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主题班会
冬至暨元旦主题班会记录(3篇)

第1篇时间:2023年12月21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张老师参与人员:全体师生---一、班会开场(张老师走上讲台,微笑着向大家打招呼)张老师:“大家好!今天是冬至,也是我们新年的第一天。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举行一场特别的主题班会,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迎接新年的到来。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同学的到来!”二、冬至文化介绍(张老师站在投影仪前,开始介绍冬至文化)张老师:“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日子,因此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冬至的相关知识。
”1. 历史渊源:张老师讲述了冬至的起源,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传统习俗:张老师介绍了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等习俗,以及祭祀祖先、拜神祈福等传统活动。
3. 养生知识:张老师提醒大家,冬至时节要注意保暖,适当进补,保持良好的作息。
三、冬至特色活动(同学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冬至特色活动)1. 包饺子比赛:同学们分成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包饺子。
大家热情高涨,互相学习,欢声笑语不断。
2. 猜灯谜活动:张老师准备了丰富的灯谜,同学们踊跃参与,猜灯谜的过程中,大家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四、元旦展望(张老师开始展望新的一年)张老师:“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即将告别2023年,迎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024年。
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大家能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下面,让我们共同展望新的一年。
”1. 学业进步:张老师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好的成绩。
2. 身心健康:张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身体健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全面发展:张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五、班会总结(班会接近尾声,张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张老师:“今天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感受冬至日班会记录(3篇)

第1篇时间:2023年12月22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办方:班主任及班级学生委员会参与人员:全班同学及班主任班会主题:传承冬至文化,共度温暖时光班会流程:一、开场致辞二、冬至文化介绍三、冬至美食分享四、班级才艺表演五、互动游戏六、总结发言一、开场致辞(班主任)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2023年12月22日,我们迎来了我国传统节气——冬至。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举行这次班会,旨在让大家了解冬至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希望大家在活动中感受到温暖,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时光。
二、冬至文化介绍(学生代表)尊敬的班主任、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介绍关于冬至的知识。
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冬至,十一月十二日,日短之至,日南至,日影长之至也。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在我国古代,冬至被视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节气,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古人认为,冬至时节阳气初生,万物复苏,是一年四季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因此,古代帝王有“冬至祭天”的习俗,以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冬至习俗丰富多样,各地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在饮食方面,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团圆、平安”;南方则有吃汤圆、汤圆的习俗,寓意“团圆、美满”。
此外,还有赏雪、祭祖、拜天等习俗。
三、冬至美食分享(同学们)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会上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美食,希望大家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感受到冬至的温暖。
(展示美食图片及介绍)四、班级才艺表演(同学们)为了庆祝冬至,我们班级的同学们准备了精彩的才艺表演,希望大家喜欢。
(展示才艺表演视频)五、互动游戏(同学们)为了活跃气氛,我们准备了一些互动游戏,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游戏环节)六、总结发言(班主任)同学们,今天的班会到此结束。
通过这次班会,我们了解了冬至的来历、习俗,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冬至班会教案范文(通用5篇)

冬至班会教案冬至班会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冬至班会教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冬至班会教案范文(通用5篇)1一、冬至的简介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汉族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也称汤团或汤圆、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二、活动背景为进一步弘扬民俗文化,继承传统习俗,享受健康娱乐,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在这充满激情的十二月份,冬至节的步伐慢慢迈近,这正是我们举行活动的好时期,也是我们宣传自己,锻炼自己综合能力的大好时机。
而作为新时代的代言人,大学生总是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充满着狂热的激情,对新奇的活动必定会踊跃参加,同时也是为了展示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增进思想交流,繁荣校园饮食文化,拓宽同学们的兴趣爱好。
三、活动目的1、在冬至来临之际,让所有在院的同学一起过节,增进大家之间的亲密联系和相互交流,也各自送上节日的问候。
在集体的温暖中度过异地的传统节日、感受家的温暖、集体的温馨。
2、通过亲自动手包汤圆、煮汤圆,让全院同学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具体的工艺,比如包汤圆的方法和馅料的搭配等等,以轻松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同学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3、感受节日气氛、发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习俗。
四、活动时间20xx年12月21日下午13:30—15:20包汤圆煮汤圆15:30—16:30邀请师生品尝汤圆五、活动地点理工第一食堂餐六、参加对象xx理工学院材料系全体师生七、活动内容“汤圆”的制作及吃汤圆共庆冬至佳节八、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一)宣传:海报、横幅、广播站宣传、报名单传单1、海报:3张贴在宣传栏(其中三期1张,教学楼1张,食堂1张)。
冬至班会主题记录(3篇)

第1篇一、班会背景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标志着冬季的到来。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许多地方都有过冬至的传统习俗。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增进班级的凝聚力,我们班级决定在冬至这一天举行主题班会。
二、班会时间2023年12月21日,星期四,下午2:00三、班会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班会主题“冬至情,温暖行——传承传统文化,共建和谐班级”五、班会流程1. 主持人开场- 主持人简要介绍冬至的来历、习俗以及本次班会的目的和意义。
2. 传统习俗分享- 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或老师分享冬至的习俗,如包饺子、吃汤圆、祭祖等,让学生们对这一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
3. 诗词朗诵- 学生们分组进行诗词朗诵,选择与冬至相关的诗词,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冬至》等,感受古人对冬至的描绘。
4. 手工制作- 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与冬至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手工饺子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饺子制作比赛- 学生们分组进行饺子制作比赛,比拼包饺子的速度和技巧,体验劳动的快乐。
6. 分享心得- 学生们分享在班会中的收获和感受,谈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7. 班主任总结- 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六、班会内容详述1. 主持人开场主持人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冬至的来历和习俗,强调了冬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主持人阐述了本次班会的目的,即通过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班级凝聚力。
2. 传统习俗分享家长和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图片展示,向学生们介绍了冬至的习俗。
学生们了解到,在北方,人们有包饺子、吃汤圆的习俗;在南方,则有祭祖、拜师的习俗。
这些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 诗词朗诵学生们分组进行诗词朗诵,选择与冬至相关的诗词,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冬至》等。
文化传承冬至主题班会教案15篇

文化传承冬至主题班会教案文化传承冬至主题班会教案15篇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知道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会前需要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发挥每个人的专长、爱好和创造性。
你知道如何准备一个主题班会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化传承冬至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化传承冬至主题班会教案1一、设计初衷冬至在我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冬至各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习俗,有的地方吃饺子,有的地方吃汤圆、有的地方吃麻糍,这都代表了人们在冬至这天对于团圆的庆祝,现在,时代在发展,我们对于这些传统习俗已经不是这么在意了,这让我们的幼儿根本就不了解这个节日,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制作冬至吃的麻糍感受冬至的气氛。
二、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三、客座教师:老师老师(以下简称老师)四、活动对象:大班五、活动准备1、与客座教师联系,把制作麻糍的工具准备好。
(糯米、芝麻、黄豆、红糖)2、联系车辆。
六、活动过程(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1、师:过几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吃麻糍,你们知道麻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幼儿:不知道)那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麻糍作坊,好吗?2、师:外出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队伍、讲礼貌,等等)教师小结:外出时除了讲礼貌,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到『龎糍店,那儿人很多,很挤,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还要跟好队伍,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参观,不能随便乱跑。
(二)谈话,激发兴趣。
1老师:小朋友吃过麻糍吗?幼:吃过,很好吃。
2老师:你们还记得麻糍是什么样的啩?幼:圆圆的,软软的;黏黏的,外面还有粉;特别软,粘牙….老师:看来小朋友很喜欢吃麻糍,说得很棒3、老师:谁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幼:我奶奶说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圆…老师:今天,我就带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1、捣米(1)老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幼:好大的石头,中间有个大口,是用来盛水的吧!老师:这叫捣池,是用来捣米的。
浓情冬至主题班会记录(3篇)

第1篇一、班会背景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为了让学生了解冬至的习俗,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校于XX年XX月XX日开展了“浓情冬至”主题班会。
二、班会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冬至的来历、习俗和传统美食。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班会流程1. 主持人开场主持人简要介绍冬至的来历、习俗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视频观看播放关于冬至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了解冬至的起源、习俗和传统美食。
3. 互动环节(1)知识问答主持人提问关于冬至的知识,学生抢答,答对者可获得小奖品。
(2)分享习俗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冬至习俗,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4. 亲手制作汤圆(1)教师讲解制作汤圆的步骤和方法。
(2)学生分组,动手制作汤圆。
(3)品尝自己制作的汤圆,分享感受。
5. 总结发言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四、班会内容1. 冬至的来历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据《周礼》记载,冬至为“日南至”,意味着太阳到达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换的重要时刻,因此,这一天有着特殊的地位。
2. 冬至的习俗(1)祭祖:冬至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2)吃汤圆:汤圆寓意团圆、美满,冬至吃汤圆,寓意家人团圆、幸福安康。
(3)拜冬:拜冬是冬至的传统习俗,人们穿上新衣,拜谢祖先和神灵。
(4)贴春联: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贴上春联,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3. 冬至的传统美食(1)汤圆:汤圆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食品,寓意团圆、美满。
(2)饺子:北方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平安、幸福。
(3)年糕:年糕寓意年年高升,是冬至的传统美食。
小学冬至的主题班会记录(3篇)

第1篇一、班会背景冬至,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节日之一。
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我校于2023年12月21日开展了以“冬至”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
二、班会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冬至的由来、习俗和意义;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班会过程1. 班主任介绍冬至的由来首先,班主任向同学们介绍了冬至的由来。
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
它标志着冬季的到来,意味着寒冷的天气即将来临。
据史书记载,冬至起源于周朝,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2. 了解冬至的习俗接着,班主任向同学们介绍了冬至的习俗。
冬至这天,我国民间有吃汤圆、饺子、馄饨等习俗。
这些习俗寓意着团圆、幸福和吉祥。
此外,还有祭祖、拜神、赏菊等传统习俗。
3. 观看冬至主题视频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冬至,班主任播放了一部关于冬至的专题视频。
视频中,介绍了冬至的由来、习俗以及各地冬至的庆祝方式。
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对冬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互动环节在观看完视频后,班主任组织了一个互动环节。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家乡的冬至习俗。
有的同学说:“我家乡的冬至要吃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有的同学说:“我家乡的冬至要拜神,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5. 制作冬至特色食品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冬至的习俗,班主任组织了制作冬至特色食品的活动。
同学们分成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饺子、汤圆等食品。
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一道道美味的佳肴。
6. 总结与反思最后,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
她强调,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了解了冬至的由来、习俗和意义,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同时,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团队合作,提高了动手能力。
四、班会效果本次主题班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了解了冬至的相关知识,还亲身体验了传统习俗,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关于冬至班会记录(3篇)

第1篇时间:2023年12月21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张老师参与人员:全体同学记录人:李同学一、班会背景冬至,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
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270°,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为了让学生们了解这一传统节日,增强文化自信,我校特此召开冬至主题班会。
二、班会流程1. 开场致辞班主任张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冬至的由来和习俗,强调了冬至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张老师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班会,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观看视频接下来,同学们观看了关于冬至的短片,了解了冬至的起源、习俗以及各地的庆祝方式。
视频中展示了我国各地冬至的风俗,如吃汤圆、饺子、汤圆等,让同学们对冬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 分享故事随后,同学们分享了关于冬至的故事。
有的同学讲述了家乡的冬至习俗,有的同学分享了与家人一起过冬至的美好时光。
这些故事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冬至的温暖和团圆。
4. 互动游戏为了活跃班会气氛,班主任组织了“猜灯谜”游戏。
同学们积极参与,猜对了灯谜还能获得一份小奖品。
这个游戏不仅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5. 诗歌朗诵在班会的高潮部分,同学们进行了诗歌朗诵。
一首首关于冬至的诗歌,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节日的热爱。
同学们朗诵的诗篇包括《冬至》、《江南逢冬至》等,展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6. 结束语最后,班主任张老师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
张老师表示,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对冬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下去。
三、班会总结本次冬至班会圆满结束,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了解了冬至的起源和习俗,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下是本次班会的几点收获:1. 增强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了文化自信;2. 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了团队精神;3. 培养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了艺术素养;4. 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激发了民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 一个冬至 团 圆 夜!
抢答题
c
abc
ab
想一想:你知道我们国家还有那 些传统节日吗?
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节纪念屈原等传统 习俗流露出敬祖意识、亲情情结、精忠爱国等思想, 这些观念最容易唤起人们对亲人、家庭、故乡、祖 国的情感,,唤起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忆,对民 族精神的认同,唤起人们同宗同源的民族情及对文 化同根性的认同。 中国有许多俗语, 如: “ 一人有难, 众人帮 忙” 、“ 老乡见老乡, 两眼泪汪汪” 等, 这些都 是传统节日具有强大文化凝聚力的表现;海外华侨 回国祭祀祖先及在异国、异地的游子叶落归根等行 为则是传统节日中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刻苦学习, 乐于帮助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还要尊 敬师长,感恩于父母,积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古代的冬至
履长与献鞋袜
• 我国历来有敬老的优良传统,辛亥革命以前的冬 至节实际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相沿最久的“敬 老节”。 • 曹植的《冬至献鞋袜表》,即三国时魏之陈思王 曹植在冬至日向他的“父王”曹操献鞋袜时所上 的表系。 • 《山东民俗》一书载:“曲阜的妇女于节前做好 布鞋,冬至日赠送舅姑(即公公婆婆)。” • 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邋遢冬至干净年
• 冬至这一天的天气可以决定农历年的天 气。 • 如果冬至这一日,冬雨连绵,那么农历 新年就是艳阳高照。 • 反之,冬至和风丽日,年初一可就惨了, 必定风雪阻途。
二:古代的冬至
古代人如何过冬至?
•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 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 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 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 “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 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二:古代的冬至
4、娱的活动
• 1. 九九歌也叫九九词,全称是“九九消寒 歌”。 • 一九二九不出手, • 三九四九冰上走, •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 2.画九、写九
画九就是从冬至这天起, 画一枝素梅,枝上画梅花 九朵,每朵梅花九个花瓣, 共八十一瓣,代表“数九 天”的八十一天,每朵花 代表一个“九”,每瓣代 表一天,每过一天就用颜 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 就过了一个“九”,九朵 染完,就出了“九”,九 尽春深,也有不用颜色染 而直接在花瓣上用文字和 符号注明阴晴雨雪的。
三、现代人的冬至
感恩的节日
• 岁 末 冬 至 也 是 一 个感 恩 的 节 日,一 年 下 來,大 家 能 够 平 平 安 安、幸 福 美 滿 的 走 來,应 该 是 要 充 滿 感 恩 的 心 情,谢天 谢 地、 谢 谢 爸 爸 、妈 妈、老 师,以 及 一 切 我 们 要 感 谢 的 万 事 万 物。 烧上 一 桌 香 喷 喷 的 饭 菜,全 家 围 坐,或 交 谈,或 敬 酒,其 乐 融 融。已 经 演 变 成了 家 庭 的 欢 乐 聚 会。
二:古代的冬至
1、冬至的祭祀活动
• ①祭天
•
古人相信冬至祭天具有感知自然的功能
二:古代的冬至
②祭拜祖先或扫墓 • 建议冬至日设几案,备酒水果品,放置节 日食品为供(宜采用冬至饺、冬至团等), 焚香祭酒,祭拜祖先及逝去的亲人。 • ③举行“迎日”活动 • 建议在冬至节当天,在户外及庭院中摆放 日晷,亲朋好友皆穿汉服坐于席上,弹奏 或播放古乐,观察日影的移动,感受天节 的变化,吟诵或现场赋作冬至的诗词、文 章,并可做风调雨顺、家和康泰等美好的 祈福。可与小型的祭天仪礼同时进行。
冬至食品
红豆米饭
台 湾 糯 糕
• • •
不同的地域,在过节时有着不同的饮 食习惯。 冬至南北方的习俗不一,北方通常吃 馄饨和饺子,南方吃汤圆和糯米糕至的?你有那些感受?
• “北方食饺、南方吃粑,冬至狗肉香天 下”就是至今还在流传的冬至风俗。
二:古代的冬至
2、食的活动
• 合家团圆,一起动手制作各种冬至食品 (举例,各地还有其它食俗)。在冬至前 夜设“冬至亚岁宴”,全家围坐、品尝自 己亲手制作的节日食品,感受冬天的气息 和浓浓的亲情。 • ①冬至饺子 ②赤豆糯米饭 ③冬至团、冬至 圆、汤圆、④馄饨
二:古代的冬至
3、礼的活动
• 1.拜师/拜访师长,表达敬意 • 2.向亲朋好友赠送节日食品,分享节日快乐 • 3.赠长辈鞋袜,表达尊老祝福之意。
冬至的起源?
• 冬至的起源——始于周朝,冬至的起源——行于汉代 •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 “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 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 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 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 冬至的起源——盛于唐宋 •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在 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 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 贺。
写九,是清代 开始出现的, 首先是在宫廷 内实行。
连成一句话?
表现出人们熬冬盼春 的急切心情呢
二:古代的冬至
古代诗词中反映冬至的有哪些?
• • • •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代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二:古代的冬至
小至
(唐)杜甫
• • • •
•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一 个 寒 冷 的 节 气
五(2)仁义中队冬至主题班会
一:冬至的常识
冬至是什么?
• 冬至,是我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 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 等。 •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 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时间 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活节”。 •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 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 曰“冬至”。