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11.4测量物质的密度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11.4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题 第十一章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班级 姓名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并能依此原理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重难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并能依此原理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一、自主学习测一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出它的_____和_____,然后依据公式_________算出物质的密度。

实验的器材: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 为准。

用量筒测它的体积,量筒中的水应当适量,适量的标准是________和_____ _。

量筒中的水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视线要____________。

天平:(略) 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最大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 1;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 2。

4.固体的密度ρ=12v v m-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1;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 ;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 2。

4.液体的密度ρ=Vm m 21- 1、原理: 2、量筒的使用:(1)使用前:看 (看 和 )(2)使用时:平视 (俯视使读数偏 ,仰视使读数偏 )(3)使用后:整理仪器。

二、操作步骤:1、小明要测量某不规则石块的体积,请帮他排列正确的操作顺序:A 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B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天平至平衡C 将适量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1D 整理仪器E 将石块浸没入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的总体积V2顺序为:。

石块密度为:2、比较甲乙两人测盐水密度时的操作步骤,判断谁测量更准确。

上述三种方法测得的密度,甲,乙,丙。

初中化学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3. 理解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掌握物质密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实验器材:不同物质的块状样品、天平、容器、测量尺;3.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密度?为什么物质的密度会有差异?2. 展示不同物质的块状样品,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密度。

二、讲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0分钟)1. 介绍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 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质量/体积。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先称量不同物质的块状样品的质量,然后通过测量尺测量它们的体积,最后计算出它们的密度。

2. 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并将实验结果汇总到PPT上展示。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分析实验结果:为什么不同物质的密度会有差异?密度与物质的性质有什么关系?2. 引导学生讨论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材料的选择、金属铁道桥的建设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什么是密度?如何计算密度?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尝试计算其他物质的密度,并思考密度对材料的选择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深入理解物质的密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同时能够应用密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验环节,需要确保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

探究物质的密度 导学案

探究物质的密度 导学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导学案 学生姓名:_______ 成绩等次:____19 三、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2.能写出密度的计算公式.3.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4.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记住纯水的密度ρ=1×103kg/cm 3[学习重点]熟悉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

[学习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课学导学]一、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自读课本49--50页内容,完成问题1: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______________(一般不同/一定不相同/相同)问题2: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______________(一般不同/一定不相同/相同)二、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1.每组选择一种三个体积不等的同种物质(如铁块),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将数据记录在右表中。

2.各组再用量筒分别量出不同体积的水倒入烧杯中,称出其质量,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计算出每次测量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填入表格中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比较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_______.(2)不同组之间进行交流,可以得到: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______.为了表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这种关系,物理学中引入了密度的概念.三、密度 自读课本51--52页内容,完成1.大量实验表明: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__,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_____.物质不同,其比值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把这种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______.它的物理含义是某种物质___________的质量.2.用m 表示物体的______,V 表示物体的______,ρ表示物质的______,则ρ=________.3.密度的单位为_________或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课本51--52页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讨论交流:(1)不同物质的密度____________,所以,可以利用密度____________(2)固体的密度一般______(较大/较小),气体的密度一般______(较大/较小)[课堂导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同种物质,m 与V 成正比.B.对同种物质,ρ与m 成正比.C.对同种物质,ρ与V 成反比.D.对不同物质,ρ与m 成正比.2.有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则剩下的半瓶油的密度 ( )A.密度为原来的一半B.质量为原来的一半C.体积为原来的一半D.质量、体积和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3.某种金属的质量为316g,体积是40cm 3,则(1)这种金属的密度是多少?合多少kg/m 3?20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将其切去1/3,则剩余部分的质量是多少?密度又是多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体育锻炼用的实心“铅球”,质量为4kg,体积为0.57dm 3。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一、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密度的观点和计算方法。

2. 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法。

3. 能够应用物质密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导入
1.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吗?密度是如何计算的?
2.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讨论不同物质的重量和大小的干系。

三、探究
1. 实验一: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a. 准备实验器械:天平、密度瓶、水、不同物质的样品。

b. 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

c. 记录实验数据,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

2. 实验二:利用物体的密度判断材料
a. 准备实验器械:水、不同材料的小块。

b. 观察小块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判断材料的密度。

四、总结
1. 密度的定义: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2. 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3. 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可以通过密度判断材料的性质。

五、拓展
1. 请同砚们自行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他物质的密度。

2. 请同砚们思考:密度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可以举例说明。

六、作业
1. 完成教室练习题,稳固对密度的理解。

2.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密度在工程、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七、反思
1.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 你觉得哪些地方还不够理解,需要进一步进修?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物质的密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发现身边的奥秘。

2020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导学案

2020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导学案

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
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等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
情感、态度 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
学生交流、讨论、发表看法. 教师可让学生谈谈从中有什么感受,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 精神. 最后,请同学在课后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冬天,下雪了,小明看到屋顶上的积雪,他想测量雪的密度,请你帮助 他一起完成测量. (2)给你一个托盘天平,一个墨水瓶和足量的水,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写 出实验步骤,并写出牛奶的计算表达式.
答案:(1)A BC (2)C
易溶物密度的测量 如果固体溶于水或吸水,又该如何呢? 生 1:用其他的液体,如油代替水,测量排开油的体积. 生 2:可以用面粉、沙子之类小颗粒物品,测量排开面粉、沙子的体积. 教师总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好.①对于在水中会溶解的固体(如糖、盐等),我 们还可以用薄薄的塑料膜将其紧紧包住后浸没水中;而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用其 他液体代替水”,实际是采用了“饱和溶液法”(此处无需多讲解,学生了解即 可),但实验过程不能太长,否则会导致误差过大.②有些固体会吸水,则应在表面 做防水处理后再测量(例如涂上防水材料等),而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用面粉、 沙子代替水”,实际是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总之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以找出 解决的办法.
【例 3】(多媒体展示)下面是高兴同学设计的采用“压入法”测一块不吸水
的泡沫塑料块的体积的实验方案:
A.将泡沫塑料块轻放入水中,读出水面的示数 V1
B.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的示数 V2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3.1物质的密度 导学案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3.1物质的密度 导学案

七年级(上)科学 编号:040301 主备:祝小平 使用时间: 2013年12月 日 姓名:1七年级科学上册§4.3.1 物质的密度 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1、能说出密度的定义、写出密度的定义式(用符号表示)及每个字母表示的量。

2、能说出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能说出密度的两个单位,并能对两个单位进行换算。

【教学重点】密度的定义、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课前预学、课中交流】1、1毫升水的质量是1克,那么10毫升水的质量是 克;1厘米3铝的质量是2.7克,10厘米3铝的质量是 克。

由此可见:(1)同一物质体积越大,质量 (填“越大、越小或不变”);(2)不同物质,相同的体积,质量 (填“相同或不同)。

2、10厘米3铜的质量是89克,则1厘米3铜的质量是 克;10厘米3铁的质量是79克,则1厘米3铁的质量是 克。

如果把1厘米3取作单位体积,那么,我们可以说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填“相同或不同)。

我们把 的某种物质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定义式为:ρ表示 ,m 表示 ,V 表示 。

公式变形式:m= ,V= 。

密度的单位:(1) ,用符号表示是 。

(2) ,用符号表示是 。

4、1克/厘米3= 千克/米3;13.6×103千克/米3= 克/厘米3。

2.7克/厘米3= 千克/米3;19.3×103千克/米3= 克/厘米3。

【合作学习】1、认真阅读书本135页表4-4常见物质的密度,可知不同的物质具有 (填“相同或不同)的密度,可以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

一般来说,固体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 气体的密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从表中你还得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呢?2、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读作: 。

表示的含义 。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密度》导学案及教案设计

八年级物理《密度》导学案及教案设计

八年级物理《密度》导学案及教案设计导学案学习目标: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会要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③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学习重点:密度的概念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课前预习:1、天平在使用前应先_________,此时游码位于________处,使用时要用_______来取放砝码,被测物体放在_____盘中,砝码放在_____盘中.2、举例说明如何测量固体、液体的体积。

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学习任务一:探究物质的密度提出问题:体积相同铁块和铝块,质量是否一定相同?体积大小不同的物质,质量是否一定不同?讨论交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看法。

猜想假设:出现上述现象原因是什么?设计探究方案:1、选取作为探究的对象2、确定所测物理量3、选用作为探究的工具4、设计记录数据表格(详见P106表2-1)交流完善方案,确定最佳方案。

分组实验:测量铜块、铝快、水的质量和体积分析处理数据,归纳得出结论:1、同一种物质三次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同?2、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同?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密度的定义:公式:,各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公式和单位。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用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重点:密度的概念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教具、学具: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大小不同的若干铁块,托盘天平和砝码1套,刻度尺1只。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学生活动:想想做做让学生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

物理八年级上册2.3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天平、量筒法-导学案-北师大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2.3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天平、量筒法-导学案-北师大版

轻松学会测密度——天平、量筒法一、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 知道天平、量筒测密度的原理;3. 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考点精讲:密度的测量1. 固体密度的测量 根据密度公式Vm ρ=,只要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我们就可以测量固体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天平或其他测质量的工具测得,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出或间接测出,然后,根据Vm ρ=就可以算出物质的密度。

液体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出,其质量就要通过“补差法”来测定,即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再称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倒入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再根据Vm ρ=就可求得液体的密度。

【重要提示】 在液体密度测量的过程中,烧杯和量筒盛装液体,当把液体倒出时,容器内部往往粘附一部分液体,这会造成测量时的误差,所以,在分析、解决密度测量类问题时,一定要遵循这样两个原则:(1)便于操作;(2)有利于减小误差。

例题1 小明和小华在实验室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1)小明先把金属块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水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然后他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在向右盘加砝码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他应该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天平平衡时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和右盘砝码如图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

(2)小华说小明在天平的使用上存在错误,这个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这种测量方法使测量出的金属块密度值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思路分析:(1)在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向右盘加砝码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砝码的质量大于物体的质量了,此时应减少砝码。

天平平衡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左侧所对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由图可知,小金属块的质量是50g+2g=52g,金属块的体积为80cm3-60cm3=20cm3,因此金属块的密度为:ρ=mV=35220gcm=2.6g/cm3=2.6×103kg/m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

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掌握密度的公式和单位。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了解密度的应用
4、会查密度表,能用密度公式分析、计算简单问题。

记住水的密度。

【重点难点】
重点:密度的概念
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研学案】
生活现象讨论:
(1)体积相同的铁块、棉花,质量相同吗?
(2)质量相同的铁块、棉花,体积相同吗?
你能有什么发现?结论:
(3)两个大小不同的铁块,体积和质量有什么关系?
你又能有什么发现?结论:
[提出问题]
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
阅读教材此部分内容,作以参考。

[设计、实行实验]
(1)相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将你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测量对象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体积)/(g*cm-3)
铁块1
铁块2
铁块3
观察数据,有没有新的发现?
结论:
(2)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将你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测量对象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体积)/(g*cm-3)
铜块
铁块
铝块
观察数据,有没有新的发现?
结论:
液体、气体也具有这种特性吗?答:
【自学案】
1、密度
(1)定义:
(2)公式:
(3)单位:
2、观察密度表
(1)查一下铜、铁、木、铝的密度。

ρ铜=­­­­­­­­ kg/m3= g/cm3 ρ铁=­­­­­­­­ kg/m3= g/cm3 ρ木=­­­­­­­­ kg/m3= g/cm3 ρ铝=­­­­­­­­ kg/m3= g/cm3 (2)记住水的密度及物理含义:
ρ水=­­­­­­­­ kg/m3= g/cm3
水的密度的物理含义:
【检学案】
完成课后1、2、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