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和尚的故事十则

合集下载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是好朋友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篇11、三百六十行,每行都有行业忌语,比如门卫最讨厌人家说“看门狗”,做生意的不想听到“奸商”,出家人则不喜欢两种动物,道士忌讳“牛鼻子”,而你要是当着和尚的面骂“秃驴”,修行再好的大师也跟你急。

有句话说“骂人无好口”,一旦发生了冲突,你越是忌讳啥,对方越会说给你听。

有个文士落魄时,尝寄宿僧寺,时间一长,大和尚小和尚都欺负他,书生一气写了首诗:一夕灵光出太虚,化身人去意何如。

秋月不用炉中火,凡子心头一点除。

这首诗表面上看没啥,一分析问题就大了,诗中隐的是“死秃”二字,看来书生是真急了,连骂“秃驴”都嫌不过瘾,前面还要加点形容词修饰修饰。

关于“秃驴”,还有个故事和苏东坡有关,杭州有一个品行不端又爱钱好色的住持向苏东坡求字,苏东坡很快写了幅对联给他: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这位花花住持挺高兴,马上挂了出去,结果许多人看了之后都捧腹大笑,原来这也是个字谜,谜底就是“秃驴”二字。

苏东坡似乎很喜欢拿和尚寻开心,像苏东坡这样的,能和他相处几年不被气死的当然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考虑到苏东坡的和尚朋友太多,咱们这章不玩“编年体”了,临时改“纪传体”,主要谈谈佛印,稍带着把其他几位也给聊了。

2、东坡参禅,趣味盎然。

我们还记得苏东坡初至杭州写了这么句诗——“名寻道人实自娱”,下面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苏东坡确实是“自娱”。

这天一大早,苏东坡就跑到庙里来找大通和尚了,到了门口不进去,拍着庙门口的石狮子有板有眼的叫:“秃驴何在?”老和尚正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做运动,一听有人跑到庙里来污辱动物,手搭凉棚转了个圈,笑着说:“东坡吃草!”在苏东坡的和尚朋友中,“大通”属于高僧阶层,不过这位“大通”什么都通,就是一见女人就不通。

女人,他从不正眼看一下,至于偷着看不看,那就只有天知地知还有他自己知。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一)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哲理:心中有佛,眼中有佛。

宽容他人。

(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一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哲理:心中有佛,眼中有佛;宽容他人;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着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着酒杯,拈着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着满湖荷花,接着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苏东坡拉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泛舟江河之上,吟诗作对;苏东坡看见河边有一只狗在啃骨头,于是计上心来,想作弄一下佛印;他用扇子指着正在啃骨头的狗,叫佛印看,脸上颇有得意之色;佛印一看,就知道苏东坡在又想骂他了,于是就把手中那把东坡赠与他的题有东坡的诗的扇子丢进河里;这东坡看见佛印如此举动,马上就心领神会,脸上原来的得意之色马上就烟消云散了;为什么呢原来他们这是打哑谜,东坡叫佛印看河边那条啃骨头的狗,其实是给佛印出了一条骂佛印的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把题有东坡诗句的扇子丢进河里,不但回接了东坡的上联,还把东坡也骂了回来:水流东坡诗尸;。

苏轼的故事三则

苏轼的故事三则

苏轼的故事三则苏轼的仕途虽有不顺,但是他的典故还是很有趣的,以至于流程至今。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苏轼的故事三则,希望你们喜欢。

苏轼的故事:佛印(一)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苏轼和他的高僧缘

苏轼和他的高僧缘

苏轼和他的高僧缘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他的诗词文成就极高,达到宋代文学的巅峰,他的书法和绘画也有很高的造诣。

然而众人所了解的是,他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全才,而且也是一位佛缘深厚的居士。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苏轼和他的佛教缘。

苏轼宿世与佛有缘,他的母亲程氏怀孕时,梦到一位身材瘦弱,瞎了一只眼睛的僧人出现在自家门前。

此后,弟弟苏辙在高安为官时,与真净克文禅师、圣寿寺聪禅师一起谈论佛法。

一天晚上,三人一同梦到迎接五祖戒公和尚。

做梦后不久,苏东坡便来到高安,当听到三人说到梦中之事。

苏东坡说:“我七八岁时,曾梦到自己是僧人,往来于陕右之间。

”真净克文说:“戒禅师是陕右人,暮年离开五祖寺,到高安云游参访,最后圆寂于大愚。

”戒禅师圆寂到现在算起来已经五十年,而苏东坡这年正好四十九岁。

又戒禅师瞎了一只眼睛,大众才深悟苏轼前世即是戒和尚。

嘉佑初年,苏轼进士及第,任职直史馆。

苏轼在官场上屡遭贬谪,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

贬官之后的苏轼,为了解决心灵的苦闷,他开始接触佛教,频繁与高僧往来求法。

当时佛印禅师住持江州归宗寺,苏轼常与佛印禅师涛文酬对,往来论道。

后来,苏轼从黄州调任汝州知州,他临行前到庐山游玩,晚上投宿东林寺,与照觉常总禅师谈论无情有佛性之事,深有感悟。

黎明时苏轼根据自己对无情有性的感悟,作偈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又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又曰: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原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苏轼后来到当阳,听说玉泉寺承皓禅师机锋峻烈,常以禅机接引学徒,苏轼即微服求见?承皓禅师问:“尊官高姓?”苏轼回答:“姓称——乃称天下长老的秤!”承皓禅师大声一喝说:“你且道这一喝重多少?”苏轼无言以对,自此更加重视修学禅宗。

不久,苏轼到阳羡(今江苏宜兴),停舟瓜州(江苏扬州),想顺便到镇江金山寺拜望佛印禅师,提前修书一封给佛印禅师,书云:“不必㈩山,当学赵州上等接人。

苏东坡的故事

苏东坡的故事

苏东坡的故事【转】苏东坡居士故事趣闻【一】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与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东坡自觉修持有得,便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禅师看过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

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的批示,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二字,不禁无名火起,立即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着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何必骂人呢,”禅师若无其事地说:“我骂你什么啊,”苏东坡于是将诗上批的“放屁”二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呵呵大笑道:“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苏东坡听罢,惭愧不已。

在古代的俚语中,“鸟”字有个意思不雅,东坡拿它跟佛印开玩笑。

他说,古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比如,“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

没想到佛印却从容答道,这就是我们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还有一次,苏东坡与禅师坐而论道,东坡突起玩心,对禅师说:“大师,你知道此刻你在我眼中像什么吗,”禅师说不知。

东坡说:“在我眼中,你就是一堆牛粪。

”谁知大师并未大怒,反而莞尔一笑:“恰恰相反,在我眼中,你是一朵鲜花。

”东坡乐不可支,回家把这事得意地跟小妹谈起。

苏小妹说:“哥哥啊,你以为你占了便宜么,”东坡不解:“不是吗,我骂他是牛粪,他不好意思生气,“不对啊哥哥。

佛家有云,心中有即眼中有,只得赞美我是鲜花了。

”小妹说: 你看他是牛粪,是因为你心有牛粪,他看你是鲜花,则是因为他心如鲜花啊。

”苏东坡满面通红。

众所周知,苏东坡乃北宋文豪,诗词大家,他才华横溢,英气逼人,在文学史上可算是一位独挡一面、玉树临风的佼佼者。

但就是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也不免会有满脸羞惭的时候。

苏东坡寓言故事十则

苏东坡寓言故事十则

苏东坡寓言故事十则苏东坡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才了呢,下面是苏东坡寓言故事十则,伙伴们都来长知识吧!聚宴争菜苏东坡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商议好备下酒菜,请苏东坡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东坡接到邀请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个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行完令可以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连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去。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盘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东坡时,苏东坡却不慌不忙地一拍桌子,喝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那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享用,那六个举人只能干瞪眼。

点评:这个民间故事被附会到多个名人身上,其他还有徐渭、郑板桥等,为了强调他们年轻时聪明伶俐。

巧骂贪官苏东坡在浙江杭州做官时,有一次微服出访,到了处州府,在一个亲戚家赴寿宴,在场的客人都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

酒席间,有人提议:“我们来行酒令助兴,各位看怎么样?”当时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也在场,二人都是贪官。

王笔说:“我先来。

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另一个官员接着吟道:“一个出字两重山,一样颜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

”杨贵也摇头晃脑地吟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

”这时,苏东坡吟道:“一个二字两个一,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苏东坡刚一念完,王笔就醒悟过来:好哇,“龟”和“贵”,“鳖”和“笔”都是同音字,这不是辱骂大人杨贵和我王笔吗?他立刻指着苏东坡喝道:“狂徒,你胆敢骂人!”苏东坡说:“要说骂人,我看你们刚才吟的才是骂人。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

有一天,苏东坡正在山间游玩,忽然遇到了一位行脚僧人,名叫佛印。

佛印虽然外貌简朴,却给人一种庄重和慈爱的感觉。

苏东坡和佛印一见如故,便邀请他到自己的书斋中一起品茶。

两人相谈甚欢,佛印的慈爱和智慧给了苏东坡很大的启发。

苏东坡深受触动,决定请佛印做他的师父,学习佛法。

从此以后,苏东坡每天虔诚地跟随佛印,学习佛法并修行。

佛印教导苏东坡要慈悲待人,心怀善念,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在苏东坡的努力下,他的领悟力和悟性迅速提高,成为了一位深得众人尊敬的佛学大师。

他的作品充满了慈爱、智慧和人性,被誉为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然而,苏东坡既是一位文人,又是一位政治家。

当政治斗争的浪潮涌起时,苏东坡无法置身事外。

他遭到了一些敌对势力的陷害,被贬谪到远离家乡的地方。

佛印听说苏东坡被贬谪,深感遗憾。

他亲自前往贬谪地看望苏东坡,并鼓励他要坚持佛法的教诲,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在佛印的指导下,苏东坡学会了超脱名利和情感的技巧,他将目光重新聚焦在佛法的修行上。

尽管时光匆匆,苏东坡的信仰和修行依然坚定不移。

最终,苏东坡的坚持和勇气得到了回报。

他被平反还乡,重新回到了他心爱的家乡。

苏东坡继续致力于文学创作和佛法的弘扬,直到晚年。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训,那就是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坚守信仰和修行,保持心灵的宁静和善念。

通过真正的修行,我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力量和智慧,克服一切困难,成为更好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天,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到一座寺庙浏览,听说这里和尚品德不端,心里有点不满。

那和尚听说来了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低头哈腰,毕恭毕敬,招待殷勤,又死皮赖脸地要求苏东坡题字留念。

苏东坡握笔在手,疾书了一副对联:日落香残,去了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栓。

和尚为了炫耀自己,把这对联悬在庙内楹柱上。

一些文人看了捧腹大笑起来,和尚莫名其妙。

原来这是一副谜联,上联含“秃”字,下联含“驴”字,合起来是“秃驴”二字。

苏东坡出巧联嘲讽和尚传说,苏东坡有一次到,某寺庙游览,寺庙的老和尚不认识他,又见他衣着简朴,以为是个一般的游士,便很怠慢地随口说了一声:“坐!”苏东坡坐下后,老和尚就按惯例向小和尚挥了挥手,说了一声:“茶!”苏东坡接茶在手,开始和老和尚谈论这座寺庙的历史,评论寺庙中的文物古迹。

老和尚见他谈吐不凡,感到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于是请他进厢房去叙谈。

进到厢房,。

老和尚改变刚才的怠慢口气说:“请坐!”并叫小和尚:“敬茶!”接着就请教姓名。

当他知道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学士时,惊得“啊”了一声,连忙起身请苏东坡到客厅里。

一进客厅,老和尚抢先上前用衣袖拂了拂太师椅,毕恭毕敬地对苏东坡说:“请上坐!”接着,直起脖子高呼小和尚:“敬香茶!”两人谈了一阵,苏东坡要告辞了,老和尚恭请他题副对联。

苏东坡微笑着提起笔来,全用老和尚的话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坐,请坐,请上坐下联:茶,香茶,敬香茶老和尚看到这副对联,满脸羞愧。

罄有鱼(庆有余)苏东坡被贬官到黄州任职期间,和佛印和尚结为好友,经常诗文往来。

有一次,苏东坡到寺庙里拜访佛印和尚,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鱼腥昧,因为他知道佛印和尚平日最喜欢吃鱼饮酒,而且每次必定要给他留一份。

但这一次佛印和尚却一点不露声色。

苏东坡心里明白这是佛印同他开玩笑,便在屋子里来回走,想找出鱼来下酒。

可是,屋子里除了一只罄之外,别的没有地方可以藏鱼,苏东坡判断鱼一定藏在罄里,他不点破此事,对佛印笑道:“今天请你对一联,你能对上吗?”说罢,吟出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这是一副人人皆知的常用对联,但佛印不知苏东坡的用意,就立即对道: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哈哈大笑道:“既然罄(庆)里有鱼(余),还不拿出来下酒。

”佛印方知上了苏东坡的当,高兴地把鱼拿出来同苏东坡一起享用。

大千为床有一次,苏东坡要来见佛印禅师,并且事先写信给禅师,叫禅师如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不必出来迎接。

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的礼来接他──不接而接。

可是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迎接,终于抓住取笑禅师的机会,说道:‘你的道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迎接我。

’苏东坡以为禅师这回必居下风无疑,而禅师却回答一首偈子说:“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意思是说:赵州不起床接见赵王,那是因为赵州不谦虚,而不是境界高,而我佛印出门来迎接你,你以为我真的起床了吗?大千世界都是我的禅床,虽然你看到我起床出来迎接你,事实上,我仍然躺在大千禅床上睡觉呢?你苏东坡所知道的只是肉眼所见的有形的床,而我佛印的床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大广床啊!多少重翰林学士苏东坡,因和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和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

未参禅前的境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卢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归来无一事,卢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以后,其心境是:‘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苏东坡自此禅悟后,对佛法自视更高,闻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心中甚为不服,因此微服求见,想要试一试承皓禅师的禅功如何?才初见面,苏东坡说:‘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承皓禅师不答反问道:‘请问尊官贵姓?’苏东坡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说道:‘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苏东坡无以为对,遂礼拜而退。

苏东坡参禅三个层次,正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参禅三个阶段,他说:‘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禅者经此三关,虽能开悟,但并非修证,悟是解,修属证,故禅者由悟起修,由修而证。

如无修证者若遇承皓禅师此等禅宗大匠,对你大喝一声时,即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了。

佛印富有机智捷才在他和苏东坡有点儿哲理味道的故事中,有一个是这样的,苏东坡一天和佛印去游一座寺院,进了前殿,他俩看见两个面貌狰狞可怕的巨大金刚像——一般认为能伏怪降魔,放在门口当然是把守大门的。

苏东坡问:“这两尊佛,哪一个重要?”佛印回答:“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

”到了内殿,他俩看见观音像,手持一串念珠。

苏东坡问:“观音自己是佛,还数手里那些念珠何用?”佛印回答:“嗅,她也是像普通人一样祷告求佛呀。

”苏东坡又问:“她向谁祷告?”“向她自己祷告。

”东坡又问:“这是何故?她是观音菩萨,为什么向自己祷告?”佛印说:“你知道,求人难,求人不如求己呀!”他俩又看见佛桌上有一本祷告用的佛经。

苏东坡看见有一条祷告文句: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存心害人者,自己遭毒毙。

苏东坡说:“这荒唐!佛心慈悲,怎肯移害某甲之心去害某乙,若真如此,佛便不慈悲了。

”他请准改正此一祷告文句,提笔删改如下: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

害人和对方,两家都无事。

在苏东坡和佛印富有讥讽妙语的对话中,大都是双关语。

‘僧’和‘鸟’“鸟”这个字有一个意思,在中国俚语中颇为不雅。

苏东坡想用此一字开佛印的玩笑。

苏东坡说:“古代诗人常将‘僧’和‘鸟’在诗中相对。

举例说吧:‘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

’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

”佛印说:“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和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这些轶事中总是说这位和尚斗智胜过了苏东坡这位诗人。

我疑心这些故事都是佛印自己编的。

心中像牛粪宋代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好庄严,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

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禅师被自己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心中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

苏小妹天资超人,才华出众,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正色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禅,不是知识,是悟性;禅,不是巧辩,是灵慧。

不要以为禅师们的机锋锐利,有时沈默不语,不通过语言文字,同样的有震耳欲聋的法音。

八风吹不动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

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苏东坡惭愧不已。

修行,不是口上说的,行到才是功夫。

佛印、东坡赌玉带金山寺内原有苏东坡和佛印的铜像,东坡身边一小童捧玉带,佛印旁侧一小沙弥挟衲裙,生动传神,惜毁于大火中。

但现在的大殿后最北边有雕刻,在佛印山居前一老僧和两个小和尚欢欢喜喜地送一位官员上路,一个小和尚手拿一条玉带,中间的老僧就是佛印,官员是苏东坡。

这场景讲的是一个有名的故事:佛印和尚和苏东坡相知甚深,相处不拘形迹。

苏东坡赴任杭州,经过镇江来看望佛印。

佛印正要去为众说法,见苏东坡直入方丈室,便开玩笑说:“此间无坐处。

”苏东坡也随囗开玩笑答道:“那就暂借佛印四大(肢)用禅床作座。

”其中四大佛家语,指构成世界的四种基本要索:地、水、久、风。

佛印见苏东坡居然班门弄斧,有意难他一难,便和苏东坡打赌:“山僧有一问,学士道得,便传坐;道不得,即输玉带。

”苏东坡自恃才气横溢,欣然答应。

佛印问:“既然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居士向哪里坐?”东坡不得其解,只得解下玉带相赠,佛印也以衲裙一幅相报。

如此机锋,传为佛门一段佳话。

为此,苏东坡写诗道:“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剑锋机。

欲教乞食歌姬院,故和云山旧衲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