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光通信测试技术发展动态
光的偏振应用及发展前沿

光的偏振应用及发展前沿光的偏振是指光波在传播过程中振动方向的特性。
在光的偏振应用领域,有许多重要的应用和发展前沿,以下将对其中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偏振光的测量:偏振光的测量是许多光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基础。
常用的偏振光测量方法有偏振片、偏振分束器、偏振仪等。
在光学薄膜、光纤通信、材料科学等领域,偏振光的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特性分析、光学器件测试和光学图像处理等方面。
2.偏振光在光通信中的应用:偏振光在光通信中有重要的应用。
偏振分集多路复用(PDM)技术可以提高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容量和信号质量。
偏振交织多波分复用(POLMUX)技术可实现高速光通信系统中的偏振交织和多波分复用,有助于提高光系统的性能和传输容量。
3.偏振光的光学器件:偏振光在光学器件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偏振控制器件可以对光进行偏振调制、旋转、分束和合束等操作,用于光学通信、光学加工和光电显示等领域。
偏振光栅可以在光波传播过程中引入光的偏振调制,用于光纤传感、光学存储和光通信等应用。
4.光子偏振操控:光子偏振操控是当前光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光子偏振操控技术可以实现光子的自旋控制和量子调控,用于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应用等方面。
该领域的发展前沿包括使用光场调制器和偏振器件实现高效的光子操控、发展新型的光子偏振调制器和量子调控器件等。
5.超材料和纳米光学中的偏振光:超材料和纳米光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领域,其中偏振光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超材料中的偏振光可以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实现高度增强的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用于传感、光子学和光学器件等方面。
纳米光学中的偏振光可以通过纳米结构对光的偏振进行调控,用于拓展偏振光的功能和应用。
综上所述,光的偏振在许多研究和应用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的偏振应用的发展前景仍然非常广阔,有望在光通信、光学器件、量子光学和纳米光学等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OTN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OTN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OTN即光传送网,其作为一种新型网络传输技术,具备多项优势,比如传播速度快、安全性高。
OTN标准化为我国数据传输技术追求的目标,本文将对OTN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OTN标准化;发展趋势;数据传输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前,OTN技术的完善大大拓展了以太网的承载力,因此以太网的接口越来越多,OTN技术也逐渐趋向标准化。
现阶段,通讯网业务的主体正在向IP转变,在电信网的分组化和宽带化之下,全光网逐渐成为业务网络演进的主要方向。
那么,如何发挥光传送的承载作用,顺应全光网的发展趋势,这逐渐成为运营商建设传送网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OTN技术推动了我国传输网络的发展,其在后续的标准化转变过程中,将会发挥更大作用,使得我国的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获得进一步提升。
1.OTN的定义光传送网的简称即OTN,其在是一种综合性的传送网络,主要包含光传输技术与点传输技术两种。
OTN能够在光域范围内进行信息传输,规避了传统传送网存在的多种问题,保障用户的网络体验。
同时,OTN自身拥有一定故障检测功能,当出现问题时,及时调整信号输出,保障网络信号的稳定性,让数据传输更为准确而迅速。
OTN的组成部分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光通道层、光复用段层和光传输段层。
具体而言,光通道层为传输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作用为建立光路径,让光信号得以稳定传输,同时对异常信号进行调节,保障网络系统整体的稳定性。
光复用段层承担的职责为监控光信号的联网情况,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整体把握,及时评估信号的传输效果。
光传输段层的作用主要为承载光信号,促进光信号的输出。
总的来说,OTN的三个组成部分为合作关系,旨在实现OTN传输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与过去应用的传统网络相比,OTN的性能较为突出。
首先,OTN传输信号过程中的数据格式、调制方式和传输数率都是可见的,即使出现信号不稳定的情况,也能及时被发现,进而通过调整来适应多种信号。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及其现状_论文[1]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及其现状_论文[1]](https://img.taocdn.com/s3/m/3b1a63fb0242a8956bece43f.png)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及其现状【内容摘要】光纤通信符合了高速度、大容量、高保密等要求,但是,光纤通信能实际应用到人类传输信息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发展中经历了很多技术难关,解决了这些技术难题,光纤通信才能进一步发展。
本文从光源及传输介质、光电子器件、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来展示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光纤光缆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光纤通信系统【正文】光自身固有的优点注定了它在人类历史上充当不可忽略的角色,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优点也越来越突出。
光纤通信是将要传送的图像、数据等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
作为载波的光波频率比电波频率高得多,作为传输介质的光纤又比同轴电缆或波导管的损耗低得多,因此相对于电缆通信或微波通信,光纤通信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将优点突出的光纤通信真正应用到人类生活中去,和很多技术一样,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
一、光纤通信技术的形成(一)、早期的光通信光无处不在,这句话毫不夸张。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已经开始使用光传递信息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打手势是一种目视形式的光通信,在黑暗中不能进行。
白天太阳充当这个传输系统的光源,太阳辐射携带发送者的信息传送给接收者,手的动作调制光波,人的眼睛充当检测器。
另外,3000多年前就有的烽火台,直到目前仍然使用的信号灯、旗语等都可以看作是原始形式的光通信。
望远镜的出现则又极大地延长了这类目视形式的光通信的距离。
这类光通信方式有一个显著的缺点,就是它们能够传输的容量极其有限。
近代历史上,早在1880年,美国的贝尔(Bell)发明了“光电话”。
这种光电话利用太阳光或弧光灯作光源,通过透镜把光束聚焦在送话器前的振动镜片上,使光强度随话音的变化而变化,实现话音对光强度的调制。
在接收端,用抛物面反射镜把从大气传来的光束反射到硅光电池上,使光信号变换为电流传送到受话器。
光电话并未能在人类生活中得到实际的使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没有合适的光源和传输介质。
军用卫星激光通信国外卫星激光通信系统技术及新进展

军用卫星激光通信国外卫星激光通信系统技术及新进展新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采用高频激光进行空间卫星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新热点。
卫星光通信是人们经过多年探索并于近几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技术。
它是一种崭新的空间通信手段,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激光信号,从而实现在多个卫星之间以及卫星与地面设备之间的通信。
由于卫星光通信具有诸多优点,所以吸引着各国专家锲而不舍的探索。
近几年,美国、欧空局各成员国、日本等国都对卫星光通信技术极其重视,对卫星光通信系统所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随着遥感器分辨率不断提高,对传输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用传统的微波数据传输方式难度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改用激光通信传输,那么便可比较容易的满足要求,就其通道终端设备自身而言实现难度相对较小。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由于激光通信的波束很窄(一般为几十微弧度),对两个都处于运动的通信系统来说,激光束的捕获、跟踪和瞄准都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是急待攻关解决的难题。
空间激光通信作为高性能卫星通信技术中的关键性课题,国际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美、欧、日等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和空间光通信实验装置的开发。
国外卫星激光通信星间链路系统概况未来的空间通信网络既包括轨道间链路(IOL),同时又包括星间链路(ISL)。
通常所说的星间链路是IOL和ISL的总称。
目前国际上所开展的有关星间链路的研究主要是指IOL。
IOL是指由地球低轨(LEO)到地球同步轨道(GEO)间的链路;而ISL是指占据相同轨道的既可以是LEO也可以是GEO的卫星间的链路。
星间链路一般被认为是多波束卫星的一种特殊波束,该波束并不指向地球而是指向其它卫星。
卫星网络互联本身就含有卫星之间的互联以及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互联两层含义。
今天,在卫星光通信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的实现了卫星―――地面、卫星―――卫星之间的光通信试验。
欧洲的空间激光通信的发展基于欧洲各国的合作,欧空局(ESA)在卫星激光通信的研究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先后研制了以不同星间链路为背景的一系列卫星激光通信终端,如SILEX和SOUT。
探讨新时期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

探讨新时期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摘要: 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在未来信息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
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经验,本文首先阐述了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其次叙述了光纤通信技术的优势,最后从高速长距离光传输、光交换、全光网、智能光联网技术等方面论述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现状,优势,发展1 光纤通信技术现状光纤通信技术从光通信中脱颖而出,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支柱之一,尤其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3G技术的成熟,信息传输量需求飞速提升,光纤通信技术在现代电信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光纤通信作为一门新兴技术, 其近年来发展速度之快、应用面之广是通信史上罕见的。
它也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和未来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的主要传送工具。
1.1 复用技术光传输系统中, 要提高光纤带宽的利用率, 必须依靠多信道系统。
常用的复用方式有: 时分复用(TDM) 、波分复用(WDM) 、频分复用(FDM)、空分复用(SDM)和码分复用(CDM) 。
目前的光通信领域中, WDM技术比较成熟, 它能几十倍上百倍地提高传输容量。
1.2 宽带放大器技术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 是WDM技术实用化的关键, 它具有对偏振不敏感、无串扰、噪声接近量子噪声极限等优点。
但是普通的EDFA放大带宽较窄, 约有35nm(1530nm~1565nm),这就限制了能容纳的波长信道数。
进一步提高传输容量、增大光放大器带宽的方法有: (1)掺饵氟化物光纤放大器(EDFFA),它可实现75nm 的放大带宽;(2) 碲化物光纤放大器, 它可实现76nm 的放大带宽;(3)控制掺饵光纤放大器与普通的EDFA组合起来, 可放大带宽约80nm;(4)拉曼光纤放大器(RFA),它可在任何波长处提供增益, 将拉曼放大器与EDFA结合起来, 可放大带宽大于100nm。
1.3 色散补偿技术对高速信道来说, 在1550nm 波段约18ps(mmokm)的色散将导致脉冲展宽而引起误码, 限制高速信号长距离传输。
现代光通信测试技术发展动态

现代光通信测试技术发展动态摘要 1966年理论上证明了“光导纤维长距离传输光波的可能性”、1970年拉制成功低损耗通信用光纤。
从此,光通信所面临的两大难题都解决了,也就迎来了光通信发展的高峰期。
90年代,光通信开始大规模应用,在通信历史上引起了划时代的变化。
关键词卫星通讯;灾难应急体系;通讯应用与需求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5-0189-021 概述作为一种电磁波,光通信所采用的测试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带来了生活的极大便利,光通信的光波是一种短波,其波长在微米量级,频率为1014量级。
其频率是常用的微波量级的一百多倍,通信容量相应大致是微波通信的一百多倍。
实际上很久以前,很多研究者就尝试用光信号传送话音。
因为当时的条件无法研究出能够使得光源的避免干扰的问题,所以光波在大气中的传播很慢,而且被气候影响的因素也很大,所以长时间的情况下无法得到稳定的通信方法,而且其质量及其不稳定,所以这就限制了当时的研究紧张。
由于光源的相干性很差,光波在大气中传播受气候影响严重,很难获得长距离的稳定通信。
直到20世纪爱因斯坦、肖洛和唐斯的光受激辐射理论等理论的出现,加上当时科技的高度发展,结合在一起,并且推出新的一代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才实现了真正的光通信,在发展前期,光通信的发展还没有进入高潮,到了上世纪90年代,才有了光通信的高度发展,也就有了真正饿通信史上跨时代的意义,引来了通信业的大发展时期。
到现在我国的通信事业大致发展了四十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因为发展的科研投入较多,所以我国的通信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着以ip为代表的数据业务的爆炸性增长,未来几年我国仍将处于通信建设和发展的高峰期。
随着通信测试领域技术的进步,通信网络,设备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也越来越快,传统意义上测试和计量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
在模拟通信时代,可观测量一般都有确定的量值,人们在研究新的测试方法时都需要去研究测量量值的准确度问题。
探究光纤通信中的测试方法的发展

2 0 1 4 年 第 1期
( 总第 1 3 3期)
信 息 通 信
I NF ORM AT 1 0N & C0M M UNI CAT 1 0NS
2 01 4
( S u m . N o 1 3 3 )
探 究光纤通 信 中的测试 方法 的发展
包行太 , 张爱杰
( 中国联合 网络通信 集团有限公 司烟台市分公 司, 山东 烟台 2 6 4 0 0 1 )
O T D R设备的启动和开关的操作, 这样一直下去会严重地缩减 机器 的使用寿命 。 第 二代检测 系统 :这个第 二代 系统的硬件组 成成 分和 第
一
代是基本相 同的,它们 的主要 区别就在 于软件 的组成部 分 的是将 必要 的中心遥控检测 与必要 的周 期性 质的循环 检测相
a值 , 可 以得到在 1 . 3 - 1 . 6微米问光色散变化是非常小 的色散
纤。双层光纤的分布像 w 形 , 因此又被 称为 w 型光纤 。 这种 光纤它有两个包层,其中 内包 层的直径为 2 0微米 , 适 当的选 取 光纤纤芯, 外包层 以及 内包层 折射 率分 别为 a l 、 a 2 、 a 3 , 调整
及 时检查 到故 障的 发生 ,而 对于 系统来 说 ,要 不停地 进行
耗损 以及瑞利散射耗损 。
诸 多优 点。光 纤通 信的应用领域 范围很广 泛,主要 包含 通信 网还有 因特网中的计算机运用的局域 网以及广域网等 。如今
在光 纤通 信被 广泛 应用的大环境下,对光 纤材 质等各方面的
中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

建国以来中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通过载体传播信息的历史由来已久。
古代有邮政驿站,近代出现了电报(19世纪40年代)和(1876年),后来又通过电波和光波等传递文字、数据和活动图像(如电视信号)等。
近年来国际互联网(因特网)发展迅速,上网人数和通信量都有大幅度提高。
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建国初期,我国通信事业与通信技术都极为落后,自动很少,主要集中在、、天津、东北等地区,中国通信业面临着一穷二白的发展起点,同时又受到西方的经济、技术封锁,通信事业发展困难重重。
如今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通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通信业与各行各业一样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紧跟国际步伐。
----------前言一、中国通信网络及交换技术的发展建国来中国通信网络及交换技术,都极为落后的,建国后通过购入前联和东欧国家的一些装备,初步建立起一个低水平的全国通信网;再小到大,自力更生的发展;再有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初)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继而发展到现在不少领域已和发达国家达到同步水平。
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1949年之前,以经营主权为主,并开始网的初步建设;1949年到1958年,以步进制市话交换机和共电式人工长途交换机为主,全面建设国家网,并开始关键交换设备的自主研制、生产和应用;1958年到1982年,以纵横制交换机的科技攻关为龙头,掌握了自动交换机的自主研制技术,构建了网络和交换子学科体系;1982年到1998年,在改革开放国策推动下,程控交换技术、智能网技术和宽带交换技术得到快速发展;1998年之后,以电信改革为契机,在某些方面(如交换机)已经占据了主要地位,中国通信网络快速优化发展。
到今天即将进行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等三个网络的融合。
即“三网融合“,可使信息产业发展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信息资源整合,为信息共享打造良好的信息平台。
目前我国正在通信技术各个领域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支持通信事业和通信装置的发展与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