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监护仪中心电信号采集与无线收发系统的设计
心电信号采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心电信号采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作者:王思毅来源:《卷宗》2017年第28期本文研究设计了十二导联心电采集系统。
系统由前端采集电路模块、滤波模块和控制模块组成。
前端采集模块对信号进行放大并抑制共模干扰,滤波模块对信号进行噪声处理,控制模块对导联切换和模数转换进行控制。
本系统具有体积小、高质量的特点,并使用了低功耗的处理芯片使得长时间的实时心电采集更加简单方便。
其能够以更高效稳定的方式对人体心电信号进采集,在未来可以更好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1 引言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高危险性,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心电监护仪器能够及时发现心血管的异常情况,成为临床诊断以及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目前使用较多的心电监护仪器主要以工作站的形式应用于医院,因其价格昂贵且不便携带,阻碍了家庭应用的普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促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趋势也不断趋于年轻化,便携式的心电系统能够帮助心血管类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专业的便携式心电监测设备也能够进入家庭中实现心电信号的日常监护,从而使医生能够更加全面及完整地评估病人的心脏状况。
使用心电监护仪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随时了解患者病情,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大幅度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
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十二导联采集系统具有重要的医疗价值与社会价值。
本文设计的便携式十二导联心电采集系统通过电极片从人体的十个不同部位采集心电信号,信号经过放大、共模抑制、滤波并通过MSP430F149芯片控制模数转换,其通过控制导联切换芯片可以得到8路心电信号,最终可以得到十二导联信号。
2 系统总体结构前端采集电路模块从人体采集到微弱的生物电信号,并进行放大且抑制共模干扰,信号再经过滤波模块后得到高质量的心电信号。
控制模块采用了MSP430F149,低功耗处理芯片是系统的中央处理芯片,不仅进行导联切换,还控制模数转换AD7691等芯片。
心电信号采集与监测系统

教改班综合设计与实验心电信号采集与监测系统李天野(02099028)张宁祥(02099015)2012年6月目录1. 实验任务与要求-------------------------------------32. 总体方案论证与框图构筑-----------------------------33. 心电信号调理器的设计与仿真-------------------------43.1 放大器设计------------------------------------43.1.1 仪用放大器设计---------------------------43.1.2 输出放大器设计---------------------------73.1.3 放大器总体仿真结果-----------------------83.2 50Hz陷波器设计--------------------------------93.3 心电信号调理器总电路图-----------------------114. 心率测量、显示及报警电路的设计---------------------12 4.1 心率测量方案----------------------------------12 4.2 心率测量及显示电路设计------------------------124.3 报警电路设计----------------------------------155. 总结----------------------------------------------166. 参考文献------------------------------------------161. 实验任务与要求1.设计心电信号调理器:增益:60dB、70dB和80dB三档可调;带宽:0.01Hz ~ 200Hz,可插入50Hz陷波器。
2.设计测量和显示心率的数字电路(用七段数码管显示)。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心电信号采集及分析系统设计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防心脏病的有效途径。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Holter首先发明了一种心电仪,人们称它为Holter心电仪或叫动态心电仪,这种技术在临床上可实现“长时间”、“动态”记录的心电图,就称为动态心电图。
能够记录病人24小时活动过程中的动态心电数据,给医生提供具有诊断价值的资料,对于心脏功能的评价,心脏病的早期诊断非常有益,所以心电监护仪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采用MSP430149单片机作为核心器件,主要完成对心电信号的24小时不间断采集、传输、存储、显示等功能。
关键词心电信号;动态心电图;MSP430单片机Abstract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one of main diseases that threat human health.and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effective ways that prevent heart disease。
In the late 1950s in U.S. a scientist called Holter have invented the first such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instrument, people called Holter monit or or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 this technology can be realized in clinical "long" and "dynamic" of ECG records, known as HOLTER.It’s very helpful to cardiac function in the early diagnosis that if it can record the patient 24 hours of dynamic ECG data process and provide the doctors materials that has diagnostic value in the evaluation.This subject uses msp430 single chip as the core device. The whole system mainly displays collection, storage, transport, display function for 24-hour uninterrupted ECG signal collection.Keywords ECG signal;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DCG);Holter;msp430;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目录.. (2)第1章绪论 (1)1.1 课题研究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3)1.3设计主要研究内容与系统总体设计 (4)第2章心电图的产生和特征 (6)2.1 体表心电图 (6)2.2 心电的产生 (6)2.3 各波形的意义 (8)2.4 常见的心律异常类型及特征 (9)2.5 心电图的导联 (10)2.6 心电信号的特征 (11)2.7 心电信号常见干扰 (12)2.8 本章小结 (13)第3章心电检测电路设计 (14)3.1 心电信号放大器设计要求 (14)3.2 电极的选择 (16)3.3 保护与缓冲电路 (16)3.4 前置放大电路 (17)3.5 滤波电路 (20)3.5.1 低通滤波电路 (20)3.5.2 高通滤波电路 (20)3.6 右腿驱动电路 (21)3.7 电平提升电路 (22)3.8 导联脱落检测报警电路 (22)3.9 本章小结 (23)第4章控制、存储及接口电路设计 (24)4.1 中央处理器及其外围模块 (24)4.1.1 芯片的选型 (24)4.1.2 ADC模块 (24)4.1.3 定时器 (24)4.2 USB数据传输 (27)4.3 数据存储 (29)4.4 时钟日历芯片 (30)4.5 液晶显示 (31)4.6 本章小结 (32)结论 (33)参考文献 (3)致谢 (4)附录1 (5)附录2 (6)第1章绪论早在1887年,Waller用Lippman所制作的毛细管静电计记录到了体表心电图,而其心电图临床应用则始于1903年。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中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下 转 84 页 )
- 80 -
科技论坛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工图纸的审查。完成了对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 3.5 施工准备管理 项 目 部 严 格 执 行 项 目 组 提 出 的 工 程 指 导 思 想 “九 分 准 备 、一 分
施 工 ”, 做 好 工 程 的 准 备 工 作 : 审 查 设 计 、编 制 施 工 方 案 、完 成 按 照 施 工方案在停产前实施项目, 完成施工作业队伍选择, 人员办理各类 手续, 教育培训培训完毕后, 对作业人员进行考核, 合格的作业人员 才能进入施工现场。
土建由于基础利旧, 需钻孔植筋, 除预备足够的钻孔设备外, 另 考虑预备螺栓重新套丝的设备, 以防螺栓丝扣破坏。考虑螺栓完全 损坏的技术预案。为抢出管道施工的时间, 能够预制的管道均考虑 离线预制。准备好雨天施工的劳防用品, 考虑可能出现的雨季时间 过长。做好设备出现问题处理的施工准备( 作业人员及工器具) 。
1.系统设计 本文设计的信号采集电路的主要功能模块如图 1 所示。
信 号 的 差 动 信 号 , AD620 的 增 益 范 围 为 1 - 1000 , 由 其 放 大 增 益 关 系 式 : G= 49 .4KΩ , 可 推 算 出 各 种 增 益 G 所 需 要 使 用 的 电 阻 值 Rg 了 ,
17Hz, 增 益 为 7 , 可 提 升 R 波 的 基 波 , 并 可 抑 制 P 波 , T 波 , 肌 电 , 工
频干扰和基线漂移。全波整流器将双相波形转变成负相波形, 消除
极 性 对 检 测 的 影 响 , A11 和 A12 分 别 构 成 峰 值 检 测 器 , 放 电 回 路 的 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健康监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为适合 家庭等环境下的便利监护, 我们设计了这种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中 信号采集电路。在心电监护系统中, 最重要的部分是就心电信号的 采集电路, 通常采用对地对称的双电极差动放大器, 被测的心电信 号 采 用 差 动 输 入 方 式 , 形 成 差 模 信 号 。而 心 电 信 号 的 微 弱 性 , 在 采 集 的 过 程 中 存 在 着 诸 如 50Hz 的 工 频 干 扰 、极 化 电 压 的 干 扰 、热 噪 声 以 及仪器本身产生的噪声等多种干扰信号, 特别是工频干扰, 对后续 的特征波形的检出和分析影响很大, 有时甚至会淹没心电信号, 致 使无法检出和分析。因此要求信号采集电路的采集放大部分有足够 高 的 共 模 抑 制 比 ( CMRR ) , 通 常 使 用 的 “三 运 放 ”放 大 器 可 提 供 很 高 的 输 入 阻 抗 以 及 足 够 的 CMRR , 但 由 于 在 输 入 端 存 在 比 有 用 心 电 信 号 大 几 十 倍 的 直 流 信 号 , 因 此 “三 运 放 ”的 第 一 级 增 益 就 不 能 设 的 很 大 , 从 而 限 制 了 CMRR 。 同 时 , 由 于 心 电 信 号 属 于 低 频 信 号 ( 0 .05  ̄ 100Hz) , 为 了 去 掉 高 频 的 干 扰 , 因 此 还 需 通 过 低 频 滤 波 。 本 文 采 用 一 种 新 型 的 心 电 信 号 放 大 器 , 通 过 低 通 滤 波 和 50Hz 陷 波 来 采 集 心 电 信 号 , 并 通 过 双 时 值 R 波 检 出 电 路 , 检 出 R 波 。可 达 到 较 高 的 输 入 阻 抗 和 CMRR , 以 及 较 高 的 信 噪 比 。
心电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一、心电图机概述1.1 医学仪器概述医学仪器主要用于对人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其作用对象是复杂的人体,在医学仪器没有大量出现之前,医生主要凭经验通过手和五官来获取诊断信息,现在随着电子信息等技术的发展,医学仪器可以将人体的各种信息提供给医生观察和诊断。
由于生理信号均是微弱的信号,加之人体结构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医学仪器在检测研究生物信息时,必须考虑到生物信息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生理参量采用不同的方法。
检测一些十分微弱的信息时,必须用高灵敏度的传感器或者电机,对于一些变化极为缓慢的生物信息,要求其检测系统具有很好的频率响应特性。
同时,对于检测到的信号,需要进行必要的处理,才能成为医生诊断的依据,现在能检测到的生理信号十分丰富,到了不用计算机就很难处理的地步。
所以对任何检测到的信号必须进行模/数转换,对不同的生理信息还要采用一些数学方法,如对非线性的生物信息,可通过拉普拉斯变换的办法,将其按线性处理;又如欲将检测到的以时间域表示的信息转换到频率域上,就得采用傅立叶变换的方法。
在生物信息处理过程中,当需要作信号波形分析时,又要用到模拟式频谱分析法(即滤波)和数字式频谱分析法。
另外,对于处理好的生理信号,必须以某种方式显示出来如打印在记录纸上或显示在显示屏幕上等。
图1.1从上述可以看到,医学仪器与其他仪器相比具有其特殊性。
一台完整的医学仪器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信息检测系统、信息处理系统、记录显示系统以及其他的辅助系统(如图1.1所示)。
检测系统主要包括被测对象、传感器或电极,它是医学仪器的信号源;信息处理系统的作用是对信息检测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包括放大、识别(滤波)、变换等各种处理和分析,它也被认为是医学仪器的核心,因为仪器性能的优劣、精度的高低、功能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它,可以说医学仪器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完全取决于信息处理系统技术进步的程度;信息记录与显示系统的作用是将处理后的生物信息变为人们可以直接观察的形式。
心电信号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设计

Add Your Title
ThemeGallery is creating high standards of design template on the web.
Company Logo
Marketing Diagram
A
Add Your Text
B
Add Your Text
C
Add Your Text
▪ 2)低频特性:0.05~100Hz ▪ 3)不稳定性:人体和外界密切联系,内部各器官相互影响。因此在对心电信号进行
采集、分析和处理是,应该注意到它是随时间变化的信号,应按其频谱特性,选择 适当的放大电路和增益。 ▪ 4)随机性:人体的不均匀性及外界干扰的变化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 Zigbee是蓝牙的同族兄弟,使用2.4GHz波段。基本速率是250kbps,降到28kbps时, 传输距离可达134m。另外可与254个节点联网。
▪ UWB超宽带技术开始只在军事领域内应用,知道2002年美国FCC(联邦通信委员会) 才准许进入民用领域。UWB工作频段在3.1G~10.6GHz。主要应用在小范围、高分辨 率、能穿透墙壁、地面和身体的雷达和图像系统中。
2001
2002
2003.10 Add Your Text 2003.10 Add Your Text 2003.10 Add Your Text
2002.10 Add Your Text 2002.10 Add Your Text 2002.10 Add Your Text
2001.10 Add Your Text 2001.10 Add Your Text 2001.10 Add Your Text
基于无线通信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通信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摘要:设计了基于无线网络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该系统方便医生实时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患者可以得到及时、准确的医疗救护。
系统中应用了性能优化的CC2530芯片,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完成心电信号的监护。
最后经过通过仿真测试,证明了所设计系统的有效性。
关键词:心电信号无线通信监护系统CC2530The Design of ECG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Network Abstract : The design of the remote ECG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network, the system is convenient for the doctor real-time checking the patient´s physical condition, the patients can obtain timely medical accurate treatment .The CC2530 chip is applied in the system for its optimization performance throug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inally, through the simulation test, which proves that it is effective for the designed system.Key Words: ECG Signals;Wireless Communication;Monitoring System;CC2530心血管疾病的死亡数字令人心惊,如果得心血管疾病的人都住院,在很大程度上浪费资源。
因为很多人一两年都不会突发疾病,而且医院没那么多资源去应对,所以就很有必要实现一种个人心血管疾病监护的仪器,可以随身携带,基于无线传输,和医院系统或者监护人相连。
阐述心电信号采集和设计的思路及步骤。

心电信号采集和设计的思路及步骤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心电信号的采集和设计已经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心电信号的采集和设计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工程学、医学、生物学等知识。
在进行心电信号的采集和设计时,需要根据一定的思路和步骤进行,才能够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心电信号采集的思路及步骤1. 确定采集的对象和目的心电信号的采集对象可以是人体或动物,而其目的主要是用于疾病诊断、健康监测等方面。
在确定采集的对象和目的后,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采集设备和方法。
2. 选择合适的心电信号采集设备心电信号的采集设备通常包括心电图仪、心电记录仪等,而其选择需要考虑到采集的对象、采集的环境等因素。
还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精度、稳定性等方面。
3. 设计心电信号采集系统在选择好采集设备后,需要设计心电信号的采集系统。
这其中需要考虑到采集通道的数量、采集频率、滤波器的设计等方面。
还需要考虑到信号放大、模数转换等环节的设计。
4. 进行心电信号的采集在心电信号的采集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采集的时间、采集的位置、采集的姿势等因素,以保证采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集到心电信号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求得有意义的结果。
这其中需要考虑到滤波、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方面。
还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存储、传输等问题。
二、心电信号设计的思路及步骤1. 确定设计的目的和需求在进行心电信号的设计时,需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需求,例如设计一种用于心电信号采集的电路、设计一种用于心电信号处理的算法等。
2. 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调研在确定设计的目的和需求后,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调研。
这其中包括心电信号的特性、传感器的原理、信号处理的方法等方面。
3. 进行方案设计在进行心电信号的设计时,需要根据相关知识进行方案设计。
这包括硬件设计、算法设计等方面。
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设计的准确性、稳定性等因素。
4. 进行模拟仿真和实验验证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模拟仿真和实验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心电监护仪中心电信号采集与无线收发系统的设计Ξ王 伟,李章勇(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重庆400065)摘要:解决动态监护仪由于功能强大所导致的体积重量增大,从而用户佩戴不便的缺点。
利用ADμC812l控制芯片和nRF401无线收发芯片设计一个基于无线的心电信号采集与收发系统。
结果表明,装置中信号采集系统与信号分析系统得到分离,心电信号采集后通过无线方式传送至信号分析系统。
无线方式传递心电信号克服了用户佩戴装置过程中的不适,增强了设备应用的灵活性。
关键词:心电信号;数据采集;无线传送;ADμC812l控制芯片;nRF401无线收发芯片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278(2005)022*******The Design of ECG Data Acquisition andWireless T ransceiver System in Ambulatory ECG MonitoringWANG Wei,LI Zhang-yong(College o f Biological Information,Chongqing Univer sity o 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400065China)Abstract:T o overcome one of the drawbacks of ambulatory ECG m onitoring which is not suitable for patient.A data acquisition and wire2 less transceiver system was designed which was based on ADμC812l and nRF401.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ata acquisition can be separated from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In this way,drawbacks can be overcome and the m ore flexible method can be obtained.K ey w ords:E lectrocardiogram;Data acquisition;Wireless transceiver;ADμC812;nRF401 由于未能及时发现病变进行早期抢救,许多心脏病患者会极易死亡。
如果实时观察患者处于正常生活、工作、活动条件时的心电变化,将会获得患者初级、潜在的心脏疾病的心电信息,使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
动态心电监护仪作为一种对心血管疾病进行长期监测小型随身佩戴装置,在临床与健康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其功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图形显示、网络连接、实时诊断等过去依靠PC机实现的高级功能也成为其必备的基本功能,从而使装置整体体积变大,重量也随之增大,佩戴过程中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2]。
因此,我们设计一个基于无线传输的心电信号采集与传送系统,将数据采集端与信号处理部分分开,使用户只需佩戴采集端即可实现心电信号的长期监测与实时分析,增强了设备的灵活性,减轻用户携带完整装置给生活造成的不便。
1 系统原理 系统硬件结构主要分为3部分:(1)心电采集及放大电路;包括心电电极、放大电路,实现心电信号的采集及放大工作;(2)核心控制及A/D转换电路,主要由ADμC812单片机构成,实现电路系统控制、信号A/D转换功能;(3)无线发送/接收电路。
利用nRF401无线收发芯片设计信号发送与接收电路,实现心电信号的无线发送和控制信号接收。
1.1 心电采集及放大电路生物医学工程研究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471041);重庆邮电学院科学基金资助项目(A2004-61)。
作者简介:王伟(1977-),男,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智能医学仪器的开发。
心电采集及放大电路设计采用两级放大电路设计[3,4],前置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决定了整个电路的输入特性,因此选用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高、噪声低和功耗低的AD623芯片。
后置放大电路选用功耗极低的IC L7642构成。
电路原理图见图1,总放大倍数为1000。
此外,滤波电路选用IC L7642外接电阻电容构成,高通滤波电路截止频率0.05H z ,用以去除基线漂移;低通滤波电路截止频率100H z ,既抑制高频干扰又满足采样抗混叠的要求。
图1 心电采集及放大电路框图Fig 1 The frame of ECG d ata acquisition and amplification system1.2 核心控制及A/D 转换电路AD μC812[5]是一款完整数据采集系统芯片,其内部包含了一个A/D 转换器和一个与8051兼容的MC U ,具有多路传输、采样/保持、片内基准电压、自校准等特性,利用其设计信号采集系统时无需外接A/D 转换器及采样保持电路。
而且,AD μC812芯片内部还固化了方便实用的监控调试软件,使电路具有在线下载/调试/编程的功能,开发过程中无需仿真器即可进行系统调试,降低了开发成本。
因此,我们选用AD μC812作为核心控制及A/D转换芯片,可以直接利用P1口对放大后的模拟心电信号进行采样,从而直接实现数据采集与A/D 转换功能,明显简化了电路结构,减小了整个系统的体积重量。
而且,ADμC812的MC U 内核和A/D 转换器均有正常、空闲和掉电工作模式,使系统具有灵活的电源管理模式,低功耗得到了保证。
1.3 无线发送/接收电路电路设计自始至终均要求体积小、功耗低。
但传统的无线传送设计方案不是电路繁琐,就是调试困难,且所需的外围器件多,限制了它在本设计中的应用。
nRF401是一款利用蓝牙核心技术设计的无线收发一体芯片[6],它内部集成高频接收/发射、P LL 合成、FSK 调制/解调和双频切换等单元,频率稳定性极好,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芯片本身可直接与单片机串口连接,也可经电平转换后与PC 机串口连接,而且传输数据时无须进行曼彻斯特编码,明显减少了软件的编写量和产品开发难度。
电路结构示意图见图2,只需利用一个nRF401芯片和简单的外围电路,即可实现设计所要求的信号无线发送/接收功能。
电路中,nRF401芯片的DI N 、DOUT 引脚直接与AD μC812的TX D 、RX D 引脚连接,实现了AD μC812与nRF401之间的数据传输,省略了数据的曼彻斯特编码过程。
nRF401芯片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还需进行收发转换控制和电源管理状态转换,因此,选用AD μC812的P0.0、P0.1、P0.2引脚分别与nRF401的CS 、PWR-UP 、TXE N 引脚相连接,用户即可方便地实现电路无线发送与接收过程的转换和芯片的电源管理方式。
图2 无线收发系统框图Fig 2 The block diagram of wireless transceiver system2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AD 采集控制部分和无线收发控制部分。
由于AD μC812内部包含的MC U 与8051兼容,系统软件可直接采用单片机语言编写,图3为主程序流程图。
在采集控制部分,系统只需对AD μC812内部ADCC ON1、ADCC ON2和ADCC ON33个特殊功能寄存器进行配置,即可控制ADC 的转换和采样时间、转换模式、掉电模式和通道选择,比传统的ADC 芯片的工作方式更加灵活方便[3]。
在无线收发控制部分,直接利用单片机的引脚对nRF401状态进行控制,而无线收发的实现和普通的串口通信的实现基本一样,只需要对ADUC812的通用串行接口进行初始化操作。
但为避免开机时产生干扰,上电过程中TXE N 引脚必须为低电平,以便频率合成器进入稳定工作状态。
此外,nRF401工作于半双工状态,不同工作模式切换时,电路出现延迟现象,程序中需做相应的延时处理。
具体转换时间见表1。
3 结束语 在动态心电监护系统中,利用无线方式传送心69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第24卷图3 主程序流程图Fig 3 M ain program flow ch art表1 不同工作模式的转换时间T able 1 The switching time of different w ork p attern模式控制最大延时t/ms条件TX →RX 3RX →TX 1待机模式→RX 3待机模式→TX 2连续工作VDD =0→TX 4VDD =0→RX5上电电信号不仅可以解决设备体积重量增大所引起的用户佩戴不便的缺点,也较好地克服了使用传统的有线系统所造成的患者不能自由活动的缺点。
此外,由于本系统采用的核心控制部分内部资源丰富,除了监测心电信号外,还可进行功能扩展,例如监测血压、体温等其他生理参数。
参考文献:[1]梁小容,万相奎,叶顺流等.基于Linux 的嵌入式心电监护仪[J ].重庆大学学报,2004,27(10):14-17.[2]巫琦.监护仪的临床应用和发展[J ].医疗装备,2004,17(3):10-12.[3]胡刚,常富杰,刘志华等.高性能胎儿心电检测电路设计[J ].山东生物医学工程,2003,22(3):56-58.[4]王忠友,吴才水.心室晚电位检测仪前置放大电路的研制[J ].山东生物医学工程,2000,19(1):35-38.[5]李刚.ADuC8XX 系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20-24,82-85.[6]蒋正义,朱善安,韩东芳.基于MSP430和nRF401的无线自动抄表系统[J ].电子技术应用,2004,11:74-77.(收稿日期:2005-03-07)德国发明人造眼 让失明者重见光明5年内推向市场德国科学家日前研发出一种能够让失明人士重新看见的人造眼,而且他们正准备将这种人造眼移植到一名病人身上。
来自德国亚琛大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部城市)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制成了这样一对假眼。
这一对假眼上安装了微型摄像机,同时还有一个编码器将信号输送到假眼后面的传输器上。
研发人员相信他们能够让原来失明的人再次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
项目领导人威尔福里德教授称,植入假眼后将会使使用者认清物体的轮廓,同时也能够分辨出黑白,以及不同光线阴影之间的区别。
这一研发最开始是为了让那些天生患有色素性视网膜炎的患者能够重见光明。
色素性视网膜炎是指那些逐渐对光敏感度消失的人。
但是科学家们希望在满足最初的设计要求之后,这一装置也能够让那些因为其它原因而失明的人再次见到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