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车臣战争
俄罗斯的眼泪:车臣暴力恐怖问题回顾

文字整理/姚学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俄罗斯民众备受车臣暴力恐怖事件困扰。
当地的分裂势力在政治和军事活动受到俄强力打压后,他们选择使用恐怖主义手段,将矛头对准平民,以图达到从政治和军事途径无法达成的政治目标。
然而车臣乱象并非一日形成,回顾百年,也许能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文章提要:一、车臣问题起源:沙俄扩张吞并车臣二、斯大林:大炮加飞机流放全体车臣人三、叶利钦:宫廷权力争斗造就车臣匪徒四、普京:赢得车臣战争却不得不面对恐怖袭击一、车臣问题起源:沙俄扩张吞并车臣叶尔莫洛夫(俄国国务活动家和军事家)18世纪初,沙俄开始向高加索地区扩张。
车臣盛产石油,又是通往里海与黑海的要冲,被沙俄视为控制高加索地区的战略要地。
沙俄经过多年血腥战争,从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夺得车臣。
此后,车臣人不断掀起声势浩大的反俄武装斗争,但都最终遭到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
镇压车臣反抗的沙俄将军叶尔莫洛夫认为:“跟亚美尼亚人或犹太人可以讨价还价,对格鲁吉亚人或阿塞拜疆人可以给他们颜色看看,但对车臣人,只能斩立决勿留后患”。
在早期的俄罗斯与车臣的关系中,应该说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还是对等的:车臣人像一切北高加索的山民一样,主动袭扰和抢掠俄罗斯人,而俄罗斯军队也对车臣地区进行了残酷无情的军事行动,对于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恶化似乎双方都负有责任。
而且,当时的俄罗斯人与车臣人的冲突往往具有偶然性,很多情况下只是为了俄罗斯军队借道车臣开往格鲁吉亚等地这样的原因。
但是随着俄罗斯在外高加索的军事进展和日益深厚的政治存在,冲突的性质便发生了变化—俄罗斯军队毕竟是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高加索地区的。
而在1817年事态起了变化,著名的叶尔莫罗夫出现在高加索的政治舞台上,此前的俄罗斯军队的行动是防御性质的,是为了对山民进行惩罚和威慑,而此后则具有主动进攻的性质。
确实,以叶尔莫罗夫为代表的强硬派人物的军事行动的目标是把山民们从居住的平原土地上排挤到山区,从而占据他们的肥沃的土地,因而山民们的反抗行动就具有某种保卫自己家园的性质。
车臣战争爆发的原因介绍

车臣战争爆发的原因介绍车臣战争是指俄罗斯联邦和其下属的车臣共和国分离分子之间爆发的两次战争,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车臣战争爆发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车臣战争爆发的原因车臣战争是指20世纪90年代一次重要的外交战争,车臣战争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民族原因,后来的历史学家一直对车臣战争原因这个话题争论不休,很多人认为车臣战争原因其实非常复杂,有来自俄罗斯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车臣本国境内的原因。
但是无可置疑的是,在所有的车臣战争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车臣谋求独立,然而俄罗斯不同意,早在1991年苏联解体的时候,车臣民族主义势力就想趁着动荡的时局,谋求独立,但是这个想法一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实行,由此便爆发了车臣战争,1994年的时候,俄罗斯和车臣之间的局势就已经非常紧张,俄罗斯在车臣战争之前还曾经出兵讨伐车臣分裂势力。
还有一个车臣战争原因就是民族仇恨,因为车臣和俄罗斯联邦这两个地区的人民一直都存在相互仇视的现象,其中包括宗教原因也包括经济原因,车臣人以骁勇善战为名,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而俄罗斯有自己的宗教体系,所以两个地区的人民一直矛盾冲突不断,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累积才使得车臣战争迅速爆发。
其实车臣战争原因是很复杂的,除了俄罗斯和车臣本国的原因之外,还包括来自德国和法国方面的压力,专家表示,在车臣战争的背后,欧洲列强对于俄罗斯联邦一直是虎视眈眈,他们从中挑拨离间,如果没有他们的推动,车臣战争也不会如此迅速的爆发。
车臣战争的结果车臣战争是指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和其下属的车臣共和国爆发的两次战争,一直以来车臣战争结果都是历史学家关心的话题,其实车臣战争结果非常明显,俄罗斯联邦在这场战争中大获全胜,直到2000年的时候控制了绝大多数的车臣土地,获得了完全胜利。
如果从车臣这个国家的角度看,车臣战争结果显然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因为战争在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就结束了,而车臣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伤亡1万余人的代价,几乎90%的车臣土地都处在俄罗斯的控制之下,至此车臣想独立的梦想宣告破灭,成为了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合法领土。
俄罗斯车臣战争的经过简介

俄罗斯车臣战争的经过简介车臣战争是俄罗斯与车臣共和国分离分子之间爆发的战争。
车臣战争共发生过两次,第一次发生于1994年,第二次发生于1999年。
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方首先进攻,分别从北部、西部、西北部三个方向向车臣进攻。
在20多天的奋战下,俄军建立了一层包围圈,但是由于不法分子的势力范围较广,战争方式灵活,所以俄军伤亡严重,未取得可观的成果。
虽然俄方的军事力量比车臣厉害,但是由于城市通道的特殊性,很多的大型设备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最终车队遭到车臣不法分子的夹击,致使大部分的士兵都阵亡了。
战争双方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死伤人数较多,同时战争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俄方为了彻底地解决车臣问题,发动了第二次战争,俄方在此次战争中获得了重要的控制权。
在后期的军事争斗中,俄军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地区,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最终俄方胜利,控制了这一地区。
车臣战争加剧了车臣统治阶级的矛盾,导致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
另外该战争使得民族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因为在许多人眼里,认为是俄国在欺压其他的少数民族。
最后因为战争的缘故,双方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经济、地位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车臣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总的来说,车臣战争就是俄罗斯为了压制妄想将俄方与车臣分离的不法分子而引起的一场战争。
俄罗斯车臣战争的后果车臣战争是21世纪一次冲突激烈的外交事件,一直以来车臣战争死了多少人是许多人关心的话题,根据2000年俄罗斯官方统计部门统计,从车臣战争打响到车臣战争结束,俄罗斯一共阵亡1173人,击毙叛军1万人,俘虏叛军2359人,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如果按照俄罗斯人的说法,那么车臣战争死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就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俄罗斯的死亡人数加上车臣地区的死亡人数一共是11173人,然而这个数据远比实际的数据要小,因为在车臣战争打响的前一个阶段车臣已经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这也应该算在车臣战争伤亡人数里。
如果要具体计算出车臣战争死了多少人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车臣战争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俄罗斯和车臣境内的反对势力正面交火的阶段,一个是在车臣战争爆发之前车臣境内的恐怖分子到处袭击杀人的阶段,在后面的阶段中,据专家估计至少有3000多个平民死于非命,至少有7000多个人在这个动乱中受伤,所以车臣战争一共造成了14000多人死亡。
俄军政治性工作

俄军战时思想政治工作管窥[日期:2007-02-26]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曾岑吴砚平[字体:大中小]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开展灵活多样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保持官兵高昂的斗志,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并打赢这场世纪末最后的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此,车臣战争不仅使俄军战时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定位,而且一招一式日渐成熟。
从目前情况看,除了战前动员,鼓舞斗志,发扬民主,战法创新,奖惩表彰,激励士气,宣传鼓动、举国支援、攻心为先,宽待降军等传统办法外,还有以下几个较为重要的手段:一、知识培训,通报情况。
在车臣作战中,俄联合集群各部队共建立起1633 个国家社会知识培训小组,定期向官兵灌输国家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俄军明确要求,部队要坚持每天用20分钟、指挥所每天用15分钟通报情况。
对于正在参加作战的人员也要做到一个不漏,利用夜间采取“从阵地到阵地”的形式予以通报。
通过培训和情况通报,使每一位参战官兵都能关心国家大事,及时了解反恐怖作战的真实情况。
二、心理帮助,减轻压力。
俄军非常重视心理帮助工作,在编制内心理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从地方征召了大量心理卫生专家和心理工作志愿者充实到前线,建立了4个常设心理帮助中心基地,7个野战中心,在团一级卫生连成立心理恢复工作站及部队心理健康小组220多个。
这些专门机构和工作人员在备战阶段和作战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对于帮助战士消除作战恐惧心理,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精神压力,减少心理损失,保持和提高战斗力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调查统计,经过心理帮助的官兵作战警惕性、自我防护能力、对自己及战友生命的责任意识普遍增强,80%以上的官兵能够适应恶劣作战环境,英勇战斗,不少战士轻伤不下火线。
三、立法优抚,消除顾虑。
第二次车臣战争,俄联邦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军人战时社会保障的有关法律制度,对各项标准进行了大幅调整。
关于第二次车臣战争

最初,对于要不要将军事活动战场移到车臣境内还存在着争议。车臣 总统马斯哈多夫否认参与达吉斯坦袭击活动,但是他也没有对袭击活 动进行谴责,引起俄联邦政府不满。9 月初,在莫斯科和达吉斯坦境 内发生了多起社区楼房爆炸袭击事件,造成大量平民死亡,而对这些 事件的调查结果都指向车臣。为此,9 月中旬,在俄罗斯联邦政府肃 清了卡达尔地区的“瓦哈比”势力后,俄联邦军队封锁车臣,中断车 臣的铁路和航空运输,切断车臣境内能源和通信网络,关闭石油和天 然气管道。
俄罗斯联邦政府在历时近两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并没有真正解决 车臣问题,而只是把难题拖延到 5 年之后,暂时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局 面。选择与车臣武装分子代表马斯哈多夫谈判,而把名义上的车臣总 统扎夫加耶夫排除在外,这就是相当于联邦政府默认了“非法”的杜 达耶夫政权即车臣的“独立”。车臣武装分子独立的初衷并无改变, 停火之后在没有任何有效政策压制车臣的独立倾向情况之下,五年的 期限就如同定时炸弹,预示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只不过,车臣极端 民族分子的活动加快了战争的步伐。
两次车臣战争结束之后,车臣问题并没有彻
底解决。车臣独立武装采取更趋极端的恐怖 主义袭击活动:2002 年 10 月 23 日的“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事件” 造成 129 名人质丧生;2004 年 5 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车臣共和国总统“卡德罗夫 被炸身亡事件”,2004 年 9 月震惊全球的“别斯兰人质事件”,共造 成 335 人死亡,其中包括 156 名儿童。这一系列恐怖事件使车臣给 世人的印象简直就是恐怖和危险的制造地。“今天任何一个俄国人听 见‘车臣人’三个字就会战栗,会想起报纸和电视介绍的这些人的劫 掠行为。‘车臣’成了冷酷无情的,甚至靠收买也无法制服的暴力的 同义词。”
关于第二次车臣战争
T-72B1 第二次车臣战争

K ri t o fP u l i n c k x t -72b 1第二次车臣战争主战坦克的战损或一般的损伤不一定总会呈现出极端的效果。
有时候,历经战火的车辆也可以用一些简单轻微的战损来表达。
车辆撞击障碍物、其它车辆或建筑物也会造成损坏,车辆上会留下痕迹。
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改件也可以做出这类效果,遗失部件或将零件打磨至合适的厚度也可以完成我们期望的结果。
大道至简,自己觉得对的就是对的!别忘了多多参考照片等资料,这才是制作模型战损的重点。
当表现部件遗失,无论是挡泥板整体或部分遗失,还是支架或一些简单的螺钉螺母等缺失效果时,多多参考实物图片至关重要。
战损要合乎逻辑,而且还应能够自圆其说,表现出造成这部分缺损的原因。
旧化也有助于表现出模型所处的状态,缺件或受损的战车本身就表明,战车不该像簇新的车辆那样表面充满光泽。
这类战车通常会有受损的漆膜,表面布满尘土和污渍。
如何在这台第二次车臣战争的T-72上做出这些效果,请大家逐步在下面的步骤中慢慢体会。
40 / MINIATURES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MINIATURES / 4112345642 / MINIATURES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78910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4311121314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44 / MINIATURES151816MINIATURES / 45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122232425261920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72930313233 28MINIATURES / 47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48 / MINIATURES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MINIATURES / 49。
车臣在没有大国支持的情况下,为何能对抗俄罗斯,赢得第一次车臣战争的胜利,并维持了数年的独立?

车⾂在没有⼤国⽀持的情况下,为何能对抗俄罗斯,赢得第⼀次车⾂战争的胜利,并维持了数年的独⽴?是叶利钦的软弱和愚蠢葬送了第⼀次车⾂战争中将⼠们的努⼒。
尽管在第⼀次车⾂战争中,俄军暴露了种种问题,车⾂武装分⼦也得到了西⽅,阿拉伯国家的援助。
俄罗斯的国内环境,舆论影响,以及匪徒巴萨耶夫的胆⼤妄为都推动了战争的格局。
但在根本原因,是叶利钦的软弱在动摇这场战争,是他让俄联邦输掉了战争!(俄军在格罗兹尼)1991年9⽉6⽇,悍匪杜达耶夫公然对印古什-车⾂正在开会的政府⼈员进⾏袭击,打死打伤多⼈。
随后,他便成⽴了所谓的“伊奇克⾥亚车⾂共和国”,宣称要实⾏沙⾥亚法。
但可笑的是,此⼈劝告车⾂⼈要虔诚,每天向麦加⽅向进⾏三次仪式,事实上,穆斯林是五次。
就是这样⼀个虚伪的悍匪,将叶利钦骗得团团转,起初,他对叶利钦说不会从俄联邦分离,只是谋求⾃治。
叶利钦信了,向车⾂继续提供财政补助。
在1992年,他更是愚蠢地和杜达耶夫达成协议,从车⾂撤⾛了所有的联邦军队。
⽽⾮法武装借此机会筹钱,招兵买马,把所有⾮车⾂的民族统统赶⾛,进⾏掠夺。
(叶利钦)此时的叶利钦依然对车⾂分离主义抱有幻想,⽽在此时,杜达耶夫及其匪徒对车⾂的俄罗斯族进⾏史⽆前例的清洗,杀死了2.1万俄罗斯⼈,⼜将4.6万⼈变成奴⾪。
是的,你没有听错,在车⾂匪徒的统治下,奴⾪制普遍存在的,他们要么做仆⼈,要么采矿,⼲苦⼒活⼉。
1994年12⽉,叶利钦终于集结军队,向车⾂进军,镇压叛乱分⼦。
在这场战争中,如果说具体的战事指挥不能让叶利钦背锅,那么,在⼈事上,叶利钦必须要负责任。
选了⼀个才能平庸的格拉乔夫当国防部长,然后⼜让⼀个不愿打仗的爱德华.沃罗⽐约夫⼤将去打,结果沃罗⽐约夫不打。
(国家养你那么多年,关键时刻要你拼命你却说为了和平不打了。
)(前线俄军)在排除重重困难后,俄军终于攻⼊了车⾂⾸府格罗兹尼。
在格罗兹尼的⾎战中,俄军付出了伤亡的惨重。
与那些只会宣扬俄军的损失惨重论调不同的是,俄军虽然损失巨⼤,但却是真真正正的拿下了格罗兹尼,占领了这座城市。
21世纪后战争一览表

21世纪后战争一览表1、第二次车臣战争(跨世纪的战争)爆发于1999年8月,持续到2000年2月28日俄罗斯控制了绝大部分车臣土地,获得胜利。
不过战后车臣的恐怖活动依然频繁。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俄罗斯的总统正是普京。
2、阿富汗战争(2001-2021年,20年的战争)2001年,美国为报复“基地”组织发动“9·11”恐怖袭击事件,袭击塔利班,组建阿富汗新政府。
20年间冲突不断,直到2021年,美军从阿富汗撤出,塔利班重新获得政权。
3、伊拉克战争(2003-2011年,近10年的战争)伊拉克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
直到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结束。
4、第二次苏丹战争(1983-2005年)第二次苏丹内战是指1983年5月,因反对政府在全国实行伊斯兰法,以约翰·加朗为首的一些南方官兵发动兵变,开始反政府武装活动,从而引发苏丹第二次内战。
直到2005年1月,作战双方签订合约《内罗毕协议》,北方政府同意南方就独立举行公投,冲突基本结束。
从此,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崭新的国家。
5、格鲁吉亚战争(2008年)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是2008年8月8日至2008年8月18日,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
虽然持续时间短,但是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发生的。
6、利比亚战争(2011年2-10月)利比亚战争,是利比亚在2011年发生的武装冲突,在利比亚国内常称为“2月17日革命”,交战双方为穆阿迈尔·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和反抗卡扎菲的势力。
值得提到的是该战争中有英法美的参与。
7、叙利亚内战(2011年——至今)2011年年初持续的叙利亚政府与叙利亚反对派组织、伊斯兰国之间的冲突。
叙利亚的反政府示威活动于2011年1月26日开始并于3月15日升级,随后反政府示威活动演变成了武装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点:实行非常务实、有效的外交政策,配合军事
作战。车臣战争之前,俄罗斯外长就采取各种方式向 国际社会解释俄罗斯政府打击车臣非法武装的迫切性、 正义性、必要性,说明这场斗争的实质。在车臣战争 的进程中俄罗斯外交战线一直成为俄政府打击车臣非 法武装、抵制西方不断施加的强大压力的第二战线。
第四,在刚刚被解放的地区建立临时地方政权,安顿居民,
清除残余恐怖分子和非法武装分子。 第五,采取有效措施,切切实实安排好难民生活,防止出 现大规模难民潮给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造成不好影响,俄 政府在车臣周边地区建立了四处大的难民接收区,负责接 收、安置、转移、遣返难民。尽管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 曾经出现过20多万难民,但却没有造成大规模的难民潮, 没有对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出现灾难性事件。 第六,俄政府在车臣北部地区建立了经济示范区,组织车 臣居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同时,俄政府还在财政非常 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恢复在车臣的电力和燃气供应, 恢复医院和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发放工资、退休金和其 他社会补贴,努力使解放区的居民生活正常化。
第一点:俄罗斯政府的政治决策比较到位。 首先,俄政府将这次车臣战争定性为打击恐怖主义分子,铲除
恐怖主义分子赖以生存的基地。俄政府在政治上成功地把握住 三个界限,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一是把车臣非法武 装与车臣民族独立运动区分开;二是把恐怖分子与车臣民众区 分开;三是将伊斯兰极端原教旨主义与正常的伊斯兰宗教信仰 区分开,从而明确地展示了俄政府打击车臣非法武装的正义性。 俄政府高举“反恐怖”的大旗,对内获得了民众的坚决支持, 对外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这些都成为普京车臣 行动的政治基础。 其次,普京十分果断地宣布1996年俄政府与车臣当局签订的和 平协议是错误的,郑重宣布决不与非法武装分子谈判,明确昭 示车臣马斯哈多夫政权是非法政权。与此同时,俄政府恢复了 被车臣当局解散的原车臣国民议会的权力和地位。这就大大加 重了打击车臣非法武装的决心和意志,也显示出普京“主权问 题不容谈判”的信念。
就是为了彻底解决车臣问题
导火索: 车臣叛军 入侵临近 的达吉斯 坦共和国。
终结了车臣伊奇克里亚共和国当时实质上的独立,使
联邦政府重新控制该地区。 战争中的准确死亡数字不明,非官方估计有25000人 至50000人死亡或失踪,大多数是车臣平民。俄罗斯 方面逾5200人阵亡(根据俄国官方数字)。有民间团体 估计俄军方面(至2005年)有约14000人阵亡。
第二点:军事决策比较成功。 首先,俄军准备充分。1996年俄军撤出车臣以后,就没有
间断针对车臣非法武装的各项军事作战的准备。 其次,俄军作战目的明确,主要是打击极端宗教势力、极 端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分子,维护国家统一。 第三,俄军制定了正确而完整的军事行动方案,实施了有 效的军事作战计划。 第四,实施统一指挥,各军兵种协调作战。 第五,充分发挥了俄军的高科技优势,实施精确打击。 第六,实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这次车臣战 争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避免大规模军人伤亡和平民 伤亡,以最小的兵力损失,换取最大的军事胜利;二是力 图实施封闭作战形式,集中力量歼灭非法武装的有生力量。
普京向新闻界宣布,在达吉斯坦活动的武装分子中有
车臣武装分子,俄政府已经为整顿达吉斯坦的秩序制 定了一整套方案,并得到了叶利钦总统的批准,同时 宣布成立恢复达吉斯坦正常秩序军事司令部。 巴萨耶夫在俄罗斯境内的恐怖行动彻底激怒了俄罗斯 民众。普京趁热打铁,开始寻求议会的支持,拟定计 划对付被指控策划了炸弹袭击事件的车臣恐怖分子。
车臣虽是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地理位
置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地。 车臣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亚向欧洲输送 石油的管道也必须经过这里。 1991年,杜达耶夫一上台就公开宣布车臣独立,1992 年,车臣一分为二,西部的印古什地区宣布加入俄罗 斯联邦。此后,车臣大举压迫境内的俄罗斯人,导致 大量俄罗斯人移出车臣地区。 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讨伐车臣 的分裂势力夫的进攻,8月10日,刚刚成为总理的普京就与
总统叶利钦及有关部门领导人讨论了车臣形势。普京表 示:"车臣是一个被匪徒和宗教极端分子占领的地区,是从 外部攻击和内部颠覆(俄罗斯)的前哨阵地",对车臣匪帮"如 果今天不动手,明天损失会更大"。"不管车臣匪徒藏在何处, 俄军都将把他们消灭"。普京请求叶利钦赋予他指挥行动和 协调各强力部门的全权。在得到允许后普京便马上开始扭 转强力部门的工作局面。他每天都召集这些部门的领导人 到自己的办公室,一次次地要求他们把所有资源聚集成一 股力量。他还召开了安全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会上他表示, 在高加索地区出现的践踏法律和恐怖主义行动是不能容忍 的,必须采取措施整顿那里的秩序和纪律。他说,俄罗斯 领导人已向联邦和地方权力机关下达了任务,根除那里产 生骚乱的祸根。
第一次车臣战争给俄军带来严重的伤亡代价。根据官
方数字,截至1996年8月30日,在车臣战争中,俄军阵 亡2837人、伤13270人、失踪337人、被俘432人;损失 飞机5架,作战直升机8架,坦克、装甲输送车、步兵 战斗车和装甲侦查车500余辆;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 美元;车臣武装分子有15000人被打死。 此外,是次 战争亦导致超过10万平民死亡,大量设施遭严重破坏。 在此后3年,尽管车臣仍为俄罗斯共同体的其中一员, 但实质上却享有非正式的独立。
普 京
叶 利 钦 杜达耶夫
1999年8月7日巴萨耶夫指挥5000多名武装分子聚集于
达吉斯坦和车臣边境,分两路攻入达吉斯坦,向俄军 猛烈进攻,企图实现车臣、达吉斯坦独立。 1999年8月26日,普京认为对车臣匪帮"如果今天不动 手,明天损失会更大"。 2000年初夺取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结束了大规模战 争。 到2009年止,俄罗斯大致上已经重创了叛军的活动能 力,大规模的战斗已停止。 2009年4月16日,俄罗斯政府官方宣布车臣的反恐行动 正式结束。
第三点:采取多种相关措施配合军事作战。 第一,加强舆论引导与控制。在战争开始以前,俄政府就
向舆论界提供了大量的车臣恐怖分子恐怖活动的画面;激 起了民愤,从而使俄政府出兵车臣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和理 解。从某种意义上说,俄政府在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之前, 就首先赢得了舆论界,进而赢得了民心。在现今俄罗斯舆 论多元化的情况下,普京能将舆论界引导到如此整齐划一 的程度,用心良苦,实属不易! 第二,打击车臣非法武装赖以存活的经济基础,炸毁了车 臣非法武装拥有的重要经济基地,封锁所有出入车臣的经 济通道,困住车臣非法武装,以此动摇其军心,削弱其斗 志,涣散其军纪。 第三,设立安全区,将车臣非法武装占领区与非占领区分 割开来。
车臣战争,是指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和
其下属的车臣共和国分离分子之间爆发的两 次战争。车臣战争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民族因 素。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4年12月11日, 1996年8月31日停火,车臣获得非正式的独 立地位。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9年8月, 2000年2月28日俄罗斯控制了绝大部分车臣 土地,获得胜利。不过战后车臣的恐怖活动 依然频繁。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快速反应、控制危机阶段。俄军的
主 车臣战争的第二个阶段,俄军的主要作战目标是扫除 首府格罗兹尼外围非法武装的据点,为攻占格罗兹尼 扫清障碍。要作战目标在于迅速控制局势的恶化。 车臣战争的第三个阶段,俄军的主要作战目标是攻占 首府格罗兹尼,迅速恢复车臣的权力机构和正常的生 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