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酸中毒那些事

合集下载

乳酸酸中毒(内容清晰)

乳酸酸中毒(内容清晰)

一例乳酸酸中毒的护理查房时间:2015年8月26日13:00-14:30地点:内分泌科大厅会议室参加人员:护士长:郭光霞,主管护师:张国珍,孙占良护师:岳晓云,周晓雪,王丹,曹叶新,张琪,谭小雪护士:马羚周琳琳岳晓云(查房者):“大家好,今天我们来针对26床病人王运印的病例进行一次护理查房,进一步加强对乳酸酸中毒疾病更深刻的认识,更好的对病人进行护理,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配合。

现在我们由责任护士(马羚)来介绍目的●了解乳酸酸中毒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掌握乳酸酸中毒的护理要点定义●乳酸由丙酮酸还原而成,是糖中间代谢产物,当缺氧或丙酮酸未及氧化时即还原为乳酸。

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称为乳酸性酸中毒。

病因● 1.缺氧●人体在缺氧的情况下会造成乳酸的生成明显增加。

心、肺功能障碍或者血管阻塞均可造成氧气供应不足,此外多种休克(心源性、内毒素性、低血容量性)、贫血、心衰、窒息、CO中毒等也是造成机体缺氧的原因。

● 2.药物应用●双胍类、山梨醇、木糖醇、甲醇、乙醇等醇类药物、扑热息痛以及水杨酸盐的应用均可引起体内乳酸堆积。

其中双胍类药物尤其是降糖灵能增强无氧酵解,抑制肝脏及肌肉对乳酸的摄取,抑制糖异生作用,故有致乳酸性酸中毒的作用。

● 3.系统性疾病●见于糖尿病、恶性肿瘤(白血病等)、肝病(急性病毒性或药物中毒性肝炎伴功能衰竭)、严重感染(败血症等)、尿毒症、惊厥、胰腺炎及胃肠病等。

系统性疾病常引起机体肝肾功能障碍,导致体内多余的乳酸无法代谢排出体外,引起乳酸堆积。

● 4.先天性代谢异常有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第1型糖原累积病)、丙酮酸脱氢酶及羧化酶缺陷、果糖1、6二磷酸酶缺陷、氧化磷酸化缺陷者可引起体内乳酸代谢异常,导致酸中毒。

临床表现●乳酸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视病因不同而异。

●症状轻者可仅有恶心、腹痛、食欲下降、头昏、嗜睡、呼吸稍深快。

病情较重或严重患者可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昏、全身酸软、口唇发绀、低血压、体温低、脉弱、心率快、脱水、呼吸深大、意识障碍、四肢反射减弱、瞳孔扩大、深度昏迷或休克。

乳酸酸中毒临床病例

乳酸酸中毒临床病例
治疗方法:补液、碱化尿液、胰岛素治疗、碳 酸氢钠治疗、透析治疗等
治疗效果: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 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治疗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糖尿病患者
01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病史等
02
发病原因:糖尿病控制不佳,血糖波动较大
03
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临床表现:乏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04
实验室检查:血糖、血酮体、乳酸等指标异常
05
诊断:乳酸酸中毒
0 6 治疗方案:胰岛素治疗、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07
预后:经过治疗,患者病情好转,血糖控制稳定
酗酒患者
患者基本信息:男 性,45岁,酗酒
史10年
症状:呼吸急促、 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
检查结果:血乳酸 浓度升高,血糖降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痛、
01
腹泻、昏迷等
诊断方法:血液乳酸检测、动脉血气分析、
02
心电图检查等
诊断标准:血液乳酸浓度超过正常值,动脉血
03
气分析显示酸中毒,心电图显示异常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类型酸中毒、低血糖、中
04
毒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和方法
治疗原则: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改善组织灌注,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05
预后和转归:患者恢复情况、出院后注意事项等
3
预防措施
合理饮食:均衡饮食, 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
脂食物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 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查,
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

乳酸性酸中毒 33P

乳酸性酸中毒 33P

双胍类药物和乳酸酸中毒
药物作用: 促进外周组织葡萄糖的利用和葡萄糖向乳酸转变 使肝脏乳酸产生增加和摄取减少 抑制ATP合成 ATP/ADP比值下降,氧化磷酸化及糖原异生 均受抑制 乳酸氧化减少和生成增加 苯乙双胍有关的LA绝大多数由于剂量过大或同时合并疾病 如严重肝肾功能衰竭 、心衰及休克等。 二甲双胍致LA的机会较苯乙双胍(约为其1/50)的机会明显 减少, 可能由于二甲双胍为水溶性不易在体内蓄积,半 衰期约1.5h,其在降血糖时升高外周组织乳酸生成的作用 并不明显 ,治疗剂量一般不会导致LA。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发病急,但症状与体征无特异 性。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特 征,当血乳酸明显升高时,可对中枢神经、呼吸、 消化和循环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轻症:可仅有乏力、恶心、食欲降低、头昏、嗜 睡、呼吸稍深快。 中至重度:可有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昏、 全身酸软、口唇发绀、呼吸深大,但无酮味、血压 下降、脉弱、心率快,可有脱水表现,意识障碍、 四肢反射减弱、肌张力下降、瞳孔扩大、深度昏迷 或出现休克。
• 茅丹
• • • •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大内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内分泌学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苏州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
乳酸性酸中毒(LA)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 内分泌科 茅丹
乳酸性酸中毒(LA)
定义: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 在糖尿病的基础上所发生的乳酸性酸中毒被称为糖尿 病乳酸性酸中毒(DLA)。 血乳酸浓度>5mmol/L,血pH值≤7.35,HCO3≤10mmol/L,而无其他酸中毒原因时,可诊断为LA。 LA发生率、诊断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病死率常在 50%以上,尤其血乳酸>9.0mmol/L病死率高达80%, 血乳酸>15mmol/L,罕有抢救成功者。

乳酸性酸中毒的危害

乳酸性酸中毒的危害

乳酸性酸中毒的危害文章目录*一、乳酸性酸中毒的危害*二、乳酸性酸中毒治疗方法*三、乳酸性酸中毒吃什么好乳酸性酸中毒的危害1、乳酸性酸中毒的危害这个名字也叫酸中毒,似乎乳酸听起来比酮症这个字眼“柔和”些,可也不能对它放松警惕。

乳酸也是葡萄糖氧化供能这条代谢途径上的一个产物,当患者患有肝、肾功能不全或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缺氧疾病时,葡萄糖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双胍类降糖药尤其是苯乙双胍会加重乳酸的堆积,表现为疲乏无力、厌食、恶心或呕吐、呼吸深大、嗜睡等,对人体伤害大,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并有双胍类药物史,应考虑到该病,及早就诊。

2、乳酸性酸中毒的病因2.1、A型:由于缺氧引起,见于多种休克(心源性,内毒素性,低血容量性),贫血,心衰,窒息,CO中毒等。

2.2、B型又分三型:B1型:由于系统性疾病引起者,见于糖尿病,恶性肿瘤(白血病等),肝病(急性病毒性或药物中毒性肝炎伴功能衰竭),严重感染(败血症等),尿毒症,惊厥,胰腺炎及胃肠病等。

B2型:由于药物及毒素引起,尤其多见于双胍类,果糖,山梨醇,木糖醇,甲醇,乙醇,醋氧酚(扑热息痛),水杨酸盐及乙二醇等。

B3型:由于生来代谢异常引起者有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第1型糖原累积病),丙酮酸脱氢酶及羧化酶缺陷,果糖1,6二磷酸酶缺陷,氧化磷酸化缺陷。

3、如何预防乳酸性酸中毒3.1、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控制不佳者可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如感染、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等也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故应积极治疗糖尿病以及预防继发感染。

3.2、凡有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双胍类:糖尿病人有肾盂肾炎、肾小球硬化症等肾病者可致双胍积聚;伴有隐性冠心病者如发生心衰、肾循环障碍时亦可影响其排泄,且伴有缺氧。

因此采用双胍类等药物前必须查明心肝肾功能。

二甲双胍发生本病的机会较苯乙双胍(降糖灵)明显减少。

3.3、积极治疗各种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的疾病,如心肌梗塞、一氧化碳中毒等。

乳酸性酸中毒的症状

乳酸性酸中毒的症状

乳酸性酸中毒的症状文章目录*一、乳酸性酸中毒的症状*二、乳酸性酸中毒易于与哪些疾病混淆*三、乳酸性酸中毒应如何治疗乳酸性酸中毒的症状1、乳酸性酸中毒的症状有哪些?1.1、主要表现深大呼吸(Kussmaul呼吸)。

代谢性酸中毒时,由于H+浓度升高,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的深度和频率增加,结果CO2排出增多,并使血浆HCO3-浓度降低,(HCO3-)与(H2CO3)的比值得以接近20:1,pH值可以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呼吸系统的代偿功能是极其迅速的,一般数分钟即可出现深大呼吸。

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乳酸酸中毒是一种代谢性酸中毒,可以因出现深大呼吸而合并呼吸性碱中毒,患者可有精神错乱、恍惚、嗜睡、甚至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呕吐非特异性腹部疼痛。

乳酸酸中毒时,由于H+浓度的升高,刺激胃肠道的迷走神经,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胃肠道平滑肌蠕动增快,痉挛增加,患者可有呕吐、非特异性的腹部疼痛。

1.2、次要表现。

倦怠、疲乏、无力、腹泻、心悸、抽搐。

2、乳酸性酸中毒的病因有哪些?2.1、缺氧。

人体在缺氧的情况下会造成乳酸的生成明显增加。

2.2、药物应用。

双胍类、山梨醇、木糖醇、甲醇、乙醇等醇类药物、扑热息痛以及水杨酸盐的应用均可引起体内乳酸堆积。

2.3、系统性疾病。

见于糖尿病、恶性肿瘤(白血病等)、肝病(急性病毒性或药物中毒性肝炎伴功能衰竭)、严重感染(败血症等)、尿毒症、惊厥、胰腺炎及胃肠病等。

系统性疾病常引起机体肝肾功能障碍,导致体内多余的乳酸无法代谢排出体外,引起乳酸堆积。

2.4、先天性代谢异常。

有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第1型糖原累积病)、氧化磷酸化缺陷者可引起体内乳酸代谢异常,导致酸中毒。

3、人体内正常的乳酸值是多少?正常人空腹静脉血(休息状态下)中乳酸浓度为0.4~1.4mmol/L,丙酮酸浓度为0.07~0.14mmol/L,两者比值为10:1。

乳酸性酸中毒易于与哪些疾病混淆1、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乳酸酸中毒的诊断及治疗

乳酸酸中毒的诊断及治疗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低糖、低脂、高蛋白饮食, 减少双胍类药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维 生素B1、B6、C等的食物摄入。
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
心理干预
乳酸酸中毒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需给予心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认知 行为疗法等。
康复指导
对于康复期患者,需给予康复指导,包括运 动康复、生活能力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生 活自理能力。同时,需告知患者避免使用双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患者保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乳酸酸中毒的发生风险。
定期监测血糖和乳酸水平
定期血糖监测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 便及时发现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
并调整治疗方案。
乳酸水平监测
对于使用双胍类药物的患者,应定 期监测乳酸水平,以便及时发现乳 酸堆积并采取措施。
胍类药物,定期监测血糖和乳酸水平。
PART 06
预防措施及患者日常管理建 议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1 2 3
普及乳酸酸中毒知识
通过媒体、宣传册、健康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 及乳酸酸中毒的定义、症状、危害及预防措施。
强调规范用药
着重强调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 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特别是使用双胍类药 物时。
监测频率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及医生建议,适时调 整血糖和乳酸水平的监测频率。
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
适量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 心肺功能,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低糖、低脂、高纤 维的饮食结构,多食用新鲜蔬菜 、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减少高糖
、高脂食物的摄入。
02
加强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能量 和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和器 官功能恢复。

请小心乳酸性酸中毒

请小心乳酸性酸中毒

请小心乳酸性酸中毒作者:暂无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3年第1期乳酸与乳酸性酸中毒人体内的乳酸源于葡萄糖和糖元的酵解过程。

代谢过程十分复杂,需要众多的酶参与,这些酶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因此,产生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糖酵解是细胞广泛存在的代谢途径,特别是在耗能较多的组织细胞(如神经细胞、骨髓细胞、骨骼肌细胞和血红细胞)内更加活跃。

但是,不同的细胞或同一细胞在不同状态下,乳酸的产生量有着显著的差异。

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内的糖分解速度较慢,产生的丙酮酸和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较少,并且绝大多数的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内被彻底氧化分解;大部分NADH通过线粒体膜上的电子穿梭系统将一对电子传递绐线粒体内,参与丙酮酸的氧化过程。

细胞质基质中只存留少量的丙酮酸和NADH,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乳酸。

运动时,随着细胞内ATP和CP的消耗,激活了细胞内的糖分解过程,产生大量的丙酮酸和NADH,而且,其生成速率远远超过线粒体内的氧化速率,结果,丙酮酸和NADH在细胞质基质中大量积累,导致细胞内产生较多的乳酸。

另外,缺氧亦是引起乳酸增加的重要原因。

当人处于缺氧或剧烈运动时,细胞供氧不足,线粒体内丙酮酸和NADH的氧化分解过程受抑制,从而导致丙酮酸和NADH在细胞质基质中大量积累,加快了乳酸的生成。

虽然,伴随着乳酸的产生,人体可以获得大量的能量,对各项生命活动的完成十分重要,但是乳酸的存在,特别是当它大量存在时,会导致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丧失,尤其是固有的酸碱平衡将被打破,轻则代谢紊乱,重则危及生命。

乳酸中毒就是因为血液中的乳酸太多而引起的。

当机体内得不到足够的氧,或者当身体的代谢出现紊乱时,乳酸就会聚集增多。

糖友与乳酸酸中毒当组织产生乳酸的速度增加,细胞外液的缓冲能力减弱,对H+的清除能力下降,或者产生乳酸的速度超过外周组织细胞的清除能力及细胞外液的缓冲能力时,即产生乳酸堆积,按其程度分为高乳酸血症及乳酸酸中毒。

乳酸酸中毒

乳酸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英文名:Lactic Acidosis 科室:内分泌科,感染科常用药物:症状:腹泻,嗜睡,恶心,呕吐,腹痛,昏迷,低血压,血压上升,代谢性酸中毒,低血压,恶心,恶心与呕吐,腹痛,腹痛伴恶心、呕吐,腹痛伴腹泻,腹痛伴休克,腹泻,感染,高渗性昏迷,呼吸,昏迷,木僵,尿毒症,呕吐,神志模糊,肾功能衰. . .乳酸酸中毒(lactic acidosis,LA)是糖尿病患者一种较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死率高,常高达50%以上。

文献报告糖尿病患者常因应用双胍类药物(主要为苯乙双胍,即降糖灵)而诱发LA,近年来随着降糖灵的淘汰,临床LA已相对少见。

乳酸是葡萄糖代谢中间产物。

葡萄糖的分解分为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

有氧氧化指是体内糖分解产生能量的主要途径。

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为乳酸,这虽然不是产生能量的主要途径,但是具有重要的病理和生理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糖酵解所产生的丙酮酸,在脂肪、肌肉、脑等组织内大部分三羧酸循环氧化,而少部分在丙酮酸羧化酶(PC)的催化下经草酰乙酸而进入糖原导生,在肝及肾再生成糖。

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需丙酮酸脱氢酶(PDH)及辅酶(NAD)催化,当糖尿病和饥饿时PDH 受抑制,NAD也不足,则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增多加之ATP不足,丙酮酸羧化酶(PC)催化受限,故糖原异生也减少,则丙酮酸转化为乳酸,以致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

目录1病因及发病机制2流行病学3临床表现4并发症5检查6诊断7鉴别诊断8治疗9预后10预防1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LA大部分是获得性,由于遗传缺陷(PDH、三羧酸循环或呼吸链缺陷)所致的“先天性LA”甚为罕见。

以下主要讨论获得性LA。

常见的获得性LA的原因可分为以下2类:组织缺氧(A型)和非组织缺氧(B型),但临床上,多数LA是A型和B型的混合,涉及到乳酸和质子的产生与清除两方面问题。

1. A型▪组织低灌注:血管通透性升高和张力异常;左心功能不全,心输出血量降低;低血压休克;▪动脉氧含量降低:窒息;低氧血症(PaO2<35 mmHg);一氧化化碳中化碳中毒;严重贫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酸的消除
1、直接氧化分解为CO2和H2O。 2、经糖异生途径生成葡萄糖和糖元。 3、用于脂肪酸、丙氨酸等物质的合成。 4、随尿液和汗液直接排出。
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在于:(1)避免损失乳酸以及防止 因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2)短时间内提供大量能量( 无氧氧化产能速度与有氧有氧氧化产能速度之比大约是 100:1)。乳酸循环是耗能的过程,2分子乳酸异生成葡 萄糖需消耗6分子ATP。动物组织特有。(3)乳酸再利 用,避免营养流失。
全胃肠外营养与乳酸酸中毒
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或山梨醇(可被代谢为果糖)代谢后产生代 谢性酸中毒 果糖在细胞内被磷酸化为1-磷酸果糖,后被转变为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消耗ATP ,肝脏高能磷酸键水平减低,抑制糖原异生和刺激糖酵解。 原发病所致代谢紊乱
感染性休克与乳酸酸中毒
1.内毒素和其他细菌产物,导致机体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和释 放。损害血管舒缩张力,升高微血管通透性,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心输出量降低,血压 下降。 2.肾上腺和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导致血管收缩和选择性皮肤及内脏器官(包括肝脏和肾 脏)血流量下降,乳酸产生增加。 3.肝门脉血流量降低,肝脏对乳酸的摄取减少。 4.组织低灌注氧供减少,导致呼吸链功能和氧化磷酸化障碍,乳酸生成增加和清除减 少。
乳酸酸中毒那些事
疾病定义
1、血乳酸水平显著升高,多在5mmol/L以上,是诊 断乳酸性酸中毒的主要根据。血乳酸 水平超过正常 (>1.8mmol/L),在2-5mmol/L时,多呈代偿性酸 中毒,这种只有乳酸过高而无酸中毒者,可诊断为 高乳酸血症。 2、酸中毒的证据如PH<7.35,血碳酸氢根 <20mmol/L,阴离子间隙>18mmol/L等。如能排出 酮症酸中毒、肾功能衰竭等诊断,结合血乳酸水平 显著升高即可确认为乳酸性酸中毒。
败血症与乳酸酸中毒
细菌释放过多毒素,线粒体内NADH/NAD+增高,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活性降低,其催 化形成还原产物增多,乳酸盐生成增加。
癌症与乳酸酸中毒
恶性肿瘤 细胞内在的无氧糖酵解活性增强,总体乳酸产生增加。 多见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肿瘤广泛肝脏浸润。 大多数情况是由于肿瘤细胞乳酸产生增加,同时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或败血症损害乳酸 的摄取和利用。
实验室检查
1、血丙酮酸相应增高,达0.2-1.5mmol/L,乳酸/丙酮酸 ≥30mmol/L。 2、血浆渗透压:正常范围。 3、血PH值明显降低;CO2CP下降,可低至10mmol/L一下 ;阴离子间隙扩大,可达20-40mmol/L。 4、血乳酸水平显著增高,是诊断本症的关键所在,血乳酸 水平多超过5mmol/L。其结果高低与预后有关。 5、血酮体 不增高或轻度增高。 6、其他辅助检查:约80%的病人白细胞>10×109/L以上可 能与应激和循环血容量不足有关。
病理生理
乳酸循环(Lactic acid cycle) 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在肌肉内无6—P—葡萄糖酶,所以无法催化葡萄糖— 6—磷酸生成葡萄糖。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脏内在乳酸脱
氢酶作用下变成丙酮酸,接着通过糖异生生成为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后 又被肌肉摄取,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肌肉-肝脏-肌肉),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 此循环由Cori夫妇(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阐明,因此也称为Cori循环 。
二甲双胍使用警觉
1.用造影剂时必须暂停二甲双胍,一般在造影检查前后48小时内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2.低氧状态如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禁 用二甲双胍。 3.肝肾功能异常。 4.尿常规检查有少许蛋白尿者可以应用二甲双胍,但服用剂量宜减少,当血肌酐男性 大于1.5mg/dl(132.6ummol/L),女性大于1.4mg/dl,时停用二甲双胍。 5.计划怀孕、妊娠期间或哺乳期妇女应避免服用,动物实验表明,二甲双胍能通过乳 汁分泌。 6.发热、腹泻或呕吐而导致脱水,尿量减少时,应停用二甲双胍。 7.75岁以上老年患者应避免服用双胍类药物。 8.乙醇可损害肝功能,尤其是能抑制糖原异生而致低血糖,因此,酗酒患者不宜服用 二甲双胍。 9.线粒体糖尿病患者忌用二甲双胍。 10.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宜服用二甲双胍。
双胍类药物和乳酸酸中毒
1.能增加无氧酵解,促进外周组织葡萄糖向乳酸转化。 2.抑制有氧氧化,在线粒体内促进乳酸向葡萄糖转化。 3.抑制糖原异生。 4.抑制肝脏和肌肉组织对乳酸的摄取。 5.二甲双胍致LA的机会较苯乙双胍(约为其1/50)的机会明显减少,可能由于二甲双 胍为水溶性不宜在体内蓄积,半衰期约1.5h,其在降血糖时升高外周组织乳酸生成的 作用并不明显,治疗剂量一般不会导致LA。 6.在前瞻性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中发现,如果严格把握双胍类药物的禁忌症、适应症 ,没有证据显示二甲双胍和其他降糖方案相比乳酸酸中毒的危险性会增加或乳酸水平 会增高。
1、糖尿病 2、感染性休克 3、败血症 4、癌症 5、胃肠外营养 6、维生素缺乏 7、急性酒精中毒 8、药物 9、运动 10、缺氧 11、疟疾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乱
常见病因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1.糖代谢障碍。 2.肝及肾脏疾病影响乳酸的代谢、转化和排泄,进而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3.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时,可造成乳酸堆积,诱发酸中毒。 4.糖尿病患者存在慢性并发症时,造成组织器官缺氧,引起乳酸生成增加 。 5.2型糖尿病患者基础状态即可有轻微的高乳酸血症,可能与糖化血红蛋 白增加,二磷酸甘油酸减少,是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有关。 6.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是丙酮酸在线粒体内利用减少,葡萄糖无氧酵 解,致乳酸合成增多。 7.糖尿病周围血管及末梢神经病变,组织缺氧,乳酸生成增多。 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酮体和脂肪酸可抑制丙酮酸有氧氧化,致乳酸生 成增多。 9.糖尿病高渗昏迷,因严重脱水,循环血容量不足,致周围组织缺氧及心 肝肾功能不全,乳酸生成增多,排泄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