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二部分综合性学习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二部分综合性学习
3.“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举行以“诚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请在下面的米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诚”字的笔画。
(2)下面是关于“诚信”的一段新闻报道,请用简洁明确的语句概括这则新闻报道。
近年来,西安市物价局提出并不断深化“更新价格行政执法理念、创新价格监督检查工作方法、革新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管理办法、加大价格公共服务力度、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全市倡导并积极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创建价格诚信先进单位、争当企事业优秀物价员”活动,成功创建出了一条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群众认可、社会监督的市场价格监管工作新途径。通过多年的“创争”活动,我市企业自律意识不断增强,市场价格秩序不断向好,价格诚信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活动三:赛演讲,写通知】3月10日校团委将组织“让文明礼仪成为最靓丽的风景”的演讲比赛,团支书张同负责通知各班参赛选手当日下午三点到阶梯教室参赛。根据通知要求,请你代她将下面的通知补写完整。
通知
________________:
今天下午学校将举行“让文明礼仪成为最靓丽的风景”演讲比赛,请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
邀请函
尊敬的贾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3社会热点
1.[2019宝鸡市凤翔县一模]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新媒体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方式,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学校将开展以“新媒体,新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中考综合性学习活动考点

中考综合性学习活动考点

中考综合性学习活动考点【考点解析】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专门强的学科。

新课程改革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明确规定:要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与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相比,综合性学习活动突破了课堂的中心、课本的中心、教师的中心模式。

以课程整合为基点,强调学科渗透,强调文学、文化素养的积存,强调生活体验,强调自主表达、创新思维,强调对材料的分析整理等实践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强调考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提出课题,在课题探究和自主活动中猎取知识,运用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在获得亲身参与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观赏与合作,培养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评判,着重考查考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考查考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态度、体验、方式、方法,以及积极主动的精神和实际能力。

作为衡量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载体,综合题型成为中考试卷的宠儿。

让考生通过自主探究,运用发散思维予以解答,进而展现考生综合相关知识的能力和明白得探究、发觉规律的能力。

简单地说,综合题型确实是考生运用语言知识展现综合能力的考查形式。

内容涉及社会热点、闻名人物、成长体验、传统文化、节日、读书等。

其要紧考点有:1.能自主组织文字活动,在办刊、演讲、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欢乐。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爱好的问题,共同研究、讨论;能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猎取有关资料和信息,讨论分析,形成观点。

3.能关怀学校、家乡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或介绍名胜景点、家乡风物。

4.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资料、调查询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现学习成果。

5.能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合理地设计可行性方案,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打算和活动总结。

6.能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在语文活动中,进行写对联、析字义、说画意、赏诗情、谈名著等综合性学习活动。

东营中考语文专题十 综合性学习

东营中考语文专题十 综合性学习

5.(2018东营)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之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于是怀石,遂自投汨 罗以死。(《史记·屈原列传》) ②“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宋史·文天祥传》) ③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
2.(2021东营)中国火星探测巡视器着陆成功,“天问一号”上热搜。“问”,甲骨文写作“ ”,从
“口”,“门”声,《说文解字》所谓的“讯”也。“天问”中的“问”即用其本义:

“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中的“问”则引申为:

导析:本题考查探究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问”的本义根据“讯”以及我们日常的积累,可知是 “询问”,“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的“问”根据语境应为“探究” 之意。 答案:询问(问询) 探究(探寻)
答案:①不懈奋斗,顽强拼搏(或“勇于进取,执着追求”);②恩泽万物而不计得失(或“乐善好施,淡 泊名利”,或“甘于奉献,大公无私”,或“忘我利他,积善成德”);③诚信兴业,诚信兴邦(或“诚信 为本”,或“取信于民”);④以身报国(或“舍生忘死,报效国家”,或“捍卫国家利益,不惧生死”)。
4.(2019东营)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和”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夫和(不同因素和谐相处)实生物,同则不继(发展)。(《国语·郑语》) ②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义赏》) ③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
汉字引申义: 1.对引申义的考查,通常会给予特定的语境,若语句出自课内,则根据积累进行作答;若语句出自课 外,则调动文言知识积累,分析语句含义,探究汉字的引申义。 2.题目所考查的汉字通常是我们所熟悉的,因而可以借助我们平时所积累的本汉字在现代汉语 中所表达的意义,然后将其放到语境之中进行验证,继而作答。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之材料探究考点(共25张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之材料探究考点(共25张PPT)

真题巩固:2020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 【助力城市建设】近日,日照市印发《日照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并 向社会公开征集日照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图标,活动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 11. 下面是两件入围作品,请任选其中一件,用简洁的语言对其构图要素和寓意加以说 明,不超过80字。
图标一
图片类
真题再现(2022·广东广州·一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智 慧结晶,下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将要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进行分享,课 前需要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材料二:
请描述材料二图画内容,向同学们介绍谷雨这一节气。 材
谷雨,也正是农忙时节,即 “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田 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降水 明显增加,谷类作物经过雨水 滋润茁壮成长。
(2)①行政层面:进一步强化远程教育建设,优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②平台层面:增加投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强化服务意识,保证平 衡运行;③教师层面: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熟悉网络教学特征与技 术操作;④家长层面:引导家长调整心态,遵循网课和学生认知特征; ⑤学生层面:加强自律性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 教学的重要性。(答对三点即可)
《基础》P132第3题(1)
壬寅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隆重(在随州)举行。
二、真题巩固 1.(2021·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任务。
“荆荆”有味 楚楚动人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荆州博物馆开展“馆长带我看荆博”系列特色活 动,三名馆长、副馆长化身讲解员,带领600多名游客感受了荆楚文化的魅力。 上午9时,在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带领下,由本地市民、外地游客及在荆大学生 组成的游客团集中参观了珍品馆。从《五大夫遂——凤凰山168号汉墓展》到《丹漆神 韵——楚秦汉漆器精品展》,漆木器、陶器、青铜器等200多件(套)文物让大家目不 暇接。在二楼东边展厅中央展出的虎座凤鸟悬鼓,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该文物 高1.49米,宽1.45米,双虎为座,双凤为架,凤冠悬挂乐鼓,猛虎作势前扑,翔凤振 翅欲飞,气势恢宏。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影。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课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课件

01
02
03
汉字书写规则
掌握笔画顺序、间架结构、 偏旁部首等书写规则。
拼音拼写规范
了解声母、韵母、声调等 拼音基础知识,掌握拼写 规则。
常见易错字词
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多 音字等易错字词,提高书 写准确性。
词语理解与运用
词语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背诵等方 式积累常用词语和成语。
词语辨析
辨析近义词、反义词、褒 义词、贬义词等词语,理 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 色彩。
3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综合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 求,提高竞争力。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考察内容
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
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考察学生对语文基础知 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阅读理解、写作表达 等。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整合不同 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历史、地理、科学等, 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
武松
《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血溅 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改作头陀打扮, 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 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 “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
名著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探讨
《红楼梦》通过描写贾府的兴衰和人物命运的变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复杂。 它告诉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情感,追求真正的爱情和幸福。同时,《红楼梦》也提 醒我们注意社会的不公和腐败现象,呼吁我们为社会的进步和公正而努力。
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和观点,注意语言规范和表达逻辑。
交际场合礼仪和沟通技巧
交际场合礼仪
教授学生不同场合下的交际礼仪,如见面问候、告别致谢等,提高学生的社交素养。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七年级上(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七年级上(

• 四、结构对称——“属对”最大的形式特点是词性 必须相同,词义必须相对或相反,字数必须相同。 • “仿写句子”当然无法如此严格地进行要求,但若 能借用“对仗”的手法,努力追求词性相同、词义 相对、字数相同或相近,特别是字数上的整齐,必 将在结构上产生一种匀称之美,在韵律上产生一种 节奏感。 • 字数相同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世界便 小了;井底的蛙,你坐井观天时,天地便窄了。” • 字数相近如:“爱是生命的乐曲:坦言是曲,赤诚 是情,理解、呵护是爱的节拍;青春是人生的一首 歌:成功是词,拼搏是谱,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 律。”
• (2) 在形式一中需要用一句名言来反映你 的理想追求,你写的是什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3)在形式二中请你给手抄报命名。
推销自我
• (4)在形式三中需要你叙述意见童年趣事, 你讲的是什么?(略)
童年比较有趣的事,很傻很天真之类 的什么(凭个人情况而视)
3、主题班会开场白、结束语
• 假如七(3)班准备召开以“有朋自远方来” 的主题班会,推举你担任本次班会主持人, 请你拟出开场白。 • 示例:同学们, 如今,我们共同相聚在七(3) 班,我们同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学习, 我们同风雨,我们共欢乐,同窗共读。今 后,我们将建立起美好而纯洁的友谊,愿友 谊之花怒放在我们生命中,七(3)班“有朋 自远方来”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仿写句子”,应遵循如下六条原则:
• 一、句式相同——所仿写出来的句子,句式结构上必 须与试题提供的例句保持一致,方能语气连贯。 • 例句若是单句,就要仔细分析它属于哪种句式,哪种 主谓句(非主谓句出现的概率很低),谓语部分属于 哪种结构的短语,谓语中心词、宾语中心词和修饰语 各属于什麽词性。例句若是复句,则要认真审察分句 与分句之间属于何种关系,用了怎样的关联词;分句 的主语是否同一,各属于哪种结构的主谓句。把握准 了例句的结构之后,就可以进行仿写了。

(初中语文知识体系梳理)综合性学习常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体系梳理)综合性学习常考知识点

清单综合性学习常考知识点语文综合性学习考查的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会贯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重点考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与运用能力。

1.语言的综合运用综合性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如:给活动确定主题,设计活动方案;给栏目取名,写一段串词;探究相关材料间的信息;审读图表等。

因为有具体的情境设置,所以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较高。

我们在表达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凝练、生动。

2.文学文化常识的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常会涉及众多文学文化常识、名著赏析、诗词鉴赏等,有些是耳熟能详的,如《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之所以被称作典范,是因为值得借鉴之处甚多学生学习时,可以此为范例,进行知识迁移,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给出独到见解。

3.跨学科渗透语文实践活动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养,获得现代社会所蒞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跨学科渗透,使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集不断扩大,语文的基础性得到了凸显,因而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不断提升学中.的综合素养,成为备受青睐的活动方式和考查方法,4.热点问题的理解与感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生活,关注生存环境,对身边的人、身边的物多一些关心,对家乡的山、水、木多一些了解。

学生在积累索材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拓展了学习形式,丰富了学习内容,不经意间就锻炼了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综合性学习有许多是结合社会热点中件而设题的,命题者往往喜欢选择一些富有文化气息的社会热点审件构成综合探究题的背景材料,所以对生活的焦点、热点问题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多一些参与,多一些体验,多一些感悟。

5.筛选、整合重要信息综合性学习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精神的培养通过对一段或几段文字、图片、表格、漫画等材料的阅读和探究,从中发现并提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有效信息,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

2024中考备考热点06 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三题型二十五考点) -2024年中考语文

2024中考备考热点06 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三题型二十五考点) -2024年中考语文

热点06 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三题型二十五考点)综合性学习(也称主题活动)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近几年中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考查涉及的内容广泛,考点众多,题型也越来越多样化。

从所选择的材料看,材料来源更加广泛,由原来的家庭、校园到艺术、历史、自然、时事要闻、政治风云、环保科技、文化旅游、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广阔的生活空间,并将不同生活领域的材料交叉结合,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传统文化、文学素材逐步增多。

从试题的内容看,注重对能真实有效的反映考生生活的学习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不断地扩展考生自我表达的答题空间,以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以及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从试题的设置方式上看,以独立的综合性学习或语言表达与运用考试版块出现,题内所需的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交叉比较充分。

从考试评价上看,关注考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考生的语言表述、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都是考试评价的重要采分点。

针对不同的综合性学习与语言运用题,所采取的答题方法与技巧也不一样。

1.仿写、续写和补写类(1)明确题目要求:在答题前,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分析给定句子:对于给出的句子,要仔细分析其结构、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以便掌握其特点。

(3)保持内容一致:在仿写句子时,要保持句子的叙事、思想、情感等方面与给定句子保持一致。

(4)注意手法一致:在仿写句子时,要注意运用与给定句子相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5)保持句式一致:在仿写句子时,要保持句子结构、语法、语序等方面要与给定句子相同或相似。

(6)注意语言风格:在仿写句子时,要注意语气、用词、表达方式等方面要与给定句子相同或相似。

(7)检查句子是否通顺:在完成仿写句子后,要注意检查句子是否通顺、有无语法错误、有无逻辑不连贯等问题。

2.信息提取类(1)提取中心句法:提取材料中的中心句进行总结浓缩。

(2)整合法: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再概括形成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知识点汇总知识点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一)诸子百家
(二)中国汉字书法
(三)传统文学
主要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等。

(四)中华诗词
古体诗、律诗、绝句、曲等传统诗词。

(五)中国戏曲
淮剧、昆曲、京剧、秦腔、豫剧、皮影戏、川剧、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

中国戏曲四大声腔:昆山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

(六)宗教哲学
佛教、道教、儒家思想、阴阳五行。

(七)神话传说
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

知识点二中国传统社会生活
(一)传统节日
节日日期(农历)习俗诗词中的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等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上元节
(元宵节)正月十五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赏花灯、舞狮子等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续表花朝节二月十二日拜花神、吃花糕、行花令蔡云的《咏花朝》:“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寒食节清明前一二日吃寒食等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清明节4月5日(公历)
前后扫墓、踏青等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节五月初五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等贝琼的《己酉端午》:“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七夕节
(乞巧节)七月初七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徐凝的《七夕》:“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中秋节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等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重阳节九月初九登高、赏菊、插茱萸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八节十二月初八喝腊八粥等杜甫的《腊日》:“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包饺子、吃年夜饭等周用的《丙子除夕》:“今朝犹旧岁,来日是新年。


(二)中国对联
对联,又叫对子。

它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按照字音平仄相对、字义虚实相当、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方式,表达相反、相关或相近的意思。

它分为上联和下联。

(1)对联的张挂:人朝门立,右上左下。

(2)对联的特点:
①字数相等,上下联用字不重复
对联可长可短。

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而且对联相同的位置用字不能重复。

【示例】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
上联: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②句式一致
句式指句子的节奏形式。

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示例】上联:学问藏古今
下联:文明播东西
上下联都是“二一二”式。

③词性相同
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示例】上联:拳打南山猛虎
下联:脚踢北海蛟龙
“拳”对“脚”,拳——名词,脚——名词
“打”对“踢”,打——动词,踢——动词
④结构相当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以此类推。

【示例】上联:欢庆此日成佳偶
下联:且喜今朝结良缘
成佳偶——动宾结构,结良缘——动宾结构。

停顿相同,结构相当。

⑤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悬殊。

(三)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1)总角——幼年
(2)及笄——15岁(女)
(3)弱冠——20岁(男)
(4)而立——30岁
(5)不感——40岁
(6)知命之年——50岁
(7)花甲——60岁
(8)古稀——70岁
(9)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
(10)期颐(jī yí)之年——100岁
(四)谦辞和敬辞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托人办事说“拜托”。

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勿送说“留步”。

未及远迎说“失迎”,等候客人说“恭候”。

无暇陪客说“失陪”,陪伴朋友说“奉陪”。

欢迎购买说“惠顾”,贵宾来到说“莅临”。

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说“惠存”。

赞人见解说“高见”,称己见解说“拙见”。

称人父亲说“令尊”,称己父亲说“家父”。

称人母亲说“令堂”,称己母亲说““家母”。

称人儿子说“令郎”,称己儿子说“犬子”。

称人女儿说“令爱”,称己女儿说“小女”。

(五)民间工艺
湘绣、剪纸、风筝、刺绣、中国结、龙凤纹样、祥云图案、千层底、檐、泥塑等。

(六)民风民俗
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司(祖)、门神、年画、鞭炮、汤圆、饺子等。

(七)衣冠服饰
始于黄帝,成于尧舜,各朝代形制不同的古装,到现在的汉服,受其他民族影响的中山装、唐装、旗袍,各少数民族服饰,各类传统及现代的佩饰、鞋、帽等。

(八)饮食厨艺
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酒、茶道。

吃文化:中国菜、八大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饺子、汤圆、团圆饭、年夜饭、年糕、中秋月饼等。

知识点三其他文化知识
(一)中国建筑
长城、园林、寺院、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秦砖汉瓦、故宫等。

(二)传统中医
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龙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三)中华武术
太极拳、咏春拳、南拳北腿等。

(四)地域文化
潮汕文化、中土文化、江南文化、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草原文化、中原文化、巴陵文化等。

(五)传统动植物
龙、凤、狼、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等;花中四君子:梅花、兰花、竹子、菊花。

岁寒三友:松、竹、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