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案例分析及优化策略
高三生物教师的课堂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高三生物教师的课堂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三生物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情绪较高,他们需要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支持,以帮助他们良好应对考试。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高三生物教师课堂案例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某高三生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1. 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对生物学科缺乏兴趣,经常表现出被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由于生物学科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学生很难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3. 时间管理困难: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完成大量知识点的教学,但往往无法充分掌控授课进度。
解决方案:1.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创设情境: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 游戏化学习:设计生物相关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通过竞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概念和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深化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实验操作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知识。
- 定期复习与强化训练: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开展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 优化时间管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合理安排时间,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制定详细的课堂计划:提前制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进度不拖延。
- 资源整合:整合教学资源,如教案、PPT等,以便教师能够迅速找到和利用。
- 灵活教学: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和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以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和解决方案,高三生物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生本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生本教学,即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案例以小学语文《黄山奇石》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生本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黄、山、奇、石”等生字,会写“黄、山、奇、石”等生字,了解黄山石的形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黄山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没错,这是我们美丽的黄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黄山石的课文——《黄山奇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黄山石有什么特点?”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黄山石的形状各异,千姿百态。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黄山石有哪些有趣的形状?”4.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组推选代表发言。
5. 教师总结:“黄山石的形状有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形象生动。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1. 教师出示一幅黄山风景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画中的黄山石。
2. 学生分组进行描绘,教师巡视指导,每组推选代表展示。
3. 教师总结:“黄山石的形状丰富多彩,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五)课堂小结,情感升华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黄山石的形状千姿百态,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以生为本教学案例

以生为本教学案例
以生为本的教学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案例名称: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教学
一、背景
某初中英语课堂,教师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决定采用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和相关词汇,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入等方式,引导
学生进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如角色扮演、对话练习等。
课堂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课后拓展:教师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四、教学反思
通过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效果不佳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五、结论
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生本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生本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
本文以一次生本教学课堂实践为例,探讨生本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分析其特点和实施策略,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生本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生本教学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以一次生本教学课堂实践为例,探讨生本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分析其特点和实施策略。
二、生本教学课堂实践案例1. 课题:《大自然的语言》2. 学科:语文3. 年级:五年级4. 课堂时长:40分钟三、生本教学课堂实践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探究(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①课文中有哪些描写大自然语言的地方?②大自然语言的特点是什么?③我们如何从大自然语言中汲取智慧?(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学生展示与分享(1)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2)其他学生补充意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自然语言的重要性,并提出课后作业。
四、生本教学的特点1. 以学生为中心:生本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小组合作探究:生本教学强调小组合作,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3. 注重实践:生本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激发学生兴趣:生本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五、生本教学的实施策略1. 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性格、特长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发挥出最佳效果。
2. 明确目标: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徐佳芸-生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生本课堂——学生成长和展示的舞台──生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徐佳芸 11年12月12日“生本”,顾名思义,即以学生为本,是建立在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基础上的一种教育价值取向。
由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所提倡的“生本教育”其本质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为核心的教学价值追求过程。
让学生主动学,自己学,自己讲,自己评价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学校最近正在进行生本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讨。
听了郑老师的一节英语习题生本课,我学到了本生的一些知识和对生本有几点思考。
一、郑老师生本课堂教学案例描述与分析Step 1. Role-playingOne student acts as the host of an interview, and asks other students their opinions of happiness.第一环节与上节课的project内容相扣,让学生以采访的形式来交流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想法。
无论是主持人还是被采访者,都能积极参与,融入角色,提出自己个人观点和想法,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最后,教师做出简洁和深刻的总结“Happiness is not something you experience;it is something you remember.”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于幸福生活的看法。
Step 2. Execises AnalysisStudents volunteer to analyze the exercises and explain others’ mistakes. The rest of the class could ask questions and add something to futher explain the difficulties.该环节是课堂的主要环节。
对于练习讲解,如何进行生本,郑老师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节示范课。
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便于课堂交流。
生本学堂教学案例分析

生本学堂教学案例分析入职将近一年,在学校领导的引导下,学校有序地进行以生本学堂为理念的各种教学活动。
针对青年教师,学校设置了一系列的“四优联评”的活动。
此次活动中,我们受益良多。
结合我的四优联评公开课备课、磨课及最后上课情况,我想通过一个小片段谈谈我对生本学堂的理解。
本次公开课我选择的是一堂关于嘻哈乐的阅读课。
在最初备课的时候我没有用到生本学堂的理念,而是简单的通过一段短音频导入,引导学生回答音乐类型后,教师问学生:“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Hip Hop?”我的师傅汪老师在看完我的教学设计后提出了反对,并指出了问题。
很显然。
这个问题一方面学生只能回答“是”或者“否”,没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和发表达空间,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单纯的希望学生能够回答“是”。
事实上,学生很有可能给出否定的回答,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设置的很不合理。
进过反思,我对导入部分进行了修改。
在想过学生的兴趣之后,我找到了我们学校街舞社的宣传视频,通过这个宣传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导入嘻哈乐这个话题,之后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个话题的了解以及认识。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二来,学生有话说,不仅仅是是或者否的问题而是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课本第二段是关于嘻哈乐的发展介绍,第一次磨课的时候我的指令是请学生们阅读完本段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复述。
由于设计不够精细,课堂效果很不好,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说的内容与课文相似,并不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进程。
陈泉老师在听完我的磨课后指出了问题,针对我的问题我进行了修改。
依旧是复述,但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在月阅读完之后,将关键词记录下来,这样学生不仅能将要点列出来,而且还可以将难度降低。
复述环节其实并不需要6人小组,所以我将“Group work”改成了”Pair work”,也就是两人合作的模式。
经过修改,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而且还提高了效率,效率和效果都有了保证。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倡导教师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贯彻“生本”教育理念,构建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数学教学策略,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围绕“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注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生本”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出发,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设计。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认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任务,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和发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热情。
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设计多元化的教学任务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任务应该多元化,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也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教学任务,如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探究等,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三、强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生本”教育理念强调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可以采用示范引导、启发式问题、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案例分析

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案例分析导语:课堂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本篇文章通过分析一个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案例,探讨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案例背景教师李老师在一所城市中学任教多年,面临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课堂秩序欠佳,学生彼此交流较少。
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李老师在学生上课前和下课后与学生多进行接触和沟通,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困扰。
这样做既能拉近师生距离,也有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
3. 设计互动教学模式李老师采用了互动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解答问题。
他会提前准备一系列问题,主动引导学生思考。
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 创造轻松活跃的氛围李老师通过课堂活动和游戏来缓解学生的压力,让课堂变得轻松而活跃。
例如,他会利用小组竞赛,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
这样的氛围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5. 引入多媒体技术李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来呈现知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吸收。
这种方式使学生对课堂更加感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6.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他会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应性的学习。
7.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李老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如科技创新项目、社团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提升综合素质。
在课堂上,他也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外活动中的收获和经验。
8.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通过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主动性和参与感。
他会鼓励学生阅读、写作和独立思考,并提供相关指导和反馈。
9. 定期评估和调整李老师定期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和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本课堂”案例分析及优化策略
城关小学王俊丽
“没有学生就没有课堂。
课堂以生为本,天经地义。
”是啊,不管一个教师是多么的满腹经纶,口若悬河,还是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要是没有学生,教师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枉然。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学生的发展,投向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所呈现的有效的教学行为。
自我校实施生本教育以来,在生本课堂实践中有辛酸,也有欢乐,有劳苦,也有收获,而更多的是洋溢在我心底间的那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与惊喜。
面对孩子,那一双求知的眼睛,我感觉那是一片需要教师倾注爱和智慧的海洋,那也是一座需要我们去开采的矿山,孩子们的智慧需要我们去导向,孩子们的潜能需要我们去激发,因此生本教育“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思路,带来了许多意外的惊喜与收获。
下面,我就在生本课堂实践过程中的几个典型的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
案例一、“思维碰撞的收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出发,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就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和实
用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数学。
刚教完“2、3、4的乘法口诀”,我布置家庭作业是:让家长出两道与今天内容有关的乘法应用题。
第二天,我就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昨天的家庭作业,我们同学的爸爸妈妈出的题目很好,老师很喜欢。
大家就在小组内好好交流一下,看看组内其他同学的题目你也会做吗?”同学们你读我的、我读你的,你考我、我考你,气氛很浓。
在班内汇报时,刘荫同学说:“我们组的何海洋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只老虎重7千克,3只老虎一共多少千克?’我会解决,因为是求3个7是多少,所以是3×7=21(千克)。
但我就觉得一只老虎才7千克,太轻了。
”我愣了一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乘法应用题,可学生已经懂得从是否符合生活实际这方面去考虑问题了。
我先是表扬他,之后提醒同学以后出的题目也要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我话才说完,李兴忠又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郝远出的这一题更不符合实际。
‘一只兔子重3千克,一只小鸟的重量是兔子的4倍,这只小鸟有多重?’一只小鸟怎么会比兔子还重呢!”我说:“‘一只小鸟的重量是兔子的4倍’是什么意思啊?”他接着说:“意思是说1只小鸟的重量等于4只兔子的重量啊。
”我问他:“你怎么就认识‘倍’这个新朋友了?”他很自豪地说:“妈妈教我的。
”我再次肯定了他的妈妈。
经过何海洋这么一说,当时我们班很多同学也就初步了解了“倍”,还有几个同学紧接着还编出这类型的应用题了。
这节课,看着同学们快乐地对各类型的乘法应用题有了初步认识并进行了解答,我对后面的应用题教学有了很大的信心。
案例二、“考考你”的收获
每节新课上完后,我都安排有一个小组长来“考考你”这个环节。
我刚刚教完6的乘法口诀后,就让学生在小组内出应用题来考考其他组员,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急忙出起题来。
我刚走到“小鸟组”旁边想参与他们的学习,就听到王雪苏同学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1只小鸡2条腿,6只青蛙一共有几条腿?”她刚说完,马铮同学就喊起来:“你一会说小鸡,一会说青蛙,我怎么求呀?”我接上话题故意刁难她,说:“那你认为怎样才能求得出来?”她说:“可以出‘1只小鸡2条腿,6只小鸡一共有几条腿?’或者是‘1只青蛙4条腿,6只青蛙一共有几条腿?’她出题的前面条件是讲小鸡,后面的问题却讲青蛙,我觉得这样不好。
”看她说得头头是道,马铮同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连忙解释道:“我是一时说得太快,出乱了题,下次我要注意了,谢谢你的提醒!”
看着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讲得有条有理,我不禁肃然起敬。
这是因为二年级第一学期刚开始学习乘法应用题,他们就已经对应用题的结构有着清晰的理解,确实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确实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资源。
案例三、上“明星榜”的动力
我们班很多课堂练习都是由小组长检查完成,如果全组的四个同学都过关后,该组就可以上“明星榜”。
一天,在其他组都背完口诀,
上了“明星榜”之后,就剩下“恐龙组”了。
组长雷宏睿同学很认真地辅导着焦林同学,当她背到“三四等于几时”,塞住了,这时,雷宏睿耐心地等了一会儿,看她还是想不出结果,于是王彤就问:“三四表示什么意思啊?”黄顺兰小声地说:“表示3个4相加。
”王彤表扬她:“对啊,那4+4等于几?”
“等于8。
”
“那8再加4呢?”
“等于12。
哦!三四十二。
”焦林高兴地继续往下背了……
我们班的学生就是在这样的互帮互学中进步的。
案例四、“偷懒”的实效
对于《配套练习》这本书的批改,相信是我们在坐的每一位挺头疼的一个问题,因为没时间批改。
我也是开学初的一天,因为语文老师有事请了假,我一个人上半天的课,所以第一节课我让学生完成“配套练习”的练习,下课后,我随口说了一句:“课间,我们就把自己的‘配套练习’让小组长帮你批改,小组长要认真地批改,还要签上自己的名字。
”说完后,我回办公室了。
第二节课上课铃响了,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我惊呆了:学生4个一群、6个一伙地围成一群,很认真地批改着辅导书。
当我走到“老鼠组”旁边时,我无意听到朱生同学说:“刘荫(小组长),你让我把这道题改回来再给分好不好?”王一凡很乐意地说:“可以啊。
但是如果你不会的话,我可以教你。
”他立刻说:“不用了,谢谢!我会做,只是刚才忘了检查了而已。
”王一凡:“那你以后记得要认真检查哦!”
在小组批改完毕之后,我让小组长来汇报批改的情况,于是我故意请到“老鼠组”,小组长刘荫汇报道:“我们小组有两个同学得100分,只是王一凡同学忘了检查,错了一道题,后来他改回来了,我也给他100分,并且提醒他以后要认真检查。
”我及时地说:“你做得很好,我们要养成做完题后认真检查的习惯!”接着,李兴忠同学站起来说:“我觉得我们小组长刘荫同学批改得很认真,我很满意。
”我看见刘荫同学低下了头,偷偷乐着呢……
现在,我们班的《配套练习》、《单元评研》等有时是小组长、因为小组长争着来批改,我也学会了“偷懒”,从中得到解脱,效果反而更好!有些组长、家长还能写上了评语!比如,小组长会对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写上“朋友,加油,我相信你会进步的,我永远支持你!”。
也会对成绩好的学生写上“你真棒,你是我们的好榜样!”家长也会在书上写上一两句鼓励的语言:“孩子,你做应用题时没有认真读清楚题目,希望你以后认真读题,弄明白题目的意思之后,再下笔。
”“我的女儿真棒!”“儿子,你的乘法口诀背诵过关!”等等。
所以,在繁忙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届时,我们将在“放手”当中收获惊喜!
相信我们教师只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这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给我们的惊喜也就会源源不断,学生的能力真的是不可估量的!
在接下来的生本课堂中,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一、学习为先,导航“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
“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
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二、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
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建、生本发展性评价是否建立。
每位教师要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生本课堂,从而建构出不同学科和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同时学校要“五课并举”即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研组长的研究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和达标课、教研组内的公开课,为教师搭建践行生本课堂的平台,力促生本课堂的建构。
三、反思为本,优化“生本课堂”
名师==经验+反思,“吾每日三省吾身”。
我们教师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
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
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
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
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