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_打印版
沁园春雪练习题(打印版)

沁园春雪练习题(打印版)沁园春·雪练习题一、填空题1.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首词,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这首词描绘了北国风光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2. 词中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象地描绘了北方冬季的景象,展现了雪的广阔和壮丽。
3.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中的“莽莽”形容的是雪覆盖下的大地,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
4.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的“大河”指的是黄河,而“顿失滔滔”则形容黄河在冰雪覆盖下失去了往日的汹涌澎湃。
5.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的“银蛇”和“蜡象”都是比喻,形容山峦和平原在雪的覆盖下,如同银蛇和蜡象在舞动。
6. “欲与天公试比高”中的“天公”指的是天,这里表达了作者与天争高的决心和气魄。
7. “须晴日”中的“晴日”指的是晴朗的日子,这里表达了作者期盼雪后晴朗天气的愿望。
8.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中的“红装素裹”形容的是雪后阳光下的景色,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二、选择题1. “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A. 词牌名B. 题目C. 作者名D. 地名2. 下列哪一项不是《沁园春·雪》中所描绘的景象?A. 千里冰封B. 万里雪飘C. 春水初生D. 顿失滔滔3.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的比喻手法是为了形容:A. 山峦的险峻B. 雪的覆盖C. 风的猛烈D. 云的变幻4. “欲与天公试比高”表达了作者的:A. 谦虚态度B. 悲观情绪C. 革命斗志D. 个人抱负5.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中的“妖娆”一词,在这里的意思是:A. 妩媚动人B. 阴森恐怖C. 荒凉萧瑟D. 雄伟壮观三、简答题1. 请简述《沁园春·雪》中“沁园春”和“雪”的含义。
2. 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句,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3.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两句诗中的比喻手法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沁园春雪原文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词句注释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2、惟余:只剩下。
余:有版本作“馀”。
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
形容空旷无际。
3、顿失:立刻失去。
顿:顿时,立刻。
滔滔:滚滚的波涛。
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驰:有版本作“驱”。
蜡象:白色的象。
5、须:待、等到。
6、“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
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
一作银装。
7、妖娆(ráo):娇艳妩媚。
8、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9、“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略输:稍差。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这里引申为文治。
10、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11、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逊:差。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12、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13、“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识:知道,懂得。
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白话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沁园春雪原文

沁园春雪原文《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是毛泽东于 1936 年 2 月创作的。
当时,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沁园春·雪》。
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北国壮丽的雪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就展现出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几句进一步细化了雪景,长城内外只剩下一片白茫茫,黄河也因为冰封而失去了往日波涛汹涌的气势。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脉比作银蛇在舞动,高原比作白象在奔跑,它们似乎在与天公一较高下,展现出了大自然的雄伟和生机勃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是作者对雪后晴天美景的想象,在阳光的照耀下,大地被雪覆盖,就像一位穿着红装的女子,显得格外娇艳动人。
词的下阕由对雪景的描绘转向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当今时代的展望。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接上阕的写景,过渡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作者列举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指出他们虽然在武功方面有所建树,但在文治方面却有所欠缺。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最后这几句是整首词的主旨所在,作者认为过去的英雄人物都已成为历史,真正能够主宰江山、创造历史的风流人物,还得看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沁园春 雪(准确拼音+译文word版)

沁q ìn 园yu án 春ch ūn ·雪xu ě作者:毛泽东北b ěi 国ɡu ó风f ēn ɡ光ɡu ān ɡ,千qi ān 里l ǐ冰b īn ɡ封f ēn ɡ,万w àn 里l ǐ雪xu ě飘pi āo。
望w àn ɡ长ch án ɡ城ch én ɡ内n èi 外w ài ,惟w éi 余y ú莽m ǎn ɡ莽m ǎn ɡ;大d à河h é上sh àn ɡ下xi à,顿d ùn 失sh ī滔t āo 滔t āo 。
山sh ān 舞w ǔ银y ín 蛇sh é,原yu án 驰ch í蜡l à象xi àn ɡ,欲y ù与y ǔ天ti ān 公ɡōn ɡ试sh ì比b ǐ高ɡāo 。
须x ū晴q ín ɡ日r ì,看k àn 红h ón ɡ装zhu ān ɡ素s ù裹ɡu ǒ,分f ēn 外w ài 妖y āo 娆r áo。
江ji ān ɡ山sh ān 如r ú此c ǐ多du ō娇ji āo ,引y ǐn 无w ú数sh ù英y īn ɡ雄xi ón ɡ竞j ìn ɡ折zh é腰y āo。
惜x ī秦q ín 皇hu án ɡ汉h àn 武w ǔ,略lu è输sh ū文w én 采c ǎi ;唐t án ɡ宗z ōn ɡ宋s òn ɡ祖z ǔ,稍sh āo 逊x ùn 风f ēn ɡ骚s āo 。
一y í代d ài 天ti ān 骄ji āo ,成ch én ɡ吉j í思s ī汗h àn ,只zh ǐ识sh í弯w ān 弓ɡōn ɡ射sh è大d à雕di āo。
电子课文·沁园春雪 雪.doc

电子课文·沁园春雪雪电子课文·沁园春雪雪[1] (1936年2月)毛泽东在风雪弥漫的北国,一位伟人,登高望远,诗兴勃发。
在那恢宏的气势里,在那壮美的意境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北国[2]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3];大河上下[4],顿失滔滔[5]。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6],欲与天公[7]试比高。
须[8]晴日,看红装素裹[9],分外妖娆[10]。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11]。
惜秦皇汉武[],略输[13]文采[14];唐宗宋祖[15],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16],成吉思汗[17],只识弯弓[18]射大雕[19]。
俱往矣[20],数风流人物[21],还看今朝。
研讨与练习一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二仔细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三下面这首词的内容也与雪有关。
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如有条件,课外抄录或背诵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与同学交流心得。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930年2月)毛泽东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读一读,写一写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娇<P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沁园春,词牌名。
<P 〔北国〕指我国北方。
<P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P 〔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P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P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蜡象,白色的象。
原,作者自注指秦晋高原。
<P 〔天公〕指天<P 〔须〕等到。
<P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沁园春·雪》课文原文

《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品注释⑴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中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⑵雪:此词作于红一方面军1936年2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此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⑶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⑹天公:指天,即命运。
⑺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⑻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⑼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⑽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
汉时匈奴自称。
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⑾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⑿数:数得着、称得上。
沁园春雪课文原文

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清华大学出版社)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载春秋漫漫过去,奋力拼搏的岁月里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和故事。
沁园春雪,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北国冬天的严寒和雪的美丽。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和对国家强盛的期望。
文中一开始就描绘了北国的冬季景色,北国风光的壮丽和冰封的世界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冷冽的感觉。
长城的内外,一片荒凉,大河上下的滔滔江水也都被冰雪所封锁。
然而,在这严寒的环境中,却能看到山舞银蛇,苍茫之间还能看到豪杰的壮丽形象。
他们与天公竞争,试图展现出自己的力量和魅力。
并且,在晴朗的日子里,红装素裹的风景格外迷人,让人心生向往。
沁园春雪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江山如此多娇,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是在回顾了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后所说的一句真实而发人深省的话。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历史名人的才华和风采都令人叹为观止,但他们都有一点不如今朝的人物。
成吉思汗作为当时的天骄英雄,虽然只识弯弓射大雕,但他的战功和领导能力同样值得人们景仰。
从这里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客观看待,以及对于当下人物的赞美。
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许和对于现在的肯定。
历史虽然有着众多风流人物,但是现在的人们同样能够有着自己的光辉和荣耀。
这句话启示了我们,人生在世,无需过多向往过去,更应该看好现在和未来。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人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只要努力奋斗,珍惜当下,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沁园春雪是雪峰的作品,他用婉转而深沉的文字展现了北国的美丽和历史的厚重。
《沁园春·雪》课文原文

《沁园春·雪》课文原文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读后感:
主席这首词纵横捭阖气势雄伟,颇有帝王之气,其行文也,不在辞藻,而在气势。
陈布雷说:“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
”
柳亚子说:“中国有词以来第一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这首词,字里行间霸气十足,帝王胸襟宣泄无疑,气魄之大非常人所能企及。
文无第一,柳老言此词第一,确是不假。
试问帝王气象,又岂是刀笔小吏,凡夫俗所能抗手?此诗使得当时陪都一时纸贵,反动文人竟无一能匹敌。
由此可见,文艺作品,除有丰富的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应具有伟大的人格与胸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1936.02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注释】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天骄: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ki)思汗(han2):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十三天的谈判。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
随即发表
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作法】
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
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