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合集下载

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恢复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恢复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恢复和运动功能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09-30T05:33:02.90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2期作者:李昌蕾李斯宇[导读] 目的通过探讨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恢复和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我李昌蕾李斯宇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30022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恢复和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从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总共一年为周期,这期间我院总共收治颅脑外伤患者42名。

以上患者均进行了颅脑外伤手术,所以对这42名患者进行分组康复护理对比,其中21名患者为观察组、另外21名患者人为对照组,根据两组的对比结果数据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通过对两组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护理前后数据对比了解到,观察组在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恢复上均要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在经过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恢复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更加理想,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生活条件和社会功能,使得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所以说康复护理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颅脑外伤患者;恢复;运动功能颅脑外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受到暴力袭击、工商、交通意外等,但是颅脑外伤会给患者带来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在临床上颅脑外伤患者大多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是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和运动功能的影响较大,术后的恢复时间较常,生活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一般在接受过颅脑外伤手术后患者的心理波动也会较大,对生活的信心丧失,心态较为悲观,多以需要对颅脑外伤患者通过康复护理的介入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使得运动功能得到改善,充分的改善患者感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收集随机抽取我院从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总共一年为周期,这期间我院总共收治颅脑外伤患者42名。

以上患者均进行了颅脑外伤手术,所以对这42名患者进行分组康复护理对比,其中21名患者为观察组、另外21名患者人为对照组,根据两组的对比结果数据来进行分析。

综合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 颅脑 损 伤 ; 综合 康 复护 理 ; 体运 动 ; 经 功 能 ; 肢 神 生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量
中图 分 类 号 : 4 3 3 R 4 R 7. ;6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9 12 1 ) 1 0 8— 2 10 4 3 (0 1 2 —07 0
采 用临床神 经功 能缺损程 度 ( I S ) N H S 评分 、 ul ee 运 动 F g —M yr
量 表 (MA 和 B r e 指 数 ( I分 别 评 定 患 者 的 神 经 功 能 、 体 运 F ) a hl t B) 肢 动 功 能 和 日常 生 活 活 动 能 力 。 用 WHO O R F量 表 评 估 患 采 Q I一B E
者 的 生存 质 量 。 1 统 计 学 处 理 4
的意识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 , 随机 均分 为康 复护理组 和对 照组 。 康 复护理组 3 4例中 , 2 , 1 ; 男 0例 女 4例 年龄 1 8 , 7 2岁 平均 (6 74 3 . - 52岁 ; . ) 脑挫 裂伤 1 , 7例 颅骨 骨折 2 例 , l 颅内血肿 5例 , 硬膜外血 肿 8例 , 硬膜下血肿 6例 ; 按格拉 斯哥 昏迷量 表( C ) G S 评定 , 轻型 2 例, 中型 l , 8例 重型 1 。 4例 对照组 3 4例 中 , 1 , 1 男 9例 女 5例 ; 年 龄 l 4~8 1岁 , 均 (5 9± . ) ; 平 3 . 5 6 岁 脑挫 裂伤 1 5例 , 颅骨 骨折 2 2 例 , 内血肿 6例 , 颅 硬膜 外血肿 9例 , 硬膜下血肿 5例 ; 格拉斯哥 按 昏迷 量表评 定 , 型 3例 , 轻 中型 1 , 型 1 6例 重 5例 。 两组 患者 的性

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李越男(四川宝石花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摘 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颅脑外伤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1个月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能评分(NIHSS)。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康复护理能提高颅脑外伤急诊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颅脑外伤是指发生于头颅部的外伤,是一类常见的损伤。

该病情不但对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还发现患者的心理、精神以及运动等认知极易出现问题。

康复护理以护理程序为中心,结合每一位患者情况为患者提供系统化护理,该护理模式能实现护理程序整体、协调,但该护理模式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较少。

因此,本文以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探讨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颅脑外伤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35例,男性,年龄(30-41)岁,平均(33.13±3.0)岁,取20例;女性,年龄(28-38)岁,平均(32.23±3.0)岁,取15例;观察组35例,男性,年龄(27-42)岁,平均(34.10±3.50)岁,取20例;女性,年龄(29-39)岁,平均(32.13±3.0)岁,取15例。

且选择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分为重度15例、中度13例、轻度7例各两组。

脑外伤恢复期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能力影响

脑外伤恢复期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能力影响

脑外伤恢复期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以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以后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本院脑外伤恢复期住院的126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63例。

结果经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组日常生活能力上升趋势快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1. 2. 1 对照组常规护理严格检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患者的神志、表情、面色等;给予常规专科护理,包括体位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心理护理、便秘护理、压疮护理、症状护理、院内感染护理等。

如发热给予物理降温,大便不通给予开塞露肛门给药通便。

1. 2. 2 护理干预组除采用对照组常规护理外,另增加指导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adl训练);认知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关节痉挛预防。

(1)adl训练 adl训练是患者获得独立生活的主要方法。

包括提高患者更衣、进食、刷牙、如厕,上下楼梯等生活自理能力。

教患者穿衣时先穿患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以纯棉开衫、松紧裤为宜。

上楼梯时健足先上,下楼梯时患足先下。

有吞咽困难时,进行口腔周围肌肉训练,让患者做张口闭口,左右上下各方向伸舌,并给予咽部冷刺激、电刺激和做空吞咽等间接进食训练,改善进食体位及改变食物性状等直接进食训练等。

30 min/次,1~2次/d。

进行adl 训练时要保证患者安全,应具备较好的坐位或站立平衡能力,防止跌倒。

(2)认知障碍及言语训练记忆功能障碍,干扰和影响患者的运动再学习,护士在各种治疗、护理时教会家属、陪护,让患者不断尝试回忆新获得的信息,信息回忆成功后,反复练习并重复回忆,信息就可以持久地保存在长时记忆中提高记忆功能[2]。

可选择事物归类游戏,如给患者两张数字卡,两张字母卡,两张一组让其分类排好,然后每次给一张卡,让其根据卡片上是数值还是字母放入已分好类的卡片中,正确无误后,再给几个卡,问患者其中有什么共同之处。

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影响分析

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影响分析

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影响分析发布时间:2022-07-26T05:50:10.03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6期作者:李凤元[导读]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影响分析李凤元(桂林永福县人民医院,广西桂林541800)【摘要】目的:分析对颅脑外伤患者行康复护理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效果。

方法:本篇文章筛选在我医院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作为分析对象,将纳入的病例平均划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康复护理干预,将两组最终获得的护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与对照组最终护理治疗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获得的护理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最终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较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均得到良好恢复,生存质量和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高,两组指标对比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期间开展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效率。

【关键词】颅脑外伤;康复护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能力;效果分析颅脑外伤具有发病率高、危险性高以及并发症多等特征,其发生因素多数是由于意外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打击伤和爆炸伤所致,当颅脑受到严重创伤后会导致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受到损伤[1],从而导致患者救治后会出现肢体偏瘫、失语甚至昏迷等,致使患者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期,若康复期护理不当,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最终康复效果[2]。

为此,在本文中对其患者治疗期间开展了康复护理干预,并将其干预效果在文中进行了阐述。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随机筛选我医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接收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病例人数分别为30例,观察组男女患者人数为17例、13例,年龄均值为(62.0±3.2)岁;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6/14例,平均年龄值为(62.5±2.5)岁,组间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住院病人脑外伤患者80例,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干预后在出院时及出院后半年根据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KPS(行为能力评分)评分对80例脑外伤患者进行调查,记录患者经过康复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的变化。

结果:经过康复护理干预后,与出院时相比较,脑外伤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的日常生活质量及预后有显著提高(P<0.05)。

结论: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来说,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康复护理;脑外伤;恢复期;生活质量脑外伤是由于头颅在外力的作用下造成的肉眼可见的伤,会导致头部软组织、颅骨、脑组织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脑外伤在创伤中是最常见的一种,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我国对脑外伤的诊断、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病死率、致残率明显下降,但是,我们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变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各种问题的关注很少。

脑外伤分为闭合性脑外伤和开放性脑外伤两种。

闭合性脑外伤是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发病原因主要有:交通意外、高处跌落等。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一部分患者虽然经过外科的及时积极处理,但仍遗留某些功能障碍,尤其是偏瘫。

由于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因此常常导致自卑、恐惧等心理变化。

所以,怎样改善脑外伤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住院病人脑外伤患者80例,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住院病人脑外伤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30~70岁,平均(48.12±15.36)岁,患者纳入标准:入院时GCS 评分达到5分。

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对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0例。

甲组患者实施手术和常规护理,乙组在此基础上推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与肢体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

结果:乙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FM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远远高于甲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后推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和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颅脑损伤;康复护理;神经功能;肢体运动颅脑外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损伤,受到暴力作用下引起的头部损伤,伴有一定运动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威胁到人们生命安全。

而传统的护理干预方式局限性较大,颅脑外伤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效果较差,难以满足患者身体康复需要。

而康复护理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和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康复时间大大缩短。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0例。

患者通过颅脑CT与核磁共振检查确诊,明确患者具有头部外伤史。

男52例,女28例,年龄23岁~66岁,平均年龄(40.2±6.5)岁;受伤原因击打伤害42例,车祸伤21例,爆炸伤10例,坠落伤7例。

受伤部位,额颞部25例,颞顶部16例,额颞部30例,额颞顶9例。

1.2 方法甲组患者实施手术和常规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

患者保持卧床休息,意识清醒者可以提高床头15°~30°,昏迷者采取侧卧位,技术清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避免压疮和其他并发症出现;综合评估患者营养状况,调整饮食结构,并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康复锻炼[1]。

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护 理 学 杂 志 , 0 0 2 (1:6 017 . 2 1, 91) 17 —63
Z n t 等 发现 ,强化 认 知训 练 可 以使 认知 功 能 障碍 患 ae i t 者 MMS E评 分有 一 定 提高 。王 植英 等 报道 ,接受 强
化 护 理 的患者 ,智力 、社 会 适应 能 力 、认 知及 行 为记 忆 能力 均有 明显 改善 u。本研 究结 果 与之 相符 。 目前 对 于血 管性 认 知功 能 障碍 虽无 彻 底治 愈 的 医
e’ dsa e r ie s :Usf lo o. c nr l d s d [] Alh i r s eu rn t A o t l t y J. z eme oe u
Di 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Dio d 1 9 ,9 : 3 —3 . s Aso sr , 9 5 () 1 2 1 8
[1 周 秋 敏 , 海 珍 , 红 , . 化 护 理 干预 对 老 年 血管 性 痴呆 患 1] 吴 汤 等 强 者 功 能 恢 复 的 影 响 [ . 华 现 代 护 理 杂 志 , 0 1 1(7: J 中 ] 2 1, 72 )
3 3— 24 24 3 6.
[2 Z n t F i n . e l yoina o ea yi Al e 1】 aei t 0, r o i s GB R ai r tt nt rp z i t e i h n h m—
DOI 1 .9 9jis .0 69 712 1 .80 6 : 03 6 /. n 1 0 — 7 .0 20 .2 s

康复护理 ・
脑 外 伤 恢 复期 康 复 护 理 干预 对 患者 日常 生活 活 动 能 力 的影 响
谢 家兴 ,张 小年 ,魏 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抽取出来的30例脑外伤患者。

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两组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性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实施的则是综合康复性护理方式,之后比较两组患者在肢体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出现的运动系统并发症几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也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对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运动系统并发症。

结论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性护理,是一种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方式,也可以减少相关运动系统的并发症。

标签: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运动能力;生活能力
脑外伤通常情况下是交通事故、工业事故、跌倒摔伤的事故所导致的。

多数脑外伤患者在经过长时间的意识障碍、自主能力的减弱,很容易出现术后肢体废用性萎缩和神经营养不良等功能性障碍,进而让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出现影响。

为了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实施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性护理,便成为重中之重。

其具体的情况报道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抽取出来的30例脑外伤患者。

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两组患者应该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15例。

这些患者,在经过颅脑CT和MRI检查后,排除所有的心肝肾功能不齐全和精神病患者。

对照组男7例,女8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在(41.2±4.5)岁;观察组男8例,女7例;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在(41.3±4.6)岁。

两组患者在经过审批和研究后,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性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实施的则是综合康复性护理方式。

对照组患者采取健康宣教、心里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多种情况的常规护理。

这种常规护理次基础上展开护理后,按照一定的规范流程开展良好的护理工作方式。

实验组患者是在基础性护理基础上,展开早期的康复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所示:(1)在卧床期间,应合理的摆放患者体位,避免患者出现肌肉痉挛、萎缩等状况。

让护理人员在旁时刻监测,每2 h翻身一次。

(2)遵循被动活动到主动活动期间的顺序,为患者的肩关节展开屈伸、上举、内展、外收等各项活动,肘关节则进行关节屈伸、手指活动、前臂旋转等各种屈伸活动。

最后,在护理人员
做好陪护工作后,患者才不会出现疲劳、疼痛的症状。

(3)翻身坐起训练。

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患者应学会自主翻身,在床上也组建各种交叉训练与行进,预防患者肩关节半脱位。

1.3 观察标准
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统计患者运动系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分析数据采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 19.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也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对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
组别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
观察组 79.4±3.6 81.2±3.4
对照组 66.3±2.1 70.5±4.3
2.2 随访期间运动系统并发症比较
统计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运动系统并发症,对所有患者在随访之后的1年内,发现关节强直、肌痉挛、肌萎缩以及足下垂的比例方式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随访期间运动系统并发症比较
组别关节强直肌痉挛肌萎缩足下垂
观察组 2 3 2 2
对照组 5 4 3 5
3 讨论
脑外伤多是由于暴力原因所导致的脑外科疾病。

一般情况下,对于该受伤部位特殊的疾病,采取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

但患者在实施相对应的手术治疗后,致死率和残疾率却依旧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进而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抑郁、恐惧和焦虑等心理疾病。

因此,有效的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便成为该疾病有效的护理方式。

总而言之,对患者脑外伤恢复期实施有效的康复性护理,既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活动能力,也可以减少患者运动系统的相关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玉霞,郭西良,张圣邦,等.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吞晒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J].安徽医学,2016,37(1):106-108.
[2] 鲍丽云.康复护理在脑外伤患儿恢复期的实施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4):84-86.
[3] 雷桂梅.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4):185-1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