暴聋患者在生活方面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要保持充足的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
此外,还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和湿邪侵袭。
总之,暴聋的中医护理方案包括针灸治疗、中药药物、穴位按摩、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调整等多种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考虑和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护理技术在暴聋中的应用现状

・
综述 ・
中医护理技术在暴聋中的应用现状
于 倩 ,俞 春 萍( 上海 市 中 医医院 ,上 海市 2 0 0 0 7 1 )
摘要
捏住鼻孔 , 闭口鼓气 , 即可听到针刺时耳中声响 。 “ 刺此者 , 必于 日中 ” ,
即施术时 间必须在 中午 。 卢菲 应用此法治疗暴聋 ,取听 宫穴 ,快频率( 1 6 0 - 2 0 0 次/ mi n ) 捻 转2 mi n ,同时令患者深吸气后 以手捏鼻 闭口憋气 至少3 0 S ,憋气难 以 忍受时松手 ,使针感传 至耳内。其主要是通过患者 闭口憋气,使耳 内
中 国组织工程研 究
增刊 2 0 1 6 — 1 2出版
WWW. C RT E R. o r g
Ch i n e s e J ou r n a l of T i s s ue En g i n e er i n g Re s e a r c h De c e mb e r , 2 01 6
通讯 作考 俞春弹 。上海 市中医医院,上海市
2 0 0 0 7 1
O 引 言
“ 暴聋 ”是 因邪犯 耳窍而 起病 迅速的感音神经性聋 。导致 暴聋 的
针尖拉着有感应 的部位连续 小幅度 重插轻提9 次, 拇指再 向前连续捻按
9 次,针尖顶着 有感应的部位推弩守气 ,使针下继续沉紧 ,同时压手施 以关 闭法 ,以促 进针 感传至病所,产生热气 ,守气 1 - 3 mi n ,留针后, 缓慢 出针 ,按压针孔【 8 J 。通过行针使热感传至 耳中,“ 通 ”其经脉 ,调
诱因有很 多,诸如风热外邪 ;肝气郁结,化火循经上扰耳窍 ;气滞 血 瘀 ,耳窍脉络 失养等 。患者患病后因与外界交流障碍 ,会带 来诸多不
耳鼻喉科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

耳鼻喉科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12年XXX发布《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多为单耳发病。
或伴耳鸣、眩晕。
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5年XXX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1)在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以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2)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二)证候诊断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2.怒气上炎证:情志烦闷或愤怒以后,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伴口苦口干,面红目赤,便秘尿黄。
舌红,苔黄,脉弦数。
3.痰火郁结证: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
舌质暗红,脉涩。
5.气血亏虚证:听力降落,每遇疲劳以后加重,或见倦怠乏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心悸失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2、医治办法一)辨证论治1.风邪外犯证治法:宣肺解表,散邪通窍1)推荐方药:宣肺通窍汤加减。
麻黄、杏仁、防风、川芎、僵蚕、柴胡、路路通、石菖蒲、苍耳子、白芷、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针刺治疗①体针选穴:取穴以局部为主配伍满身辨证取穴。
首要局部穴位有听宫、听会、翳风、耳门四穴,可轮番选用1~2穴。
局部选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远端选穴:外关、合谷,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
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中医疗法治百病——暴聋

中医疗法治百病——暴聋暴聋暴聋是因邪犯耳窍、起病迅速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指特发性暴聋(突发性聋)。
早在《素问。
厥论篇》中就有“少阳之厥,则暴聋”的记载。
诊断依据1、听力突然下降,1到2天内听力下降达到高峰,多为单耳发病或伴耳鸣、眩晕。
2、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3、耳部检查:鼓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鼓膜浑浊。
4、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
鉴别要点1、耳胀是以耳内胀闷堵塞感为主要症状的耳窍疾病,其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而非感音神经性聋。
2、耳眩晕其特点是眩晕突然发作,自觉天旋地转,身体向一侧倾倒感觉,站立不稳,并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症状。
其鼓膜检查多无异常表现,听力检查在发作期可有轻度感音神经性聋,但做甘油试验及重振试验,常呈阳性表现。
辨证论治1、分证论治(1)风邪外犯【证候】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舌苔薄白,脉浮。
【治法】疏风宣肺,解毒通窍。
【方药】蔓荆子散加减。
蔓荆子9g,菊花9g,升麻9g,生地黄9g,麦冬9g,木通10g,桑白皮15g,茯苓15g,前胡12g,连翘20g,金银花15g.(2)肝火上炎【证候】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突发耳聋,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
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解郁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柴胡、生甘草各6g,栀子、黄芩、泽泻、木通各9g,生地黄、当归各12g,车前子15g,丹参30g.(3)肝阳上亢【证候】突聋发于恼怒之后,头晕、头痛、口苦,烦躁易怒。
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降火。
【方药】耳聋左慈丸加减。
熟地黄20g,山药15g,山萸肉12g,泽泻10g,茯苓15g,丹皮12g,五味子12g,磁石20g,石菖蒲12g,制首乌15g,甘草3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4)气滞血瘀【证候】耳聋伴耳胀闷感,耳鸣不休或耳因强大声音震击而成。
舌质暗红,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暴聋分析报告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效果分析报告
一、基本信息:
协作组成员单位:望京医院______科病例总数:______例数,病例收集时间:_____年___月___日-- -_____年___月___日
开展临床路径______例;未开展临床路径______例, 平均住院天数:______天
第一诊断(例)第二诊断(例)
应用方案的人员:副主任护师(人);主管护师:(人);护师:(人)护士(人)
证候诊断:风邪外犯证(例)肝火上炎证(例)痰火郁结证(例)血淤耳窍证(例)气血亏虚证(例)二、护理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
三、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填表人:填表日期:。
突发性耳聋中西医结合护理

8
PPT课件
•膜迷路积水
一些轻、中度突聋,不论有无眩晕,可能是梅尼 埃病的不同类型。突聋亦可能是梅尼埃病最先出现的 症状。患者中最后发展为梅尼埃病者占5%~6.6%。突 聋速尿试验阳性者占27%(3/11人)。速尿是一种快速 利尿剂,应用后前庭水肿减退,可使前庭功能趋向正 常。上述现象支持有些患者可能存在膜迷路积水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适当镇静,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 等。 患者尽可能住院治疗,卧床休息,限制水、盐摄入。
2.改善内耳微循环,治疗突发性耳聋。中成药制剂如舒血宁、金纳多等,主 要用于血管病变引起的突聋。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早期应用效果较佳,包括强的松及地 塞米松等。皮质激素对神经损害及病毒引起的蜗后聋有效。
突发性耳聋的 中西医结合 护理
十六病区 何雪霞
1
PPT课件
1
简介
2
病因
3
临床表现
4
中医辩证
5
临床治疗
6
中西医结合护理
7
个案
2
PPT课件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4.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凝,治疗突发性耳聋,如纤溶酶等。 5.神经营养类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应及早使用维生素B12等药物。 6.突发性耳聋的其他治疗,如高压氧等治疗。
16
PPT课件
生活规律化:避免情绪起伏太大、烦躁等
1
不良影响,并能够在晨起养成排便的习惯
用 药 原 则 保持安静:避免咳嗽、喷嚏、擤鼻、屏气 2
失聪中医调理

失聪中医调理1.中医药如何治疗突发性耳聋2.耳朵脆弱而又敏感,中医治疗神经性耳聋的方法比较多,治疗要趁早3.突发性耳聋的中医治疗与养护4.耳鸣耳聋中医能治吗?中医药如何治疗突发性耳聋中医药治疗突发性耳聋中医认为突发性耳聋多为气滞血淤,耳部经络被淤血所阻塞,清阳之气不能上达于耳窍,使得耳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减退,从而发生了耳鸣、耳聋等表现。
治法:活血祛淤,通络开窍。
方法:柴胡6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路路通10恕⑤牌?0克、生甘草6{克。
伴有眩晕加菊花10克、双勾藤10克、夏枯草6克。
体质虚弱者加党参10克、炙黄芪10克。
情绪易急躁者加白芍10各、灵磁石30克。
此外,针灸治疗或做体外反搏治疗均有辅助作用。
突发性耳聋的防治措施:1.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应在家安心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
保持家庭环境整洁,病人心情舒畅,才有利于疾病恢复。
2.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
3.注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
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故中年人更应注意这一点。
耳朵脆弱而又敏感,中医治疗神经性耳聋的方法比较多,治疗要趁早中医可以治疗耳鸣,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肾通窍于耳。
当人的机体进入衰退期或者是肾的精气不足时,常常会导致身体的听力机能衰退,而且会出现耳鸣,年纪越大的患者耳鸣几率越大,患者可以口服左慈丸。
左慈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磁石和柴胡,柴胡可以疏肝解郁,磁石可以护肾,两者结合既可以滋阴补肾又可以疏肝清热,在临床上有很好的疗效。
同时,可以配合针灸和理疗按摩来治疗耳鸣。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治疗与养护导语:体官窍与脏腑联结,脏腑开窍人体外部为官窍,为脏腑的外候,耳为心肾之窍,耳病本应责于心肾,因肾本开窍于耳而以耳为主,而心寄窍于耳为耳之客。
神经性耳聋是多发病,又属现代医学治疗中的疑难杂症,因而,传统针灸、中医新疗法的积极挖掘、探新是具有非常急需的实际意义和重要社会意义。
58耳鼻喉科暴聋中医诊疗方案

58耳鼻喉科暴聋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对于暴聋(突发性耳聋)的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预防治疗两方面。
一、辨证施治:
1.风寒型:
辨证特点:耳聋突然发作,伴有畏寒、发热、恶寒等感冒症状,舌苔薄白,脉象浮缓。
治疗原则:驱散寒邪,温通经络。
常用方剂:桂枝汤合牛蒡子汤。
2.风热型:
辨证特点:耳聋突然发作,伴有耳鸣、耳胀、耳痛,甚至头痛、目眩等症状,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通经活络。
常用方剂:牛黄解毒丸合金铃子胆汤。
3.瘀阻型:
辨证特点:耳聋突然发作,伴有耳鸣、耳胀、耳痛,舌质紫暗,舌苔紫黯或有瘀斑,脉象涩细。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常用方剂:活血化瘀汤、破瘀汤、血府逐瘀汤等。
4.肾虚型:
辨证特点:耳聋突然发作,伴有耳鸣、耳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沉细。
治疗原则:滋补肾虚,温补经络。
常用方剂:六味地黄丸合牛蒡子汤。
二、预防治疗:
1.避免各种引起暴聋的致病因素,如避免噪音、保护耳朵免受寒冷风吹、避免用力擤鼻涕等。
2.调整饮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类等。
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疲劳等。
4.中医治疗中,可配合使用穴位按摩、艾灸等保健方法,有助于预防暴聋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邪外犯证: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舌质红,苔薄白。
(二)肝火上炎证: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加重,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
舌红,苔黄。
(三)痰火郁结证: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脘腹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
舌红,苔黄腻。
(四)血瘀耳窍证: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
舌质暗红。
(五)气血亏虚证:听力下降,遇疲劳之后加重,或见倦怠无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夜寐不安。
舌质淡红,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耳聋
1.评估患者耳聋的程度以及有无眩晕等伴随症状。
2.禁用耳塞,嘱病人勿用力挖耳,避免污水入耳。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内耳、皮质下、肾上腺等穴位。
肝火上炎者加肝穴;风邪外犯者加肺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听会、听宫、合谷、耳门、翳风等穴。
5.遵医嘱刮痧,取风池、翳风、听宫,耳门等穴;背部取大杼、风门、肺俞等穴。
(二)耳鸣
1.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噪声刺激。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耳、神门、肾、心等穴。
(三)耳内胀闷
1.观察有无耳痛情况。
2.伴鼻塞、流涕时,指导患者正确擤鼻方法。
3.行鼓气吹张法,即捏鼻、闭唇、鼓气。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听会、听宫、耳门、翳风等穴。
(四)头晕目眩
1.观察患者眩晕发作的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改变体位时应缓慢,避免低头、旋转等动作,做好安全措施。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肝、心、皮质下等穴。
肝火上炎伴血压升高者可加降压沟、肝阳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印堂、太阳、风池、百会等穴。
(五)夜寐不安
1.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肾、交感、神门等穴。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三阴交、肾俞、涌泉等穴,伴心悸者加内关、心俞等穴。
3.遵医嘱中药泡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刮痧(详见附录2)。
4.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减少噪音刺激,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
2.双耳重度耳聋者避免单独外出,注意行走安全。
3.避免剧烈咳嗽。
4.指导患者正确擤鼻,防止涕液注入耳窍。
(二)饮食指导
1.风邪外犯证:宜食疏风解表、散邪通窍的食品,如薄荷粥、葛根粥等。
2.肝火上炎证:宜食清肝泻热的食品,如绿豆、冬瓜、梨、菊花叶、芹菜等。
食疗方:芹菜瘦肉粥。
3.痰火郁结证:宜食清热化痰的食品,如薏苡仁、梨、枇杷、莲藕、百合等。
食疗方:百合粥。
4.血瘀耳窍证: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红糖、山楂、韭菜、黑木耳、桃仁等。
食疗方:桃仁拌黑木耳。
5.气血亏虚证:宜食健脾益气、补血的食品,如大枣、枸杞、山药、桂圆等。
食疗方:红枣桂圆粥。
(三)情志调理
1.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沟通方式,如采用文字书写等。
2.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教会患者调节情绪及自我心理疏导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等。
(四)康复指导
1.鸣天鼓:调整好呼吸,将两手掌心紧贴于两外耳道口,使外耳道口暂时处于封闭状态,两手指放于枕部,食指叠于中指上,食指从中指上滑下,轻轻扣于脑后枕部。
左右手各叩击24次,再两手同时叩击48次。
2.营治城廓:以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每次做15分钟。
3.鼓膜按摩:以手食指(或中指)按摩耳屏,随按随放,每次按20~30下,用力均匀,应先左后右交替进行或同时进行。
4.自行咽鼓管吹张术: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先用口吸气,然后闭唇,再用力用鼻呼气。
可反复多次,使咽鼓管通畅。
急性鼻炎或鼻腔浓涕较多时不宜使用此方法。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邪外犯证□肝火上炎证□痰火郁结证□血淤耳窍证□气血亏虚证□其他:
5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