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案例研究PPT课件
合集下载
群力湿地公园 ppt课件

群力湿地公园
b.原生湿地系统保护 1、保留湿地现状的基本植物群落特征、场地内的原有水域 及中心埂道,在恢复设计中加以保护及利用,在湿地生态建 设满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场地现状的改动,以形成湿 地景观的原生性、记忆性。
2、水是湿地的根本,湿地生态系统依赖于水文循环和水 流的动力学机制,水量的恢复及水源的保证是湿地生态 系统建立的基本条件。
用地来作为低维护、低投入的绿色海绵体,可以有效解决
雨涝问题,大大节约了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第二,海绵
体本身具有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使城市土地的效用
得到最有效的发挥,而由于对雨水--“财水”的充分利用,
使城市的绿化维护成本大大减少;第三,由于雨洪公园的
建成,周边土地价值成倍提高。
•
群力湿地公园
Thank You
8月
9月
10月
11885.7 3
11月
25387.4 9
12月
153.35 109.23 60.18 25.27
9.67
6.20
场地降雨 46571.1 33171.4 18274.6 7672.90 2935.84 1883.87
量(m²) 0
2
7
全年 567.08
160675. 90
群力湿地公园
群力湿地公园
该公园设计面临两大难题:
月份 降雨量 (mm)
场地降雨 量(m²)
月份
降雨量 (mm)
1957年以来群力湿地公园地区的年、月均降水量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4.00
4.78
11.65 22.03 39.14 83.60
1214.76 7月
b.原生湿地系统保护 1、保留湿地现状的基本植物群落特征、场地内的原有水域 及中心埂道,在恢复设计中加以保护及利用,在湿地生态建 设满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场地现状的改动,以形成湿 地景观的原生性、记忆性。
2、水是湿地的根本,湿地生态系统依赖于水文循环和水 流的动力学机制,水量的恢复及水源的保证是湿地生态 系统建立的基本条件。
用地来作为低维护、低投入的绿色海绵体,可以有效解决
雨涝问题,大大节约了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第二,海绵
体本身具有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使城市土地的效用
得到最有效的发挥,而由于对雨水--“财水”的充分利用,
使城市的绿化维护成本大大减少;第三,由于雨洪公园的
建成,周边土地价值成倍提高。
•
群力湿地公园
Thank You
8月
9月
10月
11885.7 3
11月
25387.4 9
12月
153.35 109.23 60.18 25.27
9.67
6.20
场地降雨 46571.1 33171.4 18274.6 7672.90 2935.84 1883.87
量(m²) 0
2
7
全年 567.08
160675. 90
群力湿地公园
群力湿地公园
该公园设计面临两大难题:
月份 降雨量 (mm)
场地降雨 量(m²)
月份
降雨量 (mm)
1957年以来群力湿地公园地区的年、月均降水量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4.00
4.78
11.65 22.03 39.14 83.60
1214.76 7月
《兰州湿地公园》课件

历史背景
兰州湿地公园的前身是一处采煤沉陷区,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长期的采煤活动 导致地表塌陷,形成了一个面积约40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
2004年,兰州市政府决定将这片采煤沉陷区改造为湿地公园,旨在保护和恢复湿 地生态系统,同时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的场所。
自然环境
兰州湿地公园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包括湖泊、河流、沼泽等,是黄河上游重要的 水源涵养地。
《兰州湿地公园》ppt 课件
目录
• 兰州湿地公园简介 • 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 • 湿地公园的特色景观 • 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利用 • 参观与旅游信息
01
兰州湿地公园简介
地理位置
01
兰州湿地公园位于兰州市区南部 ,距离市中心约10公里。
02
公园地处黄河上游,属于黄河湿 地自然保护区,是甘肃省乃至全 国范围内重要的生态保护地。
续利用。
教育与科研价值
教育价值
湿地公园可作为生态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场所,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 护意识。
科研价值
湿地公园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可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为湿 地的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推动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陆生动物
除了水生动物外,湿地公园还有大 量的陆生动物,如松鼠、兔子、刺 猬等,它们在陆地上活动,丰富了 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链
生产者
湿地公园中的植物,如芦苇、荷花等 ,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 能,生产有机物,为整个生态链提供 能量来源。
消费者
分解者
湿地公园中的微生物和蚯蚓等动物, 将动植物残体分解为简单的物质,释 放出能量,是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 环。
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彩云湖案例研究PPT课件

湖畔一角
6
——
彩
云
湖
湿
对地
我 们 的
公 园
启
示
1、湿地公园以生态学为基础,遵循美学原理,同时富有有地域文化 及内涵。彩云湖湿地把隐藏和看不见的湿地净化系统和过程显露出来,实 现了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生态健康目标、景观美学目标和文化教育目标。 规划师应源于人类对各种自然环境与条件的适应与尊重,将湿地文化重置 于场地中,并通过特定的设计手法,表现出设计场地中隐含的特质,创造 出一个为群众所共同感知和交流的视觉和精神愉悦空间。
2、能够建成实现梯级污水处理应该是得益于重庆这种得天独厚的落 差较大的丘陵山地地理环境。“山地自流,立体湿地”:在利用好自然溪 流湿地基础上,发挥公园高差大的地形特点,提出新建“立体湿地”的概 念。构建立体的湿地净化和生态景观系统,通过“梯级净化池(梯田)池 /塘溪流”的组合,将湿地在立面上展开。
3、针对彩云湖水质水之特征,设计时 采用湖水人工循环和人工复氧装置,让地形 和植物做功 ,采取“引水成梯、垂直分带”,
4
1
——
彩
云
湖
湿
景地
观 欣 赏
公 园
(
)
停步石铺装小路
通过湿地 景观美学培养、 湿地动物和植 物的观赏和识 别、湿地旅游 环保教育等, 宣传科普知识, 提升公众综合 素质。
5
2
——
彩
云
湖
湿
景地
观 欣 赏
公 园
(
)
生态湖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与自然的融合
利用自然山石砌筑 驳岸,山石勾缝采用非 常规的砂浆,而是使用 土壤加水泥组成的泥土 砂浆进行勾缝,其效果 自然,也有利于植物生 长;采用山区农民修筑 梯田的方式修筑田坎, 充分保障垂直方面进行 绿化。
湿地公园案例.ppt

设计特色:
设计者成功将空间、天、水连 接起来,并在屋顶设有大片草 地,游客可以毫无障碍地在缓 缓倾斜的草坡屋顶上漫步,欣 赏周围的湿地风光。从广场入 口看,彷佛前面升起一座绿色 的山丘。这一巧妙设计,不仅 体现了园景与建筑物的完美融 合,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建筑的 能源使用效率,体现了环保设 计的理念。
•
观鸟屋及小品建筑的设计
环保的理念: ①木质观鸟屋利用双层天窗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 光,使游客感觉舒适; ②观鸟屋前的入口的廊道两侧采用天然芦苇编制的围墙,不 仅体现了环保的理念,并能和周边自然环境完全融为一体。 ③休息亭通过双层隔板,中间架空以减少太阳辐射; ④其他小品如观察平台、桥、栏杆、椅子、垃圾箱、路牌等 采用可更新的软木材,不仅环保,而且和周边自然环境结合 得非常融洽。
环保理念: ①屋顶的建造形式,加上仔细旋转角度,从而减少太阳辐射,使得这座建筑的热传导总值非常低 ②通过采用高效的地热系统,使用地面作为热量交换的空调/加热系统,避免了排风孔、冷却塔和其他设备的使用 ③大量采用木制百叶装置,制造遮阴效果,并起到噪音和视觉屏障作用,以尽量减低对湿地生物的影响 ④贯穿整个展廊的环形坡道既方便了残疾人的使用,也减少了对机械搬运的需要 ⑤洗手间采用6升的低容量水厕,减少了水的消耗
秋芦飞雪
蒹葭泛月
莲滩鹭影
龙舟胜会
渔村烟雨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湿地的灵魂,园内河道总长100多公 里,约70%的面积为河巷、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水体库容量 约500万立方米。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 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 湿地景致。 西溪之美,美在生态。野、冷、幽、静,皆成天趣。西溪湿地位处 于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其陆地绿化率在85% 以上。 西溪之重,重在文化。西溪湿地留有大批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诗 文词章,西溪龙舟盛会更是声名远播。
七桥翁湿地公园调查报告PPT课件

。 惊起的水鸟,让公园充满生机与野趣
• 公园入口区:公园入口处以对称式布局,景石上刻 “七桥瓮”成为公园的入口标志。
• 湿地休闲体验区:以独特的方式描述着南京、秦淮 河、七桥瓮的故事,水边停泊的渔船,激起人们对 往事的回忆。还要营造湿地形态,观景木平台、水 上休闲茶室、观景塔等,让人们能够零距离与湿地 接触,更是人们观赏湿地风光的好地方,也将成为 各种微生物、爬行动物及鸟类的天堂。
湿地国际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 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 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 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 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 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
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只趴在树面上的幼虫……
• 梅家廊综合服务区:作为整个公园的接待管理中心 ,占地约5000平方米,其中包括生态停车场及管理 用房,为外来游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的服
务环境。
湿地公园的建设意义
•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 剂",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目前在国内外 ,尚未有人给湿地国际公园确切的定义按照一般文献资 料上的理解,湿地国际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 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 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 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 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 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而渐破败
湖水出现富营养化, 水生物稀少。与一般的观 光公园并没用什么不同。
园内一些场馆闲置,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 公园入口区:公园入口处以对称式布局,景石上刻 “七桥瓮”成为公园的入口标志。
• 湿地休闲体验区:以独特的方式描述着南京、秦淮 河、七桥瓮的故事,水边停泊的渔船,激起人们对 往事的回忆。还要营造湿地形态,观景木平台、水 上休闲茶室、观景塔等,让人们能够零距离与湿地 接触,更是人们观赏湿地风光的好地方,也将成为 各种微生物、爬行动物及鸟类的天堂。
湿地国际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 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 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 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 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 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
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只趴在树面上的幼虫……
• 梅家廊综合服务区:作为整个公园的接待管理中心 ,占地约5000平方米,其中包括生态停车场及管理 用房,为外来游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的服
务环境。
湿地公园的建设意义
•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 剂",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目前在国内外 ,尚未有人给湿地国际公园确切的定义按照一般文献资 料上的理解,湿地国际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 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 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 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 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 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而渐破败
湖水出现富营养化, 水生物稀少。与一般的观 光公园并没用什么不同。
园内一些场馆闲置,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西溪湿地公园精品PPT课件

❖
建成
❖
湿地公园二期
二期工程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西路,东接紫金港西侧绿化带, 西侧与湿地公园一期(3.46平方公里)范围及湿地公园余杭区块的东 界相邻。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89平方公里,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4.89 平方公里,2006 年 5 月 18 日正式启动,2007 年 10 月 1 日实现有限 开园,2007 年 底基本。
面,自南向北贯穿了整个西溪湿地公园,中间串起了分别名为元福桥、 永福桥、庆福桥、向福桥、广福桥、全福桥共六座“福”字桥。 ❖ 绿堤:东西向,长1600米,宽7米,两侧多接鱼塘,植被丰富,景观优 美。 ❖ 寿堤:南北向,长3600米,宽4.5米,与五常港并行,是西溪湿地中最 长的一条堤。 十景 : 秋芦飞雪、火柿映波、深滩会舟、莲滩鹭影、洪园余韵、蒹葭泛月、 渔村烟雨、曲水寻梅、高庄宸迹、河渚听曲
一带、两片、多点
“一带”是指以五常港为轴, 分为西片与东片,西片为体 现水乡风情、五常文化的 “水乡溯源”,东片为体现 农耕、渔耕文化的“河渚觅 渡”。 “多点”是指在西片 范围内根据现状、旅游需要 设置的多个景点及旅游服务 点。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 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 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 个园西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 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 了西溪独特的湿地 旅游景区 。
2009年11月03日,浙江杭州西 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 名录。 2012年1月10日,杭州西溪国 家湿地公园荣升国家AAAAA级旅游 景区。
。
二期规划布局
❖
西溪湿地公园二期规划功能结构形态为“一堤三区”。“一堤”即花
蒋堤特色景观带;“三区”即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展示区、曲水庵
建成
❖
湿地公园二期
二期工程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西路,东接紫金港西侧绿化带, 西侧与湿地公园一期(3.46平方公里)范围及湿地公园余杭区块的东 界相邻。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89平方公里,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4.89 平方公里,2006 年 5 月 18 日正式启动,2007 年 10 月 1 日实现有限 开园,2007 年 底基本。
面,自南向北贯穿了整个西溪湿地公园,中间串起了分别名为元福桥、 永福桥、庆福桥、向福桥、广福桥、全福桥共六座“福”字桥。 ❖ 绿堤:东西向,长1600米,宽7米,两侧多接鱼塘,植被丰富,景观优 美。 ❖ 寿堤:南北向,长3600米,宽4.5米,与五常港并行,是西溪湿地中最 长的一条堤。 十景 : 秋芦飞雪、火柿映波、深滩会舟、莲滩鹭影、洪园余韵、蒹葭泛月、 渔村烟雨、曲水寻梅、高庄宸迹、河渚听曲
一带、两片、多点
“一带”是指以五常港为轴, 分为西片与东片,西片为体 现水乡风情、五常文化的 “水乡溯源”,东片为体现 农耕、渔耕文化的“河渚觅 渡”。 “多点”是指在西片 范围内根据现状、旅游需要 设置的多个景点及旅游服务 点。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 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 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 个园西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 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 了西溪独特的湿地 旅游景区 。
2009年11月03日,浙江杭州西 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 名录。 2012年1月10日,杭州西溪国 家湿地公园荣升国家AAAAA级旅游 景区。
。
二期规划布局
❖
西溪湿地公园二期规划功能结构形态为“一堤三区”。“一堤”即花
蒋堤特色景观带;“三区”即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展示区、曲水庵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ppt课件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 较为成功。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 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 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 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 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1
(二) 地理位置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文一西路、文二 西路、天目山路、绕城高速、02 省道、杭徽高速等主干 道所架构起来的密集交通网络,让西溪板块四通八达, 驱车 5 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杭州城区,从古墩路沿文一西 路向西至五常港河不到 5 公里。
PPT课件
3
(三) 周边环境
西溪湿地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距离杭州市中心仅 5 分钟车程,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区域自古文人雅士汇 聚,周边仓前高校园区、浙江大学主校区等高校聚集。 受西溪湿地公园开发的带动,目前该区域已成为杭州新 的低密度高档住宅特点区域。在西溪湿地辐射区内政府 实施严格的开发控制政策,使西溪周边楼盘有着鲜明的 “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特色。(后续章节 将针对周边房地产发展状况做进一步详尽分析。) 区域所拥有的人文、环境、交通、高尚居住环境等方面 优势在杭州乃至全国均首屈一指。
二期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二期综合保护工程需征用土地 7500
1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余亩,配套项目需征用约 1600 余亩,需拆迁农户约 1836 户、企事业 53 家,拆迁总面积约 83 万平方米,涉及蒋 村乡 11 个村(社区),
三期
西溪湿地三期工程作为拆迁力度最大的一期工程,加上 工程配套发展区块和农居安置区块,共涉及农户 1701 户,常住人口近 7000 人。规划建设动迁农户安置 的多高层公寓共有 6 处,总建筑面积将达到 200 万平方 米,建成后可安置 2 万人。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 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 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 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1
(二) 地理位置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文一西路、文二 西路、天目山路、绕城高速、02 省道、杭徽高速等主干 道所架构起来的密集交通网络,让西溪板块四通八达, 驱车 5 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杭州城区,从古墩路沿文一西 路向西至五常港河不到 5 公里。
PPT课件
3
(三) 周边环境
西溪湿地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距离杭州市中心仅 5 分钟车程,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区域自古文人雅士汇 聚,周边仓前高校园区、浙江大学主校区等高校聚集。 受西溪湿地公园开发的带动,目前该区域已成为杭州新 的低密度高档住宅特点区域。在西溪湿地辐射区内政府 实施严格的开发控制政策,使西溪周边楼盘有着鲜明的 “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特色。(后续章节 将针对周边房地产发展状况做进一步详尽分析。) 区域所拥有的人文、环境、交通、高尚居住环境等方面 优势在杭州乃至全国均首屈一指。
二期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二期综合保护工程需征用土地 7500
1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余亩,配套项目需征用约 1600 余亩,需拆迁农户约 1836 户、企事业 53 家,拆迁总面积约 83 万平方米,涉及蒋 村乡 11 个村(社区),
三期
西溪湿地三期工程作为拆迁力度最大的一期工程,加上 工程配套发展区块和农居安置区块,共涉及农户 1701 户,常住人口近 7000 人。规划建设动迁农户安置 的多高层公寓共有 6 处,总建筑面积将达到 200 万平方 米,建成后可安置 2 万人。
贵州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案例分析PPT教案

贵州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会计学
第1页/共8页
1
现状图
第2页/共8页
平面图
第3页/共8页
贵州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优点总结: 1、增加水域面积,增强河道的蓄水功能,根据水流方向布置岛屿,增加植物 、水、土壤的接触面积,提升生态弄能; 2、利用高差,将农田改造为具有净水功能的梯田。不但增加了有赏线路,而 且对水体具有一定的净化功能; 3、地被以多年生草本等乡土植物为主,管理粗放,局部耐水湿的乔木群植, 植物造景粗野自然; 4、局部店主观景塔、亭、平台,增加线性空间的停留休息空间,空间布局具 合理、富有节奏; 5、钢架景观桥,蜿蜒卧浮于湿地之上,增加人行交通,增加水面的竖向变化 。
第4பைடு நூலகம்/共8页
重新规划水域
第5页/共8页
将 农 田 改 为 水 体 净 化 池
第6页/共8页
第7页/共8页
第8页/共8页
会计学
第1页/共8页
1
现状图
第2页/共8页
平面图
第3页/共8页
贵州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优点总结: 1、增加水域面积,增强河道的蓄水功能,根据水流方向布置岛屿,增加植物 、水、土壤的接触面积,提升生态弄能; 2、利用高差,将农田改造为具有净水功能的梯田。不但增加了有赏线路,而 且对水体具有一定的净化功能; 3、地被以多年生草本等乡土植物为主,管理粗放,局部耐水湿的乔木群植, 植物造景粗野自然; 4、局部店主观景塔、亭、平台,增加线性空间的停留休息空间,空间布局具 合理、富有节奏; 5、钢架景观桥,蜿蜒卧浮于湿地之上,增加人行交通,增加水面的竖向变化 。
第4பைடு நூலகம்/共8页
重新规划水域
第5页/共8页
将 农 田 改 为 水 体 净 化 池
第6页/共8页
第7页/共8页
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