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塔瓦河赏析
斯美塔纳《沃尔塔瓦河》赏析

斯梅塔那《沃尔塔瓦河》赏析陈茜20090704310063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二班摘要:介绍了作为捷克最家喻户晓的六首交响诗之一的《沃尔塔瓦河》,它的作家简介、作曲背景、结构介绍以及我的感受。
关键词:捷克斯美塔纳沃尔塔瓦河正文: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1824——1884)被称为捷克音乐之父。
斯美塔那自幼就显露出了出色的音乐才华,他四岁开始学小提琴,五岁演奏海顿的室内乐作品,六岁当众演奏钢琴并开始作曲。
19岁时,斯美塔那已经形成了具有捷克民族特征的音乐创作风格,并且成为当时肖邦作品的最优秀的演奏者之一。
他创办了布拉格音乐学校,领导了发展捷克民族文化文化的多种音乐活动,创作、指挥、演奏、教学部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不愧为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斯美塔纳的一生是在不安定的政治背景下度过的。
在奥地利的统治下,波希米亚动荡不定,掀起了民族主义热情的浪潮,这股浪潮在1848年的起义时达到顶点。
年轻的斯美塔纳投身于爱国的事业中。
革命被镇压之后,布拉格的气氛对那些被怀疑是同情民族主义者的人来说是沉闷的。
1856年,斯美塔纳接受了瑞典的一个指挥职位。
在国外期间,他追随柏辽兹和李斯特而转向写作交响诗。
1861年,他返回波希米亚,重新开始他的民族艺术事业,并为布拉格建立一个用民族语言演出的剧院而奔波。
在他的八部爱国主题的歌剧中,有几部仍在他的祖国上演。
其中一部《被出卖的新嫁娘》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另一部同样重要的,建立了斯美塔纳声誉的作品题名为《我的祖国》,这是一部含有六首交响诗的组曲,在1874年—1879年间写成的。
这些作品浸透了波希米亚美丽的乡村景色,民间歌舞的节奏,以及壮观华丽的传奇。
斯美塔纳的整部作品有《维谢格拉得》、《沃尔塔瓦河》、《莎尔卡》、《捷克的田野和森林》、《塔波尔城》和《勃兰尼克山》六部分组成。
在斯美塔纳坎坷的一生中,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留下了光辉的艺术遗产。
在捷克斯洛伐克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斯美塔那是我们的音乐家”。
试析《沃尔塔瓦河》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音乐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写于1874年。
当时的斯美塔那遭到了耳鸣的不幸,但还是继续完成了此杰作。
这部套曲由六个独立乐章构成,分别是《维谢格拉德》、《沃尔塔瓦河》、《沙尔卡》、《捷克的田野和森林》、《塔波尔》与《布朗尼克》。
1作曲家通过统一的构思和主题贯穿的手段联结起来,形成了这一部展现爱国情结的交响套曲。
其中《沃尔塔瓦河》是最能体现套曲主题,大众最喜欢的一个乐章。
整个乐章大致分为九个部分,引子部分描写了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暖。
慢慢合二为一出现“沃尔塔瓦河主题”,在森林、草地、田野穿梭…...在这过程中有热闹的乡村婚礼,有水仙女的翩翩起舞。
因此,“森林狩猎”、“乡村婚礼”、“水仙女之舞”三个主题相继出现。
之后,河流继续奔跑,主题再现,顺着圣约翰峡谷奔泻而下,此处为乐章的展开部。
最后经过维谢格拉德堡,流入易北河,由再现第一乐章“维谢格拉德主题”步入尾声。
作曲家热情的赞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示了沃尔塔瓦河的瑰丽与壮美。
对于母亲河的赞美,作曲家融入了深刻的民族情感、民族艺术风采,创新的交响音乐写作手法和个人风格特征,谱写了这脍炙人口的美丽乐章。
笔者反复聆听这首曲子,被作曲家具有特色的创作特点所吸引,从而产生了一些想法和思考。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点的阐释。
一、音乐中的民族性《沃尔塔瓦河》体现了作曲家的民族情结,这与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上半叶,是捷克民族文化复兴时期,音乐与文学重新走向繁荣,为提高捷克人的民族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大批的艺术家和文1毛宇宽,《斯美塔那及其不休巨作<我的祖国>》,《音乐研究》,1980年第2期。
学家开始发掘和整理民间艺术瑰宝,斯美塔那也不例外。
因此,他的音乐带有时代性和民族性。
当然,作品中深刻的爱国情结,与他跟随捷克民族文化教师多年的学习有直接关系。
在此期间,他接触了许多祖国体裁的绘画、文学作品和民间音乐,使他的才能在充满革命、爱国的气氛基础上成长起来。
沃尔塔瓦河音乐赏析

《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是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期间在布拉格完成的,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起源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由李斯特所创,大多以诗歌、戏剧、绘画、故事传说、历史事迹及自然景物等文学作品为题材,是音乐与外在世界和姐妹艺术相结合的结果。
交响音画、交响素描、交响叙事曲、交响童话、交响幻想曲等体裁也属于交响诗范畴。
交响诗通常有标题,通过主导动机等手法表达具体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特征,帮助欣赏者去感受音乐的意境、塑造真实可感的音乐形象。
其曲式结构灵活多变、不规则,可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自由曲式创作,并常将不同结构糅合在一起,通过主题变奏的手法,从一个或几个基本主题蜕变出形象、性格迥然不同的派生主题,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
第一源头用长笛轻飘飘地奏出,第二源头用单簧管吹出竖琴拨出晶莹的浪花配器清淡、用波浪式音型在乐曲的引子里,长笛和单簧管的两种不同的流动音型,形象地而现了黎明时分沃尔塔瓦河源头的潺潺淙淙的山泉。
小提琴清脆的拨弦和竖琴晶莹剔透的泛音不时出现,犹如清泉涌出的浪花飞溅,闪烁着点点银辉……乐曲的主题部分以大小调交替方式显示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由弦乐器奏出宽广、抒情的基本主题,逐渐充满力量形成巨大洪流,这就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取自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史诗般咏唱的美,抒发了作者对沃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赏析

石顽强搏斗,暗示着捷克人民不畏强暴、
勇敢战斗直至胜利的精神。
源头
沃尔塔瓦河主题
林中狩猎 乡村婚礼 月光下精灵之舞 次日清晨的沃尔塔瓦河
圣约翰大峡谷
整个作品音乐流畅,色彩壮丽、清新,蕴 藏着无限的深情厚意,是一首捷克人民爱 国主义的壮丽赞歌。
精 灵 之 舞
主奏乐器
长笛、单簧管、 小提琴弦乐组
音乐情绪
抒情、诗意、表达作者对沃 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
林中狩猎
小号、圆号奏出号角主题来描绘沃尔 瓦河正流过一片茂密的森林。
X. X X X X X
X
X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X
X. X X X X X
X
XX
X
Back
乡村婚礼
运用捷克民间波尔卡舞曲,表现村民们 热闹喜庆的婚礼场面。
2/4
X
XX
Back
月光下的精灵之舞
长笛、单簧管奏出起伏波动音型,小提 琴在高音区奏出优美动听慢板旋律,好似 精灵在月光下翩翩起舞。
Back
1、用什么乐器表现?
2、力度、速度、情绪与前面比较有何变化?
乐队齐奏、铜管乐、打击乐突出,力度 加强,这段音乐是全曲戏剧性的高潮,描 写沃尔塔瓦河通过险峻峡谷时,与拦路巨
沃尔塔瓦河赏析

说到《沃尔塔瓦河》,我第一次听到还是在六年前,当时就被它那无比优美的旋律震慑住了。
以后我聆听它的次数早已数不清了,但每次还感到震撼、着迷。
听着它,就会想起革命导师列宁在谈到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时说过的一句话:“怎么人类可以创造出这样奇迹似的乐曲!”斯美塔那自己说:“我决非敌视古老音乐的旧形式,但是我反对今天还去模仿它。
我自己——未经任何人的指点——下了这样一个结论:此前存在的形式都是过时了的。
”这首在交响诗体裁的写作上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世界名曲,留给了我们太多太多财富和展望的空间。
背景(300)《沃尔塔瓦河》的曲作者斯美塔娜,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1874年,在他不幸染疾,双耳失聪后,仍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不朽的音乐作品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即其中的第二乐章。
《沃尔塔瓦河》是一首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抒发了对祖国江河无限热爱,描写捷克人民世态风俗和富有诗意幻想的器乐作品,旋律质朴优美,带有浓郁的民族乡土味儿。
内容(782)1、5、6、7重要1引子部分由两个主题交叉构成。
两个动机由两种不同音色的木管乐器同时吹出。
它们声部交错,像两条忽明忽暗、若隐若现的活泼溪流,蜿蜒流淌。
尔后,逐渐靠拢,合二为一,直至推出沃尔塔瓦河主题。
2沃尔塔瓦河主题。
在流水动机的背景下,第一小提琴与双簧管奏出抒情宽广的歌唱性主题。
音乐主题像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
抑扬格的动机给予主题强大的发展动力,象征着美丽宽广的沃尔塔瓦河水奔流不息、源远流长。
3森林狩猎主题。
音乐的洪流向前奔腾,它们穿过回响着猎人号角声的森林,作曲家用分解和弦构成的旋律音型式主题,弦乐组以快速密集的流水音型以两小节为单位,形成连续不断的大波浪状的起伏。
4乡村婚礼主题。
作曲家用小提琴细碎的弓法和木管乐器连断音的奏法来表现,使得该旋律动机具有灵活、活跃的特点;旋律为一个既连贯流畅又生动活泼具有鲜明舞曲风格的主题。
它一动一静,一张一弛的节律使其不仅非常适合表现舞曲体裁风格,而且它的质朴就像捷克农民的淳朴一样朴素无华,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沃尔塔瓦河(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

圣`约翰遄滩
维谢格拉德主题
沃尔塔瓦河(主题音乐)
民族乐派
是十九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中后期,在俄罗斯、 东欧、北欧各国兴起的,在浪漫主义的整体风格 下派生出的一种具有强烈民族个性和斗争精神的 音乐流派。这一乐派的音乐家们把爱祖国、爱人 民的情感表现在音乐里,他们特别重视民族传统, 以民歌、民间舞曲为创作素材,以民间故事为创 作题材,结合先进的音乐技法,创作出具有浓郁 的乡土气息、鲜明的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斯美 塔那就是一名杰出的民族乐派代表人物,在他的 作品如《沃尔塔瓦河》里就反映出这样的特点。 其他代表人物还有柴科夫斯基,(波)肖邦, (匈)李斯特等。
斯美塔那 《沃尔塔瓦河》
——————音乐鉴赏
思考:
1、这一音乐主题向我们展现了怎 样的画面。
2、这一音乐主题是怎样向我们传 递爱国情怀的。
交响诗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起源于浪 漫主义音乐时期,由李斯特所创,大多以诗歌、 戏剧、绘画、故事传说、历史事迹及自然景物 等文学作品为题材,是音乐与外在世界和姐妹 艺术相结合的结果。交响音画、交响素描、交 响叙事曲、交响童话、交响幻想曲等体裁也属 于交响诗范畴。
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发展而奋斗,写出了交响诗 套曲《我的祖国》这部伟大的作品。
作品共分六个乐章:第一乐章《维谢格拉德》描 写古代捷克的光荣历史,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 描写纵贯捷克的沃尔塔瓦河的风光,第三乐章 《沙尔卡》描写民间传说中的女英雄,第四乐章 《捷克的田野和森林》生动描写了祖国的自然风 光,第五乐章《塔波尔》和第六乐章《布兰尼克 山》描写了人民与异族压迫者的斗争。六个乐章 都可以单独进行演奏,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 时间完成。其中最著名的是完成于1874年12月8 日的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
沃尔塔瓦河赏析

沃尔塔瓦河赏析《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是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期间在布拉格完成的,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是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期间在布拉格完成的,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起源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由李斯特所创,大多以诗歌、戏剧、绘画、故事传说、历史事迹及自然景物等文学作品为题材,是音乐与外在世界和姐妹艺术相结合的结果。
交响音画、交响素描、交响叙事曲、交响童话、交响幻想曲等体裁也属于交响诗范畴。
交响诗通常有标题,通过主导动机等手法表达具体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特征,帮助欣赏者去感受音乐的意境、塑造真实可感的音乐形象。
其曲式结构灵活多变、不规则,可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自由曲式创作,并常将不同结构糅合在一起,通过主题变奏的手法,从一个或几个基本主题蜕变出形象、性格迥然不同的派生主题,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沃尔塔瓦河赏析

沃尔塔瓦河赏析交响诗组曲《我的祖国》第二首沃尔塔瓦河赏析交响诗组曲《我的祖国》是斯梅塔那在1874年9月已明显感到耳聋灾难来临时创作的,他以顽强的毅力于1876年完成了由六首交响诗组成的全曲。
当第一次公演时,他却听不到一点声音了。
这六首交响诗分别是:第一首“维谢格拉德城堡”,描写古代具有光荣斗争历史的古城,并再现出古代捷克人民的光荣形象;第二首“沃尔塔瓦河”,描写了纵贯南北的捷克最大的河流——沃尔塔瓦河的自然风光及诗一般的传说;第三首“美女沙尔卡”,写的是民间传说中民族女英雄的故事;第四首“波西米亚的森林”,生动地描写了祖国的自然风光;第五首“塔波尔城”及第六首“布朗尼克山”,描写人民与异族压迫者的英勇斗争,和对未来胜利的讴歌。
沃尔塔瓦河乃是南北纵贯捷克全国、。
并流经首都布拉格的一条著名的河流。
作者用音乐刻画沃尔塔瓦河水缓缓地流往成乡僻壤,展现其沿岸的优美景色及农民们生活习俗,从而以细腻,委婉的笔触,刻画了捷克的秀丽风光,倾吐了作者对于祖国的深忱的爱。
沃尔塔瓦河全区可分为八个部分:一、“沃尔塔瓦河的两个源头”沃尔塔瓦河的水源原是由两条小溪汇合而成。
乐曲先是在弦乐、竖琴伴奏下,竖笛奏出了一个委婉曲折的音调,表现水源之一;再用单簧管奏出一个与长笛音调反向行进的音调,表现水源之二。
然后,管弦乐的配器逐层加厚,音乐不断加强,表现出由涓涓细流逐渐汇合成滚滚的合川。
接着,在潺潺水声的伴奏下,小提琴声部唱出了一个民歌风的优美旋律,宽阔而又舒展,它成为贯穿全曲的“沃尔塔瓦”的基本主题二、“林中狩猎”在抒情主题未结束时,突然,四支圆号齐声奏出了嘹亮的号角式音调,它与小提琴走出的流水音调交织在一起,使人恍然若见在河边的树林里,鼓角齐鸣,犬马奔驰,正在进行一场紧张而热烈的狩猎活动的场景。
三、“乡村婚礼”当狩猎的号角声逐渐远去,河面恢复了片刻的宁静。
不久,又传来了一阵轻快、活泼的捷克民间舞曲“波尔卡”的乐声。
这大概是村里的农民们正在庆祝一对青年那女的婚礼吧:那样充满了欢乐,似乎是沃尔塔瓦河也受到了感染,随之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呢!四、“月光及水仙的舞蹈”随着“波尔卡”乐声逐渐成绩下来,夜幕降临了,万籁俱寂,唯有那沃尔塔瓦河依然在缓缓地流淌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响诗组曲《我的祖国》第二首
沃尔塔瓦河赏析
交响诗组曲
《我的祖国》是斯梅塔那在1874年9月已明显感到耳聋灾难来临时创作的,他以顽强的毅力于1876年完成了由六首交响诗组成的全曲。
当第一次公演时,他却听不到一点声音了。
这六首交响诗分别是:第一首“维谢格拉德城堡”,描写古代具有光荣斗争历史的古城,并再现出古代捷克人民的光荣形象;第二首“沃尔塔瓦河”,描写了纵贯南北的捷克最大的河流——沃尔塔瓦河的自然风光及诗一般的传说;第三首“美女沙尔卡”,写的是民间传说中民族女英雄的故事;第四首“波西米亚的森林”,生动地描写了祖国的自然风光;第五首“塔波尔城”及第六首“布朗尼克山”,描写人民与异族压迫者的英勇斗争,和对未来胜利的讴歌。
沃尔塔瓦河乃是南北纵贯捷克全国、。
并流经首都布拉格的一条著名的河流。
作者用音乐刻画沃尔塔瓦河水缓缓地流往成乡僻壤,展现其沿岸的优美景色及农民们生活习俗,从而以细腻,委婉的笔触,刻画了捷克的秀丽风光,倾吐了作者对于祖国的深忱的爱。
沃尔塔瓦河全区可分为八个部分:
一、
“沃尔塔瓦河的两个源头”
沃尔塔瓦河的水源原是由两条小溪汇合而成。
乐曲先是在弦乐、竖琴伴奏下,竖笛奏出了一个委婉曲折的音调,表现水源之一;再用单簧管奏出一个与长笛音调反向行进的音调,表现水源之二。
然后,管弦乐的配器逐层加厚,音乐不断加强,表现出由涓涓细流逐渐汇合成滚滚的合川。
接着,在潺潺水声的伴奏下,小提琴声部唱出了一个民歌风的优美旋律,宽阔而又舒展,它成为贯穿全曲的“沃尔塔瓦”的基本主题
二、
“林中狩猎”
在抒情主题未结束时,突然,四支圆号齐声奏出了嘹亮的号角式音调,它与小提琴走出的流水音调交织在一起,使人恍然若见在河边的树林里,鼓角齐鸣,犬马奔驰,正在进行一场紧张而热烈的狩猎活动的场景。
三、
“乡村婚礼”
当狩猎的号角声逐渐远去,河面恢复了片刻的宁静。
不久,又传来了一阵轻快、活泼的捷克民间舞曲“波尔卡”的乐声。
这大概是村里的农民们正在庆祝一对青年那女的婚礼吧:那样充满了欢乐,似乎是沃尔塔瓦河也受到了感染,随之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呢!
四、“月光及水仙的舞蹈”
随着“波尔卡”乐声逐渐成绩下来,夜幕降临了,万籁俱寂,唯有那沃尔塔瓦河依然在缓缓地流淌着。
这时,银色的月光照射着河面,传说中的水仙女,身披着轻纱,脚踏着银波,在晶莹的月光下婆娑起舞。
弦乐组以高音区密集的和弦,奏出了轻亮如玉的仙乐般的音调。
五、
“沃尔塔瓦河主题的再现”
黑夜已经过去,黎明重新降临大地。
沃尔塔瓦河水继续向前奔流,那优美的基本主题出现并有所发展。
六、
“圣・约翰湍滩”
沃尔塔瓦河来到斯威特杨峡谷,这里是巨石林立的险峻之地。
沃尔塔瓦河的激流冲击着礁石及峭壁,发出震天动地的浪声,显示了沃尔塔瓦河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性格。
七、
“沃尔塔瓦河来到布拉格”
通过了峡谷险滩,更加波澜壮阔的沃尔塔瓦河进入了布拉格城。
基本主题转为明朗的大调性格,显得格外欢畅。
八、
“维谢格拉德”
维谢格拉德为捷克有光荣斗争历史的古城名。
这里出现的新的音乐主题取自第一乐章主题的变形,乐队的劝走,以浓笔重新刻画了古城维谢格拉德的勃勃英姿。
最后,乐队音乐又逐渐轻微下来,暗示着沃尔塔瓦河穿过布拉格及维谢格拉德市区,缓缓地流向无尽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